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筝教学设计1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愿望。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平翘舌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基于阅读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二年级学生已经能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运用加一加、换一换等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并能与同学交流。在写字方面,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生字的间架结构。
(2)基于阅读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学会默读,知道默读的`方法。
4、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5、评价任务
1、通过齐读、交流、互读、教师范写等方式检测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的情况。
2、通过自由读,默读方式感悟文本。
3、通过学生交流,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诵读经典
图片导入
经典诵读:背诵有关友情的古诗
1、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纸船和风筝。)
风筝的“筝”读轻声,“纸”不带点
导入并认识“纸船”和“风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纸船和风筝。
环节二
激趣识字
认真写字
1、师:猜猜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同学交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你用这些方法还认识了哪些字。(课件出示)
2、先同桌交流再“开小车”读生字。
3、先同桌交流再齐读词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1、一类字老师范教,学生当小老师。
通过读学生交调动积极性,老师纠正生字的读音。
环节三
多种形式
读课文
体会文意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发展
详细品读:
1、默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松鼠和小熊住哪里?
2、(1)他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呢?
(2)我们继续来默读第2—6自然段,画出它们写的心情和祝福的话。
3、(1)此以后,他们俩的感情一直都这么好吗?
(2)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3)他们俩的心情怎样?
4、最后谁先主动和好呢?心情是什么样?
通过多种形式读,突出重点,练习难点。
了解文意,体会感情
环节四
总结回顾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友情让我们快乐,需要我们维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谅解,珍惜友谊。
环节五
小练笔
小熊也想写一张卡片,挂在风筝上送给松鼠,请你替他写一写吧。要求用上礼貌用语,字体要工整,语句要通顺。
附:板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抓、莓、幸、福、吵、受”8个生字,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正确、端正、整洁地写“坏、扎、抓、松、幸、福、祝、抓”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正确、端正、整洁地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十课,谁来读课题?(注意读准“风筝”的“筝”为轻声)
2、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
3、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昨天预习,你读了几遍课文?(指说)
2、课文中的难句子一定难不倒你!先自己试试吧!(自读)
3、生字宝宝藏在句子里,都被你们认出来了,那他们站在一起呢?(自己认读一下,再把记字的好办法说给周围的小伙伴听!)
4、谁都认识了?(指读)谁想把你记字的好办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
读了课题,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读课文了吧?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想办法认识它,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词:
大家读得真热闹,看把小松鼠都吸引来了,你瞧,他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愿意读吗?把生词读给你的同位听,读不准的,请同位帮助改过来。(出示生词。)
乐坏了扎(za)风筝抓住草莓幸福吵架难受
2、学习生字:生词大家都认识了,我把生字单独拿出来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
学生单个读生字,齐读生字。
小老师提醒要注意的读音并带读:读准翘舌音“抓、吵、受”;后鼻音“幸”;多音字“扎”
四、书写生字
1、观察所要书写的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摆放。
2、师示范写并讲解:
8个生字,有6个字是左右结构中的左窄右宽的类型,写时要注意田字格的分配。(1)写正确:“祝、福”:左边都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幸”:下边只有两横,而不是三横“羊”。
(2)写美观:
a.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
b.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生描红,后临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行探究性学习,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充分利用 CAI 辅助教学。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CAI 辅助教学,准备鲁迅的相关文学作品。
【教学过程】
一、精彩瞬间、情节回顾
情境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疏通了《风筝》这篇散文诗的思路,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走进鲁迅,走进那个时代。首先,请看精彩瞬间回眸。 (CAI 画面展示)
二、表演导入、提纲挈领
1、好的文学作品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启发人思索,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本文亦如此,简炼传神的语言将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是哪一件事深深地埋下了“我”二十年后忏悔的种子?下面三位同学分别饰演叙述者、“我”、小弟。
2、(CAI 问题展示)
⑴ 风筝被毁坏了,小弟是什么心情?
⑵ “我”当年是什么心情?现在是什么心情?
3、师明确后板书:
板书: 蛮横无理 悲伤绝望
4、“我”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地来这样管理教育小弟呢?
生讨论: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同样以这种方式来教育弟弟,并不以为自己错了,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则是残酷的剥夺,是一种精神虐杀。多年后,回忆起来,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后悔和自责。
5、指导朗读。生齐读本段。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1、导入:“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是哪一件事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这一环节的自主性学习中,我们提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CAI 问题展示事先搜集的问题)
⑴ 为什么说我是“不幸”地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⑵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什么?
2、分成两个大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言。再抽生回答。
3、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一接触科学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并不以年代久远而宽恕自己。
板书:反省剖析
4、小时候,我对小弟管教粗暴,多年后,我向他道歉时,他却已经忘却,我的过失无法弥补,无从弥补,在当年,这是一种爱,但现在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但当年虐杀者和被虐杀者都被愚昧的观念支配,彼此都不认为有什么错。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板书:全然忘却 麻木不悟
5、小结:这是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天真聪明的孩子,你看,别人做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他却能做蝴蝶风筝,多美的蝴蝶风筝,可是却由于我的和弟弟的麻木不悟,这只蝴蝶风筝最终还是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上,这正是当时儿童的悲哀,正因为这层层思想的阻碍,这只风筝才难释重负,不能展翅飞翔。
师完善板书,成展翅飞翔的蝴蝶状。
四、深情朗读、感悟全文
CAI 配乐,学生分小组朗读。
五、出示书籍、延伸课外
中篇小说《阿 Q 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14篇,其中,中篇小说《阿 Q 正传》作为代表作,深刻地勾画了一个贫苦农民阿 Q 典型形象,他用“精神胜利法”来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苟且偷生,内心麻木不仁,用幻想来战胜困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散文集《朝花夕拾》10篇是回忆性的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出了私塾生活的乏味与压抑,那时候,老师只让学生终日读书、习字、对课,连发问也不允许,让他非常怀念百草园。这怎么能适应儿童活泼的天性呢?
还有杂文、文学批评等体裁。
我们知道,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因为当时有感于中国民众的普遍的麻木不仁的心态。鲁迅决心寻求救国真理,唤醒民众。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文学斗士,小说集《彷徨》题诗中写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正是他在那个时期作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真实写照。我们下去之后可以多接触鲁迅,多了解他那颗忧国忧民的至今还在不停跳动的火热的心。
风筝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思路
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因此对于文章的主题,可以从多角度去
审视。本课计划从封建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
么教师也要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所以本课由一首风筝诗导入,检查旧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提出疑问,从众多疑问中选出本课研究的重点:此文是如何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悲哀感情的?然后从
人事景物的`角度进行解读,再进行心理测试,对学生进行完善人格教育。小结时要归纳出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未尾进行说话训练,把听说读
写结合起来,最后在抒情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联系全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走进悲剧事件
学生讨论,明确本课学习方向。
1、态度对比,奠定悲剧背景
曾经发生的那么粗暴的事一-一哥哥撕毁弟弟的风筝,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段的内容: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
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
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激烈冲突,酿成悲剧事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四段。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些内容表演出来?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三段的内容,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出示第四段: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
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
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
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读书偶得,感受悔悟自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哥哥的傲然持续了多久?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有什么反应和感受呢?
4、弥补前非,倍增悲哀难过,体会忏悔心情
5、心育培养
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我”是否想过要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结果如何?
四、分析景物,感受悲剧氛围
1、文章的末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还有哪些段落描写了景物?
3、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品评人事景,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1、请同学们试用一句话说说哥哥或弟弟的形象。
2、作为局外人,你有什么话想向哥哥或弟弟说吗?能给他们提点意见或给点忠告吗?
六、创新思维,心理培育,提高能力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现在的情况,设想一下二十年后你可能会为成长岁月中的什么事情而后悔、自责?(提示:可以从与同学的关系、与父母的关系、对待学习、对待体育
锻炼等角度考虑)
七、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并且从人、事、景物的角度感受了课文的悲哀气氛,解读了这个由封建教育导致的悲剧,同时也深
刻地感受了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高尚人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示。
在这篇散文里鲁迅先生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由、快乐的天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关
于“风筝”的诗吧,尽情感受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放飞风筝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设计亮点
《风筝》一课内涵丰富。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本课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了一个表演的环节,
一个心理测试的环节,并且适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专家点评
《风筝》这篇文章思想深刻,对主题的理解应是多向的。教者主要从“悲哀”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主题。上课时从情感角度切入,把握了情感基调,从而带动对全篇的深
入研读和领悟。研读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风筝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风筝》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通过家庭生活琐事写亲情,亲情是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这篇《风筝》是以表现手足亲情为主题的散文诗,选材角度新颖,于兄弟间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然而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在事过多年后作者仍然悔恨交加、痛苦悲哀,在强烈的自我解剖和自省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的批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多角度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情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能力,但由于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并且是鲁迅心灵独语式的富含其生命哲学最难以解读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所以在理解文章的深层情感体验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试图在把握人物刻画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多角度深层次的探究鲁迅的心灵独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质疑、讨论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手足亲情;了解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习难点:感悟手足亲情;了解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教学理念:
1、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善于讨论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策略:
1、创建学习环境,利用提问和反馈促进师生对话,利用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强生生交流。
2、利用讨论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利用填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时间授课行为应掌握的技能要素学生行为
预设回答教学意图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风筝》这一课,谁来说一下《风筝》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很好,我们了解到儿时鲁迅先生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多年后他意识到自己当年不止是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更是对他的精神虐杀,要求得小兄弟的宽恕,却因其忘记而不能,心只得沉重着、悲哀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下在鲁迅的记忆中当年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1、找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注意语速、语调,同时要走进文章中读出情感来。
很好,读的很有感情。对于放风筝,“我”和小兄弟有什么不同的态度?找的很准确,怎么看出小兄弟喜欢风筝呢?还表现在哪里呢?好,这两个同学的.回答合起来就是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呢?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看出小兄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对小兄弟看人入迷的放风筝这么细致的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对,对小兄弟入迷情状描写的越细致,对自己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自责越深重,隐含着对瘦弱、多病小兄弟的同情。但在当年儿时鲁迅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2、由于对待风筝的态度迥然不同,终于激发了我和小兄弟的矛盾。于是便上演了抓获小兄弟偷偷做风筝并将其风筝毁掉的一幕。同学齐读第四自然段。
读的很流畅,就是感情不够充沛,以后继续努力啊。读完这一段,谁知道“我”抓住小兄弟时他的风筝都做成什么样了?回答的很好,小兄弟做的风筝跟他看到的那些一样吗?他看到别人放风筝就自己亲手做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呢?对,能看出小兄弟的聪明和心灵手巧,同时是不是也能看出他对风筝发自内心的喜爱啊?
3、找出刻画小兄弟被发现时反应的词语,看谁先找到。好,很准确,那当时“我”又是怎样的反应呢?很好,两个人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你能说说我为什么这么愤怒吗?对,首先在当年的鲁迅看来风筝是没出息孩子做的玩艺儿,他不想自己的小兄弟没出息,所以不许他放,而小兄弟居然自己做,并且是瞒着他偷偷的做,这让他更加愤怒了。所以当时他怎么做了?对,而且是“即刻”就折断,可见当时是怒不可遏了。毁掉风筝之后又是怎样的呢?
4、拓展延伸:鲁迅当年这样粗暴的对待自己的小兄弟,是不是对小兄弟没有感情?
5、看大家都很投入的样子,有同学想上来再现一下当时的那一幕吗?
这么多同学都想上来表演一下啊,找两位同学一个演少年鲁迅,一个演儿时的小兄弟。大家表演时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啊,尤其是神态,看同学是否能把当时人物的情感演绎出来。
同学们演的是惟妙惟肖啊,看来大家已经很好的把握住了人物的情感。
6、作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相信同学们肯定有很多关于儿时游戏的故事,其中必定融入了浓浓的友情、亲情,请围绕着儿时的游戏,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情感的抒发。
7、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体悟到围绕着风筝所展开的冲突中所包含的浓浓手足情,课下了解到咱们同学多数都有兄弟姐妹,虽然日常生活中矛盾在所难免,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够更加手足情。
回顾、归纳
指导朗读
总结,归纳
指导、评价朗读
提问
引导
提问
引导
分析
肯定、明确
明确
激发兴趣
肯定、表扬
语言感染
1、鲁迅小时候毁掉了小兄弟的风筝,对小兄弟进行了“精神虐杀”,到了中年想求得原谅却没能如愿。
(1)“我”: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
小兄弟:和“我”相反,虽然多病、瘦的不堪,却最喜欢风筝。
(2)在买不起,哥哥不许放的情形下,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的跳跃。
(3)动作和神态。
(4)天真、活泼、可爱。
(5)很自责。
(6)是笑柄、可鄙的。
1、做好了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糊上纸,有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2、不一样,他做的是蝴蝶风筝,其他孩子放的是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
3、聪明、有创意、心灵手巧。
小兄弟: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我”:破获秘密的满足,很愤怒。
因为小兄弟瞒了我的眼睛,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
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竹骨,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
“我”傲然走出,小兄弟绝望的站在小屋里。
虽然当年对小兄弟非常粗暴,但是鲁迅是不希望小兄弟成为没出息的孩子,是为了他好,所以才不让他放并愤怒的毁掉了他的风筝。
同学跃跃欲试。
同学表演。
形成新期待
通过回顾所学,锻炼学生总结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德朗读、感悟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准确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
通过引导、提问,学生生成对事件的概括模式
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强化确认,让学生体悟手足情深。
在对比中体悟人物的情感。
在表演中加深体会,进一步巩固所学,加深认识。
风筝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揣摩刘老师具体事件的描述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
2,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感受文中细腻生动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3,感情朗读文章,学习文中人物积极的生活态度及顽强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揣摩课文生动细腻的描述,体验人物丰富的情感和表现的积极精神。
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创建自由流畅的交流平台,指导有效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词语组读,构建课文内容框架,交流人物初步形象
1,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章中刘老师什么样的故事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以满足
2,交流板书:说丢腿 写板书 放风筝 追风筝
3,交流:初读课文,在你的心里,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二,学习事件,体验人物丰富情感,感受细腻描写之妙
(一)学习刘老师笑谈丢退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读了这一段你认为文中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3,情感体验: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情感,同时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二)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
1,自读课文感受: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刘老师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2,具体学习刘老师上课写板书的生动描述,体验刘老师的敬业精神和上课换发的工作激情。
(三)学习刘老师春天放风筝
1,自学课文相关内容,自学要求:
思考你读懂了刘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圈画文中关键词句,写上读后感。
2,交流学习,执导朗读
重点语句(1)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和我一样的少年。(2)它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三,感受主要画面,揣摩课文主旨,步入深深思念
1,出示语言,感受画面: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2,讨论揣摩: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 这理想的风筝告诉,给予了刘老师的学生什么呢
3,出示课文一二段,讨论:是什么让我那么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
4,深情呼唤:刘老师啊,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着您……
风筝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教师以自身的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学中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
3、根据新课程理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到读写结合,写自己想说的话,在写中升华情感,加强体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坏、扎”等8个生字,会写“祝、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认8个生字,会写“祝、福”二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和失去友谊的痛苦。能借助“写话卡”写话,送出自己的祝福。
课前聊天:说说语文书的封面上画的是什么?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语文书上的封面画真美,我们就来读读关于封面画的动人故事,也就是书中的第二十课:《纸船和风筝》。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提醒学生注意“风筝”的“筝”要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风筝也高兴地飞来了(教师手拿风筝样的教具,风筝的后面藏有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它可要带着我们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啦!(教师从风筝教具的后面逐一抽取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并正音,能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的同学就可以得到风筝。)
3、过渡:没有得到风筝的同学别灰心,如果你们大声地叫三遍生字的名字,老师就会送给你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每读准一个生字就会露出风筝的一部分,最后出现完整的风筝图形。)
4、了不起,不带拼音的生字也读得这么准!老师还会送给你们另外的惊喜呢。(课件出示生词)同桌之间先练着读一读。
5、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词,每读准一个生词就会露出纸船的一部分,最后出现皖整的纸船图形。
6、过渡:瞧!这只纸船漂过来想带着我们读课文呢!(教师手拿形状为纸船的教具,纸船的后面藏有十一只小纸船,上面写着“第?自然段”)这个任务可要交给“朗读小指挥”啦!(指名一位学生当“小指挥”,“小指挥”再把写有“第?自然段”的小纸船送给同学,安排十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是否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7、读后评议。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教师借助板画帮助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手拿纸船和风筝)咱们要感谢纸船和风筝,它们陪伴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它们还带着祝福(贴风筝),带着问候(贴纸船),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画山顶)与山脚(画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画小溪),让住在山顶的松鼠(贴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贴小熊)成了好朋友。
2、你瞧,松鼠和小熊多高兴啊!谁能找到写他们高兴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理解“乐坏了”“飘呀飘”“漂呀漂”等词语,指导读好有关句子,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幸福和快乐。
4、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啊!(课件播放音乐)可是,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却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摘掉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摘掉纸船)。同学们,用心去读读7~11自然段,你们一定会体会到松鼠和小熊当时内心的'感受。(学生自由读7—1l自然段)
5、指名读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教师相机指导。
6、你可能和朋友吵过架。吵架后,如果和朋友一天不见,两天三天不见,甚至更长时间不见的话,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来吧!(教师配乐引读8~ll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心情。)
一天两天过去了,小熊拿起心爱的纸船看了又看,想想自己为了那么一点小事与松鼠争吵,值得吗?(指名读第8自然段)
松鼠也拿起那珍贵的风筝看了又看,也为自己因一点小事而与小熊争吵感到难过。(指名读第9自然段)
三天四天过去了,小熊孤独极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好寂寞啊!(男同学读第8自然段)
松鼠也舍不得失去自己的好朋友。(女同学读第9自然段)
七天八天过去了,松鼠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主动伸出了友谊的双手。
(全班一起读10、ll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当堂写话
1、可以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他们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真情。我们也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吧1
2、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田字格中范写“祝福”两个字。学生在“写话卡”上写“祝福”二字,并按要求写话。
3、评议学生的写字和写话情况。评议完后,把“纸船”“风筝”形状的写话卡贴到板画中。
五、小结
(播放音乐)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只只写满祝福的风筝和传递友情的纸船,让我们把祝福送给松鼠和小熊,祝他们幸福快乐;老师也把祝福送给所有的小朋友,祝你们健康成长。谢谢松鼠和小熊陪伴我们度过难忘的一节课,让我们和他们挥手告别吧!
风筝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了解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细致描述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感受等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学生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冬去春又来,又是一年春柳绿。看,蓝天上那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嬉戏,引动许多的人仰望天空。每逢这个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到他放入空中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刘老师,继续学习22课《理想的风筝》。
二、交待学习任务:
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身残志坚;乐观幽默。
这节课进一步体会刘老师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这理想的风筝又是什么?
三、学习第三件事(表现刘老师热爱、关心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
出示:轻声朗读5—6,抓住刘老师言行神态去体会他是个怎样的人?
“极好”(讲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男、女、分读)
关心学生:
(1)他便静静……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学生读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谈体会或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做)
(2)他就吃了一惊的.瞪大眼睛,关切……细声“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补助点头。
(3)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更深切的看见这可敬的刘老师。
(4)喜欢哪种情况就读哪种情况。
(5)投影:(老师边说边投影)
①这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你们读读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受呢?)
②填写:
(提问同学的、关心同学的)情景,已经过了将近三十年,今天……想起来,(关心鼓励同学的样子)依旧那么清晰、亲切。
过渡:刘老师的课及对学生的态度,虽然事隔三十年,却使我已经……亲切(生齐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四、学习第四件事
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
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1)放风筝
(2)故意撒手,对命运的抗争,对困难的挑战,他觉得自豪、幸福、生命的力量是什么?(生命的态度、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过渡: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时我深深感动。
五、处理11、12自然段:
1、想想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
(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
(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六、总结
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可敬的刘老师。让我们也和作者一样带着对刘老师无限的爱戴与思念。其读最后一段。
风筝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能力:积累字词,感受作者别具特色的语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进行探究性学习,获得思想启迪。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字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主旨。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教学过程 与方法]
本文难点较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在通读两遍后,仍然难以把握文章的要点。因此,以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前准备]
x学生: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
x教师: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过程 中。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作者简介/背景介绍)
二、预习检查(多音字、形近字、部分词语释义)
三、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
1、 课文回忆的是一件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2、听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明确:
1、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行为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 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四、质疑探究
(过渡)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提出几个问题,探究文章的结构脉络。大屏幕投影出示: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3、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4、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5、最后,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明确:1、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3、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
4、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5、从小兄弟身受“虐杀”而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认为不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x至此,从作者悲哀的情感主线可以得出文章的整体脉络(见大屏幕)
五、多角度阅读,探究文章主旨
(过渡)《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
1、兄弟手足之情。
2、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3、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
4、对被虐者麻木不仁的精神状态的忧虑和痛惜。
六、课文写法归纳,指导写作
1、记叙的顺序有三种,本文是哪一种? 顺叙、倒叙、插叙
2、从文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明确:
1、插叙
2、从课文三、四两段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瘦弱、多病、胆小、懦弱,但天真、活泼、聪明的儿童。而“我”则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形象。
七、拓展与体验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x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个风筝,相约来年三月三大家来操场放飞。
风筝教学设计10
一、导人看到美丽的风筝,听着动听的歌声,肯定沟起你哪些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风筝给了我们那么丰富的内容,有喜悦、兴奋的感受,有难忘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学的是鲁迅先生写的《风筝》,看看风筝在他的心中引起怎样的情感反应。
惊异、悲哀
文中写了“我”、“小兄弟”,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3、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交流探究。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
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
1“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风筝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理解“扎、抓”等生字,会写“扎、抓”等生字。
2.区别“漂”和“飘”。
3.重点品读课文第3。5段,发现“接龙式”语言表达特点,并学着用这种方式讲故事。
4.通过情景创设,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热情与真诚,初步感受拥有友谊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4个生字,理解“扎、抓”等生字,会写“扎、抓”等生字,学会区分“飘”和“漂”。
2。重点品读课文第3。5段,发现“接龙式”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第3。5段,发现“接龙式”语言表达特点,并学着用这种方式讲故事。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
1课前谈话: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啥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里......(讲故事,发现重复的特点)2课本封面导入,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看看我们语文书的封面画,你看见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和他们有关的故事。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了解故事开头。
2给第一段配上插图,(师画,学生摆插图)
3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4给打乱的三幅图排排队(梳理文脉)
5教学“扎”“抓”,故事里松鼠做了什么?(折纸船)小熊做了什么?(扎风筝)
“扎”字教学:⑴.读准平舌音。⑵.借助图片,理解“扎风筝”词义。⑶.联系笔画记“扎”字义。
“抓”字教学:
⑴读准翘舌音。⑵通过演一演理解字义
6。书写“扎”“抓”
7区别“漂和飘”,把它们送回图里。
(1)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2)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这两个字,偏旁有啥不同?
⑴.观察字形相同点与不同点。
⑵.通过摆一摆演示,理解字义。(师:纸船有水才能漂,风筝有风才能飘)
(3)儿歌巩固:(课中操)
纸船纸船漂呀漂,顺着水流漂呀漂,漂到小熊家门口。
风筝风筝飘呀飘,迎着风儿飘呀飘,飘到松鼠屋顶上。
8教学“莓”(老师要奖励大家一颗大大的草莓)
三、品读
小小的纸船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1自由读第三段反馈
2教师示范把纸船里的秘密圈出来——学生自己圈
3让孩子发现“接龙式”的语言表达方式
4说故事:把词语都请出来了,谁能看词语把故事说出来。
4指导朗读
a我们看看小熊的表情。“乐坏了”,你们能换个词吗?(指名说,比如高兴极了等)
5教学“坏”
6自由读第五段,圈出风筝里的秘密
7发现“接龙式”语言表达特点
8指导朗读
四、儿歌总结
松鼠折纸船,
小熊扎风筝,
放松果,挂草莓,
拿起来,抓住它
祝福你,祝福我,
一个一个乐坏啦!
五、作业布置
(略)
评课:
今天我听了林肖老师执教的《纸船和风筝》一课。这课是二年级上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林老师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林老师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这堂课亮点很多,我就主要说以下几点:
第一亮点是:
1、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低段教学内容都配有较为精美的插图,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在我平时教学中,都极易忽视这一直观、形象的教学工具,而在这一堂的教学中,老师先是借助课文封面的图画引导出课题,其次,教师在指导对话朗读时,再次利用了课文的插图,让学生通过看小熊的'表情,学做小熊的动作,体会小熊“乐坏了”的心情。教师有效地通过插画,将学生的情感和课文主人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山顶”和“山脚”,还运用板书贴图很直观。贴出小熊和松鼠所在的位置,整个教学活动充满了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2、读中品情以读为本,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是理解文字、体会情感的纽带。“语文教学要回归到读上,所有的创新都应建立在读好的基础上。”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林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利用儿歌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到位,重点突出。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林老师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利用儿歌巩固,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这就是汉字独有的魅力,同时也会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使同学们的心充满了对语言文字美妙的体验和感悟。
3、在学习第3和5自然段时,让学生圈出来纸船和风筝里的秘密,让学生发现接龙式的语言表达特点,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形式特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又把词语请出来有让学生串讲故事。这些教学都体现了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再从句到文,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识记规率。
风筝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2—95页。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
教学设计思路: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齐读,抽听。
2、回顾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引出问题:他们住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二、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2——6自然段
1、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是什么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呢?齐读2——6自然段。
2、区别“漂”和“飘”
3、重点学习
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师:(出示投影)纸船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小熊除了收到松鼠的纸船外,还收到了什么礼物?(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
师:小熊的心情怎样?哪个词语直接写了小熊的心情很高兴?“乐坏了”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指导朗读。
师:小熊收到松鼠的礼物可高兴了,它也想回赠松鼠一份礼物,于是,小熊通过动脑筋,也给松鼠准备了一份什么礼物?(出示课件)当松鼠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呢?指导朗读。 师:出示两段话,齐读。
师:总结,纸船和风筝捎去了小熊和松鼠对对方祝福的话语,也捎去香甜的草莓和可口的.松果。从此他们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四、学习7——9自然段。
1、师:正当他们沉浸在友谊的欢乐之中时,可是有一天山顶上再也看不见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见漂流的纸船了。这是为什么呢?(出示课件)学生齐读7——9自然段。
2、请学生回答。
3、师:(板书“吵架”)原来他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他们的心情怎样呢?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4、师:可是他们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他们吵架了,可是心里都还想着对方,还想成为好朋友。)
五、学习第
十、十一自然段。
1、师:噢,原来是这样啊! 那是谁先提出和好的?他是怎样做的?(齐读第十段)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学生读,说话训练“如果……就”
2、结果怎样了呢?自由朗读第十一自然段后请学生回答。(板书“和好”)小松鼠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你能用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段话吗?(出示最后一段,指导朗读)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拓展练习。
1、师:如果你是小熊,看到这么多的纸船向你漂来,你会怎样呢?
2、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他们用自己的宽容原谅了对方,又成了一对让人羡慕的好朋友。经历了这一切,我们相信他们以后再也不会闹别扭了,因为他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节日来临的时候,你会对你的好朋友说一句什么祝福语呢?(说一说,写一写)
六、作业:回去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0课。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候、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教学中我紧抓小熊和松鼠感情变化这条线,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理、品情味。一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的以下几点:
一、注重朗读指导,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做到了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低年级段朗诵训练是重点,老师特别注意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指导,使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老师让学生找到了描写小熊快乐的句子,学生一下子找到了“乐坏了”这个词,老师立刻抓紧这一个词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先用换词的方式体会“乐坏了”的意思,使学生很快体会到了这种快乐的感受,朗读自然就到位了。
再如,在指导朗读第十自然段时, 给老师提出朗读的意见和要求,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
二、注重语文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积极倡导新教改的大潮中,老师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但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课文中出现了“漂、飘”,一个是风筝飘在空中,一个是纸船漂在水里。我抓住这两个音同意异的字进行语文训练,出示两个句子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借机引导“飘”带风字旁和风有关,是指飘在空中,而三点水旁的“漂”和水有关,指漂在水里,老师小结时指出汉字独有的魅力,引起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好奇和热爱,进行语文的熏陶。
三、讲究教师语言
我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导语和过渡语言,力求上下衔接自然,并有一定的感染力,使学生听来亲切,有想继续往下学的欲望。回顾自己本堂课的教态,总体上说应该还是比较自然、亲切,符合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试图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果课堂中能更珍视学生的真实,再给予他们更多的表达和进步的空间,收获会更多。
四、体验成功,放飞潜能。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学生把祝福的话和小伙伴们分享,使每个孩子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他们乐于展示自己,他们更懂得关爱伙伴,他们的个性健康地发展。
但是,同样还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地方,引起了我的反思。如:上课时,教师个人的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练、概括,应该再精简些;老师的情绪还不够投入,不能充分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应多用些激励语言。
风筝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于1925年1月写的一篇散文诗,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鲁迅的文章过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得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过去的教材受当时政治的影响太大,过分强调鲁迅革命性、战斗性的一面,所以选的鲁迅作品往往充满了“火药味”,这使学生读了不少鲁迅作品,到头来却并不喜欢鲁迅。其实,鲁迅作品中既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满柔情的一面,有不少描写自然景物和人间至爱真情的感人作品,这次教材选编的《风筝》就是一篇这样的作品。《风筝》为我们讲述的是一对兄弟童年时代游戏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有童年,童年生活是充满快乐的,童年的游戏往往也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童年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人性美。《风筝》不仅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教学设想】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第二课时反复阅读,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由于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尽管课后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会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等进行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课
a.作者简介。
b.生字释词(点击幻灯片)
三、感知
要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课文或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
四、质疑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读完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启发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五、拓展
练笔:如何看待文中“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下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整体感知了《风筝》这一课内容,从中我们了解了儿童时候鲁迅先生与他小兄弟之间的亲情,但从现在看来,鲁迅先生却是一看到风筝,就想起儿时对小兄弟放风筝和做风筝的态度,心里面就只有悲哀和沉重。那后来几十年过去了,鲁迅先生的心情有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意义。
二、合作探究
[设疑探究](1~4段)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别。(可请学生把问题记在课堂笔记本上)
课件出示问题组:
①为什么“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
②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提示: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③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
[教师小结]
①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同时,我见到风筝,不由想起自己少年时虐杀小兄弟精神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所以心头又不禁感到悲哀。②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③看得出神、惊呼跳跃……从神态、语言、行动可以看出小兄弟确实很喜欢放风筝。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朗读研讨](5~12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注意朗读时的语速和情感。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学生朗读时教师细听,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
引导问题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
(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课件出示问题:
A.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B.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
C.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互动小结]
这一幕,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文中“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但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认识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体验拓展
1.阅读周粲的《满天的风筝》,将他的这篇文章和本问文做比较,看看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何不同?
2.现在离周六还有X天时间,请大家抽空做个风筝,一起来操场上放风筝。
【教学感悟】
《风筝》一文,意蕴丰富,因为此文为我们提出了如何进行儿童教育的问题以及人要勇于自我解剖,面对错误,改正错误等等,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些都具有广泛地指导性,可以让我们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学习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使读者面对同样的文章,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受,所以在教学中,我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以人为本。教学中拟让学生反复阅读,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合作探究,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风筝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莓等8个字。
2、能根据图意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3、通过看图和学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珍惜两人之间的友谊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抓住小松鼠和小熊吵架后的心理变化,感受他们珍惜友谊的清感。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挂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船、放风筝吗?你们不知道吧,它们除了带给我们欢乐外,还是小松鼠和小熊增加友谊的信使呢!不相信,我们就来学习《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一幅一幅地看图。
第一幅图:小熊从家门前的小溪里拿起一艘纸船,看到里面的松果,他乐坏了。
第二幅图:在山坡上,小松鼠收到了一只风筝,他看到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也十分高兴。
第三幅图:小松鼠看到了天上飞着的风筝,把一只只折好的纸船放进了小溪里。
2、把三幅图连起来当成一个故事讲讲。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l、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2、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
乐坏吵架难受祝福松果草莓幸福
四、指导写字。
1、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好办法记生字。
2、重点指导。
祝:左右结构。
福:左右结构。
幸:上下结构,注意下边不要写作羊字。
扎:平舌音。
抓:右边笔顺是:一厂厂爪。
漂:多音字,漂流。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我会读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
松果草莓纸条屋顶门口
幸福快乐愿意漂流飘荡
1、自由读,同位互读
2、开火车读
3、用词说话
4、你还喜欢本课中的哪些词语?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媒体出示图: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谁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房子、小河)
听说松鼠和小熊就把家建在了这里,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帮帮他们找家。
戴头饰,扮演角色:
这里风景这样优美,小熊和松鼠的家这样可爱,大家想不想生活在这里?那就请大家戴上自己做的头饰来做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快乐的松鼠吧!
2、学习第二至六自然段:
⑴了解课文大意:我知道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他们却成了好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读读二至六自然段,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谁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学生读课文原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⑵重点学习三、五自然段,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他们俩收到对方的礼物,可高兴了!书上有两个自然段写了他们高兴的心情,是哪两个自然段?(出示三、五自然段。)
试着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学生自己读。)
哪里直接写了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很高兴高兴极了很快乐美得不得了)那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还有什么原因让你们这样高兴?
看!除了纸船和风筝还有什么?(教师出示教具,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还有草莓和松果。
是啊,小熊收到了可口的松果,松鼠收到了甜甜的草莓,能不高兴吗?还收到了对方的祝福。对,我们还收到了朋友的祝福呢!我们来读一读祝福的话。(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祝福的语气,体会松鼠和小熊高兴的心情。)
朗读整个第三自然段。
小熊你很高兴,小松鼠你们呢?用同样的心情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单个读第五自然段(教师指导)。
所有小松鼠读第五自然段。
⑶配乐朗读一至六自然段,体会友谊带来的快乐:
松鼠和小熊的友谊真让人羡慕,我们再在音乐声中分享一下友谊带给我们的快乐吧!我们来分工读一至六自然段。
⑷区别漂和飘:
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一个秘密呢!它就藏在这两个句子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两个句子。)
纸船漂呀漂,漂到了小熊的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松鼠的家门口。
教师小结:你看,这两个字读音相同,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这个漂是三点水旁,和水有关,表示在水上漂而这个飘是风字旁,和风有关,表示在风中飘。我们的汉字多奇妙啊,只要你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汉字更多的秘密。
3、学习第七自然段:
过渡: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小朋友,你们想一想,他们可能会为了什么小事而吵架呢?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4、学习八、九自然段:
⑴小熊、松鼠,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很难过)能告诉小鸟原因吗?
⑵让我们带着难过的心情读读这两个自然段。(齐读。)
⑶原来你们吵架了,谁也不理谁了,可是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还是每天扎风筝,折纸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5、学习第十、十一自然段:
噢,原来是这样啊!虽然你们吵架了,但心里还都想着对方,还想和对方做朋友啊!那结果怎样了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十、十一自然段。
结果怎样?(小熊和松鼠和好了。)
友谊失而复得,你们的心情一定很复杂,咱们能不能通过读把你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试试。
⑴学生读第十自然段,听完他读,我也忍不住想读读了,但又怕读不好,大家能帮帮我出出主意吗?
再也受不了了,应该读出松鼠实在忍受不住,特别想和松鼠和好的心情。
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应该读出松鼠很想和小熊和好,很急切很真诚的语气。
有了大家的帮助,我就有信心读好了。(教师范读。)
你也想试试吗?一定比我读得更好!
单个读,齐读。
⑵学生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读呢?
6、拓展练习:
⑴是啊,松鼠将所有的纸船都放进了小溪,一只只纸船载着他深深的情意顺流而下,小熊看到这么些纸船向他漂来,会怎样呢?
⑵小熊、松鼠,经历了这一切,你们以后还会闹别扭吗?(不会。)
我知道你们都学会了珍惜友谊,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大家说得太好了,相信每位同学都能牢牢记住你们的话,用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朋友,呵护友谊,愿我们大家永远是好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第三册20、纸船和风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认识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并能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大家可真精神,看图片(出示“我会读”)一起读吧,多好听的声音啊,像银铃一样,那就用同样的声音读课题吧!(板书20、纸船和风筝)我发现有的同学知道“风筝”的“筝”字该读成轻声,课题读的这么好,课文一定读得更棒!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文。不认识的字去请教书上的大枫叶,读不懂的句子把它划下来。(生自由读文,师巡视)
二、感悟新知:
1、品句。
有这样的几个句子比较难读。(幻灯出示)
①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
②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③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④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1)小组交流读。
(2)展示读。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2、识字。
过渡:看到你们读的这么好,老师多高兴啊,因为这些字就是我们要学的生字,通过自学就读的`这么好啊,你是怎么认识的呢?在小组里交流,把你的好办法推荐给其他人。
(1)小组交流。
(2)说说你的好办法。(土里不能长东西,坏。土下小羊没有腰,幸。每天头上带草帽,莓。示字旁边一口田,福。)还有很多小朋友想推荐他的好办法。
(3)我们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呢!拿出你的识字卡片,读一个摆在桌面上。全部读完同桌之间“你指我认”。
(4)游戏:老师要带你们去动物园去认识一些新朋友。有调皮的松鼠、漂亮的公鸡、可爱的小兔……但他们现在都有一个新的名字了,他们正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呢?看看谁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听清老师的要求: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来指认动物,其他的同学举出相同的卡片,读得准,举得对的字就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了。(生指认,其他同学跟读。)
(5)重点讲解“抓和扎”。“抓”是翘舌音,“扎”不能读成“zhā”。动物园里只剩下两个动物没有朋友了,看上去他们多伤心啊!听他们在说什么呢,噢他们在说:“谁发现我们有什么不同吗?”(生各抒己见)大家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的不同,他们又有说什么呢?“不知道小朋友能把字写得漂亮吗?”(出示我会写)(生写字,师纠正姿势)同学们写的可真漂亮啊!(指导写抓和扎)这两个小动物可真高兴啊!他们也该成为我们的朋友了。如果让小熊成为我们的朋友他一定会(乐坏了)!
3、读文。
看看谁觉得能读好。(幻灯出示)
我能读好: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1)指生读。(评读)
(2)小熊的表情怎么样?(师示小熊图)(乐坏了)
(3)从山上的小溪里意外的飘下来了事纸船,小熊他怎么能不乐坏了呢?再看小松鼠又是怎样的表情?(出示松鼠和风筝图)(也乐坏了)(师边说边画)。
(4)谁能读好: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5)大家都乐了,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读,想读哪段就读哪段。送去祝福的人乐坏了,收到祝福的人也乐坏了,是啊,这纸船和风筝给他们俩送去了多少幸福和快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吧!(生一起读: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过渡:是啊,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的时候,这快乐却没有了。(师朗读:可是有一天——小溪里)
(6)你们想象老师这样读吗?就从“可是有一天——小溪里”体会你读了有什么感受?(生自由读)(说感受:感动、要流泪、难过、为他们的和好高兴)。
(7)读词:漂流、飘荡(师出示词语卡片)
①找个小朋友贴到黑板上去,想一想贴到哪最合适呢?(生贴)
②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贴?
③(幻灯出示)红字:“漂流的纸船、飘荡的风筝”谁能读得美,真美啊!但这么美的东西却不见了。(生齐读“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读完你是什么心情?(难过)
(8)展示读给大家听听。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9)连起来读,师读美好的部分,生接读。
大家都在为小熊和松鼠高兴着、感动着。
松鼠每放一只纸船就在会心里默默地说一句话,他会对小熊说什么呢?(生自由说)
三、总结深化。
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又成了好朋友,他们高兴的唱啊、跳啊,快乐的歌声回荡在山上山下,幸福的感觉滋润着心田,让我们手拉手永远成为好朋友,祝你们永远幸福快乐!(生唱找朋友)
【风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风筝》教学设计05-05
《风筝》教学设计06-13
风筝教学设计02-14
《风筝》教学设计优秀02-04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02-21
《放风筝》教学设计02-02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3-13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02-23
《放风筝》教学设计04-12
《风筝》教学设计15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