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时间:2023-04-17 14:26:53 晓怡 新材料 我要投稿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精选21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那么事迹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

  1980年,从小热爱飞机的xxx上海飞机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钳工工段。这对原本学习扳铆工的xxx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专业不对口意味着他要付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熟练掌握这一技艺。

  然而,他没有抱怨,而是怀着只要能实现造飞机的'梦想,坚决服从分配,在钳工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多年,经他手生产的零件被安装在上千架飞机上,实现了“零差错”的记录。

  “每个零件都关系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确保质量,是我最大的职责。”核准、划线、钻导孔、打光……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意识,xxx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重复着这样的机械动作,近乎苛责地要求自己,只为不出一丝差错。

  一次,他在给飞机拧螺丝时走了神,晚上回想工作时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在凌晨三点骑自行车赶到单位,反复确认,才放下心来。从此,xxx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做完一步,都要认真看几秒再进入下一道程序:“再忙也不缺这几秒,质量最重要!”

  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是匠人的职业道德;而心系祖国航空事业,不断探索技艺提升,更是大国工匠的风范。划线是钳工作业最基础的步骤,为了提升精细度,xxx发明了“对比检查法”和“反向验证法”,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却给零件加工增加了复查的机会,为加工的准确和质量打下基础。

  虽然荣誉加身,xxx仍选择默默奉献在飞机制造一线,用匠人本心成为无可替代的航空“手艺人”。谈及未来,xxx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2

  1986年,xxx泾县宣纸厂做捞纸工。由于技术不熟练,他每天起早贪黑进行练习,虚心向捞纸厂的老师傅们学习,渐渐掌握了技术。他还给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标,常常凌晨1点起床,一天工作时间超过17个小时,手也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溃烂。他做这一切,只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产出的品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xxx的技术不断提升,能稳定控制不同品种纸张的分量,正品率达到99%,还被抽去捞制古艺宣、乾隆贡宣以及大国工匠等高档宣纸。

  在自我提升的同时,xxx也将宣纸传统制作这一非遗技艺的`传承放在心上。他悉心培养徒弟,将经验倾囊相授,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传承人。

  他还为捞纸技术的革新献计献策,在制作一种名为“扎花”的宣纸时,他几乎住在了厂里,没日没夜地进行试验,不仅梦里都在捞纸,连生病打针时也不忘翻阅相关材料。在xxx眼里,复原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是只能赶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尽管被誉为“大国工匠”,xxx却说自己对“工匠”一词并不熟悉。他笑称:

  “我只知道始终如一的专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单纯。只想让这门已经存在了千年的传统工艺一直传下去。”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3

  xxx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4

  xxx参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业部数控组当了22年的组长,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着国家防务装备惯导系统关键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车铣加工任务,加工的惯性导航产品参加了40余次国家防务装备、重点工程、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飞行试验任务,圆满完成长征系列火箭导航产品关键零件、卫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重要部件生产任务。

  他率领团队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该型号研制的关键瓶颈。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为我国新型防务装备、卫星研制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他还通过持续创新改进工艺方法,开展了大量试验,成功将陶瓷类产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xxx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半球动压马达柔性制造系统改造”等管理创新、技术创新18项;累计提出合理化建议100余条,涉及生产管理、工艺技术、减本降耗、安全生产等多方面内容,并依据此合理化建议优化工艺50余项;22项攻关成果和研究课题解决了公司最关键最迫切的。技能难题,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百余万元。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5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xxx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

  xxx是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不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xxx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开始发挥作用。他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xxx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已经55岁的xxx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6

  xxx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xx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xx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xxx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xxx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xxx,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7

  xxx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xxx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超越自己

  追求极致,这是xxx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xxx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xxx,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xxx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xxx之手。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8

  xxx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xxx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xxx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xx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20xx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xxx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9

  “在故宫从事古书画修复35年,可以充分感受到宣纸的膨胀与收缩”,这是单嘉玖。

  “修复陶瓷33年,快要退休了,故宫很多地方都没去过”,这是王五胜。今时今日,提起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中这些“平凡人”的言行似乎有些“不经意”。其实,早在我们注意之前,他们已经在专业、勤恳地守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很多年了。“工匠精神”其实一直都在。互联网视频的传播,将他们推至台前,年轻人得以对他们更了解也更佩服。

  在这个问题下,确实勤勤恳恳、技艺高超又安贫乐道的传统匠人们获得了高赞,然而这就足够吗?“恰饭”怎么办?或许有些人不敢说,我就说出来了吧。而且,更重要的是,只有对传统文化盘活创新,才能持续发展。最有创造性的人才可以把传统保护的最为精致——这一点我们早年在NHK的各种纪录片中也领教过,为什么他们可以把一瓶酱油、一把剪刀做得那么极致。

  而现在,从《我在故宫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等优质IP开始,网生一代开始把传统精神变成了生活的潮流,这个潮流将越来越大,影响更深和更远。

  修复文物的`匠人保护的都是人类的文化遗产,那么非遗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0

  xxx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二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淮北矿业集团首席技师”等称号。

  自踏入煤矿这个行业开始,xxx以特有的热情和干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勤奋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工作中坚持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持参与多项技改革新项目,积极推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改造。

  攻克技术难题

  20xx年,他带领职工对锅炉房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吨标煤产气量平均提高11.3%,炉渣灰分正常情况下均达到72%,在煤质较好时,能达到80%左右,每产生一吨蒸汽就能节约燃煤40-50Kg,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55万元。

  20xx年初,煤炭行业跌入低谷,人员流失严重,xxx和他的团队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对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和自动化革新改造,利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控制,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485通讯手段,将两千米的皮带机和6部给煤机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20xx年,针对煤矿井下喷浆机原材料浪费情况,他发明并申请专利“一种水泥浆下防沉淀装置”,有效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仅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约20万元。

  潜心钻研技艺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能体现价值。20xx年,xxx根据煤矿生产需要,大胆提出并实施了主井装载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不但实现了系统操控无人化,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年创造经济效益近80万元。20xx年,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他又对提升机保护试验进行完善和改造,大大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创新培训方式

  20xx年,中国煤炭协会命名xxx工作室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青工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工的技能水平,让大部分职工都能一岗多能,从而弥补人员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还编写了《故障处理的方法》、《交流提升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等教材,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积极开展团队、师带徒及职工精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职工2000余人,带徒弟35人,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成长为各个厂矿的骨干。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1

  xxx是航天科技集团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

  多年来,除带领班组完成日常科研生产任务外,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查明某重点研制型号发动机缺陷原因,需要使用金属钻头从药柱表面打孔以取得预定样块,取样部位距金属壳体仅5mm,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钻头与壳体摩擦引起燃烧爆炸,作为主操作的他,一次成功、安全精准取出预定样块,顺利找到病灶,成功攻克型号研制的“拦路虎”。

  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xxx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2

  xxx,男,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xxx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xxx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3

  从油漆工到云南机械加工行业的“一把刀”,从学徒到拥有“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的“名匠”……53岁的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车工小耿用30多年的执着,诠释着“工匠精神”。

  “车工一把刀,磨刀是最基本,也是最难的。”对小耿来说,他的工作往简单了讲就是磨刀,往难了说是磨好刀。“我只是坚持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努力做好而已。”

  意义非凡的“两把刀”

  “这两把车刀意义非凡,一把是父亲留给我的。另一把双头车刀,一头是师父磨的,另一头是我磨的。”初见小耿,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刀”,这两把刀是他至今最宝贵的两件藏品。

  两把刀其貌不扬,外行人很难看出它们的精彩之处。“当年师父示范了一遍要领,磨好一头后,就拿一大筐废刀让我练,每天磨五六个小时。”小耿说,出师的这把刀,他足足磨了一个星期。

  对小耿而言,这两把刀,一把意味着传统技艺的传承,一把标志着认真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态度。每当困惑时他都会拿出来看看。

  出生技术工人家庭的小耿,1982年技校毕业后,先是在昆明铣床厂当油漆工。两年后,他调入昆明重机厂改行当了车工。零基础的`他,从最基本的摇手柄学起,在厂里请教老师傅,回家就问同为车工的父亲。勤学苦练的小耿很快成为骨干。

  “车工就玩‘一把刀’,刀好活就不会差,否则就算不上合格。”小耿从工具箱里又翻出几把车刀说。如果掌握不好磨刀要领,车刀用起来就容易报废,尤其是特殊材料,就会造成浪费。

  工作30多年,到底磨过多少把车刀,小耿自己也算不清了。“每把车刀都得靠手工在每分钟3000转的砂轮机上打磨。多的时候一个月要磨10到20把,少的也得3到5把,加工一个工件最多时就需要20多把不同的刀。”为此,他没少吃苦头,双手经常磨起血泡,渐渐结成厚厚的老茧。

  耐磨的“工匠”技术刀

  “角度清晰可辨,刀刃铮亮锋利,这是高手磨出的刀,用这种刀干活快、准、好。”迷上了车刀,车间几乎成了小耿生活的全部,这种热情直到今天仍没有变。

  车刀切削着金属,阵阵尖锐响声掺杂在机器的轰鸣声里,一卷一卷的铁屑随之落下……这场景,小耿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这样和车刀“较劲”的,车间一呆就是一天,琢磨让刀使用寿命更长,让工件光洁度更高……

  钻进车刀改造的“牛角尖”,小耿几乎年年都有一两样“改革”。“这把刀,乍看和其他的没差异,但其实刀的角度、材质区别很大。加工轧辊时连续切削11个小时不用换,可加工洛氏硬度65至68度的材料。”20xx年,以小耿为主或独立完成的“一种深孔锥度铰刀”“一种高硬度、高韧性难切削材料机加工刀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这活需要经验积累,多年之后我才懂得老一辈强调的‘一把刀’,不仅要磨好刀,还要‘因材施刀’。”小耿说,针对特殊工件,常规的刀用不上,就必须琢磨专用车刀。

  “同一台机器,他做出来的和我们做的天壤之别,他的精度可以到一两丝,我们的误差会有十丝。”同事马自辉说。

  小耿从骨子里喜欢对技术精益求精。一谈技术,他有说不完的话,技术之外,他内敛拘谨。这些年,小耿带领团队完成了拉丝机、橡胶绉片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改进塔机起升部分、重卷机滑槽等生产工艺400余项。

  当好一把“师匠”的传承刀

  利用休息时间,小耿又学了镗床、钻床等加工技能,还自学CAD制图,成了一名技术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车间大量的“硬骨头”加工任务。

  “干这行,就是学习、积累、再传授。”除了车间,现在小耿多了一个去处——“小耿技能大师工作室”。靠着老一辈经验成长起来的他,知道“传帮带”的重要性,20xx年以来,他带了20多个徒弟,昆明重工涌现出一批年轻的技术人才。

  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小耿,都被他拒绝。“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小耿的徒弟李益雄说。也许,有人认为“工匠”就是一种重复劳动。其实,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小耿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有人觉得车工的活很枯燥,就是反复磨刀,但在小耿看来,当一块块粗糙的金属通过车刀打造成一个亮堂堂、有价值的“艺术品”,是很快乐的。

  小耿说,“中国制造20xx”、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这些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问及他心中的中国制造是什么时,小耿坚定地说,就是磨好手中的这把车刀。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4

  xxx,男,1968年出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药面整形组组长,国家高级技师、航天特级技师。

  自1987年入厂,xxx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xxx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5

  xx,新查庄公司维修工区大班班长。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是集团公司“岗位带头人”,本岗位的技术能手。

  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更新换代特别快,特别是2007年35KV变电所原来用过的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为淘汰产品,改为微机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接线与原来设备接线相对应,厂家来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相符,xxx带领供电组人员认真研究,攻克难关,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公司先后对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进行水泵自动化排水改造,自动化排水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能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水泵自动化改造是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新设备与原来的控制设备实现对接,xxx对厂家提供图纸仔细研究,与图纸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改造,确保自动化排水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由于北风机开采煤柱面,北风机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风机原来2×110KW轴流式风机改为2×500KW两台轴流式风机,风机对矿井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本次施工机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队施工,供电部分由供电组施工。接到任务后,xxx带领供电组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研究图纸接线,经过共同努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矿组织验收,为矿节约资金5万余元。2019年以来,他大修KJZ-400开关11台,节约资金5.5万元。对35KV变电所串电阻选线装置,解决了6KV线路接地故障难查找的.问题。对矿内充填站进行供电改造,确保了充电站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自集团公司开展“大学习大提升”活动后,xxx把研究问题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环节,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根据全矿产量高,供电负荷大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主提升、供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全矿提升、供电、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xxx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言传身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徒弟和其他同志,他的徒弟吴永锋现任供电组组长,熟悉全矿供电系统,不仅能独立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团结带领供电组全体员工完成各项任务,提前考虑采区供电,为生产接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努力提高现有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载体,努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和岗位工种带头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xxx只是公司无数机电维修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体现了机电维修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积极创新的意志品质和扎实务实、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相信在他这种精神带动下,公司的机电维修工作会开展地更好。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6

  “进厂32年来,我最高兴的是当一名优秀车工!”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的车工小耿的心声,也是他32年来的不懈追求。

  小耿,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和打磨,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个技能大师的风范。

  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附近的龙泉路边,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陈旧的厂房,这就是昆明重工厂区。小耿在这里成长、生活、工作了53年。

  小耿的父亲耿鼎和弟弟耿家华也先后在昆明重工当车工,两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耿家华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这就是著名的“父子劳模,兄弟名匠”。

  “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兄弟今天的成长!”小耿说,父亲的三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

  1984年,小耿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重工的前身)当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小耿说。

  技校毕业的小耿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

  1993年,小耿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原加工工艺效率低,费用高。小耿和工友研究创新技术用T68镗床加工,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xx年以后,小耿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年平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小耿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新有近200项。

  小耿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小耿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近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小耿,但都被他拒绝了。“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小耿的徒弟李益雄认为,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小耿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近,小耿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几张草图,这是他们研制的智能厕所,已经做出两台样机,将在今年南博会上展示。小耿常说:“我是在把图纸变成现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7

  艾xx是第一位从湘钢走出来的焊接大师。从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到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综合处理平台,这些国际国内超级工程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从助力中国船舶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比肩世界一流水平,到突破国外企业“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都离不开他的焊接绝活。凭借一身绝技、执着追求,他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他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交流氩弧焊双人双面同步焊技术,解决当时世界最大的3万立方米制氧机深冷无泄露的“硬骨头”问题;上世纪末带领团队10年攻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大线能量焊接用钢国产化;花甲之年带领团队解决工程机械吊臂用钢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大幅度降低中国工程机械生产成本;主持的'氩弧焊接法焊接高炉贯流式风口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申报专利6项,获发明专利1项。他用5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最初写下的“攀登技术高峰”的目标,将自己活成了一座高峰。

  如今,72岁的艾xx仍然留在湘钢,工作在生产科研第一线。这些年,他为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400多项焊接技术难题,改进焊接工艺100多项,在全国培养焊接技术人才600多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成为我国焊接领域的领军人。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8

  xxx从事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二十余年,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技能大奖”、“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煤炭系统优秀技术能手”、“淮北矿业集团首席技师”等称号。

  自踏入煤矿这个行业开始,xxx以特有的热情和干劲,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把勤奋工作当成自己最大的乐趣。在工作中坚持用心谋事、务实干事,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主持参与多项技改革新项目,积极推行机电设备自动化、无人化技术改造。

  攻克技术难题

  2014年,他带领职工对锅炉房进行变频改造,改造后锅炉的吨标煤产气量平均提高11.3%,炉渣灰分正常情况下均达到72%,在煤质较好时,能达到80%左右,每产生一吨蒸汽就能节约燃煤40-50Kg,每年可创造经济价值55万元。

  2016年初,煤炭行业跌入低谷,人员流失严重,xxx和他的团队大胆进行技术改革,对煤矿井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集控和自动化革新改造,利用触摸屏作为上位机控制,PLC作为控制核心,采用485通讯手段,将两千米的皮带机和6部给煤机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年创造经济效益超100万元。

  2019年,针对煤矿井下喷浆机原材料浪费情况,他发明并申请专利“一种水泥浆下防沉淀装置”,有效确保了现场操作的安全性,仅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约20万元。

  潜心钻研技艺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能体现价值。2015年,xxx根据煤矿生产需要,大胆提出并实施了主井装载系统的自动化、可视化方案。该方案实施后不但实现了系统操控无人化,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年创造经济效益近80万元。2017年,根据最新“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他又对提升机保护试验进行完善和改造,大大提高了提升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创新培训方式

  2015年,中国煤炭协会命名xxx工作室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青工的培训力度,提高青工的技能水平,让大部分职工都能一岗多能,从而弥补人员流失造成的不利影响。他还编写了《故障处理的方法》、《交流提升机故障分析与处理》等教材,并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不断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技术更新改造。同时积极开展团队、师带徒及职工精准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职工2000余人,带徒弟35人,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成长为各个厂矿的骨干。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19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他在工作中总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严谨认真。在生活中他严格要求自己,和蔼可亲,乐于助人。他就是我们公司冷冻分厂液化冷冻工段的工段长xxx前同志。

  “有困难找李哥”一提起这个人,分厂的不少同事们这样说。为了做好安全工作,保障大家的安全,他每天都会提前来到岗位,为防止出现设备故障,一定会亲自走一遍氯气管道,查看所有机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处理。他对待工作如此,对我们刚进入岗位的新人也特别热心,他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倾囊相授,毫不保留

  刚刚来到液化岗位的我们,对工艺流程有着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根管道里面是什么介质?汽化液化的时间大概是多久?液化机组里面的管道是什么样的?......无论是多么小的一个问题他总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举各种例子让我们完完全全明白。他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地将他所有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们。

  面对危机,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xxx前工段长曾多次参与设备故障应急处理,如机器停止运转,突发停电状况等,他都能临危不惧,准确判断原因,并且及时地将事故处理,防止事态扩大。20xx年12月3日,冷冻分厂冷冻工段的-35℃水罐连接水管阀门腐蚀严重,导致接触器阀门连续不断地出现穿透迹象,管道里面的氯化钙水溶液有滴漏,工业水管壁由于过薄导致出现漏水,急需检修,xxx前工段长主动请缨,带领工友顺利完成了此次检修任务。

  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身为工段长,遇到脏活累活,他总是冲锋在前,带领工段员工解决问题。在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迎难而上,全力解决困难。他以柳化氯碱为家,每天早来晚走,特别是在新5℃的5#,6#制冷机组试车阶段,他主动放弃中午午休时间,坚守在冷冻站的岗位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分厂技术骨干,为冷冻分厂的生产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20

  xx是xx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机电维修师。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xx勤勤恳恳地工作了十年,用自己对技术研究的激情、对平凡工作的精益求精,磨练极致工艺,书写着“匠心”人生。

  20xx2年,从大学核电工程专业毕业的xx,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了机电维修。爱学习、勤思考的xx,很快就喜欢上了机电维修这个行业。熟能生巧,慢慢地,他在公司设备维修领域已经小有名气。

  在工厂里,xx深深地明白,机器一旦有了小故障,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xx一直兢兢业业地工作,不允许自己的工作有半点差池,即使加班加点,也要把再难的故障给排查出来。作为厂里技术维修的前辈,xx从不因自己资历老而自居,相反,他比厂里的年轻人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与感情。

  正是xx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不断充电学习掌握木工设备自动化技术,带领团队根据家具行业生产设备现状,进行相关设备系统研制创新,并被授权获得多项个人发明专利。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和完美追求,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并多次荣获成都好工人、成都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xx说,作为一名机电维修师,只有对检修技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完善,才能对设备的诊断、检修、维护做到完美,才能更好地传承这项技术,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 篇21

  我叫xx,是一公司一名普通的测量人员,2000年6月我从郑州测绘学校毕业,从那时起,我真正与测量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的19年来,我先后参与了运三高速公路、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西安地铁等十多个项目的建设,担任近十个项目的测量队长。

  2004年5月,公司中标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27标,该项目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马水河特大桥集大跨高墩于一身,百米以上高墩6个,200米跨径6跨,该项目是当时公司最大的公路项目,我被公司任命为该项目的测量负责人。当时,公司还没有GPS,测量工作全部依靠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我带领测量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从前期的选点埋点、导线复测加密、水准复测加密到后期的桩基、承台、墩身、梁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我们的测量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积累了高墩施工平面及线性控制的丰富经验,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高效率高质量测量工作为工程的顺利施工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我们测量团队也受到了业主、监理及项目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2007年11月,包西铁路上场,接到调令的第一时间我便风尘仆仆的赶往陕北。通过我和我的团队共同努力,各项测量工作超前完成,成为了兄弟单位的榜样,特别是在路基原地面复测中,增加土方量八万余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田庄车站的改造中,图纸中只给出了各股道的线间距及线路要求,我没有手足无措,而是抓紧通过认真审图、查阅站改及道岔的相关书籍、在CAD图上模拟等方法,最终确定了车站改造中新线与既有线如何驳接、道岔如何放样、站台及站房位置等数据,这对于第一次接触铁路施工特别是既有铁路改造的我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也给我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转战到沪昆客运专线,项目地处江西上饶,山高林密、植被茂盛,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对于北方人的我来说,最难熬的还是南方的酷热天气,我们在工地上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我常常笑称我们每个人既是洒水车,又是烘干机。我们克服气候上的不适,无论是前期的控制测量、桥梁桩基承台墩身的坐标标高计算,沉降观测还是后期的底座板支撑层坐标标高计算、轨道板精调,我们都保证了内业数据及现场测量的准确无误。在湖沿特大桥2-64米转体梁施工中,无论是数据计算还是现场放样,我和我的团队一直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反复测量、反复计算,最终确保其实现了完美转身。在后期的轨道板精调过程中,我带领近百人的精调队伍,分成8个组,利用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精密测量系统,24小时分班作业,精心测量,创造出一个班组24小时铺设65块轨道板的记录。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奋战,全部17.5公里线路的精调任务圆满完成,我们的技术水平和团队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期间,我参与施工的沪蓉西高速公路马水河特大桥获得中国铁道建设协会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及股份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沪昆客运专线、西安地铁等项目的QC成果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 2015年4月,我调入公司测量队,参与全公司工程的控制测量工作,更高的.平台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2017年6月,公司中标京新高速公路BMTJ-1标,该标段主线68.7公里、连接线14.95公里,设计院移交的控制点及埋设的加密点共195个。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境内,在地广人稀植被少的茫茫戈壁滩,记住195个导线点、水准点的平面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和我的测量团队在智能手机上装上奥维互动地图软件、利用网络和手机定位原理,顺利找到每一个点位。面对高温、强紫外线、线路长等重重困难,我们又一次在参建施工单位中率先完成了导线和水准的复测及加密工作。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全站仪控制结构物,GPS RTK控制路基施工,不仅满足了施工要求,还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只有技能变成本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精熟于心。” 19年来,我的人生就与一个词难解难分——测量。从业之初,我就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建设者,在工作中有所建树,只有通过学习来改变自我。我利用闲暇时间自学了大专、本科,不断地充实和提升自己。工作中的我是年轻技术人员的“贴心人”,有困难,我总是想法设法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我将操作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测量员,帮助他们少走弯路,也帮助企业积累更多的测量人才。 背着沉重的仪器,手持对讲机,不停修正观测位置,一项项的记录,一遍遍的核实,这是我每天不断重复的工作。19年间,我重复着同这一件事,大江南北的高铁、地铁、高速、桥梁、隧道都闪烁着我的身影。我最骄傲的是,我和我的团队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测量工作保持了“高精度”“零失误”。

  十九载风雨兼程,十九载砥砺前行,把职业当事业,把事业当信仰。初心不改,匠心筑梦,我将继续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实干在工程测量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相关文章: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01-08

大国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09-23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09-23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精选13篇)10-19

工匠精神人物及事迹(精选12篇)12-27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精选15篇)10-04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5篇01-08

工匠精神素材人物事迹(精选5篇)10-04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200字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