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10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1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想一双无形的翅膀,牵引着我们摆脱平庸,飞向成功的力量,为实现这个梦想会努力的拼搏奋斗。
当老师是我在学生时代时就有的一个梦想,因为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很长的假期,最主要的是还有一个很有魔力的指挥棒,他的棒指到哪里,学生就会跟到哪里。为了这个梦想,我挑灯夜战,终于使我的梦想实现。让我整天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使自己的心态永远的年轻、阳光。而如今,我的梦想更加远大——做一名快乐的幼儿教师。
“有自信,才有快乐”。这一学期的我才与这句话产生共鸣,以前对自己一点自信都没有,觉着事事都不如别人,所有的活动能躲则躲。但是,这上学期以来,受汉老师的影响我开始改变,正如书中所说“真正的动力来自行为主体内部,真正的“救星”就是你自己。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了,别人怎么会瞧得起你。
重新认识自己、重新面对工作、重新面对生活,这三个重新诠释了我对今后的生活态度。去年在开学初,我就告诉我自己要这么做,记得开学初在小学会议室开会,汉老师拉着我的手要往后边走,我便说:“我们为什么不坐在前面呢?”是的,从那一刻开始,我就给了自己一个鼓励“刘艳,你可以的!”接下来,幼儿园有开展了一系列又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给我感受最深、学到最多的也是“一课三研”活动,我们小组经过认真的讨论,各自发挥长处,总结出了反思的内容,最后大家让我作总结发言,我毫不犹豫的走到了前面,当时我的心情特别的紧张,怕说不好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当我讲完之后,园长对我所说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进一步增强了我的自信,我在内心高呼“刘艳,你可以的。”谢谢园长的鼓励,让我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为了在第二次的教研中更加全面的诠释反思的内容,于是我利用中午的时间,组织秦老师和刘老师一起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做好更足的准备。但因种种原因,我把发言的机会让给了秦老师。看完第四章节后,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课三研”的活动“在思考中获得快乐”。
积极思考的态度很重要。在今年的各项活动中,我和秦老师、季老师积极的面对每一个活动,重视细节、用心去做,在版面设计时,我提前想好,在区域中完成需要的材料。在以前,我总会拖到最后,以至于糊弄完成。现在,我和两位老师对待每一次的活动不要求做的更好,但都要用心去做。
我意识到我的思维受限,缺乏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也会限制幼儿因“越轨””而产生的创造性行为。“人生的本质和价值就是创造。我相信,在不断创造出新事物的同时,人们一定会创造出崭新的自我。”这是我努力的方向,让自己在创造中体验快乐。
“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自己,快乐会像长江水一样源源不断的滚滚而来。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2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出国留学认为小班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抓好口头语言训练的最基础部分,即正确发音和短句的表达。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发展幼儿语言,第一步就应该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幼儿的发音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幼儿语言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今后升小学,学好汉语拼音,正确朗读,书写汉字甚至对双语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在小班语言教学中许多幼师只注重抓发音练习和丰富词汇两项。使得很多孩子只会一些单词,不会表达意思;有时个别单词发音纠正了,但在语句中单词的发音又错了,所以,这一时段内不应单抓语音、词汇,而应该结合短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来,拿出一件玩具让他描述,孩子从玩具的各部分特征进行概括,从而使孩子从不会说、不愿说过渡到大胆地说。
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小班幼儿口语训练的中的重要一环,模仿、实践、训练、创造、运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这一过程的基础阶段首先要解决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中认为首先要教会幼儿注意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们创造适当的语言的环境。我在培养小班幼儿听的.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即: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注意坚持给孩子创造听读的环境!总之,在培养说的能力上,运用“模仿→实践→创造”这一过程,使幼儿在念儿歌、讲故事中,发音、口齿都变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样东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应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及时改进,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虽然已有4年时间没有教小班了,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课程渗透都不及别的老师,但既然接手了这个班,我想我有责任把这个班级管理好,服务好。每个学期初,每年新生入园,解决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为了使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我在历年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家庭状况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幼儿园教育/趋于家庭化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3
从业已经一年多了,刚刚踏进校园时,面对新的合作伙伴,新的环境和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我觉得我挺幸运的,可以认识这么多合得来的伙伴,还有那让我喜欢到极点的孩子们,真心感恩!
幼儿园里有一首这样的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幼儿园里朋友多,又唱歌来又跳舞,大家一起真快乐”,这是教小朋友们唱的,每天听到孩子们唱着这首歌,我想,这首歌不仅仅是唱给孩子们听的,同时也是唱给我听的,我们老师这个集体听的。宝宝们来到幼儿园是快乐的,我们来到幼儿园看到宝宝们快乐的成长,他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老师更是感到快乐和幸福的'。因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他们爱上了幼儿园,喜欢老师,每每早上听到“老师,我想你了”这句话,那一刻我觉得挺幸福的。
这样的幸福让我觉得我没有选错自己的路,我也从心底由衷的发出感慨“我爱我的幼儿园”,感恩能有这么一次机会言自己要走的路。
“现在,努力!未来,加油!!”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4
寒假结束了,幼儿园陆续开学了,有些孩子因为不想上幼儿园又开始哭闹,假期综合征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病”,让家长们头疼不已。
开学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我刚走进园门,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我不去,我不去”的哭闹声,是哪个孩子呢?回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小峻。他哭得像个泪人,双手死死地拽着姥爷的腿。小峻是一个插班的孩子,寒假前刚来小班一个月,但性格活泼、开朗,很快就适应了,不知是不是因为假期综合征的原因而哭闹。我上前询问,姥爷无奈地说:“不知怎么回事,最近这些天他在家总是说不想上幼儿园。”
“可小峻在幼儿园表现很好呀,和小朋友也相处得挺好,只是午睡时在床上翻来覆去,总想去厕所……”见我和姥爷在一旁说话,小峻的哭声渐渐小了。我笑着对他说:“小峻,咱们先到教室里去,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咱们慢慢说,好吗?”小峻这才和我回到了班上。
于是,连着几天我对小峻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午睡时他想上厕所的情况更明显了,由以前的几次逐渐发展到差不多10分钟就要上一次。班里的另一位老师也说她看午睡时也有这样的情况,但老师以为他是想逃避午睡,所以好几次都没有准允。
我想不能任由事情这样发展下去了,孩子在家午睡也有这样的现象吗?于是我同小峻的妈妈进行了交流。原来小峻在家午睡时要闻一张固定的小毯子才能很快入睡,加之受假期综合征的影响,更加不想上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没有了小毯子,他觉得很不安,因此就频繁地想小便。但由于老师的不理解,孩子心理上更得不到安抚,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害怕午睡,甚至害怕上幼儿园。
探寻背后的原因
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1~3岁时会出现恋物现象,这和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父母,尤其是母亲,往往是孩子的第一依恋对象。但很多母亲因为要重返工作岗位.不能一直陪伴孩子,这时孩子本能地从其他人或物品中寻找新的安全感,就出现了对物体的依恋。一般来说,孩子依恋的是一些柔软的物品,如小毯子、棉被、枕头、布娃娃或其他绒布小动物等等。孩子从熟悉的环境到了陌生的环境,安全感缺失,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类似于亲人的抚摸、拥抱,能够安抚他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对于小峻来说,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就用哭闹、不上幼儿园的方式来表达。而从家长处了解到,平时只要小峻一哭闹家人就会满足,这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强化。加之在幼儿园老师对小峻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小峻和老师还没有建立起很好的依恋关系。
如何转移孩子恋物的行为
对某些物品产生依恋是孩子心理发展中比较正常的'现象。随着年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这种行为会逐渐被更为成熟的行为取代。只要情绪、行为等发展正常,这种依恋对孩子发展并不会产生严重影响。但如果表现出过度行为,应该怎么办呢?
◎接纳孩子对安慰物的依赖行为
不要刻意限制孩子,因为这会更多地强化他的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了解到小峻的心理需求后,我们请他把家里的小毯子带到幼儿园,以减轻他的紧张焦虑。情况有一些好转之后,试着让小峻尝试去掉小毯子独立入睡,但可以不按集体常规准时上床。当孩子能够比较安稳地独立入睡后,再尝试着帮他去掉小毯子入睡。
在此期间,班里的三位教师与小峻经常进行个别交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以建立亲密友好的师幼关系。
◎重在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很多时候,父母忙于工作而疏忽了对孩子的关照,尤其是对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满足,才导致了孩子对某些物品产生如此的依恋。由于假期重返幼儿园,孩子面临分离焦虑,家长应对孩子有更多的耐心,给他更多的情感满足。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父母要多陪伴孩子。为此我们向小峻的妈妈提出了一些建议。
坚持陪孩子一起入睡,睡前给他唱唱歌、读读书、讲讲故事,让他感受到家人一直在身边。
多让孩子结交朋友,与几个小伙伴建立固定的关系。给他们提供一起游戏、出行的机会和场所,让他有同龄人相伴。
经常与孩子聊天,尤其是聊聊他担心的事。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和他谈论他担心的事情,如离开家、独自上幼儿园、生病等;也可以和孩子谈论安慰物带给他的积极感受,使他领悟到自己可以慢慢克服害怕情绪。
给予孩子不断的鼓励。孩子和安慰物分开一小会儿就给予表扬,且慢慢延长与安慰物的分离时间。
经过家园的共同努力,一段时间后小峻在午睡方面有了明显好转,由不愿意上床,到愿意上床坐着,逐渐到能与同伴一起按时午睡,小便频繁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当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抵触、对抗、生气、哭闹等情绪和行为,这需要成人更加细心的关注,同孩子建立可信赖的关系,从而帮助他重新建立安全感。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5
幼儿园要举行环保时装秀活动,对每一个家庭我们都进行了认真地传达,可是在三天的工作中发现,对于家长来说这次活动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他们表示肯定会来参加的,当然也有家长表示“幼儿园事情怎么那么多,我们工作很忙的”言下之意是有些不情愿参加。可喜的是大部分家长认真地进行着准备,和我们探讨着用什么材料,进行怎么样的创意等等,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之下许多家长渐渐地找到了灵感,接着我们便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说服那些不是很乐意参与的家长。
于是我们在提前二周通知的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此次活动的目的:是给孩子们营造一个锻炼的'机会,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上台的机会,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参与此次活动,而且亲子活动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开心的事情,能够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玩,那是培养亲子感情的一条重要的途径,所以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再怎么忙都是为了孩子嘛,在苦口婆心的交谈中,活动当天我们的家长参与率达到了97%,来园孩子中只有一位家长没有参与。
活动前的思想工作完成出色,接下来的重点是让每一个家长感受到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活动的开始我们让每一位家长介绍自己的材料与创意,特别是请准备丰富,而且比较认真的家长进行特别地介绍,感染参与热情不是很高的家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家长们的介绍中,不出意料我听到了许多声音:“啊?他们这么认真,我想也没有想。”“我也只拿了二张马夹袋,不知道怎么弄?”家长们亲身感受到了不同的参与态度,于是我们便利用此活动机会认真地反馈了孩子们在园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对于班中进步快、而且家长工作配合到位的幼儿进行了表扬,让家长们进一步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奠基时期,而且孩子的发展必须由家园协调一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家长们个个认真地与孩子一起设计与制作着,虽然材料不是很丰富,但是作品的呈现还是让我们二位老师有点意外。
家长的教育能力是不可估量的。一直以来最让家长们感受到成功的是孩子们的出色表现,于是此次活动的重点与亮点当然是孩子的表演。于是在强劲有力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穿上自制的衣服开心地走了一回秀,那满脸的笑与自信的表情是对家长的最大的回报,特别是那些胆小内向的孩子,活动带给家长们的感受是无穷的。
面对没有家长来参与的孩子,我与他进行了合作,这一切都看在家长的眼里,下次的活动一定会更为积极参与。一个活动不仅孩子得到了锻炼、教师能力得到了考验,我相信家长也会因此而收获。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6
一早打开电脑,惯例浏览博客,看到了小王老师的一篇“抓伤之后”,文中讲述了班中一位宝宝因被同伴抓伤脸部,引起家长不满,然后与家长沟通得以解决的事件。在文章最后,小王老师就本次事件做了一个反思,提出了一些注意点。正好上周五我当班放学时,两位老师都在教室门口关注家长的进进出出,忽视了班里没有被接走的几个孩子,也发生了抓伤事件,想就幼儿园里最易发的“小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防患未然,在“抓伤”之前。
“抓伤事件”虽然是小事,但所谓幼儿园里无小事,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们每天开开心心来园,平平安安回家,杜绝磕磕碰碰的小伤害是很重要的`。如何“防患未然”呢?1)时时关注。我们要把所有孩子“尽收眼底”,特别是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特别是一些特殊时段,如课间、饭后、游戏中、放学前,及时把矛盾解决在摇篮里,防止扩大。2)时时提醒。在组织各个活动时“心到、眼到、手到、嘴到”,将“遇事用嘴巴说而不是用手解决问题”的要求始终贯彻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帮助幼儿养成以礼待人的好习惯。3)时时防范。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较差(这也是小班抓伤事件相对多一些的原因),遇事一急就要用手来解决,我们可以多留心孩子的手指甲,长了的及时修剪,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或降低抓伤的危害。
二、及时处理,在“抓伤”之时。
俗话说“百密一疏”,有时孩子之间的小争吵总会难免,万一发生了抓伤事件,老师的及时处理非常重要。首先,了解抓伤的程度,做好清洗消毒工作。然后,了解事件的发生缘由,及时给予疏导,也可以就事论事,利用一些谈话、讨论活动对全班进行实时教育。第三,与配班老师沟通,告知事件的处理情况,以备家长的询问。
三、有效沟通,在“抓伤”之后。
从老师的角度看,我们的眼里有三、四十个孩子。从家长的角度看,他们的眼里就只有自己家一个孩子,每天放学时,他们会特别关注孩子,吃好了吗?穿好了吗?睡好了吗?学好了吗?开心吗?所以,如果孩子在幼儿园里有什么状况,我们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告知缘由,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处理的?主动承担责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谅解。这样,家长就会觉得老师是关心孩子的,也会比较容易取得谅解。如果一问三不知,那就被动了。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7
吃过下午点后,有个孩子们来对我说:“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偷偷扔掉的。”“多可惜。”“这是谁扔的?”我大声问孩子们,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语气缓和的说:“谁扔的这块饼干?”孩子们还是没有作声的,谁也不敢承认。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饼干的'事却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积极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因为许多孩子都看见了。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看怎样制作饼干。通过录相观察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然后我用橡皮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饼干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张家蕊和杜青妍,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现在吃得多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现在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不活动,高兴或不高兴增多或减少,还有就是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减少,不想吃了。”这时李争顺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天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李争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应该怎么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李争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李争扔的。我及时说,像昨天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知道是谁不小心掉进去的?李争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李争,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而不应该怒气冲天大声训斥,应当多从正面积极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比点名批评会更有效果。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8
我班幼儿尹中玉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她心里都明白,但是几乎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老师请她,她也不愿意把自我明白的告诉大家,但是与小朋友在一齐时,又说又笑,由此看来其实她不内向。在活动中我有意的经常提问她,以为多提问多鼓励她就会回答的,但是恰恰相反,还是不起作用。
遇到这样的.幼儿,经过仔细分析,我实施了如下方法:首先搞好师幼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心目中产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构成良好的教育基础,幼儿就会喜欢老师,并愿意与老师沟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在学习、生活中多关心、体贴孩子,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那份爱、那份关怀,自然也会和教师沟通。
再是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长就应用心配合老师,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说话潜力,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压抑孩子天真的本性,给孩子创造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幼儿主动表达的兴趣。让幼儿享受成功的快乐,塑造自信。既使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
其次,正面引导幼儿,让幼儿获得自信心,让幼儿在支持、鼓励中去创造表现,相信更适宜。用自我的一颗爱心,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像尹中玉这样带有某种自我抑制孩子的表现欲。帮忙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胆怯心理。例如老师说:“没什么,试一试,错了也没关系。”如对幼儿说:“你真棒,回答的真好。”“你是这样认为的。”孩子会有“老师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与自豪感,最终会主动的表达。还能够用奖励小红花等方法激发孩子去表现,再者孩子需要时也能够给他一点提示。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9
新学期开始了,迎来了一群可爱的小三班宝贝们,他们刚刚离开了父母的保护,要学着面对陌生的环境,控制自己的情绪,独自面对一切,这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换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到一些陌生、无助,那么我们想想一个孩子又会怎样呢?答案只有一个:哭——孩子特有的能力。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依靠、没有安全感时,他们必然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哭。
对于小班新生来说,入园是他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第一天入园通常会出现哭闹现象,这种情绪也叫“入园焦虑症”。因为他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是生活在父母或祖父母的身边,对于自己亲人的依恋性太大,所以让其一个人在幼儿园的大环境里都会感到陌生与不安全,这时候的幼儿只能通过哭或者闹着回家来发泄自身的恐惧心理。
亮亮是一个聪明可爱的男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入园第一天他还没走进教室却已经听到他的哭声了,此时妈妈正抱着他。走进教室时他始终拉着妈妈的衣服,连去拿张纸巾都咬抓着妈妈的衣角。当他发现妈妈有要走的趋势时,他会想各种办法让妈妈留下来,比如陪他一起玩积木,要喝水等。亮亮发现妈妈偷偷地走掉后便开始哭闹的很厉害,要找妈妈,在老师的安慰下亮亮的哭声慢慢小了,可是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哭的时候他又哭了起来,午睡前又会哭着找妈妈,睡醒了也会哭着找妈妈,一天下来这样反反复复的哭。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这样。开学两周后,别的孩子基本上不哭了,而亮亮也比入园时进步了很多,平时都不哭了,只是早上来园时还要哭。
对于亮亮的情况,我们了解到他从小就是妈妈一直带的,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因此对妈妈的依恋性特别大,进入幼儿园以后与家人分离产生的不安情绪以及环境的.陌生产生的不安全感使他有了这种哭闹情绪。对于亮亮我采用先安慰后冷处理的方法。当亮亮妈妈走后,不管我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甚至他越哭越厉害,我觉得可能自己的方法不对,所以选择暂时离开一会儿,果真没多久他就慢慢不哭了,安静地坐在那里。我还发现亮亮的自理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强,我就让亮亮自己收拾东西等,同时采用表扬的方法使他的内心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他喜欢上幼儿园。
适应是小班幼儿园入园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我想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爱心,当然针对不同的孩子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用心去包容每一个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10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孩子上幼儿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他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对于刚刚脱离父母怀抱的他们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得到认可、赞赏、同情、关心和爱护,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在这里,我不妨先举一个例子。康康是小班里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小家伙,自己吃饭,自己尿尿,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那种小大人型的,但不知怎么的,最近一个星期己经连续尿了三次床了,问他的妈妈,他在家里最近一段时间从来不尿床。这可怪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小家伙是故意的,他只是不满意老师对他的“不在意”,想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在意”,他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关心和爱护。这是一颗多么天真而善良的'童心啊!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温和的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
作为幼教老师,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的悲哀莫过于失去了对孩子的爱。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岗位上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不断茁壮成长。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11-15
幼儿园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8-25
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4-01
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4-07
【荐】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04-23
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感想随笔08-06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10篇01-28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精选10篇01-28
幼儿园幼儿教师随笔(精选10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