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摄影师独家技巧分享 探秘两栖爬行动物世界
它们体表覆盖精致的着角质鳞片;它们四肢向外侧延伸,腹部着地,匍匐前进;它们的反应机敏;它们高度近视,舌头却是非常敏感的化学探测器......
要想走近并揭示这个神秘的两栖爬行类王国,你的摄影技术和身体素质都将受到全面挑战。让我们跟随生态摄影师郑洋,去感受神秘、奇妙的两栖爬行动物的世界吧。
知识普及:
两栖动物是第一种呼吸空气的陆生脊椎动物,由化石可以推断它们出现在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後期。直接由鱼类演化而来,这些动物的出现代表了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期。两栖动物生命的初期有鳃,当成长为成虫时逐渐演变为肺。两栖动物「amphibian」的字源来自希腊文的「两种amphi」和「生命 bios」。这是因为两栖类可以同时生活在陆上和水中。
工具/原料
1、微距镜头的选择:佳能新百微、腾龙180mm、佳能17~40mm。
2、器材附件: 反光板、三脚架(拍摄危险蛇类时使用)、自制大型柔光罩。
3、道具: 厚边帽子(防竹叶青蛇)、高帮户外鞋、蛇钩、季德胜蛇药(你懂的,救命的)、手电筒、头灯、盐盒(蚂蝗上身后,能让其瞬间死亡)、风油精。
4、有什么妙招可以保护相机?(比如下雨的时候)
每次外出都会随身携带几个保鲜袋,下雨的时候拿出保鲜袋罩住相机与闪光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保鲜袋方便携带,使用方便。不用刻意去购买防水罩了。
方法/步骤
一、光线的运用
1、正光
将闪光灯放置于被摄物正前方,光线直接打到阔褶蛙的双眼上,用以表现、突出蛙的双眼。
2、侧光
在王锦蛇左前方侧布了一盏闪光灯,这样可以突出王锦蛇的神秘感与体量。
3、自然光
林下水边的自然光,用来表现变色树蜥全身的质感,再合适不过了。
4、人造光
赤链蛇周身光滑、鳞片的质感和色彩都非常漂亮,我用了2个闪光灯对赤链蛇正面进行补光,把它全身鳞片的反光都表现出来,增加了它的质感。
二、构图的把握
以蛙图为例:构图时候需注意以九宫图方式构图,将蛙的眼睛放在九宫图左上交叉点上,注意对蛙类姿态的把握,拍摄蛙类侧身特写,一般以30~45°为佳,要将蛙的全身都保留在照片里,避免造成画面的不稳定感。
三、景深的控制
1、大景深呈现的效果
大景深,使用光圈F5.6左右的光圈拍摄,突出蛇的头部和颈部,虚化身体部分,有良好的控制杂乱背景的作用。
2、小景深呈现的效果
小景深,使用F8~13的小光圈拍摄,保证蛙的全身皆在焦平面内,并适当交代背景。
四、镜头距离与拍摄距离的把握
根据被摄物大小、安全性,选择适当的镜头,蛙类、蜥蜴,我一般使用佳能100mm镜头进行拍摄。蛇类,由于拍摄蛇类具有一定危险性,所以我一般使用180mm进行拍摄。
五、与环境的结合
带环境的生态照:构图时,需要将被摄物周边的环境带入进来,增强整体视觉冲击力。广角拍摄带有环境感的照片,构图时需要仔细选择背景,去除背景中多余的元素和色块。根据被摄物不同,要注意主体与背景的比例关系,一般主体与环境的比例保证在1:1或者1:1.2最为恰当。
六、白天
白天,自然光是很好的光线,可以很好的表现蛙原有的光泽,同时搭配闪光灯使用,更能突出其皮肤的质感。
七、夜晚
夜晚,使用闪光灯布光效果,营造小环境光,可以随心所欲的拍摄自己需要的光位。
注意事项
白天可以选用反光板对被摄物进行适当补光,反光板补的光线更加自然。夜间一般选用闪光灯布光,根据被摄物不同,适时选择单闪或者双闪。
一般使用RAW格式进行拍摄,白平衡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白天一般选用日光,夜间则要根据自己需要进行自定义。拍摄两栖爬行动物,对画质要求较高,如不是环境太差,我一般会使用ISO400以下的ISO,提高成像质量。
夜间拍摄最大的难题是寻找被摄物,寻找的过程既危险又刺激。因为夜间拍摄只能依靠手电寻找蛙类、蛇类,手电的照射范围和量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视觉盲点,所以,我夜间拍摄,一般都会和同伴同往。即使这样,也会尝尝受到蚂蝗、蚊子的骚扰。
白天拍摄最大的难题是对于日光的把握,尤其是在光线较强的林下,斑驳的阳光照进林下的时候,那种光线的不确定性很难把握。
原作者:乐恩影视
[摄影师独家技巧分享 探秘两栖爬行动物世界]相关文章:
【摄影师独家技巧分享 探秘两栖爬行动物世界】相关文章:
职场聊天技巧分享05-08
护理求职技巧分享04-30
另类摄影师自拍技巧04-18
5000米长跑技巧分享03-31
枣树病虫防治技巧分享03-09
工作中的技巧分享04-05
探究题的解题技巧分享03-03
电容器检测技巧分享04-17
海底探秘作文06-05
如何正确打招呼人技巧分享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