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时间:2023-01-20 11:43:44 科技 我要投稿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集合3篇)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集合3篇)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1

  在过去的20xx年,我院在校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工作求实,方法求新,质量求高”的工作方针,顺利完成了一年的工作任务。在工作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创新,在工作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现将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举措及成绩

  学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的实施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坚强资金后盾,学生不用再因为没有资金而对科技创新望而止步,他们的想法和思路更加的开阔,我院出现了大批的科技创新人才。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还不知道学校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基金的详细情况,我们针对这一现象,策划了对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的全方位的宣传,例如召集各年级班级学习委员召开关于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的会议,详细介绍了学校的自主创新的各项内容,再由他们向各自班级宣传。我们的宣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院0910学年有17项科技创新研究项目立项。

  我校“创新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举办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科技创新研究氛围。20xx年十一月初校团委通知各院科技创新负责人召开关于第十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征集的会议,详细介绍了所征集作品的要求。会议结束后,我院着手对第十届“创新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征集的宣传,制作KT板以及宣传板,以及向各班级做出详细通知。通过我们的宣传,有了很好的效果,征集本科生项目8项,研究生项目3项。除了对各种创新活动的宣传,我院还开展科技讲座5次,开展既有关于所学专业的,也有关于专业之外的。20xx年3月29日,我院邀请钱作勤教授开展关于“船舶核动力计数发展现状与思考”的科技讲座,讲述了核动力在船舶上的应用、船舶核动力的发展现状以及对船舶核动力的个人思考。在讲座中学生和教授相互交流,学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和经验。20xx年5月19日,我院邀请我院副院长牟军敏教授开展了以“欧洲内河航运发展窥豹”为主题的报告,详细介绍我国内河航运和欧洲内河航运,以及做出相应的比较。我院学生详细了解欧洲内河航运以及我国内河航运,也为以后自己的航运生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xx年6月8日,我院邀请我院专业老师何正伟教授开展以“仿真技术发展现状介绍”的讲座。讲述了仿真技术在航运业和航海教育方面的应用。科技讲座的`开展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奠下一定的基础,使他们更加靠近科技创新的大门。

  针对大一新生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了解不够深入的这一现象,20xx年11月6日,组织了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优秀科技创新学子交流会。交流会上优秀学子具体介绍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学生对科技创新有了详细的了解。20xx年11月22日,我院组织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一定的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0xx年12月初,我院做了关于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院全体学生。

  调查结果:11.3的学生参与过科技创新研究项目,42的学生有意向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研究。从调查结果中看出我院有大批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院对我院科技创新人才库进行了更新,从中涌现出很多科技创新人才。

  20xx年5月,我院以大学生自主创新研究“攀登行动”第xx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为契机,组织我院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历时3天,让学生了解到我院科技创新发展现状。20xx年5月15日,我院邀请科技创新优秀学子开展了一次大型经验交流会。交流会的开展将优秀学子较好经验分享到了整个学院。20xx年5月22日,我院组织学生进行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训,能力培训使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校首届智能交通创意大赛在十月中旬开始举办,历时一个月。我院接到通知,就马上策划在我院的宣传。有11份作品参加初赛,3份晋级决赛。

  最终所获奖项:二等奖1名,优胜奖2名。

  武汉理工大学(余区)学生科协顾问委员会在20xx年12月11号正式成立。我院积极推荐我院科技创新人才,使其加入学生科协顾问委员会,让他们有一个更加广泛的交流平台。

  二、工作特色及做法

  能源与动力学院有“动力之源”科技文化节;政治与行政学院有“社科之光”科技文化节我院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我院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库,科技创新人才库就是将把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同学以及他们的特长及相关材料列入其中。学院老师需要学生做研究项目时,我院学生做研究项目需要相应特长学生时,我们可以从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生,这样既能满足项目的要求,也能给人才库中学生发展自己特长的学生一个很好的平台。人才库每年都会更新,每年都会有很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使人才库可以满足研究项目的需求。还有我们可以把有关科技创新的活动在第一时间通知到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思路

  1)开展科技讲座

  ①有关所学专业的科技讲座,使学生能在大学学有所用。

  ②有关“创新杯”、“挑战杯’、全国交通科技大赛等一些大型科技创新的比赛,让学生更加了解比赛的详细情况。

  2)我院科技人才库的更新

  大一新生有很多科技创新人才,我们要将他们纳入科技人才库。毕业学生要从人才库中去除,但仍保留他们的相关信息,以保证以后向他们学习的需要。

  3)开展经验交流会

  请参加过一些大赛的学长、学姐给大一新生至少一次关于科技创新的经验交流会,让大一新生更加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同时也是对他们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提高。

  4)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

  将我院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成果以宣传板的形式进行展览,让学生对我院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有充分认识。

  我院的科技创新力量在不断的壮大,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需要倍加努力为我院科技创新工作服务。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2

  20xx年,学院坚持构建金字塔型的大学生科创育人平台,不断优化大学生科技创新环境,以各类学科竞赛为龙头,以本科生创新计划为抓手,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节为载体,多层面推进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对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环境不断优化

  学院出台了《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从组织管理、工作机制与模式、保障措施、奖励措施等方面对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做了具体的规定。聘请了一批长期从事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的教师组成精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团;开辟了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等一批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分层设计,重点推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落实有力

  学院坚持“加强组织,广泛调研“的筹备工作原则及“分层设计、重点推进”的活动组织原则,通过科普宣传激发专业学习兴趣,通过学科竞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通过学术科技系列讲座引领专业发展前沿,从多方面落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各类工作。先后开展了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调查及大学生参加本科生创新计划满意度调查、第三届“电信杯”电子知识竞赛、首届电脑拆装大赛、第二届程序语言设计大赛、首届设计软件大赛;先后邀请了“长江学者”、南京理工大学陈如山教授、邹云教授及我院多位教授、博士为广大同学开设专业讲座10余场。科技文化节各类活动共吸引了全院800余名同学参加,共完成5份频率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优秀作品。

  3、严密组织,精心备战,各类学科竞赛成绩稳中有升

  在第七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华东赛区)中,有3项作品荣获华东赛区一等奖;在20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1项作品获得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有3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人获得三等奖;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由曾庆军教授指导,夏捷等同学完成的《海洋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检测预警系统》获得省级二等奖。

  4、广泛发动,规范管理,本科生创新计划工作持续推进

  继续做好20xx年本科生创新计划后续工作,集中精力做好20xx年本科生创新计划组织工作,多项举措力促20xx年本科生创新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有1位老师获得学校20xx年本科生创新计划优秀指导教师,2个项目获得优秀项目;20xx年共有13个项目获得学校立项支助,其中3项为学校重点项目,目前共完成实物模型7个,发表学术论文7篇,申请专利1项。20xx年,学院共28个项目申报了学校的立项资助。经过学校的审核,学院有20个项目通过学校的立项,其中重点项目4项,学校资助17项,学院资助3项。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15项,占立项项目的75%,自然科学学术论文5项,占立项项目的25%。同时,学院也将对8个项目进行立项资助,纳入学院本科生创新计划管理体系。据统计,共有129名同学将参与到学校和学院的本科生创新计划中来,其中20xx级97人,占总参与人数的75%,20xx级32人,占总参与人数的32%。在28名指导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职称的17人,占指导教师人数的61%。

  总结20xx年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我们发现,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学校、学院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与工作要求还存在差距,与广大学子对高水平有质量的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与兄弟学院的有效做法与成绩还存在差距。我们的《关于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现状与满意度调查》的多组数据显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普通同学的吸引力还不够,同学参与的普及面还有待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层次有待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缺乏有力的实践条件支撑,活动投入有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有效的科研方法,创新意识与科研素质还有待提高。

  展望20xx年电子信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作为主抓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学院团委,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做好几大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有以下四方面的工作设想和规划。第一,加强基层团支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下发《关于促进团支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意见》,促进团支部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微型化、常态化。第二,加强学生专业类社团建设。在电子科技协会的基础上,另组建12个跟学院专业匹配的专业性社团,并从指导教师配备、活动阵地建设、活动经费支持等方面提高专业性社团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角色。第三,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菁英人才计划。从本科二年级同学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该计划中,从指导教师配备、实验室资源开放、本科生创新计划及学科竞赛参与等多方面加强培养,以此带动普通同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第四,开创大学生科技活动校外创新实验室。依托学院在赛尔尼科自动化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开辟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拓宽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资源,帮助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与企业需求对接,为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等培育一批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为一体的优势项目。当然,这些工作设想与规划,离不开各位领导的重视与关心,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支持与付出,离不开各位同学的投入与参与,在此,我借这个机会呼吁大家共同关心、参与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活动,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为提升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水平而共同努力。

  在此也借这个机会,向多年来支持和关心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各类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敬意!谢谢大家,我的汇报到此结束。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与思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为加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科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和服务于学生的科技创新事业,按照“搭建平台、典型引路、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思路,充分体现“强基础、重能力、抓创新”的原则,建立并完善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并优化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三种模式,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生机盎然,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成果逐步显现,科技创新建设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低年级重普及,高年级重提高”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新格局。

  一、建立和完善一套机制,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保驾护航为保障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了以“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投入为保障,政策体现为推力,教师指导为支撑、科协工作为基础”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

  1、环境搭建为先导。学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院设有创新实验室四个: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和ACM/ICPC训练基地,配备了单片机、ARM7、ARM9、XScale255、XScale270、国产CPU等一系列的软硬件开发环境;提供EDA、SOC、SOPC、DSP以及美国Xilinx公司提供的高端FPFA芯片和开发设备。每年,都有百余名同学在创新实验室进行科研项目开发和比赛训练,创新实验室也日渐成为学生的科技创新基地。

  2、学院投入为保障。学院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近五年直接用于学生科技创新经费投入7万余元(不含对指导教师奖励和年底工作量折算发放津贴的院系投入)。20xx年至20xx年,学院分别投入经费为10000元、13000元、15000元、16500元和18000元,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3、政策体现为推力。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绩的学生在保送研究生及学期综合成绩评定时予以加分,并在评优方面优先考虑。保研方面,根据大赛级别和所获奖项的不同,最高加分可达3分,最低加分0。2分。科技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大学生可获得创新奖学金,并被授予“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近三年,已有13名同学通过大赛加分,获得了个性化保研资格,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教师指导为支撑。学院安排多名教师来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学院在创新实验室安排了11名专职和8名兼职指导老师,其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6人。这些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佳绩提供了技术支撑。

  5、科协工作为基础。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来开展日常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学院团委和学生会之外的第三大学生组织,协会主席和副主席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佼佼者,副部长及部员都热衷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协会的主要工作是举办科技讲坛、组建创新小组、开展技术培训、组织科技竞赛及进行科研训练。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在学院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起到了基础作用。

  固定的实验场所,营造了良好的课外科技创新氛围;领导的关怀与重视,推动了课外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配套的政策和奖励措施,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提升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学生科协的勤奋工作,保障了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序运转。

  二、探索和优化三种模式,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学院在实际工作中,初步探索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三种特色模式并不断优化,有力推动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广泛而深入地开展。

  1、“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学院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学院以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实验室为平台,以业务精湛、教风优良的教师科研团队为技术保障,以学院大学生科技协会为依托,以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载体,经过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新模式:“四自”即科协自行组织科技活动,学生自发参与科技赛事,教师自觉给予创新指导,学院自愿提供资金配套;“两结合”即“学研产”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下,学院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学院学生也多次在各级科技竞赛中获奖。

  2、课外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特别注重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学风建设紧密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学院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后进同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学院全体师生努力的共同目标。学院十分重视低年级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高年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低年级本科生采取集中自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刻苦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对高年级学生采取分类指导和重点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个体的优势、专业特长及兴趣爱好,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政策、制度、环境等因素,激发创新动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对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带动并激励其他同学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学生科技创新促进学风建设方面,在“四自两结合”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模式下,在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们会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不足,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又会影响到周围其他同学。这样以点带面,就在全院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从而推动了学院学风建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针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学院十分注重对“拔尖”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努力为他们提供创新训练环境与条件。“个性化”教育是创新教育的组成部分,学院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对其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学院在经费、场地、实验仪器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以此推动“个性化”教育全面开展。目前,学院除建有“数字逻辑与电路”、“嵌入式系统”、“可编程逻辑及数字系统”等基础实验室外,还建有“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等创新训练环境,并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这些实验室主要用于对“拔尖”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计算机赛事培训以及学生业余科技活动制作。对“个性化”突出的学生,指导教师提前介入,并跟踪培养。经过此环节的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创新能力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与提高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1、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机构。为了使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使各项政策、资金、措施能真正落到实处,学院专门成立了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主任,全体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指导教师为成员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组委会。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组委会作为一个常设机构,负责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的政策落实、规划制定、方案论证和策划协调等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校内外各级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大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度。学院科协每次举办活动前,都通过各种途径对活动进行宣传,包括电子屏、条幅、海报、工程之家公告、启航网公告、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网站公告、校ACM网站及东北地区ACM网站通知等。通过宣传,计算机学院的特色科技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也吸引了全校广大同学参与到计算机学院科技创新活动中来,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注重提高学生课外创新活动的普及和覆盖。大一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不适宜全面深入地参与课外创新活动,但是为了调动大一学生从事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率,达到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覆盖,学院于20xx年创立于了科技讲坛——IT讲坛。IT讲坛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三期大型讲座,700余人次学生从中受益;此外,为了提高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普及率,学院每年从全校选出80名同学进入创新实验室,组成若干课外科技创新小组。成员可以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及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带动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学院参加和举办的各级各类与计算机专业有关的赛事及科研活动中取得佳绩的学生很多都......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06-27

科技创新工作总结06-11

科技创新大赛的工作总结11-22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9篇12-22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9篇)12-22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3篇01-18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3篇)01-18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精选3篇01-20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6篇02-01

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总结(6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