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根据事迹的性质,可分为正面典型材料和反面典型材料。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1
中华悠悠历史长河中,有太多这般为国为民赴蹈汤火、死不旋踵的民族英雄。他们有着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仁爱,有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慈悲,有墨家“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的义勇。他们所为超越了自身的功利福祸,而是将自身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兴衰系在了一处,因为这是他们内心至真至纯想要守护的对象。这就是“侠”,“侠之大者”。
人民日报:
人们帮助英烈寻根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自我洗礼。“当年,他们为我们牺牲;今天,请为他们做一件事”,不少网友就是在这句行动标语的感召下,按下了转发按钮。每一个安享今日幸福生活的人都深知,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每一位矢志于民族复兴大业的奋斗者都懂得,拼搏进取、不停奔跑的内在动力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英雄用实际行动铸就的精神丰碑。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早已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
然而在对先烈的一片缅怀中,网络上竟然出现了键盘侠对英雄们莫名其妙的诋毁。
而言论自由永远都有边界,互联网也从来不是键盘侠们的法外逍遥之地。各地网警纷纷出动,将这些心理扭曲、诋毁英雄的键盘侠们纷纷拘捕归案。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气质,但只有坚守信仰、崇尚光荣者,才能定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们为什么会在国歌声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心潮澎湃?为什么会因为听了英雄人物的事迹而热泪盈眶?为什么会在海外撤侨现场、抗震救灾一线与人民子弟兵深情相拥?坚守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让英雄精神长存,也才能让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与饱满。如今,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各种观点泥沙俱下,一些错误思潮乘虚而入,也存在有人刻意歪曲历史、抹黑英雄的现象。对英雄烈士的诋毁、贬损,对英雄事迹的解构、质疑,污损的是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伤害的是亿万人民的质朴情感。对此,不仅需要保持高度警惕,更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纠正。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2
当孩子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当家长觉得孩子总是不尽如意的时候,可曾想过,除了一味指责,是不是更应该为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陪他寻找更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没有人会生来成功,如果孩子们在学习过程遇到了问题,我们也不能急于指责孩子,而是应该耐心地找出问题,分析解决办法。譬如,试着把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建立错题集,改进写字速度……总之,请相信,这世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成功,不过是找准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罢了!
顶级运动员如此,我们的孩子更如此。
苏炳添父母对儿子的评价很低调,只说努力了就好,结果怎么样现在谁都不能下定论;儿子能有多点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他们倒是高兴,一年见不上一两次面,挺想念儿子的;当然,不能影响比赛和学习,儿子既要好好比赛,也要好好读书,将来年纪大了跑不动了,能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也正是苏炳添父母对孩子不骄不躁的教养态度,苏炳添对待比赛时才能永远保持一颗冷静踏实的平常心。
自律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苏炳添一直很小心地看护自己的身体。他作息非常规律,晚上23点睡觉,早上7点多起床,不抽烟不喝酒,也不追求大运动量训练。他曾提过自己在2020年上半年训练到骨裂的一段“小插曲”。
“2020年在封闭备战的时候,成绩也不比今年的成绩差很多的,但是一直没有比赛,然后在5月底的时候就训练过度,就出现了一些骨裂,然后看到钻石联赛取消,国内所有的比赛都取消,我自己就请假回家了。”
这就是苏炳添之所以能够在31岁依旧成为中国短跑领军人物的重要原因——不管面对任何情况,他都极度自律地完成训练计划;不管年龄多大,为了能够提高自己的成绩,将技术推进到新的高度,他都愿意做出改变和尝试。
有时,那些努力和尝试并不一定能帮助到他,就像他所说,有的带来了伤病,让人不得已选择放弃,但有也有另一些带来了积极的进步,激励人继续打磨到完美。
正是苏炳添对待短跑的极度自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他才能一次次突破极限,做到更好。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要成为冠军,但也应该有进取心,对待自己想要做好的`事保持专注的态度,自觉自律地努力达到目标。
“我们这一代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一点(站上奥运决赛)了,我希望我们后面的年轻运动员,可以借鉴我的训练手段,然后调整,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资源。”
站在东京奥林匹克体育场里,苏炳添说到了刘翔,“刘翔就像是中国田径的开路人”。而如今,苏炳添成了下一座灯塔,把刘翔给他带来的那束希望之光,照得更亮、照得更远。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3
成为中国飞人,甚至亚洲飞人好几年后,苏炳添终于拿到个人的第一块大赛金牌。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他跑出9.92秒。9.92秒,不是他个人最好成绩,他曾创造过9.91秒的亚洲纪录,也曾在顺风2.24m/s的风速下,跑出9.90秒。
这足够让人兴奋了。日本网友也很兴奋,即便他们本国选手山县亮太仅仅获得了第三名,他们还是赞叹道,“太强了,日本运动员估计要等100年才能赶超中国选手。”还有人说,“中国体育除了足球,其他都很强,男子百米都可以与世界一流选手较量。”
看到这样的夸奖,我们固然很自豪,但仔细思考苏炳添的故事,这其实是一种科学的胜利。现代体育,已经不讲究大力蛮干,讲究的是技巧,是科学。苏炳添的励志故事、鸡汤故事背后,其实是一个科学的故事。
比赛前,苏炳添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皮尺,他在认真测量起步器与跑道之间的距离。过去一年,他一直携带着这个尺子,有一次去马德里比赛差点丢了,他请裁判帮他一起找,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回来。
苏炳添是处女座,他的形式风格也很处女座。7点起床,23点睡觉,中午午休一个小时,每天训练结束写日记。他对训练有强迫症,仰卧起坐、蹲起,要求100个就是100个,少一个都不行。每日训练后,坚持水疗和按摩,不管开心或不开心都不会更改训练强度,10多年来一直如此。有次和乔丹一起参加耐克的活动,活动开始前,他还到酒店健身房,练了会儿慢跑。
他很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很爱护它。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任何不利于肌肉生长的食品。他不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从来没让自己练吐过。每次去体育馆带上一名队医,帮他做训练间隙的身体恢复,他明白自己身体的惯性,并由此安排训练计划。“赛前一个月达到训练量的顶峰,然后逐渐下降,到赛前第十二天达到最低,然后再慢慢向上,让身体在比赛时达到它的最佳状态”。
为了跑得更快,他还换过起跑脚。20xx到20xx年,他在欧洲参加了十几场比赛,成绩却很糟糕。他意识到自己跑步节奏有问题,“我前面60米太快了”,他在想怎么让这个快拉长到一百米,让这个速度更加地有节奏。他想到了换起跑脚。
换起跑脚很难。百米短跑更多靠的是身体记忆,要改变这套记忆,等于打破一切,从头开始。刚开始练习时,蹬起跑器完全使不上力,和外国女选手一起训练,也能比人家慢了一两米。他请了专业教练,美国著名跳跃教练、也是中国队的外教兰迪。当他终于跑进10秒大关,跑出9。99秒后,为了稳定这种感觉,他会每晚睡前会反复回想奔跑的全程,将感觉在记忆中固定下来。
科学训练、科学休息、科学地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地打破极限,这就是苏炳添。苏炳添的.个人故事,纵然是一碗典型的励志鸡汤。他拥有鸡汤里的所有元素:小镇青年、半道出家、不完美的身材、不占优势的人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无人能及的高度。但熬成这些鸡汤的,是围绕他的一系列的科学。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11-06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12-15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15篇)01-31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15篇01-18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集锦15篇)02-02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集合15篇02-18
2023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02-22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通用15篇02-28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集锦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