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一搭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诗是《诗经》的首篇,运用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本诗还注重音韵和谐,是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教学目标
1、用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诗歌。
2、感受诗中的劳动美。
3、学习《诗经》中的比兴手法。
教学步骤
一、唱出情感(3分钟)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唱歌,唱爱情歌。我唱一句,你们能唱的跟着唱。今夜我来到你的窗外,窗帘上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你这么多年,从没有向你表白。还有没有能唱其它歌的?我宁愿你冷酷到底,多么深情的男子,多么动情的诉说,让我们想起那盏悠悠地窗灯下,彷徨的影子,深情忧郁的眼晴,那双手合十默默祝福的心语。现代男人的情歌如此动人,故代男人的情歌又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倾诉男人相思的情歌《关睢》。
二、读出情味(9分钟)
1、是咱们男人的情歌,就让男同学先读。女同学听,找出他们读得不当的地方。
2、女同学举手发言。女同学如有不对的`地方,男同学可以提出抗议。
教师点拨:
注意发音:
叠韵的字:窈窕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双声:参差、辗转、睢鸠的声母和声调相同。
还有叠字,关关。这些字的运用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⑴字音。
⑵节奏。
⑶情感。
⑷乐()好()寤寐()。
(部分字是多音字,根据学生的理解,灵活处理,言之成理即可。)
3、刚才有的同学说要读出情感,本首诗的情感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先齐读一遍,进一步理解诗的含义。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根据你的理解诗的含义应该是什么?
(学生大胆理解,言之成理即可;让学生学会掌握一节,便能理解全诗的方法。)
4、点拨:读诗时应把握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在诗中选一个字来概括。
(教师引导点拨以下词言的含义。在河边时之。家中之。梦中之。好为爱慕也、思为思念也、乐为欢喜也。)
5、生自由读准备范读。
6、生范读(3人)。
7、生评:看谁读得最好。
8、教师:听你们读,我也抑制不住读诗的情感,让我也读一下好吗?(范读)
三、读出画面(10分钟)
1、师:我读着读着,在我脑海里,浮现美女俊男的形象,你们有吗?他在干什么?是男的在采荇菜,还是女的,还是男女,还是别人在采?
2、好,先让我们读一遍以后再来回答这个问题。完成题单2题。
3、师:提示学生从几个画面入手。分别理解三次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女的采荇,反复咏叹的是姑娘采荇的优美身姿。让小伙子难以忘怀。
如果采荇的是男的,在采荇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荇菜左右流去,采摘困难,美丽的姑娘求起来也很困难。
男男女女的在河里采荇菜。男的为了讨好女的,有意跑到女的身旁,一会在左面采,一会在右面采。
4、相见时,采荇菜吗?
四、读出艺术(8分钟)
讲比兴:
同学们想知道:谁在采荇菜,我们可以从《诗经》的艺术手法中得出答案。《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是赋、比、兴。这首诗用的主要是比、兴手法。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不说想说的,而是由先写其它的,用事物的特征,或事物事件之间的联系,来引出。如: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绿的时候;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聪明的你诰诉我,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不过作者想说的只是相反的方面。)
山不转水转,天不转云转,地不转人转;朋友,事不和气心可以和气嘛。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百川东到海,红日复西归,须学梅傲雪,只求花报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飞鸟回巢,浮云归穴,夕阳西下,可怜的我今是何处息?
1、找比兴句子。
2、我们一起来说说第一层的大致意思。睢鸠鸟儿,河里关关的叫着。那采荇的姑娘,美丽而善良,要是能成为我的配偶该有多好啊!
3、点拨:采荇菜和追姑娘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
也许有人认为姑娘采荇难,小伙子追姑娘难,也许有人认为小伙子从采荇的劳动中发现采荇和追姑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看别人采荇想出的道理也不得而知。
4、总之在采荇的动作中能流出姑娘优美的身姿、勤劳的性格;小伙子细心呵护。还让我们想起姑娘不理他,一会从左一会从右靠近,那烦人的情态。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女孩子害羞的双眸,微微的红晕。
五、自主创作(10分钟)
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
教师示范。你读书在外,你想家了,想妈妈了。你如何运用比兴手法,表达你的情感呢?老师示范:我站在江边,燕子成双成对归巢,牛羊摇着尾巴进圈了。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运用、书写生字。
教学准备
1、插图、录音机。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题
1、同学们,这是什么?
(出示知了图)
蝉(正音)
谁想给大家提个醒,读这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2、谁听过它的叫声?能学它叫一叫吗?
3、听到它的叫声,你知道一年四季的哪个季节来了?
4、谁有过想捉蝉、捕蝴蝶、老小蝌蚪的经历或想法?
古时候,就有一位诗人叫袁枚,曾经见过一个放牛的孩子想捉树上的蝉,还把这个情景写成了一首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
(放录音)
5、出示课题:
所见
(同学们,这首诗的名字叫所见)
6、读课题:
所(正音)
理解“所见”。
(谁能告诉老师,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再听一次录音,边听边小声地跟着读一读。
2、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读之前,老师想问,读的时候,假如你遇到不认识的字,这么办?
归纳方法,自由读
3、谁想来读着首诗的同学请站起来大声读。
4、现在来个比赛,看南同学读的棒还是女同学读的棒。
5、还有那位同学想读这首诗?
6、谁来评平他读的.声音怎么样,字音怎么样?
7、齐读。
三、识字写字
过度: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上的字你都会读了吗?
1、读字(指着有颜色的字):
正音。
2、真棒、假如这些字没有了拼音,离开了课文,你还会读么?
(出示小黑板)读词。
(出示字卡)自己读,开火车读。
3、同学们请看这个“黄”字,你能一口气用它来组三个词,并选一个词来说一个句子吗?
4、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这几个字,(出示四会字)假如我们要写它的话,要注意些什么?
(观察、汇报)
5、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指导书写)
6、同桌互相评一评,看要提醒对方那一笔写得不漂亮,那一笔写得很漂亮。
四、理解词语、诗句
同学们,这时,我看大家有点累了,老师想跟大家玩个游戏好吗?
1、玩游戏:
指图说词(黄牛、牧童、鸣蝉、林樾)。
说规则,理解“林樾”。
2、玩游戏:
说词表演动作(捕鱼、捕蝴蝶、鸣、叫、喊)。
说规则,理解“歌声震林樾──忽然闭口立”。
3、同学们,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那里还有不明白的?
质疑。
4、表演读诗。
五、指导读书
1、小朋友,注意老师在古诗上标上的符号,你能细细读一读,把古诗读得更感人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引导。
2、齐读古诗。
六、背诗
过渡:同学门真棒,这回老师想考考大家,我把黑板上的一些字擦掉,看你们能不能读出来。
1、擦字(黄牛、歌声、鸣蝉、闭口立)背。
2、擦字(牧童、林樾、意欲、忽然)背。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重难点
感受松鼠的特点,通过与《鲸》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板书:松鼠,(学生跟老师一起书空)见过松鼠吗?书确实是个好东西,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过大灰狼,但我们从中知道它是一种凶猛、善战的动物,还有……说说在你的脑海里松鼠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将与松鼠做一次亲密的接触。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边读边感受: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第一遍,把句子读通读顺。第二遍,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想办法理解,实在不会做上标记提出来。
接读课文,指导朗读,并解决字词疑问:乖巧、驯良、矫健、蛰伏不动。
刚才我们的问题是?
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默读课文,思考:
这些特点分布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当中?
三、研读课文,体会松鼠的特点
1、松鼠的漂亮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吃食、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坐姿。
谁愿意做这只美丽的小松鼠来介绍一下自己,读读这段话。
2、松鼠的性格驯良体现: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
3、松鼠行为特征(3~4段)。
4、补充说明:
生育、何时换毛、喜欢洁净。
四、梳理文章,领悟表达方法
与《鲸》进行对比阅读,比较:
1、说明的角度:
《鲸》:体形和生活习性。
《松鼠》:外貌、性格、行动。
2、表达方法:
《鲸》:运用了举例子、拟人、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松鼠》:拟人。
3、语言特点:
《鲸》:精练、平实。
《松鼠》:生动传神、具有文学色彩。
板书设计
10、松鼠(文艺性说明文)
讨漂亮(第1段)外貌
人驯良(第2段)性格
喜乖巧(第3~4段)行动
欢
拟人手法语言生动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4
(理想让浪子回头走上正轨)
请三个小组的`同学朗读第9小节。
②当理想被歪曲,被玷污后,一定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理想并且提高警惕。(10)
(走弯路不要紧,人总会遇到考验,经得起考验就是坚持理想)
请三小组的同学朗读第10小节。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感悟理想的意义,领会理想的真谛。
2、感受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
3、联系自己,树立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
3、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2、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3、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课件播放诗歌朗诵,学生听读、欣赏,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⑴读准生字词的音。
⑵理解词语的意思。
⑶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班齐读)。
3、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理想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课件出示提示:
⑴读了第()小节,我明白了。
⑵第()小节告诉我们。
4、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第二小节: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不断提高。
第三小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四小节:理想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
第五小节:理想给人力量。
第六小节:理想能净化人的灵魂。
第七小节:实现理想要有牺牲。
第八小节:理想能改变人生的意义。
第九小节:理想能让人重新做人。
第十小节:要坚守自己的理想。
第十一小节:不要丢弃自己的理想。
第十二小节: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学生的发言不一定要严格按顺序,不一定要很全面,能讲出某一层意思就行了。老师相机板书。)
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归成一句话,这首诗就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主旨:赞美理想,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5、再一次全体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
三、研讨与赏析
虽然我们读懂了这首诗,但对于某些小节还不不太理解。因为诗人的语言中蕴含的道理要透过字里行间去细细体会,下面我们一起来重点赏析一些句子,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1、诗人是怎样赞美理想的?本诗中用什么形象来表达理想的意义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比有什么好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件出示喻体形象。)
第一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这一组比喻有什么特点?
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第二组: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三组: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第四组: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的你的自私心。
理想能净化人的心灵。
第五组: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新的历史时期,正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自由选择小节背诵。
2、诗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你很有启发的是哪些呢?
小组讨论、交流:
⑴你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来说明。
①获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解: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拥有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崇高社会理想奋斗的幸福感,就是获得。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朗读第5小节。
②牺牲:敲碎你的黄金梦,洗濯你的自私心,/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解: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谈谈理解)
③练习背诵第5、6、7节。
⑵“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又可以怎么样来证明呢?人应当怎么样保持自己的理想呢?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P4~5“搭一搭(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激烈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二次设计
一、复习
1.提问:计算除法竖式,要注意什么?
2.练一练:10÷515÷518÷320÷530÷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搭一搭(一)”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13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列算式:13÷4
(3)让学生估算大约摆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2.学生动手,搭一搭。
3.发现:13÷4=3(个)……1(根)
“3个”表示搭了3个正方形,“1”为余数,表示剩余1根小棒。
4.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木棒搭一搭)。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搭一搭,填一填”。
(2)学生讨论:为什么除数都比余数小?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P5“练一练”的第1~3题。
四、总结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7
(英雄失去理想,就会变成平庸的人,与平凡人的因有理想而伟大形成对比。反衬出理想的可贵)
请三个小组的同学朗读第11小节。
④练习背诵第9、10、11小节。
3、比较阅读:第1课《在山的那边》和本课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比较一下,找出内涵相同的诗句。
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应该怎样树立理想并为之而奋斗呢?
2、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同学可以再从“正直、勤奋、毅力”等词语中选择一个或者自己想一个值得赞美的词语来创作。
五、结语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搭建“小小建筑物”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基本特征基础上的。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是基础,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把球搭放在什么位置,保证建筑物又稳又高,深化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积木(每人1套)、数码相机(1台)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理解题意
1.简单分类
今天我们一起用积木搭建小小建筑物。
教师要求学生打开学具盒,由学生介绍学具盒中有哪些形状的积木,这些积木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有关。
教师要求学生按照立体图形的特征给积木分类。
2.明确要求
分类的生物积木来做游戏师:你们平时在家玩积木喜欢搭什么?真了不起,看来大家都很会玩积木。既然这样,我提一个有难度的任务,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出示课件,“比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
师:看到这个要求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复习立体图形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着重理解要解决问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二)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1.操作交流,聚焦难点
师: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能做到又稳又高吗?试一试。
学生操作一会儿后,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在各小组之间进行巡视。
师:好,大家暂停一下。刚才我看到不少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谁说说在你搭的过程中,哪块积木有点不听话?为什么它老不听“指挥”呢?
师:圆柱也容易滚,为什么你不觉得它难搭呢?
小结:看来给这个“不听话”的球找到一个好位置是关键。
2.独立操作,突破难点
(1)其实球早有话想说了,我们看看。
课件演示:“我生性好动,你们拿我有办法吗?”听了它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师:看来它还有点小嚣张。你们有办法把它制住吗?自己试试。
教师用相机记录学生各式各样的想法。
(2)汇报交流。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他把球和谁放到了一起?你认为他搭得怎么样?可以按他的方法搭出来试试。
小结: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上面,可以放稳。
(3)创作自己的作品
师:可以借鉴同学的好方法,还可以重新再尝试。用上所有的积木,比一比谁搭得又稳又高?
教师用相机记录每位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在第一次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题意,加深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第二次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和学习。
(三)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要求:谁也不能再动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下课之前你们的“小小建筑物”还没倒的,“稳”这个要求就算达到了。
1.小组互评:比一比,谁的最高。
2.全班互评
每组介绍自己组的代表作,并说明高度(几本数学书的高度等)。
分析优胜者取胜的原因。
原因1:球要放在最上面,要用3个长方体固定这个球。
原因2:要把长方体立起来,这样“小小建筑物”就长高了。
原因3:圆柱体不能躺下,也要站起来,这样保证圆柱体站的稳稳地,而且站的高高的。
3.展示学生作品,颁奖
小组优胜、全班优胜、最有创意奖、持之以恒奖等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的作品,肯定其作品的优势,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交流中回归图形特征,引导学生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回顾过程,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看到问题我们不要忙于解决,要想清要干什么,自己有什么;还要想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困难、最关键,应该怎样解决。这样我们不仅能把事情做完,还能做好,做快。
【搭一搭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搭一搭》教学设计06-26
《搭一搭》教学设计11篇04-28
《搭石》的教学设计09-30
《搭石》教学设计06-17
《搭石》的教学设计03-16
搭石教学设计06-20
《搭石》的教学设计模板09-29
《搭石》教学设计范文04-15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