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成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
惊弓之鸟
战国时期,有个杰出的弓箭手,叫做更赢。他的射箭本领在当时可称是举世无双。有一天,他和魏王并肩站着,天空中忽然飞过一群鸿雁。更赢很自信的对魏王说:“我可以用弓声就把飞鸟给打下来。”魏王很怀疑。正在那是,一只孤雁很低很慢的飞过。鸣声凄惨。更赢见了,就张着弓,扣着弦,砰的一声,直入云宵。那孤雁果然应声落地。魏王惊叹之余,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更赢解释说:“那孤雁飞得低且慢,因为它已经受过伤;它鸣叫的声音悲而哀,因为它离了群。身伤心碎,使它心跳加速,两翼无力,体重失去平衡,正如人们吃饭时,突然听见雷声,筷子落地的情况一样自然而平常。”
后人根据上面的故事,做成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形容先前多次受过惊吓的人,忽然遇到同样可怕的事物,就吓得魂飞魄散,惊惶失措,不知如何去应付新的环境。
鸟尽弓藏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越国被吴国打败,屈服求和。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任用大夫文种、范蠡整顿国政,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吴王夫差兵败出逃,连续七次向越国求和,文种、范蠡坚持不允。夫差无奈,把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范蠡营中,信上写道:“兔子捉光了,捉兔的猎狗没有用处了,就被杀了煮肉吃;敌国灭掉了,为战胜敌人出谋献策的谋臣没有用处了,就被抛弃或铲除。两位大夫为什么不让吴国保存下来,替自己留点余地呢?”文种、范蠡还是拒绝议和,夫差只好拔剑自刎。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鸟尽弓藏的含义:飞鸟射尽,打鸟的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话说古时候,海边一个村子里有个无赖阿三,此人好吃懒做,总想不劳而获,到处打听在哪里能够不必干活就发大财。
说来也巧,在阿三生活的那一带有一只贪婪的大鸟,这鸟胃口很大,而且极其凶恶,每天都要去抢周围居民的羊吃,时间久了,牧民们慢慢的都搬走了,大鸟的食物来源就渐渐的成了问题。
这一天,阿三正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做发财的白日梦,大鸟突然从天而降,阿三吓的急忙躲进屋里。大鸟对阿三说:"你不是想发财吗?我可以帮你。"阿三一听"发财",
马上忘记了害怕,从屋里探出了脑袋:"怎么发?"大鸟说:"在东海深处中有一小岛,岛上遍是金子,我带你到岛上捡金子,回来后,作为报答,你每天要给我一只羊吃。"阿三想想,这买卖合算,连连点头。大鸟补充到:"但是天快亮时,我们得赶紧离开小岛,否则会要被太阳升起时的万丈光芒烧死。"阿三不耐烦的说:"知道了,知道了..."
大鸟背着阿三飞过高山,掠过大海,终于落在那个小岛上.阿三睁眼一看,乖乖,只见遍地是黄澄澄的金子,他再也
顾不了许多,疯狂地捡了起来。他只顾捡自己的金子,哪里还记得天亮之前必须离开的警告。转眼天快亮了,大鸟催促他快走,阿三总是说"再等等"。大鸟看情形不对,丢下阿三飞上了天空,就在这顷刻间,太阳一下子升了起来,阿三为了捡更多的金子,被火烤熟了。
大鸟这个气,白白背着阿三飞了这么远,什么也没得到,转念一想,不对啊,羊是得不到了,阿三的肉也可以吃啊。于是,大鸟又飞回了岛上,把阿三的尸体当成了大餐,可是它只顾吃,却忘记了时间,太阳又一次升起,这次这只贪婪的大鸟和阿三落得了同样的下场。
飞鸟惊蛇
释亚楼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庙,烧香念经。别的和尚空闲时就偷偷下棋睡觉,释亚楼却买了砚墨笔纸练习书法。有时深更半夜,他还在苦苦练习。一年年过去,他写字的功夫越来越深。许多烧香拜佛的人,也来请他写字。他都一一答应。他的草书,写得尤其飘逸奔放。有人问他:“草书怎样算好?”释亚楼写了八个字:“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2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自己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延展阅读:
数字成语
1、一叫惊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面八方,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玲珑,九九回一,十全十美。
2、一帆风顺,两全其美,三山五岳,四平八稳,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窍玲珑,八面驶风,九九归原,十全十美!
3、一生幸福,二人同心,三年抱两,四季如意,五福临门,陆续添喜,出进平安,八面玲珑,九九吉祥,十全十美!
4、一生平安、二人同心、三生有幸、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七邻友好、八面威风、九久康泰、十分欢快!
5、可见一斑、心无二用、垂涎三尺、五湖四海、四分五裂、三头六臂、七擒七纵、五花八门、十拿九稳、化整为零!
6、一马当先、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世同堂、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牛一毛、十全十美!
7、祝你:一马平川、两亿资产、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宾馆、六碟一碗、七喜临门、八面威风、九品官员、十点上班。
8、一帆风顺、两人同心、三羊开泰、四喜临门、五谷丰登、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进宝、久久登科、十全十美!
9、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
10、一马平川、两亿资产、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宾馆、六碟一碗、七喜临门、八面威风、九品官员、十点上班!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3
晨钟暮鼓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典故】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唐·李咸用《山中》诗
【释义】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令人警悟的话
【近义词】暮鼓晨钟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4
牛角挂书
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有个护卫叫李密,有一天杨广问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护卫队里那个黑脸小伙子叫什么?”宇文述回答说:“他叫李密,是前朝大臣李宽的儿子。”隋炀帝说:“他站那里左看右看,我看他不太一般,不适合做警卫。”宇文述过了几天对李密说:“你应该走文路,不适合在这儿当警卫。”于是李密便开始努力读书,有一次他骑着看碟去缑山的时侯,牛角上挂着一本《汉书》,他边走边读书,被越国公杨素看见。杨素跟他交流了一番,觉得李密是个人才,他跟儿子杨玄感说李密不是一般的'人。杨玄感后来跟李密成了知已,杨玄感在黎阳驻守的时侯把李密接到那里,李密这时鼓动他起兵反隋,结果兵败被杀。李密被抓后逃跑了,投奔了农民起义军瓦岗寨。后来李密得到了瓦岗寨翟让的信任,被推先为瓦岗寨首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5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
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
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
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所以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开脱和原谅,绝对不能有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哦!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6
气壮山河
南宋时期,赵鼎受到宰相吴敏赏识到开封任职。1125年冬,金国南侵,太原形势危如累卵。宋钦宗惊慌失措召集大臣商议对策。贪生怕死的主张求和。赵鼎却说:“祖先留下的`国土怎能拱手相让?”钦宗害怕金兵最终答应把黄河以北让给金国,金军继续南下抵达开封。钦宗不等金军攻城就到金营乞求投降。金兵扣留了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连同搜刮到的金银财宝运回金国。北宋王朝灭亡。
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现河南商丘)建立南宋王朝、史称宋高祖。初期起用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在其中,后当了宰相。在金兵的南侵下,高宗撤到会稽(现浙江绍兴)秦桧知道高宗并不是真心抗金,便竭尽全力唆使他与金国讲和。赵鼎自然反对。于是秦桧在高宗面前说赵鼎坏话。后来高宗将赵鼎贬到外地去。
赵鼎在朱崖生活困苦。秦桧知道他活不长,叮嘱地方官每月呈报他是否还活着。赵鼎六十二岁,终于病入膏肓。临死前他怒发冲冠地对儿子说:“秦桧要置我于死地。我死了,才不会连累你们。”他叫儿子取来铭旌(竖在灵枢前标志死者官街和姓名的长砚),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7
鹅行鸭步
不少学生有些行为实在不雅,而几年下来,这些不仅没有改观,反而愈来愈甚,小区住户及路人望之侧目。如果说穿衣体现的是文明,那么,走路就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有些学生,走路没个走相,低头哈腰,鹅行鸭步,弯腰鸵背,懈而晃荡,松松垮垮,缺乏年轻人的虎虎生气、青年人的如虹豪气、当代学子的风发意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颂扬的当年那代青年人那种热情奔放、朝气蓬勃、干劲十足的的精神,在新一代学子身上很难体现。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8
1
挺身而出
唐朝时期,开国皇帝李渊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争权夺利。李建成是皇太子,可是他的威望不如李世民。李建成怕皇位被李世民夺去,便同李元吉联合起来,密谋杀死李世民。李世民得到消息立刻同心腹房玄龄等商量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派人伏兵于玄武门,等到李建成一入朝便出其不意把他射死,同时把李元吉也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冯立、谢叔方等纠集精兵两千人来攻李世民。这时,宿卫将领敬君弘带兵驻守玄武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敬君弘表现得勇往直前。他的亲信曾开诚布公地劝阻他道:“事情还不知究竟怎样发展,等待援兵到来摆好阵势再打也不晚呢!”可是敬君弘充耳不闻,奋不顾身地指挥反击。他这种临难不惧、挺身而出的精神得到了李世民的极大赏识。
2
不得人心
唐玄宗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企图篡位夺权,他领兵十万侵占中原。朝廷派封常清、高仙芝征剿,但由于安居乐业的生活过得太久,兵士缺乏战斗能力,交战之后败得溃不成军,只得退守潼关。玄宗又将因病在家休养的西平郡王、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请出山抵挡来势汹汹的敌人。哥舒翰认为安禄山名义上是为除去奸贼杨国忠,实际是阴谋抢夺大唐江山,不得人心,应采取分化瓦解的对策,先不出战,待他内部离心离德,然后选择有利时机,出城将他一举歼灭。可是玄宗听信“叛军没有防备”的话,加上杨国忠见哥舒翰兵权在握,唯恐对自已不利,屡次奏请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玄宗频繁派出使者责令哥舒翰御敌。哥舒翰万般无奈,只得领兵出关,结果败得一塌糊涂,自已也不幸被俘虏。
3
自惭形秽
晋怀帝时期,有一位知名人士叫卫玠。二十七岁那年突然死去,流言蜚语流传:“卫玠是被人‘看’死的!”原来卫玠生下来就眉清目秀、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说话、走路、接人、待物皆与一般孩子不同,人见人爱。卫玠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达官贵人。卫玠进城时经过市场,人们见到他都十分惊讶,侃侃而谈地议论说:“他多像用玉雕成的`人哪……”全场的人都叹为观止。卫玠的舅舅王济是骠骑将军,也很有风采。但他见到小外甥就感慨道:“卫玠和我站在一起就像明珠在我身边,我的形象太难看了,他好像是一颗明珠在身旁闪烁,熠熠发光啊!”卫阶虽然长得异常俊美,又才气无双,但是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卫玠到了建邺京师的人们都想见他。他走到街上,看他的人将他围得水泄不通,没过几天,卫玠由于劳烦过度,很快就死了。
4
一发千钧
公元前252年,汉景帝刘启即位。三年后吴王刘濞不满中央削减诸侯王封地的措施,便联合四面八方的诸侯王起兵叛乱。便有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乱”。在吴王刘濞宫廷里任郎中的枚乘极力反对叛乱,曾进行过开诚布公的劝阻,他呈上《谏吴王书》,书中采取比喻的方法暗示刘濞不要冒险。他推心置腹地说:“形势危急就像一根细线在高空中悬挂着千钧的重物,下垂的地方又是万丈深渊,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如果能听忠言相劝,国家就可以转危为安了。”可是刘濞根本听不进去,还是联合其他诸侯反叛。结果正像枚乘所预计的,“八王之乱”很快被平定了。他对吴王劝谏的比喻,成为“一发千钧”的成语,这个成语也可作“千钓一发”。
5
行将就木
春秋时期,晋怀公即位后仍然不许公子重耳返回晋国。重耳风尘仆仆逃到蒲城,晋国就派军队去讨伐蒲城。蒲城的百姓打算与晋军决一死战,保卫公子重耳。重耳为了不使蒲城人民受难,带领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等谋士逃到狄国。狄国人很尊敬重耳,把婀娜多姿的美女叔隗、季隗献给重耳。重耳看中了季隗娶她为妾,将叔隗赏给了赵衰。后来季隗为重耳生了两个儿子,取名伯倏和叔刘。叔隗也给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赵盾,后来成为晋国宰相。重耳在谋士们的敦促下,决定离开狄国寻找回晋国执政的机会。临别时重耳依依不舍地对季隗叮嘱道:“我处境好了就来接你。请你等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来你再嫁别人。”季隗听完此话泪如雨下,她开诚布公地说:‘我今年二十五岁,等上二十五年我怕是行将就木了,你还是早点来接我吧!”
6
万人之敌
项羽世代都是楚国名将,项羽年少时学文学武都没有什么成就。叔父项梁开诚布公地责备他说:“你学什么都学不好。”项羽却理直气壮地说:“识字只不过记记姓名,剑术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就学可以敌万人(万人之敌)的学问。”项梁听了很大吃一惊,于是教他兵法。项羽对兵法爱不释手,可也只从大的方面学,并不深究细节。有一次秦始皇出巡钱塘江,项羽和项梁也在旁边观看,项羽看到秦始皇的车驾浩浩荡荡,威严盛大,他指着秦始皇说:“此人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吓得如惊弓之鸟,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从此项梁认为项羽定能成就大事。叔侄暗暗积蓄力量,以报秦杀祖之仇。后来陈胜拉起反秦大旗,项羽跟随项梁在会稽举兵响应,项羽勇猛善战,三年内就成为各路诸侯统帅。当时他威服诸侯,分割天下,分封王侯,一切政事全由项羽一人出令,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成就了霸王之业。
7天翻地覆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贾府的赵姨娘和马道婆合谋陷害凤姐和宝玉。马道婆用纸剪了两个纸人,写上凤姐和宝玉的生日。又剪了五个青面鬼,拿针钉了,用巫术作法,害得凤姐和宝玉发起狂病。王夫人与贾母见了放声大哭,贾府上上下下登时惊慌失措……三天以后,宝玉和凤姐连气息都快没了,人们忙着为他俩淮备后事,王夫人与贾母哭得死去活来。这时有人来向贾母开诚相见地报告:“两口棺材都备齐了……”贾母更是心如刀绞,气得怒发冲冠,大骂不止:“是谁叫做的棺材?把做棺材的人给我抓来打死……”又哭又闹,把贾府闹个天翻地覆。后来,来了癫皮和尚和跋脚道士,用法术治好了宝玉突如其来的病,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8
司空见惯
唐朝时期,刘禹锡和李绅,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李绅做过“司空”的官职,刘禹锡做过苏州刺史。他们两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谊很深。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着霓裳羽衣以歌舞劝酒。酒过三巡,刘禹锡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诗中写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9
日下无双
南朝梁时期,有个名叫伏挺的人,学富五车,文章写得好,还喜欢摹仿宋代才高八斗的诗人谢灵运写的五言山水诗,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个散文家任昉是他父亲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经常夸他说:“这个孩子日下无双。”梁武帝萧衍见了他,也是赞赏有加,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颜渊,让他做参军。当时,参军是王府和将军府中的重要幕僚,他担任这个职务时才只有十八岁。伏挺性格温和,与世无争。朝中官员都能与他和睦相处。他在家里开讲《论语》,满朝文武官员都来听课,都认为他讲得很好。他后来因收受别人的贿赂,害怕被查处,逃到外面做道士,直到被朝廷赦免才敢露面。邵陵王萧纶是梁武帝的第六个儿子,也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喜欢写诗作文,他见伏挺是个人才,就与他交为知心朋友。伏挺在他劝说下回家还俗,重新做起官来。伏挺死后,留下《亦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10
牢不可破
东晋时期,北方前秦苻坚亲自率领水陆大军八十万入侵。当时东晋大将朱序镇守襄阳,密密麻麻的符坚大军把襄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这时朱序的母亲韩氏住在城里,她登上城楼去探望,看见襄阳西北角首当其冲,料定敌人必定从西北角进攻,她马上带领一百多个婢女,并动员城中妇女重新筑一道新城。这道新城一共有二十多丈长,筑得牢不可破。后来,敌人果然集中兵力去攻打西北角,旧城很容易便土崩瓦解被攻破了。当敌人乘胜追击准备进攻新城时,因新城筑得坚如磐石,敌人对它无可奈何。当时的人便把新城叫做“夫人城”。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9
十鼠同穴
三国时期,鲍勋是曹丕的侍从,因为鲍勋为人正直经常规劝曹丕,因此曹丕对他非常的不满。曹丕当了魏文帝后鲍勋又多次劝阻曹丕,但魏文帝此时已经不听他的了。有一次魏文帝带兵打仗,回来的时侯在陈留郡休息。大军刚驻扎下来,营地只是建了矮墙圈了范围。这时陈留太守孙邕正好来看望好友鲍勋,他想跨过标志走近道,军管刘曜不让他进来,鲍勋看营地还没造好便劝刘曜通融一下让孙邕进了军营。后来刘曜因为犯错出了事,鲍勋提议免去刘曜的`职务让他回家,刘曜因此十分不满,便向魏文帝举报了鲍勋私放孙邕入阵营的事。魏文帝此时正好小题大作令廷尉治他的罪,廷尉议决“判刑五年”,但三官却以“依法罚金二斤”驳了回去。魏文帝听了以后生气的说:“你们如此宽容,鲍勋这斯岂能活命,把三官给我抓起来跟那些犯人关在一起,让他们跟‘十鼠同穴’一样。”魏文帝为了发泄自已的私怒最后还是把鲍勋给杀了。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0
鹬蚌相争
赵国在战国末期出兵打燕国,苏代是燕国的谋士,他知道以后马上去见赵惠文王,并且跟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夏天,有一只河蚌在河滩上张开蚌壳晒太阳,这时有一只鹬鸟看见了就用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壳给合上,结果鹬鸟的嘴被河蚌夹住了,鹬鸟支吾的说道:“快张开你的嘴,要不几天不下雨的话你就会被太阳晒死的。”河蚌说道:“我把你嘴夹住,若是几天不放你,你也要被活活的饿死的`。”于是它们始终不肯相让,这时侯一位渔翁从这里路过随手就把它们抓了回去。说到这里苏代接着说道:“燕赵两国的势力相当,两国开战肯定互不相让,这样秦国就像那位渔翁那样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获利,即然如此,大王何必要去做这样的事情呢?”赵惠文王听了以后觉得苏代说的非常有道理,便马上放弃了进攻燕国的行动。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1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左司马申舟访问齐国,派公子冯出使晋国。
当时,从楚国到齐国必经宋国;从楚国到晋国必经郑国。按规定,从别国经过,事先要得到别人的允许。可是楚庄王自恃楚国为大国,可以轻视别国,不把宋国和郑国放在眼里,所以就没有通知宋国和郑国。
临行前,申舟担心地对楚庄王说:“郑国明于事理,到晋国去不向它借路还关系不大;可宋国不讲情面,到齐国去不向它借路,我恐怕会被他们杀死。”
楚庄王说:“不用担心,假如他们真敢杀你,我就替你报仇。”
宋国国君知道了后,十分气愤,将申舟扣留下来。
大臣华元对国君说:“楚国事先未有通知,便是把我国当作已亡,领土已归属于他。我们必须维护独立主权的尊严,不能受这种侮辱!就算楚国要发兵进攻,大不了就亡国。但我们宁可战败,也不服屈辱!”
宋国国君听了后,处死了申舟,并随时迎接楚国的进攻。
楚庄王得知消息后,果然派兵进攻宋国,并将宋国都城睢阳团团围住,双方相持了好几个月,楚国也未能取胜。
楚军把宋国围困了半年,第二年春,宋国被逼无奈,只好派大夫乐婴向晋国求助。
晋景公欲派援兵去帮助宋国解围,可是晋国大夫伯宗极力反对,他对晋景公说:“我们不能派兵帮宋打楚,古话说的好,‘虽鞭长,不及马腹(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的肚子)’,现今的楚国正在兴旺时期,楚国的强盛是上天赠与它的,别人不能与它相争。我们晋国再强大,也不能违抗天命,又怎能管得了楚国呢?”
晋景公仍然犹豫不决,他说:“人家有难相求于我们,我们竟不加理睬,这有点说不过去吧?我感到耻辱。”
伯宗进一步劝道:“这算不了什么,山林沼泽里难免有污垢疾害,就是美玉也难免有斑点。因此说,国君有时不免要含耻忍辱,这是小毛病损害不了大德。”
听了伯宗这番道理,晋景公才决定不派兵去救援宋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都不要奢求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要做,就做自己能力所能涉及的范围内的才是最适合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2
道边苦李
【成语故事】王戎七岁时,曾经与很多小孩一起到外边玩耍,看到路旁有许多李子树上长满了李子,枝头压得很低。其他小朋友赶忙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李子树在路边能有这么多李子证明其很酸苦,否则早被摘光了。
【出处】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解释】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庸才
【相近词】无用之材
【示例】云霄直上,诸公衮衮,乃作道边苦李。 宋·姜夔《永遇乐·次韵辛克清》词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3
蜻蜓点水
唐朝时期,每一年春天的三月三日帝王、官吏、以及平民百姓都会到长安的'曲江池游览观光。那些诗人墨客在观赏完曲江池以后总是要饮酒作诗一番。公元七五七年,杜甫到长安任左拾遗一职,当时国家状况还可以,杜甫的个人处境也比较安定。那时侯他下朝以后都会去饮一番酒。酒后他看到曲江池的美景不禁十分欣喜,便作《曲江二首》诗,诗中真实地描绘着曲江的景色:花草丛中蝴蝶若隐若现,水面上的蜻蜓轻轻地点着水面。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4
神武挂冠
【成语故事】南朝时期,梁国的陶弘景,自幼家贫,经过苦读而入仕,他没有当上大官,在一次求一个县官失败后,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十分厌倦,就于永明十年,他就脱下朝服挂在神武门,上表辞官。辞官后,他就隐居山林。
【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解释】指辞官隐居。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列】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
安贫乐道
德高望重的孔子有三千余学生,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门生之一。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称心如意。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颜回,字子渊,也叫颜渊。有一次孔子推心置腹地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指: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这是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还有一次,鲁哀公开诚布公地问孔子:“你三千多学生谁最好学?”孔子实事求是地回答说;“颜回最好学。他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意指,颜回孜孜不倦地学习,他发怒的时候能做到随发随化,不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知错就改。颜回29岁头发尽白,40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02-22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15篇)02-24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选15篇)02-24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集锦15篇04-23
中国历史典故06-07
中国历史典故07-28
中国历史句子10-19
中国历史最名言12-28
古代中国历史的故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