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8 08:45:49 信息技术 我要投稿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4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

  本节主要认识flash软件工具的构成,flash动画的基本要素:帧、关键帧,以及工具箱中几种工具的使用。

  本课是学习Flash的基础环节,对以后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是第一课时,因此应围绕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动画的制作、电脑特效合成)来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新软件的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力争让学生通过联系获得知识。在学习的方式和表现目标可以是多种的、生动活泼的.,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建议采用体验、模仿与实践方法。

  教学过程:演示flash动画作品,分析动画作品,让学生感觉制作简单动画并不难,了解构成flash动画的基本元素。用对比学习方法,理解帧及关键帧的意义。对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要交待清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以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练习,以巩固知识。

  基本要求:学会利用常用工具绘制主题画,把重点放在常用工具的使用上。

  结果只是感受了一下动画,能打开FlashMx软件,用铅笔工具及颜料桶画叶子,还很少画出的,对各种帧的了解程度还不够,下节再根据实例强化一下。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2

  以前的教册,不管是人教版,湘教版,还是我们的贵州版的教材,安排的内容都差不多,无非是信息技术的来源讲起,然后是计算机的发展史,接着讲解讲述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然后进入Windows系统的使用,有的知识的对七年学生来说,有点难了。如今的信息技术课本内容设计还比较合理,完全符合学以至用的目的,课本从信息技术基础讲起,接着介绍Windows系统的操作,再介绍办公软件中的Word文字处理软件,讲解一些很实用的东西,这样,课本的价值量就有了,但是,学生计算机水平有些比较高,如果只围绕书本讲解,学生不但会抵制,更耽误后续课程的进度,如何设计一套具有针对性的教案、校本教册,如何安排一堂堂鲜而不难的课程,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第一、注重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据我观察,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就是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贺卡、能打出一手漂亮的字、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因此,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至用,久而久之,其信息技术水平又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上学期主要开设的课程是计算机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看似简单,要真正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对画图工具的应用,学会用很快,但是要用好却不容易。如何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能力,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每次授完新课后给每个学生下发一定的练习题,练习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习,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

  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习,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打一下小游戏表示对自己的奖励,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在新授课中,我的理论教学从来不超过15分钟,教师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1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就会走神,所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师共同探讨新知识。如在讲解画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展示以前的同学画得好的作品,激励他们,告诉他们也行的。

  第三、培养学习能力,增强意识

  信息技术课不好把握,不讲理论不行,讲多了更不行,其实要让学生真正上好信息技术课,老师只需做好引导即可,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区分好与坏的信息,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机会。另外,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将法制教育、德育教育、生命教育等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学好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人品树立好。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应该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真正让学生成为高品质、高素养的人,让他们将来有机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创造自己人生的伟大奇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3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中真正体现了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联系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知识加以实践、验证。所以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注意以下方面:

  一、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形成“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良好合作学习风气,真正发挥小组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学习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形成互补。教师要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想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做主张,在小组学习中形成齐心协力对付困难的合作风气,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从集体中寻求帮助。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空间,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二、多鼓励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学会去赞赏学生。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加以指导,如果总是大声斥责学生,甚至羞辱嘲笑学生,学生往往产生恐惧心理,厌学心理。所以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下,这样不但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心处理教材,分层次教学

  初中生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显得比较浮躁、缺乏耐心。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内,总要求他们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是很困难的。那么,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选内容,对容易的`知识点的讲解可粗略一些,让学生自学也未尝不可;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办法化难为易,教师加强随堂指导,使学生听明白,做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多动手。学生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如果整一堂课只讲理论不让他们动手,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因此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多动手,这样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在上机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有时候采用同样的练习,基础好的学生由于认为太简单在操作的时候就粗心大意,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又认为太难做不出来,这样“一刀切”常常效果不佳。这时候布置不同的任务,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务,另外布置较高层次的额外任务,让基础好的学生去完成,这样既节省老师的教学时间,也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和知识技能。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果总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不错,但长期下来,学生便会慢慢地失去兴趣。信息技术课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开始先由教师确定学习任务,然后教师讲解、演示或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优生辅导差生。在此基础上,再由教师点拨关键点、演示重点内容。有时,让学生上台操作,边操作边做解释,教师适当补充,这样的效果很好。另外,将书本中的例题和练习相结合,提出典型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经验。

  以上点滴的反思,是通过教学活动摸索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坚持不懈的用新理念、新知识来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4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

  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老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进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接着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接受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可以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可以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可以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非常实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而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5

  在图像合成的教学中,我首先收集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边让学生欣赏边给学生讲解,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电影海报、广告、产品包装、印刷品等等很多的地方都需要使用图像合成。往往一幅作品需要许多图像元素,经过艺术的再加工再创作,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在进行图像合成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要使用图层,从而引出“图层”这个概念,提出本节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精神,我并没有直接讲解怎么使用图层,而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小练习,让学生自己试着做,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一步一步的具体操作,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这时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求助老师,而我在这里的角色只是起到指导和鼓励的作用。然后由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并讲解他的制作过程,再针对他的操作将学生普遍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图屋的基本操作后再布置后面的任务,进行综合设计。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升华,这里加入了学生自己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节课我认为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课堂的学习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学生发问,学生回答,教师只是起到了提醒、辅导的作用,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学、合作学习能力提高的意义。具体说来,此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各自的收获

  个体基础差异是困扰我们老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怎么样才能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解决这个问题,在本课我采用了呈现不同难度任和,让学生选择任务做设计;半成品加工策略等方式,很好地保证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半成品素材的加工策略

  有效地提高了基础差的学生的操作效率,也可以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跳跃式学习,充分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适合自己基础学习

  3、 全方位的`评价、反馈

  本节全方位评价包括:组间评价—激发学生设计热情;组内评价—有效反映合作学习效果;个人评价—如实反映个人的学习收获。通过评价反馈来看,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4、 使学生在情感、意识上有一定的收获

  在教学中渗透了设计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创意与好的技术兼备。

  5、 不足之处

  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需要加强,合作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两节课80分钟让学生设计出一个创意与技术兼备的作品时间上很仓促,基本上完不成。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6

  xx年的学业考查画上了句号,学生对我说,试卷不难,我想一个月的复习没有白费。回顾一个月的复习工作,我觉得既有应该发扬的长处,也有应加以改进的不足。

  一、关爱学生,平易近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学生眼里,我应该是一个容易接近,又能给他们以帮助的.老师吧。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人数少一些,与学生很容易亲近交流,而且允许学生犯错,在课堂上就没有一个学生会因为害怕回答错误遭到训斥而不回答问题。当有的学生学习有问题时,也会积极主动地来问我问题,我也会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直到其弄懂。

  二、每次练习做到面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于平时的模拟练习,我坚持做到当堂批阅,并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练习情况心中有数,以便能及时改正错误,我会给学生详细分析他们每个人得分或失分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让他们再修改,以促进学业进步。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但效果很好,每个学生都会有收获。有时也让学生互相批改,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这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就有了深度,记忆也会非常深刻。

  三、有些遗憾

  比如有个别学生经常会不按照要求做完模拟练习,导致原本讲练习的时间又只能给学生先做作业;学生们的学习都比较被动,需要老师督促;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遗忘快,但又不会自觉去复习。今后应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7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它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初步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带着兴趣,自觉学习。

  小学生学习一般都凭借兴趣,所以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因为特别是男孩子很喜欢玩游戏,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有的`孩子就会问老师,到底用那个指头来击键。学生通过游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主动探究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二、任务驱动,加深记忆。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每章每节的教学内容,也没有设置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也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就更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8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以前我总得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你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在引入新课的时候也很重要,小学生学习是靠兴趣来完成的,一堂课如果导入的时候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通过总结学习决定采用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作动画,上网聊**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今他们已梦想成真,终于能够直接动手操作计算机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这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是"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的消极想法。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影响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分组的基础上,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在这种分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计算机"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

  让学生课课从电脑上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9

  1、“画图”是学生们感兴趣、乐于学的内容。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画图,教师展示作品,学生对作品的部分演示,让学生丰富对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在作品演示时引发学生思考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确画图要注意选用绘图工具的技巧。

  2、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要注意分层要求学生。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任务的`层次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赋予不同的任务。

  3、要对学生更加耐心一点,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协作意识与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0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具有建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键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敲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习的是标准的110键键盘,其中3个是Windows专用键。学生已经学习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这一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习和画图等简单的学习。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习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并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任何教学都要以学重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确定。因此,教学主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教学主键盘区

  ⑴教学字符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流程为:尝试自学(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反馈交流(让学生汇报学懂了的什么?)。让学生觉得自学这段我能行!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⑵教学特殊控制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自我尝试和自我建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发现法”教学生学习。学习流程为:尝试发现(让学生在打开的写字板中分别按这些键,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汇报发现结果,集体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键位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发现、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教学光标控制区

  这部分内容需要的文本页较多,且内容简单明了,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先观察课件演示,然后再自主实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Delete和BackSpace键的功能区别,

  3.教学小键盘

  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不是教学重点,教师要以略作介绍,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实践加以练习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软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况下采取“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学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时,一开始老师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过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讲解,而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要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阅读教材,然后老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解决实际操作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时,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窗口的基本组成,并学会了窗口的最小化、化、关闭。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1

  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在让学生怎样自己解决问题上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找到最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要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方法,什么样的自行车都能骑。这样才能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小学计算机课。有趣味、多角度、有创新地教学,使小学生愿学、乐学、爱学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于没有教材,没有演示设备,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学生还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时我就采用了“畅所欲言”教学法。首先,我在前一节课时,故意加大练习量,让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训练,学生问的问题也故意留下几个,等下节课的时候,我首先表扬上节课勤于发问的学生,然后激发其他同学提出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这时没有机会发问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听完后我“故意”说:“哎呀!这个问题我怎么不记得了,其他同学谁能说说?”乐于助人的孩子们就抢先发言了。这样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放手让学生互相解决,最后老师来点拨讲解共性的问题,这样孩子们会听得更认真、更仔细、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课题效率,从而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自己的预期目的。

  另外,每次上计算机课时,总会有一些聪慧的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在上机时总想千方百计地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如将设置改变一下,将图标移动或者设置大屏幕等等,如果解决不好这类问题,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计算机课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更新快的学科,“一题多解”常常出现,为了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我的做法是:抓住时机请这些“小能人”上来给大家介绍他们的“经验”,然后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此经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这样不仅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转化了不利因素,加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量,而且使优秀的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学习信心,并且还激发了听讲学生的求知欲,树立了他们赶超好学生的信心,三方互动,良性循环,高效省时。

  经过短暂的实验,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是一遍一遍反复练习,形成思维定势的时候才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精心打好“埋伏”,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新课,课的效果才会很好。经过一段训练令我欣喜的是,学生自己乐于发问了,主动学习了,虽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学习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我们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观察,代替学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所以我们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再单纯地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2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科学性、技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剪贴图形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的内容,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选中图形,复制、剪贴图形,并能进行简单的翻转。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大胆的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理和设计,并分为四大块:不拼不知道、剪贴拼更妙、会拼才会赢、智慧大比拼,从而把知识点有机的'串连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设计很感受兴趣,从而让他们始终在被课堂所吸引着。

  整个教学,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重点,让学生上台示范,让学生边操作边说,然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在操作中,我一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助手,适时点拨,加以引导、启发,培养创新。同时,我还充分调动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协作的情感。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分享彼此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3

  本课的重点是“直线”、“矩形”、“椭圆”、“圆角矩形”等工具的使用,以及shift键的配合使用。

  本课的教学的亮点: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以学生喜欢的喜羊羊、慢羊羊、美羊羊等羊村人物为切入点,看图讲述,激发他们的兴趣,以羊村村长慢羊羊为了全村的大局着想,想培养像喜羊羊这么聪明的小羊,以对付可恶的'灰太狼,他决定在羊村里建一幢教学楼,让小羊们学习知识与技能,可是该怎么设计怎样的教学楼呢?于是引出请小朋友帮忙,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做。

  二、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常识、探究精神的培养。如:a、出示两条粗细不同的直线,有什么区别吗?试着在你的画图中画出粗细不同的直线。b、你能尝试画出不同粗细边线的矩形或椭圆形吗?可以找书本这位小老师帮忙。c、试一试P18的教你一招。

  三、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学生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比传统的填鸭式或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式,学生也喜欢多了。

  四、注重课堂中的生成。在教学利用shift画笔直笔直的圆时,让学生上台操作时,学生不小心画了一个椭圆。于是,我借机让该生说说这个椭圆怎么回事。为什么不能画成正圆。该生开始摇摇头,说自己不知道,其他学生大声说:“shift键没有按住。”于是,我问:“你是不是shift键没有一直按住呢?”他点点头。抓住了这个机会,强调了shift键使用时,要按住不放,以此强化了本课的重点。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14

  执教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有5年了,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现阶段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到现在也算是推进了一段时间了,作为在一线执行新课改的教师来说,喜忧参半;一方面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和现实生活联系更紧密,教学内容实用性更强,更加关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课改前的教学方法、模式等都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阶段,因此,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学生进入机房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QQ,在已经说明外网络是断开的情况下,学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课上着还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气壮!

  反思: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以往学生是在“两个世界”中学习,一个是经验世界,另一个是语言文字世界,而且现行教育模式使这两者越来越脱节(也就是我们所批评的理论脱离实际)。当代信息技术正在创造出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第三个世界”应该成为沟通前两个世界的重要桥梁。“QQ”、“聊1

  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属于“第三个世界”的,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情景二: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处理》的课堂上,有学生提出这些内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经学过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它是经过几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软培训班”中兜了很多圈子。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东参加观摩课的听课活动,其中有位老师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评课阶段就有老师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任务分析”,说是都新课改了,还通过这种“任务分析”限止学生的思维。

  反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割断历史。即使是旧事物中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

  不是简单的一刀两断,而应是扬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抛弃,似乎全面否定与激进更能显其改革的彻底性。因而在行动上往往全盘否定以前的传统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觉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继承下去,要正确处理好创新和继承的关系。难道真要把“游戏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学进行到底吗?一节课讲一个故事导入,主题活动时再来一个游戏,课堂小结时还来一个故事;如果是这样,恐怕这也是“新课改”的悲哀。

  新课程改革确切地说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是课程改革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在推进新课程的行程中,广大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方法、内容等还处于学习、理解、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认真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对新课改这一阶段中出现的问题的反思,也是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的初步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