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课稿【荐】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评课稿1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二年级的教材,周老师在上这一节课时,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设计了这一堂课。这堂课在教学中呈现出许多的亮点,值得老师们学习和借鉴。
一、这节课的亮点:
1、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放手学生又有效调控课堂。例如:在“简单的排列”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的,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2、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做到让数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开始,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同时又能不乏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从课堂的开始,老师就以最受儿童欢迎的角色喜羊羊思考穿衣服的搭配方法,到三个人两两握手的问题,再到三个人打球,每两个人打一场,共要打几场的问题,以及买练习本有几种付钱方式等问题。这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数学知识生活化,印象更加深刻,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3、努力创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了上好这一堂课,周意平老师认真钻研,反复推敲在研究简单的排列即用数字卡片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时,为了让学生不重复不遗漏,充分让学生归纳出三种不同的方法,教学设计从两次试教到今天的教学,每次都有创新,有突破,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二、值得探讨的问题
优点还许多值得我们老师们学习和借鉴。既然是研讨,现在我就提出一个值得我们一起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这个“数学广角”是让低年级儿童对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知识的入门,是最基础的排列和组合。课堂上老师谈到了“排列,组合”两个数学术语。老师也蜻蜓点水般谈到了排列与顺序有关,组合与顺序无关。这样学生有些难以接受,理解也会很模糊。本堂课有没有必要考虑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数字排列时提示学生这些数与数字摆放的顺序有无关系,然后到两个人握手,两个人打球与顺序有无关系,学生应该能有所领悟,从而得到结论,这样,学生对知识结构把握会更严谨,课堂结构也会显得更完整。
三、一个小小的建议。
学生用0、2、3摆出不同的两位数时,学生摆出院0302两个数时,老师就是让学生说说理由并简单地划去,我觉得此时老师应结合生活谈谈。因为,在副彩号码中出现过这类数字,电视中经常可见到这样的号码,学生也许误以为电视媒体也出现错误。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作为号码可以这样出现,但数学中作为一个数,0不可以放在最高位。
总而言之,我们要肯定地说,这是一堂成功的数学课。这一堂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周意平老师今天不仅是最漂亮的老师,更是一位激情四射的导演。她极其从容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演下去,学下去,学生自始自终饶有兴趣地参与着,思考着,气氛浓烈,效果颇好。
小学数学评课稿2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教学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在客观地考量着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是否认真细致,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会在课堂上直接体现出来。在听课期间,我看到一些教师虽然年轻,经验也许不如老教师丰富深厚,但是在上课的时候对课堂知识点的设计比较合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也显得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可见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 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对知识传授的技巧性固然重要。但从整体来看,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纪律做保障,或者说,教师不具备管理、驾驭学生情绪和行为的能力,那么就不可能顺利开展教学。在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一些优秀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编成了简单上口的顺口溜,在课堂上用顺口溜的`形式对学生提出纪律的要求,并与他们产生互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还通过及时地评比鼓励,给学生树榜样,督促一些动作慢的学生提高效率,使课堂组织整齐划一。这种办法同样比对学生直接严肃的提要求更有效果。
这次听评课向我们展示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多媒体的运用不只是浮于表面,而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差距。数学教师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以兴趣为先导,教师自己制作课件、卡片,为教学打下基础,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语言,要规范教学,苦练基本功。我应该积极投身到教学中,以合格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总之,这次听评课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从授课教师身上学到了一些教学技巧,这都会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将使我尽快走向成熟!
小学数学评课稿3
六年级X老我们展现的是一节朴实无华但具有一定教学效果的课。陈老师给我的教学启示是;
1、教学重难点拿捏准确。一开始复习圆的面积公式为整节课设下铺垫,因为圆环的面积也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重点复习圆的面积计算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唤醒作用。接着马上就接入新授课内容,圆环形状的花圃并导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新课学习,围绕圆环面积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学重点凸显而出,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2、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剪圆环,亲身体验圆环的行程过程,直观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对圆环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使全体学生对概念理解、公式推导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简单的知识,陈老师还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六年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动力,这样学习上才能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3、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展开,虽然题目不多,但每道题都有不同特点,各有代表性,第一题是紧靠例题直接给出两个半径,第二个图形是给出两个直接,求圆环面积,与第一题相比有了一点转折。第二题是知识运用,通过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画图理解题意,这个教学环节很值得借鉴,高年级学生对应用题如果真的认真审题,能根据题意画图,其实已经解决了一半,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减少困惑,很值得学习。
自己一点与本节课关系不大的看法,平时黑板板书以及学生作业要求最好能更细心,更规范,黑板上学生的版演结果的单位都没小括号,展示学生作业本时发现学生也没有。细微地方不知道考试是否扣分,但严谨的细节也是数学科所要求的。
在此我们感谢X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优秀评课稿,此评课稿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评课稿4
《认识钟表》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过一小时是几时,让学生从小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总体来说徐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相当清晰。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拨一拨、做一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学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容易兴奋,也容易分散。教学中徐教师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课堂中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积极主动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来学习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徐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徐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徐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徐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徐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徐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徐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美中不足的是:
①徐老师的问语要适合一年级小朋友,如:在教学7时时,老师问学生怎么表示,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表示,那只有老师自己回答了。
②关于课堂常规,在订正学生课堂上做的练习时,要先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停下来之后再订正,这样才有效率。
③碰到课堂中学生回答错误而其他学生帮忙改正后,要让说错的学生再回答一遍,给他以鼓励,帮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数学评课稿5
张俊丽老师执教的数学课《正比例》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效果良好。
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老师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老师引导学生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看了表之后,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90。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90,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之后的学习还是让学生对比着例1来自己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关系。最后,在两个例题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成正比例量的意义,把这意义从局部的路程和时间、数量和总价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
主要优点有以下几点:
1、新授前先寻找生活中的量,为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2、注重学生的体验,所有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是能精心制作课件,模拟实验,运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规律”都是由学生得出,在学生完成有困难时 及时的给予点拨。
4、教学时能紧密的练习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评课稿6
随感今天上午的三节课,我们的三位老师同上《通分》。各位教师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他们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从容不迫,适时发挥,教学语言和蔼可亲,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学生活泼好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跃然纸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三位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尤其是翁学兵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由通分的概念自然引到通分的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了公分母取最小公倍数比较简便,特别讨论了学生练习中易错的题,重点难点突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扎实掌握,知识目标落实的比较到位。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起着主导作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进行设计课堂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卜老师的课的设计大胆、开放,在教学方法上给我一种全新的感受,她的'课建立在学生认真预习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是可以适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但有的学生在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后,打开课本随便看看,走马观花,预习完毕。在平时教学中,这样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
在平时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先进行预习,要求学生读课本,问问自己“我看懂了什么”“我还有什么没有不懂”“我还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学会感知、理解新知识,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培养学生多渠道去探索新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预习方法的指导、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预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问题开展教学。对于重点、难点再进行更深入地讲解,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掌握。
外出听课学习,收获不少,以上是我个人想法。作为新教师,我也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小学数学评课稿7
各位领导、老师们:
在我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二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我认为本次活动开展的很成功,我就二位老师的作课情况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同时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 总体呈现四大亮点:
一、情境创设的特别好,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二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如霍彪老师说自己脑筋不太好要买红枣补脑如何求单价的问题和张飞老师来我校作课的一些准备工作为线索。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二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给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二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二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二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霍彪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如“图形的排列”、“和尚的故事”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张飞老师的课,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是通过教师的有序诱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个性特征整堂课给人的感受是稳重、成熟。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 一、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专业术语的使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霍彪老师10除以3商3余1,补0商3又余1,此时“1”又表示多少呢?
二、教师没有完全融入课堂中,这一点,张飞表现的不如霍彪老师。张飞的课显得略有些呆板。
接下来我想单独说一说“激情”二字。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听了霍彪老师的课。有一种让激情飞舞在课堂上感觉。这是我不及人家之处。
曾经看过一则报道,一位美国教授访问我国的一所高中,无意中对一位班主任说:“你班学生很有前途,至少有18名同学能考上重点大学。”几年后该班所有学生都考上了大学,而且大多数学生走进了名牌学府。可以想象老师听了美国教授的预言后是怀着怎样的激情去教这些学生的,而他可贵的激情又对这些学生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我们追求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都能满怀激情的去挖掘学生的潜力,用放大镜去找学生的优点,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
课堂教学需要有激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情感体验,以饱满的情绪、昂扬的激情去感染学生,更要有激发学生情感的手段和艺术。只有营造了这样的“激情课堂”氛围,学生才能由“知之”到“好知”再到“乐知”。这正是我的课堂中缺少的重要东西。也正是我现在需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总之,二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示范研讨课,我想,我们全体数学教师一定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北辰路实验小学的孩子更像孩子,实现快乐课堂、激情课堂、和谐课堂、轻松课堂、高效课堂而共同努力。
一句话:
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
小学数学评课稿8
李老师所上的这一节课《百分数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她这一节课的设计非常清晰,一开始就创设一个罚点球的情境,出示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讨论派谁去把握性更大些,经过讨论,有的同学写成分数并把分母通分成100,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百分数,从中理解引用百分数的重要性(变于比较)。紧接着就领着学生去学习百分数的读、写法,为突出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在这一环节中,李老师还来个反教为学,让学生当了一回老师。认识了百分数之后,李老师又借罚点球统计表和种子发芽实验统计表来探究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接下来就是巩固练习,在练习中探究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就在总结的时候也不乏对新知识的应用。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下面就本节课中的一些亮点和不足作如下点评:
一、综观全堂,这节课注意了学科的整和,注意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听新闻解说,把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说给同桌子听、怎样读、写百分数,还有成语改写百分数,最后又用一句话说话自己的心情等。
二、说理清晰,不含糊,且各环节之间连接非常自然,过渡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引出百分数之前,学生把表中得出的分数都化成分母为100,师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便于比较)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新知;在看成语联想百分数的时候,师用“你们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过渡到新的学习内容。
三、学习形式上注重合作交流。本节课虽属一节讲述为主的课,可操作性不强,但李老师也能迎课改潮流,注重合作交流。如:讨论派谁去罚点球;同桌互相读读百分数;把收集到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与同桌说说;玩剪锤布的游戏时,互相合作,把课堂推向高潮。
四、最亮点的还在于她的练习设计,我听过李老师的好几节课,她在练习的设计上很善于挖掘教学资源,并且是学生熟悉的、能感悟到的资源。如学校附近摊点中食品的合格率为30;一次性筷子的事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课后小结时“100的热情和99.9的满意,0.1的遗憾”等等;这些都能很好地渗透爱国主义与环保意识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她让学生练习的形式也多样,一般的设计都是出于习题,让生练后你说我评他补充,而李老师是让学生看了题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突现了自主,也开放了思维,还有新闻解说,真是花样百出。
五、板书设计精、妙。主要位置板了百分数的意义和重要性,且用了彩色笔作重点提示,下面板书的百分数均为有代表性的:有分子小于、大于100的,有小数的`;还有分母是100的,方便学生区别。这样精练的板书,既能高度浓缩这一节课的内容,有突出了重难点。
这一节课,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效果很好,既实现了目标和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体现在:
1、学生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能说出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3、做游戏后能说出输赢的百分数;
4、能说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知道百分数不能带单位等。
唯一不足的就是在本节课中,教师语言的感染力不够,没能很好地激起浓厚的学习氛围。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功底是多么的深厚,备课是多么的深入,不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学数学评课稿9
周三早读时间,我们数学组针对开学以来的常规进行了常规展评教研。
数学组的老师们都很积极,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是对我们机体常规的一次督促。我想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一次检查,更是为了老师们教学水平的进步,以学习他人的优秀之处为目的,更好的成长自己,借鉴成为自己的。相信通过今天的常规展评,老师们会反思自己的常规。这次常规包含了教案、听评课记录、学习笔记、学生作业这四个方面的常规。看到老师们的教案批阅的痕迹,像xxx老师,xx老师,批阅认真。给人美感。由于是集体备课,所以备课上力求完美。一方面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
(1)少部分教师做到统观全册。均有超前备课。
(2)书写较以前规范,教学环节齐全,教学过程比较详实,个别教师教案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抄袭教案的现象逐步减少。
(3)备课从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能体现新的课改理念,能注重学法的指导。
(4)集体备课基本能做到二次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另一方面教师写的教学后感比前一段时间有所提高,少部分教师的课后反思能体现教师对教材处理的新方法,能侧重对自己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并且还能对自己不得法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进行解剖。听课记录更是教师成长的捷径,只有会听评课,才会成长的更快,尤其是新教师。教师主动听课、评课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并把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作业方面,本次检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作业设置适量、适度,均能及时批改作业。有等级有激励的语言。学生作业中的错题能及时更改。多数学生书写比较认真,格式比较规范。教师批改记录比较细致,能够反映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做法及纠正措施。像任忠艳老师的那叫一个漂亮,我想也与老师的`面批面改离不开的;孟慧丽老师班的作业也很精彩,她告诉我说:让学生用同一个颜色的钢笔写作业,并且要求提前说到,那就没有大问题了。看来要想学生的作业干净整齐,那老师就要用心做到督促和要求共在。
完成教学常规是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实教学常规才能使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只有搞好教学常规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学常规培养教师的基本功,决定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学数学评课稿10
张老师执教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1—93页例1和例2。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减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张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课始,张老师利用学案,引出课本主题图,创设情境“去鸟岛”,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资料,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从而自然有效地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生活中的乘船方案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2、创设教学所要的“问题串”展开教学。“先估计一下,一艘船能坐得下吗?”“至少要准备几艘船?”“哪两个班级可以乘一条船,你可以设计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也就有效进行了例1的教学,避免口算教学给人以枯燥、单调的感觉。对于例2的教学则从例1中过度引出:“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不行的方案转变成可以?”学生自然想到了船上若有多余68人的人数可以到另一艘船或不满68人的再继续上来几人,“那还能上来几人呢?”从而展开对例2的研究探索,前后连贯,条理清楚。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在课堂中,张老师那亲切的引导:“你是怎么算的?”“你能说得明白点吗?”“谁能用先算……再算……最后算……完整地表达出来?”“谁还有不同的口算方法?”“比一比,看谁说得更明白!”……让我亲眼目睹了学生思维碰撞迸发的火花,“我是先算十位上的20加30等于50,再算各位上的3加1等于4,最后算50加4等于54。”“我是先把31估成30,23加30等于53,再算53加剩余的1等于54。”……正是张老师那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提够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共同经历了探索不同解决解法、交流计算方法的相互碰撞中,获得数学活动成功的体验,得到情感满足,建立了学习自信心。
口算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几道数学题,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口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利用板书,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观察、探讨,“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想对它们说什么?”“进位时,我们该怎么办?”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当然本节课的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练习的设计:摘苹果。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评课稿11
今天听张老师的《用万做单位的数》一课受益颇多。在张老师的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细致,感受到她的用心,感受到她新的理念,感受到她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去思考的能力,下面就从三方面说说我学习的感受。
一、唤起旧知,为新知铺垫。
《用万做单位的数》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把大数目改写成整万和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始张老师就对小数的化简以及整万进行了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强知识间的迁移,为新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合教材,为新知扬帆。
在学习新课内容时,张老师没有照搬教材,而是选择了现在国内的热点大事,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xx事件来引出我们新知的学习,接着又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宇宙情境图,出示地球月球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384400千米这个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读题时就感到了不便,从内心激发他们需要改写的愿望,渗透改写的意识,感受到要改写的迫切需求。这一点正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原因。
三、自主探索,为新知促成。
新课标提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点张老师做的非常好,张老师没有采用直接传授的方法来教给学生怎么改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如何改写,很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且在学生尝试之后张老师又让学生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培养了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描述学习过程的能力,开放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他们的能力。
这节课中张老师还“悄悄的”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课中老师让学生多次归纳做这类题的方法,刚开始学生说的有些零散,在老师的帮助下,最后一起归纳出了比较全面的解题方法,学生也学会了用这类方法来解题,很好的演绎和诠释了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数的一般方法。
我们从中学到了如何去更好的整合教材,让教材更适合我们的学生;学到了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需求,学到了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信在这样一次次的学习中我们会有进步,我们的教育之路会走的更顺更远。
小学数学评课稿12
以下是其它老师对徐老师这节《整理与复习》讲课的评课语:
黄老师评语:
首先徐老师的教态很自然,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这一点做得很好,本节课徐老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 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书本等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 与生活的链接。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总觉得不是特别明确,思路不够清晰。个人看法,请批评指正。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上的《分类与整理》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等)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接着徐老师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 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但是,在给气球分类的环节,徐老 师只讲解根据形状分类,是不是应该加上根据颜色给气球分类呢?
尹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是一下的《分类与整理》,在教学中,徐老师以生活例子贯穿始终,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 边。值得我们探讨的是:探讨一:在教学上,徐老师说分类是为了看起来整齐,我认为分类的作用不只是看起来整齐,最主要的是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吧。探讨二: 徐老师让学生进行分类,但没有把学生的分类作为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而是自己展示自己的作品,我认为应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并让学生一边说一边投 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自豪感。探讨三:最后的秋游,老师在学生练习纸上画了一根线,但学生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认为老师之前没有讲的缘故,这里需要老师 引导。以上存属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妥,请多指教!
陈老师评语:
徐老师执教的《分类与整理》从孩子的'身边事物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的 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 乐,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堂上徐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教态大方,和学生们很亲近,没有距离感,如果将语速稍稍放慢 些,后面的孩子会不会听得更清楚,更明白老师的意思呢?
金老师评语:
徐老师这节课是从学生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整理书包来导入的,这样子学生更加感兴趣,从而引出分类。在出示生活当中的的各种分类的情况。这里 我在想能不能让学生在整理书包的情景中去把杂乱的书本分分类呢。还有在讲授分类的时候好像只讲到了按形状分,还有按颜色分类学生提到了就一笔带过了。在分 类的过程中徐老师还是很注重学生的动手过程的。
王老师评语:
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课堂上注意从生活中取材,从观察超市、整理学具到课堂练习,都有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容 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学生能 感受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季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分类与整理》一课,上课一开始,徐老师就让学生观察很乱的书和整理好的书包进行比较,引出新的知识——分类与整理,在学习分 类的过程中也始终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徐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是走进了生活的课堂中去,这点挺好的。个人认为这节 课让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这很重要,而徐老师在分气球时,只注重讲解形状的分类,而对颜色没有怎么讲,是不是少了一点方法的多 样性。
黄老师评语:
今天听了徐老师的课,有几点想法:首先值得肯定的徐老师的教态和台风,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其次是徐老师善于观察,利用身边的例子,结合数 学知识,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纵观整节课,老师循循善诱,学生跃跃欲试,学习氛围十足。在此同时,我也有几点想法:课堂上老师语言较多,有时候一句话重 复了很多遍,是学生没有在认真听还是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呢?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徐老师又是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孩子们的脑子里已经有这个东西 了,那老师该怎么做才能使那些是是而非的知识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正确且深刻的印象呢,我相信下次上课徐老师能给我们演绎得更好!
小学数学评课稿13
姚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白板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热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姚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姚老师以买东西怎么付钱,学生的学号可能是几,握手等,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3个数字有几个不同两位数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在教学服装搭配时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衣服再去搭配;也可以先确定裤子再去搭配。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4、关注情感与评价激励。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秦老师的教学语言生动又激励性,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使得学生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也一次次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搭配问题。
在这里也提点我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在教学中渗透优化的思想还不到位。用1、2、3三个数字摆两位数时,让学生说说怎样摆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优选的 方案多几个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会说?如果让学生从漏排的与有序排的比较中得知按规律排的好处,会加深印象。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把握和创造学生的错误作为教学的生成性的资源。
2.3人握手问题的处理不够到位,学生自己说了说之后,就师生共同讨论由教师板书完成。我认为在这一环节最好发现不是正确的答案的学生组,可以让学生到台上来握一握,议一议这样更能使知识落到实处。
小学数学评课稿14
今天上午听了顾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有这几点值得我学习:
一、准备充分。从精美的挂图和头饰中,不难看出顾老师为这节公开课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些直观教具的运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板书工整。这节课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很多,但并没有因为板书内容多,而字迹潦草。工整的板书与课文的挂图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构完整。作为一节阅读课,这节课既有上节课字词教学内容上的回顾,又有故事内涵上的挖掘;既有课文的分析理解,又有课本剧的表演;既有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又有师生思维的碰撞;既分析了文中两种动物的形象,又教育了学生。
顾老师以其扎实地教学基本功,敬业的工作态度,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始终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工程。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仍要努力改进。
一、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把该问题解决了,但确切地说是老师把这个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做剥夺了学生认真思维、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权利,放弃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如果是我,我会按“读——思——说——评”的环节,组织教学。
二、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分别说了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没有思考的价值。它是帮助教师把一篇完整的生动的故事分解得支离破碎的罪魁祸首。如果我是教者我会设计这样两个问题统率这节课的教学: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和乌鸦?你想对这只狐狸和乌鸦分别说什么?放手让学生阅读、讨论、交流,这样做至少避免了老师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的错误倾向。
三、对文本的表演,应建立在熟读理解、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否则,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很仓促、很呆板。不但会让表演者显得很窘迫,而且也很难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另外,我觉得语文姓语,不姓演,没有特别的需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高耗低效的所谓课本剧的表演上。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文本中受到震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心灵体验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要有对课文的拓展延伸的意识。要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乌鸦肉被骗走后的情,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乌鸦会是什么心情?它会吸取什么教训?努力实现“课虽终,但意无穷”的效果,让“读、想象、体验、表达”延伸到课外,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
小学数学评课稿15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谢老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拓展延伸”,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善用激趣设疑导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刚开始上课,谢老师用选王大会设悬念,三种类型的角在激烈的争执,到的谁的内角和大呢?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2、巧用猜想: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谢老师就提到到底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呢,我们总不能口说无凭吧?使后边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
3、善用验证{自主探索}: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谢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动中,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具体过程为:量一量——拼一拼——看一看。
4、善于引导巩固内化: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谢老师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如第一关牛刀小试:给出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度,学生求第三个角,从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关过关斩将:让学生判断有两个小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使学生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练习设计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使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不断的发展。
5、有一定的拓展创新: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是从简单到复杂,思维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学习的知识往往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可以先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本课最后,谢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你知道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这道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又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总之,本节课教学活动中谢老师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练习体现了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小学数学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评课稿01-27
小学数学教学评课稿01-26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02-27
【精】小学数学评课稿02-28
小学数学评课稿最新02-07
【推荐】小学数学评课稿03-02
小学数学评课稿【热门】03-02
【荐】小学数学评课稿03-03
【热】小学数学评课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