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评课稿

时间:2024-11-25 08:45:49 林惜 其他 我要投稿

《认识钟表》评课稿(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钟表》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钟表》评课稿 1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此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表面上的整时数。我听了徐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我觉得徐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整节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通过一个小谜语猜猜新朋友是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并巧妙地过渡到钟面的认识,并围绕“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学生交流发现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2.以活动为主线,关注经验,注重提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有认表的经验,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钟表、拨整时,由感性到理性。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出示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四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的认读方法。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徐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真实、具体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再如:徐老师创设了一路跟动车拨时间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激发学生拨钟热情,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小明上午8时做功课,晚上8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8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及品德教育。

  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用课件演示介绍古人是用日晷、沙漏等来记时,现在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来记时,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熏陶。最后还对学生进行惜时的思想教育。

  值得探讨的是:众所周知,要读出一个时刻,得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我觉得学生对时针、分针能否清晰区分,将直接影响钟面时刻的认识,徐老师在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学生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师问:你知道怎样的是时针,怎样的是分针?根据学生回答得出:长的针是时针,短的是分针,这样对已经会认钟面时刻的小朋友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但对于部分没有接触过钟面或接受能力慢的小朋友来说可能还不能清晰地区分时、分针,这里是否可以借助学具钟,让同桌小朋友互相指指时针与分针,同桌互当小老师检查,以巩固时、分针的认识。

  《认识钟表》评课稿 2

  听了杨老师的课,感觉低年级的学生特点和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课堂语言,自己一点也不熟悉,听了杨老师的讲课,收获颇多。

  整堂课环节特别明确:认知钟表的两个针——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认识半点;目标达成度也比较高,重难点也比较清楚,但是或许有由于是下午第一节上课的原因孩子的情绪以及参与度不是很高。

  而对于本节课的.设计,思考如下:

  我们习惯于在生活中说几点几点半,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就是几时几时半,这样老师在课堂上改正,是需要总是改正还是需要随孩子随平时的说法,这点需要老师本身先要明确。

  其次,教授孩子的几点半的问题,这本身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是在这个地方处理的时候感觉还是理解的不是很好,老师只是说时针走过几就是几点半,但是这个地方孩子没有感知,不知道到底怎样算是几点半,没有真正理解规律中的“走过几点就是几点半”的含义。

  《认识钟表》评课稿 3

  今天听了张雁斌老师的《认识钟表》一课,深受感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用学生身边的同学过生日引入,妈妈给她准备了一份礼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活动的开展做好认知和情感上的铺垫。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

  2、练习的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粘贴,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4、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张老师还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差,在组织学生活动时显得乱而无序,应加强对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巧妙引导,以其创造生动、活泼、有序的新型课堂。各环节的实行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2、由于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3、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4、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总之,整体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值得同仁学习。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认识钟表》评课稿 4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评课稿 5

  《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徐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徐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徐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徐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徐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徐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徐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徐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②关于课堂常规,在订正学生课堂上做的练习时,要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再订正,这样才有效率。

  ③碰到课堂中学生回答错误而其他学生帮忙改正后,要让说错的学生再回答一遍,给他以鼓励,帮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钟表》评课稿 6

  上午在一四班听了老师的《钟表的认识》一课,对于一四班的孩子有很大的感触。整体一四班的孩子的听课的认真程度以及回答问题明亮的声音、清晰地思路令在做听课的'老师折服。

  听了杨老师修改之后的课之后,感觉思路特别的顺畅。表现在:

  环节特别的清晰: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认识整点;认知半点;知识总结生活教育,这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思路特别流畅:各个环节之间过渡的比较明确,知识难点处理也比较得当,整体孩子知识掌握牢固,对钟表的认识比较到位。

  但是,觉得有一点在时间的分配上,觉得在前两个环节上,时间用的比较多,占据了23分钟的时间,而这节课的知识难点对于半点的认识,却花费了很少的时间,但是却因为孩子回答的比较全面到位,使得课堂进展的比较顺利。但是这点应该是注意的,就是重难点分配的时间要多一些。

  《认识钟表》评课稿 7

  今天非常的荣幸和几个兄弟姐妹去听了吴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整时)》,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要求学生知道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时间的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吴老师的课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板书工整漂亮,教态自然得体,课程结构完整。

  一、板书工整漂亮

  写得一手好字对教师而言有多重要,字如窗户,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学生看到这样一手好字,第一感觉就很好。再说,我们做教师的天天要求学生写好字,自己不能写好字又如何有更强的说服力去要求学生写好字呢。

  二、教态自然得体

  吴老师人长得漂亮,教态自然得体。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公开课的时候有点紧张很正常,而吴老师的这节课让人感觉不到她有任何的紧张,下面坐着10多位听课的老师,能做到这样不容易,让我自愧不如。吴老师的肢体动作没有多余的,显得很得体端庄,要多多学习。

  三、课程结构完整

  吴老师的课从开头的导入,再到引申,到练习,最后总结。给人一种很流畅的感觉,看得出来对这节课的准备吴老师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当然课的流畅与吴老师上课的不紧张也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上课,我会突然感觉自己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忘了,这是教学的大忌,也是新教师常犯的毛病,而吴老师的课确实做到了流畅,结构非常的完成。

  《认识钟表》评课稿 8

  王xx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有这样一些成功地地方:

  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王老师在导入时设计了一个谜语,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说说钟表的用处,拉近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在教学认识整时,认识大约几时时,又创设了喜洋洋生活的一天和相约去看书的情境,这些孩子熟悉的动画人物牢牢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让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注重学生倾听,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如认识钟面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学生说对了说错了,不是老师评价,而是让学生自己评,谁说对了,还有没有补充。从而提高倾听的参与度,逐步养成倾听的习惯,提升学习的有效性。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王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模型,看看上面有什么,进而认识钟面。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如果分针还是指着12,时针指着8,那是几时?8时。如果时针指着5呢?5时。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我们以后怎么看时间呀?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认读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里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处理得比较好。在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时,王老师采用“情境体验式”。创设了喜洋洋和懒洋洋相约去图书馆看书的情境,知道了3时不到一点和3时刚过一点,这些接近3时的我叫做大约3时。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认识大约几时,然后又出示几个大约几时得时间让学生来认读,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王老师还设计了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王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利用喜洋洋的生活场景,巩固认整时的方法,也使孩子感受到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并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上午几时起床,晚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比如出示:喜洋洋上午9时做操,晚上9时睡觉,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感受一天中有两个9时。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王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针,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画的很好;观察钟面上的时刻找规律,则满足了三分之一左右学生的智力发展需求。而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整体看这节课很成功,这和王老师在上课之前进行了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教学中语言要更加准确,教学设计还可以大胆放手一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识钟表》评课稿 9

  梁老师在执教《认识钟表》一课时,充分尊重学生位主体的地位,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教师将学习与平时的学习生活练习起来,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一、创设教学情境,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使用了自制的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更是利用儿童话的语言,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组织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梁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几时上课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小耳朵注意听,让小手放到位,耐心的.培养学生,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认识钟表》评课稿 10

  听了洪老师的《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观察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会拨弄几整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洪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孔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又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洪老师充分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把学生带进钟表王国,让学生沉浸在钟表的世界中,激发了学生想要认识的钟表的情感。接下来在看钟表、拨钟表、修钟表的活动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学习热情很高,学得很开心,很扎实。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洪老师在这节课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通过观察发现钟面上的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在认读整时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拨整时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洪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如开课时,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钟表,什么样。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识钟表》评课稿 11

  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展现了其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下是对这节课的详细评价:

  1.教学方法与情境创设: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了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如利用谜语、故事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通过生动的情境设置,如菲菲起床的故事,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参与度与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和探究钟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师说生拨、同桌互拨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巩固了知识。

  3.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注重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和兴趣。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写下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这既巩固了学生的新知,又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4.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在学生自己操作时,教师未能一一照顾到,导致少数学困生感觉吃力。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多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即使说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引导。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认识钟表》评课稿 12

  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对这节课的进一步评价:

  1.课堂导入与氛围营造:

  教师通过猜谜语、展示各种钟表等方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导入部分生动有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学生观察与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例如,让学生观察钟面上的数字、指针等,探究整时的认读方法。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3.动手实践与巩固练习:

  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动手实践活动,如拨钟表练习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4.数学文化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了数学文化,如介绍古人用日晷、沙漏等来记时的方法,这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5.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在一些细节上,如时针和分针的`区分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深入讲解,以确保学生完全理解。

  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钟表》评课稿 13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听取了李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深受启发。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李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导入新课时,李老师通过一个小谜语活动,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李老师巧妙地过渡到钟表的认识,围绕“钟面上有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钟面,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钟面及时针、分针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钟面,探究钟面的特点,总结认读整时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李老师还设计了拨钟表的练习,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李老师还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她让学生观察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写下钟面上表示的.时间,让学生巩固新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李老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李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她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同时,她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认识钟表》评课稿 14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黄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感触颇深。黄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黄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导入新课时,她利用猜谜语的方法,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她把蓝猫开钟表店的故事贯穿在整节课堂中,如逛蓝猫钟表店初步认识各种钟表,设计闯关游戏招收钟表修理工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生动有趣,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新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黄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钟面,探究钟面的特点,总结认读整时的方法。为了突破“认识大约几时”这一难点,黄老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让静态的数学动了起来,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较好地突破了难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黄老师还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她出示小明早上8时读书、晚上8时睡觉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时刻却在做不同的`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练习的设计上,黄老师可以进一步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间有更多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在拨钟活动中,黄老师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总之,黄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她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同时,她也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黄老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认识钟表》评课稿 15

  《认识钟表》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有关时间的知识,主要目的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学会认读钟面上整时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但上课前学生对钟表的认知起点并不是零。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关于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有效利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王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如猜谜语等情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课堂中,王老师出示钟表店的钟表课件,学生兴趣盎然。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上,王老师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9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摆时针、分针说时间练习,很好的`把时钟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教学。说一说身边的生活时间,效果明显。如出示升国旗8:00时钟、吃饭12:00时钟、踢球4:00时钟等练习设计,还有王老师设计摆时针的小游戏,让学生说时间,更加深了对时钟的理解。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理解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认识钟表》评课稿】相关文章:

《认识钟表》评课稿02-01

认识钟表评课稿03-22

《认识钟表》评课稿05-20

《认识钟表》评课稿热门09-29

《认识钟表》评课稿【实用】07-27

【优选】《认识钟表》评课稿07-27

(精华)《认识钟表》评课稿07-05

《认识钟表》评课稿(实用)07-05

《认识钟表》评课稿【荐】03-10

【荐】《认识钟表》评课稿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