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3-07-03 23:17:4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2022版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2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2版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1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所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全面地认识物理规律,掌握并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此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美育情境,降压减负,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感受美

  课堂美育环境创设,需要通过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学得有趣有用,从而喜爱物理学,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实验教学。物理教学以物理实验为根基,每个测量、测定中研究型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课外兴趣实验,无不给学生留下真实感。尤其是演示实验选用的简单易操作的器材,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用具,教学效果越显著。

  2、直观教学。对于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可采用挂图、放映幻灯片来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直观感。

  3、激趣设疑。物理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一门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求知好奇的心理,开展有趣的实验,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实验,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用弹弓研究动、势能转化,用青霉素瓶做大气压存在等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现象提出设问,让学生思考,随着教学展开而揭示谜底,学生能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对于易混淆的物理概念采取反差对比教学方法,加深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印象,正确区分不同物理量的内涵,从而达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如歌曲与嘈杂声对照,区分乐间与噪声;拿出凹面镜与凸面镜对太阳照,请学生观察聚光点,再让学生用这两面镜给自己照像,对比两面镜的`作用与功能。

  5、生动、新奇、真实的举例。物理来源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离不开举例说明或验证。用生动、新奇、真实的事例予以补证,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这些引例包括:社会新闻、消息、歌词、诗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课本美育素材,展现美

  初中物理课本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工具,它不仅注重传授本学科的功能,而且在编写的思想、体系、内容上融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感染美。课本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如介绍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启迪学生树立积极探索、勇于求真、追求进步的信念;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用具体的事例和大量的图示描述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工作者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汉代砖刻图片、滑轮使用记载、明代发明的火龙、现代超导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图像画面的直观美。人的视听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导学生观赏图像画面,直接感受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真实美。课本配置的图有:演示实验图、有趣的物理现象图、实验工具图、物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事例图、自然景观图、科学家肖像图,看过这些生动而直观的画面,给人以观形如闻声之快感,对学生认知识意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动作用。

  3、内容新颖美。新编教编写的又一特征是在思想内容上有新颖的美感。新增内容有必学内容,如声学、无线电通讯常识等篇章;有常识性了解知识,如磁悬浮列车假设理论、放射性元素等;有阅读性新知识,如火箭、激光知识等,这些新知识不仅给学生新感觉,还拓宽了学生认识视野,感受到物理学富有新颖的创造性和现代新气息。

  三、发挥想象,拓宽认识领域,激励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编制习题。根据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物理实验的数据编制习题是个有趣的活动。学生乐于参加这项活动,学会从简单的已知、求条件对换、补充条件到自编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进行再创造。由此认识到物理习题编制并不神秘,都是人的意识的产物。教师再顺势抽几道习题加评比,看谁编题较好,更符合实际,予以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一题多解与一题多为。习题课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式中数字的演算教学,而是围绕题目给定的条件指导学生明确习题考察的知识点,挖掘习题中的隐含条件和等量关系,学会用公式解题,思索习题解法的可行性,联想习题的可变性、延伸性,使学生能熟练地从不同方面学会一题多解。对可变性习题可采取增补或变换条件、结论等方法进行,使学生学会解答模型题,达到触类旁通,提高应变能力。

  3、摹拟实验故障。实验出现故障是常见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参与实验操作的每个学生会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教师应事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故障,并加以摹拟,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识别能力,提高认识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测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进行测定。如物质的密度、导体的电阻等,由于选择测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会一致,但结果相同。以此引导学生加以想象,选择较合适的测量方法,达到理想的测量效果。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

  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开发课程资源。

  当前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单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总之,我们的物理教学功在今天,利在明天。不管教学评价体系怎样,作为教育者务必把握一点,我们必须要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面对一个个活的课堂。做到教学相长。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3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 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百科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3、在更高的层面上关心物理课程: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关心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现在教师更要关心的是全面的课程目标,是知识的选取,是课程的设置。新课程中知识的选取及要求的高低是为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的,在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中,一些不同的知识可以用来达到相同的课程目标。因此,在明确总体目标情况下,知识的选择和要求的高低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使得教师获得一定的主动权。这是新课程与过去的以知识为本的物理课程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课程设置上,过去大纲对目标要求非常具体,如知道、理解、掌握、会、选学等,现在的新课标更具有原则性,显然具有法规性地位的是课程标准,而不是教科书。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4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对课程改革进行思考

  通过国培培训,使我对新的教育理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即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促进全体学生的终身发展。面对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技术得到广泛引用,时代在呼唤一大批合格的科技人才去适应现今的社会,课改是必要和必须的。全面推进课改中,我们必须对新课程标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讲学中,要“以人为本”作为教学中心的思想,发展学生的全面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仅仅只是学习成绩这一个方面注重。我们需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促进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让课堂教学变成有效的教学,实际上,现今提了很多年的'课改就是让现今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更能在学习中完全的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课堂具有人性化,充分的利用课堂的四十分钟,让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性的教学。

  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在课堂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的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落实课标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次“国培计划”的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教师的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持久深入的工作,10天的学习,思考背后,我感到更多的是责任,是压力。理清自己的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差距所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培训是暂时的,但进取是终生的,今后我会更积极主动地向优秀教师学习,亲身实践,把自己的收获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5

  一、学习新课标

  1、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机会。新课标中提出了将核心素养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要求物理教师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只是要学到基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物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又细分了若干个要素,其中“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运动和相互作用观、能量观等要素,是从物理学角度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内容的总体认识。它概括了初中物理的所有内容,是初中物理的三大领域,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划分的,这样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是构建初中物理知识的主脉络;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与升华,是从物理学视角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也可以将这三个要素归纳为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物理观念的应用两大方面。

  二、反思实际教学

  随着岁月的流逝,物理学研究的事实和结论很容易被学生忘记,但通过具体物理知识的学习凝练而成的.物理观念却根植于学生头脑中而被长时间保留,从而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重视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应用。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着手:

  1、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和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之间存在的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平衡。在物理教学中可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主动投入到知识生成、发展、运用的过程,进而完善已有的知识构建,更好地发展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呢?例如,在讲解力与运动这节课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那么力还有没有其他作用效果呢?在学生的前观念中认为,有了力物体就可以运动,没有力物体就不会运动,比如静止在地上的足球,只有给它施加了力,它才可以运动,不给它施加力,它就不会运动。所以,学生就会普遍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教师提出问题,滚出去的足球,我们会发现这时候在阻力的作用下它最终反倒会停下来。学生就会意识到力与运动的关系并非他们之前所认识的,此时便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利用来自于学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学习的本质和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造力,充分展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愿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应保证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足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氛围中。为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教学应侧重运用物理实验,问题情境,多媒体,生活实例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实施有效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大气压”一节课时,为避免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生厌,随着大气压知识的讲解,教师可适时的演示“瓶吞鸡蛋”、“覆杯实验”等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亲眼目睹大气压的神奇力量,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了解到兴趣对于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必须侧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开展物理知识学习活动,逐步丰富物理知识,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全面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在2022年新课标的学习中,我只是针对其中一个小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一点感想。学无止境,我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努力把握课堂生成的资源,生成课堂亮点,从学生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6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注意学科渗透,倡导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师引导下的教与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与科学精神等。因此,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注重继承与发展

  从2011年版课标到2022年版课标,一以贯之的课程改革目标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实践者应注意理解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继承与发展,更好地践行课程理念、落实课程育人功能,以具体事实、鲜活案例、生活体验和基本概念等,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2年版课标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内容主题,因此,在与此有关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内容主题一并进行,这样既能降低课程难度,又能凸显物理课程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实验,发挥实验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进行与“跨学科实践”有关的教学中,注意选择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题,制定合理的实践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同时注意控制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学会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学

  日常教学中的具体教学内容(与物理概念、规律、实验等有关),皆蕴含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机械运动“动与静”的'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对参照物(初中阶段)的学习,其实,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含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契机与元素。大自然的运动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可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运动:如:诗人用意境和语言的韵律描写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那么,物理学怎样描述“动与静”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这里说的另一个物体,即为参照物。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从物理学视角描述物体“动与静”的物理观念。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物理自然观,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三、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凸显“做中学”育人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并继承至今,但要真正落实此理念仍有一定挑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年后的今天,教学方式已明显多样化,但很多教师仍更擅长使用传授式教学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做中学”的育人价值还未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为体现“做中学”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做中学”的教学中,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科学探究要有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要关注学生“做”的过程、预期实验现象的出现等,而且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明晰通过这些过程和现象是为了培育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做”不是目的,通过“做”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目的,这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是具有相当意义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物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7

  一、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相比于科学素养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两点最为突出。从教学应用层面,“主题”教学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我最近看的杰伊麦克泰的《为深度学习而教》部分内容比较契合,“大概念构建”,“关于问题的研究”,“单元教学”都可以为自我的课程理念更新提供一些帮助。

  二、课程目标

  这块内容变化比较明显,三维目标调整为核心素养内涵和目标要求两大方面。核心素养也说得很清楚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新增的目标主要是围绕核心素养设置的。新的核心素养把三维目标会融合的更好。主体的教学思路也更加核心化。

  三、课程内容

  两大板块更加细化,表述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跨学科实践是新增内容,以后的教学会更加多元化,知识不单单在本学科而是多学科的相互交织。在实验探究中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学生必做实验分为测量实验和探究实验。这样的改变是好的,让实验教学很清楚,哪些是专注测量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哪些是注重探究过程的。不管是新加实验还是替换实验都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性说明,更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课堂实验教学。

  新增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分为三个二级主题,“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处理好这几块内容,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和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四、学业质量

  主要分为学业质量内涵和学业质量描述。新增加的目的也是为我们日常教学和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五、课堂实施

  这部分内容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

  1、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设计教学目标。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3、确保物理课程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同时在课堂实施这块给了我们很多好的建议。例如“情景化教学”“问题教学”“学科融合”“资源开发”等等。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8

  近期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进行了学习,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课例式解读》,我对课程性质与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

  1、课程性质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相比于2011版课程标准,2022版的课程标准在与学生认知能力、学科课程要求相匹配的学习内容与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完善。此外,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和综合性。

  2022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课程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9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作为基础科学,有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范式,在人才培养中一直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这一学科特质在历次课标修订中均作为主要支撑承载其育人功能。

  1、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通过科学观察、实验探究、推理计算等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2、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近代的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引领着人类对自然神秘的探索,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物理学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3、课程性质

  正如课标中所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课程相衔接,与化学、生物学等课程相关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促进人类科学事业的传承与社会的发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此学科定位是由义务教育的总目标与任务和物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共同决定的。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需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下,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了学段间的衔接和学科间的综合,凸显了课程的连续性与综合性。

  相比于2011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中呈现的课程性质更加明确,凸显了物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阐明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在规定性,深刻把握了物理学的学科特点,准确描述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明确了物理课程在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2022年版课标课程性质有助于教师探讨物理学的内涵及功能,明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性质、特点及价值,从而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分析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定位更加清晰。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物理课程育人方面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理念在我们物理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思考物理,在实际生活中构建生长点,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和思考。同时,新课标还新增“跨学科实践”的内容,注重学科间渗透。

  3、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

  从课程结构角度明确提出以主题为线索,促进课程结构化,全面提升课程的系统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由“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五个一级主题构成。“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一级主题是对义教阶段物理课程内容的高度组织概括;“实验探究”一级主题是从物理学科特征出发,强化物理课程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则借助物理学的大概念,构建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知识、能力、素养间的逐步转化。

  4、注重科学探究,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育人观念,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重新认识物理教学。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2022年版课标将“注重科学探究”放在了“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之前,明确了科学探究不单是义教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借助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样呼唤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资源等实际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丰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建适宜学生能力发展的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搭建起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可能。

  5、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之下,课程评价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评价质量。该理念强调评价应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期通过构建功能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一理念对其他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起到了激励、反馈、保障与质量监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构建一个评价目标明确、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维度全面的物理课程评价体系。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10

  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提出,不仅仅是一个标准,更为我们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者,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是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丰富资源,自新课标提出后,我认真研读,现针对课程目标有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课程目标

  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学段进阶式持续培养,因此,在确定物理核心素养时应注重一贯性与发展性。课程目标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目标对学习目标、学业要求、学业质量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全部物理课程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物理核心素养从四个维度提出课程目标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并对每一个维度提出了要素要求。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在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蕴含了物理学科核心概念的教育价值,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在物理学科体系中所选择的.基本内容,将物理观念概括为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要素。

  观念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习得,不可能通过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和单一的学习方式获得,这就加强了学习者本人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与内化的程度,因此,物理观念的提出超越了原有对碎片化知识的理解,是对学生知识理解和能力发展的更高要求。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自然界中事物(包括对象、过程、现象、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性及自然界中事物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和能动的反映。科学思维是复杂多样的,科学思维的养成也需要经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积累过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选择与学生发展相匹配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助推科学思维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要避免揠苗助长的错误教法。

  三、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与责任作为核心素养,所具有的内涵不仅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领悟到的物理学科之于社会发展的意义,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精神与态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处理社会性议题时应采取的理性态度与合理做法,同时,也表达了物理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积极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培养出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的深刻内涵。

  对于课程目标的感受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提出,是在原有三维目标的基础之上,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学习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加体现了对于学生素养的培养,这也就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不断革新,努力解决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12-07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30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精选19篇)09-14

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15篇05-08

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01-01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篇12-31

物理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1-07

物理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篇)01-05

初中物理新课标心得体会29篇12-30

新课标物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