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食物

时间:2023-11-07 15:45:09 博耿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传统食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美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各地人民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食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习俗,一起品味过年的味道。

春节传统食物

  春节传统食物

  1、年糕

  有传说年糕是最早祭祀祖先用的,后面演变成中国人的事物,成为春节食品,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2、四喜丸子

  这四喜丸子代表着福禄喜寿,是非常美味而且寓意特别吉祥的美食,多半会出现在南方的菜桌上,一家人吃起来,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3、粉蒸肉

  粉蒸肉的味道想必大家都吃过,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腻,这也是很多家常里的菜,谁不怀念妈妈手中的粉蒸肉呢,独一无二的味道。

  4、鱼

  鱼肯定是过年餐桌上不会少的事物的,完整的鱼代表着我们生活,它特别的寓意,鱼的寓意来自“年年有余”,希望人们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是一个非常好的彩头。

  5、瓜子花生

  这一般都是饭后的小零食,也多半来自于常人唠嗑用的事物,瓜子在古代象征着“银子”,抓瓜子寓意为抓银子,来年财运亨通,而花生谐音“好事会发生”还有“多子多孙”的含义。

  6、糖果

  糖的口感是甜甜的,而提到甜想到的都是美好的,它也有着一个好彩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一般是人在做喜事的时候,喜欢给糖果。

  7、辣子鸡

  辣子鸡是很有名的一道川菜,材料也很简单,就是鸡肉、干辣椒,比起一般的做法来说,这种做法煸干了鸡肉里面的水分,让鸡肉变得更有嚼劲,回味也更加香了。

  8、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9、元宵

  曾经有朋友跟小厨我争论过,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有够无聊的。有人说元宵是正月十五才吃的,但是在小厨的家乡,元宵也是春节吃的美食。

  10、元宝汤

  元宝汤就是元宝馄饨,一般以猪肉、菠菜、韭菜为馅,在北方,正月初二要祭财神,这天是要喝元宝汤的,祈求新年财源如汤水一样滚滚而来,这个新年一定要多喝两碗。

  春节的习俗文化

  1、过小年

  农历腊月廿三日(南方是廿四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民间认为,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

  2、迎春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备年货蒸年糕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经常准备的食物,一是腌腊肉,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这种食品存放时间较长,不易变质。二是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4、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5、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6、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7、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8、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9、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

  10、拜大年

  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给儿童压岁钱,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的话,祭祖等活动。

  11、闹新春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北方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四川、重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重庆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湖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春节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上海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广东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掏出或蒸出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茨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安徽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江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台湾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在台湾,除夕之夜,外出的亲人除非特殊情况,都得回家“围炉”。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台湾有句俗语说:“年夜没返没某(妻),清明没返没祖”,说的便是年夜合家团聚的意义。如果在外亲人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

  江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江西鄱阳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生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广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西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壮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吃白斩鸡、酿豆腐、油堆等。

  云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云南的白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愿新的一年里日子像糖一样甜。苗族人家家户户喜欢吃奶饼、手抓肉、油饼等。

  福建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浙一带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新疆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新疆维吾尔族人春节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蒙古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蒙古族人春节第一餐是全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旁,向长辈献辞岁酒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对联大全

  1、黄山松鼠跳;绿野早春归

  2、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3、黄莺鸣翠柳;金鼠恋苍松

  4、鼠颖题春贴;鹊舌报福音

  7、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8、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9、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10、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11、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12、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13、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14、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15、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16、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7、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18、豕去春无限;鼠来岁有余

  19、鼠来豕去远;春到景更新

  20、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21、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22、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23、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24、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25、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26、子时岁交替;鼠节春更新

  27、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8、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29、子夜岁交替;鼠年春更新

  30、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立春节气渊源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次岁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循环往复。干支纪元以天象“斗柄回寅”为“春正”(正月),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现行的“黄经度数”节气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得出。按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二十四节气”(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黄经度数法”(又称“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廿四节气。其是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黄经度数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在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立春6种传统食物

  萝卜

  立春的时候有吃萝卜的传统,萝卜是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且价钱便宜的食物,可以切丝、切块、切段食用,萝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分、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立春节气的时候吃萝卜应节又滋养。

  春饼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春卷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煨春

  主要在温州等南方地区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节饮食特色。

  所谓煨春,就是烧食春茶。起初,人们是将朱栾切碎,掺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后来,改用红豆、红枣、柑桔、桂花、红糖与茶一同入水煮。这就是春茶。这种茶专供立春节食用,当地人称之为煨春。煨春时,还要同时吃一些糕、例之类的茶点。届时,往往还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后全家人再尽情分享。煨春的益处,据说可以明目益智,还有大吉大利及富贵荣华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动在民间广为流传。

  炒合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拌的话就将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勾成汁,用汁拌菜丝便成。若要炒着吃,就把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也更营养。

  立春的祝福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菜丝生叶落雕盘,欲去春衣怯晓寒。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5、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

  8、晓雪才过天气清,喧阗钲鼓喜迎春。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2、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13、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14、天上春来谁报人,江山气象一时新。

  15、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16、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17、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18、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1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0、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2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2、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23、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2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5、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26、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27、恰归旧隐再逢春,村巷荒凉草没人。

  28、去年花落时,题作送春诗。

  29、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30、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

  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祭石头生辰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四:试花灯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

  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鱼

  春节每年必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准备鱼这道食物,只不过每个地方会选不一样的品种,其中鲢鱼代表“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代表“大吉大利”、鲑鱼代表“富贵有余”。

  2、鸡

  鸡肉真真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吃鸡寓意吉祥如意,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而且不同部位的鸡肉寓意也不同,就比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

  3、年糕

  春节有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升”,吃年糕在不同地区还有不一样的说法,且年糕种类也不尽相同。就比如苏州是桂花糖年糕,早期是为纪念伍子胥,北京是百果年糕、山东是红枣年糕、宁波是水磨年糕等,每一个地区的年糕都有当地的特色。

  春节防病养生

  心理调适不可少

  长假末尾,上班族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第二天就要面对紧张的工作,有点手足无措。仿佛从睡梦中醒来,就要告别春节,就要返回单位,有些人会觉得很不适应,可能会感到精神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专家教您如何“健康收心”——

  症状一:疲惫

  春节期间,不少人昼夜颠倒、四处拜访亲友,即使没有出门旅游,节后还是觉得累,这是因为正常的“生物钟”在过节时被打乱了。

  应对方法:通过休息、调整生物钟、洗澡泡脚等消除疲劳。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症状二:神经性厌食

  连续的应酬和饭局,对一切食物都从心理上感到厌恶和恐惧。应对方法:最佳的方法就是参加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等,这样胃口也会被“吊”起来。

  症状三:工作恐慌症

  过节后,重新投入正常紧张的工作,部分人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有人会产生恐惧感。

  应对方法: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在上班第一周,先从事轻松容易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

  症状四:孤独综合征

  这是不少从家乡返回工作或学习的人极易患上的心理疾病。看着自己的父母亲朋离自己越来越远,一种离别的感伤油然升起。

  应对方法:不要刻意压抑。想念家乡父母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去,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让自己落单。

  春节的传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养生菜谱有哪些

  1、首乌肝片的做法

  配料: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

  2、虾仁韭菜的做法

  配料: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虾仁洗净水发涨,约20分钟后捞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

  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防止旧病复发,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不要过早减衣,“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每天梳头百下,《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

  少吃补品和盐,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立春的禁忌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

  2、立春之日不理发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6、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春节的风俗活动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喝腊八粥

  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人们"合五谷枣栗等果品为粥,祭先农,祭先祖"。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日节,也称腊祭或蜡祭。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吃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

  春节养生吃什么食物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如果说肉食者鄙,食笋则正好相反。笋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隽永。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

  2、香椿

  民间亦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每年农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香椿入馔,不仅能烹调出各种特色菜肴,还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种医食同源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芽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元素,是蔬菜之冠。香椿发的嫩芽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其新枝嫩叶口感最好。味美香醇,还有增进食欲,泽肤健美的效果。

  3、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

  4、草莓

  在抗癌水果中,草莓的作用位居首位。新鲜草莓中含有一种奇妙的鞣酸物质,可在体内产生抗毒作用,阻止癌细胞的形成。此外,草莓中还有一种胺类物质,对预防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6、鸡毛菜

  鸡毛菜又叫小白菜、上海青,是南方春季的时令蔬菜之一。鸡毛菜是小白菜的嫩苗,口感和质地更为柔嫩,味道清香。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小白菜所含的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均比大白菜高,所含的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大白菜。

《春节传统食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春节传统食物】相关文章:

春节传统食物01-20

春节的民间传统食物介绍09-26

春节传统食物(精选4篇)07-05

春节传统食物14篇01-20

春节吃传统食物的意义02-23

关于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04-02

寒衣节的传统食物07-07

大寒吃什么传统食物07-11

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07-06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春节传统食物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家,每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美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各地人民在这个节日里也有着自己的独特食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各地春节美食习俗,一起品味过年的味道。

春节传统食物

  春节传统食物

  1、年糕

  有传说年糕是最早祭祀祖先用的,后面演变成中国人的事物,成为春节食品,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2、四喜丸子

  这四喜丸子代表着福禄喜寿,是非常美味而且寓意特别吉祥的美食,多半会出现在南方的菜桌上,一家人吃起来,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3、粉蒸肉

  粉蒸肉的味道想必大家都吃过,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吃起来一点也不会觉得腻,这也是很多家常里的菜,谁不怀念妈妈手中的粉蒸肉呢,独一无二的味道。

  4、鱼

  鱼肯定是过年餐桌上不会少的事物的,完整的鱼代表着我们生活,它特别的寓意,鱼的寓意来自“年年有余”,希望人们每年都有多余的财富和粮食,是一个非常好的彩头。

  5、瓜子花生

  这一般都是饭后的小零食,也多半来自于常人唠嗑用的事物,瓜子在古代象征着“银子”,抓瓜子寓意为抓银子,来年财运亨通,而花生谐音“好事会发生”还有“多子多孙”的含义。

  6、糖果

  糖的口感是甜甜的,而提到甜想到的都是美好的,它也有着一个好彩头,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幸福美满,一般是人在做喜事的时候,喜欢给糖果。

  7、辣子鸡

  辣子鸡是很有名的一道川菜,材料也很简单,就是鸡肉、干辣椒,比起一般的做法来说,这种做法煸干了鸡肉里面的水分,让鸡肉变得更有嚼劲,回味也更加香了。

  8、春饼

  中国民间立春时吃的传统美食,南北方都有,但是做法不同,而东北、北京一带的春饼口味最为可口。春节之时,准备几样小菜,烙上一叠薄薄的小饼,这味道不仅仅是美食,还包含着新年的美好味道。

  9、元宵

  曾经有朋友跟小厨我争论过,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有够无聊的。有人说元宵是正月十五才吃的,但是在小厨的家乡,元宵也是春节吃的美食。

  10、元宝汤

  元宝汤就是元宝馄饨,一般以猪肉、菠菜、韭菜为馅,在北方,正月初二要祭财神,这天是要喝元宝汤的,祈求新年财源如汤水一样滚滚而来,这个新年一定要多喝两碗。

  春节的习俗文化

  1、过小年

  农历腊月廿三日(南方是廿四日),是祭祀灶君的节日。民间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起程。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平日态度很虔诚,且很尊重。送灶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岁岁平安。民间认为,过了二十三,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

  2、迎春扫尘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称扫尘日,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备年货蒸年糕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经常准备的食物,一是腌腊肉,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这种食品存放时间较长,不易变质。二是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4、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5、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6、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7、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8、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9、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

  10、拜大年

  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给儿童压岁钱,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过年好的话,祭祖等活动。

  11、闹新春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北方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四川、重庆地区的人春节第一餐吃汤圆。用自制的汤圆粉或市场上出售的干汤圆粉制成各种馅心的汤圆,润甜可口。

  重庆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湖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湖南大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居住在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湖北一些地方,过年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春节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沙市一带,春节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上海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广东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掏出或蒸出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意“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茨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意“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安徽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江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台湾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在台湾,除夕之夜,外出的亲人除非特殊情况,都得回家“围炉”。岛内全家人都要欢聚在一起“围炉”,即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这一餐当然要格外丰盛。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台湾有句俗语说:“年夜没返没某(妻),清明没返没祖”,说的便是年夜合家团聚的意义。如果在外亲人无法赶回,就要空出一个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团聚。围炉时要说吉利话,如“吃红枣,年年好!”、“吃年饭,年年赚!”等。

  江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江西鄱阳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生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广西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广西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壮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吃白斩鸡、酿豆腐、油堆等。

  云南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云南的白族人,春节第一餐要喝泡米花糖水,祝愿新的一年里日子像糖一样甜。苗族人家家户户喜欢吃奶饼、手抓肉、油饼等。

  福建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春节第一餐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浙一带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新疆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新疆维吾尔族人春节第一餐吃以大米、羊肉、葡萄干做成香喷喷的普罗,还吃用面粉、羊肉等做成的包子和用带骨羊肉做成的手抓羊肉。

  蒙古人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蒙古族人春节第一餐是全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旁,向长辈献辞岁酒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对联大全

  1、黄山松鼠跳;绿野早春归

  2、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3、黄莺鸣翠柳;金鼠恋苍松

  4、鼠颖题春贴;鹊舌报福音

  7、百年推甲子;福地在春申

  8、碧野青蛙叫;黄山松鼠鸣

  9、丙辉觇瑞应;子庶庆丰登

  10、丙辉腾瑞气;子庶乐丰年

  11、苍松随岁古;子鼠与年新

  12、春潮传喜讯;鼠岁报佳音

  13、春风拂绿柳灵鼠跳松青

  14、春燕鸣暖树金鼠跳青松

  15、鹊语红梅放鼠年喜气浓

  16、人欢为体健;鼠硕因年丰

  17、豕去呈丰稔;鼠来报吉祥

  18、豕去春无限;鼠来岁有余

  19、鼠来豕去远;春到景更新

  20、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21、鼠至调新律;鸡鸣早报春

  22、欣有鼠须笔;喜题燕尾书

  23、新妆鼠嫁女;美景艳迎春

  24、子年春到户;鼠岁喜临门

  25、子时春意闹;鼠岁笑声甜

  26、子时岁交替;鼠节春更新

  27、子为地支首;鼠乃生肖先

  28、子夜松涛劲;鼠年鹊语香

  29、子夜岁交替;鼠年春更新

  30、子夜钟声响;鼠年爆竹喧

  立春节气渊源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次岁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循环往复。干支纪元以天象“斗柄回寅”为“春正”(正月),立春为岁首。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现行的“黄经度数”节气也是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得出。按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二十四节气”(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黄经度数法”(又称“定气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合起来正好是廿四节气。其是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排序上仍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也就是视太阳从黄经0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在赤道上),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黄经度数法”划分的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节点,在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立春6种传统食物

  萝卜

  立春的时候有吃萝卜的传统,萝卜是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且价钱便宜的食物,可以切丝、切块、切段食用,萝卜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水分、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立春节气的时候吃萝卜应节又滋养。

  春饼

  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春盘

  自唐朝起,民间还普遍流传有吃春盘的立春食俗。“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吃春盘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但春盘的内容已发生了更大的改变,变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时令菜为主,外加肉丝、豆腐丝等合炒成盘,也可酌加海参、香菇、鸡丝等原料,因人而异,随意搭配。

  春卷

  吃春饼是中国民间立春饮食风俗之一。在一些地区立春有吃春饼的习俗,东北,北京一带春饼口味最为可口,相传春饼作为潮州传统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间小食演变过来的有待考证。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从宋到明清,吃春饼之风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燕都游览志》载:“凡立春日,(皇帝)于午门赐百官春饼。”到清代,伴春饼而食的菜馅更为丰富。现在,人们备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饼时随意夹入饼内。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煨春

  主要在温州等南方地区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节饮食特色。

  所谓煨春,就是烧食春茶。起初,人们是将朱栾切碎,掺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后来,改用红豆、红枣、柑桔、桂花、红糖与茶一同入水煮。这就是春茶。这种茶专供立春节食用,当地人称之为煨春。煨春时,还要同时吃一些糕、例之类的茶点。届时,往往还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后全家人再尽情分享。煨春的益处,据说可以明目益智,还有大吉大利及富贵荣华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动在民间广为流传。

  炒合菜

  有了春饼,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谓和菜就是用时令蔬菜,如韭黄、豆芽、香干等切成的丝,或拌或炒。拌的话就将豆芽菜用水焯熟,干粉丝煮好,用淀粉、醋、酱油勾成汁,用汁拌菜丝便成。若要炒着吃,就把肉丝、蛋皮丝、绿豆芽、豆腐干丝、粉丝、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可加海参丝、肚丝、香菇丝、火腿丝,这样就更好吃,也更营养。

  立春的祝福诗句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菜丝生叶落雕盘,欲去春衣怯晓寒。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冰丝玉缕簇青红,已逗花梢一信风。

  5、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6、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7、暖日傍帘晓,浓春开箧红。

  8、晓雪才过天气清,喧阗钲鼓喜迎春。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0、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1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2、还欣好景平生事,赢得旬余分外春。

  13、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

  14、天上春来谁报人,江山气象一时新。

  15、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彩胜何。

  16、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17、索莫两年春事,小窗卧听东风。

  18、彩蝶黄莺未歌舞,梅香柳色已矜夸。

  1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0、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2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2、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23、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2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5、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26、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

  27、恰归旧隐再逢春,村巷荒凉草没人。

  28、去年花落时,题作送春诗。

  29、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30、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春节的风俗有哪些

  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除夕前扫除干净屋子,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一要跟长辈或者左邻右里拜年,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带的礼物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安睡迟起

  传统习俗中,大年初三被认为是老鼠嫁女儿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扰到老鼠嫁女儿。

  老鼠大有“谁不让我过好这一天,我让谁难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惊扰了老鼠嫁女儿,老鼠就要祸害这一家。

  正月初四:迎灶王爷

  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陈竞表示,尽管民间很多说法没有依据,但其本身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这也是其能一直传承下来的原因。

  还要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正月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正月初六:送穷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

  正月初七:“人的生日”

  亦称“人胜节”“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初八:放生祈福

  大年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正月初九:要祭天

  大年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祭石头生辰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正月十四:试花灯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十四这天所有的事都是为了第二天的元宵节。这天,灯会正式开放供市民购买灯笼。

  为了元宵节,像舞龙和舞狮的表演开始在大街上演习。也有人写灯谜猜灯谜来增加节日欢乐气氛。在中国,灯谜是非常传统的字谜游戏。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1、鱼

  春节每年必有鱼代表“年年有余”,所以很多地方都会准备鱼这道食物,只不过每个地方会选不一样的品种,其中鲢鱼代表“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代表“大吉大利”、鲑鱼代表“富贵有余”。

  2、鸡

  鸡肉真真是我们逢年过节必备的食物之一,吃鸡寓意吉祥如意,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而且不同部位的鸡肉寓意也不同,就比如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寓意新年抓财,鸡骨头寓意出人头地。

  3、年糕

  春节有年糕的寓意是“年年高升”,吃年糕在不同地区还有不一样的说法,且年糕种类也不尽相同。就比如苏州是桂花糖年糕,早期是为纪念伍子胥,北京是百果年糕、山东是红枣年糕、宁波是水磨年糕等,每一个地区的年糕都有当地的特色。

  春节防病养生

  心理调适不可少

  长假末尾,上班族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第二天就要面对紧张的工作,有点手足无措。仿佛从睡梦中醒来,就要告别春节,就要返回单位,有些人会觉得很不适应,可能会感到精神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专家教您如何“健康收心”——

  症状一:疲惫

  春节期间,不少人昼夜颠倒、四处拜访亲友,即使没有出门旅游,节后还是觉得累,这是因为正常的“生物钟”在过节时被打乱了。

  应对方法:通过休息、调整生物钟、洗澡泡脚等消除疲劳。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症状二:神经性厌食

  连续的应酬和饭局,对一切食物都从心理上感到厌恶和恐惧。应对方法:最佳的方法就是参加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等,这样胃口也会被“吊”起来。

  症状三:工作恐慌症

  过节后,重新投入正常紧张的工作,部分人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有人会产生恐惧感。

  应对方法: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在上班第一周,先从事轻松容易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

  症状四:孤独综合征

  这是不少从家乡返回工作或学习的人极易患上的心理疾病。看着自己的父母亲朋离自己越来越远,一种离别的感伤油然升起。

  应对方法:不要刻意压抑。想念家乡父母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去,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让自己落单。

  春节的传说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养生菜谱有哪些

  1、首乌肝片的做法

  配料: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

  2、虾仁韭菜的做法

  配料: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虾仁洗净水发涨,约20分钟后捞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功效: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

  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防止旧病复发,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不要过早减衣,“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

  每天梳头百下,《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

  少吃补品和盐,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立春的禁忌

  1、立春之日不看病

  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这个说法不过是想讨个好彩头。

  2、立春之日不理发

  俗话说:发乃人身之草木,立春回暖,草木出生,刚出生的草木去损害,这是不合天地运行草木生长之理的。

  3、立春之日不能躺着

  春暖大地,这是万物初始的时候,人也应该有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春的复苏。建议大家去田间或者公园走走,吸收新鲜空气,感受活力与自然,为自己的新年讨个吉利。

  4、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新面貌,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开始才能迎来来年的和和美美,顺顺利利。

  5、立春之日莫搬迁

  搬家不要选择在四立八节之上,因为这是气节交接之时,气息驳杂,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6、立春这一天,出嫁了的闺女不能回娘家

  古时女子出嫁便是婆家人了,那就不能把婆家的运气带回娘家。

  立春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春节的风俗活动

  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

  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喝腊八粥

  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人们"合五谷枣栗等果品为粥,祭先农,祭先祖"。腊八节源于古老的腊日节,也称腊祭或蜡祭。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贴年画

  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守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

  吃饺子

  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

  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之夜,交子时刻,天空中,火光闪闪,轰鸣阵阵,隆重、热烈的鞭炮声送走了旧年,迎来崭新的一年,把春节推向了高潮。

  春节养生吃什么食物

  1、春笋

  说到吃春,不得不提的就是春笋。春笋脆嫩鲜美,可嚼出清香和甘醇来,被誉为“素食第一品”,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对它赞叹不已,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如果说肉食者鄙,食笋则正好相反。笋的味道就是如此清雅隽永。中医认为,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

  2、香椿

  民间亦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每年农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香椿入馔,不仅能烹调出各种特色菜肴,还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种医食同源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芽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元素,是蔬菜之冠。香椿发的嫩芽可以做成各种菜肴,其新枝嫩叶口感最好。味美香醇,还有增进食欲,泽肤健美的效果。

  3、樱桃

  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目前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樱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泽鲜艳,营养丰富,其铁的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居水果首位。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补中益气,调中益颜,健脾开胃的功效。春食樱桃可发汗、益气、祛风及透疹。

  4、草莓

  在抗癌水果中,草莓的作用位居首位。新鲜草莓中含有一种奇妙的鞣酸物质,可在体内产生抗毒作用,阻止癌细胞的形成。此外,草莓中还有一种胺类物质,对预防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5、蜂蜜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饮用1-2匙蜂蜜,以一杯温开水冲服或加牛奶服用,对身体有滋补的作用。

  6、鸡毛菜

  鸡毛菜又叫小白菜、上海青,是南方春季的时令蔬菜之一。鸡毛菜是小白菜的嫩苗,口感和质地更为柔嫩,味道清香。小白菜是蔬菜中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菜。小白菜所含的钙、维生素C、胡萝卜素均比大白菜高,所含的糖类和碳水化合物略低于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