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学后》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放学后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学后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学后读后感1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成名作。里面包含了密室逃脱和解谜等经典的推理小说元素。
故事地点发生在一所中学,人物是以一个失意的高中老师为核心,情节则围绕这个核心人物所遇到的死亡威胁而展开。
我读这部作品的时候心态很平和,没有急躁地去寻找答案。这可能是因为校园的环境相对恬静,不似光怪陆离的大社会浮华喧嚣。因而也带动着我静静地随着主人公上学下学。
作品的开头阶段主要叙述了主人公感到自己被死亡所威胁,只是每一次都幸运的躲过了暗中的冷箭。
但是防不胜防。果然,杀人了,出事了,忙活了。主人公的几个同事接二连三地死去。是仇杀?是替罪羊?
即使再完美的谋杀也会留有痕迹或线索。能不能发现这些痕迹,能不能将这些线索穿针引线,排列重组,则是破案的关键。更何况是小说呢。
接着,这些线索和痕迹也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简单平静的学校其实也是暗流汹涌,指向着着每一个微妙的事件和沉重的灵魂。到底是谁呢?
终于来到了华丽闪亮的时刻。原来如此。
从结局来看,似乎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解谜,也包含着心理因素。任何犯罪都要寻求作案者的犯罪动机。而如何将这些动机不露痕迹地润物无声般的植入情节中去,是我一直所困惑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高明的作家之所以高超的所在。
我在想,一个高明的`作家是否会看似浪费的添置无关情节和人物。和新浪潮电影相比,正好相反,他不是告诉你这是电影而非现实,而是提醒你这就是真实而非小说。因为越来越聪明的读者都会刻意注意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所以是否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假作假时假亦假。也许这也是东野圭吾出道时的作品,恐怕现在早已臻入虚实两忘的境界了吧。
放学后读后感2
这本书在青春推理的外衣之下,其实想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忽视任何一件小事带给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别人的伤害,长存善意,尽力去照顾其他人的感受。除此之外,这篇校园推理小说也折射了校园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畸形的价值观和冲动的行为、老师的“机器型”工作方式、训导主任和竹井老师对学生的不尊重…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一方面应该时刻谨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对学生问题及时发现,采用合理教导方式,而不是一味的.以粗暴方式处理导致学生受到心理伤害,避免悲剧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更要做到“为人师表”,品行恶劣的教师是没有办法让学生信服、敬爱的,甚至会出现书中全校学生都对凶手心知肚明、甚至心照不宣的集体包庇的行为,这种无声的对抗是教育莫大的失败。
而同学们作为新一代的希望更要好好要求自己,首先,要树立远大目标,香港著名推销商冯两努曾说过“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如果说努力是成功的基石,那么目标就是我们蓄势待发的起点;其次,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掌握扎实的知识、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知行合一,在最美好的年纪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将来的独立打好基础;此外,团结同学、敬爱师长,与人友善相处,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保持积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
最后,祝福各位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放学后愉快呀~
放学后读后感3
续《解忧杂货店》和《白夜行》读完后,《放学后》是拜读东野圭吾的第三本作品。
《放学后》是一部青春校园侦探悬疑小说,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有吸引力。
故事讲述了在女子中学做老师的“我”,察觉有人三次想通过意外事件杀害“我”,而我都幸运的躲开后,发生的另外两起老师被杀事件。
我和警察通过各种线索推测凶手是谁。
最终,我通过各种证据准确的推测出了凶手,当和杀人凶手对峙揭开案情时,得知了那惊人的杀人动机。
这部小说,围绕着“密室杀人案”,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展开描述。
阅读过程中,会跟着“我”的经历和思考,去推测杀人凶手是谁。
本书迷人之处,是会让读者以侦探的角度,去分析作者零散的描述可能留下的证据,从而推导猜出最终的凶手。
而遗憾的是,作者强大的推理逻辑,会让读者一直处在迷雾之中。
直到书本的最后一章,才去揭晓最后的谜底,给读者一个惊叹的意外,原来凶手就在身边。
而当谜底揭开后,最后显露的杀人动机,却展现了青春成长阶段中,那些“纯真”、“美丽”、“梦想”和“友情”的`青涩经历。
让人感慨,在成人的世界里,那些曾经自己也体验过的纯粹,随着时间的流逝,忽然有一天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遗忘了很多。
人心的复杂和单纯,在一个喧嚣的世界里往往是分不清的,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会被分析的很复杂,一件复杂的事情,有时候也会被人扭曲地看成很简单。
《放学后》这部作品,虽然没有《白夜行》给人强大的震撼,但是作为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也能看出他对侦探悬疑小说引人入胜的把控能力。
放学后读后感4
《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处女作,依然十分精彩,当故事的谜底被揭开时,特别佩服作者的构思。
本书讲的是两个女学生设计杀害两位老师的故事,读的时候一直想知道凶手是谁,读完陷入了深深的沉默中,青春期是最容易放大情绪,最易敏感脆弱,最重义气的年纪,惠子之所以设计杀害两位老师,不是因为老师做了伤害自己的事情,而是因为义气。因为自己的好朋友惠美,受到了老师的伤害。村桥和竹井两位老师,他们确实犯了错。但在青春期的惠美眼中,自尊大于一切。不是杀他们就是自杀。而惠子会痛闺蜜之所痛,要一起杀了他们,才能让好朋友安心。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就像“少年的你“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角一样,青春期的孩子做事不会去掂量自身的利益与得失,会不计后果,是友情最纯粹的时候,长大后经历得多了,累计的失望多了,便也不再愿随便掏心掏肺了。从今天开始,只想做个贪财好色的俗人,对不起,年少的.自己,一路以来的任性与性情,令自己受伤颇多,也是时候该长大了。
真正想杀害男主的,是他自己的老婆,老婆出轨了,可到故事的结尾,她才发现,不断把自己的位置情况告诉老婆,也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刺杀。老婆之所以要杀她,跟他自身的性格也是密不可分的。老婆怀孕了,他硬是逼着老婆把孩子打掉,没有无缘无故的杀人动机,没有无缘无故的离开,一切都是注定了的,有果必有因。
愿接下来的人生,能够无忧无虑,就做一个简简单单的俗人。
放学后读后感5
看到裕美子接电话那些细节描写之后,我就猜到她出轨了,之后警察查了那么久也没找到是谁开车要杀前岛,我想到应该是谋杀亲夫。这个情节安排真的有点无语,日本是不能离婚还是咋的?如果是因为被逼着打掉孩子而起的怨恨,最后也没交代这一点啊?
这个杀人动机也是让我惊了,有一点荒唐又有一点可以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强,又特别敏感,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又有着一直不可言喻的羞耻感。记我上学时班上有女孩子来大姨妈被男孩子发现了,会被男生各种讨论,各种笑弄,反正特别尴尬特别难堪。惠美这个更不得了,ZW这种事情被两个男老师看见实在太难为情,那种羞耻感是很难承受的。书中通过惠子之口讲述了惠美集训之后的心境,无法接受自己的秘密被人知道,感觉每天被人“视线强暴”,无法忍受地想象着这两个老师是如何地YY自己如何讨论自己。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让他们闭嘴啊,让他们消失,这样再也没有人知道了,就当从来没有发生过。
想到我六年级日记被一个女生偷看了的事情,但是真的是气死了,我记得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气得边哭边走还边撕日记。当时就想骂死那个女生,又特别害怕她会把这些都告诉别人。我都忘了自己写了啥,大概是喜欢谁、讨厌谁之类的,当时觉得是天大的事。后来在班上我最怕的就是面对那个女生,不过很快小学就毕业了,老死不相往来。
小孩子的羞耻心呐,那些敏感的小秘密啊,也是需要保护和理解的。
放学后读后感6
放学后,会发生什么呢?九月十日,这天是周二,下午的秋日夕阳正好,风微微正好,前岛老师在私立清华女中放学后,差点被楼上直直砸来的花盆击中,之后发生的一连串意外事件——月台上差点被撞倒跌入铁轨、浴室泡水的连电插座都让他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这份恐慌终于在训导主任村桥老师的密室被杀事件中爆发,凶手是谁?是学生们还是老师?在案情侦查逐渐显现光明之时,体育老师竹井又被投毒杀害在了体育节游行活动上了…最终凶手还是被前岛老师发现了,正是他教导的击剑社的两名女生,而前岛老师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还是没有告诉警察,而故事的.结尾,前岛在买醉回家的公园被一个高大的男性袭击,恍惚中听到了妻子呼喊这名男子“快跑”的声音,原来之前的几次袭击不全都来自于学生,还来自于曾经被他伤害过的妻子裕美子,前岛在坚持着等过路人发现的时候,还在心存期待:他不想死,他不想让妻子裕美子成为杀人凶手…
从他两次的庇护,我们可以发现前岛老师是非常爱身边的人的,但是从两位老师的被杀以及前岛老师的遇害,我们又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曾在无意中伤害过别人,而这些伤害又成为了自己的祸端。
作者东野圭吾,日本著名推理小说作家,1985年凭借本书获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放学后》结构精巧细密,谜题设计出色,既有青春的欢笑与忧愁,也有人性的幽微与黑暗,从多角度直击日本社会问题。
放学后读后感7
《放学后》是东野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开启了他写作生涯的新篇章。和东野的其他作品相比,放学后在故事情节、表达主题和写作手法上都相对有点生涩。
在阅读这本作品前,特地去了解了下导读内容,“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金钱、爱情、友情更珍贵的东西存在。”,脑海中下意识地去想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更珍贵的东西。但是,沉思良久,始终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答案。带着这一疑问完成了作品的阅读,体会到东野认为的更值得珍惜的东西。
东野在这部作品中构思了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由一串串凶杀案组成,在主人公的'调查下,终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主人公的学生们为了维护各自内心的和平,设计了如此缜密的连环凶杀案。当听到学生平淡地叙述整个凶杀案的起因,设计过程及善后处理时,最令我叹为观止的是高中生在阅读了相关悬疑推理书籍后设计出的凶杀案,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此之强却因缺少教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而走上错误道路。
其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发生这些凶杀案的起因,学生的心理扭曲。
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在大多数国家中都存在,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过去的中国式教育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现在,虽然国家已开始紧抓学生素质教育,但实施效果有点差强人意。青少年跳楼轻生案例,校园暴力等不良事件频发,针对这些问题,除了教育局,学校,教师外,家长同样有着着重要的作用,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在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青少年成长时期,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应积极引导,保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放学后读后感】相关文章:
《放学后》读后感03-05
放学的作文03-08
放学路上作文02-11
实用的放学的作文02-08
放学的路上作文03-03
《放学》读后感04-21
放学路上的景色作文01-09
放学路上小学作文02-05
放学路上的风景作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