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反思

时间:2023-02-25 13:27:31 幼儿教育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反思精选15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育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育反思精选15篇

幼儿园教育反思1

  一、适应与迷茫

  头一个月工作有点迷茫,虽然在学校里和书本上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却是经常想不起来,也运用不起来。除了准备好教学活动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课要去做什么事情,要带孩子干什么,怎样组织孩子活动都不是很有经验。怎样培养孩子的常规也很是迷茫,再加上从来没有带过小班孩子,对于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经验。除此以外,还要写教育日志,教学反思,区域活动记录,主题生成活动,区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创设环境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儿园里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务,比如要布置教室以外的空间,要参与一些教学案例的写作活动,还要建构自己班级论坛等。让人有点眼花缭乱。跟有经验的老师搭班,只能是看一点做一点,跟着老师一起做。做什么事情也总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是要问过老师后才能放心的去做,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点让自己也很懊恼,老师与我商量什么事情也总觉得自己的大脑是那么的空洞,怎么大脑里的东西一个个都那么不争气,都用不起来,很烦恼。

  二、游戏

  这个月的工作中有一点是很缺乏的,那就是“游戏”,幼儿园里每天都要带孩子做游戏,可是自己知道的游戏又是那么的少,经常处于枯竭的状态,每次回家都上网恶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实现在想想自己有点走入这游戏的误区了,幼儿园的活动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说游戏仅仅是游戏而已,应该吧自己的思维拓开来,如一些民间游戏,多样化的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这个月在这方面的开展有点忽略了,只是单一的想着做游戏而已。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方面的备课也有点偷懒,总是很依赖参考书的活动设计,虽然书上的设计都是精品,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是应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这样迟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维僵化的.程度。没有自己的东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样也枉为“新老师”这个称号,终将陷入循规蹈矩的轮回之中。

  四、与孩子的相处

  我很喜欢孩子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30个学生,各种调皮、个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时候看到有小朋友抓伤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抢玩具就觉得很懊恼,到底怎么处理才好呢?虽然在读书的时候看过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亲自处理的时候还是有点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间有点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发脾气,而且发脾气问题还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说道理他们也不能理解,批评过后还是这样,经常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出现。我知道,没有坏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现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确,或也有处理不当的时候。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无奈的是在当时要照看30个孩子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静下心来去处理一两个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都错过了最好的教育时机,或者处理的不够恰当。这些都是让我感觉到现实与理论的差距,也让我看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与书中真理的差距是这么的大,有的时候知道这样做不够正确但是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比如:我们都说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批评孩子,但是又说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果,可是当孩子吃饭的时候发生事情了,如果不及时提醒他就会错过教育的时机,可是这时候是吃饭的时间,批评他又会影响他们的食欲亦或是消化,这时候真是很矛盾啊。

幼儿园教育反思2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育在让幼儿社会化的同时,其自身的教育目的也发生了异化,导致了幼儿主体性及创造性的丧失,割裂了幼儿完整的生活。解放儿童,培育精神自由而自制的人才是常规教育的本真意图。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班级是其加入的人生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作为班级一员,孩子要遵守这个组织的种种规则,接受集体的管理与控制。但是约束与管理并不是把幼儿管死,要有一个“收”与“放”的平衡,即在追求常规教育下又不失儿童自由的发展。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现存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视,还常规教育正源。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展现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教师往往借助各种管理技术与道具,实现对儿童的管理与控制,将幼儿的生活局限在预定的生活轨道上。

  1.常规教育常用的手段

  场景1

  “会说话”的教师手势

  吃完早饭后,老师们忙着擦桌子收拾碗筷,无暇“正式”顾及孩子们。此时是孩子们相对轻松快乐的时间,他们有的在热情高昂地交谈着,有的相互推搡嬉戏着,有的手舞足蹈沉醉在扮演动画片的角色中……一时间,嬉笑声、打闹声、桌椅搬动的声音混杂在一起,实在是热闹非凡。收拾完毕,教师扫视了一下全班,然后举起双手拍起来:××|×××|××|×××|……孩子们看到教师拍手也一边拍着手,一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场景2

  有“魔力”的儿歌

  喝水上厕所的时间到了,一部分孩子快速忙完后回到教室里。他们有坐着的、站着的、蹲着的……形态各异的孩子都在嬉戏打闹着。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盥洗室里边“悠闲”地忙着自己的事,有时还窃窃私语着。此时的教室里又“开锅”了。教师看了看盥洗室里的孩子,瞅了一眼墙上的钟表,边拍着手边念道“小手拍拍,拍拍小手,我把小手背起来。小手拍拍,拍拍小手,我把小手放起来……”孩子们一听到儿歌立即“各就其位”,跟着老师做着动作念起儿歌来。

  这些是在幼儿园中所看到的最普通的场景。教师的手势、幼儿的儿歌都被赋予了特殊的任务——约束幼儿、进行常规教育。铃声、音乐、手势及儿歌都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手段。它们的出现,连同它所带有的规限一同被儿童毫无疑问地接受,成为幼儿班级生活的“指挥棒”。

  2.幼儿无奈的生活

  场景1

  在教学活动后的过渡活动中,丫丫跑到教师面前问:“老师,我们接下来干什么呀?”还没等老师回答,程程跑过来伸着头说:“画画呗,每周这个时间不都是这样的呀,你怎么还不懂呀?”

  场景2

  吃午饭的时间到了,在老师一番“苦口婆心”强调吃饭的纪律后,孩子们都低着头吧唧吧唧地吃着各自的饭。突然,莎莎叫到:“老师,宇宇不吃胡萝卜,还把米饭弄到桌子上了。”老师看了一眼不说话的宇宇,然后说道:“宇宇,你把胡萝卜吃掉,一会儿我检查!小心点,别把米饭掉到桌子上。刚刚讲过又忘了。莎莎你也快点吃!”宇宇沉默着并“艰难”地吃着他讨厌的胡萝卜。

  在幼儿园中,以上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场景一中的丫丫在常规教育的“高压”下变得失去了自我,过分地依赖教师,而从具有“高智商”的程程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他们生活的程序化与模式化。场景二中莎莎的告状显然与饭前教师“金科玉律”式的常规教育有关,而教师不分青红皂白强求宇宇吃胡萝卜,这正是常规教育要求共性特点的显现。宇宇在教师带有恐吓式的要求下,不情愿地服从了老师的命令。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问题

  1.幼儿园常规教育目的的异化

  一提到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维护正常的保教工作,因为这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需要。但其最主要的目的应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使孩子从一个梦游者、一个不自由的、被决定的、有依赖性的、被动的人改造成为一个觉醒的、有意识的、能动的、独立的人,即我们常规教育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成为自制而自由的'人。

  然而,现实中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却被异化了。它被异化为防范并限制幼儿的行为,异化为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便利。教师实施常规教育的过程成

  了对幼儿行为控制的过程,教师充当着至高无上的管理者的角色,是社会的代言人。他们全然不顾幼儿切身的需要与感受,把幼儿当成任意捏造的泥巴,等待修剪的树苗。他们努力创设能够控制幼儿言行的外部环境,用心探索“有效的”手段,希望儿童的言行能达到自己的要求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幼儿整齐划一的行为、良好的班级制度、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场景中教师的“手势”、创编的儿歌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常规为教师工作便利之目的是班级制度化外在价值的体现。这个外在价值表明受制度与常规约束之外的主体对之的需要。但是过高的估计制度及常规的外在价值,就会贬低其内在价值(即一种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服务的价值)。若常规教育以管理为目的,以成就教师的“方圆”(顺利开展活动)为目的,只能使常规教育由指导人健康发展的“灯塔”异化为扼杀人的“刽子手”。高控制的常规教育只能导致儿童灵动式心灵的压抑与封闭,造成卢梭所谓的“既是奴隶又是暴君”——还不会说话就在支配人,还不会行动就在服从的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管理是手段,管理的真正目的是“育人”,是育精神自由发展的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而现在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不是有点偏了呢?

  2.幼儿主体性的丧失与创造性的扼杀

  场景中丫丫的话:“老师,我们接下来干什么呀?” (教师是主心骨,你不发话,我就不知道该干嘛了。)宇宇默默地服从教师的命令以牺牲自己“胃口”。

  这些幼儿园老师都听腻了的话、见惯了的事,往往把原因归为“这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了、胆子太小了”,但是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其中的意蕴,其实这正是幼儿主体性丧失的体现。

  教师将幼儿视为需要成人照顾和关心的不成熟的个体,但是过多、过细、过严的规则及常规将需要活泼成长空间的幼儿牢牢地拴在樊笼之中;常规将一切活动都程序化、规范化,像栅栏一样不能使幼儿越“雷池”半步。在教师的脑海中,幼儿要听老师的话,你应该怎样,你必须怎样,没有为什么。在幼儿的印象中,教师是权威人物,到什么时候干什么,老师早已替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不用多想。教师的高控制管理和“包办式”的照料使幼儿高度服从教师的意志,这种服从使得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很难形成。没有自主性的幼儿就会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安排,这导致了教师采用高控制的管理方式,于是形成了不良循环。“尊重幼儿,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逐渐成为一句口号。

  幼儿主体性的丧失意味着其创造性的没落。幼儿擅长想象与联想,擅长“跑题”,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儿童的思维是冲动的、即兴的,往往被眼前感性的东西所吸引并自我陶醉其中;儿童的思维是诗性的逻辑、音乐的逻辑、想象的逻辑、内心自由的逻辑、审美和艺术的逻辑。而常规教育要求幼儿遵守纪律,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要求幼儿按照既定的程序生活,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吃饭不说话、走路不准跑、坐要放好手……幼儿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常规教育的要求,达到教师所期望的规定。这种程序化、模式化、一致化的生活方式与幼儿天生具有的“野性”是完全不相符的。在教师的控制下,幼儿变得唯唯诺诺。在常规的束缚下,幼儿灵动的诗性思维变成了僵硬的规范的逻辑。幼儿的创造力就在这规范化的班级制度与教师一致化要求下被扼杀。正如刘晶波所感言:“在这种教育事实中谈论提高幼儿的素质、寻找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途径无异于空中筑楼。”

  3.幼儿生活的异化

  幼儿生活的异化是指随着儿童主体的丧失,儿童处于被训练、被塑造的客体地位,失去了其生活的意义。儿童生活的异化就在于常规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标准化,线性的生活方式将儿童丰富的生活世界简化为“守规矩”、“听话”式的单调生活。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幼儿学会了“解读”教师的言行举止,懂得了伪装与迎合。他们过早地脱下儿童天真烂漫的“外衣”,不情愿地戴上成人成熟而圆滑的“面具”。但是这“面具”只是在教师的面前发挥作用,在教师控制和常规的“漏洞”处,幼儿仍然有着自己真正意义的生活,有着自己解读生活的方式,有着发自内心的振奋与激动,此时他们才真正属于自己。这样,儿童完整的生活被割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即日常生活的世界和教育的世界,他们要在这两个世界中不时地变换自己的言行,以求得“主我”与“客我”的平衡。制度化生活将儿童从生活世界抽离出来的同时,儿童的生活发生了异化,快乐的童年在慢慢地消失。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使命:育精神自由发展的人,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人

  “在教育的世界中一个最根本的冲突就在于自由与控制之间的矛盾。”常规教育是夹在自由与控制之间的两难问题。在自由与秩序之间,教师是倾向选择秩序以求得班级表面上的安静。为了达到此目的,往往将常规教育“科学化”、“标准化”,以致使“异化”,常规教育成了限制儿童自由发展的“条框”。我们应该还常规教育的本来“面貌”: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内心的自由,让其成为自己的主人。

  20世纪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抑制孩子们自发活动,避免蛮横地强加各种任务,加重孩子的负担。”这说明真正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对其而言不是外铄的、强加的“附属品”,而是幼儿发自内心的需要,是在幼儿生活中自然生成的。

  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当幼儿完全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时,他会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与约束力并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协商、调解建立规则。此时,一切外在的规则与纪律对其而言都是多余的。“你别弄我的,我也不弄你的,我们各玩个的”;“你给我看看你的玩具,我也让你看看我的”。这种“自我中心化”、“幼稚性”的规则正是儿童内心需求的“原始”规则。当成人为幼儿提供规则时必须考虑哪些规则是应该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求,哪些规则是不需要的,必须祛除的。让规则在幼儿的生活中生成,让规则在幼儿的体验中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将精力从过多地控制儿童转向精心设计活动,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这就需要教师以平等的姿态与儿童对话,有敏锐的眼睛发现儿童的需求,有灵活的头脑创设问题情境;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让其体验到规则的缺失所带来的问题,领悟到遵守规则带来的自由与和谐。

  “当一个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活动准则时,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称他为守纪律的人。”我们所要培养的及社会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能够自由而自制的人,能够自我管理的人。因此,常规教育的使命是解放儿童,引导儿童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能够做自己主人的人。

幼儿园教育反思3

  9月1日孩子们从适应小班生活后,转眼进入中班已半年了,其间,班级事务忙碌烦琐,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凝集着我们的汗水,每份工作都值得去终结和反思。 我们班男小朋友二十四名,女小朋友十六名,其中6名是插班生,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集体。经过一个暑假,幼儿从小班升到了中班,每位幼儿都能愉 快地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不仅个头长高了,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张文菁、龚晗阳、夏烊洋等幼儿思维活跃,乐意发言;陆怡淏、周笑语等幼儿能在 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朱宇涵、许宸希等幼儿在老师的提醒帮助下也养成了天天午睡的好习惯;金昊扬、周祺皓等幼儿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 高。幼儿在老师和保育员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将本学期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以 便今后扬长避短,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1、幼儿升入中班后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幼儿园的小弟弟、小妹妹了,我们抓住幼儿渴望长大的契机,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积极鼓励 幼儿学做自己的事。邵恋雅、江熠琛、陈煜炫等大多数幼儿会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有顺序地穿脱衣服,并会将衣服叠放整齐。冬季来临,幼儿的衣裤穿多了,便后 整理衣裤对幼儿来说有了一定的困难,我们一方面耐心的给予帮助,另一方面也悉心地进行指导,让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学着自己做,在我们的努力下,不少幼儿 学会了自己整理衣服,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我班的钱辰等幼儿是过敏性体质,经常感冒咳嗽;许皓、许宸希长得瘦小,饭量也小;周笑宇体重超出正常标准,属肥胖儿;王宝勇、金昊扬等幼儿体 质较差,吃饭经常呕吐。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对于体弱多病的幼儿,在生活上也给予较特殊的照顾,经常留心他们在进餐、午睡时的表现,户外活动中也特别关 心他们的冷暖,提醒他们多喝水。对于体重超重和不达标的幼儿我们一方面经常与家长联系,另一方面在进餐、体育锻炼等环节积极配合保健医生多给予关心和指 导。王娟是新插班的幼儿,是个外地生,由于语言上的不同,孩子在幼儿园总是默默的,针对她的情况,我们热情、耐心地经常与她说话开导,主动了解她的内心, 鼓励幼儿多与她一起游戏,我们积极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放心将孩子交给我们,把她的点滴进步及时告诉家长,并提出下一步如何配合教育的建议,王娟渐渐开朗 起来,脸上绽放出甜甜的笑容,能愉快地进餐了,也能和大家一起快乐的做游戏了。

  3、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照顾的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重视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积极为幼儿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与空间,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我 们利用每天晨锻时间,组织丰富多彩集体游戏,有计划地锻炼各种基本动作。我们还制作了飞盘、纸芯拉力器等体育玩具,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一起追逐奔 跑,拍球扔飞盘,和幼儿一起跳,一起玩,我们的热情和投入感染了每个幼儿,大家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户外活动,幼儿的动作更加协调和灵敏。

  4、去远足是幼儿喜欢的户外活动,在远足活动中我们不仅锻炼了幼儿快走和两两手拉手步调一致走的能力,还注意动静交替,结合主题活动自编了丰富有 趣的游戏,如:《寻找五彩宝贝》、《快快走和慢慢走》、《玩报纸》、《玩纸板》等,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锻炼幼儿的各种基本动作。在我们努力下,本学期 幼儿的体重、身高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幼儿生活为背景,预设、生成主题活动,实施课程整合。

  1、我们这个班刚从小班升入,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己生成活动机会较少,主要还是

  要教师善于捕捉时机,在幼儿周围熟识的生活和环境中,根据幼儿 的兴趣和需要,从他们尚 未明确但有价值的内容中,有选择的直接提出主题,生成内容来推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本学期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游戏活动、生活 环节和自然现象中生成了《身体畅想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各种各样的蛋》等主题活动,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 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 加丰富和深入。我们引导幼儿做有心人从自己的生活环境里收集材料,设置班级“百宝箱”,变废为宝,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 更加丰富和深入。

  2、我们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每次参观活动中,我们都积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与参观环境、材料进行互动,充分发挥参观活动的教育价值。如: 在《丰收的秋天》中,我们带领孩子走进田野观看了收割机收割水稻的过程,还去剥了水稻,从中发现里面是米。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伯伯腌制的萝卜干,宝宝们还品尝了! 这次的参观活动是幼儿自己发起的,老师以支持者、组织者的身份参与了活动,对幼儿来说这次参观活动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3、结合主题活动和《开展特色区域活动,推进幼儿和谐发展》科研活动开展自主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效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主动 探索、学习。我们开设了数学区、科学区、生活区、表演区、手工区等多个区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班教育教学总目标和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有层次的、有 步骤的提出各阶段的区域活动目标,自编了不少有趣实用的游戏内容,经常更新活动内容和材料,幼儿每天都有活动机会和充裕的活动时间,活动中注重引导,不断 增添相关内容,鼓励幼儿探索、发现,引导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与材料相互作用,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如:结合主题活动《我喜欢的动物》,我们请幼儿收集自己 喜欢的毛绒小动物和图片,在美工区布置幼儿的绘画作品《可爱的大肥猪》《熊猫乐园》,供幼儿欣赏。同时还提供橡皮泥、泥工板以及红豆等辅助材料,鼓励幼儿 用橡皮泥塑造动物的形象。在语言区中我们放置了许多有关动物的图书,让幼儿自由阅读。又如:在《圆圆的世界》主题活动中,我们在科学区引导幼儿用各种颜色 的圆形封闭线条装饰并学习制作陀螺,引导幼儿发现、感受颜色在旋转时的变化,在各个区域为幼儿提供各

  种材料,更注重引导幼儿深入的探索,既丰富了主题活动 又使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4 、重新认识环境的价值,让墙面说话。

  开学前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幼儿布置了漂亮的活动室墙饰,然而这并没引起幼儿太多的关注,幼儿似乎早已习惯了由老师布置的花花绿绿的环 境了,而能让幼儿参与的仅仅是室外的作品栏或我们留出的一点空间。在《身体畅想曲》主题活动中,我们改变了这种做法,尝试和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环境,我们 请幼儿来当模特摆一个造型,然后把他(她)的动作描绘下来,最后再在身体的旁边有文字说明身体的部位,孩子们都抢着来做模特,而且能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 达到了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从中我们发现原来幼儿最喜欢的是自己真正参与的环境。在以后的各个主题活动中,我们随着主题活动的发展,都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环 境的创设,赏识、接纳幼儿的艺术表现,引导幼儿体验动手与创造的乐趣。在我们的主题环境中,有幼儿的手工绘画作品,有我们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儿收集的图 片、照片、物品等,更有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活动记录,使我班的主题环境不断的充实和调整,真正发挥环境的价值。

  三、听故事,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学期初,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乐意发言,但却不能安静地倾听同伴或老师说的话;看电视、听故事的时候不能安静地看或听,常常会说一些与当 前无关的话题,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助于幼儿提高语言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品质,我们觉得有必要抓紧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本学期我们利用音乐游戏、餐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时间引导幼儿安静地反复倾听故事,隔一段时间请幼儿来讲述故事,渐渐地,幼儿对听故事、讲故事活动越来越感 兴趣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也能安静地听录音机里的故事。在培养倾听习惯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幼儿乐意与同伴交流,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如在 活动中,我们经常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操作的过程或结果,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乐曲或绘画作品的感受,对于一些胆子较小的幼儿我们积极鼓励 他们发言,并在各种活动中要求说话完整,学习用较恰当的语句表达。

  四、创设环境,提供条件,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本学期我班和小(2)班结成“大带小”姐妹班,我班的幼儿在小班期间一直是大带小的弟弟妹妹,常常是被照顾的,这学期幼儿升入中班,从弟弟妹 妹的角色一下变成了哥哥姐姐,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幼儿感到无比自豪。每次活动幼儿都会照顾小弟弟小妹妹,主动和他们说话、做游戏,还乐意将自己做的手工作 品送给弟弟妹妹。本学期我们以大带小的形式参观幼儿园,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会友好地拉着弟弟妹妹的手一起游玩,上下台阶时会主动搀扶,提醒弟弟妹妹注意安 全,把自己知道的幼儿园的环境讲给幼儿听。在大带小的中秋节活动中,幼儿非常乐意在弟弟妹妹面前表现自己,自信的讲故事唱歌,很多幼儿还乐意将自己的食品 与弟弟妹妹分享。

  2、幼儿升入中班,自我中心仍较突出,在集体或自由活动中常常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很少有幼儿愿意退让。本学期我们将幼儿的社会性培养有意识地 整合在各个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小组合作或想办法解决争抢的机会,如提供数量不足的操作材料或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小任务等,有目的地引导幼儿懂得轮流玩和 友好合作,有初步的谦让意识。

  五、家园合作,拓展教育资源,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1、切实做好常规性的家长工作。为了使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与信任,我们积极利用家长会与全班家长进行沟通,在家长会上我们不仅向 家长介绍了本班的具体情况和计划安排,还结合新《纲要》将我班的课题研究向家长进行具体的介绍,我们提供了一些已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资料,如:家长在翻阅的 孩子的作品、记录本中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也看到了班级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家长们心中引起了共鸣,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使家长能经常 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利用早晚接送的时间主动与每一位家长进行沟通,班级里的重大活动如需家长配合的,我们都以书面形式通知家长,使家长了解 各个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每个主题收发的《快乐成长册》也是我们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推荐了几种记录的方法,对家长很有启发,有些家 长在联系本上认真详细地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摘录了孩子的童言稚语和自编的儿歌,有的向我们反馈孩子通过各个主题活动在家的良好表现与习惯等,也有 家长针对孩子的表现向我们请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问,我们都尽可能地答复,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家园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 长。

  2、积极争取家长资源,丰富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即将开展,我们通过家园橱窗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目标和一些主要的活动,使每位家长了解班 级正在开展的活动。在生成主题活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我们设计“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五星红旗?”,请家长仔细倾听孩子的语言并记录,使每位幼儿都有机 会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知识。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题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3、组织亲子活动,拉近家园距离,增进亲子感情。通过我们的热情邀请,全体家长参与了家长会这个活动,我们在活动中设计了亲子活动“袋鼠跳”,游 戏中每个幼儿的脸上绽放着欢乐,每个家长的脸上荡漾着快乐,许多家长都说和孩子一起活动做游戏真开心,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加深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六、存在的问题:

  1 、个别幼儿挑食,有的不爱吃肉,有的不吃蔬菜,还有的幼儿不吃水果。一些幼儿进餐注意力不集中,速度慢,进餐习惯还有待改善。

  2 、在学习习惯上,有的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有的幼儿乐意发言,但不爱动脑筋,依样画葫芦;还有的幼儿爱插嘴,回答问题声音不够响亮等。

  3 、不少幼儿阅读习惯差,不爱护图书,图书破损较严重,下学期要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

幼儿园教育反思4

  这天正准备进行社会活动《超级任务保护蛋妹妹》,因为考虑到要分组尝试运蛋妹妹,所以吃完点心以后,我请小朋友坐成马蹄形的座位。可是在坐座位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幼儿座位坐错的现象,争执声、哭闹声、椅子倒地的声音,课堂秩序非常的混乱,这是怎么回事呢?虽然这个座位在平时只有上音乐活动的时候这样坐,可这周算今天已经是连着三天坐这个座位形了,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我回想着前两天的坐座位情况,第一天:由于刚开学,小朋友的身高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给大家重新安排了新的座位,包括坐前三排的和坐马蹄形的。因为坐在前三排的机会比较多,所以幼儿对坐马蹄形的座位比较的陌生。这周第一次坐,有许多小朋友都忘记了自己的`位置,需要老师的帮忙。看到这个情况我还重新请小朋友练习了三次。第二天:大部分幼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还是有小部分幼儿无所适从。而今天的第三天和第二天一样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为什么虽然我多次练习和巩固,效果还是不明显呢?我猛然想到:小班幼儿的空间知觉是较差的,虽然在地上我用即时贴贴了一条直线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了自己的位置,可具体的哪个孩子在哪个位置上是非常笼统的,根本没有确切的位置,这给幼儿寻找自己的位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想到这点以后,马上进行了调整在即时贴上又贴了不同颜色的即时贴,间距以一张椅子的距离为准,这样只要幼儿认清自己的颜色就能方便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几天的实践也证明这样的方法较好。

  从这件事情中,我认识到:其实孩子们的表现情况正反映着老师的教育方法。我们在看到孩子在某方便不足的同时,真的要好好找找自己在这方面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幼儿。因为有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寻找自己的不足,选择适合幼儿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好他们。

幼儿园教育反思5

  《城里老鼠和乡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语言活动,它通过一个生动的童话故事:城里老鼠去乡下做客与乡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领孩子们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为了有效开展这次活动,课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许多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还让孩子收集尽可能多的有关城市和乡村的图片、照片并带到幼儿园,同时还要求孩子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观察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积累一些经验。活动的开始,先让小朋友一起在投影仪上欣赏这些画面,聆听小朋友的介绍,然后老师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给你什么感觉呢?”在此基础上,大家对城市和乡村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活动中,我和小朋友围绕“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欢到城里生活呢?还是喜欢到乡下生活?通过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孩子的精彩回答让我赞叹不已,感触很深。我深深喜欢这些孩子们。

  其实,城里和乡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都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孩子们都说了自己喜欢城市和乡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适合我们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现在我们的城市和乡下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农村的生活条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特别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活动中孩子勇敢的辩论是整个活动的亮点。

幼儿园教育反思6

  在《长大了》活动中,当活动进行到仿编儿歌内容时出现了让我觉得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在仿编儿歌时总是转不过弯来,总是围绕自己说,思维受到了限制,而联想不到自己的东西也会变长变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导上出了偏差吧,因为刚开始我只是口头上简单地解释和引导了一下,似乎有点高估了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后我便用食物和动作进行引导,这时才有一部分孩子反应过来。

  从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启发孩子的思维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来进行,采用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同时要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幼儿通过视觉触觉等来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幼儿园教育反思7

  中班游戏活动《快乐纸棍球》中就是用废旧的材料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纲要》中提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益智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根据该执教老师目标的设定,本堂教学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所以我对这节游戏课印象深刻。

  从我观摩整堂课之后,感觉该执教老师的上课风格很轻松,比较喜欢放任孩子自主游戏,没有太多的去干预孩子们的游戏,教师的角色就是定位于引导者、组织者,其它的任务都是让孩子们去完成,体现了游戏课堂的自主、愉快。

  对于这节健康游戏课,我听课后有几点建议:

  1.节奏不要过快,注重游戏评价

  马老师执教的中班健康游戏一共进行了15分钟,在时间上有些短,为什么时间过短呢,我觉得在活动过程当中的评价环节可以再详细明确一些。在执教过程中幼儿一共进行了7次游戏,每次之间的节奏很快,评价时也是孩子们随便站立,这样的后果可能导致部分兴奋的孩子没有听,就会影响接下来的游戏质量,所以我觉得子啊关键评价时是否可以让孩子们围坐下来,细细听听他人的`意见建议,这样会比较有利于教师的讲解。

  2.纸棍球的技能知识要重点进行强调

  游戏开始前的讲解很重要,可能是之前玩过这个游戏,所以子啊观摩教学时并没有看到老师有过多的讲解。在开始游戏后,孩子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争抢,有几次可能涉及到球出界等犯规知识,我不知道孩子们是否清楚。我觉得一个完整的游戏活动,有些讲过的知识还是需要反复重提才能让孩子记得更加清楚。

幼儿园教育反思8

  幼儿环保教育必须以幼儿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引导他们发现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并最终付诸行动,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以景育情,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以热爱大自然为基础的,爱得越强烈,认识就越深刻,因此在环保教育中要注意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关心和爱护环境的愿望。如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经常带孩子们参与其中的管理,让他们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中了解自然界;组织幼儿观看“寰宇探索”、“动物世界”等电视录像;借春游和秋游之机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在幼儿游玩的同时给他们讲解,让幼儿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认识周围环境,以及环境与人、动物、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另外,让幼儿自主地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寓教于乐,加深幼儿对环保的认识

  环保启蒙教育本身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期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认识事物的水平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缺少了对具体形象事物的`认识,幼儿很难理解与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含义。因此,对幼儿实施环保教育不能以说教的方式来灌输,而应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做,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1.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科学活动中,结合“水”“声音”等内容,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艺术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回收利用废物的手工活动,如用旧报纸做时装,用旧挂历做垃圾盒等,让孩子动手操作,见识变废为宝的神奇,引导孩子知道合理利用废物,培养他们参与环保的自觉性;健康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袋子》《可恶的苍蝇》等活动,认识垃圾的危害。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环保教育除了在教学中进行外,还可以结合幼儿爱唱、好动、喜欢游戏的年龄特点,把环保教育灵活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商讨,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酸奶杯、碎布等废物,制作游戏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减少垃圾、利用废物、节省材料的意义,使环保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游戏中。此外,教师还可结合环保教育的有关内容,设计和创编各类游戏,丰富教育形式,使之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导之以行,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在自然面前,在种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面前,人类只有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才能获得美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前景。在幼儿已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和较强的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将认识、愿望付之实际行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可以设计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如故事表演“狐狸办工厂”,情境表演“小河边”、“逛公园”等,引导幼儿将在情境中学习的正确行为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可设置分类垃圾箱,让幼儿将垃圾投入相应标志的垃圾箱内,以利于废物的回收利用;还可开设环保科技兴趣小组,让幼儿从小就加入节能行动的队伍中,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四)拓展整合,增进幼儿环保教育的实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资源不可忽视。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时,可通过倡议书、宣传画册、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环保教育的意义,并传递环保教育的信息、传授环保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让家长和幼儿在家里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或让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一些无毒无害的材料,带到幼儿园供幼儿利用。

  家庭教育又具有幼儿园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随机性和个别性,因此教师应努力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对孩子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如请家长有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超市、公园等地方认识一些环保标志;带孩子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美好;请家长做孩子的表率,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身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家长与老师、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爸爸妈妈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环保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实施教学时必须研究多种方法和途径,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充分利用幼儿园及周边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个大课堂,通过多种角度地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从感性认识和自身的活动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环保教育并转变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幼儿园教育反思9

  开学了,孩子们带着新鲜和好奇又走进校园,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幼儿园又恢复了往日的激情和活力,校园里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快笑声……

  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于孩子们而言,一切从新的开始,原来小班时的动物标记由理性的数字标记代替。这个数学活动我们是这样开展的。

  一、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虽然,孩子们在小班时也曾接触过数字,但只是比较粗浅的,而“我的学号”是给孩子们一个系统的数概念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对这抽象的数字感兴趣呢?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注重活动流程的趣味化。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我以“神秘客人”的身份出现学号,引起孩子的一种关注,就像悬疑影片中所布局下的一个引子,引发孩子探究的欲望,调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而在活动的进行部分,以游戏的方式贯穿,更加地适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在轻松的游戏中,孩子们放松压力,和数字朋友做游戏,找到自己相应的学号。在寻找学号的过程中有新鲜的刺激,也在无形中体验了一种乐趣。从给杯子找数字朋友,到毛巾秀一秀数字朋友,到新书、新泥工找数字的家……每一次孩子们都是在游戏中与自己的学号亲密接触,并在游戏中巩固认识了自己的新学号。

  二、关注幼儿的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幼儿之间也是如此。在认识“我的新学号”中,我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如一铭、远远、煜俊等孩子数概念发展好,反应灵敏,不光记住了自己的学号,还主动帮助同伴记他们想对应的学号。而有些孩子就比较被动,表现较迟缓,反应不快,需要多次的提醒。还有一些孩子对学号较为混淆,比如把“21号”当成了“12号”,而把“23号”当成了“32号”等,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我就让孩子之间以强带弱,互相帮助来学习记忆一些学号,找窍门。

  三、关注活动的延伸化

  “学号”作为一个新事物,对于孩子而言,不是一个活动能完全达成的,还需要今后的积累。因此,我在班级网站上发了友情提醒,期望通过家长的配合,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记住自己的新学号!

幼儿园教育反思10

  暑假生活即将开始了,为了提高幼儿在假期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幼儿过一个在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假期。6月26日上午,教育幼儿园在多功能厅举办假期安全教育活动,为全园所有幼儿带来了一场暑期安全知识“及时雨”,进一步帮助幼儿在假期前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活动现场,安保主任蔡鹏真老师通过情景演练、观看视频、认识安全图标等形式把活动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及防雷电、防火、防电、防溺水等各种安全教育元素融入其中,让幼儿全方位了解各类安全小知识,提升安全意识。

  小红帽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如何提高幼儿安全自救自护能力已成为是幼儿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如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如何防止烫伤?如何安全使用电器?在家里活动应怎样注意安全?……在蔡老师一边逐一示范,一边邀请小朋友参与,一边开展问答,孩子们的热情不断高涨不仅学会了拨应急电话“公安110”、“火警119”、“急救120”,还学习到了各种自护自救的应急办法,了解了暑期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增强了自我防范能力。

  紧接着,教育幼儿园还开展了消防安全演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此外,幼儿园还利用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结合20xx年暑期安全教育,对家长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安全教育的.家园合作,加强暑期孩子安全教育,加大对幼儿的监督力度,确保幼儿度过一个安全、健康、有意义的暑假。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幸福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教育幼儿园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建设,始终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要做到防范于未然”的原则,通过率先成立爸爸联防队、构建家园安全网,打造“安全教育”必修课,开展安全周主题教育等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措施,持续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师生自防自救能力,为建设平安校园和深化“幸福教育”教育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反思11

  在小班音乐活动中,为了配合教学活动,教师自制了小动物图片,颜色鲜艳。造型可爱,刚展示出来就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激发了孩子的活动兴趣。

  教学活动刚开始时,教师让孩子们手拿教具图片学习歌曲。尽管孩子们对于教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爱不释手,但大多数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总的来说效果不错。可在根据歌曲节奏做简单律动时,问题产生了:孩子们太喜欢图片了,一直抓在手里不愿意放下,这限制了孩子们的手部运动,影响了孩子们对律动的学习。活动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之后。我们把教学图片做成头饰,既满足了孩子对图片的渴望,也把孩子们的双手“解放”了出来,让他们有效地完成身体律动。然而,问题依然存在,首先,不少孩子因为戴了头饰,动作放不开或者不自然;第二,当做到一些需要把手举到头顶,比如模仿兔子耳朵、牛角、羊角等动作时,头饰常常会影响动作的顺利完成。

  我们认为教具毕竟是为教学服务的,倘若教具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岂不是喧宾夺主?于是,我们再次对教具进行了修改,即在图片背后粘贴上回形针,让图片和纸带成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在歌唱活动中,孩子们把粘上回形针的图片别在纸带上作为头饰,而在律动活动中,把图片别在孩子的衣服上。既起到了简单的装饰作用,又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活动,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幼儿园教育反思12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歌曲《小老鼠上灯台》篇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这一音乐游戏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一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二随音乐节奏做小老鼠爬上灯台、滚下来和躲进洞的动作。三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可以说本次活动目标的`定位符合了《纲要》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同时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活动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达到目标要求。

  “小老鼠上灯台”这个活动中,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A:激发兴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过来了。B:学念儿歌、学唱歌曲。通过播放flash让孩子更加形象的感受儿歌、歌曲的节奏。动画的出现使孩子们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很自然的跟着flash有节奏地学念儿歌,学唱歌曲,他们快乐的学着。当我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唱歌曲时,有几个孩子大胆地提出让我再打开flash,他们更加喜欢跟着动画来学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动画的喜欢程度。弹了一遍钢琴后,我满足他们的要求,再次播放flash。在这过程中孩子们都能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C:引导幼儿学做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鼠宝宝们!我们一起来学做动作吧……”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为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引导幼儿讨论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当听到小猫叫声吓坏了和赶快躲到洞里”的情形。我采用了让个别幼儿上来做一做,集体跟着学一学,来完成目标。孩子们想出了各种肢体动作来表现歌曲内容。他们想到了把身边的小椅子当作灯台,爬上去做偷油吃的动作,听到猫叫做滚的动作,在这时候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D: 幼儿大胆跟老师一起游戏。在游戏中让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边唱边做中,反复的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充分体验着音乐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游戏中有的孩子躲到椅子背后、椅子旁,有的孩子则想到了躲进后面小桌子的底下,还有一个孩子躲到了钢琴背后。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带着孩子们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孩子们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在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的跟着老师学习儿歌内容,并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使他们真正做到玩中乐,玩中学。

幼儿园教育反思13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自由的,但是大多数的家长总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甚至于有些家长过早的、过度的、不科学的要求孩子学习,从教五年以来我经常遇到家长和我交流孩子学习的事情,而这其中家长比较关注的是孩子的书写、算题、认字。家长往往把幼儿的学习局限于学业学习,而忽视了孩子学习的其他方面。以至于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的倾向和弊端。

  《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一、“玩中学”是幼儿的学习方式,也是幼儿最有意义的学习。

  在游戏中幼儿能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同时能够在游戏中体验许多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的事情,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在“娃娃家”这一角色游戏中,孩子们会扮演成爸爸妈妈给娃娃喂奶、梳头发、换尿布、哄宝宝睡觉,有时也会自言自语模仿大人的语气来说话。

  幼儿在游戏中也发展了自我意识、自信心、伙伴意识、语言与交往技能、探究与想象以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

  二、“做中学”就是让幼儿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自主进行活动。比如在科学活动《让硬币浮起来》中,为了让幼儿探索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起来,我为幼儿准备了大树叶、纸船、橡皮泥、塑料瓶盖等多种材料,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得出实验结论。教师与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动手做”、“做中学”对幼儿的意义,为幼儿创造能动手动脑的机会与条件。

  三、“生活中学”幼儿自己的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

  幼儿的.学习来源于生活,最后还要回归于生活。有一次我在带领孩子们去小便的路上,孩子们发现地上有许多的蚯蚓。他们立马围在蚯蚓旁边,边看边互相讨论,孩子们从蚯蚓的外形一直说到蚯蚓吃什么食物。还有孩子提议要把蚯蚓带回到教室的饲养角去。正是这一次偶然孩子们真正认识、了解到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各方面特征。

  孩子的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主动地,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知识经验等,为幼儿提供亲身体验、操作、探索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中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

幼儿园教育反思14

  教育笔记:分勺子的故事

  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幼儿园吃饭是一件新奇又隆重的事情。每次餐前,保育老师都会将装勺子的铁盒从消毒柜拿出来,摆放在餐桌上,然后随机点一位小朋友,将小勺子一一分放到碗里。

  第一天请了菲菲小朋友,她一开始有点不知所措,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勺子分好,生怕勺子掉地上,也很害怕哪个碗里没有分到勺子。分完之后,脸上露出浅浅的笑容,即害怕大家看出她的骄傲,又掩饰不住这份激动。第二天早晨,菲菲爸爸送她来园时说:老师,菲菲今天感冒了,流鼻涕,但是她坚持要来,说吃饭时她要给小朋友分勺子!老师一听,觉得很可乐,这么一件小事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第三天开饭前,就有好几个小朋友悄悄跟老师说:老师,我也想分勺子。于是,饭前分勺子变成了被大家期待的事,这份期待大大超过了对午饭内容的期待。被点到的`小朋友带着一种使命感非常认真的去完成这件事,没有被点到的小朋友很失望。

  几周过后,灿灿爸爸送孩子入园时跟老师说:老师,灿灿说她还没有分过勺子,她等不及了!所以这一天,灿灿也争取到了分勺子的机会,整整一天她的心情都很愉快,不管做什么都很积极,教学活动上积极的回答老师的提问,中午睡觉也一改往常翻来覆去睡不着的习惯,很快就入睡了。

  有一天餐前,一个小朋友突然跑来跟老师说:老师,我想谁都不分勺子。因为很久没有轮到她了,她实在受不了眼睁睁看着其他人分勺子的折磨。唉,可爱又可笑的孩子,真是人小鬼大啊!

  既然分勺子变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重要的一项活动,那老师就把规矩定下来:按照组次轮流来分,保证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然后每天请两位小朋友,这样减少了轮流周期的时长,孩子们不用等太久。这个规则定下来后,因为分勺子引起的“纠纷”就渐渐消失了。

  有许多在大人看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事情到了孩子的眼里却是很有份量的,作为孩子们的老师,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细小不去理会,而应该真正的置身于他们的心灵世界,去帮助他们解决每一个小小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反思15

  我觉得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安全教育是很必要的,安全教育应该渗透在每日活动中,应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建立牢固的自我防护意识。特别是对小班的.幼儿,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本活动用游戏形式贯穿始终,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避免的单纯说教的枯燥无味,通过游戏,让幼儿更深的体会到误食的危害,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在活动中还有几点需要改进:

  1、教师示范操作材料应该要比幼儿实际操作的材料要大,幼儿能更加清楚地认知。

  2、对于误食的危害性这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可以更深入些,让幼儿更加感同身受。

  总之,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除了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相互监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保证幼儿的在园安全。还要切实做好家长的安全工作,让家长配合班级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告诉幼儿一些安全知识以及一些防范措施,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教育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育反思07-05

幼儿园教育反思01-14

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06-26

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06-03

幼儿园小班教育反思06-18

幼儿园教育反思通用09-27

幼儿园教育反思与感悟07-28

幼儿园中班教育反思12-21

幼儿园大班教育反思01-12

幼儿园教育反思优秀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