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2 08:56:05 林强 音乐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情感,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歌唱,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民族音乐多元化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不同作品之间体现的不同音乐要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演唱歌曲,并表现出歌曲舒展优美的特点。

  【难点】

  用正确的发音技巧唱好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自由跟唱。提出问题:曲作者是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青春舞曲》是王洛宾的作品,那么他还写过那些作品?

  学生再次发言,教师总结:王洛宾,中国作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王洛宾自1937年就开始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歌,被誉为“西部歌王”。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优美动听、流传极广的民歌。

  引出这节课主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2)再次欣赏

  老师设置问题:边听边思考歌曲的速度、节拍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高亢自由的音调、缓慢的速度。

  2.朗读歌词,体会歌词所抒发的情感。

  3.学唱歌曲

  (1)进行发声训练,以气带声,以声传情。

  (2)老师跟着钢琴范唱歌曲。

  (3)学生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歌曲音准。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看歌谱,曲调中出现了一个变音记号,大家知道这个变音记号的名称和意义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这个变音记号叫“升记号”,所标示的音符将升高半音演唱。

  (4)跟琴学唱旋律,识读乐谱。用模仿的方法唱好变化音。

  老师用两种方式演唱,第一种是短促的嗓音,第二种是圆润的嗓音。设置问题:哪一种唱法更好?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第二种我运用了正确的发音技巧与咬字方法,演唱出了青年对姑娘的爱慕,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歌唱时气息的控制,口腔打开,微笑着歌唱,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处于兴奋的状态。

  (5)学生完整的有情感的演唱。(刚才提到了前两段和后两段在表达内容上的区别,为了体现青年对姑娘的.真挚情感,第二段要逐步推向高潮。)

  (6)分小组练习并表演。

  (三)巩固提高

  欣赏《康定情歌》,对比《在那遥远的地方》与《康定情歌》之间的区别。

  老师设置问题:《康定情歌》是四川民歌,音乐热情饱满,旋律欢快跳跃,轻快的速度,形象的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直白和坦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青海民歌,以舒缓,深情的旋律,形象、生动、真挚的语言委婉地表达了男青年对年轻貌美的草原姑娘的爱慕。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感受了新疆音乐的温柔含蓄的风格特点,希望同学们课下多了解关于新疆音乐文化,了解我们祖国各民族的音乐,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3、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倾听音乐,“命运”引读

  1、倾听音乐: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2、“命运”引读:

  对一个画家来说什么最重要?对一个歌唱家来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又是最怕什么呢?(耳聋)

  可是,命运常常要捉弄人呀。让最需要它的人失去一些东西。就象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这位音乐家贝多芬,就在他最需要听力的时候失去了它。面对不幸,我们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那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想不想认识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生活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一个人。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悟

  1、诵读积累:学生比读课文,交流感受,体会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整体感悟:

  ①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②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期间写了哪几件事?

  记叙的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和贝多芬会面、交谈;贝多芬回忆自已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景。

  ③以女佣的口吻概括那天发生的事,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

  ①跳读全文,勾画关于贝多芬的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②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来刻画贝多芬的形象的?阅读课文6、7、9三小节,思考这些段落中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的宽阔的双肩,那种“凝重不可逼视”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又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坚韧无比的生命意志。)

  ③(出示贝多芬画像),进行"外貌对比"。

  请同学们把这张贝多芬的肖像画与课文中的描写作个对照,看看像不像,像在哪?(学生读出相似的语句)。

  写作指导: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方面来重笔刻画。做到以形传神。忌面面俱到,忌“脸谱化”。

  2、品读赏析:

  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语句深深地触动了你,而你又是如何理解这些话的?

  教师准备:

  ①课文20小节中“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

  (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了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②课文22小节,贝多芬“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做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却遭到耳聋的打击,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则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③“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指的是贝多芬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贝多芬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四、体验反思,人物速写

  1、体验反思:

  ①请同学们试着为课文重拟标题,以此提炼中心。

  ②站在“客人”的角度谈谈此次访问的收获。

  ③如果你遇到像贝多芬这样的命运,你会怎样面对呢?

  2、人物速写:

  五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教师点拨写法得失。)

  3、互动释疑: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走近音乐,走近大师

  1、走近音乐:

  再次倾听贝多芬的音乐,展开想象,畅谈感受,写下心灵随笔

  2、走近大师:

  ①读了这篇课文,我们在感受到贝多芬的坚强的生命意志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作为平凡人的贝多芬,试说说贝多芬的平凡之处。

  贝多芬有着和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他也会像常人一样孤独、苦闷、烦躁、甚至绝望。当有人来拜访他,并希望了解他时,他会感动得流泪;当无端被打扰时,他一样会表现出不耐烦。面对耳聋的打击,他也不免叹息,感到软弱。

  ②名人评语:

  罗曼·罗兰: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贝多芬是伟大的,不仅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也因为他是一位能勇敢与命运作斗争的人。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文章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他的内心世界,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这样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不幸命运顽强抗争的伟大的贝多芬,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平凡的贝多芬。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2、拓展延伸:

  (1)听贝多芬名曲,提高艺术素养。听贝多芬其他名曲,提高艺术素养。

  (2)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教师精选篇章)。

  (3)像贝多芬这样“扼住命运咽喉的人”很多,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见闻,再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3

  【设计思路】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同学,通过同学们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得音乐素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和学唱《牧歌》,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特点;探究地域文化对草原民歌的影响,体验内蒙民歌独特的魅力。

  2)让学生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感情,增强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欣赏思考、体验、创编等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民歌特征与地域文化的联系,通过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的演唱《牧歌》;学习和了解作品相关的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牧歌》;

  2、通过比较法感受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切分节奏的把控,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方式。

  2、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赏

  师:上周,我们在青海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本周,我们将继续音乐之旅,首先,请同学们通过两首歌曲进行对比,说一说作品出自哪个民族?两首作品在音乐风格上有何异同?(播放《牧歌》《金杯》)

  生:作品是蒙古族民歌(从速度、节奏、情绪分析)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这两首作品是来自蒙古族。两首乐曲风格截然不

  同,速度一快一慢,节奏一个悠长、自由,一个规整、紧凑,情绪一个抒情,一个欢快、热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你们了解蒙古族吗?我们一起通过图片了解蒙古族和他们的音乐。

  2、了解蒙古(播放图片)

  蒙古族又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甘肃等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蒙语”。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有着自己特有的草原文化,他们居住的地方,地广人稀,所以歌声中时有苍凉之感,所以,当有宾客来时,他们又十分直爽热情好客。这也造就了别有韵味的蒙族民歌特点——蒙族长调和蒙族短调。

  3、介绍长调和短调。

  师:请同学们根据长调、短调的特点,分辨两首乐曲分别属于哪一种?生:《牧歌》长调,《金杯》短调

  师:真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随着蒙族长调《牧歌》的美妙旋律,走进蒙古,走进草原。

  二、新歌学唱

  1、聆听与感受

  1)师范唱,感受音乐的速度与情绪,思考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根据范唱标记换气记号。生:速度慢;情绪:深情的,舒展的;歌曲乐句:2个乐句;气息悠长

  2、体验发声

  1)感受缓吸缓呼,引导学生缓慢吸气,保持两秒钟,缓慢用“嘶”出气;小腹控制,像蚕吐丝那样均匀,越长越好。

  2)与老师配合,老师唱歌词,生用“嘶”感受气息。注意:在换气记号处换气3)请同学们用“u”演唱歌曲的旋律,注意运用缓吸缓呼的呼吸方式。发现难点,节奏自由。

  4)请随老师一起左右晃动身体,注意每小节的第一拍与身体晃动的位置的关系。感受节拍与节奏。

  3、难点解决——音乐知识X X

  1)知识讲解,延音线: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音高的音符相连;演唱或演奏时作为一个音符,它的长度等于所有这些音符的总和。

  2)寻找谱例中所有的延音线,计算出音符应演唱的时值。

  3)晃动身体,视唱歌谱。

  4)老师视唱曲谱,观察老师的手部动作,思考手部动作和旋律、歌词之间的关系。

  5)再次摇晃身体,加上手部动作视唱曲谱,注意音准。

  4、演唱歌曲

  1)同学们试着填词演唱歌曲,注意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式,以及长音的保持。

  2)请同学朗诵歌词,思考歌词除描写草原之外的深层含义——热爱家乡

  3)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4)举例说明你知道的蒙古长调民歌,并思考他们的演唱风格,体会力度变化生:《鸿雁》《天堂》

  5)为《牧歌》设计力度变化,再次演唱

  三、音乐拓展

  音乐拓展一《牧歌》(无伴奏合唱)

  思考:

  ①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与我们学唱的《牧歌》有什么不同?

  ②你认为哪种演唱形式更能表现出大草原蓝天、白云、羊群的美景?为什么?音乐拓展二创编歌词

  师:民歌具有地域性,请你根据岚山渔业发达的特点,仿写歌词,重新进行填词演唱,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四、小结

  蒙族长调有着20xx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不少长调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20xx年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做名录”。我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可谓五彩斑斓,作为龙的传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民歌的传唱者,让这些民间的经典世世代代传唱下去。

  《牧歌》学情分析

  1、8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较强。

  2、学生能够较好的做到旋律模唱,对音准、节奏、情感等音乐要素的掌握较好,能够通过听赏音乐,说出自己的感受。

  3、8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根据歌曲作品的音域及学生演唱的实际情况,应当适当降调处理,并在教唱过程中引导学生,不要喊唱。

  4、学生能够唱谱,但对跨小节切分节奏的时值掌控仍存在一定困难。

  5、学生已进入青春期,独自进行展示作品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害羞、不敢唱。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唱歌曲《渴望春天》,感受歌曲中轻松、活泼的特点,进一步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表现歌曲并能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学习并能够表现出6/8拍的强弱规律,能够准确演唱变化音。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有关春夏秋冬的图片,展示万物复苏的景象。提问:通过图片看到了什么景色?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图片当中所展示的是春天的景象,春天万物复苏,所有事物都充满了生命力。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歌曲正是和春天有关。

  引入课题,春之向往——《渴望春天》。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富有动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是著名音乐家莫扎特的作品,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现了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意。

  3、介绍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被誉为“音乐神童”有着非一般的音乐天赋,主要音乐作品有:《渴望春天》《费加罗的婚礼》《小星星变奏曲》等。其音乐风格轻松、活泼,洋溢着童真、烂漫的气息。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边唱边感受音乐结构;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观察歌曲的拍号;

  4、讲解有6/8拍,并带领学生进行拍打表现强弱规律(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5、演唱歌曲旋律,发现歌曲中的装饰音;

  6、单独拿出带有装饰音的旋律进行讲解;

  7、运用对比的方式,对比有无装饰音的区别,引导学生发现音高;

  8、分组练习带有变化音的旋律变化音,并互相评价;

  9、完整演唱歌曲旋律;

  10、教师用钢琴弹奏主旋律,学生尝试自行填词演唱歌曲,教师对其表现进行评价;

  11、处理歌曲情感,唱出活泼、欢快的感觉。

  (四)巩固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编创舞蹈、歌词、旋律等),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小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渴望春天》,领略了春天的美景和万物复苏的景象,通过作者莫扎特的童真的心看到了春天、生活的美好。希望大家在之后的日子中能够保持开心,用乐观的态度、积极的状态面对生活。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有关或“春天”的作品,对比聆听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5

  教学分析

  1.背景资料

  《雪绒花》是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部插曲。《音乐之声》讲述的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萨尔茨堡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利亚的修女,她生性活泼、喜欢唱歌,但总爱惹麻烦,于是院长派她到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在上校家,她与七个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赢得了上校的心。在他们外出度蜜月回到萨尔茨堡时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一向痛恨纳粹党的上校决定带全家人离开奥地利。后来他们被迫参加了音乐节晚会,当他们演唱的雪绒花回荡在剧场时,台下的人们怀着对祖国的必胜信念,一齐高唱起来。后来,他们翻山越岭前往瑞士,离开了亲爱的祖国。

  雪绒花又名火绒草、薄雪草,一种菊科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在阿尔卑斯山脉1700米的岩石表层上,故见过这种花的人都被誉为英雄。雪绒花寓意着勇敢,被奥地利人奉为国花。

  2.音乐分析

  《雪绒花》全曲为二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第一段(1—16小节)节奏舒缓,旋律起伏变化较小,亲切抒情,充满对祖国的赞颂之意。第二段(17—32小节)出现了休止符,旋律由全曲最高音“2”下行采用了五度跳进,与第一段形成对比。此段音乐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情绪较为激动,力度相对加强,从第25小节开始到全曲结束在现了第一段主题,并在祝福祖国的歌声中结束全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对所学的电影歌曲及音乐产生兴趣,进而激发爱国热情。

  2.通过学唱,能用优美抒情的声音充满深情的演唱歌曲。

  3.学习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三拍子指挥图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

  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三、学唱歌曲:

  听上校轻抚了六弦琴,演唱了《雪绒花》。(播放视频)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再次聆听少年版雪绒花

  1.聆听、思考

  A:歌曲的情绪怎样?(亲切抒情、热情激动)

  B:歌曲能分几个部分?力度上是否有变化?(两段体、力度变化:mp—mf--mp)C:歌曲的节拍?3/4

  2.歌曲介绍:

  A.《雪绒花》为C大调、3/4拍。全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结构方整,曲调朴实感人,具有较浓郁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B.介绍雪绒花:(播放图片)

  雪绒花(原名火绒草)——奥地利的国花在奥地利,雪绒花象征着勇敢,因为野生的雪绒花生长在环境艰苦的高山上,常人难以得见其美丽容颜,所以见过雪绒花的人都是英雄。雪绒花是勇气的象征,只有勇士才可以采摘到它!

  3.学习三拍子指挥图示。

  四、学唱歌曲:

  A:播放伴奏,老师范唱(学生熟悉旋律)

  B:老师弹奏歌曲,学生用lu场歌曲旋律(纠正有错误的音准、节奏)C:打着拍子完整演唱歌曲D:表现情绪(深情)的演唱歌曲E:以比赛的形式分组演唱

  五、再次欣赏:

  《雪绒花》这首歌曲在电影《音乐之声》中并不只出现了一次,后来在玛丽亚成为七个孩子的母亲之后不久德国xx占领了奥地利,并强迫要求上校为纳粹服务,上校不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生活安宁幸福的歌曲回荡再剧场时,听众们的内心沸腾了,他们一起高唱起《雪绒花》。(播放视频)思考:

  A:前后两次唱起的歌曲《雪绒花》情绪一样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两次歌曲情绪不一样,第二次演唱稳重庄严,表达了对祖国的的热爱之情。

  B:同一首歌曲在影片中出现两次,不同的地点、不同对象、表达的情绪也不一样,想一想这在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思想。

  六、再次齐唱歌曲。

  小结: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里面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歌曲《哆来咪》、《孤独的牧羊人》等,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去观看这部影片、聆听欣赏这些电影里的`音乐,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了解能喜欢并关注电影音乐艺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我利用课件,看电影片段,了解电影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求知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本节课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休止符的停顿,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四、教法学法

  教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京胡、京剧场面的简单打击乐器

  六、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依字行腔,韵味十足。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七、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度过这节音乐课,首先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大家想不想听?(拿出一把京胡)问:这是什么乐器呢?(京胡、二胡)老师告诉你们,这叫京胡(演奏小段京剧的唱腔)主要用于京剧的伴奏的。

  今天老师就用它来作为伴奏乐器给大家表演,我一个人表演有点不够规模,我又请了亲友团来给我助阵,让我们掌声有请我的亲友团……(大屏幕出现花脸武生)这是我的大表哥们(大屏幕出现青衣)这是我的大表姐,呵呵。(演唱完毕)谢谢大家的鼓励,哪位同学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粉墨人生》这首歌里面融入了什么戏曲元素呢?(京剧)你是怎么知道的?(服饰、京胡、歌词“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们的人民群众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喜爱京剧、会唱京剧。是南方的四大徽班音乐与湖北的汉调音乐相互影响,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的。一个美国人这样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国宝,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京剧的世界,探索京剧奥秘。

  本环节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优秀的京剧视频(大屏幕展示)问:都有哪些人物形象?最大的表演特点是什么?(眼睛、眉毛、表演夸张)京剧的人物形象有个特定的语言,叫做京剧的行当!它可以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介绍,展示幻灯片。

  1.生:老生、小生、武生、红生。

  2.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

  3.净:正净、副净、油花脸、武净。

  4.末:文丑、武丑、方巾丑、丑婆。

  介绍:古代男子成为生,女子成为旦。净行是什么呢?(大花脸)净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在京剧中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音色宽阔洪亮、粗壮浑厚,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气度恢宏。丑行是什么?(小花脸)丑角在鼻梁和眼窝间勾画一块白粉,有点像夸张的漫画,丑角的出场和表演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如果这四个行当让你来区别,你会根据什么来判断呢?(性别、好坏、化妆……服装)那我们来判断这四个人物都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和唱腔呢?【出示四个视频】同学们判断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展歌喉来模仿一下青衣的亮相和唱腔。(一起唱《新贵妃醉酒》)。男生来模仿一下张飞的亮相和唱腔吧,否则被青衣的声势压倒了(哇呀呀呀)

  本环节设计意图: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刚才《新贵妃醉酒》这种音乐形式叫做“戏歌”,是作曲家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就是在通俗音乐中吸取戏曲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的。同学们今天了解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想不想试着唱一下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戏歌《唱脸谱》。

  1、聆听歌曲。(完整欣赏全曲,熟悉的旋律随音乐哼唱)

  2、欣赏脸谱及巩固歌词

  第一组脸谱:人物性格颜色代表

  蓝色脸谱:举例窦尔顿。是一员勇猛、刚强的武将,用蓝色来代表勇猛、刚强。

  红色脸谱:举例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员武将,面色如重枣,性格是耿直忠义,是典型的赤胆忠心的红脸形象。

  黄色脸谱:举例典韦。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白色脸谱:举例曹操或项羽。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多端的人。

  黑色脸谱:举例张飞或包公。黑脸原意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包公用黑脸主要是由于传说中他面色黝黑且又用来形容他铁面无私的性格。

  第二组脸谱:鬼怪神佛代表

  将一些面色奇异的鬼、怪、神、佛、仙的形象展示给学生。这些脸谱的主色是金银色、紫色、灰色,有时也用绿色代表。

  【介绍的同时让学生将歌曲的第一二段歌词读出来,以加深记忆)。

  3、脸谱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展示脸谱描绘的过程,同时引出“鸳鸯瓦”的含义:脸谱基本画法谱式,“白色”打底色,“黑色”勾画眉、眼、鼻三窝,是用夸张眉、眼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得名,“黑+白”的三块瓦脸即“鸳鸯瓦”脸。)

  4、视唱歌曲(三段旋律相同,连起来唱,加深印象),最后的尾音五拍转音的特征要强调出来。

  5、实践提升——《我是小戏迷》

  1、走台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京剧演员的乐趣,男生左拳右掌,女生兰花指,精神抖擞走台步,(示范)。男生女生不同的台步然后分组展示

  2、走台步与亮相结合:前面学过了亮相,下面自己选择喜欢的人物形象的亮相动作,随着锣鼓经伴奏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急急风锣鼓经音乐)

  3、走台步——亮相——唱第一段:让我们完整展示一下,(来两组展示,其余同学嘴里念着锣鼓经)京剧表演现在开始!有请演员闪亮登场!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京剧艺术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产生了很多动人的歌曲(展示TANK的《三国恋》、周杰伦的《霍元甲》)这种结合不仅使京剧变的更加生动、脍炙人口,而且使完美的艺术瑰宝更加璀璨。完美的京剧与流行音乐结合的范例,你还知道哪些呢(信乐团的《onenightin北京》、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本环节设计意图: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的人生追求。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板式、这为以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品位京剧奠定了基础。京剧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为我们能拥有这样宝贵的艺术财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希望以后京剧能够融入到大家的学习、生活中,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广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产生对音乐剧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剧体裁的特点,提升欣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尝试音乐剧的表现艺术形式,能够积极参与创编和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音乐剧《猫》的选段《回忆》,了解音乐剧的特点。

  【难点】

  听辨歌曲节拍,感受节拍对表达歌曲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剧《音乐之声》的插曲《do re mi》片段;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出自哪一步音乐剧?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刚刚老师所播放的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剧《音乐之声》里面的插曲,并讨论交流美国其他著名的音乐剧如《猫》,引入课题,《回忆》。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歌曲,并介绍音乐剧《猫》,作为歌舞剧凭着再难以打破的票房纪录成为英国有史以来最成功、连续公演最久的音乐剧。

  2.教师为学生介绍韦伯,英国音乐剧作曲家,他的音乐剧《猫》是根据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改编的,韦伯充分注意到儿童的特点,其中的音乐《回忆》生动的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猫的形象特点,这个音乐剧是真正适合各种文化背景的大众戏剧。在伦敦首演后,已经成为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舞台剧,这首《回忆》就是其中的名曲,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他还创作声乐套曲,变奏曲等。

  (三)探究学习

  1.教师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的旋律如何?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旋律较为流畅、舒缓,旋律节奏比较平稳,有很多连续的长音,听起来非常悲伤。

  2.教师再次播放乐曲,并设问:歌曲是几几拍子,给大家怎样的感受,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12/8拍,给人连贯,起伏荡漾的感觉。这样的节拍表现主人公留恋、悲伤、憧憬的心情。最悲伤的两个地方是音区低的地方。

  3.教师播放音乐剧《猫》的相关剧情并提问学生:这只猫是怎样的形象?

  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并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给出答案:这只猫流浪后回归却被歧视和猫群的区别对待。

  4.教师为学生讲解角色并介绍剧情,“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深深的同情和怜悯。

  5.教师再次播放音频,并邀请学生随钢琴跟唱《回忆》的旋律。

  (四)拓展延伸

  教师将学生分组,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音乐剧中的角色进行模仿扮演,提醒学生注意与组内其他成员的配合;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评价推选出最受欢迎的那一小组。表演结束,并带领学生总结音乐剧的特点:音乐剧是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韦伯的作品《回忆》,对音乐剧《猫》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为深入了解到音乐剧的魅力所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其他音乐剧作品,对比欣赏一下,并和同桌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板书设计

  略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掌握对唱的概念与形式及衬词的特点,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熟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通过表演导入的方式演唱三首民歌,请学生根据歌曲猜测所属省份:

  歌曲一:“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内蒙古);

  歌曲二:“达阪城的姑娘”(新疆);

  歌曲三:“人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山东)。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请学生回忆湖北有什么民歌?引入本课《龙船调》。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又给你带来怎样的'整体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速度稍快,情绪优美抒情。

  2.复听歌曲

  引导学生聆听歌词并设问:“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讲述了妹妹去过河,请艄公来推她过河的情景;特点是有很多衬词,生活气息浓厚等。)

  教师结合多媒体补充总结:这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幺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单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并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小声哼唱,熟悉曲调以及歌曲中的节奏规律。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发现学生节奏与旋律有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并范唱一遍。

  4.教师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衬词的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5.教师讲解对唱的概念及衬词的相关内容,借用音频引导学习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达。(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

  6.组织学生对衬词部分进行男女分角色搭配演练。

  6.教师弹伴奏,学生填词演唱,提示注意模仿表演视频中情感的突出与表达。

  7.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男女及分组练习演唱。

  (四)巩固提高

  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分享,教师给予评价。

  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演唱《龙船调》。了解了歌曲的背景,感受到了湖北民歌的特点,对民族音乐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希望同学们保持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更加热爱我们不同民族的音乐与文化。

  作业:请学生课后收集一些其他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牧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蒙古族歌曲个性和感情色彩,培养学生热爱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通过介绍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律动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懂得生活是舞蹈创作的重要源泉。

  3、了解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法和示范法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艺术风格,用启发和创造式发挥想象力创编歌曲律动。

  教学准备:

  钢琴、影碟。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欣赏

  播放乐曲《万马奔腾》引导学生回答:

  1、这首乐曲的情绪?感受到什么场面?(情绪热烈,表现草原特有的壮观场面)

  2、你知道这首曲子中独特的'乐器音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马头琴)

  3、这是哪个民族独特的乐器?(蒙古族)

  4、你对这个民族有多少了解?

  5、请学生介绍马头琴的传说,教师补充。

  二、导入新课

  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独具特色。演奏技术丰富,既可以为民歌、说唱音乐伴奏,也可以独奏,它已成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蒙古族是一个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的游牧民族。肥沃的草原、兴盛的牧畜业,丰富的矿藏养育了蒙古各族人民他们常常用自己的歌声赞美祖国,同时也赞美了家乡,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草原人民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情怀。

  三、学唱歌曲《牧歌》

  1、听录音感受歌曲,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听后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意境、在我们面前展现一幅什么图画?

  2、教师小节:这首歌曲旋律起伏宽广、曲调优美、节奏自由,这正是蒙古族歌曲的特色。

  3、采用听唱法和自学的方法学习曲谱。

  4、教师引导学生划节拍掌握两拍半的节奏,纠正错误。

  5、引导学生划分乐句,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通常短小精悍,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短调。长调比较自由,舒缓;短调比较热情、欢快,结构清晰。这首歌曲具有长调的特点。

  6、有感情演唱。

  四、《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各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奏无伴奏合唱等

  欣赏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播放录音。提问:无伴奏合唱与原民歌在表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欣赏这部作品的感受。

  五、欣赏一段蒙古族舞蹈,引导学生总结蒙古舞的特点,教师小结:

  l、蒙古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男子的舞蹈动作粗犷强悍、女子端庄典雅十分优美。蒙古舞的动作主要来源于生活,比如各种马步就来源于牧民骑在马上的动作。舞蹈中的鹰式位加硬腕组合就是根据雄鹰展翅飞翔动作的升华,这些都成为蒙古舞特有的艺术表现。蒙古舞主要用肩部动作。通过肩部及各种马步动作使舞蹈风格浓郁,别具一格,柔肩是舞蹈动作中最富有特色的动作。

  2、学几个简单的动作。

  六、创编

  跟随《牧歌》音乐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挑选几个同学展示。

  七、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古民歌,从宽广优美的歌声中,从优美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歌舞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分析

  《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如歌的行板》的素材来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2、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3、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二)、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三)、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情景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2、[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2、[教师活动]通过课件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3、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一)欣赏第一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一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运用学唱、手势引导学生感受第一音乐主题的忧伤、压抑的情绪。

  [学生活动]通过学唱第一主题音乐、跟随老师的手势边唱边做动作体会其忧伤、压抑的情绪。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变化拍子,2/4和3/4的交替运用,并体会作者的用意——扣题目“如歌的”。

  [学生活动]通过认真观察发现变化拍子,回答问题并体会作者的用意。

  (4)师生合作完成二声部的学习演唱。

  (二)欣赏第二音乐主题:

  (1)[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第二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2)[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哼唱、分析的方式比较带有附点节奏型和三连音节奏型的音乐特点,感受其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学生活动]跟随老师哼唱、分析,通过哼唱、分析和感受,从中体会带有附点和三连音的音乐具有流动性,再次回归到题目“如歌的”那种歌唱性的、随意行的;体会音乐情绪更加忧伤、暗淡。

  4、[教师活动]简单介绍《如歌的行板》创作背景。

  5、以柴科夫斯基为例,简单分析俄罗斯音乐的特点。

  (1)[教师活动]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带有本民族音乐的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组典型的俄罗斯民歌,并让学生体会其音乐带来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活动]欣赏俄罗斯民歌,体会并说出其最深的感受——暗淡、忧伤。

  (2)[教师活动]用钢琴分别弹出大调和和声小调,并让学生分别感受其音乐特点。

  [学生活动]聆听并感受大调和和声小调的音乐特点:大调——明朗、开阔

  和声小调——暗淡、蒙胧

  [教师活动]总结俄罗斯音乐的特点:旋律运用和声小调。与历史背景分不开:沙皇统治下,漫长的农奴制造就了俄罗斯人性格中略带忧郁的特质。

  6、分析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活动]运用课件,以《场景音乐》和《如歌的行板》两大音乐主题为例,运用哼唱的方式引导、分析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作品特点。

  [学生活动]通过哼唱、思考说出这两大音乐主题又音阶的片断组成。

  [教师活动]总结柴科夫斯基音乐作品的特点:大段落的旋律式音阶构成。

  四、总结下课

  [学生活动]学生伴随着《如歌的行板》走出音乐教室。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师: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音乐九年级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音乐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对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九年级学生有了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有了一定基础,但在音乐实践,表现,体验,感受方面还有所欠缺,本单元将注重这方面的学习。面向每位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培训。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月亮颂”为主题,通过让学生延长、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活动,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不同表现魅力以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密切关系。通过学生的艺术时间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熟练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与《弯弯的月亮》。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月夜》、《花好月圆》以及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演奏、配乐朗诵、吟诗、赏画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指导学生演唱《月之故乡》和《弯弯的月亮》,启发学生注意这两首歌曲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者有何不同?使学生在演唱中能把握住正确的表现方式,较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欣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以及不同乐器的不同特色。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月亮的图画,播放《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将学生带进本节课的学习。

  2、学唱歌曲《月之故乡》

  (1)播放歌曲《月之故乡》,请学生仔细聆听。(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曲调婉转,带着淡淡的哀愁,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2)播放歌曲,请学生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提问:歌曲的调号?

  (3)由教师范唱,请学生注意变化音。

  (4)再次聆听录音并提问:

  A: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教师点拨学生答)

  B: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

  (6)在教师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

  音乐活动:用打击乐器击奏三连音及弱起小节,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3、欣赏

  (1)小提琴曲《二泉映月》

  A:聆听小提琴曲《二泉映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出乐曲的主题。

  B:聆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阿炳的坎坷一生。

  (2)琵琶独奏曲《月儿高》

  A:聆听录音,《月儿高》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月儿高》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琵琶的音色是怎样的(明亮、黯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八、课堂练习

  全班同学分组演唱,并为欣赏的音乐设计打击乐及节奏,为乐曲伴奏。

  九、作业安排

  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散文或配乐朗诵。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下载相关视频资料、伴奏、音乐创作背景等。

  十一、自我问答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演唱、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经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了不同的音乐体裁的风格特点,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又通过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吟诗、赏画等音乐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3

  设计理念:

  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音乐,以宽广的胸徽接纳、了解、吸收世界多元的音乐文化。

  1、本节音乐课将以非洲近代和当代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喜欢非洲的音乐文化,增宽音乐视野,培养审美情趣。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创编优秀乐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设计思路:

  一、确立主题

  本人以“快乐的非洲之旅”为主题来展开这一节课。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材

  由于这一节课歌曲涉及作品众多,除了选教材规定欣赏的曲目外,还应选择一些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时代特点的乐曲,因此我选择了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战之舞”和中国的“击缶而歌”等。

  三、在感受、体验、理解非洲鼓的基础上,采用讨论的方式,拓展探究非洲音乐的特点。

  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聆听非洲鼓乐作品为主线,对比中国鼓乐的主题和风格不同点,比较中外作品风格异同,拓展思维训练。并根据本班学生自身特点的开展综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创造并表现音乐作品能力,提高了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1、新的时代为音乐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这一时期世界音乐题材广泛,题材多样,民族文化多元化,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乐曲的情绪,认识乐曲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时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通过合作演奏,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的综合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中国音乐“击缶而歌”片段,提出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

  2、接着通过播放非洲音乐“战之舞”片段引出课题——“快乐的非洲之旅”。

  二、感受认知

  1、鼓室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1)看,热情的非洲朋友正在友好的问候我们哪。(播放非洲鼓乐片段视频)

  让我们热情的做个回应吧。

  2/4XX X | XX X‖

  (2)使用的是什么乐器?

  结论:鼓是非洲最普遍流行的乐器。

  2、鼓是非洲人最喜爱的乐器。

  (1)介绍非洲鼓的种类。

  (2)非洲为什么有这么多鼓得种类?

  (3)结论:非洲人非常喜爱鼓,并且用途广泛。

  3、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

  (1)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思考非洲的鼓都有什么用途?

  (2)结论:鼓在非洲主要有四种用途音乐性、实用性、象征性、宗教性。鼓在非洲人生活的重要地位是不可被替代的,被称为“非洲传统乐器的灵魂”

  4、感受探究非洲音乐的灵魂-------节奏

  (1)这种只有简单音高的乐器靠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或情绪哪?

  (2)结论:靠得时节奏、力度、变化。在非洲,节奏被称为“非洲音乐的灵魂”、

  5、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重要的特点------复杂多变

  (1)教室演奏鼓乐片段,请同学们探究非洲鼓乐的节奏哟什么特点?

  (2)同学们亲自尝试敲非洲鼓。

  (3)结论: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是复杂、多变。

  三、体验探究

  1、感受探究非洲节奏最典型的特征----跨节奏

  (1)做“跨节奏”联系。

  沙锤2/4XX X | XX X ‖

  响板2/4OX OX | OX OX‖

  铃鼓2/4O XX | O XX‖

  (2)这种方式被称为“跨节奏”是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

  2、通过欣赏“啊伊亚”探究非洲歌曲形式的特点-----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多声部。

  (1)播放“啊伊亚”片段。你对哪一句印象最深?为什么?

  结论:第一句是歌曲的主题,一直在重复。

  (2)模唱训练。

  (3)重复的.时候有无变化?

  结论:非洲歌唱的特点是,乐句短小、经常重复,常为多声部。

  (4)全曲都是非语义性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结论:表达思念,相互呼应的心情。

  四、归纳总结

  总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非洲音乐风格特点。

  a、非洲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是鼓,被称为传统乐器的灵魂。

  b、非洲音乐中最突出的因素是节奏,其特点为复杂多变。

  c、非洲音乐中歌唱的乐句较短,常做反复,常为多声部。

  d、非洲音乐最典型的特征是“跨节奏”。

  四、结束部分

  五、播放一段关于非洲鼓在中国演出的情况视频

  1、播放视频

  这段视频是由几段不同的地方演出组成,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结论:都是非洲鼓乐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都喜爱并热烈参与到演出中。

  2、这个情况你们的心中有什么样的感想?为什么?

  结束语:

  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敞开心扉不断地接纳、吸收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用来不断地充实、完善、发展自己的音乐文化,展现了优秀民族和大国的宽广胸怀。中国的盛唐时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然而我们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欣赏中国的音乐,通过音乐了解中国,喜欢中国,把中国灿烂的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地方去。吧世界上优秀文化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来,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地球村的文化交流使者吧。给学生留一道课后拓展题“非洲音乐知多少”,同学们各自查找,非洲音乐还有怎样的艺术形式,有什么特点?然后相互交流,谈谈你的感想?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4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任教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使用:综合音乐教材

  二、教学目的

  本学期的音乐欣赏课程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以及亚非拉民间音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开阔文化视野,理解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及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难点:如何通过音乐作品的聆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1.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2课时)

  引入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

  2. 第二单元:明天更辉煌(校歌)(1课时)

  学习并演唱校歌,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第三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4课时)

  深入了解中国各地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歌中的情感与韵味。

  4. 第四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2课时)

  认识并欣赏中国传统民间乐器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其在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5. 第五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传统与现代)(2课时)

  学习京剧的基本知识,欣赏传统与现代京剧选段,感受京剧的魅力。

  6. 第六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2课时)

  探究亚洲各国音乐的共性与特色,理解音乐与自然、和谐的关系。

  7. 第七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欧洲与拉丁美洲)(2课时)

  学习并欣赏欧洲及拉丁美洲的民间音乐,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音乐表达。

  8. 第八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2课时)

  深入探究巴赫的宗教复调音乐作品,理解其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相关音乐资料等。

  六、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聆听、演唱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15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音乐基础与欣赏

  任教年级:七年级至八年级

  教材使用:初中音乐教材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教授学生基本的歌唱技巧和乐理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

  七年级

  1. 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每单元2课时,共12课时)

  以唱歌为主,辅以音乐欣赏。内容涵盖教材中的歌曲学习、发声训练、基本乐理知识等。

  八年级

  1. 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每单元2课时,共12课时)

  以音乐欣赏为主,辅以歌唱。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

  五、教学准备

  音乐教材、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乐谱等。

  六、教学方法

  1. 唱歌部分

  采用示范、模仿、领唱、合唱等多种方式,教授学生正确的歌唱技巧。

  注重发声训练,提高学生的声音控制能力和表现力。

  2. 欣赏部分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音乐作品的相关背景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的.魅力。

  组织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主题、情感表达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歌唱练习、音乐欣赏报告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09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牧歌》教学设计05-15

初中音乐《春游》教学设计12-27

[优秀]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3-24

(合集)初中音乐教学设计05-19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范文04-23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5篇)02-20

初中音乐教学设计20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