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1 19:09:02 设计 我要投稿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教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

  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4/7+2/75/11-4/117/12-5/12

  1/2+1/28/9-5/915/16+5/16

  学生口答得数后,说一说:这一组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同分母分母加、减法)

  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猜一猜: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什么?

  (如学生猜测有困难,教师提示:能找一个与“同”意思相反的词吗?)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读课题,举例说出几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编拟的算题,再请学生辨析教师出示的两题:1/2+1/3、8/9-5/6(即课本中例1、例2),这两题与今天学习的内容相符吗?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一说想到了什么?

  二、新课展开

  1、教学例1

  (2)怎样计算1/2+1/3,请同桌先讨论算法,再试算。

  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评析板演:看这些不同的算法,说说你们的想法?

  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像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那样,把分子直接相加呢?

  在学生讨论后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教具示范。(图略)

  师:1/2+1/3,把这两个阴影部分合在一起,你能不能直接说出结果是多少?

  教师指着合并后的图形问:把圆平均分成几份,就可以看出1/2+1/3等于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教具示范,进行验证。(图略)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分数单位相同,3份与2份合起来是5份。

  (3)小结:通过学习计算1/2+1/3,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转化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追问,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通分)

  (4)1/2+1/3=5/6,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汇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验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做。

  学生汇报用减法验算时,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减法怎么算呢?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评析时,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

  (1)8/9-5/6,学生试算并验算,指名板演。

  (2)评析板演

  3、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阅读课本,质疑。

  对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你有什么疑问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新课巩固

  1、专项练习

  师: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

  学生回答“通分”时教师指出:通分是关键。并练习:

  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2/3和2/5,1/5和3/10,1/6和3/8

  学生回答“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指出:对!我们是把新学的知识转化为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这是我们学习中一种很好的方法。

  2、强化练习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3分钟)选择课始编拟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题目进行计算。比一比,看谁做得既对又多。

  指名汇报。汇报时先汇报做的是哪几题,怎么做的,其他学生判断他算得对不对。

  3、发展练习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大家理解并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出示:今天的数学课,探究新知大约用了()/()小时,新知练习大约用了()/()小时。

  学生先联系实际填空,再想一想: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计算?

  4、课堂作业

  5、选做题:()/()+()/()=11/12括号中是两个异分母的最简分数,这两个分数各是多少?(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

  1、精心设问,激思导入

  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新课开始,通过几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口算题,习旧引新、承前启后。此时,教师再巧妙地以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猜”的方式揭示课题,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内容的关注。接着

  ,共同对课题进行例释性“解读”,凸现了本课要探究的新课题的特点,又为学生下继的探究性学习、自式练习准备了材料。在学生所编拟的算题与课始的口算题表层现象(分母不同)的对比中,暗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案。教师随之的一句“说一说想到了什么”,看似平谈,实则在学生的头脑中激起了问题的波澜。学生自己生成问题,为探索、思考、创造提供了动力与方法。

  2、遵循规律,自主探索

  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精辟地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例1的教学,教师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放手,把尝试与交流讨论融合一体,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开放的、广阔的舞台。在学生形式地认识了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之后,组织全班学生理性地探索讨论,并结合动态的教具演示,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走向抽象。这样,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获得内容性知识,而且获得方法性认识;不仅在知识方面获得长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全面的,才有“味道”,才有深度。

  从例1异分母分数验算的教学,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减法的教学,是由于有加法算法的迁移,对减法教学采取了略处理。如果说计算5/6-1/2、5/6-1/3倘有少数学生有一些困难的话,那么计算并验算8/9-5/6则对他们的学习有“补偿”作用,相信减法计算问题全班学生都能迎刃而解。教师的心中要想到的是全班所有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阅读课本、质疑环节的安排,又为学生在回顾与反思中内化新知,提供平台。

  3、形式丰富,分层巩固

  计算课教学的练习,很容易由于机械操练导致学生学习生活的枯燥乏味。如何克服这一弊端?本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学生质疑之后,教师抛出问题:“你认为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哪些知识基础?”从而使专项练习具有思考性和研究性。强化练习,以学生编拟的题目作为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并采用限时的方式,学生计算的“感觉”一定与往日不同。发展练习,既对这节课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了总结,又将计算问题还原到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把课堂教学再一次推向高潮,随之选做题的练习,它不是给这节课划上句号,而是添加了一个问号,使学生的思考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观察表格:你已经学会比较大小了,你能从表格中看出哪种空气质量的天数多一些?

  你还想提哪些问题?

  生: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怎样列式?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五年级数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常云智)=

  大家观察一下,分母一样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进行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学生交流:

  生:化成分数,通分

  师:你能说说:分母不一样的时候怎么样进行加减呢?

  生: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师生小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进行计算。

  4、巩固练习:绿点问题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交流小结)

  师小结:异分母分数减法怎么样计算?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道看图填空的题目。填完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

  1、独立完成第2题,做题时候要注意看清加减,计算结果记住约分

  2、独立完成想一想,一共占在校时间的几分之几,是把谁当成“1”?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将计算结果与比较,填在对应的集合圈内。进一步巩固分数大小比较。

  4、第6题,学生先估测,再进行计算。让学生讲清估测的依据及计算的方法,再比较估测结果与计算结果,进一步提高估测能力。

  四、看书质疑,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母不一样的分数你能怎么样快速进行计算?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

  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

  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

  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6.4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

  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篇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过整数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能正确熟练地计算整数加减法。 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的含义,对元角分也比较熟悉。且三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购物付钱的经历,这些生活经验和认知经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推理。“试一试” 和“想想做做”主要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能够应用小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文具店,售货员出现在学生面前)

  引入: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式各样的文具,老板说了开业期间所有文具一律低价销售,所以每个人只能挑选两样文具,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文具?四人小组讨论: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文具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文具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文具要花多少钱?如果计算有困难的可以请组内小伙伴一起解决。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估计有以下两种方法:(1)将文具的价格看成以角为单位,将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2)将文具价格中的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

  3、全班交流。

  随机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花了多少钱?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文具?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1)以刚才那位同学交流了自己购买文具的情况为例,请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估计会出现下面两个竖式: 如 80.8+ 6 + 0.6

  141.4

  (2)分组讨论:加法的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要把加数中的小数点对齐?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注意发挥具体情境“元、角”在理解算理中所起的作用)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文具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

  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文具,哪种文具贵些?贵多少钱?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三)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

  (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文具外,你还喜欢哪两种文具?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时,教师的板书要有启发性,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印象,另一方面使一些学生进一步体会任选两种文具是有规律的,力争找出所有的组合,体会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学生可以提出两步.三步计算的问题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也可以计算出结果在做比较,得出10元不够的结论。

  4.练习二十二第3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再计算。

  5.练习二十二第4题,提出问题在计算。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吗?

  (2)星期天,开展争当“小管家”活动,帮助爸爸妈妈到市场买菜或到超市买东西,并记录、计算家庭支出情况,下周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学生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0.8+0.6=1.4 1.2-0.6=0.6

  元 角

  1 . 20 . 8

  -0 . 6 + 0 . 6

  0 . 61 . 4

  元 角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相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而言,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得更普遍。因此,它是分数加减法单元的学习重点,也是整册教材的学习重点。本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通分、分数小数互化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了只有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的算理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学生自主尝试体验教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数下册P110~112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正确计算和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回忆旧知,做好铺垫

  师:前段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分数,(板书: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知识?

  通过回忆,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做好新课铺垫。

  2、设趣导入,提出问题

  ⑴学生自报最简分数

  师:现在,闭上眼睛,想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好了吗?谁来说一个?(及时板书)

  闭上眼睛想一个自己喜欢的最简分数,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⑵学生提出研究问题

  师:如果选择这两个分数,(圈出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异分母分数)我们可以研究他们什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加减法。板书:加减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组合算式,培养能力

  ⑴组合算式

  师:请看黑板,在这三个分数中,(在前面圈出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基础上再圈一个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任意选两个组成加法和减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算式就可以了,不必算出答案。)

  从三个分数中任意选择两个组成未知算式,富有挑战性,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组合搭配的'能力

  ⑵汇报算式:

  4、引导比较,揭示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板书:异分母

  引入这个环节,教师创造性的处理了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例题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得出方法

  (一)质疑问题,渗透方法

  师: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碰到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渗透数学转化的思想,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师:那么请大家选择第一道来做一做。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师:谁来说一下?)

  两种情况:

  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研究通分

  师:(指着通分过程问。)这一步我们在干吗?为什么要通分?(强调:只有计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相加减。)

  B:化成小数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板书学生回答并提问:他(她)是怎么算的?最后比较:这个小数就是几分之几。)

  3、总结多种方法

  师:我们班同学真了不起!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或转化成了小数加减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算一下第二道题(还是能化成有限小数的)。

  (三)二次尝试,熟悉方法(计算第二题)

  1、学生独立尝试。

  2、汇报结果。

  (四)三次尝试,优化方法

  1、提出问题。

  师:如果是这两个分数(连线一下,出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又该怎么求他们的和呢?

  2、反馈交流。

  师:谁来反馈一下,同时板书。追问:有化成小数计算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以上教学环节的探究采用了尝试教学的方法,完全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首先第一次尝试,让学生得出了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第二次尝试让学生熟悉并强化方法,第三次尝试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得出通分的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优化了算法。

  (五)自选计算,巩固方法。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任选一题做在自己本子上,注意格式!

  汇报反馈(学生口答形式)

  在学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再次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扎实、有效。

  (六)引导验算,培养习惯

  师:要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对,可以怎么办?怎么验算?(挑最后一道题验算)学生说,教师板书。

  验算教学,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课堂,整理知识,增强意识

  师: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怎么算的?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课堂小结的设计有知识的小结,也有学习习惯、技能方面的提醒。显得科学、合理、全面。能够增强学生细心计算,重视验算的意识

  过渡:看来我们X X班同学真的很会学习!老师真佩服你们!下面,就让我们一鼓作气,来看看今天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请看大屏幕。

  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提升能力(课件出示)

  1、【生活题】:

  根据图上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生活垃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习题贴近生活,亲切自然。培养了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

  2、【对比题】:

  是非审判庭。逐题出示

  2/3—4/9=2/9() 7/10—3/5=4/5()

  3/5+4/7=7/12()1/2+3/7=13/14()

  师:对的请你说说怎么算的?错的说明理由。

  是非判断,对比鲜明,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3、【拓展题】:

  比比谁算得快

  A、发现规律

  ⑴、教师出一题,学生做一题,(题目类型是分子是1,分母是互质的两个分数相加减如:1/3+1/4 1/5—1/6)

  ⑵、让学生出题(4题过后)

  师问:你也能像老师那样来说几个算式吗?学生说,其他人解答。

  追问:为什么有些人算得那么快?有什么奥秘吗?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

  B、应用规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1/2和1/4,再用两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分别折出1/3和1/9,折好后涂色表示这几个分数。

  2.小组活动: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3.教师设问:这里的1/2和1/4、1/3和1/9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揭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课始开门见山,以设问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的旧知切入新知。通过折纸活动,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情境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欲望。]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分组讨论1/2+1/4,并用实验说明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用前面折纸并涂色的长方形纸来验证计算方法,分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

  2.同理分析:1/3+1/9=3/9+1/9=4/9。结合板书讨论:

  (1)从等式的'左边到等式的右边,实际是做了什么?(通分)

  (2)谁来说说这种方法的道理?(可结合学具图理解)把1/2化成2/4,这样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也就是说分数单位相同。因此,2个1/4与1个1/4合起来就是3个1/4,即3/4;第二题是3个1/9与1个1/9合起来是4个1/9,即4/9。

  3.验算1/2+1/4=3/4。

  (1)交换加数位置。

  1/4+1/2=1/4+2/4=3/4

  (2)用减法验算。(你会算吗?有困难的小组帮忙)

  3/4-1/2=3/4-2/4=1/4

  3/4-1/4=2/4=1/2

  4.你现在知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样计算吗?

  完成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评析:承用前面的折纸,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出计算结果。通过相互述说算理和检验计算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知道怎么算,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础练习。

  1/3+1/4

  5/6+3/8

  11/12-5/6

  3/4-2/5

  1-1/6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各题的计算过程,注意对计算中的错误和不规范的书写进行纠正。并引导学生总结各类题型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2.深化练习。

  出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让学困生说说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法则。(要求能说出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

  2、通过动手操作折纸,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3、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

  教学准备:PPT课件、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

  1/2=()/4=4/()

  2、找出下列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7和1411和9

  3、将下列各级分数通分。

  1/4和3/87/10和5/6

  4、抢答:

  1/5+2/53/7+2/74/9+5/9

  5/8-3/811/15—11/157/12—5/12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PPT出示: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纸。淘气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笑笑用同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列出算式。)

  先估一估它们的和(差)是多少?

  PPT出示:

  1/2+1/4在()之间。

  A、0—1/2B、1/2—1C、1—2

  2、尝试探索,操作验证。

  师:大家估计的正确吗?我们可以用折纸的方法进行验证。

  出示操作提示:

  (1)在长方形纸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出它的1/2;

  (2)再用不同的颜色涂出它的1/4;(不重复)

  (3)观察两种颜色一共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估算结果。指名说说3/4是怎么得出的。

  3、异分母分数相加,能直接计算吗?

  同桌交流。小结:异分母相加,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自主尝试:1/2—1/4。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及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5、试一试:

  完成课本“试一试”。(3/4+5/89/10—1/6)

  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6、小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如何计算?(PPT出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巩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2、课本“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大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已经掌握得较好了,接下来同学们来当一次小老师,帮小马虎看看他的计算是否正确。

  2/3+1/4=2/12+1/12=3/12=1/4

  11/14—5/7=11—5/14—7=6/7

  (1)先独立思考。

  (2)谁来当老师,帮他指出问题?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想给小马虎提点什么建议呢?

  4、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来解决问题。

  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的生活垃圾,环卫工作人员对我们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废金属占生活垃圾的1/4;

  废纸张占生活垃圾的3/10;

  塑料袋占生活垃圾的2/5;

  其它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20。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四、拓展延伸:

  1、有红、黄、蓝三根彩棒,红棒比黄棒长3/4米,蓝棒比黄棒短1/6米。

  (1)红棒与黄棒相差多少米?

  (2)如果蓝棒比黄棒长1/6米,红棒与蓝棒相差多少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

  2、(1)1/2+1/3=1/3+1/4=1/4+1/5=1/3+1/5=

  (2)1/2-1/3=1/3-1/4=1/4-1/5=1/3-1/5=

  A.观察特点;B.计算,找规律;C.举例应用。

  五、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师: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1/2—1/4=2/4—1/4=1/4

  教学反思:

  《折纸》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反思本课节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

  1、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两个小同学在手工课上进行折纸。分别用去了张纸的1/2和1/4。通过比较两个人用纸的多少,引发了学生对如何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数学信息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解答。在解答中,学生们遇到了困惑,正是因为这一困惑的出现引起了学生对这种算式该如何计算思考。通过观察、分析、估算和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因为分数单位不同必须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的探究计算法则的过程中,体会一步步推理,理解算理。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感知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技能。

  本课教学中借助折纸情境,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提问解答的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生猜测、验证算式结果并归纳总结出法则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分数知识相关的数学模型,激发并满足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3、进行估算,注重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中在合作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前都设计了让学生先估一估的环节,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充分调动感官,结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加减法算式结果进行估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估测知识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感知。

  本堂课也出现一些不足,如:个别学生以往的“找两个数的公倍数、通分”知识中间有缺漏。折纸过程中,时间过多导致学生练习时间少,练习量不足。以后在新课前事先准备一些旧知识,以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学生容易走进新课堂,容易掌握知识。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练习练习,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

  重点

  难点重点: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环节过程

  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基本练习通过分子都为1且分母最大公因数只有1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对比练习,巩固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方法的理解,并启发学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能力。1.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1)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交流计算结果。

  (2)指导探索规律

  教师提问:这组题中的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通分时的公分母有什么特征?每道题得数的分子与原来两个分数的分母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指出: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加,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1,分子都是1的分数相减,得数的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两个分子的差。

  (3)请学生举出几个类似的可以用这样的规律计算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两组题的计算。

  学生进行观察,并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明确规律后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右边两组题的结果。

  学生举例,互相交流。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练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通过第6,7题的练习提高学生估计及对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实物图进行估计,再利用估计的数据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

  1.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判断后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数是否接近1/2,看分子是否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是否接近0,看分子是否接近0;分数是否接近1看分子与分母是否很接近。

  2.完成第7题。

  教师组织汇报交流,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估算是否正确。

  3.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明确两个量杯中各有多少毫升水。

  (2)指导方法:400毫升和800毫升应该等于多少升呢?你是怎样想的?

  4.指导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1)理解题意。

  (2)指导方法:估计一下每种蔬菜摆放的面积大约各占货架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3)让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教师组织交流结果。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作业:完成补充习题第41页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3=(2+3)/(2×3)

  1/2-1/3=(3-2)/(2×3)

  接近0:1/10,2/25

  接近1/2:4/7,9/20,7/15

  接近1:8/9,11/13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判断,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小组中先估计,然后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估算结果比较估算是否正确。

  学生观察图片,先得出两个量杯中分别有2/5升,4/5升,再独立完成(1)(2)问题的解答。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指名上台指图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2)(3)题的计算,并进行汇报。

  学生自由发言。在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中可以渗透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用运用估算的方法比较大小,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习,回顾学习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习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整理习惯。

  2、概念回顾。

  (1)复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习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习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习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习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习,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习。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近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习,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习。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习。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习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习的方法,对今后的复习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习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习的方法。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7/8的分数单位是xx。

  (2)5/9里面有xx个1/9(3)4/7是4个xx。

  (4)3个1/5是xx。

  (5)1里面有xx个1/5,即是xx。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三年级时,我们学习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尝试练习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都写了什么样的算式?

  生汇报自己所写的算式。

  师:同学们写的算式到底对不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你们能找到答案的。

  四、学习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出示课件)

  妈妈给明明过生日,分生日蛋糕。爸爸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问:你能用学过的分数知识说一说吗?(如:爸爸吃了多少蛋糕的几分之几?)

  问:你能根据刚才想到的分数知识,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说说怎么列式解决吗?

  选择:1/8+3/8表示什么含义?(妈妈和爸爸一共吃了蛋糕的多少。)等于多少呢?

  那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学生独立思考、探究。

  学生汇报(1)从图上看结果。

  (2)说理:1/8是1个1/8,3/8是3个1/8,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也就是4/8。强调:4/8可以写成多少?(1/2)

  师:联想整数加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1/5+2/5=5/9+2/9=2/7+4/7=1/3+1/3=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1)根据情景图出示问题,比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反馈,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2)联想整数减法的含义,你能说出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的含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口算练习:3/5-1/5=7/9-5/9=6/7-2/7=2/3-1/3=问:观察这些算式,对于同分母分数减法,你有什么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减)

  五、点拨归纳

  师: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观察这几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与计算的结果,又发现什么?

  板书: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追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怎么办?(计算的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六、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0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2、完成课本106页做一做

  学生开火车回答

  3、拓展练习(口答):1/12+xx=7/12xx-1/12=7/12

  5/xx+3/xx=8/xx

  师: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得出:只有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才能将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可以为任何非0自然数。

  七、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八、作业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动脑能力及归纳出分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算理、“整体”与“个体”的转化,化未知为己知。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抽象后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理解“1”表示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交流谈话法、操作合作法。

  教具准备:

  课件、纸卡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理解分数

  二、动手动脑、交流合作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1)猪八戒第一次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第二次又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两次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同学们,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师: + 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算的?说说看。

  (全班交流,初步感悟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规律。)

  (2)动手操作活动。

  ①同桌合作商量,将一张画有图形的纸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每人按自己的喜好,涂出其中的几份。(不能都涂完,要互相谦让。)

  ③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④你们两人一共涂了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怎样算的?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并提醒如何进行计算。)

  ⑤全班交流,同桌汇报。

  ⑥观察交流,在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明确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

  3.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减法运算

  (1)师:猪八戒第一次和第二次哪次吃的西瓜多,多了几分之几,你知道吗?怎么算呢?

  (2)比一比。

  ①拿出涂色的纸,同桌互相比一比。

  ②把算式写在纸的背面,并说一说是怎样减的。

  ③你在计算时发现了什么?

  (3)师:猪八戒吃了这个西瓜的 后,还剩下几分之几?留给师傅和师兄够吗? (四人小组讨论)。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数形结合

  1.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强化新知、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

  本课在新授课之前先练习了两道题。旧知一般是后继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叙述分数的意义和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练习,可以习旧引新,承前启后;再通过动画故事作为切入点,创设亲切、活泼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本课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有趣情境为主线,用直观图形来揭示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最终达到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功。本课教学时,学生做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运算时,稍有困难,通过理解“1”表示的意义后,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运算了。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图片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投影仪。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然后在折的一部分涂上颜色,并说一说涂颜色的部分是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3、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你可以列出那些算式?

  4、想一想,根据分数的分母特点,这些算式可以分成几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的,另一类是分母不同的。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

  1、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请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2、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3、就分母不同的加法算法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们进行讨论。

  4、结合折纸的涂色部分,思考、验证哪一种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5、交流汇报。

  (1)“与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练一练。

  1、第1题,看图填一填。

  2、第2题,估计下列那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1,,0,再算出来。估计分数加减法的得数大小比估计整数运算的结果要困难得多,为此,在开展本题练习前,再一次复习用分数表示直观图。

  3、第3、4题,独立完成。

  4、第5题,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建议用线段图分析题意,作草图即可。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交流、倾听、分享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课件、圆形纸一张、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把小朋友和小朋友说的话多读几遍,并认真完成下列内容,不懂的要反复思考,相信你一定会很棒的!)

  1、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你是怎么计算的.?

  3、尝试完成90页做一做第2题,同桌互相说说同分母分数相加和相减怎么计算?

  4、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分数有关的知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精讲多炼

  预习检查一:

  1、(出示例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师:兰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饼,妈妈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3块饼,妈妈吃了1块饼,,也可以说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三块也就是张饼)

  师:张饼表示的是(生:把一张饼同时分成八块取其中的一块也就是张饼)

  师: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两个问题吗?

  出示: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师:怎样列式解答?

  预习检查二: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涂一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在圆里用红色表示爸爸的饼,用蓝色表示妈妈的饼。

  2、说一说:请你根据所画的圆来说说怎么计算?请左边的同学说,右边同学说。

  师:红色代表什么?(生:爸爸吃的饼)这1块表示(生:这张饼的)(生:有3个)

  师:蓝色代表什么?(妈妈吃的饼)这1块表示(有1个)

  师指涂色的圆,所以(生:3个加上1个是4个,也就是)

  师:说说减法。

  生:3个减去1个等于2个,也就是。

  生:和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加起来,也可以把3个和1个直接减。

  3、规范书写

  4、归纳法则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吗?

  生: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师:为什么分母不变?请联系你所画的圆想一想。

  生:把1个圆平均分成8份,平均分的总份数不变,分母也就不变。

  师:不看图就看这几个分数想一想为什么分母不变?

  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说明是分数单位相同,分母不变分数单位也不变,分子相加减,就是把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出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齐读)

  5、即时练习

  师:请同学们运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计算下面各题。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习检查三:

  要求:同桌互相核对答案,左边的同学对右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加法的,右边的同学对左边的同学说是如何计算减法的?

  比较:这两行的分数加法和减法有什么不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归类整理师: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布置作业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知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

  (3)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去云梦森林公园参观。

  用多媒体出示表格,问: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

  (1)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

  (3)教师问: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算前面两个,再算最终结果;也可以先一次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运算法则计算结果,比较简便。

  2.课件出示下表:

  森林和裸露地面降水量转化情况对比

  地控类别蓄存为地下水地表水其他

  森林7/201/42/5

  裸露地面?11/202/5

  师:从表中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展示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师生总结:加减混合运算中有小括号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你能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由小组派代表评比。

  出示教材第118页“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列式计算:

  (1)从6/7里减去1/2和1/7的`和,差是多少?

  (2)4/5加上3/5减去1/3的差,和是多少?

  3.小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1/3,第二天看了3/5,还剩下多少没有看?

  4.水果店运来5/8吨水果,其中梨占1/4,苹果占1/5,其他水果占这批水果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你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布置作业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水平,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养成规范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组2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建,下面我将正式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生日吗?前几天也是小红的生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请你来说,观察的可真认真,挺多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3份,妈妈吃了1份。那也就是说爸爸吃了这个蛋糕的3/8个蛋糕,妈妈吃了1/8个蛋糕。那你们能根据刚刚发现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你来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可真有价值,请坐。

  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蛋糕?那我们该如何列算式呢?对,用3/8+1/8,那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一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坐姿最端正的同学,请你来说你这问题也非常有价值,请多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个蛋糕,那我们列算式就是,对,3/8-1/8。那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呢?请你来说观察的非常细致,请坐。

  都是分母是8的分数也就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分数的世界,去学习一下——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新授】

  活动一:

  解决问题,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分式,3/8+1/8,我们该如何计算?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可以借助我们学具袋中的圆形卡片进行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老师相信小组的力量是强大的`,讨论完成,以端正的坐姿来示意老师。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好又快。开始。

  老师看同学们都做得很端正了,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成果?老师看3组的同学手举的像小树林一样,那就最后排同学请你来说。你们小组的动手能力可真强,是运用涂一涂的方法,将一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了8份,其中3份是爸爸吃的涂上颜色,其中的1份是妈妈吃的,也涂上颜色,一共有4份涂上颜色,所以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4/8个蛋糕,也就是一个蛋糕的1/2。所以他们一共吃了1/2的蛋糕,同学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那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排同学请你来说,你在方法可真有创意,是将其转化为小数来计算的1/8的小数,表示为0.125,3/8转化为小数,就是0.375。最后相加就是0.5,0.5等于1/2。所以两人一共吃1/2的蛋糕,并不是所有的分数都能化为有限小数,所以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1排同学请你来说,你的小脑袋可真灵活,他是直接3/8+1/8就等于3/8+1等于4/8,所以等于1/2。那你能和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说的头头是道,真像一个小老师,请坐。因为我们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3/8和1/8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1/8。3 /8表示3个1/8,1 /8,表示1个1/8,也就是说3/8+1/8就等于3个1/8+1个1/8等于4个1/8就是4/8,也就是1/2。同学们都想到这个方法了吗?

  活动二:

  那我们这4是怎么得来的呢?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说的非常棒,是这里的3合1相加的来的,那这3又是谁的呀?对,是我们3/8中的3,1是1/8中的1。我再结合着小圆片来理解一下这个过程。3/8表示8份中的3份,1/8表示8份中的1份,也就是平均分成8份中的1份+3份,等于4份,所以等于4/8,4/8能约分,所以约分成最简分数。

  那第二个算式3/8-1/8,我们该如何计算?谁来说一说?请你来说,直接用分子3-1相减等于2/8,再约分等于1/4。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对呀,因为3/8就是3个1/8-1个1/8等于2个1/8就等于2/8,再约分就是1/4。

  活动三:

  我们带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试着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请你来说,总结的既简练又准确,在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观察一下黑板上这些内容,以上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巩固练习】

  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同学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这么自信,请看大屏幕。第一题谁说出他的答案,请你来说,同学们,你们都同意他的答案吗?看来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了。

  【课堂小结】

  不知不解本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本节课都有那些收获呢?班长你手举得最高你来说,他说啊通过本节课在分式计算过程中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也就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看来啊本节课上特听讲非常认真,请坐!

  【作业布置】

  那接下来老师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课下去利用今天所学习知识去计算一下,今天吃饭饭的时候爸爸妈妈比自己多吃了多少饼吧。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讨论一下。

  本节课就先上到这,下课,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考官,我的试讲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考官的耐心聆听!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5篇01-1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02-1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02-16

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9篇)04-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3篇02-1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10篇02-19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3-07

分数教学设计02-12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