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论文

时间:2023-02-28 08:39:09 税务 我要投稿

税务管理论文(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务管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务管理论文(15篇)

税务管理论文1

  随着税法改革成果的日益显现,“税收法定原则”的重申与强化,税务律师在律师整个业务体系中的分量也越来越大,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中,税务风险管理对税务律师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一、税务律师法律业务的基本内容

  自20xx年全国律协成立财税法专业委员会以来,税务律师的业务在司法实践中渐渐明晰,现阶段主要有6个基本业务:1、基础法律服务,税务律师作为常年税法顾问提供税务咨询和税法培训等法律服务;2、基础税收筹划,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所制定的优惠税收政策,帮助企业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将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企业税负降低;3、重大事项的税收筹划及涉税审计,企业在进行重大股权交易、资产并购、境外投资等重大资产处置和重组时,税务律师不仅仅解决税法问题,同时就关系到《证券法》、《公司法》、《民法》等基础法律关系的税务问题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就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土地增值税清算及房地产项目清算等;4、境外税收服务,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中国税务、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税务、转让定价和进出口交易税务等涉税法律服务;5、纳税人权利救济,税务律师有别于税务师之处就在于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权利救济。主要包括:税企关系协调、税务稽查应对、税务听证代理、税务行政复议代理和税务行政诉讼代理等;6、除以上基本业务外,税务律师也为税务机关合法行政提供法律意见以及相关培训。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税务律师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服务,实际上就是基于上述基础法律业务来协助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准确评估外部环境,从而把税务风险降至最低。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及防控目标

  (一)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中小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总会面临税务风险,这主要源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宏观背景。第一、中小企业内部环境是税务风险产生的本源。中小企业往往是家族企业或“夫妻店”,企业管理者之间多为亲属关系,在经营目标上更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非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角度;另外,家族管理下的企业管理权与所有权统一,因此,独断自利的决策方式和风险管理资源的缺少导致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质量并不高。第二、适逢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更以及税务机关在此基础上对条文的解释也经常更新,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也提出新的要求,这是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增加的外部原因。此外,经营规模小、营业收入较低、人力资源的缺乏都影响着中小企业对风险的防控能力,一旦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要求企业补交税款,企业后续经营往往因此受到重大影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特别是税收政策和会计准则的变更,但是管理者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对经营投资活动以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查来降低税务风险,达到优化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

  (二)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

  1、税务决策合法合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合法合规是指企业制定的税务目标或税务决策必须考虑到现行的法律法规,以避免因违反法律及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导致决策无效并带来不良后果。这就要求企业,一是税务决策的内容需要符合当时有效的税收法律法规以及税务机关发布的税收规则或政策,二是企业作出税务决策的程序需要符合公司章程及其相应的议事规则。

  2、纳税申报及缴纳操作合法合规。税收征管过程中,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是中小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表现形式,也是税收征管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小企业要做到纳税申报及缴纳税款合法合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一是准确计算应纳税额,并审核申报数据的正确性;二是如期缴纳应纳税款。

  3、税务凭证的保管和报备合法合规。中小企业的账簿凭证管理实际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税负公平、税收征管等一系列问题。《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均规定企业应重视账簿凭证管理,具体而言:一是明确中小企业账簿凭证管理的部门和主要负责人,二是制定并完善账簿凭证管理的相应配套制度。

  三、税务律师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税务律师参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特别是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减轻税负,同时也可以引导企业走出“税负最小化”的误区,指导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合理控制由此产生的成本。另一方面,税务律师具备传统律师的基础业务能力,在参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不仅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也能从议事制度、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规范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公司治理和财务风险管理相结合,健全企业内部的防控机制。

  (二)税务律师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1、降低中小企业税务信息不对称的风险税务律师通过到中小企业内部进行税务风险防控方面的讲解、培训,特别是对最新税务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的解读和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更新,不仅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税务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

  2、帮助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化变被动为主动。中小企业税务风险通常存在“潜伏期”,而这一期间往往不被管理者重视,一旦税务风险全面爆发,企业就要承担巨额罚款的压力,甚至管理人员被追究行政及刑事责任。税务律师参与到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可以通过事前防控来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3、协助企业应对税务检查。税务检查过程往往伴随着税务风险,从外部环境看,税法体系自身缺陷会引起税务风险。从内部环境来看,一是日常疏忽对财务风险管理,二是企业涉税人员缺少相应的税务基本专业素质或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税务律师参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企业因内部环境而增加的税务风险。一方面,通过前期税务筹划和税务顾问来规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在企业面对税务机关检查时,税务律师协助企业与税务稽查机关加强沟通,就税收检查中出现的疑问及时做好双向交流,避免企业承担额外的纳税责任。

  此外,一旦企业不得不面对补缴税款及滞纳金,甚至是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税务律师也能通过法定权利救济途径来降低因税务风险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使该影响最小化。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到税务风险并不局限于损失,同样也有收益的可能。税务律师凭借其专业的税务基础知识和税务风险防控的规划能力协助中小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合法合理的条件下最大程度节约企业成本,获得税收收益。

税务管理论文2

  摘要:如今,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既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了高风险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改革成为了必然,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背景,然后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改革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助力。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企业税务管理;改革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数字信息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各领域生产中,把数据信息应用于企业税务管理中,有助于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效率,并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企业税务管理使用数据信息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趋势的必然选择,是推进企业税务管理深层次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

  1大数据背景的概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内外企业联系不断增强,大数据时代也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崭新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地提升处理海量数字信息的能力,推动大数据信息处理朝向精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借助大数据信息,企业领导者可以充分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创建更快更好的数据平台。

  2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

  首先,缺乏税务管理意识,整体的税务管理水平较低。从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掌控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企业税务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十分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主要从税收征管方面进行研究,忽视了对企业税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导致企业税务管理活动缺乏理论支撑。与此同时,大多数企业认为,只要遵守并执行相关税法规定就能实现企业的税收事务管理,而企业本身无所作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对税务管理的理解还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管理者未能有效普及税务相关知识,员工无法及时获得相关税务信息。另外,一些企业为了获取一己私利,还存在着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就算少部分企业提升了企业事务管理意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不高。其次,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常常把企业税务筹划和企业税务管理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做好企业的税务筹划就能够完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殊不知,企业税务管理活动实际上涉及更广泛的方面,而企业税务筹划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并不能代表企业税务管理的全部。另外,由于企业的税务管理常常发生于企业完成纳税义务以后,企业管理者常常未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重事后公关,轻事前管理。因此,并没有把企业税务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之,缺乏税务管理意识,整体的税务管理水平较低和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认识不全面是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相关领域人士在今后的研究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3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

  上文主要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具体如下。首先,设立专门税务管理部门。伴随我国税收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化,有必要成立税务管理机构,并加强税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岗位体系,以满足企业税务管理的需求。另外,企业税务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稳定的税收政策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国家最新的税收政策,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动向,实现纳税行为的统一管理、统一筹划,用最先进的国家政策来指导企业,这是保障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正规化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保障国家的整体经济利益。在大数据背景下,加强企业税务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朝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税务管理部门需要随时分析本单位税收状况,一旦发现税收出现异常变动,需要及时上报税务分析报告。其次,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由于我国的税收法规变化快,种类繁多,这就要求企业借助不同的渠道,及时掌握国家最新的税收法规,并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学习,并善于把各项税收政策法规及时地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增加企业的税收抗风险能力。另外,企业税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的税务内容复杂,因此,要重视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大对企业高层以及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具体而言,对企业高层着重灌输正确的纳税理念,对于企业办税人员重点传授业务技巧,从上至下全员参与,做好税收成本控制。最后,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税务管理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企业可以通过税务管理基础的工作,来获取纳税管理技术信息,进而使得企业的各项涉税行为更加合法化、规范化,最大限度地避免滞纳金以及罚款,为企业降低经济风险,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4结语

  总之,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背景相关内容,然后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的现状,从设立专门税务管理部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及夯实税务管理基础工作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税务管理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给予批评与指正,并从更多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晓如.基于“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探究[J].会计师,20xx(19).

  [2]王云.大数据信息化下企业的税务管理发生了哪些变化[J].注册税务师,20xx(09).

  [3]程平,张砾.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税务管理探析——以A集团为例[J].会计之友,20xx(08).

税务管理论文3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税收政策不断得到改善,企业逐渐认识到税务风险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降低税务风险成了每家企业业务管理的重点。本文通过介绍税务风险指标配比分析,提醒企业进行自查,并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提出一些规避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指标配比分析;措施

  税务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还会影响企业的纳税等级。纳税等级低的企业会收到税务局的重视,不定时地接到税务局检查的通知,这就会打乱企业的经营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给企业造成损失,由此可见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因此,降低税务风险,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的发展,其必然成为财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一、税务风险的含义

  税收风险是指在征税过程中,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政策、管理方面的失误,以及种种不可预知和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税源状况恶化、税收调节功能减弱、税收增长乏力、最终导致税收收入不能满足政府实现职能需要的一种可能性。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

  二、税务风险指标配比分析

  税务风险检测时,需要用到很多指标进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分为通用指标和特殊指标。通用指标是指各个税种都可以用的指标,利用通用指标进行配比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能直接反映问题的方法;特殊指标是指在特定税种或规定行业里才会用到的指标。这里主要介绍指标配比分析法。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同步增减,两者比值为1。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小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小于零,则该企业可能会有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如果该比值大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大于零,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若比值小于0且差异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

  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同步增减,两者比值接近于1。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小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小于零,则该企业可能会有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如果该比值大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大于零,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若比值小于0且差异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出现上述情况时,就需要特别关注营业收入和负债里的货币情况。

  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同步增减,两者比值为1。如果两者之间的比值小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小于零,则该企业可能会有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如果该比值大于1且差异较大且均大于零,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若比值小于0且差异较大,而前者大于0且后者小于0,则该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

  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变化一致,如果两者比值大于1且都为正,则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情况;如果前者大于0而后者小于0,则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的情况。

  5.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若资产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当期数额小于上一期,而总资产周转率的当期数额大于上一期,则说明该企业资产使用效率高,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情况;若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当期数额小于上一期,而销售利润率的当期数额大于上一期,则说明企业资产的使用率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并且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的情况。根据上述各指标的`配比分析,企业可以在纳税申报前进行自查,以降低税务风险。

  三、企业管理中的税务风险

  1.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不高。税务在企业中一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由于税法和会计的处理方式不一致,导致财务人员在申报纳税时工作量很大,因此,如果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在税务处理中就会出现差错,使企业遭受税务上的损失。

  2.企业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会制定税务风险控制体制,但有时不能与时俱进地完善控制体系,造成在纳税方面出现失误,给企业造成金钱和名誉上的较大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对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状态。

  3.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规则能够帮助人们检验行为是否合理,一家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健全的制度。假设一家企业连自己内部工作都管理不好,员工只顾忌自己的利益,那这家企业肯定会出现许多财务问题,税务风险也必然存在。税务风险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如果连基础都不坚固,那各个部分也肯定会出现问题。所以,内部管理体系一定要完善。

  4.政策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近年来,税法一直在推行立法制度,税收相关政策频繁变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更新这些政策信息,那在纳税时就会出现纰漏,导致多缴或少缴税款,影响企业的效益。还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能够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若财务人员不了解与该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则企业会遭受较大损失。

  四、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

  1.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会计和税法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的,尤其是近年来税法变动频繁,因此为了企业的利益,定期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当前最新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对申报程序和会计制度要熟记于心,减少程序失误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职工不仅要对业务熟练掌握,还要有道德素养,不能做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企业依法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财务人员之间互相监督,定期轮换工作;企业内部机构互相监督,形成权利制约,定期或不定期核查账务,加强企业对于发票、账簿等资料的审核与管理。

  3.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管理层应当提前了解税务风险的后果,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税收管理体制并不断完善,还要对管理层进行培训,提高对税务风险的认知程度,加强管理层的税收风险意识,使税务风险控制能够顺利实施。

  4.合理申报纳税。寻求专业技术完善的税务代理,避免因为税务代理方的失误给自己带来的损失;自行申报纳税,提高企业职工的纳税意识和水平,熟悉税收征管条例,完善企业自行申报纳税体系,积极与税务机关沟通,查找企业纳税申报的不足。

  5.定期进行税务检查。企业自身进行税务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而要想做好自查工作,就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管力度,管理层要不定时查看工作情况,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税务检查岗位,安排专业人员对企业的纳税状况进行检查,还可以寻求税务师事务所的帮助,让他们帮忙检查。虽然定期进行税务检查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这些相对于出现税务风险后要负担的损失小得多,企业应当有长远目标,不能因小失大。

  参考文献:

  [1]李明.荣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财经大学,2015.

  [2]吴家凤.企业财务管理中税务风险成本控制建议[J].统计与管理,2015,(12):108~109.

  [3]罗尾瑛.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风险成本控制策略[J].时代金融,2017,(29):210~210.

税务管理论文4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同时正处于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我国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经济新常态转型,税收政策有逐渐对企业有益起来,各种行业的优惠税收政策增加,但是相应的企业的发展也就受到税务管理是否专业化的影响,企业税务管理的专业化与高效率是企业有效降低税务负担的保障,本文从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出发,探究企业税务管理的问题所在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税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探析

  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的从各个环节来降低其运营成本,而税务管理就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税务管理与控制在企业中的地位,要想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环境中稳健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税务管理的专业化与高效率,此举能够保证税负降低、有效控制税务风险。所以加强税务管理的建设对企业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现状

  企业税务管理目前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只是进行简单的税务缴纳与核算,并没有结合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来制定出降低企业税负的税务筹划。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税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从更加深层次来进行税务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企业税务管理是根据国家多种规章制度构建的税收政策进行企业相关的税务筹划等问题的管理。税务成本同样也是企业中重要的外在成本,只有通过合理的税务管理来控制税务成本,才能够有效的控制税务风险。企业的运营重心主要是放在经济效益上,而忽略了其他管理方面的重要性,税务管理逐渐受到重视的原因也正是由于税收成本逐渐加大,企业不得不加深对税收政策的研究,来进一步通过管理降低税收成本,从而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而企业税务管理通常需要精通财务会计及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人员,只有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提升企业的税务管理。由于企业重视税务管理起步较晚,因此提升税务管理的专业化与高效率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理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我国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并没有一个十分规范的制度。由于税务管理的过程繁冗复杂,同时所涉及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起来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人员多数是从财务会计专业出身,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且由于税务管理发展的时间较短,许多企业并不能使得这些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转型,使其更好的为税务管理工作服务。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从心底上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认为税务管理仅是对企业税务进行筹划,但是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就不愿意花费时间与成本进行研究管理。因此多数的情况下,企业税务管理其实就是向税务部门缴纳相关税费,并没有更多的策略去对税务问题进行处理。可以看出企业的税务管理理念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也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专业化与高效率的思想上面临的问题。

  (二)缺乏税务法律意识

  我国依法治国,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同样也需要依法纳税,依法纳税是纳税人作为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一,只有自觉的'遵守税务法律,税务管理才不会脱离法律轨道,不会产生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但是企业在缴纳税收的环节中,总有些企业会违法缴税,其通常采取的是偷税、漏税的方式来降低税务成本,但是其要面临着更大的法律风险,对企业来说是极为不明智的。可能是由于我国税法违法成本较低,就算是被查到之后,最多就是罚款并没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因此,许多企业就敢于顶着法律来进行相关税务的筹划,这样就为税务管理营造了不好的“生存土壤”。而且该环境下诞生的税务管理充满了违规的气息。企业通常注重自身的商业信用,而偷税、漏税的企业必定发展不长久,也会被商界所耻笑。从长远来看,企业缺乏对税务管理法律的认识,就极易产生漏税的违法行为,尽管获得短期的不正当利益,但是不利于其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缺乏与税收部门深层次交流

  当前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只是根据正常的税收政策进行税务筹划与缴纳,并没有参考国家税务部门所颁布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样也就没有办法制定出企业最优的税务筹划方案。税务部门通常第一手掌握国家相关税务政策,只有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同时加深两者之间的交流,企业的税务管理才能够把握住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再根据这些优惠政策制定出符合企业税务筹划需要的方案,此举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税务管理的优势,从而为企业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税负问题。

  (四)税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

  前文已经提到税务管理人员多数是由财务会计人才担任的,其缺乏对税收理论的学习,自然在进行税务管理工作时肯定会有所欠缺,其税收方案多数都是从财务会计出发,就不能够从税务的角度出发,不利于税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企业税务管理中税务弊端的优化路径

  (一)构建税务管理制度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样税务管理也需要相应的管理制度。税务管理负责人应该主动学习税务相关知识,再结合企业的管理制度构建出符合企业税务管理的制度。税务管理制度中应该涵盖了税务筹划、方案等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税务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等等。而且税务管理制度应该为企业的展露目标进行服务,同时要紧密联系当前国家税务政策,避免与国家税务政策出现冲突,损害企业利益。而其在构建税务管理制度后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与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加强对国家税务法规的了解

  国家尽管对税务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在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过程中要主动的去对相关税务法规进行了解,国家不可能给你进行科普。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相关税务法规进行了解,寻找其中的差异,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同时应该组织税务管理人员对新的税务法规进行学习,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也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而不是一旦违法后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这样就会极大的损害企业的利益。

  (三)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

  应当着重让税务管理人员了解国家实时的有关政策,并根据不同的政策制定不同的经营投资方向。降低风险,做好每一步的筹划。了解企业的不足和问题。企业应该重视税务管理的重要性,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增加企业发展步伐,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税务部门作为国家税收政策的执行者,其必定比企业更加了解税收相关优惠政策,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只有加紧与税务部门联系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可以与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活动的宣传,通过联合承办活动来加深与税收部门的联系,这样向社会公众宣传了税收相关知识,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加深了税务部门的联系;税务管理部门还可以与国家税收部门商讨进行税务上的学习与交流,促使企业税务管理部门更好的掌握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而国家税收部门也能够了解企业的税收需求,从而更好的落实税务政策。

  (四)提升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

  税收管理专业人员的匮乏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企业在已经成型的税务管理人员中选择能够接受新的税务理念的人员进行培养,这部分人思想活跃,能够接受新的思想理论,更值得培养为税收管理中的专业人才;其次就是通过招聘的方式招聘税收管理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猎头公司进行人才挑选,为企业挑选到经验丰富的税收管理人才。最后就是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税收管理专业人才,尽管此方法较为繁冗复杂,但是培养出来的税收管理人才是极为符合企业的需求。

  四、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更好的立足并且获得胜利,加强企业税收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税务管理工作不止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加强纳税风险,提升企业的运营价值。税务管理的过程中要认清税务管理,要对其目标与原则有所把握,这样才能够合理的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税务问题。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够对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徐鹏.现阶段企业税务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xx,43:48-4.

  [2]刘云龙.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探究[J].经营管理者,20xx,32:123.

  [3]刘曼丽.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2:126.

  [4]杨丽芸.探究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xx,15:327-328.

税务管理论文5

  一、分析当前电网企业在开展税务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现状

  1、税务管理工作观念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需要,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受“三集五大”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网企业制度趋于完善化,在与之前比较的过程中可得知,电网企业随着时代发展出现了很多以往未出现的业务形式,例如:合并、产权转让等。不过依据当前形式来说有很大一部分电网企业存在问题,还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如:按固定时间进行申报、足额缴纳税款等,税务管理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在一些环节上使得其成本大幅度提升,例如:从业务拓展和财务发展横向衔接等角度为出发点,电网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职能有所弱化,而税务管理其初衷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其职能,但是却起到了相反效果。

  2、相关税务管理人员工作素养低下,亟需提升和强化

  鉴于“三集五大”体制不断完善和强化,及时有效填补了税务管理的“真空地带”但是也致使电网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人员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从深层次上说,没有安排专业性人才进行税务管理,而专业性管理机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专业性人才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够有效衔接起来,尽管其具备一定的税务管理能力,但是其没有经过系统化学习,不能够及时处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导致税务专业知识架构长期不能建立的根本原因所在。再者,在对税务管理人员培训和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单纯向其传授知识,没有注重技能方面培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不能够有效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税务管理人员的发展,也阻碍了专业人才队伍的壮大。当前,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充分依据现实情况制定相应计划,但是相对应的对税务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有关税务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整合。

  二、电网企业税务管理中诸多风险因素有待解决

  以往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新业务拓展没有深层次强化。在当前电网企业中,管理工作与业务开展不能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也是很多风险因素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所在。笼统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营业收费业务

  受托运行维护收入、居民更换电表等营业收费,虽然多次与相关税收部门进行协商,但是在材料费进项税抵扣方面存在着风险。例如:以临时接电费为例,税务部门、物价部门、电力监管部门其要求都是不同的,而这制约了企业运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都率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两者之间难免存在矛盾,无形之中为电网企业税收带来障碍。

  2、资产产权重组业务

  当前,网省公司输变电资产归属总部、东西帮扶是电网企业资产划转存在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税务机关并不承认这一举措,例如:从东西帮扶来说,公益性捐赠在税前就应当扣除,而这些都直接与所得税、流转税等税收挂钩。

  三、创建科学有效的电网税收管理体系的措施

  1、建立专门的税收管理机构

  依据当前形式来看,电网总部已经在各省设立专门财税管理处,但是在其下属区域其财税管理处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继“三集五大”之后,多数省公司认识到在市公司建立核算大大增加了其成本,因此将其撤销。但是在当前体制下完全可以在县级以上设计专门税收管理机构,才能够更具系统化管理,为加强税务管理提供前提条件。

  2、依据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使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税务管理与同层次的财务管理比较后得知,税务管理更具在专业性、政策性强,对人才要求较高,要想根本性改变以往税务管理现状,就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大对人才引进力度,及时发现税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在电网企业招聘人才过程中,不应简单注重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是否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够为税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保障。再有,电网企业建立健全激励制度,这不仅可以增加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四、结语

  从上述不难看出,税务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要向实现财务管理创新,就一定要突破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要时刻更新自身知识,同时也要引进先进人才,才能够充分把握事情发展总体趋势,从而为企业提供更为精确信息,在充分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税务管理论文6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化,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对事业单位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有所变化,同样需要承担依法纳税的义务。但事业单位为有区别于社会企业的非营利性部门,在前期对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相对薄弱,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更好的为事业单位现代化建设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作用。本研究通过对事业单位目前税务风险的成因进行剖析,探讨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改革发展及法律体制的不断健全,事业单位所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对事业单位的要求和影响也不尽相同,事业单位的经营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使得事业单位在日常综合管理对税收风险管理和防范也十分重要。税务风险也成为了事业单位经营不可忽视的风险。税务风险是指所有在纳税职责范围内所涉及的风险,同时包含一些与受税务影响的相关业务风险。所以事业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税务风险,提升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税务工作规范有序的进行,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条件。

  一、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有偷税、漏税等违反国家税收法律规定涉税行为;二是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合理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造成不必要的税务负担;三是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产生税务风险。总体上分析,导致问题发生的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单位财税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的科学、完善,合理直接影响着单位防范税收风险的程度。内控管理制度的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是发生税务风险的源头,在此制度下就不能更好的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部分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产生的影响认识不够,对税法的认知不到位,防范税务风险的能力有限从而导致在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时出现不科学、不完善,不合理。

  (二)事业单位税务管理意识较弱

  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在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发生变化时,缺乏对税务正确处理的能力,从而遭受处罚的风险。随着税法的日益健全及税收稽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税务管理意识较弱行政事业单位来说,会让他们发生税收风险的概率越大。

  (三)事业单位的税务规划不当

  税务规划总体目标是在合法节税的同时做到零风险,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税务实施过程中监控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并及时修正。但是有些事业单位内部税务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企图利用不法手段进行税务筹划从而达到逃税、漏税的目的,铤而走险,最终遭以处罚。

  (四)税务执法时不规范导致事业单位产生税务风险

  我国税务体系繁多,事业单位税务可能涉及到国税、地税、海关等税务体系,但不同的税务体系对同一种涉税行为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税务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一定的解释权及自由裁量权,且税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也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

  二、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的管理能力及防范措施

  (一)逐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对税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是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问题的前提。在明确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税务风险规避意识的培养,使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能以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管理和预防财务风险,从而达到良好的税务风险管理效果。提升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承担税务风险防范责任,促使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务实,为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二)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为有效地管理和预防税务风险,事业单位可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协调处理所有涉税项目,建立标准专业的涉税事项处理流程。配备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确保事业单位税务管理部门内部及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通过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专业筹划,了解税务各种优惠政策,及时享受税务优惠政策,发挥税务管理部门在防范税务风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三)逐步提升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

  税务人员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是事业单位有效规避税务风险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想要保证税务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进行,就须加强对人的重视,通过对税务人员的综合有效管理和培养,促使其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因此事业单位在管理发展中应加强税务风险防范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

  (四)加强员工对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认知,减轻涉税风险

  一般情况下,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法是有本质性区别的。以事业单位经营业务涉及的所得税为例,有些收入会计制度是不予确认的,但在税法上必须确认;而会计制度对有些财务支出会计制度是可以扣除的,但是税法却要求不能扣除,在这种情况下单位在办理纳税时,对相应的项目就要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单位就要完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税务相关人员对税法的认识,对一些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总的来说单位财务会计制度越完善,对税法的了解程度越深,掌握的越好,越有利于对纳税金额的计算,从而减少涉税风险。

  (五)加强风险评估,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单位以主要负责业务流程为主线,仔细分析整个业务流程涉及的税务风险点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的影响程度。对税务风险全面系统的评估,从而有效的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与此同时,一切结合实际,将税务制度落实到到位,不断完善税务制度,责任到人,为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相应的对策,降低税务风险。

  (六)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

  我国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条款办法已有不少,虽不同条款各有不同,但条款的目标是相同的。这些条款中特别强调事业单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事业单位应强化在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沟通能力,特别要与税务部门建立一些沟通与协调机制,遇到模糊、较复杂、不明确的的税务问题,应及时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并征求税务部门的意见回复,不能在不明确的情况下处理,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税务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税务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者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认识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将税务风险管理及预防作为重要工作内容进行,才能够有效规避税务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和名誉损失。因此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对税务风险管理有正确认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管理措施,改善当前管理问题,才能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冬梅.浅析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xx,(05):267-269.

  [2]韩光.关于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的思考[J].知识经济,20xx,(13):33.

  [3]高黎珠.中小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实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8):151-152.

  [4]王金一.税务执法风险防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xx.

  [5]罗佳.中国大型中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xx(24):349-350.

  [6]蒋欣.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涉税业务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xx,(10).

税务管理论文7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承包工程项目以及投资项目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税务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部分企业疏于税务管理,偷税漏税、重复缴税等时有发生。企业应该重视税务管理,分析面临的税务风险,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有关税务法规,构建税务管理体系,建立防范措施,培养税务管理人才,积极开展税务筹划,降低企业整体税务成本和风险。

  【关键词】“走出去”;企业;税务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在海外承包工程项目以及投资项目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海外业务的发展,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税务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问题。有的企业管理混乱、法律意识薄弱,甚至在境外偷税漏税,最终受到项目所在国严厉的惩罚,不光损失了经济利益,也损坏了中国企业的声誉。部分企业忽视了税务管理,在境外及境内重复缴税,没有实现企业经济价值最大化。企业“走出去”进程已逐渐由分包、总承包过渡到投资、并购等更复杂阶段,随之相伴,“走出去”过程中的税务管理也更值得所有企业重视并深入研究。

  一、企业“走出去”主要税务风险

  (一)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

  1.不了解当地税收制度和征管方式。不少企业对当地的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体系缺乏了解,对项目所在地税务机构的征管严格程度估计不足。例如在非洲某国的一中资企业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及时整理税务资料,税务机关突击审计时发现上一年度的纳税申报无法提供准确明晰的文件和数据支持,结果财务经理被捕受罚。

  2.缺乏海外财务税务人才,总部监管不到位。有的企业缺乏海外财务税收管理人才,境外项目也没有专人负责税务工作。有的企业海外财税人员培训体系不完整,总部没有及时向海外机构进行指导,或者当地财税人员无视公司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未按照总部的规定去执行税务处理。也有当地财税人员对于新的、不明确的涉税事项,没有咨询总部或税务机构的意见,而是自作主张,导致操作严重失误、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时才与总部沟通。

  3.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中,大部分原因是项目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签订合同等方面没有考虑到税务问题及影响。其次,部分国家当地主管税务官员不执行该国税法或税收协定。例如,中国公司在投资东道国的子公司账上列支的成本费用拥有完整的合同与合法的票据,按照当地税法规定允许扣除,但当地税务机关不予认可,要求进行纳税调整,补缴公司所得税。

  (二)中国税务风险

  “走出去”企业面临的中国税务风险主要因为不符合我国相关的税务制度和规定。

  1.居民企业的规定。中国企业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如果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会被认定为中国居民企业,其全球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

  2.受控外国公司的规定。中国居民企业设立和控制的外国公司,实际税负低于12.5%,留存大量利润又没有合理商业理由的,就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其归属于中国居民企业的利润需要计入该中国居民企业的当期收入,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现在企业在开曼、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设立的公司非常可能被认定为“受控外国公司”。

  3.境外所得税抵免的规定。中国企业从境外项目取得的收入均需缴纳25%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已经缴纳的境外所得税。很多中国企业在境外没有取得合格的.完税凭证,或者计算不清境外所得税的金额,结果无法抵扣境外所得税,需要全额补缴中国所得税。

  4.一般反避税条款的规定。我国税务机关会对企业可能存在的避税安排启动一般反避税调查。主要包括:滥用税收优惠,滥用税收协定,滥用公司组织形式,利用避税港避税,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税务机关会按照经济实质对企业的避税安排重新定性,取消企业从避税安排中获得的税收利益。

  二、企业“走出去”常见税种

  (一)境外项目常见税种

  所得税:如果不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多数国家规定工程承包超过一定时间才需要在当地缴纳所得税,中国和大多数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都以6个月为限。但某些国家规定,只要外国企业在当地承包工程,就需要缴纳所得税。征税方法一般有核定法或实际利润法,如果在当地设立子公司,通常按实际利润征税。要特别注意成本费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尤其是关联企业的费用。流转税:常见营业税、增值税等。财产税:有固定资产税、房产税、地产税等。海关税:包括进出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合同税:有些国家规定对承包合同一定比例征收合同税。印花税:合同、证照等通常都需要缴纳印花税。

  (二)常见的中国相关税种

  所得税:中国企业的海外项目,取得收入需要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但可以在一定限额内抵免境外已经缴纳的所得税。如果海外项目在当地免税,但中国与当地没有签订税收协定,或签了税收协定但没有“饶让”条款,就很可能要在中国补交25%所得税。营业税:境外建筑业劳务可免征营业税,但设计、监督管理等劳务仍需缴纳营业税。如果境外建筑业劳务(施工)和设计、监督管理包含在单一合同中,存在免税劳务和应税劳务金额划分不清的问题。增值税:出口货物和自用旧设备可申请出口退税,外购旧设备出口免税但不退税。印花税:总分包合同、贷款合同、购销合同等,即使在境外签订,如果带入境内使用,也需要缴纳印花税。

  三、税务风险防范及措施

  (一)商务谈判阶段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各国的税收政策差异较大,在商务谈判阶段应重视合同中有关纳税的条款,认真了解相关税法规定,匡算税金影响,以提高海外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遭受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1.对于固定价合同,因其涉及的税种较多,税率也不相同,最好的办法是在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缴纳所在国的应纳税金,而承包商仅负责其本国的应纳税部分。如合同规定均由承包商纳税,则应了解清楚税种和税率,并将税金计入合同内。

  2.对于合同额较大而且复杂的跨境工程项目,应当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从中国企业角度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税负等国际税务问题,降低项目的整体税负。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海外项目需要特别关注项目所在地的税务风险,在充分了解当地法律和税务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审阅,准确合理的申报纳税,建立税务防范措施,尽可能控制相关的税务风险。

  1.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管理制度,设置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岗位,培养专业的财务税务管理人才。

  2.设立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确保税务规划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作经营决策时要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

  3.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规定,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等涉税事项符合相关规定。

  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对税务风险管理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改进。

  四、税务筹划的原则及方法

  企业可以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税法、税收征管制度的差异,提前谋划,以避免或者延缓纳税行为,实现企业商业决策的税后价值最大化。需要注意的是税务筹划并不是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而是合法行为。

  (一)税务筹划的原则

  1.战略原则。综合考虑海外项目执行的各个环节,统筹安排,同时要符合税务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最终着眼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而非仅仅减少某一环节、某一税种的纳税。

  2.预见原则。税务筹划的重点在事先安排,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所在的国别的法律规定,事先作出合理安排。

  (二)税务筹划的常用方法

  在项目商务谈判中,争取达成免税项目,由对方政府或者业主承担税负。争取税收优惠政策,我国海外项目大多在亚非等欠发达地区,各国为吸引投资,多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该积极争取这些优惠政策。还可以根据海外项目情况,设计有效且可操作的控股构架,使用国家间税收协定,或考虑将利润停留在海外控股公司层面,以递延纳税时间,从而降低海外经营的整体税务成本。

  (三)设立海外公司控股构架的注意事项

  1.应考虑向税务局证明海外控股公司对利润不做分配或减少分配是出于合理的商业原因,比如海外再投资等,以降低触及中国受控外国企业条款的风险。

  2.根据中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国企业从其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等投资收益,在满足中国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控股比例达到20%、该子公司为中国企业的三层以内海外子公司等两个条件时,收到投资收益已实际缴纳的境外税款可以在计算中国企业所得税时进行抵免。

  3.为了确保企业能够享受控股架构涉及的税收协定的税务优惠,有必要根据税务机关的要求对海外控股公司的商业实质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维持。

  五、结论

  “走出去”企业面临的税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企业应该注意建立税务管理的专业机构、培养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建立税收风险防护措施,积极开展税务筹划,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整体税负成本,实现公司税后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税务管理论文8

  一、高校实行“营改增”的重要性

  近年来,由于国家教育总局对办学规模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使得教育改革体系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就是:日常税务活动的增加,给税务管理工作带来的难度,且这个问题的出现,也给高校的内部管理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而“营改增”在各大高校中的实行,可以进一步提升高校税务管理的水平,从而让我国教育事业可以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发展。由此可见“,营改增”在高校中的实行,是极其重要的。

  二“、营改增”对高校税务管理的影响

  (一)纳税方面的影响。过去,高校在签订各种科研项目协议的时候,都必须要缴纳相应的印花税,且按照协议的要求,如果高校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那么它就必须要上缴一定的营业税,若销售物品,则必须上缴定额的增值税。另外,协议内容中还牵涉到其它的一些税种,比如:房产税、所得税以及契税等。然而,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则不再需要上缴相应的营业税。其中,针对具有“一般纳税人”性质的高校,它们过去需要上缴的营业税税率是5%,而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它们在“营改增”使用范围之内的税率则只有6%,且其税率也增长了20%。假设,高校的进项税额抵消税率是17%,那么“营改增”中的营业税则会增值,但高校能够向社会提供的所有教育服务的税收率基本不发生任何变化,将其设为s,同时将能够进行抵消的含税购进金额设为h,然后依照“营改增”的税率要求,将城建税定为7%,教育附加税定为3%。那么,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未实行“营改增”时的税负为:s*5%*(1+7%+3%)=0.055s;

  (2)实行“营改增”时的赋税为:[s/(1+6%)*6%-h*17%]*(1+7%+3%)s=0.062s-0.187h;

  (3)实行“营改增”时增加的税负为:0.062s-0.187h-0.055s=0.007s-0.187h。倘若,0.007s-0.187h的值等于零,那么不论高校是否实行“营改增”,其税负都是一样的。可0.007s-0.187h的值大于零时,高校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其税负会增加。若0.007s-0.187h的值小于零,那么高校实行“营改增”后,其税负则会减少。

  (二)税务核算方面。一般来说,高校需要上缴的纳税额是依照营业额的多少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营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纳税额的总值。但是,当“营改增”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之后,高校所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除了要受其营业额的影响之外,还要受到进项税额以及抵扣凭证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税务的核算工作就需要财务部以及高校各大部门的全力配合了,以确保财务部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获得较多的`增值税发票,从而为税种的抵扣提供方便。

  (三)发票管理方面。目前,增值税的发票只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发票,另一种则是专用发票。因高校在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消的过程中,会利用到专用发票,这就会影响到其自身需要上缴的增值税额。所以,从该角度上来看,专用发票相对于普通发票来说,高校对其的管理要更为严格一点。其次,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营改增”,将“增值税违法犯罪”条例列入了《刑法》中。与此同时,现阶段国家税务总局对专用发票的开具要求也比“营改增”实行之前,更为严苛。

  三“、营改增”的应对措施

  (一)严格申请纳税人身份。虽然,高校依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对“营改增”进行了全面的落实,但高校在现阶段中,也面临着一个有关身份认证的选择题。国家相关政策中提及到:还未申请纳税人身份的“营改增”试点,只要其年销售额达到了五百万,那么就可以向国家申请“一般纳税人”的身份,而那些没有经常性为社会提供应税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则可以申请“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因此,依照高校的服务性质,可将其判定为“纳税人”的范畴,年销售额也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申请资格,所以这些高校还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

  (二)建立完善的发票管理制度。

  因“营改增”提高了对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管理的要求,所以高校还应当为这种专用发票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让该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规范,以确保专用发票管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从而让高校的各类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其次,高校还应当对能够进行抵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全面的审查,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进而确保这些专用发票都能够实现税率的抵扣。另外,由于“营改增”的实行,让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出现了较大的转变,所以管理人员还应当不断强化其自身的税务管理能力,并对传统的税务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改进,以完善高校税务管理体系。

  总之,面对“营改增”给高校税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各大高校就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为主要依据,并结合“营改增”的试行情况,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从中挖掘出能够有效应对“营改增”的策略,从而将“营改增”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唯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各大高校在“营改增”的带领之下,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

税务管理论文9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税收体制日益完善,税法日趋健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完善成本约束机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而税收作为成本管理的核心因素也逐渐成为了企业重点关心和重视的课题,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落实,在给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提出了新的要求,产生了新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法、调查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就新会计准则的新变化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带来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究了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收筹划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关的税务管理和筹划措施。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业界人士的关心和重视,进而在降低企业税务成本的基础上促进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措施;案例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筹划,而税务筹划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不仅能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而且还能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改善企业的经营方式,促进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落实和执行,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以新会计准则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新会计准则的新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让中国财务会计更加的国际化与市场化,标志着我国企业在会计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同时新会计准则更加规范化、严谨化、细致化和全面化,对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而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核算范围、确认标准、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披露等方面都作了修改,其中变化的主要方面有规定了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办法、预计弃置费用、取消了减值准备的转回以及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概念。总结来说新会计准则在三大方面发生了主要的变化,具体会计准则有七大变化。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新会计准则三大方面的主要变化

  第一,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目标有所改变,即用“企业应该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关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快更好的做出决策”的目标代替了旧会计准则中“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的旧会计目标。第二,新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大调整,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基本要素给予了新的定义,同时还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内容,引进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使得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近。第三,新会计准则对旧的会计准则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引入了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在公平交易的过程中,相互熟悉彼此情况的交易双方可以自愿进行债务清偿或确定资产交易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引进符合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打破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能够让企业通过相关的会计报告及时的了解企业各个阶段的情况,但是与此同时,需要税务管理更加谨慎和规范。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七大变化

  第一,新会计准则中实现了费用的资本化,也就是说将开发企业的开发费用和研究费用分别对待和处理,使得开发费用实现了资本化,此外,还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第二,新会计准则中,使得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发生了变革,也就是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跌价准备、无形资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计提后不得回转,已经提取但是没有核销的金额职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在进行会计处理。第三,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变革,新会计准则基本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做法,规定所得税处理方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即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中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第四,新会计准则落实后,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管理办法,而是通过“先进先出”的方式来记账,相比“后进先出”的存货管理方式,“先进先出”的存货管理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利有弊,优点在于对于生产周期比较长的企业,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毛利率与会计利润,弊端在于当存货的价格有所上涨时,企业的当期利润就会有所降低。第五,新会计准则的落实使得企业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严格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即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债权重组的收益不再计入资本公积中而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而且对可能产生的债务重组分为了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转化为资本偿还债务、以现金偿还债务、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偿还债务四类,相应的,这一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务管理的改革。第六,新会计准则中金融工具准则发生了变革,金融工具的四项具体会计准则即《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第七,新会计准则中对证券投资做了新的规定,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要求交易性证券投资期末应该按照交易所市价计入当期的损益,而交易所市价被视为公允价值。

  二、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就目前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来看,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企业损益的确定口径有了一定程度的趋同,例如债务重组的新规定并且对其加以确认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核算的风险,此外,纳税调整程序的精简,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程序复杂、过程冗长而浪费的不必要的时间,同时有利于税务风险的规避。其次,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无形资产的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我国的制造业和创新类企业。即对于无形资产涉及到的费用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部分,对于研究阶段的计入当期的损益,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能够满足相关的规定可以进行资本化处理,进行摊销,而且对于无法准确判断寿命的无形资产可以先不计入摊销,这样一来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税负压力。第三,新会计准则中对借款费用有了新的规定,相比旧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可资本化的范围,可予以资本化的资产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而且还包括飞机、轮船、发电设备及房地产等资产,而且可予以资本化的款项不仅是专门借款而且可以是一般借款,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增加了企业降低赋税压力的可能性。第四,新会计准则中“先进先出”存货管理办法的确定对于企业来说也有利于降低其赋税压力,当物价呈现下降的趋势时,“先进先出”方式的采用就能够通过延缓的方式来达到将其企业赋税压力的目的。

  (二)不利影响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等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落实,使得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又面临着新的风险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某些税务的规定上存在超前性,而我国现阶段实行的税法和相关的制度规范与其缺乏统一性和一致性,这样一来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纳税任务、纳税时间还是纳税法则等层面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产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于那些依旧采用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的企业来说无疑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为历史成本计量法不承认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所以公允价值的引入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成本计量法进行纳税筹划的企业的`工作量,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税务筹划成本,而且还容易造成资金的损失和浪费,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潜在风险。

  (三)实证研究

  1.论点的提出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2.计算公式

  营业现金流入的税负=纳税现金流出÷营业现金流入主营业务收入所承担的税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的实际税负=纳税现金流出÷营业现金流入×0.6+(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0.4

  3.检验与分析

  由上述的公式可知,企业的实际税负与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税务和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所承担的税负有关,而当企业的营业现金流入有所降低,主营业务收入有所降低时,企业的实际税负会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当企业的现金流入比较少时反而会需要支付比较多的税务,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纳税压力和税务风险。

  4.结论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会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的论点是成立的,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初期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税务压力,所以企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克服压力,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筹划措施。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

  对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依法治国的力度有所加强,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税务管理和筹划活动也有了根本的保障,所以在我国税收法制环境越来越好的状况下进行税务筹划是十分可行的;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从事税务筹划的专业人才在不断增多,我国通过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的考试选拔了一大批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企业高质高量的完成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此外,就目前的市场经济活动来看,各行各业涉及到财务会计活动越来越多,加之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落实使得企业的涉税事宜更加多样化和严谨化和法制化,所以为了使企业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企业既得利益的损失——税负,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和筹划是十分可行的。

  四、税务管理和筹划措施

  (一)税务管理措施

  1.提高纳税人对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的重视程度

  企业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绩效,首先需要加大对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重视程度,一方面,从企业的管理层开始加大了对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将税务风险防范融入到税务筹划的每一个环节,使筹划人在进行税务筹划方案制订过程中能全面地考虑到各种风险性因素的存在,在风险规避的基础上实现税务筹划收益的最大化;此外,还需要企业将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使其能够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和筹划氛围。

  2.注重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

  为加强企业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分析绩效,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主要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充分考虑和分析企业的成本效益,涵盖各种隐藏的成本,确保税收管理成本低于所获得的收益;二是认真分析和研究各种税收筹划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以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是,实现全员参与,也就是说在进行税收管理时调集了企业的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商议,共同决策,避免信息失真、多缴或者少缴等问题的发生。

  3.加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

  为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企业首先需要在行业内部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方式加强了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联系,以取得税务机关的信任和认同;此外,企业还要主动向税务部门咨询,了解最新的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和政策,为企业税务管理绩效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内外部的监督和管控的力度,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时时的沟通和联系,完善了配套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二)税收筹划措施

  1.对增值税的税务筹划

  针对企业的增值税,可以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第一,采用赠送促销品销售方式以降低产品的税务压力;第二,改变产品的存储与运输方式来降低赋税;第三,采用不同的结算方式来降低企业的税负,例如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等方式;第四,改变购货方式增加进项税来降低企业的税负;第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的延缓履行纳税义务时间来降低企业税负的压力。

  2.对所得税的税务筹划

  对于公司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可以采取改变销售结算方式、改变存货计价方式、严格区分业务招待费与业务宣传费、购买国债等方式进行税务筹划,以确保公司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降低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降低自身的税务压力。

  五、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在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压力,所以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掌握新会计准则给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认真研究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战略目标,掌握其税务管理和筹划空间,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不断提出切实可行的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措施,进而在合法的范围内降低企业的赋税压力,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和进步,而本文仅是新会计准则下对企业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的探索性分析,笔者将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做进一步的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营者,20xx(11).

  [2]吕聿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纳税筹划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06).

  [3]隗梦.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的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20xx(31).

  [4]季晓燕.税收筹划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xx.

  [5]赵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析及其控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02).

税务管理论文10

  摘要:营改增对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现代物流业来说,不仅行业税负上升,同时还存在工作划分不清的局面,出现增值税抵扣链断裂等问题,与改革的初衷相距甚远,严重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做为国民经济行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求营业税改增值税对物流业的影响,文章对营业税、增值税及营改增、物流业等相关概念进行描述,与物流业特点相结合,以物流业企业为实例,从各层面对物流业营改增后的影响加以分析,找到营改增后物流业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使物流业与税收制度改革有效统一,实现真正意义上减税的目的,使物流业可以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负担;物流业

  引言

  经济发展对于物流业要求越来越高,物流业具有规模大、工作复杂的特点,在该行业中实行20xx年全面营改增涉及的内容较多,11%的税率对于物流业来说更是严峻挑战,此时物流业应该做好战略部署,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模式、调整经济战略,规范行业发票、供应商管理,才可以使物流业更好的应对20xx年全面营改增政策变化,同时推动税制改革在物流业中顺利实行。

  一、“营改增”前后的税收分析

  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进入营改增改革阶段,该行业从20xx年试点时期就已开始推行,而且运输发票已纳入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改革的基础较好。20xx年全面营改增改革中,增值税税率同试点阶段基本一致,物流业企业中一般纳税人为11%,小规模纳税人为3%。20xx年全面营改增使物流业企业税负普遍上升,对于物流业企业来说,本来盈利就不高的物流业受到税负上升对盈利的挤压。

  首先,由于物流业税率上调,物流支柱服务货运服务适用11%的税率,辅助服务适用6%税率,再加上各项服务实际可抵扣的项目较少,试点后行业实际税负增加过大,而且运输业竞争激烈,税负增加使低盈利率的物流业盈利再度被挤压,最终使得行业运价上涨,物价推高。

  其次,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当前物流业实行一体管理,提供一票到底工作,在实务中对于6%的辅助工作及11%的支柱服务很难区分,导致增值税链条不完整,推高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最后,物流业企业取消了差额征税,并且一些与之相关的优惠政策很难被贯彻,财政补贴推广不足,基本上不能惠及所有税负上升的企业。

  二、“营改增”前后物流业企业的税负数值分析

  (一)企业税率和税负

  物流业企业100万元收入,假设燃油费和修理费可抵扣率为40%,企业每万元收入,需要纳4.1万元增值税,附加税0.41万元,与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营业税3万元,附加税0.3万元,多缴纳了1.21万元,增加比率达43.3%。实际运营过程中,物流业企业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税负是否上升,与企业可以得到的进项可抵扣的税款直接相关,即进项税额多,那么企业的税负必然会降低,反之,企业的税负则会反向上升。

  (二)企业利润

  增值税是价外税,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企业的现金流产生影响,物流业竞争力较为激烈,近年来,平均利润水平不断下降,而税负却一直高于全国宏观水平,全面营改增以后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低,增加了小规模纳税人的利润,而作为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增加,削弱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对物流业企业壮大十分不利,物流业企业的税负与利润成反比。

  (三)发票管理更加困难

  由于物流业企业涉及行业较多,票据繁多。实务中从发票的取得、核实、申报到抵扣,这一过程较为繁琐,取得也比较困难,由于物流业企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工作板块较多,从货物运输到仓储,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紧密相联,很难进行区分,容易出现多开发票的行为,这样就会增加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甚至出现企业利用发票开具,而进行消极避税行为,从长远来说,这种情况对于物流业企业的一体化发展十分不利,背离的20xx年全面营改增这一税改的初衷,影响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加大了发票管理的难度。

  三、营改增下对物流行业税务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做好物流业企业税收筹划工作

  1.根据物流业企业战略目标,建立增值税管控体系,不断完善纳税流程,防范纳税风险,做好增值税发票领购、认证、抵扣等工作,合理设置防伪税控,准确控制物流业企业纳税申报与汇算工作;加速增值税相关制度的建立,修订内部纳税管理制度及相关会计核算制度,加大对物流业企业员工相关工作的培训,更好的化解由于全面营改增给物流业企业带来的经营冲击。

  制定投资策略针对税负不均衡的情况需要及时了解,并且做好应对措施,这种不均衡主要包括:工程周期长、发票获取时间延时等,而这些问题都会使物流业企业现金流提前流出,成本上升对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物流业企业需要制定投资规划,均衡投资项目时间进程,做到及时履行义务,开具增值税发票,使物流业企业损失降到最低,细分物流业企业可抵扣项目,按不同税率进行管理,最大可能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

  2.制定纳税筹划策略按增值税规定,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发票开具时间,将设备价款及运费等开具一张发票,使物流业企业获得最高比例的进项税额;改变采购方式,将统一谈判的模式转为分别支付模式,达到进项税可以充分抵扣,对零星采购改变集中采购方式,充分发挥集中采购成本优势,各分公司各自产生进项税,避免内部抵税不均衡的情况;合理筹划物流业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在税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不断改良经营投资模式,降低物流业企业税负。

  (二)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1.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物流业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主要抵扣项目为燃油及维修费,而这两项费用较为分散,并且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票索取意识,因此,物流业企业在经营中,应该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十分重视,尽可能多的索取进项税发票,同时,对外开具发票时,也应该完善管理制度,对于开具流程严格规定,对物流业企业全员进行税收知识培训,培养开具发票的能力及习惯,强化物流业企业不同部门对于税制结构的调整认识,使各部门相互配合,使财务人员深入了解相关政策,适时进行纳税筹划,合理避税,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成本,积极参与纳税部门的培训,对专业知识足够掌握,熟练掌握相关知识,与物流业企业自身情况相结合,以制定出税收筹划政策,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降低物流业企业税收负担。

  2.提高可抵扣增值税发票的获取能力物流业中的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较长,购置成本较高,而且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外包给个人的方式进行经营,固定资产并不归物流业企业所有,所以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因此税法对于运输物流业企业应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将保险费和人工成本纳入进来。同时要规范上下游物流业企业的纳税环节,让运输物流业企业可以从上游物流业企业获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物流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其技术、设备更新较快,运营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全面营改增后大量的设备投入,增加了增值税可抵扣额,减少了物流业企业的税负,并且随着全面营改增的全面铺开,行业进项税情况将大大改观,合理分析物流业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改变自身投资模式成为关键。

  (三)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1.简并一般纳税人适用的税率全面营改增后对物流业实行3%和11%的税率,对于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与改革之前维持一致,影响较小;对于一般纳税人,11%的名义税率使税收负担显著提升。适当降低物流业的税率是削弱“全面营改增”负面影响的主要手段。经计算,若要保证物流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在改革前后维持一致,物流业的经营成本中要有一半比重的部分能进行抵扣。所以,税率应当下调到6%,即改革前的两倍,才能保证不增加物流业的税收负担。

  2.按照增值税将自身业务进行归类对物流业企业工作进行分析,适用于现代服务业,根据物流工作特点,对物流业企业现有工作进行整理,将具有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安排在相应的目录中,通过与税务机关沟通,达成一致后归集到6%的增值税率的现代服务业中,实现物流业企业节税的目的。我国政府应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推出全面营改增改革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应覆盖物流业的各个子行业和各环节,适当的对服务型行业实行免税政策。在保证社会效益的愿景要求下,建议在全面营改增改革进程中将税收优惠倾向于外卖、物流服务等新型服务行业,同时对于高科技的物流业也要推出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

  结束语

  20xx年全面营改增所具有对现代服务业可能是影响巨大,我国经济发展多元且复杂的大背景下,围绕20xx年全面营改增的战略布局和对策选择,具体改革进程必然是非常复杂的。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20xx年全面营改增后物流业的实际税负偏高。第二,20xx年全面营改增前后政策衔接不够完善。第三,扩大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是降低税负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包括税制进一步改革、物流单位自身加强管理,努力营造适合物流业企业良性发展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陈少克.税制结构的性质与中国税制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税务管理论文11

  一、税收筹划空间

  云南罗平锌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集水力发电、矿山探采选、锌冶炼及深加工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其可能存在的税收筹划空间如下:首先,降低或控制计税依据。主要方法有:规避不得扣除,提高扣除限额,充分利用据实扣除和加计扣除,合理安排分期扣除期限,不放弃调减扣除。如,罗平锌电可以通过对“三废”产品的利用来享受减免税政策。其次,合法合理避免应税所得。避免应税所得就是要合法的取得不被税法认定为是应税所得的收入。如,从购买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转为购买国债,可以降低企业税负。再次,合理筹划税率。其主要的方法有:在累进税制下对较高级次边际税率的回避;通过税目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通过税种间的转换改变适用税率;利用税率优惠进行筹划。最后,合法合理递延纳税时间。纳税人可利用对会计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灵活选择权,调节税基的期间分布。合理合法的推迟纳税时间的方法有,选择合适的结算方法、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结合纳税年度的盈亏情况和应税状况选择收入或所得的实现期间等。

  二、存在的风险点

  (一)新税改产生的风险

  新税改将会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带来诸多挑战。首先,企业营业税是价内税,增值税为价外税,其计税方法是有差别的,“营改增”后,企业财务需要对相关项目的税收核算进行调整。其次,新税改会致使企业面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利润减少,企业的整体税负上升。再次,对企业财务报表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不能直接冲减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二)发票管理风险

  发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既有来自企业内部的,也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主要风险点有:其一,发票管理意识不强,制度不完善或形同虚设。其二,部门管理职能弱化,发票信息实时掌控困难。其三,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环节混乱供电企业基本未设专人负责发票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总是身兼数职。其四,发票取得意识不强,审核不严由于宣传不到位,发票管理意识薄弱。其五,社会流通虚假的发票,鉴别困难。

  (三)重组风险

  企业重组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遗留税务问题。第二,税务架构不合理引起的风险。第三,交易方式缺少税务规划引起的风险。第四,未按规定申报纳税引起的风险。第五特殊性税务处理不合规引起的风险。第六,间接股权转让被纳税调整的风险。

  三、公司税务管理制度设计

  税务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因而需要依据税务风险评估找出公司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一)主要税收风险点

  根据前面的税务风险点,分析罗平锌电的税务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缺乏税务会计专门核算部门,对于企业涉税经营活动的处理存在不准确、不合理等问题。

  (2)缺乏税务专职管理人员及机构,不利于开展税务筹划、税务审查以及相关税务风险控制等活动,这体现了公司在组织结构设计上的缺陷。

  (3)缺乏对税务风险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主观意志影响较大,影响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二)基于风险的公司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设计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完善内部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内部控制流程,考虑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五个要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包括三方面内容:完善企业内部税务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税务审计制度和构建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1)公司税务风险控制组织架构设计首先,设立专职税务会计机构与人员。可在财务部门设置两个层次的税务岗位:税务主管、税务会计员,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合作关系。其次,设立专职税务风险内控机构与人员,在审计委员会下增加税务风险控制岗位,加强对税务风险的控制。各自的岗位职责和分工合作关系。

  (2)公司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设计其一,部门内部建立及时的'涉税信息沟通机制,部门外部要加强与税务机关、税务中介机构的联系,对税收信息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其二,严格遵循财务管理制度和税法的规定,确保成本费用与收入的核算符合税法的规定,对各种票据、凭证及相关资料严格审核,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凭证资料不能作为记账依据。再三,编制税务会计报告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税务状况。税务会计报告不仅需要反映各税种的纳税情况,还要说明公司的纳税变动情况、原因、税务处罚等重大事项以及税务风险控制点。其四,具备一套完整的税务风险控制流程:首先,税务风险审计员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与制定税务风险控制方案,内部审计部门主管对税务风险控制方案进行第一次审核,然后将税务风险控制方案上报董事会进入下一步审核程序。其次,管理层将董事会审核通过的税务风险控制方案下达给公司各部门,各部门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税务风险控制。最后,内审部门对公司各部门的税务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各部门税务风险控制活动与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反馈给董事会。

税务管理论文12

  1高校内部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性

  1.1有助于降低涉税风险

  高校涉税风险主要有税款负担风险、税收违法风险等。高校不断加强内部税收管理,对涉税业务所涉及的各种税务问题和后果进行谋划、分析、评估、处理、组织及协调,能够有效降低高校涉税风险。

  1.2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的税务管理逐渐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加强高校税务管理的前提就是加强对高校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而税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业务处理能力的增强,不仅提高了高校的税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提高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想降低涉税风险,就要先进行纳税筹划,对有关的会计法规和税法有所认识,明确高校中相关的业务流程以及财务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和完整地做好会计核算,以防出现税务机关的异议时,得不偿失。这同时也相应提高了高校的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

  2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部管理理念更新不到位

  目前,高校忽略税收的管理现象较为严重。一是因为很多高校对简单的税务事项不重视,只由高校的财务人员兼办税务事宜;二是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自己无所作为;三是管理者对自身及员工的税务知识培训不重视,税务信息相对屏蔽;四是对税法置之度外,出现逃税现象;五是虽然少数高校已经有了税务管理意识,但一直处于较低的管理水平之中。另外很多高校模糊了税务管理与税务筹划的界限,把税务筹划等同于税务管理,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就能搞好税务管理工作。事实上,税务筹划是税务管理一个重要方面和一个重要环节,它注重的仍然是技巧和方法层面,并没有包括高校内部税务管理的全部。所以这些高校在税务问题上,很容易产生以下结果:首先,高校会因不懂纳税筹划以及计算所缴税款等原因,造成税收利益受损;其次,正当的纳税权力得不到税法的保障。

  2.2没有纳入统一管理

  目前,高校的内部税务管理没有纳入统一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没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税务管理比较分散,例如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后勤部门负责小部分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这样不仅给在计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者由于管理疏漏,个别教职工的个税无法正常缴纳。二是财务部门的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工作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后台核算在职教职工的个人所得税,在前台核算科计算退休及外聘人员的个人所得税;三是税务发票的管理也比较分散,例如有的高校在财务部门开具科研协作费房租、场地费等收入发票,在后勤部门开具餐饮住宿等的发票。

  2.3缺少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是高校税务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和环节,合理必要的纳税筹划不仅能够给教职工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提高学校在教职工心中的形象。但由于一些高校认为纳税只是一种遵守税法的形式,对税收事务管理仅停留在被动执行税法规定的水平上,认为只要及时准确地计算缴纳了所有税款工作就算完成了,几乎没有考虑到纳税筹划事宜。

  2.4无信息交流平台

  由于现在高校的涉税收入的种类越来越多,内部涉及人员范围越来越大,准确及时地把学校各方面所需要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给他们做好税务指导工作,例如税务办理流程指导、税务筹划指导等,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建立这样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得相关教职工人员的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其利益严重受损。

  2.5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的税法法规种类多、变化快,高校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各种渠道,帮助高校税务管理人员加强税收法律、法规、各项税收业务政策的学习,了解、更新和掌握税收新知识,使他们既知高校内部的涉税活动情况,又精通高校涉税收入的税收政策法规,成为管理和控制税收风险的中坚。但是目前高校的税务管理人员和办税人员都停留在准确及时缴纳税款的水平上,使得其对税务其它相关工作重视不够。

  3完善高校内部税务管理的对策

  3.1更新管理理念

  笔者认为高校内部税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建立起以最新的税法法规为指导,以税务正确及时缴纳为基础,以税务筹划为关键点的税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高校的各项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2设立专门的'部门,纳入系统管理,制定完善各项制度

  随着我国税收法制的健全和税收体系的完善,高校涉税事务越来越复杂,单凭高校会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税务管理的需要。高校应设置专门税务管理机构,建立起合理的岗位体系,配备具备现代税务管理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进行税务统筹管理、税务检查、纳税筹划等一系列与税务相关的工作,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高校税务管理部门要做好涉税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稳定获得税收政策信息的渠道,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动向,动态掌握各项税收政策变化,对高校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同时应参照相关法律,结合自身情况,纳税业务情况,税务风险特征和已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相应的税务管理制度:税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学校重大业务涉税分析制度、税务风险管理应对措施、税务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税务风险监督和改进机制、发票管理制度、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操作办法、税务档案管理制度、专业人员税务培训制度等。

  3.3夯实基础工作

  税务日常工作看似简单,却是整个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高校获取纳税管理基础信息的来源。做好日常税务管理,可以使高校的各项涉税行为规范合法,避免因税务管理失误而造成的罚金和滞纳金,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损失。

  3.4做好纳税筹划

  做好纳税筹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在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下用好税收政策;二是健全内控体系,重视税务风险的管理。从一些高校税收筹划的情况看,所谓的合理避税有时是逃税,有必要加强在税收风险方面的控制。主要措施有宣传税法,加强与领导人的沟通交流等等。

  3.5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提供资讯服务

  在高校内部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传递程序,提高税务信息的科学解读能力,积极主动地通过税务信息平台,向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其它部门和分支机构负责人提供需要引起关注的信息,并就税务方面的信息释疑解难,提供资讯服务。

  3.6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建立内部税务管理机制所需要配置的税务专业人才,并不是传统的所谓只要熟悉税收法规程序办理申报纳税就可以的办税人员,而是指能够胜任税务管理职责,发挥税务管理机制功能的现代型综合管理型人才。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依照税收法规程序申报纳税问题,而且要具备从事税收筹划、税收优惠政策运用,税收信息收集解读、税收风险防范的能力或潜质。因此,最初建立税务管理机制之处,就要考虑到在税务管理岗位上配备能够胜任该岗位的合格人才,对敬业精神不足,职业道德不佳,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不适应、在税务管理岗位难以有所作为的人员予以调整。同时要认真制定在岗税务管理人才的“充电”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而有序的继续教育,帮助其确立新理念,充实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吸取新经验,在开创税务管理新局面方面多做贡献。

  3.7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

  由于我国税收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税收体系不够完善,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很模糊,因此,在高校进行税务管理时,税务管理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况且各地具体的征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税务机关在整个高校税务管理中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联系,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税务机关内部的运作和职能分工以及当地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透彻地领悟税收政策的含义,以便更好地指导日常的税务活动,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程序,找到正确的人。同时,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关系,通过透明自己的涉税活动,使税务机关了解高校的税收状况,争取得到税务部门在税法执行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以充分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现与税务部门的双赢。

  3.8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

  目前,社会中介机构如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日趋成熟,高校可以聘请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税务代理或咨询,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4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在加强税务管理的全过程中,要坚持自觉维护税法的原则,维护税法的严肃性。要设定税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积极争取税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使高校在依法纳税的同时,更为充分地运用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税务管理论文13

  近年来,自治区地税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为基础的税收专业化征管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明确了“征、管、评、查”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建立起纳税服务、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的税源管理新格局。可以看出,在新体系中,风险管理所担当的角色十分重要,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征管改革是否成功,影响到税收任务的完成。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是风险管理规范高效运行的保证。基层税务局就如何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作初步的探讨。

  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

  税收风险管理是将现代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税收管理模式。而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则是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在风险管理的全过程,科学评价各单位各部门各工作环节的工作绩效,对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起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是风险管理绩效的保证。

  二、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税源管理的需要。要把潜在的税源转化为税收,在税源风险识别源头环节上,必须结合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因素综合评价确定税源风险点。建立起有效的,与实际情况差别不大的风险识别模型是关键,风险模型建设的成效如何,针对性是否较强,风险识别的准确如何,均需要通过考核体系来评估,以便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二是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管理是由“信息采集-信息核实-风险识别-风险应对-绩效评价”等环节组成。风险管理工作本身,既是对征管质量的再次检查,也是对税收执法过程的重新评定。因此,风险管理自身的工作,必须纳入监控之中,如果风险管理存在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无责任性,则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就是来保障风险管理的.正常秩序的开展,使风险管理形成完整的闭合运行环链。三是纳税人遵从度的需要。促进提升纳税人遵从度,是风险管理的目标。通过风险管理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这种风险的消除,对于某一对象而言,是一次依法纳税的教育,是一次提高纳税意识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性的,如果能达到同一问题而不再次发生,则对纳税人遵从度的提升起到了应有的成效。因此,风险管理的社会责任重大,必需要依靠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来对风险管理工作进一步改进和督查。

  三、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要符合其规律,符合风险管理的工作实际,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贯穿于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计划环节考评。此类考评的对象是风险计划的制定、下发和落实,要对其内容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时效性进行考核,对未按要求的进行扣分。如:未及时编制年度风险计划等的情况。风险识别环节考评。一是数据信息的准备。基础数据来源于大集中系统和第三方,基础数据必须符合其固有的基本属性,风险识别对此应提出标准和要求。二是模型建立。依照税收政策和相关征收管理的规定,建立起规范的、可操作的、有针对性的数据模型,是风险识别的基础和条件。风险等级排序及推送环节考评。风险监控部门首先要负责依据风险识别结果对税源管理影响的大小,分别计算风险点的得分,按纳税人归集风险积分,实行积分制排序。其次,对临时突发性并有迹象表明可能产生重大税收流失等问题的税收风险点,及时调整相应风险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结果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第三,根据按户综合排序结果将纳税人风险等级分为高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三个等级。第四,按已确定的风险应对任务,及时将高等风险推送稽查部门、中等风险推送税源管理机构、低等风险推送纳税服务部门,并明确应对期限及反馈要求。第五,及时收集风险应对的反馈结果,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为风险应对复审工作提供依据,为监督、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风险应对环节考评。高等风险的应对主体的各级税务稽查部门,考评的重点是是否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进行风险应对,并以稽查考核质量标准进行流程控制。中等风险应对的主体是税源管理部门。其应对的主要方法是纳税评估,应按纳税评估的工作规范进行考评,重点考评评估过程的合规,时效性准确、应对指标是否达标、应对结果的成效等。低等风险的应对的主体是纳税服务部门,一般情况下的风险应对在日常的服务中完成,可以结合征管质量指标对其进行考评。风险应对复审环节考评。风险应对的复审是对应对的最后的监督和检查。对应对的复审也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如每年复审数量应不低于该级风险完成应对总量的1%,其中应对过程未发现问题的不低于3%等,这一系列的指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是我们进行评价的抓手。

  四、建立税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核心。要紧紧抓住风险管理的核心风险点:一是抓住税源管理风险点。二是抓住税收执法风险点。严格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一是要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形成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评价到岗到人。以个人的风险管理绩效推进单位的风险管理绩效。三是要严格奖惩。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结果要与荣誉相挂钩,成为促进税收工作的有力抓手。深入营造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氛围。一是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全体干部的共同奋斗目标,逐步形成习惯、养成氛围,并长期坚持。二是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改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评价措施,促进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纳税人的宣传,帮助他们知晓税源专业化改革的意义和风险管理中的做法,营造更为融洽的征纳关系。

税务管理论文14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 30 多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9. 9%,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位居世界第二,货物出口总额己位居世界第一[1].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出越来越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1999年中国企业在世界 500 强企业中仅有 2 家排名较为靠后的企业; 而 20xx 年中国企业在 500 强中已经增加到 11 个,中石化排名 68 位,位居中国企业之首; 而发展到 20xx 年,中国在 500 强中占据 79个席位,其中,中石化、中石油、国家电网分列第5,6,7 位[2].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企业的竞争力,大型跨国公司己经成为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由此可见,中国大型企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当前,中国大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极为严峻。

  从国际形势看,20xx 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持续蔓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xx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指出: 世界经济增长在 20xx 年很可能会继续保持低迷,并且在随后的两年中全球经济面临再度衰退的极大风险。从国内形势看,20xx 年中国 GDP 增长率下降到7. 8% ,为近 10 年来的最低水平; 20xx 年的经济形势并未好转,第一季度 GDP 同比增长7. 7%,低于预期的 8%; 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截止到 20xx年 5 月,北京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仅为 33. 6%,创历史新低[3].此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 20xx 出现绝对数量的首次下降,这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未来人力成本的上升[4].从企业的角度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减慢,人力成本以及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都极大程度地制约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降低成本和理性控制风险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而税收作为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风险的重要来源,己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

  当前,研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研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风险,使企业信誉良好,使企业税收成本降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研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特别是在企业推行国际化的进程中) ,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重视企业税务筹划工作。

  (3) 研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可以使中国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更加丰富,进而推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发展的步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发展综述

  (一) 国外研究与发展综述

  尽管各国学者对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是将税务风险列为重点研究对象,还是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事情。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外学者增加了对企业税务风险的研究和认识。澳大利亚学者 MichaelCarmody (20xx) 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既包括内部风险又包括外部风险,而企业面临的外部风险是不受企业自身控制的,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实际上指的是对企业内部风险因素的控制[5].TomNeubig(20xx) 强调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要具有前瞻性,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采取措施,在不引起税务机关注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税收负担; 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进行系统审阅,寻找最易引起税务机关关注的事项,事先对其进行合理安排[6].Sim Segal(20xx) 认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种行为方式或管理模式,这种方式或管理模式最终会成为企业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

  (二) 国内研究与发展综述

  当国外学者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认识日益深入之时,国内学者也纷纷展开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但是国内学者在翻译"tax risk"这一概念时,使用的词语并不一致,具体包括税收风险、纳税风险、涉税风险和税务风险。

  1. 税收风险

  田凤平(20xx) 认为税收风险是政府在组织获取税收收入和使用税收进行经济调节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7].胡云松(20xx) 认为税收风险是纳税人未全面遵守税法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8].因此,一般而言,税收风险是从政府的角度进行阐述,是指税收体制、税收征管对整个国家的税收经济安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

  2. 纳税风险与涉税风险

  李鹏(20xx) 认为纳税风险是纳税人在计算和缴纳税款方面承担的风险,即纳税人因违反税法规定造成经济利益损失的可能性[9].庄粉荣(20xx) 认为涉税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没有遵循税收法规的具体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10].

  3. 税务风险贺志东(20xx) 认为税务风险是纳税人在涉税活动中遭受损失或丧失潜在收益的可能性[11].蔡昌(20xx) 认为税务风险是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多缴税导致企业税收负担增加或者企业少缴税导致企业遭受惩罚[12].

  (三)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汇总和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在文献汇总方面,以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为主题,搜集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出了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理论现状、政策现状以及企业实践现状,为问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在归纳演绎方面,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学术界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主要观点,企业风险管理的界定、税务风险管理等概念,研究税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同时,借鉴企业风险管理中常用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实践之中。

  三、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一) 税务风险的概念

  当前,世界对企业税务风险概念的主流见解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因未依法纳税而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引发补缴税款、缴纳滞纳金和罚款、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而对企业声誉和生产经营造成恶劣影响的风险; 二是因未正确理解和充分使用税收法律和政策而导致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承担不应承担的税负,而造成经济利益损失的风险;三是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因未能合理进行税务筹划有效降低税负,而影响公司潜在收益的风险。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司有关负责人在权威解读《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 ) 时指出:"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 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率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税务风险是指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税法相关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产生的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未按规定纳税而遭受惩罚,二是企业未能充分利用税法相关规定而多付出纳税成本,产生潜在经济利益损失。

  (二) 风险管理理论

  1. 传统风险管理理论阶段 (20 世纪初-20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初,理论化的风险管理理论成型。1916 年,法国的科学管理大师亨利 · 法约尔(Henri Fayol) 在他的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把风险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经营。1930 年,美国的所罗门·许布纳(Solomon Schb-ner) 博士在美国管理协会一次关于保险问题的会议上正式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在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限于可保风险和财务风险,此时将保险作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手段。

  在这个阶段,风险研究首先出现于保险业,进而扩展到银行业和证券业等金融领域。例如: 1952 年马克维茨的"组合选择理论"以及 1965 年夏普(Sharp) 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2.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20 世纪 90 年代初)。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和复杂,企业逐渐意识到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审视并管理风险。1992 年,英国的卡德伯利报告(Cad - bury Report) 和美国 COSO 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出台,标志着风险管理进入现代风险管理阶段。1995 年,出现的全球第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标准: 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4360) 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

  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今)。1999 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推出了蕴含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三大监管支柱---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正式开启了全面风险管理的新篇章。20xx 年,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 Sarbanes - Oxley Act,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0xx 年 9 月,COSO 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基础上,出台了《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以此为标志,风险管理进入了以风险效益为价值取向,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全面认识、全方位整合、全过程管理的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三) 中国风险管理理论

  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得比较晚也不够成熟,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少。目前,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 2 种。

  20xx 年 6 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xx]108 号) ,这是我国第一个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借鉴和吸收了 20xx 年 COSO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有益成分,对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总体原则、基本流程、组织体系、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监督与改进、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及时总结了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经验,对其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中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尤其是中央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普遍性思路。

  20xx 年 7 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xx]7 号) ,此后,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 号-组织架构》等18 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自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 20xx 年 1 月 1 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这些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供了宝贵建议。目前,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健全,企业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数量众多,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业务流程对接存在困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严重阻碍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因此五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基本规范及其应用指引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 大企业界定标准

  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在内的世界上 50 多个国家均设立了专门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根据相关国际经验,在税收领域中的大企业是指因为自身运营背景具有国际性、经营范围呈现多元性、经营业务具有特殊性、内部治理存在复杂性等特征,从而能够在税收管理服务方面受到特殊对待的纳税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对大企业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 营业收入、资产规模、注册资本、应缴税款、雇员数量、特定行业等。

  20xx 年 6 月,中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xx]300 号) ,同年 9 月,国家统计局印发了《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xx]75 号) ,按照行业门类,依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或替代指标,将我国的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四种类型。但是,目前中国尚未确定税务领域的大企业分类标准,只是在 20xx 年 12 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税函[20xx]1064 号) 中,决定将 45 户企业(集团) 作为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名单。

  在确定这 45 家定点联系名单时,国家税务总局考虑了纳税额、营业收入、所有制形式(国有、私营)的代表性、资本构成(内资、外资) 的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等因素。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在统计上已经明确了大中小微型企业的划分方法,但是在税务领域中国尚未按照国际经验清晰界定税务领域上的大型企业,而是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名单和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的形式来认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大型企业。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大企业以国家税务总局 45 户定点联系企业为中心,向全国重点税源监控企业不断进行扩展。

  四、大企业税收风险成因分析

  (一) 大企业税收风险内因分析

  1. 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存在风险

  中国企业应用风险管理理论的实践过短。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引入中央企业是在 20xx 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而且这份指引虽然提到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但并没有提及税务风险。至今为止,很多企业还对税务风险的认识非常浅薄。即使部分企业逐渐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但绝大部分对其认识还停留在单一的财务阶段,没有贯穿至企业的日常业务之中去。实际上,企业的税务风险几乎源于企业的一切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企业这种将税务风险局限于财税部门的认识无法将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无法在整体上取得协调,以至于无法从根本上防控税务风险。

  2. 大企业缺乏专业办税机构和人员

  如今绝大部分中国企业没有独立的税务部门,税务问题几乎全部由财务人员代为解决。由于缺乏税务方面的理论支持,会计或出纳人员受到专业的限制较大,无法准确把握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对税务风险管理时常手足无措。实际上,企业税务风险有其特殊性,税务业务办理涉及到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和交易方法,要求办税人员对企业的整个经营流程有精准了解,同时也需要办税人员能够较为专业的了解财务、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这对办税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3. 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尚在发展之中,内部控制标准尚未成熟,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一来,即使企业认识到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并且想要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往往会成为一颗毒瘤,使得企业的实际结果与预计相去甚远,使税务风险控制无法贯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无法应用到实践中。同时,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在中国企业中并不普及,不能根据税务风险的特点针对涉税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和有效评估。

  很多企业没有主动对企业涉税活动进行自查或者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同时外包中介机构检查还可能存在风险,因为外包机构并不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涉税情况。因此,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无法运用到实践当中,而企业税务问题处理上的被动往往都是内部税务审计制度的缺失导致的。

  4. 大企业税务筹划不当

  企业税务筹划不当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一方面,如果没有通过税务筹划来安排出最优的纳税方案,企业会面临多缴纳税款的风险。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清晰认识到纳税人的权利,没有具体了解企业遭受的税务风险,常常一味地巴结税务机关、缺乏主动纳税意识、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整体税务筹划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蒙受了过分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税务筹划活动本身并非完全稳妥,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5. 大企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导致的税收风险

  大企业特别是一些大企业集团,国际化、多元化经营开展得较为彻底,它们常常会涉及多不同类型的税制和税种。仅仅中国就有 19 个税种,每个税种都有不同的纳税要求; 而且中国税务征管机关就包括国税局、地税局、海关,企业需要打交道的部门太多。大企业作为拥有多元性业务以及多层级子公司的纳税主体,既需要处理多税种的涉税事宜,还需要与多层级的税务部门打交道,这大大增加了大企业的信息流通成本和税务风险。

  同时,大企业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它的数据需要经过子公司的层层上报,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经手人的不同主观意识和计算方法会导致一定误差。

  (二) 大企业税务风险外因分析

  1. 税收立法方面的税务风险

  中国是一个以宪法为主要法律的国家,法律体系包括税法体系首先体现出的是国家利益,因此对纳税人利益的保护远远小于对国家利益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上,纳税人处于一种相对劣势地位,税务机关常常可以利用"税法解释权归税务机关"这一条款作为说辞,而税务机关人员的主观意识判断会使纳税人的税务风险大大增加。

  2. 税法本身存在的税务风险

  税收法律制度本身也有一些与生俱来的各种纰漏,如税法实施条例与具体制度不配套,政策不清晰、不具体,内容不完整等,这使税法本身就存在风险,以至于税法在某些税务问题的应用上存在不确定性,极易引发企业税务风险。同时,中国税收征管体系较为复杂,既涉及到如国税局、地税局、海关等,也涉及到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级政府机构之间在具体税务处理上由于理论依据的不同,具有极大的差异,但大企业集团往往要同时与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层级的税务部门交道,而在具体税法条例的理解上,企业和政府部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加剧企业税务风险。

  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实行税收分享制,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会引起极大的矛盾,这加剧了税收征管的复杂性。而且国内税法与财务会计准则无法完全匹配,企业需要从财务会计数据中通过运算得到税务数据,从而加大了税务处理风险。

  五、解决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对策

  据上文的分析可知,大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企业各个纳税环节相结合而得出结论的工作。因此,大企业必须将税务风险和自身情况相结合,建立一系列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以便于从整体上控制税务风险对大企业的不利影响。

  (一) 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1. 合规性目标

  合规性目标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涉税活动,这是可以有效地使企业在规避风险时免除税务部门的处罚,因此合规性目标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了解税法,对企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应当熟悉,在税务登记、设置保管账簿、开具使用发票、税务申报、税款缴纳、代扣代缴税款、接受依法检查、提供税务信息这八大环节中严格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2. 战略性目标

  战略性目标是指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必须围绕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进行,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与政府建立和谐的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应该符合企业在每一个阶段所制定的战略目标,企业管理层在决策时应将税务风险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警惕税务风险对企业声誉和形象的损害。学习如何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应当贯穿到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在税务问题上与政府部门保持良好关系。

  3. 效率性目标

  效率性目标是指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要争取降低税务成本,创造税收价值,从而达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时,要有一套自己的衡量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收益的方法,尽可能让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立在现有企业风险管理体制之上。税务支出是企业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就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及税务筹划手段,减少企业被税务机关处罚的几率,并合理增加企业的节税收益。

  (二) 设立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必须拥有一套多层次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使得治理层、管理层、职能部门、业务部门都能认真履行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职能,并且明确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将税务风险管理状况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落到实处。

  税务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除了税务知识,更要熟悉风险管理知识,这就决定了公司为了完成税务风险管理的规划以及方案的制定,就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与人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及纳税业务的繁杂程度,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风险管理委员会下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或专职岗位,聘请专业的税务人员处理企业税务相关事宜。

  (三) 正确评估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评估是指在税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税务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可能性等,来确定税务风险重要程度的过程。由此可见,税务风险评估可以从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两个方面来进行衡量,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影响程度越强烈,则税务风险越高。

  (四) 正确应对税务风险

  在大企业税务风险被找出之后,就需要根据税务风险表示的事件的不同、紧迫性的不同、严重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策略来进行应对。风险应对首先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采取应对策略。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这样的方法被称为风险管理策略,是指企业根据自身条件的不同,外部环境的不同,围绕企业所制定的发展策略,选择风险管理方式、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工具、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要各项资源的配置原则。

  在应对税务风险时,考虑到实际操作性以及成本效益问题,企业并不需要完全消除税务风险,因为为了消除税务风险所耗费过多的人工、时间等成本都是不划算的。因此,不同的方法是适用于不同的问题的,具体将风险的应对方法划分为如下三种,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转移。

  1. 税务风险规避

  税务风险规避指的是企业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来尽量使得税务风险达到 0 的过程。

  具体表现为企业在面对可能发生税务风险的活动的时候,完全选择回避,例如企业为了不受到税务部门处罚,完全不去做偷税和逃税等一些行为,如企业宁愿放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资格,也不愿使用不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如企业在收购企业时,由于对方税务问题严重,而放弃收购。这种方法固然没错,可是成本极高,是通过放弃本身应得的收益来获得的成果。因此,必须细致地衡量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来决定是否采用税务风险规避。

  2. 税务风险降低

  税务风险发生的事前事后两个时间段决定了税务风险降低计划的关键。在税务风险的事前阶段,企业可以通过税务筹划或是完善企业本身的内控制度,来降低税务风险; 在税务风险的事后阶段,企业应该积极应对已经发生的税务风险,争取将不利影响降低。如: 能够通过及时上交税款,缴纳滞纳金来遏制事态扩大的势头,以免企业声誉遭受更大的影响。

  3. 税务风险转移

  税务风险转移包括两个方面,即保险转移以及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通常是指企业以购买保险的方式把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转嫁给保险企业,以不确定的未来收益来套取固定的保险费用,但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几乎很难出现,几乎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这方面的保险服务。非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将纳税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机构的当事人,例如企业通过聘请税务顾问,使得税务风险损失和法律责任全部由税务代理机构来承担,或者企业将不承担交易事项的风险作为一项明确的规定表现在合同之中,从而达到将税务风险转移给企业的客户或者供应商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极易对企业的名誉造成伤害。

  (五) 加强大企业税务方面信息与沟通

  在如今这个信息行业日益发展,且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信息能否做到及时传递沟通极为重要。《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指出: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本文认为信息与沟通应当包含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沟通和外部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机制两个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增强企业信息沟通能力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 构建和完善基础信息系统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在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应用来构建和完善贯穿企业生产活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如实地记录、分析、整理企业在何时存在何种税务风险,其成因、影响后果如何,如何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并且将这些信息共享,使得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因此受益。

  2. 构建内部信息沟通渠道

  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编制相应的业务涉税信息反馈表,来明确税务风险点及各自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应针对购买、损耗、损失、出售及库存等可能产生税务风险的事项进行信息反馈,如实填写信息反馈表,使得企业税务管理专员能对企业管理风险及时做出处理。

  大企业由于公司多层级、经营多元化等特点,涉税事项相对较多。所以,大企业应该将其信息化的优势发扬,通过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机制来建立企业内部税务信息系统。该系统应该拥有各项税种的具体相关规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规定,企业正常办税流程规定,以及企业的一些主要风险提示。同时,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当与其他各业务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税务咨询应当及时可靠,定期通过培训提高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能力。此外,企业重大决策应当有税务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并且应当从战略层面上提供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建议。

  3. 建立外部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

  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定期拜访供应商与客户,及时反馈给税务管理部门,使得企业税务部门对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更加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与同行业中税务风险管理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交流,通过学习借鉴其他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之中的经验和教训,来提高自身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企业税务部门应定期与相关政府机关进行沟通,逐步建立良好的政企合作关系,与企业相关的重大涉税事项应与税务机关一起探讨,与税务机关联手制定一套企业涉税事项的具体处理流程来降低税务风险。20xx 年 10 月,国家税务总局首次与大企业签署税收遵从合作协议,约定加强政企合作,共同防范税务风险。签订税收遵从协议之后,大企业一方面可以申请事先裁定,来提高税法适用的准确性,增加税法的透明度; 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和社会声誉。因此,签署税收遵从协议是大企业改善政企关系的一个良好契机。

  (六) 加强大企业税务方面监督与改进

  监督与改进是指对税务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管理,并且根据最新形势,不断将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优化的过程。监督与改进的主要方法包括:

  1. 设置监督岗位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指出监督职能可以由企业内部税务管理组织机构担任,也可以从外部聘请有资格的中介机构担任。内部监督的优点在于税务风险管理流程时刻处于关注状态,而监督者是比较熟悉本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企业人员,有效降低了成本。但是内部监督受到外部质疑的可能性大,这是由于这种方式主观性太强引起的。可是外部监督往往发生在税务风险发生之后,没有了及时性,极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外部监督者的监督与改进的方法,可以被企业学习与借鉴。

  2. 明确监督重点

  监督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从成本效益原则上来考虑,企业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重要风险点上,这就要求企业将风险进行分级。但是值得一提的是: 不同等级的风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监督的重点也应该随着税务风险重点的改变而改变。

  3. 改进监督结果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会通过监督而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出具一份有针对性的报告,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措施,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六、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本文以风险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 》,首先对税务风险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随后详解了企业在税务方面风险产生的原因,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提出建议。

  笔者认为,大企业税务风险是指因企业涉税行为未能正确遵守、利用税法相关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产生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企业不遵守纳税的有关规定,税务机构对其进行的惩罚; 二是企业未能充分利用合理避税的方法,对税法相关规定降低税收负担没有理解透彻,而使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税务风险是大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部分。内因是指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够完全、专业办税机构和人员匮乏、内控方面有较大缺陷、税务筹划所采用的方法不适合以及经营多层级结构导致的税务风险; 外因包括税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税收执法人员主观意识上的偏差以及税法的时常变更引发的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避免税务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需要进行恰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一方面为企业建立高效的内控制度,另一方面也应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税务管理论文15

  摘要: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风险日益突出,而税务风险则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文章将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探讨在新发展形势下企业税务风险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强化;措施

  一、企业内部控制要素概述

  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之下,为了更好的获得有效资源,提高自身盈利而在企业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计划和方法。总体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要素主要有五点:第一点是环境的控制,主要是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管理职能、治理职能等。第二点是风险的评估工作,这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点是信息的共享沟通。第四点是监督,主要是指企业制度以及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第五点是控制活动,其主要包括业绩评价、实物控制、信息处理以及职责分离等方面,帮助管理层的指令可以有效执行。

  二、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一)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其主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市场的开拓方面,对法律风险以及财务风险关注度较低,再加上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并未构建完善科学的税务内部控制系统。具体来说,企业对于税务风险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企业将税务风险单纯的归纳为税务机关的管理任务,认为只需要关注财务管理,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涉及企业整个发展经营的过程,它涵盖了每一个生产经营需要涉及税收的环节。二是企业将税务风险防范单一的归为会计核算部门的人物,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研发、生产、经营等部门对税务风险的重要作用。

  (二)企业过于强调收益而忽视了税务风险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等特点,这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对立性,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惜违反税法,以非法的方式来获得财富,这样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问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纳税人擅自更改、销毁、藏匿记账凭证、账簿或者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纳甚至不缴纳税款等行为都属于偷税,国家相关机关将对企业偷税行为进行严惩。同时,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会进行纳税筹划,但一旦相关人员操作不当,企业很有可能会出现违反税务法律法规等行为,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三)缺乏专门的税务管理队伍以及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企业有效实施风险防控措施,及时避免风险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税务机构的设置上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时都只是让公司的出纳或者会计担当相关的办税人员,并未设置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及机构,企业税务管理的独立性与有效性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财务人员在承担繁重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应付税务申报缴纳工作,这些使得其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及精力来关注国家税务政策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税务信息,再加上专业风险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在处理复杂的税务风险时很容易出现问题,以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缺乏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约束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控工作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体系以及制度都还尚未完善,例如,大部分企业都尚未构建其一套科学的税务风险控制制度,严格规范纳税的各个环节阶段,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并将其以书面的形式呈现,避免税务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同时,尽管我国企业对税收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规范,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关的约束机制,多存在主观随意性,其真正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明确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通过构建相关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来有效的防控企业税务风险,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盈利的最大化,以上便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目标。具体来说,企业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需要从监督和制约这两个方面入手,企业在分配权责、设置机构、治理结构以及业务流程时注意其相互的监督与制约,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施行。

  (二)坚持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的相关原则

  企业在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多个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这要求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制原则,企业在具体构建税务风险内部防控系统时,一个事项需要有多个具有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部门来完成;授权原则,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授予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责,确保其权责的明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之所以进行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效益,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应该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保证风险管理的经济性。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税务风险管理

  1.规范税务事项,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环境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的前提与基础,它主要包含了企业的内部人员分工、结构治理以及内部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某些集团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下属企业或者是产品事业部、地区性总部等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或者是税务部门;而某些组织结构较为复杂的企业,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分支机构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岗位;对于有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将自身的税务事宜包给经验更为丰富的中介机构,从多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税务风险管理,保障税务事项的规范化,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2.加强企业的风险控制评估工作,降低税务风险税务风险评价和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进行税务风险评估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企业应该提高自身对于风险的防控能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当遇到特定税务风险时,企业才能够对于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准确的评估,并及时的借鉴相关的技术方法以及原理,对系统中所潜藏的风险进行准确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为企业相关的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基本保障,帮助企业及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3.加强企业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活动,主要是通过企业的相关领导者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实现的。具体来说,内部控制活动主要体现为企业管理者针对企业发展情况而制定出的一系列规章流程、制度、授权、分权与集权等。例如,企业运营部门对信息处理的控制、整理、传达,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核、分析。不仅是企业管理层对资产进行保值,确保企业所有者利益的有效措施,更是促进企业科学、正常运营的重要保证。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实现内部业务流程规范化的同时,还可以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应对措施,以有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来保证税务管理控制方法、流程的合理性,实现税务风险控制的全面性。4.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的有效沟通共享,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实现自身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是企业的首要工作,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还应该根据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来及时更新自身的信息储备系统,健全信息管理系统。除此以外,企业应该重视业务部门与财税部门,自身税务、财务人员与地方税务机关的交流沟通工作,从而保证税务风险防控措施可以有效的施行。5.加强内部监督,以税务自查、内部审计促进涉税事项的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是企业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该重视监督工作,对自身的税务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并以内部审计的方式对纳税进行统一管理,查漏补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的税务审计人员或者税务审计机构对自身税务事项进行审计,从而有效的发现潜藏的风险。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未设置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税务风险方面,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税务管理缺乏规范性、对税务风险认识缺乏科学性,在税务风险内部制度设计上更是缺乏合理性,但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各个主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不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周志国.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xx(09).

  [2]刘茜.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山东大学,20xx(09).

  [3]刘庆国.简论公司税务风险及防控控制[J].商场现代化,20xx(07).

  [4]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税务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税务管理论文02-27

税务管理论文(精选15篇)02-28

税务管理论文15篇02-28

税务管理论文(合集15篇)02-28

税务管理岗位职责06-16

企业税务管理制度11-14

税务管理工作总结03-02

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总结08-18

浅议“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成因及对策税务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