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精选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良好风气、推动工作、激励后进的作用。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事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
杨先生是牢记根本的一个人,对中国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来和他相处,我深深感到他对中国的关心,关心中国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关心中国的科学技术是不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关心培养中国的人才,关心中国的前途。对于在美国的中国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扶助。不仅我们这批知识分子,就是在华侨社会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帮助。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对于中国的那种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处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关系稍有松动,他马上就决定回中国来看一看。回到美国以后,他对中国的情形作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由于他在学术上的地位,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报告在这些地方,尤其是对当地的华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亲近,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之大的。
杨先生还花了不少时间,尽力为在美国的华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国有一些华裔认为美国的华人不够团结,于是组织了一个全美华人协会。杨先生做了这个协会的主席,对他个人做学问来说这是一个牺牲。这个协会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传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发挥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华人协会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极力主张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杨先生为主席的全美华人协会还尽力去促进美国华人的团结。他花了不少时间,费了不少力,设法来把华侨社会团结起来,一方面能为华侨自己争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为中美之间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2
天梯和溜索。没有亲身体验过是不会深切地体会到当地民众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的。去悬崖村的必经之路,是用钢管搭建的天梯,有2556级。不要说叫你亲自去攀爬,只是看看图片你也会吓得两腿发软。更不要说爬上去之后还要下来,正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下来时更困难,特别是对有恐高症的陈贝儿来说。但陈贝儿做到了,她克服了心理和体能上的困难,亲自上下了悬崖村的天梯,前后花了十多小时,目的是体验一下当地村民的不容易。如果没有真诚的心,就让无人机去拍便可以了,何必辛苦自己呢?
拍摄乘溜索过怒江那一节,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陈贝儿是极其害怕的,刚开始的.时候连眼睛都不敢睁开。但本着对拍摄的真诚,她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了拍摄。
陈贝儿对祖国也充满着真诚。《无穷之路》的播出,让香港观众有了更多的了解祖国的途径和机会。在TVB制作的英文版《无穷之路》中,陈贝儿亲自作英文旁白配音,目的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真实的中国。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3
坚持就是胜利,要取得胜利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饱尝了许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成功,即所谓的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胜利的标志。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不都是依靠坚持而取得胜利的吗?
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以3-1的优势战胜日本队,取得女排世界杯冠军。要知道,她们为了这份荣耀,坚持了11年,努力了11年,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霍金21岁的时候,他被确诊患有罕见的、不可治愈的运动神经病,1963年,医生说他只能活两年半。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只能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但他还是完成了巨作《时间简史》。是什么让他完成了这本巨作?归根基地就是坚持。
半塔保卫战中我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同志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敌兵力共有一万多人,武器装备良好。而我守卫半塔的兵力只有五百多人,加上外围部队总兵力约三千人,其中还包指两个学生队、一个女生和少年队,大部分没有枪。敌我兵力悬殊很大。形成了对半塔的包围。当时我五支队指挥机关所在地苏营和半塔之间的通路也被敌人封锁。,固守半塔,以待援军,打得敌人大败。为什么能胜利?那就是坚持!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然而为什么对石头来说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头滴穿?柔软的绳子能把硬梆梆的木头锯断?说透了,这还是坚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许多滴的水坚持不断地冲击石头,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终把石头冲穿。同样道理,绳子才能把木锯断。
胜利之前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只有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胜利就会出现在眼前。这才是真正的胜利。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4
观看了张桂梅的事迹,勤谨节约无私忘我,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饭前吃。
他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他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他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缺什么,只要他有,他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他又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地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他把自己有用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用,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到处筹资金,然而他不是万能的,它自己并不富裕,他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他省下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却未留下一分。之前领导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这个活者的榜样,他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他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敬佩,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我要学习张桂梅的教育精神,作为一个年轻的老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向她看齐。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5
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一场大火打破了这里原本宁静的夜晚。
这场森林火灾经过一天一夜的扑救也没有停息。在3月31日下午,当扑火人员还在转场途中时,山间的风力突变瞬间反生了改变,致使山火突发爆燃,包括杨达瓦、邹平、捌斤在内的30名扑火英雄牺牲。
据统计,四川凉山火灾中,仅森林消防支队就有27人牺牲,其中还包括24名90后和2名00后。
森林防火,不如主动放火
在美国黄石公园,因为公园管理局对森林火灾采取“零容忍”政策,所以导致树木数量的增长速度加快。
结果就是森林老化的速度也加快了,死掉的树木导致森林里到处是灌木、树枝和落叶。而因为这些易燃物质,也使得黄石公园的森林处于一种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一旦爆发火灾,很快就会蔓延到整个区域,无法有效控制。
如今,公园的'防火政策是禁止一切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但如果是自然发生的火灾,只要火势没有失控,没有威胁到人类和建筑,他们就会听任这些火苗自生自灭。甚至,公园的工作人员会故意把一部分存在火灾隐患的死亡树木烧掉,人为地烧出来一些隔离带。
因此,防范森林火灾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地先放一把火。
加班VS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正常的职场工作中,你或许有加班、有应酬、有争吵、有哭泣……可是应该没有直面生死的危险,而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消防员却有。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抱怨加班的痛苦,可是却没想过这些牺牲的消防战士死亡前的笑容。
面对无法选择的死亡,你尚且如此。那么,人为的加班也就不足影响到很大的范围了。
这时,回想现实的工作,你们是多么的幸福。至少有亲人的陪伴,多了一些呼吸时的凝想,少了许多未完成的遗憾。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6
看了这个视频,或者说看到类似的视频,我都很感慨。当记者问:张老师,您觉得您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张桂梅说: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我救了一代人。我后面的这些人他们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听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我爸。这样的话我爸爸也说过。我爸爸是一名党员,在北京当过八年兵,在我们村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一直坚持把我们姐弟仨供到大学。让我们现在有机会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是农村娃,我知道农村孩子读书有多不容易。大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读点书,到年龄就可以出去打工挣钱了;另一小部分,也许想让读但没有钱供孩子读书。所以我觉得我爸很有远见,他就是我们的张桂梅!
张桂梅校长是有大爱的人,她用生命在做教育。真心实意地希望大山的女孩走出去!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她做到了。因为她建一所女子高中并不满足于孩子们只是有个技能,上个职高啥的,她希望孩子们都能上一本,最低二本,这是目标,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我们也是山区学校,我们应该内省,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能否向张老师那样,向自己要质量,把咱们的孩子高质量送出去!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7
朱彦夫,一位书写人生极限的特残军人,一位深刻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一位震撼无数人、感动无数人的退休老人。他的事迹正在全社会广为传颂,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致敬。
时代楷模,标识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度。朱彦夫身上所展示出来的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在长达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朱彦夫的.人生角色不同,先进事迹不同,但贯彻始终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是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奋斗精神。学习朱彦夫,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精神之“钙”,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去拼搏、去奋斗、去奉献;就要像他那样一心为民,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要像他那样自强不息,勇于拼搏,不断书写精彩人生。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彦夫同志为榜样,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思想行动之中,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把朱彦夫当成一面查摆问题,寻找差距的“镜子”,以朱彦夫为标尺量一量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朱彦夫为标杆查一查自己的“四风”问题,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记宗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8
24日下午17时30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亮相。他们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有着相同的年龄:42岁;他们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们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今晚21∶07至22∶27,他们将携手飞天。
此次入选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为1966年出生,同为1985年入伍。翟志刚、刘伯明还是黑龙江老乡,他们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起就相识,两人从航校到飞行部队一直在一起,甚至结婚也在同一天。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泥泞求学路每天往返20公里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刘伯明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高中时代。他家离县城9公里,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奔波在这条9公里的路上,颠簸不平的道路成为他永远的记忆。日晒雨淋,刘伯明已记不得有多少次,没有替换的衣服,硬是用体温把湿衣服“烤”干。
难以想象,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风雨无阻。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令他受益至今。他在空军部队的体育达标评比中,曾取得引体向上37个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启及。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然后生炉子,给我做饭。”
“我母亲觉得当航天员光荣。选航天员时,她对我说,都说在飞行员身上投入的黄金和飞行员的体重差不多,国家选你,你要争取上去。”
刘伯明结婚时就跟妻子商量,等条件好一些后,在北京,哪怕是周边地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住几年,报答一下父母。然而,这已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刘伯明的母亲几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神五发射前夕,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让刘伯明回家看看。然而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即将执行,作为航天员不能因此缺席训练。他强忍悲痛,只在家待了3天就踏上归程,奔赴发射场。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9
张桂梅,一位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的女教师。她看到了山区女孩教育资源的匮乏,决心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改变山里女娃的命运。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她四处奔走,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质疑。但她从未放弃,终于在各方的`支持下,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了。
学校创办初期,条件极其艰苦。张桂梅既是校长,也是老师,还是后勤人员。她每天起早贪黑,关心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
她身患多种疾病,但仍坚持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们买学习和生活用品。她用生命在践行“让女孩受高等教育就能改变三代人命运”的初衷。
在她的努力下,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走进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0
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旁的一条小巷里,有一个特殊的'“抗癌厨房”。万佐成和熊庚香夫妇18年来,坚守在这里,为癌症患者和家属提供炊具和炉灶,让他们能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起初,只是有患者家属借他们家的炉灶炒菜,夫妇俩没有拒绝。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前来,他们就添置了更多的炉灶和厨具。
“抗癌厨房”从不收费,夫妇俩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水电费。他们说,病人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帮一点是一点。
18年的坚守,他们温暖了无数患者和家属的心,让他们在与病魔抗争的路上,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1
杨振宁先生是一位在物理学领域有着卓越成就的科学家。
他出生于1922年,自幼聪慧好学。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他与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成就不仅为他个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也让世界物理学界对中国人的智慧和才华刮目相看。
然而,杨振宁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在理论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的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启示。他的学术成就推动了整个物理学领域的发展。
尽管长期生活在国外,但杨振宁始终心系祖国。他积极促进中美两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为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出谋划策。他回国讲学,亲自指导年轻的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
在晚年,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正式转为中国公民。他回归祖国,投身于科研和教育事业。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回国效力,为中国科技的崛起贡献力量。
杨振宁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的一生,也是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科技发展不懈努力的一生。他的坚持和奉献,让我们深深感动。他不仅在科学的高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更在爱国的篇章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2
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有一位中国运动员用自己的速度和毅力,书写了一段令人惊叹的传奇,他就是苏炳添。
苏炳添从小就对短跑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然而,短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和困难。年龄的增长、伤病的困扰,都曾让他陷入低谷。但苏炳添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对短跑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苏炳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严格控制饮食,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不断改进技术动作。每一次起跑、每一步冲刺,他都在追求极致的'完美。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站在赛道上,他目光坚定,充满自信。发令枪响,他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那一刻,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
9秒83,这个成绩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苏炳添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见证。它代表着中国速度,也展现了人类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精神。
在苏炳添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信念。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苏炳添并没有满足。他依然在不断地挑战自我,为中国田径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苏炳添,这位“中国飞人”,以他的速度和精神,感动了中国,也让世界为之喝彩。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体育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3
苏炳添,中国田径的骄傲,亚洲短跑的传奇。
他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从小就展现出对运动的热爱和天赋。然而,短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高手如云的世界田径赛场上,黄种人想要脱颖而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苏炳添从未放弃,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训练,不断突破自我。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挥洒中,他逐渐提升自己的速度和技巧。
2015年,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美国尤金站中,以9秒99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进入9秒关口的亚洲本土选手。这一突破,不仅让国人振奋,也让世界为之瞩目。
然而,苏炳添并未满足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下降,他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质疑。但他坚信,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2021年8月1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创造了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在决赛中,他再次展现了中国速度,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从9秒99到9秒83,这0.16秒的背后,是无数次的起跑、加速、冲刺,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是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苏炳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没有什么极限是不能突破的,没有什么梦想是不能实现的。他不仅在赛场上创造了辉煌,更在精神上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他的故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相信,只要心怀信念,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创造奇迹,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4
在云南的大山深处,有一位被称为“燃灯校长”的女性,她叫张桂梅。
张桂梅的人生充满了苦难。早年失去亲人,后来又身患多种疾病,但这些挫折从未打倒她。她扎根大山,只为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让山里的女孩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为了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张桂梅四处奔走筹款,遭受了无数的冷眼和拒绝。然而,她没有放弃,终于在各方的帮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了。
学校建立之初,条件异常艰苦。张桂梅既是校长,又是老师,还是后勤人员。她每天第一个起床,为学生们打开教学楼的灯,晚上又最后一个休息。她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她们排忧解难。
很多学生来自贫困家庭,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张桂梅就一次次地家访,用自己的真诚和关爱去鼓励她们。她告诉学生们:“女孩子读书,可以改变三代人。”
她对学生要求严格,每天督促她们早起晚睡地学习。在她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女孩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张桂梅的身体越来越差,但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都用于学生的教育和生活。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却把所有的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
她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山区女孩前行的道路。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大爱无疆。
张桂梅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获得了众多的荣誉,但她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她依然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为更多的山区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她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梦想,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 15
黄文秀,一位将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年轻干部。
她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贫困家庭,靠着努力学习走出了大山。然而,在完成学业后,她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投身于扶贫工作。
黄文秀担任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书记期间,一心扑在工作上。她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面对贫困的现状,她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积极寻找脱贫的途径。
她为村里引进种植技术,帮助村民发展砂糖橘等特色产业,还建立了电商服务站,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在她的努力下,百坭村的贫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然而,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0岁。
在她短暂的扶贫生涯里,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一心为民,不畏艰难,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脱贫事业。
她的笔记本里写满了对村民的牵挂和工作的计划,她的心里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贫困群众的深情。
尽管她离开了,但她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着人们。她的奉献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贫困地区的发展之路,也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黄文秀,她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她的事迹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个人经典事迹材料07-27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06-21
“感动中国”人物航天事迹集锦08-20
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04-20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06-30
中国感动人物事迹07-01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材料11-05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先进事迹材料08-08
感动人物事迹材料11-06
关于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