传统文化教案(精选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传统文化教案 1
活动设计
具体活动方案及流程
一、背景音乐:(用轻快古风的音乐,营造古代场景氛围,可参考附件音乐)教师提前将幼儿分好组,提前10分钟引导孩子入场,安排好座位并协助主持人组织好现场秩序。分组以方便之后分批次到指定场景参与体验活动。)
二、教师引导全体幼儿用轻快的律动热场。
1.古诗新唱(幼儿古诗诵读)地点:操场
2.墨舞丹青(幼儿画国画、写书法)地点:国艺室
3.韩信点兵(幼儿围棋)中庭
4.清耳悦心(古筝)地点:中庭
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潜在资源,配以适当的有效的活动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传统文化是中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源远流长的象征,它更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他们只是觉得好玩而已,并不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开展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大胆交流中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民俗自豪感。
活动目标
1、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2、大胆探索并发现传统文化琴棋书画的特征和种类,体验张贴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照片。
2、宣纸、毛笔、砚台等。
经验准备:
1、幼儿有写毛笔字的经验
2、了解汉字的由来和传说。
3、联系会写会书法和国画的家长助教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琴棋书画的照片,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导语:看看这些照片都有什么?汉字书是怎么演变来的?国画要怎么画呀?
围棋要怎么下
二、多媒体展示这些活动的照片:引导幼儿一起了解。讨论:他们在做什么?汉字到底是怎么来的?
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汉字的由来,教师小结。
三、出示各种各样的汉字照片,探究汉字的种类。
1、请小朋友观察这些汉字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区别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汉字有好几种,就好像小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座位上的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
2、介绍春联的种类和名称。
汉字的种类很多,每个朝代不同的演变形成的字体不一样。四、畅所欲言——我看到的字体。
展示小朋友写汉字的照片,请小朋友向其他幼儿介绍照片里的他正在写的人字。
五、体验画国画。
1、教师现场表演画国画,并请小朋友观察。
2、幼儿体验用毛笔画国画。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小朋友们还可以继续用毛笔画国画写汉字,下围棋。
传统文化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本课为第二个历史阶段,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要予以适当的指导与及时而准确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发展路程的认识,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四、教学建议:
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填写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学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从“无为”到“有为”讲两个问题:
1、汉初“无为”的时代背景、目的、措施及评价。
2、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和目的。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传统文化教案 3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十二生肖的,另外十二生肖究竟是由哪十二个小动物组成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属相,幼儿一点也不了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必要从小了解中国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十二生肖,我特别设计了这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我们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
本活动将钟点数字与生肖顺序匹配,引导幼儿把对种的认识,迁移到十二生肖,使抽象、复杂的生肖变得简单有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
2、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12生肖的.轮回及12生肖的排列顺序。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时钟
2、经验准备:幼儿事先了解自己及家中成员的属相。
3、课件十二生肖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小小马儿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滴答滴答走不停,提醒人们记时间。(时钟)
点击课件:小朋友猜的真对,小朋友猜一猜钟面上有多少数字?
二、了解十二生肖、理解其意义。
1、欣赏十二生肖的动物
老师还带来了十二种动物,看看有哪些动物?
点击课件十二生肖
2、根据生肖钟理解十二生肖
点击课件生肖钟
老师要把这些动物变到钟里面。变变变。小动物变到钟里面了吗?
(1)请幼儿说出钟面上有多少种动物。
我们来数一数,看看是不是12种。从1老鼠开始数,鸡排第几,猪排第几?
(2)幼儿说说自己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
老师知道这些小动物中有小朋友的属相。
那小朋友你的属相是什么?
你还知道谁的属相?
(3)采访客人老师的生肖
那你想知道我们的客人老师的属相是什么吗?那你们想问问吧。
(4)结合生肖钟观察一共有12种属相。
除了小朋友有属相是属鸡的、属猴的。还知道了客人老师的属相有属猪、有狗的。那到底有多少种属相呢?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12种动物就是人的12种属相。也叫12生肖。12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12钟生肖。
(5)讲解12生肖的轮回规律。
为什么有的客人老师的属相和小朋友是一样的?
通过生肖钟了解12生肖的轮回。
小结:12生肖每次轮回要12年。一次轮回完了再重新开始。老师的属相是以前轮到的,小朋友的属相是后来轮到的。
三、讲解故事,帮助幼儿了解十二生肖排列的由来
(1)十二生肖为什么会这么排队,你知道吗?(鼓励幼儿按经验讲述)
(2)介绍一个神奇的关于体育比赛的故事。
点击课件讲述故事。
四、教师根据故事提问,幼儿熟悉生肖的排列顺序。
点击课件提问:
体育比赛有哪些项目?
钻山洞有谁?谁第一?
爬高山有谁?结果呢?
比跨步有谁?谁第一?
比跳高有谁?结果呢?
五、十二生肖歌曲欣赏。
十二生肖还按顺序编成了歌曲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六、歌曲表演结束。
我们也来学学十二生肖中的小动物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幼儿在美工区绘画十二生肖小动物。
2、家园共育:家长带领孩子阅读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有趣故事。
传统文化教案 4
设计意图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我国,茶的品种繁多,制茶的工艺各种各样,“饮茶”的方式各不相同,可以说“茶”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活动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茶饮料,收集有关茶的知识并将其分类整理,使幼儿在为祖国文化自豪的同时,锻炼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2、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
3、引发制作“茶饮料”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品尝家长泡的茶叶,并让他们在品尝的过程中了解各种茶的名称并从家里带自己喜欢喝的茶叶到幼儿园。
2、绿茶、红茶等:茉莉花、菊花、玫瑰花等分别放在小盘子里,每个小盘子一把小勺、孩子自己的喝水杯一个。
3、有关茶知识的课件。
4、《茶叶的聚会》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茶的兴趣:
(1)师:“上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小朋友回家品尝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泡的茶,并了解茶的名称,有谁能把自己品茶的经过和了解到的有关茶的事情,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2)请幼儿讲述,鼓励幼儿讲述的越多越好,每位幼儿讲述完,教师要用一句概述性语言小结。
2、介绍有关茶的'知识
(1)将幼儿收集和老师准备的茶叶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名字、形状、颜色以及味道。
(2)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茶叶是怎么生长?人们是怎么进行采摘?如何加工?以及如何冲泡?
(3)听故事《茶叶的聚会》进一步了解有关茶的文化。
3、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茶饮料。
(1)师:小朋友,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茶的知识,如果让你发明一种茶的饮料,你会做一些什么样的茶饮料呢?(让幼儿互相讨论)。
(2)请幼儿将讨论的结果和小朋友分享。
(3)幼儿动手动脑发明制作“茶饮料”。
教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并提醒幼儿倒热水时要注意安全。
(4)泡好茶以后,待温度适宜时请幼儿相互观察颜色、闻闻气味、并一边品尝一边向同伴介绍推荐自己的茶饮料也可请同伴品尝自己制作的茶饮料并根据品尝者的建议改进配制方法。
活动延伸
引发幼儿继续探究“茶”知识的兴趣。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喝茶的?(幼儿肯定回答不知道)“如果”我们想了解一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应该怎么做呢?(让幼儿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方法去搜集有关茶知识的信息。
传统文化教案 5
教学目标:
1、了解关帝。
2、了解关帝信仰以及理解人们为何崇尚关帝。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帝: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关羽(?-220)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汉族,并州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也对关羽的事迹多有描写,在《演义》中关羽被描写为“五虎大将”之首。
二、关帝故事
降曹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刺杀颜良于万军之中,并斩其首,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虽然《三国志》对于“斩颜良”的记载只有十九字,却是正史中极少数载述古代武将“单挑”的文字中最明确的记录之一。
千里走单骑
初时,曹操为知道关羽有没有久留的心意,叫张辽用人情试探。关羽对张辽叹息道:“我知道曹公对我的厚爱,但我受刘备将军的厚恩,发誓共死,不可背弃。我终不会留下,在为曹公立下功劳后便会离去。”张辽向曹操表明,曹操知道关羽会离去,反而重加赏赐,想要留住他,但关羽尽封曹操的赏赐,留书告辞,回到刘备身边。曹操左右欲追杀之,不过曹操认为各为其主而阻止。民间文化把这一段故事叫做“千里走单骑”。
三、关帝信仰
明清以来,在我国的民间文化中,关帝可以说受到了不分阶级与民族的各种人的普遍信仰。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帝信仰又重新在我国大陆兴盛起来,这种在国内悄然复归的文化现象,与海外华裔从未式微的关帝崇拜交相辉映。
关帝,即三国时期蜀将关羽,字云长,河东解州熃裆轿魇≡顺鞘小∪恕9赜鹕前忠义双全,勇武盖世,颇受时人敬重。关羽兵败被杀后,其事迹通过《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流传下来。但那时的关羽是作为个性并不完美的英雄,而不是作为无所不能的神被人崇拜的。
崇尚忠义、宣扬圣道是关帝信仰的主要点。关夫子当日义薄云天的气象,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无论你信与不信,见利忘义的'行径,总是要受到唾弃,举头三尺有神明,协天护国的关帝爷就司其事。汇入民族精神洪流,成为重要支柱的关帝信仰,支撑了春秋正义的道统。凝聚于关夫子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已然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魄。
传统文化教案 6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我国传统民族节日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
2、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3、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问题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及象征意义。
难点:感受中国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及文化的多元性。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首诗,你知道是描写的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展示你的答案!
二、学习春节风俗
师:春节时我国传统节日,各个地区在春节时都有不同的习俗,那我们淮海地区在春节时,又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学们有兴趣吗?
1、干干净净迎新年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我们淮海地区跟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淮海地区在哪一天进行扫尘迎新年呢?它有什么典故呢?老师这有几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看我们装点一新的农家小院是什么样子?
2、红红火火闹新年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在小院的大门上都看到什么了?它好看吗?那为什么要贴这些东西呢?原来它有好多典故的.,下面就听老师来给大家讲一讲。
(1)倒贴“福”字
(2)贴门神
(3)动手做一做,你能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设计几幅春联吗,也让老人们高兴高兴。
3、平平安安守新年
除夕之夜,你们家都会做些什么呢,请大家交流交流,然后,给大家汇报汇报,看看大家有相同点吗?(畅所欲言)
守岁,包饺子,放爆竹,看春节晚会,打牌,聊天……同学们,你们家都是这样过春节的吗?
说一说:你放过爆竹吗?放鞭炮时很危险,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4、团团圆圆大拜年
过年时,在大年初一你们都干些什么呢?拜年时你得到压岁钱了吗?
关于拜年和压岁钱,老师还有两个典故呢,下面听老师讲一讲。
想一想:你得到了压岁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压岁钱的呢?相互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来讲一讲。
三、活动与探究
1、请结合你的经验设计一个最佳的欢度春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具创意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实惠的过节方案。
请设计一个最开心的过节方案。
2、设计一张贺年卡,寄给你的家人和好朋友。
传统文化教案 7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会写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填准动词,初步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2.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教学。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3.通过自主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深入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合作填表,在同桌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一、关注篇章页,激趣导入新课
1.学习篇章页,明确任务。阅读篇章页,说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一名句,了解插图的妙处,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2.激发兴趣,比较揭题。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教师把关键的词语(重要时间或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在大家交流本地春节习俗的基础上走进《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巧妙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同桌讨论填准动词:()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鞭炮()年菜()对联()庙会()灯笼
(4)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醋、戚”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直击首尾,了解始末。指名读课文第1、14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2)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写作顺序。(腊月初旬——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三、再读课文,自主了解习俗
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时间/风俗习惯/腊八/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
(1)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独立填写表格,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2)根据表格,同桌互相说说,老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2.联系生活,了解本地的春节。
(1)联系课始谈话内容“本地的春节”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再次合作填写表格。
(2)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体悟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理解并传承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重难点)
2.通过“阅读链接”展开比较阅读,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迁移运用。
一、深读课文,用心感悟写法
1.快速默读,分清主次。快速默读,边读边想哪些部分是课文的`主要部分。
2.选择学习,体会写法。
(1)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部分仔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这一部分写具体的。
(2)在与同桌交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分享,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写法。
3.分清详略,领悟好处。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完整的“老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详略安排”,再继续填写。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聚焦孩子,自由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请大家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集中呈现,体会特点。静心默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的特点。(情感特点、语言特点)再找找文中具有“京味儿”语言特点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三、拓展延伸,自然传承文化
1.链接材料,比较阅读。
阅读课后斯妤的《除夕》片段,思考并交流:老北京的春节习俗与闽南的春节习俗有什么不同呢?
2.联系生活实际,迁移运用。
(1)再出示第1课时已填写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在表格旁边加上一栏“闽南春节习俗”,继续填写,比较不同时代、地域的春节习俗。
(2)说说过春节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3)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自己写写“本地的春节”。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时间顺序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详写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凸现风俗特点
[教学反思]
本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首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篇章页,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本单元“民风民俗”的学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学生刚刚过完春节回校上课,让他们先来聊聊自己过春节的事情,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导入课题,巧妙地为后面的比较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实语文要素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在快速默读中分清内容的主次,在有选择的深入品读中体会写法,在有引导的交流分享中丰富认识。我利用“北京的春节”的表格,由学生自主完成“详略安排”的填写,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这样写的好处。最后我利用课后“阅读链接”提供的材料展开比较阅读,比较不同时代、地域春节习俗的不同。再联系生活,继续运用前面已完成的“本地的春节”的表格进行对比交流。在交流中将自己印象深刻的主要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落实,又是对习俗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教案 8
教学目的
1、 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 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 将记忆中的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氛围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把学生带到事先布置好的教室里,请学生们欣赏陈列在教室里和他们自己带来的工艺品,观看有关春节喜庆的场面,各地不同习俗的录像。
提问:
①春节有关知识。
②春节有关习俗。
学生讨论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
1、 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2、 你准备这样去表现它才能表达出节日美好、欢乐喜庆场面?
(二)庆个别学生示范其他同学看书、欣赏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
书中的图给你什么启示
(三)学生对示范作业进行评价:
这些美术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
(四)通过讨论来完善自己将要绘制的作业构思。
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交流经验。
三、学生创作
1、 可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 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四、展评交流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五、扩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
传统文化教案 9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受中国画的魅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 播放中国画经典作品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二、新课讲解
1.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笔墨纸砚的运用、写意与写实结合、追求意境等。
2. 欣赏几幅经典的中国画作品,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画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画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实践体验
1. 准备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让学生亲自体验中国画的绘制过程。
2. 老师示范基本的笔墨运用和绘画技巧,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作品。
3. 学生作品完成后,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总结
1. 总结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艺术价值。
2. 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和认同感。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乐趣。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 播放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二、新课讲解
1. 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详细介绍其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通过讲解和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特点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庆祝这些传统节日?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三、实践体验
1. 准备与所选节日相关的物品和道具(如春联、粽子、月饼等)。
2. 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模拟体验活动,如贴春联、包粽子、赏月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乐趣,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1. 总结所选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人一起庆祝传统节日,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传统文化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1. 春节:起源、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拜年等)、意义。
2. 端午节:起源(屈原故事)、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意义。
3. 中秋节:起源、习俗(如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知道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二、新课呈现
1. 春节
讲述春节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春节在他们家庭中的庆祝方式,并分享到班级。
2. 端午节
讲述端午节的起源(屈原故事)和习俗(赛龙舟、吃粽子)。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屈原和赛龙舟的队员,模拟端午节的活动场景。
3. 中秋节
讲述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赏月、吃月饼、提灯笼)。
绘画活动: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中秋佳节,并在班级中展示。
三、巩固练习
1. 分组抢答:教师提出关于传统节日的问题,学生分组抢答,答对者加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并派代表分享。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并了解一个他们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准备下节课分享。
传统文化教案 1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基本笔画和字体分类。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书写技能。
教学内容:
1. 书法历史简介:书法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2. 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等。
3. 字体分类:楷书、行书、草书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2. 提问学生关于书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呈现
1. 书法历史简介
讲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和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展示一些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
2. 基本笔画
讲解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的.写法。
示范书写,并让学生模仿练习。
3. 字体分类
介绍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特点和区别。
展示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讨论。
三、实践操作
1. 学生练习基本笔画,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如“人”、“大”、“天”等。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所学笔画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学习书法的意义。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所学笔画,并准备下一节课的书法创作。
传统文化教案 13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3. 使学生能够描述春节的主要习俗和庆祝方式。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春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春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
二、新课讲解
1. 春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讲述春节的起源故事,如年兽的传说。
介绍春节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春节的'文化意义
强调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讲解春节象征着团圆、和谐和新的开始。
3. 春节的主要习俗
扫尘:象征辞旧迎新,去除一年的晦气。
贴春联、福字:寓意吉祥如意,福到人间。
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共享美食。
守岁:除夕夜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
放鞭炮、烟花:驱赶邪恶,迎接好运。
拜年:亲朋好友互相拜访,祝福新年快乐。
三、活动设计
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自己家乡过春节的独特习俗。
2. 角色扮演:学生模拟家庭成员,进行拜年活动,并互赠礼物。
3.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春联或福字,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春节的起源、文化意义及主要习俗。
2. 强调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在家中调查并记录家人过春节的有趣故事和习俗。
2. 鼓励学生将制作的春联或福字送给亲朋好友,传递祝福。
传统文化教案 14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 展示几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吗?对书法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讲解
1.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讲述书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介绍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及其代表作品。
2. 书法的基本特点
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讲解书法的笔画、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
3.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
示范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写法。
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笔法。
三、活动设计
1. 小组竞赛:让学生分组进行书法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2. 书法欣赏:展示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使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书法练习,体验书写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1. 总结书法的起源、发展及基本特点。
2. 强调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五、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书法基本笔画和书写方法。
2. 鼓励学生收集并欣赏优秀的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兴趣。
传统文化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历史和文化内涵。
2. 感受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氛围。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 中秋节的起源
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中秋节的习俗
介绍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展示不同地区的.特色月饼和赏月方式。
3. 诗词赏析
选取与中秋节相关的经典诗词进行赏析。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中秋情怀和传统文化魅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中秋节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营造节日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讲述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结合图片和实物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中秋节的了解和感受。
3. 诗词赏析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词,解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学生可以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词片段。
4. 总结拓展
总结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感受中秋节的温馨和美好。
传统文化教案 16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掌握基本的剪纸技巧和创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剪纸艺术的介绍
讲述剪纸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和分类。
2. 基本剪纸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折纸、画稿、剪刻等基本剪纸技巧。
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3. 创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2. 讲授新课
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展示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
教授学生基本剪纸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3. 创作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创作实践,完成自己的剪纸作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4.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相互欣赏和评价。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创作。
【传统文化教案】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教案12-17
传统文化教案11-24
传统文化教案01-30
传统文化教案【推荐】05-17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1-30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3-06
中华传统文化教案12-05
传统文化教案学习目标12-14
[优选]小学传统文化教案09-26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精品】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