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07 18:01:11 设计 我要投稿

如梦令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梦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1

  一、温故知新,走近词人。

  1、刚才我们读的这首《夏日绝句》,作者是——李清照,从这铿锵有力的诗句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李清照。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词的王国。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背上一首你所喜欢的词?

  2、这是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3、词和诗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4、这首词哪是词牌?哪是题目?(生茫然)其实,这首词就是用词牌作为题目的。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5、对于李清照的情况,你了解哪些?

  6、李清照早年生活在济南的约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非常幸福。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她的内心,和她一起重温那段难忘的快乐时光。

  二、初读词句,感悟节奏。

  1、请大家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指导读出节奏。

  三、“胖”读全词,理解词意。

  1、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下面,就请反复地朗读这首词,看看能不能单靠自己读懂词的意思。(学生默读)

  2、小声地说一说,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还搞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咱们先来说一说读懂的。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老师在这儿得给你们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好,挺不错的,刚才,同学们不知不觉地,就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读胖”。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都写下来,这篇文章长不长啊?但是你看这首词,它只有多少字?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得栩栩如生。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5、咱们再来读一读整首词,用心地体会体会。(生再读)词中有景,词中也有情。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板:读瘦。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抓住所画的词语谈谈你的理由。

  预设一:我认为“兴”字最能看出词人的心情,因为词人喝得尽兴,玩得也尽兴。

  预设二:我认为“常”字最能看出词人的心情,因为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她还常常

  2、记起,可见印象深刻。

  预设三:我觉得应该是“沉醉不知归路”的醉字。(板:“醉”)因为这里的风景很美,再加上喝了些酒,所以作者就沉醉了,所以才有了下边的情景。

  五、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师: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

  (1)“溪亭日暮”。

  ①看到“溪亭日暮”这个词,你脑海当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把这幅画面说得再美一些。

  ③师: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

  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奖励你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⑤你们看啊!

  (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师:会跟谁在一块喝酒吟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

  师: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没喝酒,光读词,就有些醉意了。

  2、好!大伙儿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

  ①藕花深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③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

  3、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

  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

  ①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从哪个词语中听出来的?

  ②学词,就要像你们那样,唤醒身体所有的器官。词语中还有声响呢!

  ③古代的女子,她们的言行都是很受约束的。这时候因为喝点酒,活泼的天性都显露出来了,大声地笑啊叫啊,那场面多么欢快热闹!

  ④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白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⑤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

  再读。

  4、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①词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咱们再从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学生读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资料。)

  ②为什么这么开心?

  ③咱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跟词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生齐读,师生合作读,生背诵。)

  词人因乐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觉得这个时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④整首词就是一副流动的画面,画面色彩斑斓,生趣盎然;整首词还是一首动人的歌,让人回味无穷。听!跨越千年的时光,词人李清照倚在窗前,轻轻吟唱……(播放歌曲《如梦令》)

  5、多美美的意境。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是的,少女时代是李清照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最得意的时光。再读这首词,读出她的幸福与快乐。

  (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六、赏析《声声慢》,感受苦酒意象。

  1、在李清照的词当中流传下来的有四十多首,其中有好几首都写到了酒,接下来,下面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她晚年写的《声声慢》,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播放《声声慢》的录音)

  2、这首词也写到了李清照喝酒。但是此时此刻你感觉到她喝的还是乐酒、甜酒、美酒吗?

  3、那你觉得此时此刻喝的是什么酒?

  4、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5、同样的人喝同样的酒,为什么味道却变了呢?咱们再来看一段资料。

  (生阅读词人晚年境遇资料。)

  6、国破,家亡,夫逝,三者之痛,使李清照后半生非常痛苦,凄凄惨惨戚戚。在那段悲苦的岁月中,她多么怀念少女时代那段郊游的时光。

  (生读《如梦令》)

  7、国家破碎,山河凋零,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腐败无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忧国忧民哪!同学们,她多么怀念过去那段充满欢声笑语的激情岁月。同学们,再读!

  (生读《如梦令》)

  8、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丈夫去世以后,她无儿无女,无依无靠,颠沛流离,贫苦不堪,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一代才女就这样凋零了。带着这段温馨的回忆,

  3她永远地走了。

  (生伴着音乐背诵《如梦令》)

  9、今天,我们在“词国女皇”李清照的《如梦令》中醉了一回!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格,李清照的人个性鲜明。课外搜集一些李清照的词来读,看看你又能品出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板书:如梦令

  醉读胖

  美酒——苦酒读瘦

如梦令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理解词意。

  难点:

  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李清照擅长写词,前期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使她精神痛苦,所以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作大家。其词的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爱情与离愁别恨的传统范围,但在南渡后,她的词更多的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个人的深沉伤感,她的词对女性内心世界的严肃而深刻的描绘,于委婉细腻中一洗以往词作的妩媚不实的气氛,给词坛带来清高的意趣,淡远的情怀,空》,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二.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尽管饮酒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是什么?院中的海棠经过一夜的狂风骤雨,现在怎么样了。

  4.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女主人公昨夜就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了。之所以试问,不是真有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落花的悲惨,一个“试”字,将这种复杂的心理委婉地传达出来。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7.“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8.词人为什么这么惜花?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三.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如梦令教学设计3

  一、画面导入,激起情趣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这样八个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课件),谁来说说你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一幅画里又往往蕴含着美妙的诗句。现在,咱们一起来看几幅画,你能吟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吗?

  二、初读全词,初步感受词意

  1、同学们,你们用动情的朗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看得出,你们都很喜欢诗。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词,这首词也是诗中有画,而且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词人也不简单,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宋代著名的女诗人、李清照。关于李清照,你都知道些什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她的资料,下面大家看这段文字,自己读一读。

  从资料中我们知道李清照可是才华横溢,也正以为如此她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与之一起徜徉于词的世界。(屏幕出示全词),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回忆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郊游的经历。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要读得充分,读准字音,。(板书:如梦令)

  2、①这里有一个生字,藕,再请同学来读一读,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兴尽,在这里都读第四声,兴指兴趣,兴致。尽是满足的意思。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③藕花,兴尽,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④除了把词读正确,我们还要读出词的节奏,把词读得有板有眼,字正腔圆。谁再来读读整首词,其他同学注意听,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

  3、读好了节奏,我们还要读懂它。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李清照借这个词牌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郊游经历。整首词语言简洁,浅显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师巡视)

  4、好的,同学们,从我刚才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师:你自己能够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生: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记得在溪边黄昏的时候看日落。

  师:在那里看日落时的情景。是吗?不错的,她这么说,咱们能听懂她的意思吗?能听懂就可以了,来,往下说。你还能读懂哪一句?

  生:沉醉不知归路。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师: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师: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吗?或者说是忘记(回家了)。

  师:再往下说

  生:误入藕花深处。这句话我理解的是他开船的时候开到有荷花的地方。

  师:对,划船的时候。那个时候船没有机器的,划的。划到哪儿去了?

  生:(齐说:荷花深处去了。)

  师:是的,荷花深处去了。

  师:接着说。

  生:我理解的是兴(xīng)尽晚回舟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怎么理解?

  师:她看着看着,陶醉在里边了,但是,天都黑下来了,这个时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实这个“兴尽”是兴未尽,但是因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师:还有最后两句没人说,谁来说?

  生:我解释的`是惊起一滩鸥鹭。意思就是她在开船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荷花的地盘。然后荷花里边有许多的鸥鹭,被她船一开进来就全部飞走了,就是惊起一滩鸥鹭。

  师:争渡,争渡,谁读明白了?

  师: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抢着划船,这个时候把一滩欧鹭给惊起来了。

  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板书:读胖)同学们,如果说把咱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你说长不长?

  师:可是这一首词只用了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在这首词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动,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静静地思考。(结合学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读)

  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

  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间衔接得多么紧凑,多么自然啊!人在景中,景因人显,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构成了那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让我们再次走进画面,读一读这首词吧!

  三、展开想象,品味词境

  1、同学们,虽然时隔千载,我们已经无法跟随李清照一起参加那一次郊游,但这首词“诗中有画”,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板书:展开想象(齐读)}在这首词里,有一些词语给了我们画面般的美感, a、溪亭日暮

  ①咱们先来读一读一二句,齐读。

  ②哪个词给了你无尽的想象,给了你画面般的美感?

  ③是啊,“溪亭—日暮”,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溪亭日暮)展开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语言去描绘,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对景的想象]预设:

  a、学生回答比较简单(亭子、小溪、夕阳)师评语引领: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却都是静止的,谁能把这些眼前的景物说得更加具体?让这些景物活起来,让这幅画美起来!

  。教师评语引领:瞧,他说得多么传神哪,尤其是“xx”词,仿佛把我们都带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进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画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现!说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读好这两句,指读。

  师: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

  (3)朗读指导

  师:你们看啊!(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那玲珑剔透的小亭,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吟出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诗情读好这第一第二句。

  [对醉的理解]

  a、好一个良辰美景!好一个溪亭日暮!难怪李清照说她此时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诗人陶醉了,醉得忘记了回家。在这儿给大家补充一个信息,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诗兴大发,酒助诗兴,诗从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欢喝酒,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们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这两句诗,一定更有味道。

  b、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诗人会和谁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这可是一种全身心地享受啊!咱们再次一起读读这两句诗,读出那浓浓的醉意!

  b、藕花深处

  ①在那样快乐的时候,那样美丽的地方,诗人和朋友们除了喝酒,还会干什么呢?(赏景、吟诗、作对、弹琴、下棋、聊天)是啊,怪不得诗人说她后来是兴尽而归,读——兴尽晚回舟。此刻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高兴、愉快),就请你读出这份高兴,这份愉快!另外,这里的兴尽,也可以说是兴未尽,也就是还没有尽兴,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留恋,舍不得离开)那也请你读出这份留恋。你看,这里同一句古诗给了我们两种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确的,所以以后读诗就要用心去揣摩、去体会。

  ②就在诗人回舟时,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处。(分小组把这个词读两遍。)藕花—深处,(板书:藕花深处)这个深处是指哪?对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叶、荷花,这时候呀,那荷花,那荷叶的形状、颜色、姿态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师:这个“藕花深处”,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湖水还很清澈。

  生:还有那些小蜻蜓停在刚刚长出来的荷叶上面。

  点评语预设:

  a、你看到了荷花田田的叶子;你看到了姿态万千的荷花;你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一个神秘而幽静的藕花深处,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吧。读

  b、在这样的藕花深处,又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许多描写荷花的诗句来,谁来说,你想到了哪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啊,让我们再次走进去,再次沉醉。

  ③在这两句中,你觉得那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误入,在这里是怎样的入?(不小心)能换一个词代替这个误吗?(不知不觉)

  师:是啊,“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竟然连小船划入藕花深处都没有察觉。可见她们已经被美景深深的吸引了,我们再来读这两句,一定会读得更好。

  此时诗人已经如痴如醉,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于是就赶紧——读下去

  c、一滩鸥鹭

  1、师:读着这两句,哪一个词又让你画面般的感受呢?(一滩鸥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师:响不响?从哪个词语中听出来的?

  2、师:学词,就要像你们那样,唤醒身体所有的感官。词语中还有声响呢!

  师:多不多?你是从哪个词当中读出来的?

  师:是啊“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一齐读出这壮观的场面。

  ③在这里,除了看到鸥鹭飞了起来,听到它们拍动翅膀的声音,鸣叫的声音,你们还仿佛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干什么?你的耳边还听到了什么?(听到划桨声、欢笑声、水声,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争着划桨),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是啊,一种意外的开心,意外的收获,那就是——惊喜。)

  师:所以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他们心都醉了!他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读出这样的感受。

  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诗人惊喜的心情,用得多妙啊!谁来读读这两句,读出那份热闹、那份欢快、那份惊喜!(指导朗读,两个争渡要读得稍快,有力,后面那个争渡比前面一个更有力)

  四、回归整体,感悟词情

  1、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再现了当年李清照郊游时的情景,李清照留下来的词并不多,但是“无一首不精,无一字不妙”,这里边的33个字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2、通过学习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郊游呢?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吗?(令人心醉,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美好、美妙、令人难忘)

  师:是啊,这次郊游的经历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陶醉在美好的记忆里。而且让我们也陶醉其间,留恋其间,有了那么多美好的感受,一定能把整首词读好!这回你能背下来的,咱们就背下来了。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此时的李清照不仅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还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我们知道早年的李清照可说是名门闺秀,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父亲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丈夫是金石家。那时他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却很难找到那份快乐,那份纯真了。(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诗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范读

  2、在这里,你读到的还是快乐吗?你读到了什么?(愁、泪)

  3、南宋末年,金人大举南下,中原国土沦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诗人虽是一女子,但她同样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这愁和泪是为国亡而愁,为百姓生活疾苦而流泪;其二是家破,家人先后离去,使得李清照长期流亡在外,无家可归,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这就是她满腔的愁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句话,体会那无尽的哀愁、千行泪吧

  4、师: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到孤苦无依的悲惨老妇,一代词人李清照饮尽了这酒中的酸甜苦辣。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肯定会常常想起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让我们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忆吧。

  总结。读李清照的词,她的才情可以流光溢彩。课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词,读一读,品一品词的味道。

如梦令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藕、兴”两个字。

  2、理解词的意思,品味词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的意思,想象作者当年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

  2、朗读并背诵

  【教学准备】: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案说明】:教案中红色的字为课件出示部分:绿色的字为板书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古筝曲)

  1、同学们,伴着悠悠的古筝乐曲,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古典文学的园地,走进唐诗宋词营造的'艺术氛围,一起来学习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2、板书课题:如梦令

  二、了解有关词的基本知识

  1、你们学过哪些词?(《清平乐·村居》、《忆江南》、《水调歌头》)

  2、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

  点击:基础知识

  (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词可配乐演唱。)

  3、出示《如梦令》。

  出示课件《如梦令》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师相机指出“如梦令”是词牌名。同一词牌可以填许多不同内容的词,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三、初读课文,领悟大意

  现在,让我们眼到、口到、心到,去吟诵、去欣赏、去想像,来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

  1、自读,读通读顺

  要求:

  读准一个多音字“兴”,认清一个生字“藕”的字形;读对停顿。

  2、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读;齐读(各种形式朗读)(随机纠正错音)

  3、咱们把词读顺了,一首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交流自学

  学生开始交流自己的所想,老师相机进行评价补充。

  四、精读品味体验沉“醉”

  1、经同学们这么一联想补充,这首由30几个字组成的高度凝练概括的词立刻丰满具体起来了,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那么多美的画面。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也就是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

  2、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细细地品一品。(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3、围绕“醉”来感悟

  4、板书:醉……

  这首词中的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这个“醉”字?

  再读。

  ①、出示课件1、2句

  a、读1、2句,从哪里读出“醉”字了?

  b、交流:“不知”(为何会“不知”?)

  “沉醉”是啊,同学们想想,她是在哪里喝酒啊?(溪亭)

  过渡:词人和好友品尝着美酒,欣赏着美景,如此诗情画意,日子过得好生惬意,那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②出示课件3、4句

  a、诗人醉后有何表现呢?继续交流:“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理解“兴尽”“藕花”:兴尽想告诉我们什么?由藕花我们联想到诗人在哪?

  那又是怎样的一片荷塘啊?我给大家一幅图请同学们用学过的诗填一填

  过渡: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

  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开始——“争渡,争渡”

  ③出示课件5、6句

  a、听——嘻嘻哈,哗啦啦……你听到了什么?

  b、生答:(听到了鸥鹭的声音、听到了划浆的声音、听到了诗人的笑声、听到了争吵的声音……)

  c、仔细看——看到了什么?(鸥鹭飞起来了。)多不多?如果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所描述的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话,那么眼前该是——“一滩鸥鹭上青天”了。

如梦令教学设计5

  一、温故知新,走近词人;

  1、谁来背一首自己喜爱的词?为什么喜爱?

  2、词与诗有什么异同?

  3、对于李清照,你有什么认识?

  二、初读词句,感受节奏;

  大家读这首词?吐字清楚、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三、再读词句、感悟画面;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仔细朗读,看看从中你看到了哪些迷人的画面?

  2、“暮”字什么意思?看到日暮的景象,你又想到了哪些诗句?

  3、谁来说说满池的荷花是怎样的情景?都有些怎样的荷花?看着这些荷花,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4、数一数这首词有几个字?

  33个字,写出了李清照这次郊游的`过程写的栩栩如生,既交代了郊游的时间——日暮,有交代了郊游的地点——溪亭。可见,古诗是多么凝练含蓄,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我们再次读一读这首诗。

  四、紧扣词眼、品味情感;

  1、词中有景,词中也有情,诗人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整首词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画面色彩斑斓,生趣盎然;整首词就像是一首动人的歌,让人回味无穷,听,李清照正倚靠在窗前轻轻地吟诵着……

  3、这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五、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青年时期的李清照是幸福的,中年时期的李清照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呢?请大家看《醉花阴》

  2、出示《醉花阴》。

  3、从这首词中又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5、出示《声声慢》

  6、从这首词中又看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六、课外作业;

  课外请再找出一些有关李清照的诗句来读一读?

如梦令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体验到这首词的意境

  3.重点词解析

  4.词的技巧分析

  五.教学难点:

  1.对诗词的理解

  2.把握诗词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师问:同学们都知道我们要学的这首《如梦令》的作者是宋代伟大女词人李清照,那么大家知道的她的诗词还有哪些?对于她,大家还有什么了解呢?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举手回答一下。(老师总结同学们答案)

  (二)介绍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师:我们了解过了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之后,是不是对她的词也充满了好奇呢?特别是在宋朝那个词作鼎盛的时候,在众多才子里面作为一个女词人能够脱颖而出,也充分证明了她的才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李清照词作的风采。)

  (三)词作初印象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板书出来这首词,让同学们先自己理解一下这首词的思想情感,请同学举手回答自己的理解。

  (师:同学们的见解都很独特,那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

  写《如梦令》的时候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词人很是思念自己的丈夫。甚至到了借酒消愁的地步。这日她又喝了酒,早早就沉沉睡去。第二日醒来的时候,才发现昨夜下了一场小雨,便问卷帘的丫鬟,院外的海棠怎么样了。丫鬟答曰:“海棠依旧”。词人感念自己和丈夫的情形,感叹道:“应是绿肥红瘦。”意即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

  2.(师:大家既然已经了解了这首诗的情感,那就请同学们听一下录音,看看其他人怀着这种感情朗诵出来的感觉。)

  放录音。请同学们跟着读几遍。放音乐,让同学们跟着节奏朗诵。让同学们能够熟读背诵这首词。

  (四)词赏析

  1、.(师:大家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这首词也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作者用词的经典之处。)

  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2、.“绿肥红瘦”历来被人称道,它好在哪里?

  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这么一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3.抒情方式:以景衬情。抒发的感情是:轻灵新巧而又凄婉含蓄

  写作手法: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4.(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之后,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跟大家交流一下。)

  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大家了解李清照,懂得诗词的表达情感。

如梦令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藕”,多音字“兴”。品读词句,体会词人用词的精妙。

  2、以“醉”入手,想象画面,体悟词境,感受词人的愉悦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1、“醉”读词文,想象画面,体悟词境。

  2、补充资料,了解词人,懂得“词为心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在中华数千年词苑中,曾涌现众多名家,其中有一位以其清新明丽、委婉柔美的风格独树一帜,为后人所称颂。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用这样一副对联赞道: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2、我们今天学习李清照早期的一首词《如梦令》。

  二、初读全词,读准读通

  1、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

  2、相机正音 生 字:藕

  多音字:兴

  3、划分节奏。指名读,齐读。

  三、自读自悟,读懂词意

  1、在注释的.帮助下,理解词的大概意思。(学生自读自悟)

  2、交流,师相机评价补充。(重点点拨“常记”“沉醉”“兴尽”“误入”“争渡”等)

  四、精读全词,提炼词眼

  1、我们要把词读精,读成一个字。看看它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

  (学生自读思考)

  2、交流。(学生讲理由,体会用词之精妙)

  3、今天我们以“醉”字来品一品这首词。(板书:醉)

  4、作者到底被什么沉醉了?(相机板书)

  A、美酒。 B、浓情。 C、美景。

  五、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你从词中读出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品读想象)

  2、交流:

  “溪亭日暮”“沉醉”“藕花深处”“一滩鸥鹭”

  3、指导朗读。

  4、从词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快乐、活泼、无忧无虑……)

  5、早期的李清照为什么这么快乐,无忧无虑?

  (资料补充。早期李清照的幸福生活)

  五、对照比读,拓展延伸

  1、此时,李清照喝的是什么酒?(甜酒,美酒,乐酒,香酒……)李清照的诗词流传下来的有40多首,有26首写到酒。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她晚年写的《声声慢》。

  2、此时此刻她喝的是什么酒?(闷酒,苦酒,愁酒……)

  3、同样的人,同样喝酒,为什么它的味道就变了呢?(资料补充:亲人去世,孤独,国破家亡。)

  4、你又读到了怎样的李清照?(孤独、寂寞、凄苦……)

  5、忆读《如梦令》

  6、总结。

  7、布置作业:课外再去找一找她的词,读一读,品一品词的味道,感受我们中华诗文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如梦令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韵之美;

  2、仔细品读,结合重点词语,体会词中表现的画面之美;

  3、用心感悟,结合背景,理解词中体现的人物精神之美;

  二、学习重点:

  体会词中表现的画面之美;

  三、学习难点:

  理解词中体现的人物的精神之美;

  四、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赏读,品读,悟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她,素手执笔,抒写清欢岁月,千山暮雪;她,柔情侠骨,琴心剑胆,她就是一代才女,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让我们走进李清照(出示课件:请一位同学朗读红字部分的前期生活,学生读,请另一位同学读蓝字部分后期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二、初读:韵之美

  1、请同学介绍关于词和词牌。

  2、自由朗读,读出词的抑扬顿挫。(根据划分的节奏,一声二声长,三声四声短)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比读,读出词语的'韵味。

  二、赏读:景之美

  边读边赏:请描述词中优美的画面:(结合词语,展开想象)

  小组合作:组长安排4号朗读,3号提示词语,1号,2号分别描述。

  三幅画面,三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画面,组长分别安排两位同学,一位有感情的朗读,一位描述画面,组内同学随时补充。其他小组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哪个组先来选?画面一?画面二?画面三?

  画面一: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画面二:兴尽晚回舟,藕花深处

  画面三:争渡,惊起鸥鹭

  三、品读:情之美

  1、一幅幅画面难忘的画面,只用哪个词中一个字来形容最恰当?(醉)

  2、醉意朗读.:你从哪些地方读出醉意?(醉景,酒醉)

  兴尽晚回舟,沉醉不知归路

  3、饱满的感情朗读:浓浓的醉意充满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色彩?快乐自在

  李清照喜欢出游,喜欢闲游。经常在山明水静的地方寻找诗情。暮春时节,绿树成荫,草木掩映,她在芍药花前流连,当晚提笔填词,以芍药自比,“绰约俱见天真”;中秋佳节,夫妻花园散步,桂花香气扑鼻,兴致油然而生,吟出“暗淡轻黄性体柔,清疏迹远只留香”,她喜欢花下恬淡与从容;他们夫妻冬天经常看梅花映雪,雪地上经常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长灯下摊开宣纸记下日间的心情。李清照赏玩游乐的时候,必有酒助兴。少女时饮酒,婚后饮酒,孤家寡人饮酒,词人饮酒不拘时节不拘地点,兴致上来,饮上几杯,醉也好,醒也好,天地云月,都在酒杯中。不变的是才女的风姿。

  4、同位共读:一个选择带着“醉意”去读,一个选择带着“兴尽”去读,读出不同的感觉,洒落豪放。

  四、悟读:人之美

  1、展开想象自由读:读出词中少女的形象。(无忧无虑,不拘小节,自由自在,率真,单纯)

  2、感悟朗读,深入体会词人精神世界。(独立,勇敢)

  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她依然醉意的打量红尘。

  她就是要告诉世人,青春时节她是那样的沉醉过,

  她不喜欢拘束,亦不喜欢沉默。她是飞扬肆意的,她无惧世俗的眼光。

  做她喜欢做的,追求她喜欢追求的。她就这样一路走来,一路走远。

  总结:明月照幽兰,清风散暗香,李清照,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她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有丰盈如歌的韵律,她有坚守,她有梦想,因为她,我们更懂得不负韶华,不负此生,让我们为她点赞!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读李清照《渔家傲》,试着从背景,内容,人物,情感的角度分析这首词。

  选做题:积累李清照前后期的作品

如梦令教学设计9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你们读过词吗?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2、介绍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如梦令。

  二、初读感知。

  1、生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指导关键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

  三、细读全词,古文今译。

  1、过渡: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2、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咱们先来说一说。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适时指导 “暮” “醉” “争渡争渡”等字词的意思。

  3、这首词用了多少个字?(三十三)

  小结:是的,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引导学生: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板:读瘦

  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儿?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2、学生讨论,适时板书:醉

  五、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过渡: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

  2、引导学生想象 “溪亭日暮”这个词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奖励你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过渡: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对对子,看风景。

  小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5、小结,继续讨论:好!大伙儿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

  引导学生想象“藕花深处”所描写的画面。

  这种画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

  6、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结:那场面多壮观啊。看媒体:词人她们笑啊叫啊,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那场面壮观吗?!

如梦令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读懂词意,想象词境,感受词中美好意境,体会词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初步学习词的知识。

  3、品读词眼“暮、兴、醉、惊、记”,体会词人炼字功夫。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解读文句,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词中描写的意境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

  一、 初读课文、理解词意

  二、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三、 找出词眼、品读全词

  四、 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歌到了唐朝已发展到了颠峰阶段,于是,宋代文人另辟蹊径,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词也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提到宋词,人们就会想到一名杰出的女性,她被认为是婉约派词的正宗,提出“词别是一家”主张的女词人----李清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一首词。板书课题:如梦令

  学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学习这首词的时候,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官,用耳朵去听,用嘴吟诵,用脑思考,用心想象。

  3、预期效果

  那么理解词意、感悟意境对于大家来说就不成问题了。对自己有信心吗?

  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任务呈现

  (师先配乐朗诵)师:这首词听起来具有舒缓委婉的音韵美,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下面就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且试着读懂它。同桌可以互帮共享。

  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词,把字音读准,把词读正确、流利。

  2、学生借助注释自己学词,理解词的意思。

  3、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1、指名读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兴”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成“xìng”。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为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兴”在词中的意思为“兴致,情趣”,所以应读成“xìng”)全班齐读。

  2、指名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任务二: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任务呈现:刚才我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但学习诗词,光读懂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首词读美了、读活了、读出味道来。怎么读就有味道了?细细地读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然后静静地想其中的含义,边读边想,你就会走进诗词中,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感受,就会品出味道来。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板书: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自主学习

  细细地读,静静地想

  展示交流:

  板书三个画面1、画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读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课件出示黄昏情景)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想象的画面。指名读这两句。

  (3)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候,词人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4)这首词是词人当天写的吗?(生:从“常记”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生:这件事非常有趣,值得回味。)(板书:常记)

  小结:这首词构思巧妙。从“沉醉”一语可以看出,女词人和游伴们在溪边的'亭子里曾举行过一次时间不短的郊宴,一边说笑、行酒令,一边喝酒,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直至夕阳在山才匆忙上船。请再次深情朗读第一、二句。

  2、画面二:“藕花深处”

  (1)说说你对“藕花深处”的理解?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词中描写的是春末夏初时节,荷叶茂密,荷花绽放,香气四溢的景色。(师引导学生想象)

  (2)讨论:为什么词人和同伴们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3)深情诵读第三、四句。

  3、画面三:“一滩鸥鹭”

  (1)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既然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2)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朗读这几句。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让词人觉得非常有趣,值得回味的事

  任务三、找出词眼,品读全词。

  任务呈现:

  同学们真不简单,把三十三个字读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画面,读成了一幅流动的画,此外,还学会了文包诗的一种写法。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自主学习: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展示交流

  1、 生读词,思考。读后交流,明确:这首词是围绕“醉”来写的,“醉”是这首词的“词眼”。

  2、再读这首词。词人陶醉了,她陶醉在美景中,她陶醉在美酒中,她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她陶醉在美丽的生活中,让我们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读出浓浓的醉意来好吗?

  四、了解词人,深入体会

  1、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

  指名说。(课件出示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师: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起来。

  2、课件出示李清照《如梦令》的另外一首: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两首词的时间、地点、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虽然都“醉”,课文这一首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记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忆美好的青春时光。(板书:美好的青春时光)

  学生对比朗读,读出感情。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溪亭日暮

  常记 藕花深处 美好的青春时光

  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学设计11

  【教材分析】:

  《如梦令》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九课《词两首》其中一首。《如梦令》一词所记述的内容十分平淡,大意是讲述作者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处理】:引导学生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在读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品读、感悟词中所描述的美轮美奂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词。

  2、了解词的学习方法。

  3、通过品味诗词的境界,融情于景,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的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想象中品读。

  2、情境创设:置身诗境,以景入情。

  (二)、说学法:

  1、读中感悟: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

  2、合作探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词”。对于“词”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在想象中去品读,想想词中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李清照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读文

  引言: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好吗?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学生回答:喜欢,因为我觉得呀,画画能陶冶情操,画出来的画能给我带来美的享受)。你说得真好,我今天来特意带来了一

  幅美丽的画。想不想看?(问学生)想看,眼睛睁大喽!(问一个学生)美吗?什么美?(人)就人美吗?还有什么美?(景色)。此情、此景、此人都很美。肯定有人想知道,这画中泛着一叶扁舟穿行在荷花丛中的女子是谁呀?想知道吗?(板书:宋李清照)

  1、简介李清照:她叫李清照,是北宋杰出女词人。她写的词独具一格,称“易安体”。李清照被后人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事情,有喜有悲,有笑有泪,唯独有一件事情,会偶尔令她开怀大笑。想听吗?

  2、教师简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那是一次十分愉快的郊游,她玩的兴致太高了,所以很晚才划着船往回走,划呀划,划呀划,迷迷糊糊地就走错了,不知不觉闯入了荷花丛中,结果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那一次经历,令她记忆犹新。于是她便把这件事写了下来,给起名为《如梦令》。(板书:如梦令)

  今天,我将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好不好?

  3、在宋代有一位大文学家,叫朱熹。他在写的'一本书《朱子家训》中,把读书的方法概括的非常精确。他说:从朱熹的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入手,提出学习要求:用心展开想象,用眼仔细观察,用口有感情地吟诵。

  4、自由读《如梦令》这首词。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流畅。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读)

  5、检查学生的朗读。

  采用多种形式读:个人读——个人读——集体读(评价)

  6、提高要求:注意停顿,就会更有诗词的节奏和味道。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我也想读一读,教师跟着学生一起读,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再读这首词。一生读。(评价)——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设计意图:了解李清照的生平,让学生认识李清照,对这个人物产生好感。明确学习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加强朗读指导,体会诗词音韵之美。让词“活”在学生的嘴上,才能“活”在学生的心里。只有解决了难读的问题,才能解决“难入”(入情、入境)的问题。】

  二、批文悟情,理清情线

  1、怎样读懂一首词呢?有什么好方法?(生交流,比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看插图等。师概括。)

  2、接下来,你就和你前后、左右的伙伴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吧!小组合作学习,用刚才交流的方法,看能不能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

  3、师问:谁读懂了这首词?(生汇报)

  4、在这首词中哪几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心情的变化。生汇报:沉醉、兴尽、争渡。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再次感悟诗词描绘的画面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板书:沉醉————兴尽————争渡

  5、齐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感悟诗词所描绘的画面美,体会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想象画面,以图悟文。

  1、再读这首词,你能从中找到几幅“画”吗,“画”的名字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引导)你喜欢哪一幅画呢?读一读。

  第一幅画:“溪亭日暮”

  用自己的语言说这个画面。老师引导品味画面之美,情感之“醉”。

  指导朗读。

  第二幅画面:“藕花深处”

  你看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

  品味画面之美,想象画面之香!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指导朗读:读得“美”一点,“香”一点。

  第三幅画面:“一滩鸥鹭”

  在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焦急中得到的一份意外的惊喜。

  指导朗读,带着这种惊喜读这句话。

  总结:教师把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再次把学生带入美轮美奂的意境之中。我们把这三幅画面写下来,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板书: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2、倾听教师朗读,闭目想象画面。(想象画面之美)教师引导学生诵读。

  3、播放画面教师诵读,把学生带入画的意境。(感受画面之美)

  引导学生朗读。谁想读?(个人读——师生集体读)

  景色美吗?你沉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读得真好!再次有感情地读文,读出美,读出沉醉。

  4、小结本文:她是多么热爱这美丽的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呀!所以她醉了!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5、谁想背一背呢?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感悟浓浓的醉意。(个人背诵——个人背诵——集体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体会本词的特有的“图画”美,并通过学生自己的拓展想象,让画面有“声”有“色”,并通过学生的连续想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成“动画”通过文字与画面的结合,在品读中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感受女词人美好的心境。】

  四、欣赏吟唱,适度拓展

  词不仅可以当成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如果你喜欢,就跟着视频轻轻地唱起来。结尾: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给予了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希望同学们从这些文学的经典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设计意图:吟唱《如梦令》,感受词的精炼,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感情,这既是对文章理解的加深,也是对内容的艺术呈现。】

  五、作业布置:李清照还有一首同名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下去之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板书设计:

  如梦令

  沉醉————兴尽————争渡

  溪亭日暮—(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两首词的词意。

  3、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

  领悟词的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如梦令)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2、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会不会唱《童年》这首歌?我们请一位同学起来为大家唱一唱这首歌,好不好?(指名学生唱歌)

  这首歌非常的动听,多年来,它不知道打动过多少人的心。特别是那朴实优美的歌词,让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说“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词却是情感的载体。”现代是这样,在古代就更是这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用歌词来表达情感的。

  二、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如梦令》和我们学过的古代诗歌有一点不同,这是一首词。那么,什么叫做词呢?关于词的知识你知道多少?(什么叫词牌?2、词怎样进行分类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介绍作者

  三、理解领悟本首词的内容和意境

  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1、请大家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在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老师的停顿节奏。

  2、按照停顿反复朗读。

  3、借助课文的注释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初步的理解本首词的内容。

  问题提示: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词人的一次郊游)

  (2)这件事是发生在词人写作的当天吗?(不是,“常记”)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夏天,“藕花深处”)

  (4)她是一个人去的吗?(不是,“争渡”)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沉醉”)既误入,慢慢划出来不行吗?(不行,因为“日暮”)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4、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处才发觉。尽管这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寻找归路。怎么渡怎么渡的声音在静夜里格外清越,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鸣叫起来,扑腾腾飞起来,这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情趣横生的意境。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夕阳的余晖,清清的池塘,娇美的荷花,惊飞的鸥鹭,争渡的船只……这幅画面美不美?请你边读边想象画面。

  5、古人说:诗言志。意思就是写诗歌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描绘了这么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表达了作者郊游以后无限愉悦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四、背诵、默写整首词。

  板书:

  如梦令

  日暮沉醉爱生活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鸥鹭爱自然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教学要求: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导入本课学习

  2、《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简介作者)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2、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3、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2、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作业: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板书设计:

  白鹭飞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热爱大自然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教学设计13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1、了解诗与词的不同

  生任意背诵两首以前学过的古诗。

  出示李清照的词,比较诗与词有什么不同?

  ——诗每行字数一样,词不一样,有长有短。

  ——读起来的气势不一样。

  ——题目的不同。(了解词牌名)

  2、认识诗人——李清照(课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简介)

  二、初读体会,把词读“胖”

  1、播放音频:听读

  2、自己试读,挑生朗读。

  3、把词读“胖”

  根据课件提示的注释,理解词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读懂了那句词或哪个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读品味,把词读“瘦”

  1、我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围绕“醉”字美读全词,想象画面。(板书:醉)

  ——醉态一:醺醺沉醉,忘记了回家:“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醉态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你强调了“晚”,为什么强调它?①喝酒喝了很长时间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强调了“深处”,说说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会感觉……

  诗人真的是喝醉了,(板书:酒醉)

  ——醉态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让我们想象一下:

  视觉上,那时的天空……荷塘……鸥鹭……(关注色彩:绿叶、红花、白鹭、余霞,落霞与鸥鹭齐飞,荷塘共天空同色,这是一种梦幻的色彩)

  听觉上,你的耳边萦绕着……(鸥鹭扑棱声、鸣叫声;水声,惊叫声、划桨声、嘻笑声、歌声、岸边的偷笑声……)

  深深地闻一闻,沁入心脾的是……;皮肤上感受到的还有……甚至,还有惊起一滩鸥鹭之后的无限遐想。

  哦,诗人在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书:景醉)

  (3)当我们的感觉这样流动着,交织着,你的心底,弥漫着一种什么情绪?(欢乐的,轻松的,愉悦的,美好的,沉醉的,梦幻的……)

  美酒加美景,给了她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看着,也跟着陶醉了。齐背《如梦令》。(板书:人醉)

  3、你听——(《如梦令》歌词)播放蔡琴《如梦令》,尝试跟着唱和。

  四、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课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比较:这两首词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细观察后交流。

  这就是《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的特点。字数、句式和韵律都是一样的。这首词咱们以后还有机会细细地品味。

  五、课后作业

  推荐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走进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书设计如梦令

  酒醉

  景醉

  人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梦令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学习古词的方法。迁移运用,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学习古诗词兴趣,培养古诗词热爱激发学生

  二、教学重点:

  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想象词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沉醉”的心情。

  2、了解古词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四、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营造学诗歌的氛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1、师:同学们,春天到来,又是郊外踏青的好时节。你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游玩过?你去了哪里?景色如何?心情怎样?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看到那迷人的江南美景,你想到了哪首词?(点名)(课件,音乐)

  1、忆江南

  师:掌声送给她!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夏天,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诗人苏轼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3、山行

  秋天,人们喜欢登高远游,这满山的红叶,我们又想到了

  4、梅花

  冬天,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雪寻梅,墙角数枝梅——

  师:多美的诗句啊!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名篇佳作,难怪有作家说道——(课件出示于丹与叶延滨的话)看了这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上课!

  二、正式上课:

  师:我们今天来学一首关于郊游的古词(板书:古词)——如梦令(板书:如梦令)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作者是(板书:【宋】 李清照)如梦令是词牌名,是用来吟唱的,又叫曲子词,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字数、格式和韵律。??她是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有“词国女皇”之称。

  三、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一)自主学习,读“通”本词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诵读)

  评价:字正腔圆!你把生字“藕”和多音字“兴”读准了,(出示课件:藕花和多音字兴)老师想问问你们为什么“兴”在这里读第四声?(高兴、兴致)(课件)是的,兴表示“兴致”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哪位同学再来读读?

  (二)师生合作读

  1、小结:同学们,古词是用来吟唱的,(板书:吟)除了读准音,还要注意好词句的节奏和停顿,这样就能读出词的味道,我们一起来合作吟一吟。(师读前两个字)

  3、小组赛读:同学们吟得真好,带着这样的节奏,我们小组来赛一赛,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吟诵方式,看看哪个小组吟得好。

  4、展示。

  四、读懂词的大意,抓住关键字瘦读全词。

  1、 同学们,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读懂它,大家可以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找一找最能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那个字,在组里和同学讨论讨论。(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

  生:醉、梦、记、暮、兴。

  2、各组代表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

  3、总结:刚才大家通过学习,找到了自己认为最能表达词意的关键字,来帮助我们理解古词的内容,这是古词学习的第二步: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板书:凝)但是,哪个字最能表达作者的心境呢?让我们走进这首词,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五、想象画面,感悟词之意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画面?(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1、哪一幅画面让你的印象最深?(请三个同学)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再来说一说?还有谁也喜欢这样的画面?

  2、出示溪亭日暮图

  ①这就是美丽的溪亭日暮图,你能读一读这美丽的画面吗?

  评价:说的好,读的美,还有哪位同学喜欢这样的画面?你来读一读。

  ②同学们真了不起,读着词语,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这就是“品词”。(板书:品)

  ③再读“溪亭日暮”: 好一个溪亭日暮,夕阳晚霞,物我两忘,难怪作者“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带着这份醉意来读这两句,一定更有味道。

  3、还有谁想到了不同的画面?(哦,你看到了藕花深处的迷人风景)李清照,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李清照,你还看到了什么?你闻一闻,闻到了——

  ①现在我们跟随李清照一起走进那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谁来读一读这样的.美景?(指名读)

  ②难怪词人迷醉其中呢?你再来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深吸一口藕花的香气,一起来读读——

  ③你觉得哪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能用一个词来代替这个“误”字吗?(不知不觉、情不自禁)

  真是景不醉人——人自醉。带着这份醉意,再来读读这一句。

  4、还有怎样的画面呢?(惊起鸥鹭)(出示图) A怎么划船?(争着、用力)

  师:关于“争渡”的注解历来有两种观点:

  (1)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奋力划啊,抢着划啊”

  (2)以《唐宋词鉴赏词典》为主的一方观点认为,“争渡”的意思是“怎么划啊,怎么划啊”

  师:再读读这两句,考虑一下,你认为是哪一种意思呢?或者你有更新的想法吗?

  生1:

  ①她着急回家,就抢着划;(你抢着划一划)

  ②小组“争渡”读出抢着划的感觉。(做动作)

  师:此时此刻,老师也有了作诗的雅兴,真是“一群诗人争船渡,一滩鸥鹭上青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谁来读一读。

  ③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开心、激动。(激动地读一读)

  ④生2;她喝醉了酒,就不知道怎么划了??(你把那种不知道怎么办的感觉读出来) 迷迷糊糊中,呼啦啦鸥鹭飞起,你会有什么感受(惊讶、惊喜) (惊喜地读一读) 这个“惊”字,既惊飞了鸥鹭,又惊喜了词人。写得多好啊。同学们,带着惊喜与兴奋,读一读这两句吧!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很有道理,难怪那些诗词专家们都一直争论不休呢。不管是“抢着划”还是“怎么划”,李清照的心情都是——快乐(快乐地读一读)

  5、面对如此良辰美景,假如你是李清照,你会和朋友们干些什么?(饮酒、作诗、赏景、聊天┅┅)

  6、总结:

  学到这儿,谁来说说最能表达词意的是哪个字呢?(醉)(擦掉别的字)李清照,你沉醉的仅仅只是酒吗?(说到了酒)还有什么?沉醉于景吗?沉醉的还有什么?——心(快乐美好的心情)(板书:酒、景、心)在这份美好的醉意当中,老师也写下了这一首如梦令,伴随着音乐,我们一起沉醉地读一读。(音乐起,再读全词)

  六、回归整体,熟读成诵。

  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幅流动的画里,一起背诵这首词吧!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待会你们可以看画面、可以听音乐、可以做动作,甚至可以唱一唱。开始吧!(还有不一样的形式吗?)

  七、拓展读词,感悟词之情韵

  1、大家诵得韵味十足,谁来说说你怎样学习这首古词?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首同样词牌名,同一位作者的词。(先吟、再凝、最后品一品)

  2、要吟出词的节奏,读懂意思,把整首词凝成一个字或词,品出李清照怎样的心境?

  3、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如梦令教学设计15

  设计理念:

  1、词中有画的想像必须充分依托文本,在咬文嚼字中想像词境。

  2、绘出文字的画面——倾听文字的声音——品尝文字的味道——提升文字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以“沉醉”为切入点,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2、有感情地吟诵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沉醉”为切入点,想像词境,并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时间:

  四十分钟

  一、话题引入,初读全词

  1、导入揭题。

  2、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读,指导读词要求

  4、同学们,请你根据词语解释,先想一想这首词的大概意思,然后再自己说一说。

  5、轻读,体会一下词中传递出词人和朋友们怎样的心情?

  6、你是从词中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二、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1、反复读几遍词,圈圈划划,想想词人和朋友们因何而“沉醉”?

  2、交流,感悟“沉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不知归路——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只有她一个人喝醉吗?真的是快乐的`酒醉啊,读—

  溪亭日暮——词人和朋友们看到了怎样落日的美景,会说些什么?美美地醉一回!读—

  (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什么“游兴”满足了?怎么读?

  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到了荷塘深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读—

  (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为什么要争?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读——

  惊起一滩鸥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咱们也和词人快乐地争渡,读——

  (4)再读,感悟词人不仅“沉醉”于酒,“沉醉”于“景”,还“沉醉”于“情”。

  三、对照比读,延伸课外

  对照比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感悟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

  四、布置作业,阅读拓展

  练笔:尝试着将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突出“沉醉”。

  如梦令

  酒

  沉醉景快乐

  情

【如梦令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如梦令》教学设计05-03

《杯子的设计》教学设计03-14

an教学设计11-23

《我设计的服装》教学设计06-15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4

如梦令改写作文02-06

掌声教学设计04-30

《恐龙》教学设计04-07

统计的教学设计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