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晚唐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传达出哀伤。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节,我们一家总要早早起来,拎上装满了纸币、金银元宝和香的袋子,准备去扫墓。我们从城里驱车来到乡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长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这时,太阳已经升出地平线很高了。在我们老家,必须等到太阳把露水晒干了才可以祭祖,我们到达坟地时,时间把握得正好。
这时,爸爸拿出铁铲,从附近的田地里挖了一块方方正正的土块,我忙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答到:“这是土帽子,用来压钱纸的。”然后爸爸把钱纸放在坟头,再用刚才挖的这块土稳稳地压上。爸爸还跟我说,这钱纸,使人一看就知道这坟墓里的人后继有人。就这样,扫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纸把他们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机点燃,跪下来,然后,再拿出一些纸钱。烧了起来。边烧边说:“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们小川学习成绩好……”。我看了看,感觉很简单,便说:“我能试试吗?”爸爸点了点头。我也像爸爸一样,跪了下来,拿着纸钱开始烧了。先拿了一些把他们分开,然后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纸钱,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烧到我,我越来越热,便让爸爸来烧了……
直到所有的纸钱和用纸折成的金银元宝全部化为灰烬我们才能离开,这样,祖先们都收到后辈进贡的钱物了,他们在那边就可以衣食无忧过得幸福了。
清明时节,用这样的方式祭奠祖先,虽然有些迷信,但能表达出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难怪这样的风俗代代相传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象山,每当清明节,我的家乡就有捣麻糍的习俗。
捣麻糍是一种体力活,一般有几户人家相互约好一起来捣,到了那一天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土灶烧起,把前天泡好的糯米,拿出来给它洗个“冷水澡”之后便又要将它放进蒸笼里给它做个“桑拿”,过了一会儿凫烟四起,一颗颗糯米吸足了水分而变得饱满,晶莹剔透,闻起来一阵淡淡的米香。等糯米九成熟以后,放上事先准备好的焯熟好的艾叶撒在糯米上,然后加一点盐。
蒸熟后,两个人抬着大蒸笼,将香喷喷的糯米和艾叶一同倒进了洗干净的捣臼里面,一个魁梧健壮的叔叔先将捣锤头在冷的艾叶汁浸一下,接着用捣锤使劲的揉了起来,松散的糯米和艾叶混合在一起成了糯米团。接着那人岔开双腿成马步状,双手抓紧捣锤柄,高高扬起,高过头顶,对准捣臼狠狠地砸下面团,墩实的`捣臼发出“嘭,澎”的响声,声音铿锵有力。这时旁边一个人双手浸一下放凉的艾叶水沾湿,不停地把溢出来的米团重新归队,时而抱起米团翻一个身,一人捣,一人翻。动作娴熟,配合约十分默契。没过一会儿那人大汗淋淋,面红耳赤,于是换一个人继续捣。经过几番轮流后,米团成了糊状,看不出米粒来,像一块绿色的翡翠大宝石,让人垂涎三尺。
把捣好糯米团从捣臼里抱起来,放在早已铺好的黄色松花的大桌子上,并且左右两个人共同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均匀。面团乖乖的压成扁扁的薄薄的,然后用菜刀把它切成块。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蜂拥而上,抢着吃。
大人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打闹声,捣臼“嘭嘭”的响声此起彼伏,互相应和,连成一片,在春天的微风中轻轻荡漾。真是“长安一片月,万户麻糍声。"我喜欢麻糍的味道,更喜欢打麻糍那热闹的场景。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差不多每一个月我们都要过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俗节日。而且每一个节日都会有一种小吃。端午节就要来到我们身边了,粽子也要来到我们生活里了。说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来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粽子。
端午节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这不我的妈妈和奶奶又要开始忙活了。我的妈妈刚把糯米泡好。现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叶了。
“妈,我还不会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恳求道。“行,反正包粽子还是蛮简单的,我就教你吧!”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必须耐心点儿。诺,首先把粽子叶捆成一个圆锥形;记住,一定要捆的很紧,这样才不会漏出米来。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欢吃红枣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几颗小红枣进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叶把装糯米的口盖住;接着用一条细绳或割叶青把粽子绑紧来,就完成了!”妈妈仔细地对我说。
不知道为什么,在妈妈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变成“调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听我的话,气得我真想大骂它一顿。最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妈妈的帮助下,“不成功则成仁”地包了一个粽子,虽然看起来并不雅观,不过,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妈妈给我带上了五线绳,并嘱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坏掉,只有在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下了,才可以摘下来。据说五彩绳代表五色龙,可以降伏妖魔,驱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场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极了!
五月五,端午节,吃粽子,龙舟戏水喜气洋洋。我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说起习俗,可谓是一地一个样,花样繁多。单单新年的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不变的,还是那份喜庆与热闹。
我的家乡位于广东茂名。春节的时候,我们都会进行大扫除、吃年夜饭、穿新衣、收压岁钱以及贴春联等等。但如果说最传统的习俗,那就属吃饺子了。
据说饺子起源子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直创,东汉末年时,张仲景在家乡的河岸边见到百姓饱受饥寒,耳朵都被冻伤了。于是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附近搭棚派药,用羊肉、驱寒草药煮熬成“祛寒娇耳汤”加入用馅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据说吃后身体会发热,双耳很快就会痤愈了。张仲景派药一直持续到年三十,年初一时人们开始模伤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称之为“饺耳”,“饺子”。
饺子这美食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了家家户户必做的一种习俗美食。家中的妇女们来包饺子,男人在一旁帮忙打下手,小孩子们则负责烧火。妇女们把做好的馅舀一勺子,放到涂沫了清水的饺子皮上,对折包好,每一个都捏出好看的花样来,这一系列的动作都是那么的娴熟。全家人都忙得不亦乐乎。通常我们包好几盘饺子都开始蒸煮了。在一旁等待饺子出锅的孩子们,时不时跑进厨房看看饺子熟了没。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的样子,甚是可爱。
当饺子一出笼的时候,肉酱的香味扑入鼻中,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白胖胖的.、热腾腾的饺子冒着热气,令人垂涎欲滴。夹上一个饺子,沾上我们爱吃的芝麻酱,再咬上一口,肉酱、汤汁、饺子皮在嘴里打转,给唇齿间留下了幸福的味道,别提多快乐了。热乎乎的饺子吞下肚,整个人都温暖了起来!特别是与亲人们围在桌前一起进食,说不尽的欢声笑语……多么温馨!
在家乡的习俗里,我尤其喜欢吃饺子。“饺子”又名“交子”,寓意着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所以只有吃了饺子,才真正合家团圆哟!
家乡的风俗作文5
快要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忙得热火朝天,买菜、烧饭、贴春联、挂灯笼……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我的家乡有个风俗,一过年,每家每户都要炸鱼丸,弄得满屋子鱼香。这不,我妈正在厨房炸鱼丸呢!
刚进厨房,就见妈妈手握一把锃亮的菜刀,正在给一条大草鱼剔骨。剔完过后,就开始备馅料了。妈妈把嫩滑滑的鱼肉倒入一口大盆,然后再往盆里掺点猪肉、豆腐和红薯淀粉,妈妈说这样鱼丸更有嚼劲,味道更别具风味。接着把大盆放在一旁,来准备调料。把大蒜和生姜榨成汁,倒入大盆。然后陆续加入盐,酱油,生抽,老抽等来调味。
备好馅料、调料,接下来要搅拌了。搅拌要有仪式感,妈妈带上白手套,拿出搅拌机,装上,一合,关紧,按下按钮,不一会儿就就好了。
到了最最最重要的步骤了——炸鱼丸!只见妈妈手里握着一团肉,轻轻一捏,拳眼里便冒出了一个粉嘟嘟,圆滚滚的'小肉球,再把勺子沾下水,一挖,一个可爱的小鱼丸就做成啦!把它小心翼翼地放进已经热好的油锅里,不一会儿,便“吱吱吱”响了。妈妈的手法很娴熟,吃块儿饼干的功夫,油锅里就已经装满了小鱼丸儿了。
妈妈拿出一个铁漏勺不停地翻动着鱼丸,不一会儿,那一个个小鱼丸就争先恐后地浮上油面,好奇地看看外面的世界。
“出锅啦!出锅啦!”我开心地叫着。你瞧它们,油光发亮,金灿灿的,活像一个个小金球,咬上一口,外面的壳脆脆的,里面的肉嫩嫩的,香气扑鼻,美味极了。
妈妈炸了一锅又一锅,足足装满了两大竹篮呢!香气从油锅里溢出来,满屋子油香,馋得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鱼丸可以烧汤,也可以烫火锅吃,咋吃都美味!过年了,请你到我家吃香喷喷的小鱼丸!
家乡的风俗作文6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家乡的元宵节,也有别样的风味。
漫步在海陵老街,火红的灯笼挂满了整个街巷。街巷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瞧,孩子们提着灯笼,清脆的笑声荡漾开来;看,各种各样的店铺上,摆着各色的水果,小吃,人们吆喊着。
走进老街,店铺里挂满千姿百态的灯笼。只见那荷花灯,深绿色的荷叶上有着朵朵玫红色的花瓣,花灯的中心有着一个电子蜡烛,花瓣尖上还有一只小蜻蜓仿佛在吮吸着甘露,栩栩如生。望那兔子灯,小巧玲珑,全身雪白,那红眼睛便是画龙点睛。
继续往里走,便看见人们在猜灯谜,一盏盏灯上挂着一个个灯谜。如:打手出界——丁,八十八——米·······
走到尽头便看见卖元宵的了。元宵,通俗讲便是汤圆。只见那汤圆,个头不大不小,咬上一口,甜甜的黑芝麻顺着食道顺流而下。那“白色外套”软软糯糯,清香味在唇齿间散开,令人回味无穷。那带着浅白色的汤汁,更是让人满足。
听说元宵节,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便组织去打它,有一只神鸟却因迷了路而阴差阳错地被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气,便让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将人蓄财产通通烧死。天地女儿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偷偷来到人间,告诉了人们。人们吓得不知怎样是好,有个老人让大家连续三天张灯结彩,放烟花。那天,天帝看那人间满是烟火,以为是大火的火焰,以中大快便走了,为纪念那天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这个美好的节日,更像一个故事,像一种文化符号,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
家乡的风俗作文7
“咚咚咚……”听,远处传来一阵悦耳的声响,这就是海南文昌送灯活动开始的前奏。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送灯,便是文昌特有的风俗活动。
文昌人之所以喜欢送灯,是因为在文昌方言中“灯”和“丁”同谐音,送灯便寓意着给他人送去“人丁兴旺,福气高照”的美好祝愿,也是为了寄托希望子孙后代能平安成长的美好愿望。加之所用的灯具外表五彩缤纷,灯身上印有“福”“寿”“囍”等吉利的字眼,更是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送灯一般会选在公期或是正月十五这天进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规定,但确定下来后一般都不会变。主持送灯活动的家庭被称之为“灯头”,“灯头”根据村里排定的顺序轮流担任。一般“灯头”家里有几位男丁,则制作几架大灯,并挂立在大门外。
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晚上,人们会提前把自家烹煮的文昌鸡,放在供桌上,摆放得条理有序,意在祈求祖先们保佑后辈子孙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一切准备就绪,送灯的队伍会排成长龙,敲锣打鼓地沿村游行,一路走到灯主家。
一到灯主家,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的演员们奏起着美妙的音乐,从盅、盘、筷、匙为道具,巧妙地利用盅、盘、筷、匙展开特色十足的舞蹈。再加上撞击盅、盘、匙声的节奏,搭配着民间小曲,三人翩翩起舞,不禁使观众们为之喝彩,沉醉其中。
等戏班演员跳完了盅盘舞后,又迎来了一个“重头戏”。戏班演员念起对灯主一家的祝福,伴着节奏或唱或念祝主人家五谷丰登、添丁发财的贺词。色彩艳丽的.戏服,诙谐风趣的表演,现场伴奏的器乐,恰到好处的配合,都能引得围观者的一片喝彩。看着演员们熟练且美妙的动作,再看看演员们脸上那古灵精怪的妆容,在场的每个人笑容满面,到处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送灯已有百年的历史,更是成为了文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喜欢送灯,也热爱着家乡的每一个独特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8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乡一陆丰,也有不一样的习俗。在我的家乡准备过年时,家家到几十里买年货,要准备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号在新年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八就开始大扫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将垃圾、灰尘扫走后,就把买的吃的摆上桌,让客人和家人吃。在这一天,已经渐渐会有客人来做客了,无论是隔一面墙的邻家亲戚,无论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会赶来做客。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海鲜与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在广场上会演“潮剧”,会有很多人前往观看。不仅如此,在广场上还会有人在赌“鱼虾蟹”,时不时连小孩子也会拿着十块、五块前往去赌一赌,因为过年开心。此时此刻,大部分店铺已经关门,因为都去看戏了。
正月初一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大人们都在家中看看电视什么的,只有小孩偶尔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临,有一个高潮到了,许多的人都蜂拥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亲戚家拜年,小孩子都应接不暇,嘴里不停说着“新年快乐”等吉言,然后不停收着红包,到下午时会有舞狮不断进入一户户人家,舞狮代表吉祥,意味福气来了,大家都十分乐意它们进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过去了。在正月十七过去,家乡的新年也就算过去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去照常工作了。虽然新年过去了,但小孩还会放放鞭炮,还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来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过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的家乡是有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荆州,在历史上它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借荆州、大意失荆州、单刀赴会这些事件都是在此地发生。荆州地处江南,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家乡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多,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抓周”这个风俗了。
“抓周”又叫“试儿”,这种风俗已在民间流传许久,它是用来卜测小孩儿将来志趣、前程和职业的仪式。同时,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以厚望,也借周岁之际祝愿一番。
在孩子周岁那天,家里人总会邀请亲朋好友们到家里来做客。大人们通常会围坐在床边,在小孩子面前摆上各种小玩意,有毛笔、算盘、剪子、书本和钱币等等,然后让孩子在众多物品中挑选最喜欢的那一个。小孩子坐在床中央,好奇地看着周围的大人和自己面前摆放的这些东西,思考一番后便慢慢地爬过去,伸出自己那胖乎乎的小手在这些物品中拨来拨去,随后拿起自己最中意的那一个在手中摆弄着,这时候大人们就会高兴得笑出声。如果孩子挑中的物品正好是家长心里期望的话,他的父母就会非常高兴和得意。如果孩子抓到的是书本或者毛笔之类的东西,大人们就会不禁赞叹道,这个孩子将来长大不得了,一定是个爱读书有学问的`人。但是若孩子拿了玩具或者糖果的话,家长不免就会露出失望的表情。
抓周这个风俗从古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它寄托着长辈们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如自己所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长大后能为家里带来财富和荣誉。同时通过抓周这个活动,也可以把平时很难见面的亲朋好友都邀请到一起共济一堂,借为孩子庆祝周岁的形式相聚在一起,这也不失亲戚朋友之间联络感情,话话家常的一种好方。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xx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中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据说,农历二月二这天,是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之日,此后,雨水渐多,春季来临,万物复苏。提起二月二,大多数人只会想起该剪头发了,可在我的家乡——陕西,二月二的时候,可不只有这一种习俗。
爷爷跟我说:“二月二,是传统的春耕节,此时,东风解冻,阳气回升,雨水滋润,最宜耕种。相传,身为三皇之一的伏羲,也会在每年二月初二亲自到田里耕作,自理一亩三分地,引得人们纷纷效仿。这也就是为什么,每年二月二的时候,所有农民都会一起下地干活,这种行为,就称为通农。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村里的男人们会相约一起下地,开始一年的耕作。”
昨天,也就是二月二,晚饭的时候,奶奶给我们一人做了一盘饺子。我问奶奶:“为什么春节吃了那么多天的饺子,现在还要吃饺子?”奶奶回答道:“二月二嘛,就得吃饺子,这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我又问:“吃饺子,有什么寓意吗?”“这叫咬龙耳,目的是把龙唤醒。”奶奶说。“那为什么要把龙唤醒呢?”我继续追问。“这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眼看奶奶是指望不上了,我只能自己上网查查资料。资料上写着,唤龙意为把龙唤醒。古时候是农耕社会,人们靠天吃饭,民间普遍形成了对龙的崇拜与依赖思想。人们会在二月二这天想方设法地把龙唤醒,好让龙及时兴云布雨。咬龙耳朵,也就是吃饺子,是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用于唤龙的方法。二月二这天,奶奶还炒了一大盘的.棋子豆,这是我们家乡的特色零食,咬起来嘎嘣脆,还有一股油香味。据说,把面做成龙鳞一样的棋子豆,寓意着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家乡这些二月二的传统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寓意:勤劳朴实的人们都期望着一年的风调雨顺,过上幸福、平安的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春节的前一天是除夕,也就是大年三十。关于除夕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到岁末它就会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声响和红光。于是到了那天,大家就点燃鞭炮,门上贴上了春联,把年给吓跑了。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我是上海人,记忆中每到春节的时候,大街上行人开始了,大人们都张罗着买年货,我和妹妹就负责贴福字,写春联。到了除夕晚上,全家围着圆桌开开心心地吃起了团圆饭。满满一大桌的美味佳肴,有让人口水直流的白切鸡,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我爱吃的桂花糖藕,最馋人的是桌子中间滚烫的“全家福”,其实“全家福”就是一个大砂锅,里面有蛋饺、肉片、冬笋。鱼丸、熏鱼等等,看得我垂涎欲滴。我们把菜吃得干干净净,尤其是爸爸,他的肚子最能装,已经圆溜溜了还在大快朵颐。我们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小孩子还能拿到压岁钱。这些就是我记忆中过年的样子。
过年除了吃团圆饭,各地过年时还有一些不同的习俗,北方人过年要吃饺子,广东人过年要说‘恭喜发财’,南方人过年吃年糕,那我们就吃汤圆啦!
奶奶教我们包汤圆,她一手拿着皮,一手拿着一把勺子,小心翼翼地从瓶子里挖出一点芝麻,放在了皮子的中央,慢慢地包起来,搓圆,一个可爱又小巧的小汤圆就做好啦!于是,我们也开始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可是我们包的汤圆简直不忍直视。奶奶就轻声指导我们:“这里芝麻少放一点。这里皮子包紧一点。”吃着我们自己亲手包的汤圆,心里像被灌了蜜一样甜。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在我的老家山东,年年春节都要蒸花糕。
为什么蒸花糕,这可大有来历。从春秋战国起,临近三十年,百姓们都会“蒸壮”,也就是蒸面食,这些面食可不是拿来吃的,而是用来祭祖和去孔府祭拜孔子的。而今,“蒸壮”早已不再祭祖,而是寓意着“过日子蒸蒸日上,年年高升,好运节节高”。因此,蒸花糕也成为了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
今年,我们家中也蒸了花糕,腊月二十三,阵阵面香从厨房中飘出。我知道,面发好了,要开始蒸花糕了,案板备好,擀面杖拿来,待一切准备好后,花糕便从揉面开始了。
爷爷将他的双手伸入面盆中,柔软的面团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只能屈服于手掌下,任人摆布。面团在一次次拉伸,捏揉的作用下,逐渐变得像纸一样苍白又像个球样,圆圆滚滚,让人禁不住的喜欢。可再好看的.面团也只是面团,不能够吃,终究还是要做成糕点。这时,擀面杖就派上了用场,刚刚揉好的面团现在又要上了“绞刑架”。面团中,拿刀来在面团里剖出一部分,再在案板上搓成条,最后用擀面杖均匀地在面上轻轻滚动,压出一道流畅的纹案。
最后,面团便开始了“整容”。两条面团两手夹中间一捏,拿枣子放中心做点缀,身似蝴蝶的糕点便做成了;纤长的面团在手指尖上灵动地舞动,长长地卷在一起,周围围上一圈的红枣做装饰,一个圆形糕点便从中诞生了。
待这些糕点完成后还要放入屉笼里蒸,满屋子中都是面香和枣香。年,便从这一花糕味中开始了。
无论身在故乡,还是身处他乡,记忆中,家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做一做家乡的风俗特色。蒸花糕即是我家乡的风俗,且如雕刻般深深在我脑海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的家乡座落在湖南农村。虽然农村不像大城市那般威武华丽。但四季如春、空气新鲜、风景秀丽。其实湖南农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画,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
说到这,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家乡的风俗吧!每到过年,我们就想起了家乡特色美食:腊肉。
过年的前几个月,家家户户忙着准备熏腊肉。腊肉切成块,油亮亮、红澄澄,还没下锅就已经香味四溢。炒、烧、蒸、煮、炖都适合,我奶奶经常是用干辣椒炒腊肉,出锅时加上一把绿绿的'蒜叶。吃上一片油香入口,不由得心里感慨,过年是要有腊肉才够味!
过年时我们家家户户放鞭炮,聚餐,拜年,守岁,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聚餐时,我们像热锅上的蚂蚁,吃得津津有味。餐桌上至少有十种菜肴,分别有:红烧肉、扣肉、清蒸排骨、炖羊肉、酸菜鱼、炒牛肉、鸡汤……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腊肉。
大年初一,大家都早早起床,跟家里长辈说新年好和一些祝福语。吃完早饭,我们会去山上祭拜祖宗,然后去亲戚家拜年,走完这家走那家。亲戚来我们家拜年,我们早早把桌子上放满美食迎接客人,还要放鞭炮。长辈们聚在一起打打牌牌,喝喝酒,聊聊天。而我们小孩在一旁玩游戏、穿新衣、穿新鞋,一身红看起来十分喜庆。屋子上贴满了红红的对联,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灯笼,就像在办喜事。
过年时,当你来到我家,定会闻到浓浓的腊肉香味,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想马上咬一口,嚼着嚼着嘴里的浓香直入肺腑,再加根蒜叶,真是赞不绝口。
这就是我们湖南农村的风俗。你们的家乡风俗是什么呢?赶快说出来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春节到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而我的家乡也有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家乡有句俗语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把家里大扫除一遍,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为了团圆饭做准备,男人则帮忙杀鸡、杀鹅、贴对联、贴门画、买花、买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热闹了,有些大人在茶余饭后就等着看万众瞩目的'《春晚》了,小孩子们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压岁钱,俗称“利是”。而有些大人们则带着小朋友去逛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说到迎春花市,这可得详细介绍介绍:每年的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都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华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点来敲门时,每家每户都响起喜庆的鞭炮声,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飞舞的鞭炮纸上了。鞭炮一过,就是五彩缤纷的烟花点缀在无暇的天空上了,人们望着飞上天的烟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气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们就会去打麻将,而小孩子们则用自己的压岁钱案买各种零食玩意儿。到了晚上,天空中还是闪烁着五光十色的烟花,有条件的则特地乘车去琶洲等地看烟花。
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又是尾声——元宵。我们这里并不是每条村都过春节的,有些人就会过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们这条村正好就是过元宵的。我们要准备好各种菜肴迎接客人,让客人吃得开心,会得慰心。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又是什么样的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作文01-18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风俗作文02-25
家乡的风俗02-25
家乡的风俗除夕作文05-18
家乡的风俗作文优秀01-12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01-27
家乡的风俗作文【荐】01-27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01-27
家乡的风俗作文【热门】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