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3 08:32:50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篇)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

  生物学科特点是知识点散乱,不容易形成知识网络,因此,许多高三同学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提高不明显,这主要是复习思路不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几点: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五、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六、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外,在做题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对知识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体会,最好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次在考试前翻看一下,会对你提高生物成绩很有帮助。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

  一、反思问题导入,提高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一般来说,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后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游刃有余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学习的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犹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与新知识,还能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的知识的理解。此外,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沟通感情,创设学习情境。总之,高效的新课导入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叶澜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课的动态生成,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在大环节的策划上,让过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过去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的格局,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大胆质疑,让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成为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舞台。

  三、反思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四、反思师生活动,注意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目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习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的人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五、反思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

  学习是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还由学生自己思考回答,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全盘端出,要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我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看到学生不回答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不去思考,等着老师公布答案。所以教师应在引导、点拨上下功夫,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和激励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别问题个别点悟;普遍性的难题组织集体讨论,教师当众点拨讲解;有争议的问题,不急于表态,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答案需具体分析概括的,可把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问题,层层剖析,启发学生一步步思考,逐渐揭开谜底。了解学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要做到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分析教训,思考对策,总结经验。

  六、反思教材利用,利用好教材资源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应是教材的建设者。鉴于此,教师备课时须反思所授内容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值得我们去反思。不论是教学现念、教学方法或手段的独到之处,应及时记录下来,作为以后从事教学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就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我们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生物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3

  任何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差,课堂纪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把握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取决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学科或该堂课必定就会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生产生活实践和人的自身生长发育联系紧密,学生初学生物时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那如何将学生的这种兴趣能持久的保持下去,就要求老师在每节新课之前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这就需要生物老师在不同教学内容上运用不同的导入技能,从一堂课上课开始就能牢牢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上。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各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技能。那么,如何做到成功地导入呢?本文就教学导入方式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体会。

  1、采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我们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这种多媒体导入方式也是本人运用的最多的方式。多媒体直观导入主要是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或影片,甚至听一段解说等等,由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热情,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转入正题。

  2、借教具导入

  授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诸如:挂图、模型、实物等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对于不熟悉的教具,马上就会产生尽快弄清这是什么东西的渴望。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本人在教初二学生学习动物的运动一节时,先就直接出示人的手臂运动模型组件,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身体的了解进行组装,然后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动作。教师提问,“为什么手臂会伸和屈呢?”,由此引入新课,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对这节的知识点掌握的也很好。

  3、通过设问导入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创造一定的'“悬疑感”。通过设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破解悬疑的渴望,这样就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复习导入

  教师可以设置上一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前训练。最后一道练习中一般既要包含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要涉及一些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道题多数同学都能基本作答,但又不能完全明白道理。这样,在师生共同解题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还不懂的地方,在接下来的新课中便会集中精力听讲。

  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导入技能。总之,任何一种导入方式的目的都是努力去创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堂教学教师教的愉快,学生学的开心!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4

  由于自然选择学说也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在教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时,始终都要注意贯穿这一思想: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过程实际上也的自然选择和进化的过程;变异是不定向的,过度繁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选择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材料。环境在自然选择中起了重要作用。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物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是不同环境对其定向选择和积累的过程。变异、选择和遗传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尽量引导学生运用实例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如,在讲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时,可将课本中的相关材料改编成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做相应的`回答。

  材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有一种桦尺蠖,它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树干上。(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和适应性)

  材料2.自然条件下桦尺蠖触角和足有长的也有短的,体色有深些的也有浅些的(说明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

  材料3. 试验表明, 桦尺蠖之间能进行相互杂交,黑色的华尺蠖杂交能产生浅色的华尺蠖,而浅色的桦尺蠖之间杂交其下代都是浅色的。(说明这些桦尺蠖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黑色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材料4.19世纪中叶以前,浅色的桦尺蠖数量较多,到20世纪中叶则是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这种现象被成为桦尺蠖的“工业黑化现象”。(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会产生影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在引导学生分析作答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基因水平做进一步的分析:

  材料5 桦尺蠖的黑色是由显性基因S控制的,浅色是由隐性基因s控制的。19世纪中叶以前的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只有5%以下,而到了20世纪中叶则上升到95%以上。

  19世纪中叶以前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而后来因为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也熏成了黑色。

  要求回答:1. 基因S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生物变异是否是定向的?

  3.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是定向的?

  4.自然选择是否是定向的?

  要求学生当堂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思维。教材在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时,就基因突变的特点进行了解释。大意是,突变率低不等于突变个体的绝对数少,突变往往有害,但有害是相对的。其实这里可以顺便指出,突变率低也说明生物遗传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突变往往有害也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突变是产生等位基因的过程,等位基因的增加,也增大的基因重组的机会,而提高变异的机会。

  联系巩固。在讲突变时,一定要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可引导学生分析:

  为什么马和驴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可结合其染色体情况加以分析,音位骡体细胞含63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因为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生殖细胞,所以是不育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5

  情境创设来源于现实生活,但需要高度浓缩和提炼,克服创设的随意性,必要时可以适当进行加工处理,更能符合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如“细胞分化”的教学,以德国某体操运动员和她白血病儿子的真实故事导入。教师问:“关于白血病,你了解多少?正常人体内的白细胞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归纳出细胞分化的概念。教师问:“刚才我们讨论了正常的白细胞产生,患者体内异常的白细胞即癌细胞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组织学生讨论相关内容,如癌细胞的产生、致癌因素、癌细胞的特征以及预防癌症的措施。过渡:“对于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案?”学生答到:“化疗和放疗以及移植造血干细胞。”

  教师问:“放化疗方案有什么缺陷?”组织学生讨论。过渡:“在药物方面,科学家试图寻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药物如紫杉醇。”并提供紫杉醇的资料,教师问“如何大量繁殖红豆衫满足紫杉醇的用药需求?”此问的意图引出植物克隆,并落实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过渡:“刚才同学提出第二个方案移植造血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体内除了干细胞以外,还有其他的干细胞吗?”播放干细胞视频,组织学生画概念图归纳干细胞类型。再现情境:医生希望给该运动员的儿子移植造血干细胞,但配型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获得治疗患者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组织学生讨论方案。此问的意图引出动物克隆,并落实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教师总结:“刚才讨论了治疗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实现,所以现在还有许多患者处在生死边缘,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并适时激发学生对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6

  从20xx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全面展开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众多的高中生物教师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并在努力的进行课改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疑点和困难,影响新课程的推广。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听课交流和调研,对生物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和进步。

  对教学方式的转变与教学效果的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改的一个重头戏,课程改革强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辅导法、探究法等百花齐放。这些教学方法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对探究性学习等的倡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通过合作讨论与参与的各种教学方法广泛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这对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很容易走入误区,不能辩证的看待各种教学方式,或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任何看待这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关系呢?

  “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优势,但难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讲解法虽然具有信息量大、系统、逻辑性强的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对于知识接受为主要目标的课型,讲解法也是高效的),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系统本身的复杂性、教学客观条件的千差万别和千变万化,使得我们不可能找到适合于一切教学环境,符合每一特定教学情境的教学公式,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方法的不足所在。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克服其劣势,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

  例如,关于发酵工程的生产实例,我们可以味精的生产过程为例,让学生首先分析思考要生产谷氨酸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个发酵的装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发酵装置图,分析讨论发酵装置中各个部分的原理及作用。前者类似于对技术的创造发明过程,适合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采用引导探究的方法;后者类似于对一项新技术的消化过程,相对难度较小,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我们很难说这两种方法谁优谁劣,但对具体情况,却有合适与否之分,对于基础与能力均较弱的学生而言,采用前一种方法显然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学生的思维活动也难以开展起来。再如,对于伴性遗传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

  一是先给出学生伴性遗传的具体实例,让学生结合学过的遗传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揭示其本质;

  二是首先给出性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基因可能怎样传递,基因的这种传递可能使后代的性状遗传表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第一种方法采用的是分析归纳的思路,第二种方法采对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用的是演绎推理的思路,两种方法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各有侧重。因此,有效的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有效组合,应该与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性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环境相适合。多元的教学目标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达成,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与多元教学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的。我们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方法,但如果将探究泛化,将之用于一切教学情境,那是有悖于有效教学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参与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学生个个参与,而学生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这样的参与是低效或无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也不会是有效的。反之,有些课堂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上的参与,但却是积极地在进行深层的思考,有其思维的参与,这样的教学却是高效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7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技术应用广泛、知识创新快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不断的创新性。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牢牢把握“求实、进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生物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科学方法。

  2灵活多变

  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生物问题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求实、求活、求新”三原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承,层层递进,求实是基础,求活是关键,求新是目的,只有具备扎实严谨的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灵活的思维方法,最终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8

  核心提示:《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原理,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本节知识是新版选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在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较少,常结合DNA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一起考...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考查内容主要是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和原理,考试要求等级为a级。本节知识是新版选修教材中新增加的知识,在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的较少,常结合DNA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一起考查,因此仍然不能忽略本讲知识。

  在本节知识中,首先将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的主要方法和原理作为重点复习内容。由于本节涉及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而且难度较大,所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熟悉到陌生的原则进行复习。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比较简单的透析法的原理和操作,学生的接受度很高。接下来复习了比较复杂的电泳法,主要是从原理的层次进行理解,而对具体的操作则不作要求。然后复习了学生最为陌生的凝胶色谱法,借助于凝胶色谱柱的示意图,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接着以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应用和巩固上述三种方法。首先从选材的角度比较了DNA的提取和蛋白质的提取的差异,接下来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处理样品将血红蛋白释放出来,并进行粗分离,最后再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利用已学的方法将血红蛋白与其他蛋白质的混合溶液进行纯化,并进行血红蛋白的纯度鉴定。在该实验的复习中通过层层设问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步骤为什么要这么做,从而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教学效果比起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我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务必思索的现实问题。

  教学反思一: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用心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简单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靠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靠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二: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就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潜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十分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用心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必须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

  期处于被动理解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状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状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状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向在思考的问题。

  教学反思三:

  教师的主角也应改变,即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齐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改变师生关系,透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放下尊严的架子,应从讲台上走下来,应与学生成为朋友,要使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学习,要使学生在学生与学生间的研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感到学习过程是一种愉悦的感受过程,这种变化的实现其实是很难的。

  (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忙学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教师是生物课堂育人资源、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探究潜力、创新潜力、生物实践潜力的培养。

  只有教师的主角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才会真正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四: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潜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必须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能够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总之,多样性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0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为新一轮课程实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校新课程实施已近1个多学期,在这过程中体验到了新课程改革的种种酸甜苦辣,下面就谈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得与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本着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教学思想,教学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通过全组教师参与式的研讨,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发挥群体效应,全面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间互相听课,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倾听教师的意见。通过听课、交谈等途径将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小结。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学方式呈现个性化、多样化。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合理地开发新教材

  新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基础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特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大的变化是呈现形式上的变化,每章节由章首页、若干节、本节小结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组成。每节由问题探究、正文、旁栏、练习四个版块组成,旁栏又安排了“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每节课均以“问题探究”开始,通过观察图片、创设情景、讨论问题进行课堂导入,这些情景、问题贴近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步步深入,引导课堂内容的呈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展示图片等手段,发挥学生的视觉感官,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本节聚焦”是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相关信息”是对正文主栏内容的补充和延伸。“知识链接”是不同章节的前后呼应,形成概念间的逻辑联系。对正文中的“资料分析”(或资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与讨论”多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和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讨论、去操作、去试验,从而对知识进行归纳形成概念,得出结论。每章节后面都编排了些习题,这些课后练习和章检测题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练习题,特别是增加一些活题,如技能应用、拓展题,有一定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对于这类习题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观点,再由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最后由老师加以点评,从而使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和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保证实验课的数量。《分子与细胞》中的实验一共有9个,有些实验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施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看实验录象,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更要保证每次实验的质量。一旦实验课安排不妥就会事半功倍,经常出现学生到实验室图个热闹新鲜,而学不到任何东西的现象。因此我们在上实验课时,一定要做好二个环节———实验前的预习引导和实验后的总结交流。让学生预习好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忌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克隆课本的实验步骤。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并且把实验结果以实物或文字描述的形式呈现在实验报告上。实验报告不是对实验过程的简单记录,而是将具体的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得出这个结果。不管实验成功或失败,都要分析原因,进一步总结并在班上交流。通过这样一节完整的实验课,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原理的建构,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科学、作科学,更加有效得促进能力的发展和情感价值的养。

  4、组织好探究性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

  《分子与细胞》中有四个探究性实验,这些探究活动改变传统注入式或启发式,而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一开始对于这些没有定路可循的探究活动,我们确实很是费了脑筋。怎样开展这样的课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做?学生的能力有限,结果定是一片混乱、一无所获;还是像传统验证性实验一样给个经典的套路,直接告诉答案,死记硬背下来?那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些课程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经过我们备课组的共同探讨,我们对探究性实验采取两种手段:

  1、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引发有价值的课堂交流。

  2、营造复合型、多元化的课堂交流氛围。教材中的探究提供了背景资料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和知识点的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学生对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找出问题的答案,有了问题之后老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者设计探究方案,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5、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新课改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而是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经过备课组的多次研究,本学期我们的评价内容包括模块考试、单元测试、实验技能和平时表现(包括预习作业、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1

  高中生本学年我担任高一5个必修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其中有强化班也有普通班,由于学生基础不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所不同,需要不断地调整角色和情绪。对于近来教学工作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学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

  1、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对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思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对象分析。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其次,精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再次,泛读教材,多涉猎。这样才能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在教学重、难点上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有否差异等。如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时,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顺序做适当的调整。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结合,“减数分裂”再与“遗传的基本规律”结合,选修本的“光合作用”与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结合等。③教学组织,包括提问设计、组织形式,反馈策略。④总体评价。教学特色、教学效果、教学困惑与改进方案。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二、课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己应该完善的地方。

  1.应该多做练习,这样能迅速把握重点、难点和常考点。

  2.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练习,比如,讲到生物的特征时,就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结合本节知识,人作为生物,具有哪些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

  3.每节课讲完后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相关重点知识背下来。

  4.对平时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本、不带课本的同学及时补救。可以让他们在放学后留下来抄笔记或课本,或者背课本。

  5.想尽办法寻找实物让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比如“做细胞的模型”时,可用月饼盒、硬纸板、玻璃片等等向学生展示实验用具;讲到种子植物时可多带几样种子观察,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学的知识就在身边运用。

  6.多举例子让学生更明白。比如讲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时,课本上是这样举例的: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学生对于“太多”“过多”“十分”“非常”之类的程度词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把这个例子改为:如果适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场,你放了20xx只将会怎么样?这样学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巴赫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2

  一、夯实基础,注重学科内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测试,但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和放松基本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生物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离开了知识的积累,能力是很难形成的。

  在这几年高考试题中,立足基础的指导思想十分明显。基因突变、食物链、营养级和种群的概念,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都有涉及。而每年评卷都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牢固,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主体知识,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构建生物学知识的网络体系。在复习课中,不少教师喜欢用括号的形式把知识点的有关内容括起来,认为这就是知识网络,我认为那只是概括了一个知识点的内涵,是某个知识点或某方面知识的具体化而已。要把它扩展为一个知识网,应该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尽量联系与此有关的知识点,并使它们有机地连成一体。例如光合作用是一个知识点,它的内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条件、场所、意义和过程、反应式等。把光合作用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水分代谢及矿质代谢(从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组成、ATP的组成等方面看)等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才是一个知识网。这个网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与农业生产中作物增产、社会热点问题(如温室效应)等联系起来。

  这种知识网络的构建在高考复习中十分重要。因此,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达到精确(要使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精巧(学过的.知识要用得上、用得准)、精炼(要形成知识网络,使书本由厚变薄,最后要变成属于自己的东西,同化到自己的观念中)。

  二、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

  跨学科命题是高考命题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考查学生对中学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对这种改革,我们作为一个普通的生物学教师,首先要搞好本学科的教学,“种好责任田”。在此基础上,应努力介绍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但从本学科,而且尽可能联系、各类相关学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时,不但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让学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了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了解葡萄糖是如何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可以联系到化学知识,让学生复习葡萄糖的化学性质,进而了解如何鉴别葡萄糖。

  三、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时候要主要注意以下9大环节:

  1、从生物科学角度出发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阐明与解决该问题有关的的概念;

  3、确认变量(注意准确、科学、合理性原则),该变量必须是探究问题的关键(这也是我们在这几年高考中碰到的对照实验的重要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4、必须作出科学假设和预期结果,结果的预测也是实验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5、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注意可行性,必须联系实际;

  6、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7、运用数学方法(图表等)处理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用准确的术语描述实验方法、阐明实验观点;

  9、运用证据与逻辑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解和必要的修改。以上9个环节在考试中一般不会全部涉及但是在实验设计题目中往往就会考查到其中某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工作应该注意从这9大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而且应该开设的实验必须尽一切方法开设。

  四、帮助构建学生学科知识体系

  由于是高考,所以它不可能单纯考知识点,因此在复习时要注重前后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点的复习,这便是学科内综合的支点,但注意不必太深。这几年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的试题难度不大,对知识的掌握主要由学生自己融会贯通不要在偏题、难题上下功夫,那样会浪费太多的精力,又给学生造成了不必要心理负担和对考试方向的误解。因此我们在高三生物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本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打破原来的章节知识形成自己一套新的学科知识网络体系。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以下是我个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

  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努力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己提高。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并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二、教师要善用、巧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教学的工具,但不依赖教材,不唯教材是从,以课标为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的准确名称应该是教学材料而非教授材料,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学习,新课程删除了“难、烦、偏、旧”的内容,加大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中,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让学生填写概念图,绘制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学生真正能在“做”中“学”。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这样才有利于师生在探究、交流中互动学习,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中,利用分组学习,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动手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自己鼓励他们动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无定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一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细胞呼吸时,我让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适时的露田、疏松土壤等措施的实质是为了什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五、布白,给予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布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象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布白”中,是在表面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与学应为互动。为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得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要为了心中的满意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更要留出时间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才可能去比较其他同学的发言,比较奥老师的点拨与讲解,才会去感悟领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在比较过程中有所提高,思维能力才会有所发展。这段布白让学生在“思”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学”的平台。

  六、多参与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讨论,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上几点就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针对反思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反思,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4

  短暂而精彩的高中生物新课程研修结束了,让我回味无穷。在这次学习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视频,参与了一些探讨,精心制作了十篇作业,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取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是引起我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的新课程远程研修班的学习,让我懂得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事件、教学过程等等放到网上与专家和同行们交流、商讨、共同出谋划策。

  第二、让我明确了今后学习的重点。上好每一堂课,再就是让自己为学生们所喜欢。一个教师,他首要是专著于自己的'学科,带一年有一年的进步;然后让自己具备让学生信服的气质和亲和力。

  第三、加强了自身专业成长的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给我们中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挑战,积极终身学习是实实在在的学习,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不同的人、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组织形式所对应的学习方法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摆正自己对研修的认识。应对新课程的最好方法是学习,学习的方式很多,诸如集体组织学习、讨论,自学、自我反思、自我实践等等。集体组织学习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理论性高、系统性强等;自学的优点是:针对性强、选择性大、时间安排灵活等。集体学习不排除个体自学,个体自学也离不开集体学习,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5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我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教学体会与各位同仁探讨。

  1.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探究式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训练;加强了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并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例如,在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内容时,教材中并没有指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的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在指明"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成功的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应设计下列探究问题: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杀死"的S型菌复活了,还是被"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种活性物质使得R型菌转变成S型菌呢?如果是后者,该活性物质又是什么呢?该活性物质又是如何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呢?教师在备课分析教材时,只有把这些探究问题设计出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

  2.反思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和感官刺激,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鼓舞人心的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3.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高一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4.实行探究式教学

  新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畅通课堂内师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充当指导者、协调者的导师角色,适当控制学习探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外界繁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生物科学技术可能应用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学时间,所以应该合理安排,选择有利于点拨的内容自学。每节教材的前言和对某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由教师讲解较好,并适当增删内容,力求做到生动,富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起到对自学内容的引导作用。而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一般由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准确答案。对于重点的知识,难点或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课,重点知识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及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涉及很多生物化学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教师讲解,而"三大代谢和人体健康的关系"由学生自学,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列出各种疾病,然后小组讨论,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长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减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阅读讨论,既解决了重点问题,又突破了"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的过程"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重感悟,轻分析。

  “生物”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中国的牛》时,我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牛的精神和我们人进行对比,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精神,轻应用。

  生物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生物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提醒幸福》时,我在完成了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我的五样》,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去领会作者。学会欣赏和感悟。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生物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生物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0-18

高中生物的教学反思07-06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1-06

【精】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4-20

【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4-20

【推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4-20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热】04-20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荐】05-02

【热门】高中生物教学反思04-30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精】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