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化(13篇)
中国的历史文化1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西安游玩,早就听说那里那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那里能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之梦,我迫不及待待要去那里领略灿烂的历史文化之梦。
我们坐上快速的高铁,两个小时就到西安了。刚下火车,一座宏伟的城墙映入眼帘!这座城墙足有几十米高,是有一块块儿灰色的大砖头紧密的砌在一起的,在城墙顶端还有一道道墙垛,听妈妈说这是以前打仗时用来防卫的,城墙隔一段还有一个高大的建筑,这就是城楼,每座城楼都有黄色的琉璃瓦做房顶,看上去金碧辉煌!我们登上城楼,西安的建筑尽收眼底。我用小手抚摸着厚厚的墙砖,古人真是伟大呀!
接下来,我们来到西安的半坡村遗址,半坡村是西安最古老的村落,如今已经有六千年的历史了。我们来到半坡村博物馆,一进门就看到上万平方米的房屋遗址,半坡村是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的房屋座落,墓穴的安葬都是以当时女性为主的。可别是从这里出土的鱼身人面盆,已经几千年了,无论颜色,还是纹路仍然清晰可见,聪明的半坡人创造了奇迹!
西安的兵马俑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兵马俑是秦始皇为自己设置的殉葬品,那里的.兵马俑千姿百态,虽然兵马俑数量多,但是没有哪两个是一模一样的。其中有兵俑,马俑,车俑。兵马俑邹游19120万平方米,其中一号坑最大,有14260万平方米,有约6000个兵马俑,一号坑以将军俑,文官俑和兵俑为主。二号坑是一彩俑为主,据说现在还没有发觉技术,怕发觉的时候一下失去颜色!可见古代人的技术也可称为奇迹了!我们不断的为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所叹服!
妈妈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令人赞叹的,他怀揣着中国历代炎黄子孙的梦想,中国会追寻着这个梦想不断的腾飞!”虽然我对妈妈的话还不是太懂,但是我觉得我们中国可游的山山水水,可了解的文化博大精深,可骄傲的文明发展也是层出不穷的。我们中国会继续追寻着富强文明的梦想继续前进的!
中国的历史文化2
论中国历史文化对法律监督的影响
【摘 要】从近年现象和职务犯罪滋长的势头来看,综合治理职权,加强法律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从建立法治国家的长远目标来看,法律监督更是一个必须加强的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等待着人们去探讨和解决。
【关键词】监督;御史;礼;王权至上
一、中国古代监督制度的产生、发展
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官制上就已经有了御史之称。御史当时是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档案和记事的工作,同时还兼有监督官吏执法的职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均设置并赋予其监察职责,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执法在旁,
御史在后。”虽然那个时期的御史监察制度不具备现代监督的基本特征,但在当时封建社会“诸法合体”、审判权和公诉权不分的情况下,却已经包含了现代法律监督制度的因素。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其主要职责是“典正法度”,即负责监察百官和司法工作,同时,还掌管图书文件。这时,御史大夫地位列于“三公”之中,处于国家中枢地位。但是,此时的御史大夫还不是完全的监察官,而是对内实行监察权,对外实行行政管理权的兼任官,即行政官兼任最高监察官。
到了两汉时期,国家逐步制定了一些有关监督的法规,最主要的有《监御史九条》、《刺史诏六条》。由这两个法规来看,两汉的监察法规主要是监督官吏在司法审判中违法渎职的行为。而此时,国家的言谏制度也得以发展,这就初步形成了御史制度和言谏制度相互配合的封建监察制度格局。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中国已经形成组织完善、分工清楚、职责明确的监察机构和谏官组织。其监察机构格局为,中央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下设台院、殿院和查院分别掌管弹劾中央百官、纠察违礼之事及监察地方官吏等监察事宜。其谏官组织在唐代称为御史台,专职监察弹劾行为。
到了宋朝时期,监察制度较之唐代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其言谏机关由过去的对君主的过失行为进行劝谏扩大到对大臣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谏正,使封建言谏制度发展到了高峰期;二是御史台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对违法失职的官吏不仅可以监察纠举,而且有权侦训,增加了司法职能。同时还实现了“台谏合一”制度,强化监察机关对权力的监控职能。明清两代改御史台为监察院,其基本监察制度相对前朝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在组织设置及实施方面更加严密。
二、监督制度存在的意义
儒家学者认为,社会各阶层人等,按照礼的要求各守其位、各安其分,天下之治即可实现。因此,对于作为社会和谐安定的一种辅助机制的监察必然会以“礼”为标准来实施监督。故我国古代御史监察的主要对象有:无礼失敬行为;侵害百姓行为;恃强霸朝行为;行为;泄密枉法行为;违法司法行为。正是从监察的主要对象――人们的行为是否合乎“礼”的要求――出发,我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形成了以“王权至上”为核心,并以“礼”为约束的监督理论。而纵观我国古代监察制度,无论是对哪一个阶级群体进行监察,还是对哪一种行为进行监察,它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缓和阶级之间以及阶级内部之间的矛盾,从而确保封建王朝的统治屹立不动。
首先,封建社会都是实行专制统治,那时的君主把握着立法、司法、行政等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这种统治制度中,皇帝一人处于最高层,其下是层层官僚机构及其官吏,最下层才是广大劳动群众,皇帝是万万人之上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在治理国家时,需要各级官僚机构及其官吏忠实地贯彻自己的意图,尽力为自己效劳,这就决定了御史监察的必要性。因为上文提及的六种监察对象都会有损于统治者的形象,以至于最终危机封建专制统治。然而,由皇帝一人对数量庞大的官吏进行监督是很难的,因此就需要一个专门的国家机构代替皇帝来行使监督权,而御史台及其相关部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机构。特别是在一个朝代的特殊时刻,御史通过肃清贪官污吏、惩戒违法行为、追究侵害百姓权益的行为等等来确立封建统治阶级的良好形象,稳固社会秩序,最终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
其次,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都必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在阶级矛盾比较尖锐时,皇帝为了缓和这种矛盾必然会要求御史采取一定的行动,对官吏进行监察以削弱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早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的统治者就已经意识到了百姓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认为要安抚百姓,必定要从统治者自身抓起,也就是说,必须约束统治阶级的一些“非法”行为。这就必然导致皇帝建立御史监察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他们相互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对立。当一方的权力极度膨胀时,就必然会产生恃强霸朝等违反礼法的行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皇帝必然需要御史对官吏进行监察,并根据监察结果随时对权力分配的格局进行调整。
三、监督制度存在的弊端
当然,从我国的御史监察制度来看,由于它受到王权与礼的约束,它也就当然的会 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御史为了在朝廷中生存并获得权力,他们必然要依附于权贵(或是皇帝,或是当朝重臣)。因此,他们的监察行为也必然要受制于他所依附的权贵。皇帝讨厌的官吏如稍有犯规则深究其则,甚至株连九族,而皇帝欣赏的官吏即使犯下弥天大罪也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监督者们对直接侵害最高统治者利益的职务犯罪从严追究,而对于侵害百姓利益的职务犯罪则听之任之或者从轻发落。第二,御史在行使监察权时,为了不得罪权贵,必然会明哲保身,从而导致其监察行为的不彻底性。他们的监察行为只针对阶级地位低、官职小的官吏,与他们利益及关系疏远的官吏,而很少甚至从不会针对阶级地位高、官职大的官吏,与他们利益及关系密切的官吏。
四、历史文化对我国现今监督制度的影响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逐步引入了西方国家那种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许多人认为我们已经把“礼”约束权力的监督模式所抛弃,但是它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国的法律监督制度。 (一)历史文化对我国现今监督制度的消极影响
1.行使法律监督权的机构的设置受到“王权至上”的影响。法律监督权是为了保证国家权力在合法的轨道上正常运行,是为了保障法律在正常的范围内统一正确地被实施。这是一种超然的、完全独立的国家权力。因此,作为行使这种国家权力的国家机关也就必须出于一种超然的、完全独立的地位。
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给予了明确的定位。该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此后,虽然我国宪法又多次修订,但对于检察机关的这一清楚明确的定性和定位却没有再作任何改变。但是在实际中,行政机关对于检察院干预甚至侵犯却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司法界人们早已认识到的,行政机关掌握着监察机关人、财、物的配备、调拨权,没有物质保障的法律监督是难以对立行使的。
从历史上考虑,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一直强调“王权至上”。御史的权力来源于王权、服务于王权、受制于王权。并且他们的升迁、奖励、俸禄,甚至生死完全取决于王权所有者的决定。因此,他们没有独立的监督权,也就不能更好的发挥法律监督在社会中的作用。
2.对于“政治权威”的监督受到“王权至上”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从理论上说,现代政治学已经论证,监督指向实际上与权力指向相一致,任何一个健全的民主社会,其监督指向都应当是自上而下、平行制约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平行配置,不能轻畸重或强弱过分悬殊。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的法律监督的实践来看,我国的法律监督只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而没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以及平级之间的相互制约。而这种状况形成监督在失衡的条件下运行,从而加大了“政治权威”的权力(当然,这里的“政治权威”也包括法律监督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例如:人大对于司法机关有监督权,但是,我国《监督法》却没有规定司法机关对人大的监督权。这样就会导致对人大监督的空白,从而使得人大及其成员的行为违法成为可能。
而造成这样的一种形式的原因有两种:第一,我国自古以来的“王权至上”对其的影响。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尊君”是儒家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而对人民的一种思想控制手段。他们强调:人民必须忠君报国。在这种长期的思想控制下,人民在内心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服从于“政治权威”的思想,他们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作出违背“政治权威”命令的行为或侵害“政治权威”利益的行为。而在现代社会中,人民内心仍然存在着这种服从的思想。第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其的影响。自古以来,儒家认为人心本善,“既然人心本善,则庶民可教化,明君贤相亦可返身自求,故修身便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起点。”而古代的官吏除世袭外,一般均采用举荐贤能的制度来选拔。通过这种程序而成为官吏之人也均被认为是“德行道艺”全面合格的人。因此,在百姓眼中,他们不会有违法行为之可能。既然没有违法行为,就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监督。
3.法律监督在立法上的规定受到“性善论”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在规定监督权限时,出现条文不明确、操作性差、任意扩大或缩小权限范围等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规定过于笼统。例如,行政诉讼法全篇共有75个条文,但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只有2条,且都只是“有权对……实行法律监督”、“有权按……提出诉讼”等极为原则性、概括性的表述,至于这些权的具体内容、操作程序、效力如何,难以从字面上获得明确的解释,又没有立法解释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导致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统一协调。(2)监督出现空白。例如对劳动教养的监督方面,依法律规定,目前劳动教养委员会是政府的下设机构,以政府名义对劳教案件进行审批,检察机关无权直接实施监督。而在实践中,劳动教养委员会与公安机关的劳教承办部门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检察机关无权劳动教养委员会的审批行为,实际上也使劳动教养案件成为了监督的“空白带”。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受到我国传统中“人心本善”的思想影响。正因为人心本善,官吏则不需要外在的约束条件,只需要内在自律就可以正确且正当地行使监督权,特别是那些通过“德行道艺”全面考核地官吏,更能在行使监督权时自动受到“礼”的约束。因此,对于这些监督者在行使监督权时就没有必要设置外在条件的约束。
(二)历史文化对我国现今监督制度的积极影响
1.在国家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方面,儒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强调的人伦道德,自人类摆脱野蛮、迈向未来以来,它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就一直发挥着巨大的精神、行为制约,这集中表现在儒家推崇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在这个“八字方方针”的指导下,在人们内心中逐渐形成一种观点:不管是何人,谁在思想及行为上被判了这些道德规范,不仅其本人会感到内心谴责,更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就会受到社会的唾弃,就会生无立足之处,死无葬身之地。这种观点经历了几千年,仍然影响着我国现今的人民群众及领导干部,促使他们不断的用“八字方针”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的道德修养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并且尽可能的不去做任何违法行为。相对地,对违法行为地法律监督也就相应地减少。
2.在政令贯彻实施方面,“王权至上”与“礼”发挥着它地积极作用。由于上文提及的,在人们心中的一种服从于“政治权威”的思想。当国家决策者们制定了一个政策、命令时,人们必然会绝对的对其进行贯彻实施,使政令畅通无阻,并且能够彻底发挥政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贺志姣.现代法律文化建设与传统伦理文[J].中国文化研究,20xx(2).
[2] 李文杰.谈谈法律监督[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2).
[3] 陈奇星等.行政监督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4] 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中国的历史文化3
最初从新浪网上读到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介绍,便深深服膺于许倬云先生倾注在这本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中的学识。找了好几家书店,终于在卓越网上找到了这本书。两个多月,终于读完了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同时联想到费正清的《中国,传统与变迁》和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三本书均从大处着眼,二三十万言就将数千年中国的发展演变,朝代更迭鲜活而又连贯的展现出来,但这两本书主要谈中国有这样历史演变的原因,《万古江河》以“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为题旨,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以江河流域的扩大比喻文化的进展,从孕育中国文化的地理空间谈起,到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与分合,然后细述中国文化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一步步扩大进入世界体系的历程。视野和思路之开阔,超越了常见的断代手法,也摆脱了文化上的本位主义,正如江河一样宽广。
《万古江河》以中国文化的黎明、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进入世界体系的中国等诸多章节统领中国历史,超越了历来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框架划分,更为重要的是他把“文化”概念提升到了文明的高度,是用历史的脚注来阐述“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于是我们看到“普世国家体制”,这是从秦始皇开始,这只是“中国的中国”,包含有“家国天下体制”、精耕农业文明、市场网络与文官组织等诸多的中国文明特色。等到了唐朝之后的东亚的中国,中国成为亚洲的核心文化,影响四邻,并奠定了后世中国的生活方式。
《万古江河》近27万言,涉及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民俗生活、思想信仰、文学艺术、经济社会的演变、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互动等,字里行间既有高空鸟瞰式的宏观洞见,又有具体日常生活的细微描写。更重要的是,本书不但摆脱了中国文化本位主义,也着重于庶民观点及大区域文化的比较研究,每每以全球文化的高视点,来诠释多元、复杂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语言的'平实如话通俗易懂,是此书一大特色,所谓“真佛只说家常话”。在图书编辑的推荐语和作者的前言中都曾写道:这是写给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读本。行文中无一处直接引用历史文献,皆明白如话,偶尔也会看到作者笔锋一转处的幽默。在写到孔子时代的蔬果栽培时,作者列举了当时食用植物的种类,写道:“此中野生作物,种类颇多,大致均为主食的补充,不是主要植物。但是农业栽培食粮不足时,采集的食物可能占了相当比率。首阳山上的采薇人,不是只有伯夷叔齐!”当时看到这段,不由掩卷大笑。
读书是什么?可能在每个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看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将读书推向神秘,“百无一用是书生”将读书引向庸俗。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普通的生活,就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我是一个历史教师,历史学是我们的专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熟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要提高自身历史专业知识,必须要沉下心来阅读,必须阅读历史方面的书籍。读像《万古江河》这样的好书就如品茶,一遍不是最好,三遍最好——一遍时力求把重点或者引起兴趣的内容标下,二遍时认真理解这些标下的内容,三遍时就要写写,这时还得反复看看。
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的交流与意志的涤荡。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平庸与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师人生更加绚丽。
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只是读书,但是,读书却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历史文化4
在群星璀璨的区域文化中,河洛文化无疑是其中一个耀眼的明星。与三晋文化、巴蜀文化等地域文化相比,河洛文化有何特点?又如何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庆柱对本报记者的提问进行了一一解答。
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河洛文化的范围涵盖哪些地方?我们应该如何界定河洛文化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位置?刘庆柱: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区域文化之一,学术界一般认为河洛地区以今洛阳为中心,地理范围包括今豫西、晋南一带。河洛文化不是一般的中国古代区域文化,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区域文化中的“核心区域”文化,属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根文化”。所谓“核心区域”文化,就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所谓“根文化”,就是国家的文化之“根”。在河洛地区南部山区一带,近年来发现了多处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存,这些旧石器时代的重大考古发现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豫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之前,在当今中国地理范围之内考古学文化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史前区域文化。庙底沟文化(即庙底沟类型)孕育出河南龙山文化,继之又在庙底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基础上产生了夏文化及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河洛地区考古发现的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被学术界认为是夏商王朝的都城遗址。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政治统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经济管理中心、文化礼仪活动中心,是古代国家历史的缩影,古代都城所在地是古代国家的“中心”地区,上述夏商王朝的古代都城遗址充分证实了其所在地河洛地区是夏商(早期)王朝的中心地区。从河南龙山文化时代的夏王朝早期都城遗址——王城岗城址、新砦城址,到夏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说明夏文化源于河南龙山文化,而从河南龙山文化发展到夏文化的主要历史平台就在河洛地区。如果说庙底沟文化在河洛地区孕育了“华夏文化”,那么“华夏文化”的形成与早期发展,则在河洛地区夏商都城遗址得到考古发现的科学佐证。从“三代”的“华夏文化”,到汉唐时代“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河洛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汉武帝时期,伴随着函谷关从灵宝东移至新安,促进了汉唐时代河洛地区与关中地区的“一体化”,使“汉唐两京”成为“汉唐盛世”的“中心”。汉唐时代河洛地区的古代都城、帝王陵墓、礼制建筑与宗教遗存等许多重要考古发现,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河洛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核心作用。
“三城制”始于北魏洛阳城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国历史上的很多都城诞生在河洛地区,您如何看待河洛文化对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影响?刘庆柱:从中国古都发展史看,河洛地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宫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奠定了此后三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王朝都城布局形制的基本文化基因,如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的都城以宫城为核心的布局,宫城之中“宫殿”与“宗庙”的二元格局,宫庙政治性建筑的“一门三道”与“一门四塾”规制。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宫城中最早的“择中而立”的典型,它们确立的范式一直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都城之宫城所延续。作为从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国家历史物化载体的中国古代都城,河洛地区的东汉雒阳城从汉长安城“宫城”与“亚宫城”并存发展为“双宫城”至“单宫城”,都城从西汉时代的“坐西朝东”改为“坐北朝南”。与古代都城变化相对应的是“若都邑”的帝王“陵墓”,从西汉帝陵的“坐西朝东”改为东汉帝陵的“坐北朝南”。帝陵陵园结构由西汉帝陵陵园的帝陵与皇后陵的“同茔不同穴”、二者各置一个陵园,变为东汉帝陵的帝后“同穴”。东汉都城与帝陵的上述规制变化影响深远,为东汉以后历代王朝所基本继承。
夏商周时代的“华夏文化”,至秦汉时代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河洛地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集中反映在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时从“长城地带”的“平城”(今山西大同)徙都洛阳,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发展的政治、文化格局,从华夏文化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河洛地区被北魏王朝认同,河洛文化也成为多民族形成的“国族”——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鲜卑人统治的北魏王朝徙都河洛地区,无疑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孝文帝营建的北魏洛阳城,由宫城、内城和郭城组成,北魏洛阳城“三城制”取代魏晋洛阳城、两汉都城与先秦都城的“双城制”,从古代国家层面完成了从王国时代到帝国时代的根本性转变(作为帝国时代的两汉都城与魏晋洛阳城的“双城制”和帝国时代的“时间差”,应该是“物质文化”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相对“滞后性”决定的),并为此后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宋开封城、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所承袭。
“有容乃大”的`河洛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河洛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动?刘庆柱:宗教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汉代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成为有容乃大的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洛文化的“有容乃大”,在佛教文化的“汉化”与“汉式佛教”的形成方面,有着世界性历史意义。中国的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就建在东汉雒阳城。永宁寺作为国家大寺,营建于北魏洛阳城宫城正门之外、都城中轴线的铜驼街。河洛地区是汉式佛教形成与发展的“圣地”。开凿于北魏王朝、兴盛于大唐王朝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中唯一开凿的国家级佛教石窟,是汉式佛教的“国家工程”。正因为佛教于东汉时代在河洛地区“生根”,在北魏洛阳城时期发展,使佛教融入中华民族文化。此外,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汉代国家确立的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地位,在河洛地区的中心东汉雒阳城遗址得到见证。洛阳考古发掘的汉魏洛阳城的太学遗址、辟雍遗址、明堂遗址,以及太学遗址出土的儒家经典“熹平石经”,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级别最高的古代中国主导思想意识的物化载体。与此同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就完成于河洛地区。
中国的历史文化5
在日本的京都这样一个充满了古韵的城市里生活和学习,日本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浸染是无法抗拒的。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来说,相似的文化背景就更加具有吸引力。
日本当地媒体报道了两位中国留学生穿和服游京都的体验活动。这两名中国留学生分别是玲玲和惠兰两位妙龄女留学生穿行京都,修茶道、穿和服,体验了京都城市中透射出的浓厚的历史与文化。
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是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由遣唐使从中国带入日本的.,并随着镰仓时代(1185~1333年)由中国传入日本的禅宗一起成为日本人修身养性的要素而被广泛传播。和服,在日本又被称为吴服,其缝制方法及基本样式则是在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吴国传入日本的,故而得名。
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很多内容都是来自中国的。而当代的京都则完好地保存了记述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传统。随着日本向中国富裕阶层开放旅游市场后,来到京都的中国游客仿佛实在这座拥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中体味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
当玲玲和惠兰两人穿上和服的那一瞬间,两人的脸上被华丽的和服映衬得更将美丽。
中国的历史文化6
要说我们黄岩的骄傲,瑞隆感应塔必有一席之地。方山山脉有几大高峰,其中就有“大名人”——九峰。九峰一隅有个九峰公园。公园中,就有那位“千年老人”了。
远看,这瑞隆感应塔处于碧绿松柏之中,真是“万绿之中一束白”了。相比之下,这座35。2米的高塔与这片只有五六米之高的松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近看,瑞隆感应塔是七层八面仿楼阁砖塔,塔身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塔身花纹错杂。塔刹呈葫芦形,塔刹的漆可以算是完全脱落了。塔檐、青苔也是在此“久住”下来了。
瑞隆感应塔,历经了北宋的繁华和南宋的腐败,经历了元朝的强大,见证了清朝的'兴衰,经受了民国的凄凉与战火。可它却始终浑然不动,矗立在九峰之下。
这塔的建设者是德韶大师,他来到黄岩九峰时曾说过“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他先后建造了九峰寺与瑞隆感应塔,他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建造出这千年古塔,给我们黄岩百姓留下这一宝贵财富。从此,瑞隆感应塔,成为了黄岩一带佛教的象征。
这座1058岁高龄的“老人”成为了我们黄岩的骄傲,保护着我们黄岩这方水土的平安。
中国的历史文化7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4月22日下午。名校华南理工大学内云集一大批“老外”,有的拿剪刀、有的系红绳结,热闹非常。原来,由广州市天河区文联、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处、天河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策划的广州“国际学者中国民间艺术工作坊”第一次开张活动。这是专为外国专家、教师、访问学者、留学生等学习、交流中国民间艺术而设立的,在广东乃至全国还是首创。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观众们对现场展示的中国剪纸、中国结、中式宫灯表示惊叹不已,义工们、学生们、下课的老师也三三五五跑来。天河区文联主席李少玲、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处处长王庆年等出席工作坊并讲话。他们对工作坊开展的活动给予很高评价,对活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寄予很大希望。
讲堂上授课的是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叶润生,16岁开始剪纸艺术生涯的叶大师已七旬高龄。他穿着传统服装,拿出精钢打就的剪刀、彩纸,讲完中国剪纸历史讲制作,一边示范,“唰唰”几下,就把一幅“双喜”彩边和一只和平鸽剪出来了。听着老人通俗的讲解,“老外”们纷纷啧啧惊叹。
工作坊还有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潘剑明讲授中国传统民间“喜喜”(双喜)对联及典故。乞巧民俗专家陈志斌、叶静讲解示范传统中国结编制:吉祥结、盘长结、同心结、团绵结……。“老外”听得有味,学得认真。美国老专家比尔说,自己家里就有一个中国结,自己动手更深认识了这神奇的东方文化。外教哈维夫妇分别法语和英语,他们到过中国不少地方,体验民间艺术,汉语都说得更流利了。一位英格兰小伙子家里是开印刷厂的,父亲是插图专家,在中国他了跑遍西安、敦煌、北京,到处搜寻中国传统艺术,一听说工作坊开张,特地开心地跑来了。
现场专家介绍,光是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就拥有独特丰富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目前列为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有数以百计,工作坊将依托特有的专家学者优势,举行不定期活动,努力让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中国的历史文化8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辞 》、《孔雀东南飞》
17、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三代:夏 、商 、周
23、《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三教:儒、 释、 道
27、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8、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29、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0、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1、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2、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3、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4、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5、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6、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7、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8、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39、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0、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41、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2、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3、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5、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46、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7、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48、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49、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0、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5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52、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53、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4、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55、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56、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57、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58、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59、“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60、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61、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62、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63、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64、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6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6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6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6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70、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71、《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72、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 论语》
7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7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7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7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7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79、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80、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阮?、应?、刘桢
81、七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8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8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8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85、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不睦 、不义、 内乱
86、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87、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88、戏曲四行当:生 、旦、净、 丑
89、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90、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91、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92、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93、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94、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9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96、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97、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98、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9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100、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中国的历史文化9
一、孔子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二、屈原
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他用他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词。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为了这一信仰,他受到谗言的中伤,由一个三闾大夫沦为被放逐的落魄诗人,但是灵魂的高尚足以震慑那些卑鄙的政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诗人的志向,更是一位爱国人士矢志不渝的人生信约。不愿做亡国奴的他,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愤恨抱石沉入了汨罗江。作为一个诗人他是不用死的,作为一个心怀祖国的政治家,但当他知道国家灭亡的时候,他又不得不死。屈原,带走了自己的肉体,留给人们一个永不泯灭的高尚灵魂。
当黎明还黝黑时,他就触着光亮而长吟。上下求索,踽踽独行。他使一条不屈的生命得到了高度的提升,他使一个站立的灵魂得到了不朽的诠释
他用他的一身热血,谱写了一曲长久流传的赞歌。一介书生的他,虽然没有回天之力,可他以他的精神感染了无数中国人。坚持真理,热爱祖国,在世人眼中,就是屈原的代名词。
三、司马迁
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
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耻辱,却还能镇定日若,因为他的心中有一个不灭的信念,他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拼搏。男儿大丈夫,说到就要做到。是他记录下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谁,能忘却自己的荣辱,弹响“史家”之千古绝唱?谁,能幽愁发愤,引出无韵之《离骚》?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四、王昭君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曾见证过她对民族和谐的期盼。她仅仅是一个女子,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国家危难之际甘愿牺牲自己。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女性最伟大的光芒。这光芒,让所有的男儿汗颜,让堂堂的东汉愧色。
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沉思,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这广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的清高,拒绝着蝇营狗苟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你默默地离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名字载入史册,也记载下人们对你永恒的记忆。
五、诸葛亮
他,六出祈山,只为国家能早日统一;他,七擒孟获,只为民族能和谐共处。中军帐里,他实践着一个读书人所应有的理想;五丈原前,他完成了一段无愧生命的艰辛历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不出门便能洞悉天下大事,一双慧眼穿透时空,将天下大事分析地丝毫不差。他没有神力,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胸怀天下,将复兴大汉江山视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管他的宏图伟业没有得到实现,但他已无疑是智慧的化身,一代忠臣良相的楷模。
一颗忠心,两朝元老,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五丈原头,八卦阵中,六出祁山而七擒孟获。赤胆忠心,足智多谋,助他人之霸业,成自己之威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六、李白
有人说,他是一个酒鬼,终日与酒共眠;有人说,他是一个侠客,执剑行走千岳;有人说,他是一个诗人,惊天地泣鬼神;有人说,他是一个仙人,被贬谪过人间。其实,他已不是他。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宏大豪放的不朽精神;他成了一座丰碑,一座永远耸立不倒的丰碑。
他自由,豪爽,不受名利与富贵的羁绊,他逍遥自在,四处行走,仿佛世间的种种纷争与摩擦都和他无关,他只关心他的朋友,他的诗,他的酒。他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诗仙。
一星升起,他灿烂的是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
七、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这一句,就让无数后人享用一生。他把苦难研成墨,他把贬谪当成笔,挥豪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旷达的词章。他让我们领悟到:面对生活坎坷所应有的乐观态度,面对人生浮沉所应有的强劲风度。
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生活中的无奈,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他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苏轼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你站在中国文坛的黄金马车上翘首远瞻,你立在宦海沉浮的风口浪尖上踯躅向前。你年少成名,初露锋芒,文惊四座,中年坎坷,远谪异地,可正是在你官途暗淡之际,却真正唤醒了你人生璀璨的群星,面对灰暗肃杀的寒冬,你从容的轻挥兰手,抽出了早春第一枝新绿。谪仙的挥毫洒脱与诗圣的铿锵有力,在天地自然的鬼斧神工下,熔铸成你不屈的豁达魂灵。那夜空中熠熠闪光的银河是对你最佳的溢美之词,这大地上奔腾豪迈的长江是对你无上的礼赞之章,这一切的繁华与辛酸,都汇聚成为五千年一个词坛巨人的名字——苏轼。
八、辛弃疾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历史的烈焰烧红过,被人世的无情锤打过,力量与霸气因此得到完美地结合,剑指过处莫不俯首称臣;他又是一枝修长饱满的墨笔,笔尖下可以流淌出风格迥异的诗句,豪放洒脱可如滔天巨浪势不可挡,清新隽永如妙龄少女婀娜多姿。
他随时间的长河大起大落:辉煌时立马横刀指点江山,失落时如墙角之花般寂寥。他完美地将文韬与武略集于一身,令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与将士自惭形秽。皇帝可以冷遇他,朝廷可以冷遇他,人民也可以忽视他,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可以冷遇那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要用万丈豪情点燃熊熊大火,烧退来犯的贼寇,烧毁那纸醉金迷的繁荣,用心灵无限的光芒照亮世间黑暗的角落。
他――辛弃疾,一位侠之大者,一位傲立于天地间的民族英雄!
九、李清照
纵观古今,唯有你是真正氤氲在水墨之间的婉约女子,柔情似水,盈盈一掬。但是,你那看似浅浅的豪气也在柔弱中发酵壮大,令世人更增一分敬仰。
一位女子名垂青史,本已不易,再看这位女子的一生,又是那样的不易,生活的打击,爱人的逝去,从此,一副重担放在了这位女子的肩上,她也曾叹息,也曾无奈,然而她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着一切。巾帼不让须眉,外表柔弱的她在精神上永远都是强者!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却有着豪放的阔大胸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她是一个女子,却有着男子一样的报国热情:“至今思项雨,不肯过江东。”面对丈夫的逝去,面对家园被蹂躏,她和所有的女子一样哀婉而悲痛。但不同的是,她把个人的小悲情融入到国家的大悲情之中。她因此也更加动人。
十、文天祥
他感动苍天,连地名都来帮忙,让他的惶恐和零丁都融入了草木山川。他感动世人不只因为他对故国故土故民的无限依恋,还因为他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矢志不渝,毫不世俗和功利的不识时务,以及视死如归的浩然气概。一个忠臣孤子的泣血残红,谱写成一首人间绝响的正气歌。
国家危亡时,他毅然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的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是人民的楷模。他的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的写照。
十一、岳飞
他戎马一生,126仗全胜的战绩使他无愧于“常胜将军”这个称号,“精忠报国”的信念已经深深地长在了他的心中,他只有国家,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无愧于国家。他的名字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留存于历史的长河中。
十二、曹雪芹
为了一个梦,他忍饥挨寒,孜孜不倦;为了一个梦,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一部《红楼梦》,凝结了一个文人的辛酸血泪;一部《红楼梦》,映现了一个时代的风雨沧桑。“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的'他,创造了文学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正是他用一部小说为世人描绘一个民族最细腻动人的至美情感,并发展成了一门不朽的学问——红学。
十三、苏武
19年的孤独,凝聚成一腔热血,抛洒在大汉的土地上。面对敌人的诱惑和折磨,他宁死不屈。宁愿自己一个人独守一片山河,也决不背那叛国的千古骂名!他,不会舞刀弄剑,不会杀敌立功,可他依然是大汉朝的英雄!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苏武,一个普通的老臣,却用他的赤胆忠心萌生出一种伟大的爱国情;牧羊,一件平凡的差事,却以它的坚持不懈见证了一种震撼;旌节,一只轻飘的信物,却以它的顽强不屈升华了一颗崇高的生命树。
在茫茫的草原之上,一个背影携着正义从地平线上缓缓出现,渐近,渐近……大片大片的雪花打在他的脸上,像刀砍过的一样,留下了一道道疤痕,记载了那些苦难的日子,诠释了精忠报国的最高定义。
他仍站在那里,心中含着微笑,望着如海的苍山,如血的残阳,向往着天堂。因为他坚信: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会哗哗的解冻,那时他会再听见长安明朗的呼唤,看见家人灿烂的微笑,尽管那是招摇的梦;因为他坚信:一切美好都诀不会消失,会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总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因为他坚信:汉匈和睦是天的意愿,是一首不老的诗,只要他坚守那方土地,坚守那颗玲珑的心。
风吹雪打,他的心胜似闲庭信步;仰天长啸,他的泪划过历史的脸庞……
十四、霍去病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侯,他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过早地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一个孩子应该具有的天真与顽皮,却变成了他的成熟与责任。“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他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每一位保家卫国的军人的心。尽管他只在人间度过了20多个春秋,但是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曾经改变了大汉朝命运的常胜将军。
十五、李冰
滔滔江边手握长锤,明明已逝千年,却仍指挥滔滔江水。都江堰不坍,精魂永在。他就是李冰,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他是都江堰的神话,他是人民心中的神。
一个可以与长城相媲美的神话,利国利民两千年;一个青城山下的郡守,功高万事传颂。服务百姓,贴近苍生,照亮天府之国。他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大哉,李冰!)
十六、杜甫
他自己穿单衣,睡茅屋,却还关怀天下的寒士,他用他最低沉的声音,喊出了最有力量的呼唤。他用他的笔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他的每一个字都影响着后代,成为无价的文化瑰宝。
十七、曹操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亦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有穷且坚,不坠青云的傲岸,不“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之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荣辱成败,尽显英雄本色。
十八、陶渊明
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江湖,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
十九、王勃
生命,对他太吝啬了!他却仍在身后留了累累秋实。他没有被时间谋杀,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
二十、武则天
一朵深宫玫瑰却偏偏如此铿锵,一双娇弱的肩膀却担起天下的希望!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她对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那样简单,在男权至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里,她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震撼。
二十一、李时珍
还是一介农夫时,已有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的胆识,看到病痛中的村民时,已萌生了编著一部医书的念头。怀揣着那份执著,走进大山经风历雨,身试百种药草,成就医学巨著。
二十二、老子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哲人,而且他的以“无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已传播到了这个星球上的各个角落,老子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二十三、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真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于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二十四、孙武
《孙子兵法》的著作者,他是整个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他的军事思想、军事法则几乎指导了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所有战争。
二十五、林则徐
没有任何的一位中国人有他的那样的眼光和勇气,他的事迹,成了这个民族最动听的英雄传说,林大人,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
二十六、俞伯牙、钟子期
一挥手,一拨琴,一段旋律;一高山,一流水,一段传奇。他们艰难地跋涉于七根琴弦,他们用紧扣的十指敲开了心灵之门,他们的生命也由此产生了共振。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但在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二十七、郑板桥
看看那挺拔的竹子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正是他的写照。那以时间为间距的节,是他的冥想。一支画笔画出竹的气韵,擎着一方永不塌陷的写意天空。竹子在他的笔下更显得精彩,他对竹子的冥想造就了美的舞台。
中国的历史文化10
我的家乡黄岩有一处地方叫九峰公园,那里青山绿水环绕,有小鸟高声鸣唱,还有孩子的欢笑声。在这么美丽、欢乐的公园里有一座“镇园之塔”,这座“镇园之塔”是我们黄岩人民的“掌上明珠”,也是我们的'骄傲。
这座“镇园之塔”就是瑞隆感应塔,它可出名了!每天都会有游客愿意从千里之外不辞辛苦来到这里看它,它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答案就是——历史悠久。它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这座宝塔于963年由德韶师傅建成,到现在已经有1058年的历史了,这座宝塔真可以说是“老古董”了。塔一共有七层,由下往上逐渐变小。塔上还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花纹,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塔上已经布满了苔藓,塔最顶层的尖尖儿还有一个宝葫芦。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当年德韶师傅建它时是多么得用心。
就是因为它如此美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专门给它立了块碑,因此它仿佛有点骄傲,请来了许多保镖。葱绿健壮的大树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时,它好像在说:“哼,我可是有身份的人,一定有很多粉丝想来和我合影,但是为了不让他们太疯狂,我还是做点防护措施好,毕竟我这么美丽,难免有人动心!”
这是多么美丽的塔啊!它经历了千年风霜,竟然还能保存的这么完整。这是多么古老啊!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这座宝塔,不仅是我们黄岩人民的骄傲,也是所有浙江人的骄傲!
中国的历史文化11
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爱国诗情
我爱祖国古老的历史文化。祖国的历史就像璀璨的宇宙一样,群星灿烂,万年不息,光照史册。祖国的唐诗宋词,各有千秋,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是多么宏伟﹑悠久。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 ?;每一位诗人,每一个称呼都是中国文明的历史。他们留下了一篇篇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
你可曾记得屈原忧愤满腔,投身汨罗江;辛弃疾雄心壮志,发扬豪放之情;无数的诗人毫不保留地献出自己的智慧、才华,艰辛!
先进发明
你们可见过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创造的,唐朝末年,火药泛用于军事方面;指南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它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还由阿拉伯人传入了欧洲;这四大发明让中华文明更进一步,让中华人民更加方便、 快捷了。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是祖国的骄傲,是世界的骄傲!
振兴祖国
这些一成为过去的往事了,而现在我们要振兴祖国。我们要抓紧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习丰富的知识;创造美好的生活!每一个青少年都要确立一个远大的理想,为此而去奋斗、努力。建设祖国,让祖国变成一个文明之国。就让我们为振兴中华做准备吧!
历史的变迁,清楚的让我们看见一个沸腾上升的祖国;朝着美好未来前进的祖国。祖国,你永远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大声的喊响你,中国,响亮的名字;让世界震撼的名字 !
中国的历史文化12
众所周知,位于方山山脉一隅的九峰公园中,有一座名塔一一瑞隆感应塔。这座塔矗立于九峰公园的僻静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山,与苍翠葱郁的高大松柏。
瑞隆感应塔有七层,每层直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是全国砖塔之中的代表。塔身原为白色,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朝代的变迁,亦或是清晨金色的阳光过于耀眼,塔身已不是纯白色,阳光射过树叶,留下斑驳的影子,已分不清那是树叶的倒影还是历史的痕迹。塔身为柱形。那灰黑色的飞檐上,砖瓦鳞次栉比,久经风雨冲刷,甚至长了短短的杂草。飞檐直冲天际,遮挡住了刺眼的阳光,撒下一片荫凉。塔顶端立着一个葫芦形的塔刹,为这苍老的砖塔增添了一分可爱。
想想,从瑞隆感应塔建造开始,至今,已有一千零五十八年了。瑞隆感应塔建于公元963年,它见证了唐朝的繁华一世,看见过宋朝的分裂,知道明、清的腐败,经历过混乱的民国,最终到了强大的新中国。这座塔,它屹立在历史中万古不倒,它见到了历史中未曾入册的事、物,它是历史的`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宝物!
这孤独的塔啊,一直以来,瑞隆感应塔安静地站在大山中,默默地听着各处的事迹。它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处景点,更是一个久经历史的“人”!
师评:今天的作文难写,李老师就等着你这篇!丰富的阅读量,一流的语感写出了瑞隆感应塔历史的沧桑感。
中国的历史文化13
我国古代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如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浙江雁荡山、普陀山、杭州西湖、广西桂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祖国的风光,也是我国古代人民为我们留下的杰作和一些自然景观。
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清明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故宫的一些代表性建筑群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前三者又被称为“三大殿”而后三者又被称为“后三宫”。这六个建筑中最值得一谈的当选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而且太和殿也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收朝贺。这也是太和殿最值得一谈的一点。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了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我想当时一定很热闹,很好玩。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通过查阅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因此,谁如果要鉴赏,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工匠们一致要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所以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注意细节和微小的事物,没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呈现在人眼前的永远是完美无瑕。
我国还有更多的好风光,如安徽黄山、九华山、江西庐山、陕西华山、云南石林、山东泰山、河南开封、嵩山少林寺。虽然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们破坏。而是需要我们保护,让华夏儿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们要热爱祖国也更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略我们中国,也不允许中国儿女损坏这些美好的景象。
【中国的历史文化】相关文章:
中国的历史文化01-28
中国的历史文化09-17
中国的历史文化13篇01-28
中国的历史文化7篇09-17
中国的历史文化(7篇)09-18
中国的历史文化精选7篇09-18
中国的历史文化(7篇)10-15
中国的历史文化(通用13篇)01-29
中国的历史文化(汇编13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