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作文

时间:2023-01-14 11:09:20 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味道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味道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味道作文

家乡的味道作文1

  中华传统节日之多如天上的繁星,如沙滩上的沙子,地上的石头,数也数不清。万节之首-春节;粽叶飘香-端午;望月思亲-中秋……这些节日都汇聚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这些节日也饱含了古人崇高的思想及节操。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些节日中挥毫泼墨“爆竹声中一岁除”,“明月几时有?”……

  但这个节日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大脑之中,它便是“万节之首”-春节。想必大家对他都很熟悉吧!唐代诗人刘长卿,吟出“乡新居碎切,天畔独潸然。”的千古佳作。过年时虽然很冷,但人们的心却激动无比。春节,对于儿童而言实在太愉快了;对大人来说便太忙碌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可以说是春节的彩排。从这天开始人们就要陆续准备将近一个星期吃的用的,大人们通常会领着我们去买新衣服,美哉美哉!整个春节香味四溢,在大街小巷上走着都能闻到家家饭菜的扑鼻香味。三十儿,大人们便忙里忙外准备年夜饭,进进出出灶房,酒肉饭菜摆的整整齐齐。晚上一家人齐聚一堂,互相拜年,讨论自己一年的经历。到处洋溢着幸福的味道,不亦乐乎!人人的肚皮鼓得像小鼓似的!年夜饭过后,鞭炮声响彻云霄,灯火通明。人们都要守岁。就连那鞭炮声也从不间断。

  正月初一,我们给长辈们拜年。还能领到压岁钱!到了晚上,我跟着爸爸和爷爷,拿着蜡烛。去已逝亲人的墓前,把蜡烛插进土里,让先人的灵魂顺着灯光找到自己的家,跟我们一起过年。

  正月十五到啦!他便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元宵节。他可是一个重头戏!猜字谜,赏花灯那肯定是少不了的。晚上我们提着花灯,到街旁的店铺猜灯谜。还可以把自己猜对的灯谜从登录上撕下来,到店中去兑换奖品。这些东西可以吃玩具或者小零食。跟我同辈的人总是要比谁猜的多!可以说整个春节我们都是在欢笑声中度过的。

  这边是我喜欢的春节!

家乡的味道作文2

  在一次晚饭的桌上,出现了一道不常见的菜:酒腌小河蟹。这道菜是爸爸的最爱,同时也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的故乡生活。

  我的故乡是安徽,那里有着大山大水,空气特别新鲜,到处遍布着树林、小溪。

  小时候在家乡最令我兴奋的莫过于和小伙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结伴来到小溪边,正直盛夏,大家都脱了鞋,站到没过一半小腿的小溪里。水不凉,也不猛,温和地冲击着皮肤。

  大中午的,烈日当头,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缝中,偶尔有一两只悄悄地出来找些吃的。我和小伙伴逆流而上,往高处边走边找。一旦谁发现了小河蟹,大家就会一拥而上团团围住,然后派一个人去抓。

  记得当时有个叫灵灵的男孩子,对这儿的小溪特别熟,每次都是他带头领着我们走,也总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阴暗角落、石头缝里的小河蟹。

  大家边走边找,我也弯下腰很仔细地搜寻,像个急着立军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对,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但灵灵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头似的,不一会儿就能找到一个。对付那些躲在角落里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来,七手八脚的把手伸进石缝里摸索或者干脆用手掏。有的时候当小河蟹快要钻进洞里看不见时,我们就会故意去惹恼它,让它夹住手,再忍着疼痛把手抽出来,这样就把小河蟹带出来了,每次这么做的时候都有种当了英雄的感觉。

  抓了十几二十只,我们就要回到家中享受胜利的果实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们就把小河蟹烧汤喝。那时候与也没怎么好好跟大人学过做菜,就马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盐和调料……

  正式开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岗位:烧水的烧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负责切些花椒啊,蔬菜什么的。别小看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术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匀,都是有讲究的。

  一切都准备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汤里煮,再加些调料,一会儿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捞上来,再倒些汤,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从未体验过的。河蟹小小的,两三下便能吃掉一个,蟹肉也很嫩,仿佛还带着些清香,让人欲罢不能。

  这就是我的家乡,散发着淳朴、清新的气息,这就是我度过快乐童年的地方。家乡的味道让我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褪去。

家乡的味道作文3

  家乡的味道,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是爷爷包的莲菜大肉饺子。每每感到幸福时,眼前便流动着奶奶系着围裙,爷爷坐在沙发上,妈妈笨手笨脚,爸爸小心翼翼包饺子场面。

  从我记忆时就爱吃饺子,平时爱吃,过年时更爱吃,喜欢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气氛,在欢声笑语之中一个个似乎还印着爷爷指纹的饺子诞生了,它们是一个个快乐和幸福的吉祥物。晶莹洁白的饺子出锅了,白白的,胖胖的,可爱极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饺子的馅紧凑实在的抱在一起,吃起来有沙沙的颗粒感觉,那令人陶醉的滋味在我的小嘴巴里哼着小曲漫长的游行。莲菜的脆香拌着鲜嫩猪肉的浓香加上金黄姜末的点缀,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家乡的味道是藏在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里。“太奶奶又给你寄来棉袄棉裤啦!”妈妈喊着。我蹦蹦跳跳地奔跑过去打开包裹,里面是一身崭新的海军蓝棉袄棉裤。我抱在怀里感觉软软的,暖暖的,我嗅到了太奶奶那淳朴、甜甜、太阳般的味道。我的鼻子一酸不禁流下了思念的'泪水,以往那一幕幕暖心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记得每年暑假,妈妈都带我去宝鸡看望太奶奶。太奶奶那慈祥的笑容,温暖的怀抱,亲切的话语如阳光明媚,温暖。我照例在太奶奶面前站好,张开双臂,等着太奶奶用那神奇的尺子——手,给我量尺寸。“一扎、两扎……”太奶奶自言自语的边量边说。在寒风萧瑟、冷风刺骨的冬天,伙伴们都流着鼻子,缩着脖子,而我正因为有太奶奶亲手缝制的棉袄棉裤,不仅早已温暖了我的身体,更温暖了我的心。

  家乡的味道是渭南老城的古建筑。味道令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老城的一些建筑还保留了过去年代的老县衙、城隍庙风格。那里有青砖碧瓦的古典式重阁楼房,古朴的大厅,撑着赤红的柱子,一砖一瓦,蕴含着家乡人的智慧和结晶。这些建筑弥漫着历史的味道,文人的气息令我自豪感油然而生。

  家乡的味道醇香而温馨,平凡而温暖,古朴而雅致,它沉淀着浓浓的乡土味、融入着深深地情与思,令我沉醉,触动我心。这就是我家乡的味道,我眷恋这种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4

  记得小时候,奶奶从菜场上买菜回来总会给我带来一块蓬松,洁白如雪的米发糕,那味道,甜中带酸,一口咬下去,黏黏软软的,像棉花糖,像一朵洁白的云,还像冬天里晶莹的雪花,那酸甜的滋味,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没想到我的妈妈会从网上给我买diy自制米发糕,准备大显身手,我在一旁仔细的看着,生怕漏了哪一个环节。

  第一步——取300g的米发糕预拌粉,加入320ml的水,把它们搅拌均匀。搅拌均匀后倒入有盖子的容器中,放在30°——40°的温度下,发酵12——15个小时,因为现在的天气比较冷,妈妈便用羊毛围巾把预拌粉包起来,放进了微波炉里面进行保温,第二天的时候,妈妈觉得温度不够,又把它挪到了锅边。

  第二步——漫长的15个小时终于过去了,我迫不及待的想亲手去体验一下,我们拿出已经发酵好的预拌粉,我惊奇地发现,这个预拌粉不像昨天搅拌的时候那么光滑了,从上面看有很多的小泡泡,从侧面看,有很多很多的小洞洞。只见妈妈又拿出了包装里已经配好的调料粉,再加了大概200g的绵白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搅拌大作战”。我搅啊搅啊搅啊,直到没有再听到白糖的“沙沙”声,表明了白糖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粉里面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准备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了。

  第三步——我们在锅里倒入水,铺上蒸盘,将蛋挞的磨具一个个摆在蒸盘上,再将搅拌均匀之后的粉液倒入蛋挞磨具内,妈妈因为喜欢吃枸杞,在上面撒了些枸杞,我因为喜欢黑芝麻的香味,便在上面撒了一些黑芝麻,盖上盖子,开始了15分钟的旺火“蒸”制,就这样,米发糕的全部过程已经结束了。

  我看着锅里的袅袅白烟升起,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暖暖的香甜味道,透过锅盖往下去,米发糕一点点的膨起,渐渐地咧开了小口,接着我仿佛能听见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那米发糕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点缀在上面的枸杞子就像幼儿园那时头上的那朵小红花一样。

  我急不可耐的打开锅盖,抓起一个,就往嘴里塞,啊!真膨!真松!真美味啊!虽然我用了十几个小时等待这美味的米发糕,但结果还是让我惊喜不已,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牵着我的手,一口一口的喂我吃,是多么的温馨啊!

  我明白了——这就是让我念念不忘的家乡的味道啊!

家乡的味道作文5

  “老板,请给我来一碗稀豆粉和两个油糕。”“老板,再来一个油糕。”“老板再来三个……”“老板,我要两碗稀豆粉和六个油糕。”这样的声音天刚亮就此起彼伏,它是昭通特色小吃油糕饵块店里传出来的。

  还没步入店内,远远地就可以看到一条长龙似的队伍排在店口,纷纷报出自己需要的早点数量。这样的场面还为街道增添了一道道风景线和人间烟火的味道。

  步入店内,只见挤挤攘攘的人们并排着或吃油糕或喝稀豆粉,好不热闹!到了周末,我这种油糕饵块的忠实粉丝,一定要在清早吃上油糕,否则,我会觉得非常遗憾的,嘿嘿。

  作为忠实粉丝,我就来为你们介绍介绍它吧。油糕饵块是昭通人的主打早点。制售油糕饵块对经营场地要求不高,可摆摊,可开店。制作油糕饵块也是非常简易,只要洋芋、饵块和佐料就行。把烤好的饵块,抹上香香的花生酱、甜酱及熬制好佐料的辣椒酱,裹入油糕就加工完成。轻轻地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饵块的糯软,辣椒酱的香辣,便会充盈着你整个味觉世界,久久不易散去,整张嘴都是满口香。油糕饵块因为物美价廉,购买方便快捷被众多的`食客青睐,有人戏称他是“昭通的肯德基”。

  油糕除了包在饵块里,还有另一个最佳拍档——稀豆粉。稀豆粉的主料为豆子,碾细熬成糊状,就热吃。熬成后的稀豆粉色泽淡黄,清香宜人。盛一碗,再撒上翠绿的葱花,鲜红的辣椒面,深褐色的花椒粉,再放入炸好的荞皮。最后浸入油糕,碗里就有稀有干,有软有脆,有葱花的清香,有辣椒合着花椒产生的麻香,有豆粉的甜与油糕的咸合着产生的甜咸,简直是色香俱全,堪称昭通一绝。

  我今天介绍的并是山珍海味,龙虾鲍鱼,它随处可见,制作简便,但它却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成长的食品。每一个离开昭通到外地居住的人回到故里,一定要吃一套油糕,喝一碗稀豆粉,在吃着的过程中泛出旧日的历历往事,在喝的过程中呷出家乡的丝丝情怀。

家乡的味道作文6

  又漫步在家乡的街道,手指抚过那熟悉的墨瓦红砖,耳畔回响的是熟悉的乡腔乡韵,看周围人来人往,心底漾出一股莫名的心安。

  故乡的清晨往往是由鸡鸣开始的,天边刚泛出鱼肚白,晨练的老人,早起的小贩便已开始忙碌,伴着声声鸟鸣,开始洗漱,踏着朝阳的光芒走向早点铺子,忙碌的店主,排队等候的食客,伴着空气中的饭菜香,买来一碗胡辣汤,再配上一份水煎包,浓稠汤汁和胡辣汤独有色香在朝阳下泛着麦芽糖般的光泽与气味,趁热喝下肚,额头与鼻尖总会沁出一层细汗,感到汤汁的浓香火热在身体中冲开一条路,从你的四肢百骸游走而过,带出你体内一夜的浊惫,打一个机灵,彻底醒过神来,给你一上午的动力。如果你不喜欢胡辣汤的冲辣,西大街有一个小店,乍一看貌不惊人,可是生意却是极好,临街支着一口大锅,锅内煮着羊骨羊杂,汤汁浓白,热气蒸腾中,氤氲出了阵阵香味,东边的肉架上挂着几只宰杀好的山羊,个个膘肥肉嫩,小店中充斥着羊肉特有和膻味。自汤的滚头中舀出一大勺肉汤,浓香中,又没有羊油的肥腻,各种配菜巧妙的.掩去了羊肉的腥膻,碗中的羊肉被切成薄薄的一片,肥瘦相宜,肉质软烂,吹一口气,小嗫一口,再配上本地的烧饼,实乃一绝。一高外,有一家卖豆腐的小摊,爷爷最喜欢那的热豆腐,每天下午都会特意拐去吃上一碗,配上石磨辣椒油,香椿菜汁,芝麻酱调成的酱汁,豆质细腻,浆味浓香,用爷爷话说“舒坦”。东菜市场有一家“北舞渡牛肉老店”每年过年都少不了它的登场。如果你吃腻了这些个油腻的东西,油茶、咸豆腐脑、各种特色粥食,精美小菜,再配上舞阳特产杠子馍,也是一大特色……

  说起家乡的美食,开个头就说了这么多,家乡的美食真是诉也诉不尽,说也说不完,但是具体滋味如何,还需亲自品味一番才知个中滋味。

  难怪人们总说,离家再久也忘不了故乡那一口,他乡的食物吃再久,也品不出家乡的踏实与暖意,小小的饮食像一根线牵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爱家乡,就是爱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就是这样一丝丝,一缕缕的留在记忆中,勾起无数人的思绪。

家乡的味道作文7

  清晨的兴福寺,有种令人难以捉摸的神圣感。一层薄薄的雾气环绕寺中,到处朦朦胧胧的。一碗蕈油面安放在红木桌上,白茫茫的热气升到半空中,与晨雾交织在一起,香气渐渐弥散开来……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这句诗便是对我家乡常熟最好的特写。常熟这个鱼米之乡拥有“虞山福地”的美称,这里山清水秀,江南的毛毛细雨润育了常熟人民细腻温和的性情。常熟的美食数不胜数,而令我百吃不厌的还是兴福寺老面馆里的那一碗松树蕈油面。

  松树蕈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虞山上遍布松林,每到春秋季节,尤其在雨后,松树根部便会长出许多蕈来。蕈的颜色呈淡棕色,形似打开了伞的蘑菇,但显得更瘦长苗条,质地也略带一点松树的“坚韧”。采摘回来的蕈加工较为复杂,先要用盐水浸渍,然后剥去表面一层薄薄的膜,清洗掉杂质,然后把处理好的蕈放在笼屉里蒸熟,晾干后放入油锅中大火颠勺爆炒,炒出蕈油后起锅备用。用蕈油作为“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菌菇可比。有客人来了,抓一把面煮熟后浇上红汤,放入蕈油和蕈片,再加上炒酥的葱白和葱花,一碗正宗的常熟松树蕈油面就华丽丽地上桌了!

  蕈油面没有太多的配料,只是一碗普普通通的素面,但它却永远是常熟老食客们的精神寄托。有一次,我和爸妈去兴福寺附近爬山,归来时肚中早已饥肠辘辘,天空中又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找了家老面馆坐下来,不一会儿功夫,三碗热气腾腾的蕈油面端上了桌。棕红色的松树蕈浸在面汤表面那一层金灿灿的蕈油中,下面是鲜美的面汤,一根根煮得恰到好处的`面条在汤中晃动,夹上一筷面,尝几片蕈,再来一口汤,全身的寒意都被驱散了,暖意漾开,不经意间流到我们灵魂深处。如果觉得太油腻,餐后问店主要一杯虞山白茶,赏着细雨下的江南美景,细品着白茶的清香,看着杯中茶叶的漫卷起伏,再听上一曲《高山流水》,心中好不惬意。

  每一个地方的美食都各有特色,这碗蕈油面撩拨着我们常熟人的舌尖,更成为了常熟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点缀。除了其本身登峰造极的鲜美,还蕴藏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家乡味!

家乡的味道作文8

  走过“处处闻啼鸟”的春天,路过“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经过“满地黄花堆积”的秋天;轻轻抬脚,伴着秋季最后一轮落日,随着拉长的身影,踏着枯萎的残叶,嗅着冰凉的味道,我迈入故乡最美的季节——冬季。

  我最爱故乡冬季的味道。

  初冬的微风,已微微泛冷,似有似无地吹过,却也会觉察到丝毫尖锐的凉意。晴朗的日子里,太阳露出最灿烂的面庞,笑盈盈地照耀着大地上的我们。它秀口一呼,身旁绕满温暖的阳光的味道。

  寒冬在隐隐约约的温暖中悄然逼近。大地褪去残绿的妆,变得银装素裹。推开涂满冰花的窗,窗外“千树万树梨花开”。揉和着清晨水汽的湿润,雪花的清爽,梅花芬芳的'味道,一股脑扑入鼻腔,唤醒疲惫的身体。成群结队的伙伴们,踽踽而行的行人,都在此刻,登上故乡的小山,去感受冬雪的味道。

  时光如沙般从指间流泻,不留温度,只剩微尘。转眼已是冬季的尾巴——腊月。冬季彷佛没有五彩缤纷的节日,每当看到电视中海南群芳争艳的春节,江南锣鼓喧天的端午节,东三省冰雕各异的冰雪节,总会深思,想在灵动的冬日里,找出更加灵动的色彩。“腊八节”突然闯入脑海。我最盼望的是故乡的腊八节。每到这天,爷爷奶奶总会赶在天亮前起床,做前夜就开始蒸的八宝粥。

  而我总会赖床,等待阳光叫醒我。妈妈会吻吻我的额头,在耳畔低声道:“女儿,再不起床,小心变成小兔一样的红眼睛!”我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嗅觉神经被八宝粥的豆香、米香、枣香挑逗,我不由垂涎三尺。想起一传说:古时有一位很贫穷的母亲,一年年末腊月八日这天,家里米缸已见底,她怕孩子挨饿,便向邻居们借米。白色糯米,金黄小米,乳白大麦,红色高粱、红豆、红枣,一起入锅,煮成一锅满是母爱的红色八宝粥,即“红粥”这红色,不仅是冷清冬日里一抹亮丽热情的颜色,更是萧条的寒冬中,母爱的斑斓;这味道,不仅仅是冷清冬日里一缕诱人的米香,更是萧条的寒冬中,亲情的温暖。

  闻过滨海的海味,尝过蜀地的川味,品过首都的京味,而我最爱的,永远是故乡清爽的雪味,甜蜜的粥味,浓浓的情味。

  故乡的味道,在心中,越酿越难忘!

家乡的味道作文9

  我,作为一个从小离开家乡跟随父母来城市生活的孩子,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思绪不知不觉飘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家乡。

  带着满满对家的留恋和对家乡的好奇,我和爸爸坐上了一个略微超载的客运车,乘客们都说着一口纯正的乡言,让我一个老家为藁城的人有丝羞愧。还好外面清新的空气让我感到了些许愉快,风嗖嗖的唱着歌从我的耳边跑过,带动那年老的车窗玻璃咯咯响,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活动筋骨的声音,让人担心。

  转眼到了村门口,爷爷还是倚着那个电三轮,下车喊了声“爷爷”就上了车,爸爸询问着老家的收成,爷爷也对我的学习问长问短,让有些尴尬的气氛的到了缓解。不一会到了家,奶奶笑呵呵的从屋里小跑出来,“诶呀!诶呀!”的感叹着我长得这么高。已经高过奶奶一个头。奶奶前几年前的了一场病,之后说话就不清楚,可身体还是那么硬朗,洗碗、种地、做饭……都能做。我放下行李,走到院子里,一切都没变啊!屋前的两颗柿子树,枝条被果实压下来,伸手就能够到黄橙橙的柿子。院子一旁的栅栏被葡萄藤紧紧的缠住,紧密而整齐。葡萄有绿有紫,颗颗圆润饱满,让人垂涎三尺。再往前走就是大门前的乘凉口,上方被青涩的瓦片整整齐齐的覆盖着,有时燕子也会来这里筑巢。当然,这也是村里的爷爷奶奶们的乐园,他们常常聚在这里打麻将,就像大雁南飞、鱼儿回游、鹿儿迁徙一样的.准时。当然,那同样是我儿时表演的舞台

  儿时的我疯疯癫癫、活泼开朗,再闷的人也会和我一起撒欢,何况我表妹。有时爷爷会做那乘凉,拿着那沧桑的芭蕉扇,一摇一摆的扇。那样安然自如、那样舒适惬意。扇走一天的闷热,扇走一时的烦躁,留下一丝清凉的恬然。我会和表妹为爷爷表演节目,那是我儿时最骄傲自豪的时刻。幼儿园学的歌呀舞呀全部一一展示。实在歌无词穷了,就活蹦乱跳瞎闹腾一番,伸脖、对眼、弯腰、屈腿,上蹿下跳,不亦乐乎。尽兴时还会瞎喊两声,也不知喊得是啥,总之开心就行了。

  多希望时光就停止在那一刻,奶奶充满关爱的问候、院里甜如蜜一样的柿子、门前尽情忘我的嬉闹,都是那样的让人留恋。犹如夏日一朵淡黄小菊的芳香,飘荡在鼻前,萦绕不去,陪伴着我渐渐成长……

家乡的味道作文10

  随着春节脚步临近,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而忙碌。闽南地区有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那就是蒸碗糕!这不,一听妈妈说要蒸碗糕,我自告奋勇地要帮妈妈打下手。

  只见妈妈先是从冰箱保鲜柜把提前一天发酵好的米浆取出来,发酵好的米浆,表面能明显地看到很多小气泡。妈妈往米浆里加入泡打粉,她一边搅拌一边对我说道:“涵涵,你把这些纸杯一个个放到蒸笼里排好,等我把米浆搅拌均匀后就可以倒进纸杯里啦!”我应了一声,开始忙活起来。

  妈妈搅拌完后,开始往一个个纸杯里倒入米浆。妈妈每个纸杯只倒到大约六分满的位置,倒完又等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这时候米浆已经涨到七分满的位置。妈妈小心地把蒸笼放进锅里,先是大火蒸了十分钟,然后又焖了两分钟,碗糕就可以出锅了。

  这时候的每个碗糕顶部都有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甜气息。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起来,刚出炉的碗糕热气腾腾的',一口轻咬,糕体软润,浓厚的米香盈满口中,味蕾也感受着糖的香甜。而碗糕的中间部分则弹性十足,细细咀嚼后唇齿留香让人回味。

  妈妈看到我馋样,她笑着问道:“涵涵,你可知道为何每逢重要节日,闽南地区都要蒸碗糕吗?”我闻言一愣,脱口而出道:“难道不是碗糕很好吃吗?”妈妈乐不可支地为我解释了起来。

  原来,碗糕的制作过程需经过发酵,人们取其“发”的寓意,象征发达、发财、发家致富,以此寄托心中美好的祝愿。此外,碗糕发得适当,旺火蒸,顶部就会有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像一张“笑脸”,象征全家欢欢喜喜笑呵呵。由此,逢年过节吃碗糕的习俗一直从古代延续至今。

  后来,从爸爸那得知,碗糕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糕点,代表的更是家乡的味道,它是所有在外打拼的闽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家乡的味道作文11

  家乡的味道没有山珍海味的材料,也没有精美无比的外表,有的只是朴华无实的味道。虽平凡清淡,却令人心驰神往,浸透着甜甜的小吃,暖暖的人情味和古色古香的建筑,无不令我沉醉其中。

  家乡的小吃令我铭记在心。记得小时候,每次父母载我去爷爷奶奶家,我爷爷都会准备我最爱吃的驴打滚。做好的驴打滚是金黄色的.,轻咬一口。豆馅香甜,入口绵软;糯米皮黏腻却不粘牙;黄豆面满口焦香。不一会儿的功夫,一盘驴打滚就已经见底。有时,会有闻到香气的邻居从窗口探出头,向爷爷家喊到:“呦!你家诺诺回来喽?”这时,爷爷总会扬起灿烂的笑容:“嘿嘿,对哟!要不要来尝尝诺诺最爱吃的驴打滚啊?”

  这美味的小吃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人情味令我倍感温暖。记得有一次我与朋友约定一起去公园玩,时间临近中午,但因为朋友家离得较远,路上堵车,再加上冬天温度很低,所以当我在约定地点等待时,狂风无情的刮过,刮的我的手和脸生疼。这时,路边一个烧饼店中的一个叔叔走了出来,对我道:“小姑娘,外面太冷了,进来坐着等吧,我再给你拿碗小米粥。”我进了点,果然温暖了不少,叔叔将小米粥放到桌上,爽朗大笑:“哈哈哈!小姑娘,我和你说,我们家的小米粥可特别香!你快尝尝!不要你钱!”我端起粥,缓缓的喝了下去,这小米粥不仅温暖了我的身体,也温暖着我的心底。一个素未识面的陌生人,可以向我施以援手,北京人的淳朴,大方的品质感染着我,我爱这种单纯的善心。

  这香气四溢的小米粥是家乡的人情味,我所眷恋的味道。

  家乡的古建筑,令我的心倍感自豪。在北京的老街区,仍旧保留着少许古时建筑物。夕阳西下,一抹淡淡的阳光柔和地洒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里。精致的四合院,黝黑的宅门,锃亮的门钹,老槐树下扯闲篇儿的老人,追逐顽戏的孩子,还有那由远而近、略带沙哑的的吆喝声……

  这胡同中的清香是家乡的味道,我所眷恋的味道。

  我忘不了家乡菜的味道,忘不了人情味的味道,忘不了古时建筑木香的味道,更忘不了我的家乡,北京。

  既然忘不掉,那就记一辈子吧。

家乡的味道作文12

  年复一年,来来往往的黄风诉说着光阴的故事。记忆中,老家一片片建筑,一条条街道,早已面目全非,但外婆的团圆子,清清香香的味道却依旧清晰。

  团圆子其实就是元宵。外婆从不把它叫做元宵,团圆这个有趣的名字我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起的,也许是表示“团团圆圆”之意吧!

  还是扎着羊角辫的我,天天蹦得像只开心的小白兔。元宵节终于来临了,头天晚上我像只小毛毛虫似的跟在外婆身后,期待团圆子,期待外婆做的团圆子。外婆拿出法宝来了:一瓶瓶芝麻糊,一罐罐桂花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调味品,一一摆放在桌子上。开始了喽!我高兴地乱蹦乱跳。撒上一点桂花粉,拌上一点芝麻糊,再浇上浓郁的香甜蜜汁,团圆子馅儿就做好了。推开嘎吱作响的门,外婆把团圆子馅儿晾在桌子上,身后的我,口水一直流个不停,那不停的吞咽声,引得外婆直发笑:“这个小馋猫,真是一刻也等不住了。”我仰着头嘟着嘴问外婆:“我要吃嘛,为什么把它晾在这儿呢?”外婆摸着我的头说:“这是团圆子的馅儿,要晾一晚才有味呢!”我还是很好奇,但外婆已经给我下了“睡觉令”,我只得像只小羊羔一样乖乖去睡觉了。

  元宵节清晨的第一缕炊烟升起来了,屋顶上弥漫的香甜水汽和迷蒙的淡淡薄雾被小院里忙碌的外婆吵醒了。外婆起了个大早,把浸满月色、星光的'团圆子馅儿给捏成小球,然后拿来一口大锅,里面铺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糯米粉,把馅儿球沿着边上放进去,再摇晃着锅。我也赶来帮忙,提着水壶加清水,等它有核桃那么大时,团圆子便做好了。外婆煮着团圆子,我迫不及待地拿着筷子敲打着桌子边,大声喊:“团圆子,团圆子……”外婆笑嘻嘻地把团圆子端出来,我激动地赶快塞一个到嘴里,软软的皮,甜甜的汁,那香浓的气息便像柔和的温泉把我整个人包裹起来了,似梦幻,似童话,似春阳。外婆慈祥地看着我笑,摸着我的头说:“慢点吃……”

  渐渐地,我长大了,再也吃不到外婆的团圆子了。今天想来,那如诗一般的味道依然萦绕在嘴边。我为外婆超高的手艺赞叹不已的同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思念……

家乡的味道作文13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习俗,更有不同的味道。

  我的家乡——南日岛。这里没有城市的繁华,喧嚣,也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这里不像都市那般光彩夺目,令人仰望……可是家乡是孕育我们一方的清秀水土,也承载了我们的幸福童年,记录了我的喜怒哀乐,这一切足够我用一生去品味。而我家乡的味道更让我回味无穷,即使我身在别处,也都记得这个味道——大海的味道。

  我的家乡是个小岛屿,它四面环海,岛上的风景就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由于我出生于海边,对家乡的大海情有独钟,更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我站在高处,极目眺望,远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风平浪静,就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海面上也有许多渔船在捕鱼。偶尔传来一两声海鸥的鸥叫。我慢慢地走着,这清凉的海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舒服极了!不过,这海风带着一股浓浓的海腥味,这是家乡的味道。

  涨潮了,大海就像一只凶猛狂暴的小烈马。海浪一波又一波的涌向沙滩,真是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海水冲向沙滩,浅起了许多白色的小水花,就像无数个小孩子同时吹起了无数个小泡泡,十分壮观。我经不起大海的诱惑,慢慢地走进了海水中。海水冲刷着我的小脚丫,感觉很舒服,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突然,一个大浪涌过来,冲到岸边的礁石上,溅起了一米多高的水花,一阵风吹来,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一个调皮的小水中跳入我的嘴里,咸咸的、苦苦的、涩涩的。我想:这才是家乡的味道吧!

  夕阳吻着西山,大多数的渔船向岸边驶来,船上的渔民把网撒在地上,鱼儿活蹦乱跳的,这时太阳公公把金色的光芒洒在了鱼儿的鳞片上,那些鱼儿变得金灿灿的,好像一条条“金鱼”。我也该回家了,带着一身的海腥味回家了。

  晚上,妈妈给我煮了几道海鲜:有蒸螃蟹,鲍鱼海鲜汤,糖醋鱼……真是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妈妈笑着说:“真是家乡的味道啊!孩子,要多吃点。”我早已垂涎三尺,拿起筷子,夹起一个南日鲍,尝了一口,啊!真是美味极了。那味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有让我们细细品味,因为那是我们家乡独特的味道。

  以后,无论我到哪里品味各种美食,但都无法忘记我家乡那浓浓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作文14

  说起重庆,个个都想的起火锅。其实对于我一个在外的重庆人来说,回到重庆,来不及吃上火锅,就一定要去吃一碗小面。

  前两年个,重庆小面算是火了,但这一火,也是搞的不伦不类的。不管再走到哪里,好像都有重庆小面的招牌挂起,五花八门的,让人看到都焦灼。反正我要是抱起好奇的心态,就是不带上一份情怀,去尝一下,也没有一回,是让人觉得满意的。

  外地的店家们,大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有的在小面里面加牛肉,其实我在重庆吃小面,根本就没有吃到过,上头漂起两片切牛肉的,一看都不像小面,就是牛肉拉面。而且从价格上,外地的`重庆小面和速食的重庆小面,也都比重庆的小面贵。外头的小面,感觉佐料都没正宗过,速食就更莫说。也是重庆的海椒面,太怪,出了重庆,就找不到那个味道。所以离家的时候,总是要带些重庆的海椒面走,但是这样,也带不走小面的灵魂。

  我的老家,是重庆丰都。丰都,地方不大,小面倒是随处可见,人们也不会觉得奇怪,小面就像重庆人的魂。回丰都读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幸福,到哪都吃的到小面。虽然就算你在重庆,到每家吃的小面,味道上都会有一些的不同,但大体上却又是相似的,我想,那就是小面的灵魂,别个不晓得的店家,做不出那种灵魂,也是那些速食,替代不了的味道。

  在丰都,现在的店里头,基本都有三种口味的小面。清汤,红汤,胡辣壳。其中我最喜欢的都是红汤小面。一瓢泼油辣子海椒,染红了一碗白玉清骨汤,如柳叶细长的小面,舀入碗中,再来一小把藤藤菜的翠绿点缀面上,热气漫漫,像极了雾气迷幻的山城,看起安逸的很。吃着山城的面,找不到山城方向,迷失在味觉的冲击之下,点燃了重庆人的热情。

  重庆,在我眼里,其实是一个美丽的山坡坡,有长江绿水,有青山野地,也有很多人向往的安稳。这个地方好耍,好看,也安逸。所以,重庆的人,想家,就回来看一看。而如果你到重庆耍,可以错过美女,错过火锅,但是一定不要错过,一碗热气腾腾的小面,因为重庆的小面,怪,出了重庆,就不是那个味了。

家乡的味道作文15

  我的家乡在红河州禄春县。那里山美水美,勤劳的人更美但我觉得最美的是家乡的风味小吃。由于禄春一带大多都是哈尼族,所以我也不例外。那么,现在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些哈尼风味吧!

  竹筒鸡

  竹筒鸡是所有哈尼风味鸡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鸡。其实做法也很简单,就是选取??鸡1只,将其解剖洗净后,将鸡肝、鸡胗、冬菇、玉兰片、火腿、葱、姜、盐、味精、胡椒粉、白糖、甜咸酱、油入盆搓揉入味;将鸡肝、鸡胗及冬菇、玉兰片、火腿装入鸡腹中,合拢成鸡形,塞入竹筒,筒口用芭蕉叶塞紧,放火上烤2小时,取出装盘即成。看了我对竹筒鸡的'简介,你们是不是流口水了呢?

  家常土豆饼

  每天吃饭时间,只要你走进一户人家,就会看到,餐桌上永远少不了的菜,没错,就是它——家常土豆饼。每一家都是这样,家常土豆饼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像零食一样,做法也不难,我就把“真经”传给你吧!看好喽,土豆去皮,直接擦成丝到水里,这样可防止土豆变色,和面糊是也不需要再加清水了;加1茶匙孜然,1茶匙咖喱粉,3克盐到土豆丝里入味;再加入面粉、拌成均匀的糊状,加些香葱拌匀;热锅加一小勺油,摊入适量的面糊晃匀,中火加热3分钟;翻转一面。继续加热3分钟。土豆饼金黄熟透就可以了。是不是觉得这么多年的土豆都白吃了?

  橄榄树皮

  热的都介绍完了,现在让我给你们介绍一道凉的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橄—榄—树—皮—。相信同学们听到这个名字后一定会问:树皮也能吃吗?没错,树皮也可以吃。这道菜是哈尼人家过年杀猪是家家必做的一道菜,如果没有这道菜,大家一定会觉得餐桌上少了些什么,也感觉不到吃杀猪宴的滋味,可以说它是哈尼族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几道菜之一。

  哈尼族的特色菜还有很多,如:腌芭蕉心、豆粉肉丸汤、蜂蛹酱等,如果有机会,你们一定要到禄春去找我哦!我带你吃遍禄春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