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29 18:02:33 生物/化工/环保/能源 我要投稿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生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7篇)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1

  一、导入:

  提出问题:“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绿色开花植物是靠种子来繁殖的。那么,你能举出不靠种子繁殖的例子吗?”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引入新课题:植物体依靠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的繁殖,称为营养繁殖。

  二、讲授新课:

  (一)用茎繁殖:

  播放录像:介绍扦插、嫁接、压条的具体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录像。

  讲解三种营养繁殖的特点。

  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营养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

  总结:用营养繁殖可以保持植物体的优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讲解: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个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下,这些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细胞(或组织)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录像:介绍组织培养的过程。

  讲解:

  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离体培养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并使其生长、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术。

  提问:你认为组织培养的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哪些问题?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

  讲解:

  1、利用组织培养,快速、大量地生产有经济价值试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应市场需要。

  2、利用组织培养进行工厂化育苗。

  3、大量生产无毒苗,改善苗木的质量,提高经济产量。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我想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我今天的说课,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生物学,它是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所以把生物圈放在了第一单元,我们知道生物圈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而这个生机勃勃的生物圈主导者是:生物。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就显得非常必要,所以“生物的特征”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初中生物学的第一单元

  第一章中的第一节,可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学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因为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并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才能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教材内容的按排也独具特色,首先,通过简单明了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逐一描述了生物的基本特点,符合初一新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过目不忘的效果。其次,每一基本特征都配有学生耳熟能详的相关图片,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参分析,以及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辩认具体事例,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各种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

  作为生物之一植物的各种基本特征的理解。

  二、说教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察法,同桌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教学法。在这些教学法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与同学一起共同理解了什么是生物,也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自主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

  三、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多媒体课件呈现《超震撼----毁灭世界的力量》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导致了自己生存家园的毁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呈现本校园景色,老师叙说,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我们怎样来区分生物圈中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生物的特征。

  设计意图:对刚入学的初一新生来说,把自己校园当成情景引入课堂,使他们感到非常的亲切,同时让同学们感知到,生物学离我们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说起,学生容易从脑海中提出生活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校园的生物有:人、树、鸟等,非生物有桌子、黑板、石块等,并根据这些丰富的表像推导总结得出:像人、鸟、树这样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并且这些问题是在与同桌讨论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得到解决的,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结论:生物的概念: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三)生物特征的学习

  1、创设情境,激起疑问

  通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同桌讨论交流,我们校园、教室里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以教室里的学生和课桌为例)

  设计意图:学生和课桌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学生能很快的`分辨出学生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但是让他们找出区别,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人会动而桌子不会动。为此我又列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分析。所以此环节把学生带入疑惑之中,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过渡语:你若要准确地判断桌子是不是生物?还得进一步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明了的过渡语,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生物的基本特征这知识点的学习。

  3、初步感知生物的基本特点

  学生根据老师以及学生自己课前准备的各种各样生物实物、以及大屏幕展示的插图,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初步探讨生物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学的思维发生碰撞,所以在此教学过程中生物能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等基本特征,不知不觉地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像,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深刻地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打下伏笔。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技能】: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

  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癌症及其治疗的`记录片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致癌因子的信息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癌细胞的特征

  提问学生,设置情景:如果你被告知患有癌症,你会怎么想,怎么做?你在媒体上看到哪里物质、行为具有致癌/诱癌作用,你会怎么做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由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设问:什么是癌症呢?讲述癌细胞的概念、主要特征。展示一些癌细胞的图片,与正常细胞进行比较。

  进入情境,回答问题

  (二)致癌因子

  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致癌物质,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致癌因子的种类。补充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在外部条件诱发下产生癌细胞的。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适当补充癌症发展的过程。

  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致癌物质

  (三)癌症的防止

  介绍一些生活中避免接触致癌因子的做法。让学生说说了解到的哪些癌症的治疗方法,然后介绍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方法,展望未来可能采取的治疗手段。

  说出自己了解的癌症治疗方法。

  (四)练习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讲述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这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材安排了两大类活动:观察和探究。通过第一个观察活动,说明草履虫是一种生物;通过第二个观察活动,让学生能感受到草履虫既是一个细胞,同时这个细胞还能完成一个生物体的所有生命活动;通过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吗?”这个活动,更进一步说明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在这两大类活动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由于学生平时对草履虫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对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如何完成某些生命活动难以理解。

  设计理念

  本节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题,采用的是美国教育家萨斯曼提出的探究性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是充分利用学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探索、调查、研究的心理,由教师向学生提出课题和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并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技能性目标

  提高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情感性目标

  通过学习,再次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通过科学探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小组合作精神。

  课时安排:本节教学需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①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糖、食盐水、牛肉汁。

  ②挂图或录像(有关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方面)。

  学生:教材、笔记本。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一种藻类植物——小球藻,谁能给大家描述一下小球藻的形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导入:象这种整个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今天我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台上放置的培养液,你知道里面培养的是哪种生物吗?

  学生状态:观察、思考,引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还可利用学生自编的有关人得了某些单细胞生物寄生而引起疾病的小品,由问题“该病的病因是什么?”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培养的也是单细胞生物的一种——草履虫。这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已给的实验仪器(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放大镜、棉花纤维、细线、胶水),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设计实验:怎样才能观察到草履虫的外形和运动。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实验、观察。

  教师引导:老师观察到每组同学都操作地非常认真、仔细。有的组实验很成功,有的组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交流的时候,可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做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或请教其他组同学帮助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吸取教训、学习经验。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外形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它是翻转着向前运动的,由此,可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提问:同学们刚接触这门学科时,我们共同分析了判断生物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再谈一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设疑:其中判断标准之一是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草履虫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吗?

  学生状态:思考。

  教师引导:同学们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结合“技能卡”和“小词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此问题。

  学生表现:自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看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实验操作已基本完成了,下面请小组代表总结一下你们组探究后得出的结论,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活动:互相交流、作出评价。

  学生总结:草履虫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由此,可以证明草履虫是生物。

  教师承转:同学总结得非常好!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从草履虫的运动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情况,判断出它是生物。那么,你们认为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吗?

  (可能有的小组由于草履虫运动速度过快而没有观察到结果,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通过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活动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组织交流,重点是交流采取哪些措施来限制草履虫的运动速度。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对有特色的设计方案要给予肯定性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生表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究竟哪一位同学的说法有道理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要求:总结从录像中获取的信息,然后,通过从中获取的信息,进一步判断草履虫的身体是否由一个细胞构成。

  (放映草履虫的结构及其生活的录像。)

  学生活动:仔细观看、总结信息、作出判断。

  学生总结:草履虫的身体里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也就是一个细胞的结构,所以说草履虫的身体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另外,它可以通过身体上的表膜、收集管、伸缩泡、口沟、食物泡、胞肛等结构帮助它来完成生命活动。

  教师讲授:所以,我们把这种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其中,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动物体叫做单细胞动物,例:草履虫;由一个细胞构成的植物体叫做单细胞植物,例:小球藻。

  教师承转:其实,像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很多,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非常密切,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上网……。

  教师评价:很好,同学们知道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够通过以上途径,亲自查找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手抄报(或电脑打印)在班内展示。

  教师引导:在这节课上,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板书设计:

  与人类的关系

  ↓

  单细胞生物体

  ↓

  草履虫

  ↓↓

  单细胞生物

  练习巩固:略。

  课后实践:完成“试试看”。有条件的学校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利用挂图或课本彩图。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教师准备:实物(珊瑚)、挂图(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出示挂图:美丽的大自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请举出挂图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2、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

  3、你是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

  要想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物体,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见P2。指导学生观察生物,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学生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画面,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常见的物体,如盆栽花卉、西红柿、黄瓜、蝴蝶、课桌、讲台等,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

  三、讲授新课

  (一)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及时记录;积极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看法。

  (二)什么是生物?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三)生物的特征

  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根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和粪便获取营养,营养方式为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含羞草对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小叶片下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有利于它的生存;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四、小结:举例说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有哪些特征?

  五、课堂巩固:P6

  1.指出下列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落叶、芭比娃娃、珊瑚虫、珊瑚、珊瑚礁、珊瑚岛...

  2.当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此事例说明了(B)

  A.生物能生长繁殖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3.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C)

  A.蘑菇B.病毒C.鱼化石D.苹果树

  4.动物、植物死亡后的遗体属于生物吗?

  不属于,一个生物体死亡后,它的生命活动也将终结,也就不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只能被称为动物植物的遗体。

  5.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A.火山爆发B.开水沸腾C.雨后春笋D.潮起潮落

  6.下列哪项不符合科学观察的要求(D)

  A.要有明确的目的B.要有观察记录C.要有计划D.随便看一下就行了

  六、教学反思:通过讨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弄明白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效果较好。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这种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现出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放大镜、显微镜、水样、玻片、抹布等、观察水样

  2、技能准备:课前简单培训制作玻片标本的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准备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

  (2)学生汇报:观察烧杯里的水,你观察到水里有什么?这些结果你是用什么观察到的?

  (3)讨论: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这些东西呢?还有没有可能有其它的东西?

  (4)谈话:怎么才能知道这杯水里有没有我们刚才说的细菌等这些东西?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组领取)

  (1)谈话: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目镜(对着眼睛) 物镜(对着标本) 载物台(放置标本)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标本) 调节螺旋(调节焦距、看清标本)

  镜臂 通光孔 镜座

  (2)教师讲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强调

  ①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②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③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④轻拿轻放。

  三、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导观察教师准备好的水样标本

  ①谈话: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让我们一起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②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视)

  ③汇报交流:你观察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时学生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观察记录,并用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认识生活周围水里的微生物

  ①小组制作小组采集水样观察玻片

  ②自主观察

  ③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小组采集的水样中有什么

  (3)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4)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四、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1)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①谈话: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

  ②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③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体展示在各种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十册教材中的第课,概括地讲述了近代和现代仿生科技产品,在生物的启示下,人类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使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发明创造的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并自己尝试运用生物的某些特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在生物启示下进行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

  根据某种生物的特点,提出小发明的构思。

  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一. 故事导入,阐述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班发明锯的故事么?(出示视频)在这里我用鲁班发明锯的故事引入,以此创设情景。目的是告诉学生大自然中形态万千的生物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启示,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锯的故事,渗透了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活动起源于实际需要,得启示于生物特征,服务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律。

  二.对比观察,启迪智慧 明确探究内容后,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在设计本环节时,首先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人们在这些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创造出了什么产品?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给以引导提示。通过对比观察进一步说明人们仿照植物的叶发明了锯;仿造鱼的外形造出了船;根据青蛙的游动创造了蛙泳;根据老鹰的飞行造出了滑翔机。 设计意图:通过对近代仿生科技产品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人类进行仿生发明创造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生物的构造和功能方面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会学。为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本环节分为两个步骤:

  1、提出 问题,自主探究:这些科技产品有什么优点用 处?分别在哪种生物的什么特点的启示下发明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网上搜集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自主探究。

  2、实验操作,解决问题: A 鸡蛋壳的启示(实验说明)。 B 筒形叶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目的: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从而得出结论:蛋壳凸面朝上时,承受力较大;筒形叶桥不但漂亮而且坚固,省料。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 奇思异想,交流汇报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止境的,请把你的发明构想说出来吧!在此环节中,我倡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生物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从网上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就可以在讨论区中畅所欲言,奇思异想了。 1、出示图片,提出构想(壁虎与变色龙)

  2、网上查询,交流汇报(提供相关网址)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的奇思异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生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生物教学设计01-28

生物教学设计08-31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04-02

关于生物教学设计01-29

《昼夜与生物》教学设计04-09

生物教学设计【荐】02-21

【精】生物教学设计02-22

【荐】生物教学设计02-23

生物教学设计【热】02-23

【热门】生物教学设计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