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加、减法的简单计算,教材借助图形,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经历独立尝试、交流共享的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1.关注对算理的理解,为以后的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学生往往会因为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造成计算错误,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本节课在教学计算方法的环节安排了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结合图形反观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课件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算理并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每一门课程当中,学生说的过程是对新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个让学生说算理的环节,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学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块,吃了这个西瓜的。
(1)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说一说兄弟两人一共吃了几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用加法计算,求一共吃了几块,就要把两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的意义及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同时利用第2小题,为学生学习分数加法搭建一个过渡的台阶,也为下面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认真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3)展示计算结果,交流算法。
算法一+=
算法二+=
(4)小组讨论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并说一说为什么。
(算法二是正确的,因为西瓜被平均分成了8块,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3块,用分数表示是)
(5)课件演示+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想一想并填空:表示1个(),表示2个(),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个(),即()。
(6)结合上面给出的已知条件,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哥哥比弟弟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7)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并交流算法。
(列式:-=,因为表示2个,表示1个,减就是从2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1个,即)
(8)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独立解答例2。
(9)引导学生观察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并交流。
(10)引导学生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通过讨论交流和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相加减。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用学生吃西瓜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 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在单元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
教材第96页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熊大吃了2块,熊二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
教材第96页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直观图来展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计算过程,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材第97页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我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来理解“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三、学情分析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看《熊出没》动画片,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有关于熊大、熊二的过渡语,并结合学生以有过“吃西瓜”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
难点:
1、理解并说清算理,初步形成同分母分数简单计算的技能。
2、整数1减去几分之几的算理
易错点:
1、容易混淆把分母直接相加减
2、不容易理解整数1可以根据分母分成相同的分数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七、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八等分圆的图片等。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1、出示吃西瓜的情景:
导入:光头强从街上买回一个西瓜和一个哈蜜瓜。然后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熊大吃了2块,熊二吃了1块。用分数怎么表示?学生说教师贴图。
2、2/8表示几个1/8, 1/8表示几个1/8,兄弟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算一算。
[三]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1]学生讨论:1/8+2/8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围绕问题:“西瓜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西瓜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闯关开始了,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2/4+1/4= 4/9+3/9=
[3]总结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过渡:熊大、熊二吃了西瓜还想吃巧克力,光头强将一大块巧克力平均分成6份,熊大一口气吃了这块巧克力的5/6,熊二吃1/6,请问,熊大比熊二多吃几分之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1]出示图形:5/6-1/6,思考:怎样计算?
[2]讨论:5/6-1/6等于多少?
[3]汇报算法:5个1/6减掉1个1/6还剩4个1/6,也就是4/6
[4]我们来闯第二关:6/7-2/6= 4/5-1/5=
[5]总结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像这样的计算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3、教学(例3):
过渡语:熊二在光头强家里拿回一个香喷喷的大蛋糕,他想只给熊大吃1/4,他自己留下了几分之几?(课件出示圆形、数字“1”和1/4)
[1]引导列式:
师:我们用1来表示这块蛋糕,给熊大1/4,求留下几分之几应该怎么列式?学生说列式教师板书1—1/4
[2]动手操作:1—1/4=,请学生说说怎么想?
师: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同桌一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出计算的方法。
请学生到台上边演示边介绍想法。教师及时给与表扬鼓励。
[3]师小结: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看成几分之几啊?
[4]又到了闯关的时间: 1-1/4= 1-2/6= 1-8/9=
[四]练习巩固。
过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这是分数的简单计算规律,我们用这样的计算规律来练一练。(抢答:口算。)
[五]、课堂小结。
1、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齐读)
2、大家的收获可真多,怎么来看看哪个组获胜了呢?
[六]、课堂检测。同学们为最后的胜利加油!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 1/8+2/8=3/8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 5/6—2/6 =3/6 同分母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 1—1/4=4/4-1/4=3/4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3
一、设计思想
教材是利用吃西瓜的情景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考虑儿童的生活实际,打算用学生过生日分吃蛋糕的情景引入新课,因为学生过生日的情感体验大都是愉悦的,采用这一情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认为1/8+2/8等于3/16,鉴于这一点,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形成正确表象;在操作中体会,得出正确结论;在交流中明理,认识到分数计算中分数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分数并能比较分数的大小,本节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母小于10)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
教材第99页例1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块),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路和答案。
教材第99页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一个女孩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空,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材第100页例3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为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减法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仍然安排了直观图。
三、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过"过生日"这种愉快的情感体会,利用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生成知识、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算理,正确计算。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效、有益。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各种可用分数表示的图片(如 )
学生准备:圆形纸、长方形纸各一张、彩色笔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谈话激趣:这几天我们一直学什么(生答,师板书:分数)。现在老师心理想的、眼睛里看到的都是分数。
师分别拿出有颜色的夹子(5个)、6本本子、一捆小棒(10根)请学生找出分数。(学生自由说说每种物品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师随机扳书这些分数:1/5、3/6、4/10……)
2、根据板书,用"( )/( )里面有( )个1/( )"的话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1、出示分吃生日蛋糕的情景:
导入:小明今天过生日,全家为他准备了生日蛋糕,妈妈将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了1块,妈妈吃了2块。
师:从上面的图画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小明吃了蛋糕的 1/8,妈妈吃了蛋糕的2/8)
2、师提出问题:"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①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③蛋糕还剩下多少?
……
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要求回答的学生把自己说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 在创设的分吃生日蛋糕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1)生猜一猜:1/8+2/8等于多少?
学生最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一种是3/8,一种是3/16,这里要注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2)证明自己的方法
若出现3/16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吗?
若出现3/8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提出要求:现在出现了两种答案,到底哪个正确,谁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若学生找不出方法,教师可建议学生在一张圆形纸上折出8等份,找出1/8和2/8,看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3)集体操作验证
①生动手折出1/8和2/8,并涂上颜色。
②观察并讨论:和是多少?为什么?
③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随时用自己的教具进行示范解说)
(注意:如果学生只能想出第一种思路,可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分数知识来表达"涂了2份"、"涂了1份"的意义,引出第二种思路;如果学生想出了两种思路,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对两种想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者是统一。)
[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如何让用第一种方法思考问题的学生实现向第二种方法的飞跃呢?一是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借鉴。]
④引导辨析:1/8+2/8的结果为什么不是3/16?
围绕问题:"蛋糕分的总份数有没有改变?"来讨论。(蛋糕分的总份数没有变,只是所占的份数增多,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 在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1)观察:这个蛋糕现在还剩几分之几?(5/8)
(2)思考:爸爸回来后从剩下的这5/8中又吃了2块,最后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5/8-2/8)
(3)生小组讨论:5/8-2/8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a、从5份中吃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8;
b、5个1/8减掉2个1/8还剩3个1/8,也就是3/8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纸片演示吃掉的过程。
3、讨论:(妈妈又吃了1/8,剩下的2/8留给爸爸吃。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1,8/8)
[ 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多少蛋糕?"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
4、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有了前面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5、解决课前提出的其他问题(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可让学生板演,其他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做题后,让中等生或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4、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九、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 2/6 3/6 4/6 5/6 6/6
小明和妈妈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1/8+2/8=3/8
蛋糕还剩下多少?
5/8-2/8=3/8
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1-4/5=1/5 1-2/6=4/6 1-7/9=2/9
十、作业设计
1、练习二十三第1、2题。
2、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
1/3○1/2 1/6○5/6 1/5○1/8
4/7○7/7 1/9○1/1 3/3○2/2
2、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p102第5题)
3、谈话导入,揭示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101第3题。
(1)指名读题,说一说题中的信息和问题。
(2)指名解决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生交流点评,集体订正。
2、完成p102第4题。
(1)指名说题意然后口答。
(2)独立完成在课本上。
3、完成p103第8题。
(1)观察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没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2)指名计算,集体交流反馈。
4、完成p103第9题。
(1)分小组试一试、剪一剪。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5、完成p103第10题。
(1)生独立完成,看能填出几种?
(2)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102第6题。
2、学生完成p102第7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使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让学生理解两次比较中表示单位“1”的量是不同的,掌握需进行两步运算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解决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真精神,在这堂课上咱比一比看谁棒!
一、复习引入,唤醒旧知。
1。指出下面每组中的`哪个量是单位“1”的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同学们喜欢吃青菜吗?那咱到农民伯伯的大棚里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1)仔细默读这段情景。
(2)谁能大声读一遍。
2、你收集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谁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4、导入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探究的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5、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表示题里的数学信息与问题?
6、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开始动手做。
7、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8、做完之后,想一想然后在组内交流:(1、)你是选择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
(2、)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分别以谁为单位“1”的量?
9、全班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自主探究,思辨交流。
1、讲解分享:大家讲的真好!小精灵也有自己的想法,你们愿意分享吗?我们来仔细的分享一下:
分析与解答分享:
五、全课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习三16页的3、4题。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2-23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5篇)02-23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3-07
分数教学设计02-1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04-04
《分数意义》教学设计03-27
分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4-13
《分数的意义 》教学设计04-12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