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1)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说课精要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带领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3.课文解读和情境营造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2.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让学生查找作者的一些经历、创作,加强对作者和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带着疑问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感知学习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营造情境和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好的诗文当以朗读为主,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的朗读,师生读,生生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文本中理解、解决问题。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抓住重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查找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学会运用精练的`词语来概括景物的特点。
(四)语言运用与品味
1.教师导入并设计问题,请学生展示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品析课文,思考问题。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2.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2)词语选用上十分讲究。
举例: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设计意图】1.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了解品赏语言的角度。2.通过评析语言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五)活动学习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六)布置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2.课堂知识的学以致用。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读出重音和勾连。掌握课后生字词及课下注解,并能运用。重点理解比拟手法及作用,兼顾品味运用对比、反复、设问、排比的语句。能够区分实写与虚写的语句。会写200字的家乡冬景,写出景物的`特征。
二、借助解读富有感情色彩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理解蕴含句中的美好情感。借助想象读懂文中的诗情画意的具体体现。
三、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教师点拨,课后阅读四季写景文。
【教学安排】两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二、作者简介(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预习作业:
1、学生诵读,能读出重音和勾连。
2、出示抄写本,备查。检查时关注学生的书写和标音。教师点拨字形、字音和字意如何辨认并识记。
3、从文中找出运用比拟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对写景和抒情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读过程中回答)
二、作者简介(略)
三、解读课文
1、诵读全文,注意读出重音和勾连。(完成积累拓展四)
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反映了济南的冬天什么特点?(完成思考探究一)
3、文中运用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对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4、“理想的境界”蕴含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说冬天的济南是理想的境界。(完成思考探究二)
5、借鉴课文写家乡冬天的景物,不少于200字。(完成积累拓展五)
四、布置作业
1、完成校本作业
2、阅读辅助资料
3、预习新课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5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
[学习重点]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难点]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
[通过检查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习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澄清贮蓄水藻济南着落暖和真得镶
(2)、解释词语
响晴空灵奇迹响亮安适澄清水墨画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配乐朗诵)
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
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配乐)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诵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一)教师带领赏析第一部分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济南冬天是“温晴”的,分别提问:
①在哪里提出这个特点的?
②这部分是怎样写“温晴”这个特点的?
③具体说说是怎么对比的?
指名学生回答
明确:在第一小节提出,通过对比的形式提出这个特点的。
共用了三组对比,即
a、北平冬天几乎天天刮风和济南冬天没有大风。
b、伦敦冬天多雾和济南冬天响晴
c、热带毒日和济南冬天的温晴
板书:总特点:温晴(宝地)——对比(突出特点)
2、延伸
作者用伦敦、北平、热带三个地方和济南作对比,这和他的经历有关。老舍25岁前一直在故乡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伦敦生活了六年。在离英国土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的厉害,而一回国就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因而才会对济南冬天的温晴格外深切。
(二)作者是如何具体描绘“冬天的济南”的?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6
方案一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方案二
(一)由教师组织学生预先写厂篇短文《XX的冬天》,然后让学生把习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内容和写作特色的理解。
(二)在某一季节,选择本地区某一景点(如山、河、海边、公园等),确定几个观察对象。(如河边的树,河中的船、河水、桥等),围绕着一个中心(如暖晴、景色季节变化等),写一篇短文,要求明确写出学习了课文的何种写法。
(三)学习运用对比、比喻、拟人(重点学习一种方法亦可)的手法。描写一种景色(不一定写咸完整文章),写成后,把各自的短文拿出来对照。师生共同讲评。对照中注意加深体会课文中运甩这些手法的妙处,并纠正一些运用不当的错误。
方案三
设法让学生自己去剥皮吃桔子,比较法,就是诱导学生自己动手剥的一种好办法。
(一)课前印发夏丐尊先生写的《白马湖之冬》(见所摘文附录),要求学生将两篇描写冬天的散文对照着读,思考两文的同异点,然后在课堂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归纳。
相似点:1、文体相似。都是写景抒情散文。2、题材相似。都写冬天。3、两文的“我”都是从彼地来到此地。4、写的景物相似。都写环境的.山,都有水,都有暖阳,都有雪。
不同点:1、气候不同。一暖一冷。2、景物特点不同。风的声,山的态,水的色,人的情都不一样。3、“我”的感受不同。一个久住严寒的北平,又刚从阴冷的伦敦回来,感到无风温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一个从热闹的杭州移居到荒凉的湖边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4、着重描述的景物不同。一则重在阳光、小山、雪、水;一则以凛冽的寒风贯通全篇。5、抒发的感情不同。一个抒发的是归国游子对祖国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侧表现出身处严寒他乡,离群索居的知识分子孤独、寂寞的心境。
通过比较可看出散文在表达上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怎佯取材,怎样结构,怎样造词造句,应根据客观事物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独特生活感受,根据主观表达需要来精心进行择取。
(二)最后落实在练写观察日记上。使学生既练写《白马湖之冬》的白描手法,也学习《济南的冬夭》形象描绘的各种艺术手法。
附: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预习: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习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景物特征。
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大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和煦明媚、生机盎然的。那么,与之相对的冬天,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说起冬天,大家能联想起哪些词语或者景象呢?(寒风呼啸、寒气逼人、冰天雪地、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雪皑皑,北风呼啸……)这些是我们对冬天的印象和感受。可是,在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舍先生笔下,冬天别有情致呢。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背景铺垫: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在济南,老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经人介绍认识了他后来的妻子胡絜青,“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他曾经说过:“时短情长,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2.一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语调要舒缓,注意读出重音和停连。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体现济南冬天特点的句子。
活动一:我是最佳小导游
读完课文,同学们对冬天的济南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初来乍到的游客介绍一下济南冬天的特征和景物吧。
同桌互相说读,个人发言。(不求全面,引导学生说特征说山水)
预设: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日光不毒,天气温晴。济南是一个有山有水的老城,到了冬天,温暖安适,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围绕着济南,像是把济南放进了小摇篮里。雪后初晴时,济南的小山色彩斑斓,真是秀美。城外的远山,村庄稀疏,白雪点缀,像是一张出自唐代名手的水墨画。济南的水,到了冬天也不上冻,水面还冒着热气,水藻越发碧绿。站在水边慢慢往上看去,整个济南像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活动小结:济南冬天最主要的特征是“温晴”。“温”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是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黯淡。济南的冬天,山温暖,水温清,怎能不让人产生满腔温情?
活动二:争做最美朗读者
这篇文章中,处处流露着作者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请选择你觉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最充满温情的段落,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朗读者。
大家先读给自己听,注意边读边体会,可以在书上标注符号。需要重读的字词下面加“.”需要停顿的地方加“∨”需要连读的地方加“∧”需要拖长的地方加“~”。
学生活动,评选“最美朗读者”。
由最美朗读者示范读第三自然段,所有同学再次情感诵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示例: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活动三:我来和作家PK
1.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也有些教材把这句话和写水的段落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你觉得哪一种分段方式更好?
2.朱自清的《春》用了三个比喻句,作为文章结尾。请你反复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也来改写一下《济南的冬天》的结尾,用“冬天的济南像……”开头,写几个比喻句。
【设计意图】
此课是七年级的起始课,让学生会读、爱读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对于经典美文,多读、美读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基于此种认识,我的第一课时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设置活动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说读、朗读、改写,多角度地进入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感受文字的音韵之美,同时训练学生的朗读和提炼能力。最后以写促读,通过改写结尾,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所有活动以“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是七年级语文课应有的追求,也应该是每一节语文课的追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的语言之妙。
2.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感受到老舍先生对冬天的济南温情脉脉的情感。那么,老舍先生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温晴”,表达“温情”的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济南的冬天》,探寻语言的奥妙。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再次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哪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活动一:评一评
勾画出能体现“温晴”的句子或词语,说一说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出“温晴”的。同学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品评:
图景印证温晴
修辞表现温晴
动词刻画温晴
色彩描摹温晴
示例:图景印证温晴。文章第一自然段写济南的天气,强调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征,然后,描绘了四幅图景来印证“温晴”。第一幅图景:阳光朗照图;第二幅图景:小雪覆盖图;第三幅图景:城外远山图;第四幅图景:绿水空灵图。这些图景通过描山绘水来印证济南的温晴。
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引导从修辞的运用、动词的选用和色彩词语的使用上深入体会语言的妙处。
预设:
修辞表现“温晴”。
1.对比突出“温晴”
第一自然段用北平冬天的大风、伦敦冬天的重雾、热带日光的毒辣,和济南冬天做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比喻描绘“温晴”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济南冬天的特征,请你选择你最有感受到一个比喻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描绘“温晴”的。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济南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的慈爱,当然最温暖不过了。
B.“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两个句子,把雪后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把山坡上的雪景比作“带水纹的花衣”。雪常常给冬天增添几分寒意,但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有抹杀暖冬的特点,反而把冬天“温晴”越发显露出来了。因为那小雪连矮松都罩不住、连山坡上的草色都遮不严,只是给矮松戴上了洁白秀美的帽子,给山坡穿了件花衣。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把城外远山之景比作“小水墨画”,济南的冬天没有水瘦山寒的冷峻峭拔,而是呈现出融融的色调、淡雅的情致,也体现出“温晴”的特点。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济南有“泉城”之称,“一城山色半城湖”,“蓝水晶”的比喻,描绘出水的温暖、清澈的特点,也突出冬天济南的温晴。
2.拟人传递温晴(温情)
活动二:比一比
请你比读三组句子,选择其中一组说一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这一圈小山紧紧地包围着济南,给济南以温暖。
A.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3. 动词刻画温晴
活动三:换一换
换词体会动词的妙用。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躺)着。
B. 小山整把济南围(圈)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围)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山坡上卧(坐落)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铺)着点雪。
活动小结:“睡”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像一位沐浴着冬日暖暖阳光的老者,安静祥和。“围”展现出小山与济南城亲密依偎的情态;“放”表现出了小山对济南城的呵护和怜爱之情,加上“说”字,连续用三个动词,逼真地表现了小山对济南宠着护着的情态。两个“卧”字,写出了小山村和小雪的宁静、安逸,刻画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4. 色彩描摹温晴
活动四:找一找
朗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描摹色彩的词语,体会其妙用。
学生朗读、勾画、体会。
教师小结:松的青黑与雪的洁白相映增色,山尖的`白色与天空的蓝色相映成趣,山坡上草色和小雪黄白相间,相得益彰。这些颜色搭配恰当、浓淡相宜。如一幅素雅的水彩画,既无黑白照片的单调,又无油画的浓墨重彩,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
三、学以致用,仿写片段
学者吴炫这样评价《济南的冬天》:“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这节课我们从选材、修辞、用词、构图等角度学习了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请大家借鉴课文的写法,以“家乡的____(春、夏、秋、冬)景”为题,写片段作文。
学生自由创作。
秋备:我的教学设计呈现完毕,大家有什么想法?
陆艳:秋备的设计中不仅有学法指导,而且有教法指导,实用性超强!
志强:秋备的设计扎实且富有灵性啊。所有的学习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展开的,七年级的孩子一定会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一定很热烈。
秋备:遗憾的是我现在做了教研员,上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将自己的设计在教学中进行检验。不过幸运的是,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她刚上完《济南的冬天》的公开课。我想让她结合她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课的看法。希望能带给大家新的启示。好,让我们欢迎曹静老师。
志强:曹静老师好。
曹静:大家好。
陆艳:曹老师,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吧。
曹静:大家好,我是曹静。来自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我也是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一员,很高兴今天能来到聊课吧。
志强:那我们就针对这节课聊一下吧。听说曹静老师今年去其他学校支教了。
曹静:是的,这是在支教学校上的。支教学校要求上一节展示课,就上《济南的冬天》。说实话面对《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我郁闷了好几天。直到看到肖培东老师的那句话:“这堂课,其实最要抓的是‘你从哪里读出一往情深’这个问题。这才是《济南的冬天》最关键的思考。”
秋备:肖老师常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本领。
曹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备课思考。散文,是用文字来传情的。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首先要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陆艳:“弄清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曹静老师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备课的方法。
志强:那么曹静老师认为本课的起点和终点各在何处?
曹静:本课教学的起点就是学生能够感受到济南山水的可爱,却不知道是借助哪些方法来表达的,不知道文章里所蕴藏的作者的心情。
教学的终点,教参上提示了四个教学重点:1.继续训练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3.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4.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法。很显然,第二点是重中之重,就是在提醒我们,这是一篇写景散文,重点是要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情感。
秋备:重点确立后就要思考如何围绕它展开教学了。
曹静:是的。弄清了教学起点和终点,再来审视课文,寻找能够体现作者情感的语言点。我发现作者写得最动情的语句,集中于三四两段。我把这些语句放在一起看,发现第三段中所有的语言点都聚焦于“小摇篮”,也就是说在老舍心中,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像一个孩子。而第四段中的语言点,如“看护妇”、“花衣”、“害了羞”、“秀气”,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会发现所有的美妙语句都似乎聚焦于一个美丽的姑娘。
志强:一个是“婴儿”,一个是“美丽的姑娘”。比喻不同,情感就不同,朗读的语气也应该不同。曹老师读书真细致。
秋备:有了这些发现,我们眼前仿佛是两幅完美的图画。我们的赏析就不再是琐碎的。
陆艳:曹静老师再谈一下具体课堂环节的处理。
曹静:好的。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背诵《春》末尾三个比喻句,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朱自清对春天的情感。然后,学生朗读《济南的冬天》第一段,用一个词语概括老舍对济南的冬天的情感。
《春》与《济南的冬天》构成了一组以“热爱”情感主题的寓情于景的群文。
志强:由情感导入,妙。
曹静:由情感导入课文,寻找能体会出情感的语言点。学生很容易地发现这些点主要集中于三四两段。再寻找三四段的切入点。
第三段切入点是“小摇篮”,尤其是对“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到母亲对孩子说话的口气。也可以指导人们的想象句,并把二者联系起来理解。进而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山的情感。
第四段切入点是“花衣”。联系到“看护妇”、“害了羞”、“秀气”等语句,体会作者对雪后小山的青睐。
秋备:曹静老师是主要采用哪种方式引领学生赏析的?
曹静:赏析过程,用朗读来贯穿。朗读能最快地拉近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减小学生的语文经验与课文的思想情感的落差。
陆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大法宝。
曹静:赏析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文中表达情感的方法,为仿写做好准备。
志强:曹老师具体归纳了哪些方法?
曹静: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儿化音以及感悟“小”字的运用。然后用“朗读——赏析——归纳”的方法,引领学生学习“城外远山”和“济南的水”的部分。
秋备:学以致用,学与练结合,高效率的课堂。
曹静:本环节的最后,回扣第一段,再引入背景,体会作者之所以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温暖如春,来自于当时较为轻松的境遇和愉快的心情。
陆艳:这样的设计即回扣了课始导入环节,又为最后的收束环节做好了准备。曹老师是如何收束本课的?
曹静:收束环节,采用了“湿地聊课吧”中秋备老师的建议:仿写一段,即仿照《春》的结尾,续写几个赞美济南的冬天的句子。学生们的写作热情非常高呢。
志强:一节课有朗读,有品析,有写作,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曹老师的课扎实有效。听课的老师反馈一定不错。
曹静:课后听课的老师跟我说:“孩子们听了你讲《济南的冬天》,以后可能都想去济南上大学啦。”不过,我觉得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比如,反思赏析描写环节,还是应该多给学生搭设台阶。我应该认真学习余映潮老师关于雪后小山的赏析指导,学会定点聚焦,引领学生逐渐地进入佳境。
秋备:曹老师是一个善于反思的老师。课堂有遗憾,我们才更有学习和研究动力。
曹静:是的。我会继续对这节课进行反思的,也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志强:好的,老师们,这次我们看了秋备的教学设计。曹静老师也谈了她备课、上课的过程,希望给大家对了一些有益的启发,也衷心希望大家给我们留言,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困惑。“聊课吧”欢迎你的加入和参与。这次聊课就到这里。
嘉宾介绍
曹静,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语文教师,20xx教育部初中语文培训优秀学员,滨州市教学能手、教科研先进个人,滨城区首批名师,优秀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华家庭教育志愿者,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近年来,主持山东省教研课题“生活日记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顺利结题。曾执教市级观摩课《窗》,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知识》《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十多篇教学论文,并指导学生在《青少年日记》《中学生学习报》《阅读与作文》《少年先锋报》《同学少年》《学习报》《语言文字报》等报刊发表作文数十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9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我们这儿的冬天的'特点,进而导入新课《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龙朗读感知课文生字词并考察熟练程度。
济(jǐ)南发髻(jì)镶(xiāng)
澄(chéng)清贮(zhù)蓄
2、自由朗读感知课文感情基调。
⑴学生讨论发言如何朗读课文。
⑵师生归纳:要读出喜爱之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
⑶学生按照提示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自由朗读,然后然后进行朗读比赛。
A、学生互评朗读中优缺点
B、让评析较好的学生来朗读
C、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重点的字词句的朗读。
3、感知济南的冬天的'总体感受。
⑴齐读第1段。
⑵你从第1段捕捉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⑶师要做好指导工作,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学生赏析济南冬天的山和水[第2课时]
㈠感受济南冬天的山
1、比较感受阳光下的小山和小雪后的小山以及城外远山的`不同之处。
2、说说你喜欢哪一幅画面的小山。
3、美点品析
⑴美词品析
⑵美句品析
㈡感受济南冬天的水
1、小组讨论归纳:如何写济南冬天的水?抓住了水的什么特征?
2、交流发言。
3、师生质疑。
㈢评析最后一段
1、结构上有变化(体现作者匠心)
2、冬天修饰济南,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济南的总观感。
3、济南和开头宝地照应,点题,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
㈣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学习本文后的感受(可以就不同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让学生搜集有关描写冬景和雪景的古诗句
2、请描绘一下我们家乡的`冬天:
⑴抓住景物特点,适当运用修辞;
⑵写好后,用一定的语气语调读一读;
⑶3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0
一:《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继朱自清的《春》之后的第二篇优美的散文。作者老舍细致观察济南的冬景,把心中对济南冬景的喜爱以及对自然山河的赞赏之情通过笔墨描绘出来,创作出这么一篇优美的散文。本课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大自然。通过反复朗读本课文,在学习《春》之后继续加强朗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加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认识,阅读更多的文章来加深体会文中细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写景抒情的文学创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
初一新生在上一节课了解了文学作品中自然的描写,赏析了优美的语言,发挥想象,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学习了比喻对文学语言的润色功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理解文学语言的思维能力。对于朗读方面仍需加强学习,体会文中感情。
四:教学目标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发挥想象,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以及喜爱之情。
初步分析作者笔下冬日里带有温情的济南山水,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难点:
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想象文中描绘出的景观,体会文学作品的语言对空间的.塑造以及传达情感的魅力。
七:教学时间
40min
八:教学设计
立足点:“看”(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导入:5min
冬天的电影场景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顺着老舍先生的目光,一起认识冬天里的济南,在想象的世界里观览冬日里的济南。
检查预习:5min
借助注释,了解作者背景。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词,读三遍。(基础巩固)
朗读技巧学习:10min
跟着录音,低声跟读,注意感情起伏,重音及停连。(初步感知作者细腻文笔及对济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问题一:5min+12min
顺着老舍先生的眼光,你看到了什么自然美景?各自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把你在文中看到的地名、自然景观在文中用笔画出来,五分钟之后请同学来分享所得,用自己的话简单描叙出来。(鼓励积极发言,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理清文章层次: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总体感受、济南的小城、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山以及冬日里的水)
课堂总结:3min
了解作者背景生平等、字词巩固、朗读初步学习以及对文章层次的梳理。
九: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一遍,朗读第三段三遍。
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试着思考一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欣赏济南温晴的冬天,体会作者醉心的情意。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
3、培养热爱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审美的情趣。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词语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舍(1899~1966),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于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一个词语来概括。
──温晴
五、深入探究
文中是怎样写出温晴的?
1、第一段:通过对比,突出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2、第二段:通过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温情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通过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描绘,突出温晴、美丽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4、第四段:通过城外远山的描绘,突出温晴、安适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5、第五段:通过冬天水色的描绘,突出温晴、明净的特点(比喻、拟人的修辞)
六、品味感情
1、读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赞美之情。
2、此情何处可见?
──见于充满感情的描绘中,见于直接抒发的胸臆里。
七、再读课文,尽情欣赏
八、课堂练习
九、作业布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来感知理解写景抒情散文的魅力。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浓浓的情味。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深圳的冬天姹紫嫣红、绿意盎然,济南的冬天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打开课本。(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进入学习。
1、环节一——字词
师: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PPT1),认识它们的请举手。
师小结:识记生字词是朗读的第一步。读大家常查工具书,走稳第一步。
2、环节二——内容
师:第一篇读通,第二篇读懂。(PPT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呢?
师:那咱们就先去品品那最妙的小山吧!——品山
请大家齐读第4段。
3、环节三——品山
师:山上山尖山坡山腰,果然各具特色,妙点纷呈。你认为哪一句最妙呢?请把它选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品得妙。时间三分钟,开始。(出示PPT3)。
品句1,指导个人读出感情
师:我们可以把重音放在哪里?语速可以稍微?语调可以多一点?
读——两边的女生各读一次,看哪边最能读出“害羞的味道”?
(老舍说:那些小山太秀气。老师说,这些女孩真害羞。)
品句2,指导小组读出韵味
读:大家都品出了山的'妙处,那咱们四组,一组读一遍,看哪组最能读出韵味?
品句3,品析语言精美
师:现在,我们不仅品出了小山的特点,还读出了修辞的妙处。老师有个疑问,能不能把这个“顶”字换成“戴”呢?
完整齐读:品读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让我们完整地再读这一段。
小结:看来,小雪不仅不能为济南的冬天增加寒意,反而平添情趣,更显温晴。那水呢?(出示PPT)请大家标出四个句子的序号,每个组选择一句你们最欣赏的,赏一赏读一读,待会儿咱们评出最佳朗读小组——赏水。
4、环节四——赏水
评比:大家能从不同角度赏出济南冬水之美,那哪一组读得最有韵味呢?
过渡“宝地”:没有获奖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朗读贵在以情带声。老舍先生在北京长大,21岁去伦敦大学任教,26岁回国,在山东任教7年,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情感,其实课文第一段就有一句话直接赞美了济南——“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是啊,正因为有了这别样温情的天气,才有了那秀气可爱的小山和那清亮暖人的泉水。难怪先生称之为“第二故乡”。——板画
5、环节五——美读全文
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对故乡的依恋美美地朗读全文吧!我想邀请两位朗读较好的同学,男女生各一位,大家推荐下?好,全体同学,请打开朗读材料。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感谢大家,让我拥有这么美的享受。感谢老舍,写了这么美的文字。如果让我们描写自己的家乡,我们可以借鉴课文中哪些写法呢?(完成副板书:抓特点、细观察、用修辞……)
那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牛刀小试、笔下生花吧(PPT3):带着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向大家介绍《家乡的冬天》,形成200字以上的小文。
四、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3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这些山形成了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在描写景物时,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品味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2. 学情分析
对于老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他的作品《猫》,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据此并结合本文内容,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画面再现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做到授之以渔。本课就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启迪智慧。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5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温晴”、“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5.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达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4.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讲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5.教学难点:
1)、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2)、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都经历过冬天,那么,石家庄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总之,北方的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既有美丽的雪景,也有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情吧。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事物自然导入,给学生以亲切自然之感,同时教师也点到了济南的冬天与一般的北方冬天有不同之处,给学生以提示。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中1号同学当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3、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2号同学负责,在小组中读正确。
4、检查词语能否读正确。3号同学读词语。
5、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通顺。
6、检查课文朗读情况。4号同学在小组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小组学习的主要形式验收学生的认读情况,小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在团队中负责,都有任务,锻炼、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能力。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 默读课文,然后试着想一想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的冬天——温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四、再读课文,感受。
1、教师设置情景导入,让孩子们想象济南的冬天的画面。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预设: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3、配乐创设情境,朗读体会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让学生交流的过程更加整合,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有更热烈,有更多的感受与同伴分享。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谁来说一说,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全篇,尽快让学生走进文本,为后面赏析课文做好准备。
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这个不同寻常的“冬天”,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围绕中心话题,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学生赏析济南山、水
接着作者又写了济南的山、水,现在请四组同学的代表分别上台给我们介绍作者笔下的山水,其余同学把书合上,从画中,从同学的`复述中感受济南的山、水。
1、第一张图片:阳光下山景图。
请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
教师提问: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教师引导下学生回答。
板书:阳光下的小山:温晴
2、第二张图片:薄雪后山景图。
请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根据图片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教师指导背诵:根据学生复述按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指导背诵。
提问:济南小雪的小山有什么特点?
板书:小雪后的小山:秀气
3、第三张图片:城外远望山景图、冒着热气的绿水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问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三、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交流中心话题。
课文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热爱。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
预设点: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④雪后山景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成趣;“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白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在实际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定性的说到某一部分。教师深入学生回答,与之展开深入对话,有机结合在一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二、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向生活延展。
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教师作综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①推荐阅读:《沁园春.雪》
三、作业。
1、背诵整篇文章。
2、学了本文之后,你的感想是什么?记录下今天的收获。可以采用诗歌、文字配画等形式。
3、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向书的世界引领,激励着学生种下自己心中生命之花的种子。
四、板书设计
12 济南的冬天
课后检测: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绿萍()
宽敞()澄清()
二、看拼音,写汉字。
bì
1、小明一()上眼睛,就会想起那位可怜的老奶奶。
chǎng
2、你应该向大家()开心扉,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
jǐ
3、他的老家是山东省()南。
三、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是(),原名(),字()( )人。(地点)
2、《济南的冬天》中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
3、老舍用饱含深情的笔,从( )( )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济南的冬天。
四、读句子,想一想表现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点,你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4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学习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作者借景抒发的赞美之情。而若要达此目的,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们不说温暖明媚的春天、喧嚣热烈的夏天、金色辉煌的秋天,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气息。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提示:如朔风怒号、冰雪覆盖、寒冷、萧杀……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读课文后,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向全班展示。提示:如温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一方面引导学生明确济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这一点学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全文所写济南实际并非完全如此,这里面加入了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进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说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于是,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1、学生朗读第一段,标划体现济南体现温晴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因此,作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把平面的语言变成立体的画面,学会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概括描绘。
1、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2、雪后小山图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3、山村卧雪图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淡墨高雅的画面,确实带有十足的情味。
4、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上水,用包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
读课文,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品味其中包含的温情,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3、健美优雅的女郎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如此,给人以明亮、灿烂、喜悦、希望之感。
4、娇美害羞的少女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是什么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纯青、温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温情的事儿。
5、俏美柔情的女子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献给谁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济南。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温情的春意
作者写济南的冬天,但处处洋溢着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写冬天。如此,这种冬天也就有了灵性,有了生机。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脚。
1、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着春天气息的句子并以喜悦的感情朗读。如: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2、思考讨论:为什么这样来写?明确:一是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二是表达作者对冬天济南的爱怜之情;三是表现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一种乐观进取的精神。
(三)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
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交流。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4、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
学习
目标
1、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重要字词。
2、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贮蓄、秀气、空灵、澄清”等词语。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的妙处。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重点
难点通过美词美句的赏析,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一般方法。
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深刻领悟作者抒发的感情。
一、预学单(课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着落()水藻()暖和()镶边()澄清()
看护()响晴()发髻()贮蓄()应和()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有了依靠。
(3)就是这点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水琉璃做成的墙,播放着一段段水墨影像:一会是“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西湖,一会又变幻成滚滚而来的钱江潮水;时而又化作笔墨,用中国的传统书法,来定格因水而兴的杭州城。
B、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非诚勿扰》让自然生态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人如织”,胡玫执导、明星荟萃的《红楼新梦》又将如何演绎鲜为人知的文化西溪呢。
C、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在国内尚无先例,它吸引小汽车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出行难”问题,成为杭州打造低碳环保城市一个缩影。
D、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灯光设计专家德里克波特认为,为避免光污染,提高光能效,城市负责人和规划者应在照明总体规划中有所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照明的需要量等。
4、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列,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只填写序号)
①绿是生命的颜色。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是
二、互动单(课堂)
探究点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探究点二: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选择一句或几句赏析。
探究点三: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堂练习
5、第一自然段作者连用了“奇迹”、“怪事”等词,把济南的冬天与别处的作了对比,总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实际是在说,北京的冬天,济南的冬天却;伦敦的冬天,而济南的.冬天。
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7、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请结合全文内容和文章主旨,说说课文结尾的妙处。
四、课后练习
老舍先生选取阳光、村庄、山、雪、水等具体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请你模仿这种手法,运用不同对象(或某一对象),写一写眼中故乡的冬天。提示:抓住故乡冬天景物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收到情景交融的效果。(200字左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2-07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03-03
《济南的冬天》优秀教学设计01-10
济南冬天优秀教学设计01-10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04-0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15篇05-03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06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28
《济南的冬天》优质教学设计(通用6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