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电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路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安全电压
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2')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安全电压(5')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5')
出示教材中的图13—17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它的各部分名称,接着教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在正确使用测电笔下,若测电笔的金属笔尖接触火线,则氖管发光;若金属笔尖接触零线,则则氖管不发光。
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以下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
3、安全用电常识(10')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
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①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
③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
(3)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
(4)练习:
①出示:跨步电压“图片,人遇到“跨步电压”时该怎么做?(讨论回答后,出示一个人单脚跳着通过跨步电压圈的图片)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触电?
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3')
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从而完成本节教材的重点。
(四)发生触电时的措施
(1)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切断电路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练习)你会处理吗?
①如果有人触电,应该怎么办?
②当家庭失电着火时,应该怎么办?
四、作业布置(1')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我给学生布置以下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2、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3、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
4、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
五、板书设计
六、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
低于36V的电压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构造、使用方法
3、安全用电常识:“四不”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发生触电时的措施
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切断电路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电路教学设计2
一、教学任务分析
拓展型课程中的“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基础型课程中部分电路的延伸,是“电路”一章中的核心知识。内容不仅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压及电动势等物理量,还通过对电池供电原理以及非静电力做功等内容的详细介绍,突出闭合电路中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规律。
“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涉及到的新概念较多并且抽象,如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内电阻等等,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均有一定的难度。建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验获取数据的能力,还要学生具有较高的处理数据的理性分析能力。
让学生感受电池,制作水果电池,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对电池认识的神秘感,甚至给学生一个发明创造的欲望,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经历。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合理整合,探究活动的科学设计,较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电动势及内阻概念,知道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
(2)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经历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化学电池结构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3)观看“神六”、“核电站”等图片,领略我国电能领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激发爱国主义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
电动势概念的建立,探究电源内阻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电源有内阻以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电压、电流传感器、DIS数据采集器等,水果及铜丝、锌丝等。
2.信息技术:自制FLASH课件。
3.使用教材:上海市现行高级中学课本《物理》拓展型课程I第二册(试用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设计思路
在“电源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电学内容的教学中,通常我们的教学设计是根据高中物理教材中提供内容按次序而进行的。在教学内容上,从非静电力做功引入电动势的概念,强调电动势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在实验得到电源的内外电压之和为电源电动势的基础上,借助欧姆定律,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在教学次序上,先电源电动势,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认知水平,学生对电动势概念的理解也不会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对“电动势”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两节内容研究后,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设计出两个双循环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双循环针对电动势而言。电动势的概念是掌握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关键和基础,考虑到电动势概念比较抽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是有困难的。在电动势教学的第一循环中,仅仅指出电源电动势是由电源本身的特性决定的,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它可以用电压表直接测量出来。在第二循环中,指出它是表征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电源电动势和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有相同的大小和单位,但他们的物理含义不同。
第二个双循环针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而言。在第一循环中,通过多组电流、电阻的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电源有内阻,并进一步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先将电源的'表征量都研究好,待所有概念都解决后,再去研究电路中电流所遵循的规律,即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循环中,先以作业形式给学生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从能量角度对电源的研究。
考虑到本节课的探究方法与课本中的不同,我们在作业中编排了题目“简述课本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学习到另一种经典的研究方法,即通过探究电动势与电源内、外电压的关系而得出闭合定律欧姆定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电源”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一循环的学习,课题名称定为“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时间为1课时。
七、教学流程
八、教学过程
(一)情景──回顾历史、引入课题
视频:神舟6号遨游太空。让学生思考电池翼板的作用。
图片:科学家伽伐尼。介绍伽法尼发现电的过程。
图片:科学家伏打照片。介绍伏打及伏打电池,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伏打电池的工作原理。
实物:不同类型化学电池。解剖化学电池内部结构,指出废旧电池给人体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制作:自制水果电池。在不同水果中插入锌丝和铜丝,并测量其两丝间的电压。
图片:核电站、三峡。简要介绍我国电力发展情况。
(二)探究──建构概念、建立规律
探究一:影响端电压的因素
师:下面我们以干电池为例来研究电源。如图1是由干电池、电阻箱组成一个电路。为了我们有共同的语言,先介绍两个概念。我们把电源两端的电压称为“端电压”;电源外部所接的电阻称为“外电阻”。图1电路中电源的端电压也就是外电阻上的电压。
师:请大家按图1连接电路,测量电源的端电压,完成下表,并讲一讲你的发现。
电阻箱电阻R
断路
电源端电压U
生:我们发现外电阻R越大,电源端电压U越大,说明端电压与外电阻有关。
生:不同的电源在外电阻相同的情况下U是不同的,说明端电压还与电源有关。
生:电路断开时的端电压仅由电源本身决定。
师:电路断开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由电源本身决定的,即:不同的电池,在电路断开时,维持两节间电压的本领是不同的。为了描述电源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电动势的概念。电源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电动势用符号是E表示,它的单位是伏特。
师:请大家测量课桌上干电池的电动势。
探究二:闭合电路的电流
师:在图1所示的电路中,如果电源的电动势和电阻是已知的,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呢?凭你的知识、经验、智慧或灵感,猜测一下。
生:我的猜测是:I=E/R
师:这样的猜测对不对呢?电池的电动势刚才大家已经测量过,下面请大家再测量一下,不同外电阻时电路中的电流,完成下表,最后看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电阻箱电阻R
电路中电流I
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电流I 师:那么,电流与电动势和外电阻之间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呢?请大家再猜测一下。 生:分母再大一点就行了,我的猜测是,可能是电源内部有电阻。 师:假设你的猜测是正确的,我们不妨将电源内部的电阻叫内阻,用r表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可写成:I=E/(R+r)。现在请大家利用实验数据,根据你们学到的数学知识,一起来找一找r的大小,然后看一看在误差范围内,上述关系是否成立。 生:我将每一组数据代入I=E/(R+r),通过计算的发现,每一次求出的r都在2.3欧姆左右,说明电源存在内阻的假设是成立的,并且电路中的电流应该满足I=E/(R+r)。 生:我是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的。先画出I-R图像,发现图线是曲线,后来将I=E/(R+r)写成R=E/I-r形式,看出电阻R与电流倒数1/I成线性关系。如果I=E/(R+r)成立,那么,通过实验数据画出的R-1/I图像应该是直线,结果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2所示,这就说明了关系式I=E/(R+r)是正确的,而图线的截距为-2.344,说明电源的内阻为2.334欧姆。 师: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I=E/(R+r)是成立的结论,而且利用图像还得到了电源的内阻。 师:I=E/(R+r)这个规律最早是由欧姆发现的,为了区别在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我们将它叫做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之所以称为“闭合电路”,是因为I=E/(R+r)涉及到由电源、电阻等整个闭合的电路。而初中学习欧姆定律I=U/R只涉及到整个电路中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将I=U/R又叫做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三)应用──联系实际、解释实验 题目:探究实验表明,闭合电路中的外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源的端电压越大。请解释之。 解答: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I必将变小;将I=E/(R+r)代入到U=IR得,U=E/(1+r/R),所以,当外电阻R变大时,电源的端电压U变大。 九、作业设计 本节课在作业设计上,力求使作业能够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同时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电子为什么能在电源的内部从正极运动到负极? 自主学习: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用能量的观点解释电动势的物理意义。 开阔视野:简述课本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建立过程。 拓展研究:课堂实验数据的再研究。 (1)画出U-R、I-R、U-I图像,并用相关理论对图像进行分析。 (2)假设E、r未知,利用实验数据如何计算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等。 关注生活:查看手机电池上的说明,指出个参数的意义及提出注意事项的理由。 联系实际: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不用水果电池?并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十、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得到电源电动势、电流以及外电阻的实验数据后,让学生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位已自学过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同学说,电流等于电动势与外电阻的比值。课后我和该同学交谈后发现,学生并不是为了配合我的教学设计而故意讲错的,而是他将以前自学过的知识忘了。通过这次交谈,我对意义建构的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更坚定了我们的理念,即物理课堂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而掌握知识的场所。 目前,大家对课程与课堂的教学改革较为重视,改革的力度也较大,但在作业方面改革步伐却是缓慢的。对作业功能的定位很少研究;在教学五环节中布置作业所用的时间是最短的;作业的来源单一,很多时候就是课本或练习册中的几道练习题;题目通常也侧重于理论研究,通过演绎、推理来完成。本节课试图在作业的布置上做一些改革的尝试。努力使作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联系环境,甚至跳出物理学科本位。作业的主要功能不仅仅是巩固知识、查漏补缺,而且具有承上启下、新旧联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功能。如作业中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再处理,不仅将课堂的研究引向深入,还为以后“内电阻与电动势的测定”的实验教学打下了伏笔;再如通过作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了学生用1课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电源及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第二个循环的学习。另外,自主学习有时是需要引导的,由于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有关电源内部电荷运动的FLASH动画,所以学生课后的自学就变得有趣、轻松和高效,对“电源内部电荷运动原因是由于电荷受到了非静电力的作用”的理解也较为深刻。 《简单电路》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要达到以下几点: 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根据以上要求我是这样设计《简单电路》一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的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记录有关数据。 3、用简单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 每个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一个、一号电池一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给学生一节电池和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 要求点两小灯泡。 由不方便从而引入解决的办法,导入到电池盒和灯座的使用。 二、讲解小灯座和电池盒的构造与用途。 我们知道了小灯座和电池盒的用途,现在就请各小组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来点亮你们的小灯泡,同学们边做试验边听老师的提示。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好,非常的棒,大家真了不起,各小组都把自己组的小灯泡点亮了,同时我们的手也解放出来了,请大家安静下来,做好位置。 对试验结果的记录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科学本把我们刚才的电路用实物图画出来。 同学们在画电路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啊,是不是实物图不容易画啊? 为了解决实物图难画的问题,科学家们有一个办法能让它变的更简单,看起来更清楚,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那就是画简单的`电路图(板书课题:3.简单电路),请大家翻开课本的第7页。 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符号,(灯泡,电源)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示电路中的哪一部分,再告诉他们用线段连接的方法,同时要求同学们指出电流是怎么样流动的。 同学们,大家看,我们用一节电池、一两根导线就能点亮一个小灯泡了。如果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个小灯泡和几根导线,那么你们能不能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 三、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 相信大家都能够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在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试验做的好不好,听老师的要求很重要。在这里试验中老师有几个小小的愿望: 1、希望大家合作,小声交流。 2、希望大家“先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完成一个“从想到做”的过程。 3、希望大家把自己试验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问题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 现在各小组组长再来老师这里领取一个小灯泡,一个小灯座和几根导线,请大家根据本组的方案动手做试验。老师也请同学们在试验的过程中交流以下几个问题。(板书问题) 1、小灯泡亮了吗? 2、用了几种连接方法,那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3、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 4、画出电路图,指出电路中的电流是怎么流动的。 学生试验,教师板书要求,巡视。 同学们真的很聪明,我们不但点亮了一个小灯泡,我们还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了起来。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让更多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呢?生活中你有见过很多灯同时亮起来的情景吗? 四、让跟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本环节主要给同学们课后交流) 五、小结 六、评价检测 关注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时的操作情况。 收集学生的电路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已经成为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现代公民应当对数字技术有所了解。但是经过课前访谈,发现学生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困乏。 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类似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事物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能很好地掌握。尽管学生在高一年级学习了计算机基础,了解二进制,但是“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是与学生学习的二进制和普通代数完全不同的运算。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学生探究小组课前调查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的事物在课堂上可视化,降低学生接受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电路图作为工具,并通过实际举例和分析设计简单的逻辑电路,给学生自主建构的台阶,这样在完成知识构建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现代数字技术。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第二章恒定电流的最后一节,同时也是为选修3-2传感器的教学做准备,是新增加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本节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紧跟时代的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关系比较熟练,对逻辑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这种抽象概念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对逻辑电路尚不清楚,这是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探究式、归纳式 教学手段:运用新闻视频、测量汽车电脑板输出波形视频、Cool Edit录音软件 、门电路演示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技术准备:计算机、投影、PPT演示文稿、话筒、视频 三、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知道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符号及真值表; (3)会用真值表表示一些简单的逻辑关系; (4)会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 (5)初步了解集成电路。 能力目标 查小组(1)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通过简(2)单的逻辑电路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设计报警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的逻辑电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流程示意图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基本逻辑运算 3.逻辑门电路 4.提高 拓展训练:设计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 演示试验:验证报警功能能否实现 介绍:集成电路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 【展示】 播放新闻联播视频(关于美国全国停播模拟电视信号的新闻) 【提出问题】 什么是模拟信号?什么是数字信号? 探究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第一组介绍模拟信号:介绍模拟信号的由来、概念、并利用Cool Edit 录音软件现场录制并展示本班同学声音的波形 第二组介绍数字信号:介绍数字信号的优点、A/D转换、概念,并展示汽车电脑板输出数字信号波形视频 通过课前小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观看信号采集过程和视频,为学生搭建台阶,让抽象的概念可视化,使学生易于掌握概念。 新课讲解 【介绍】 (1)信号从产生、传输到输出的`转换过程。(以电视信号为例) 自然界的物理量-传感器-模拟信号-A/D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或传输-D/A转换器-模拟信号-输出 (2)常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波形图 (3)数字信号中“0”“1”代表的一般意义,着重强调他们并不代表大小。 了解信号传递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加深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知道“0”“1”还可以表示物体所处的状态,知道与普通代数的区别。 澄清模糊认识,对信号传递过程有较全面地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学习简单逻辑电路作准备。 【介绍】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不同的数字产品因为功能和用途不同,所以具体电路差别非常大,但他们都具有几乎相同的功能框图。 ,《简单的逻辑电路》教学设计 【提出问题】什么是逻辑关系? 总结:输入(或条件)与输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示】电路图1 提出问题:开关状态与灯的亮暗之间的关系? 介绍:与逻辑概念及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与逻辑的例子? 引出:与门电路 介绍:与门的逻辑符号,引导学生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与普通代数的区别,它是用来处理逻辑关系的,并非加减乘除。 【展示】电路图2 介绍:或逻辑并引导学生得出真值表 提出问题:请举出生活中符合或逻辑的例子? 引出:或门电路 介绍:或门的逻辑符号,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强调读法,再次提醒学生。 【展示】电路图3 介绍:非逻辑及其真值表 引出:非门电路 介绍:非门的逻辑符号和逻辑函数表达式。 展示:与门电路示教板(用白纸将逻辑符号遮盖上,让学生看不见)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列出真值表并分析这是什么门电路? 了解功能框图,知道数字电路内部基本工作过程和组成。 回忆生活经验 分析开关与小灯泡之间的关系,理解新概念。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观察真值表,思考给出与门电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 巩固真值表表示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学习三种基本的简单逻辑门电路及其功能和表示方法。 记录实验现象,练习使用真值表,分析逻辑关系。 通过功能框图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数字电路有个了解,并通过此教学让学生对为什么学习简单逻辑门电路有个较全面地了解。 在学习门电路之前必须要让学生知道它是处理逻辑关系的。 利用图形作为工具,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与逻辑概念,并为学习与门电路搭建台阶。 通过举例巩固概念。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举例加深理解巩固概念。 运用所学能够判断门电路,并亲身感受利用数字电路可以实现逻辑运算功能。 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票或弃权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与门电路 在一场举重比赛中,有三名裁判,其中一名主裁判,两名副裁判,当主裁判和至少一名副裁判认为运动员上举合格后,才可发出合格信号。请问这个表决器应该采用什么门电路? 总结结论:复杂逻辑关系可以通过三种基本的逻辑门电路相互组合实现。 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回忆刚刚学过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借助素材,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突破障碍,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简单的逻辑门电路到设计出组合逻辑门电路,让学生体会复杂逻辑关系可以由刚刚学习的三种简单逻辑门电路组合实现,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简易路灯控制电路图,R0是光敏电阻,有光线照射时阻值会显著减少,R是可调电阻起分压作用,J是一个路灯开关控制的继电器,图中未画路灯,请问框内应选用什么门电路? 【实验设计】请利用热敏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阻值降低)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并画出电路图,要求有火情发生时电玲响报警。 【演示实验】 利用传感器示教板验证学生设计的电路报警的效果。 回顾已有知识,在具体电路中综合应用本章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通过讨论设计实验电路图。 通过具体电路的分析,让学生从前边的宏观分析回归到具体电路,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含逻辑门电路的电路图,并为设计火警报警器作铺垫。 通过设计一个火警报警器,巩固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同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报警效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知识扩展 介绍:集成电路的内部结构图 集成电路的现状 了解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的水平。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思考留疑 课后分析电路 通过分析电路了解门电路是如何实现逻辑功能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学生意见征集 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以访谈形式的意见征集 2)其他教师意见 本节课作为宣武区高二年级的研究课,在全区进行展示,并收集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见。 评价量规: 1)学生意见征集 学生总体反映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变得主动,主干知识印象比较深刻、理解到位,对现代数字技术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2)其他教师意见 教学设计比较有新意,课堂教学学生活跃、主动,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能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准确的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 2.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回形针开关 2.简单电路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聚焦 (5分钟) 谈话:生活中,我们能安全、方便的使用各种电器,是因为有一个重要的`元件控制着电流的通和断,这个元件就是开关。 提问:电路中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倾听、思考 将话题聚焦到:电路种的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二、探索 (25分钟) 1.观察小开关 这个开关的制作使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开关。 想一想,这些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的电流的通和断的? 3.做个回形针开关 像图中那样,用小木板、回形针和图钉做一个简易开关。 (1)把回形针伸开放在木板上,用笔在伸开的回形针两端各描一个点作为标记。 (2)先把一个图钉固定在木板的一个描点上,再用图钉把回形针大的一端固定在木板的另外一个描点上。 (3)把回形针开关连接到电路中,看看它能不能控制小灯泡的亮与不亮。 观察开关,并把这个小开关连接到电路里,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思考 按照操作说明制作回形针开关,通过观察和制作发现开关的特点,搜集更多的现象和证据发现开关是如何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三、研讨 (10分钟) 1.回形针开关是怎样控制电流的通和断的? 2.你还能用其他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小开关吗?你是怎样制作的,你的小开关有什么特点? 根据研讨的问题进行班级讨论交流 根据探索结果,通过交流最终发先电路种电流是可以被控制的。 四、拓展 将红色、绿色玻璃纸分别包在小灯泡外面,并将它们与电池、导线、回形针开关连接起来,做成红绿灯。试着用我们制作的回形针开关控制这组红绿灯。 如果想在红灯变绿,绿灯变红灯的中间再亮起一盏黄灯,应该怎么办?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各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2、知道三线插头与三线插座的接线。 3、能正确使用测电笔 【学习过程】 电能由于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控制、清洁、容易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等优点,被广泛使用 活动1:观察家庭电路的组成情况 小结:家庭电路主要有 等组成。 活动2:观察和分析家庭电路连接方式 小结:家庭电路中干路上的元件有: ;它们接在家庭电路中的先后顺序是 ;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插座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开关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 活动3:活动:观察三线插头与三线插座 活动4:活动:练习使用测电笔 1)测电笔组成:金属电极(笔尖)、绝缘外壳、__________、氖管、弹簧、金属电极(笔尾) 2) 测电笔使用: a、使用时,手要接触 b、使用时,手绝不允许 c、当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电线时,绝不允许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分再去接触 【典型例题】 【例1】小明同学为了更好地学习,搬进了新书房,可新书房缺少了一盏用拉线开关控制的照明灯和一个可插电扇的插座,请在图中,为小明同学设计一个完整的电路. 【例2】如图2所示为张洁同学演示使用测电笔的几种握笔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 A.(b)和(c) B. (a)和(c) C.(a)和(d) D.(b)和(d) 【例3】小红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她家已接有100W的彩电,700W的电饭锅,PZ220—40的电灯2盏,当这些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电能表中通过的电流是 A;她家还可以接入PZ220—40的电灯 盏。 【例4】 一家庭电路如下图所示,开关S闭合后,电灯不亮,但用测电笔测试a点和b点均见氖管发光,电灯不亮的'可能的原因是( ) A.电厂停电 B.供电线路某处火线断路 C.灯丝断了 D.供电线路某处零线断路 【例5】 81805 一位同学家里的电度表11月初的读是的读数11月未为 81897 他家只有同规格电灯3盏,每天使用2.5小时,11月份他家共用了______ 度电,灯泡的功率是______。 【课堂检测】 1.在家庭电路中从进户线到用电器之间应有总开关、电能表和熔断器,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 ) A.熔断器、电能表、总开关 B.总开关、熔断器、电能表 C.电能表、总开关、熔断器 D.电能表、熔断器、总开关 2、 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_______联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要装在家庭电路的______上,外面的供电线路就接在电能表上,这样才能测出用户全部用电器的_________,电能表上标着的电压值是_________,电流是_________.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多,在家庭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灯与控制它的开关是并联的,与插座是串联的 B.使用测电笔时,不能用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 C.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电器总功率过大 D.增加大功率用电器时,只需换上足够粗的保险丝即可 4、某班同学在学了有关家庭电路的知识后安装了四盏电灯,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 ) A.火线与零线短路 B.a、d之间某处断路 C.b、c之间某处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 【课后练习】 2.三孔插座上面有一个插孔是和插头上标有E的导线接通的(图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E是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的 ②电路中E应和室外大地相连 ③如果和E相连的导线断开,用此插座的洗衣机电动机便不能转动 ④将测电笔笔尖插入E孔,正常情况下测电笔的氖管会发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图4 3.小明家买来的洗衣机上用的是三脚插头,由于家中没有三孔插座,于是他把三脚插头 换成两脚插头插在两孔插座上,洗衣机照拌工作,但这样做在 时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4.当电源插头出现如图5所示的两种情况时,一旦插入插座内,会造成短路的是 [选填“(a)”或“(b)”]. 5.如图6所示,测电笔的氖管发光,表明测电笔的笔尖接触的是 .三孔插 座比两孔插座多的那个孔是跟大地连接的,当电冰箱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把用电部分连人电路外,还把电冰箱的 与大地连接起来. 6.在如图7所示的电路中错误的地方打上“×”号. BC—65B电冰箱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110W 工作频率50Hz 总容量60L 7.一小型号电冰箱的铭牌如右表所示,根据铭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电压是_______V,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______A,若电冰箱每天正常工作6h,一个月(按30天计)耗电_______kwh,电冰箱与其它用电器如电灯是_______联连接的;电冰箱、电灯、电视机中使用三孔插座的是______。 8.甲图是一个家庭电路中常用的插座,其中A孔应接________线,B孔应接________线,C孔应接________线.乙图是某同学连接的两个家庭电路,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9.(09宁波)如图所示是小科家部分线路连接图。当小科用测电笔接触插座的右孔时,氖管发光,可知右孔内的电线与进户线中的 线相连接;当闭合开关s,灯L在亮的瞬间熄灭,而室内其它用电器仍正常工作,则灯L处电路 (填“开路”或“短路”)。 10.电工师傅常用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L0(检验灯泡)取代保险丝来检查新安装的照明电路中每个支路的情况,如图所示。当只闭合S、S1时L0不亮;当只闭合S、S2时,L0和L2都呈暗红色;当只闭合S、S3时,L0正常发光。由此可以判断( ) A.L1所在的支路短路 B.L2所在的支路断路 C.L3所在的支路短路 D.各支路均完好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针对电子专业和电接触的高频率,在学习基本电路之前让学生学习安全用电,形成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同时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安全用电常识是电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学会安全用电是每个学生的基本任务。 2、学情分析 刚入校职校的中职学生普遍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对纯理论的说教不感兴趣,大部分同学不善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熟悉生活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多分析,多表达,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校园安全用电基本常识2.知道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的方法3.知道触电后的急救常识【技能目标】 能排查常见校园危险用电隐患能正确对触电事故做一般急救处理【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内容】 1、排除常见校园用电安全隐患 2、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难点内容】 1、对一般触电事故能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①、讲授法 对于安全用电常识部分适当扩展内容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教学 ②、情景教学法 以教室、实训室和宿舍为依托模拟危险用电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出危险用电的行为并及时改正。 2、学法指导 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自在情境中寻找问题和答案,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学习安全用电知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事实情景 三、教学程序 1、案例引入 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案例引入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本次大火案例,让学生明确用电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作为一名电子专业的学生更为重要。 导入:列举实训操作中安全用电的操作要求?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 ⑴、学生在校园内的用电安全情景演示?教室用电安全?实训室用电安全?宿舍用电安全 设计意图:以“我们来找茬儿”的小游戏的模式,利用学生情景重现校园内常见的危险用电行为,让学生现场找到错误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这些危险用电行为,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⑵、介绍不同情景的安全用电常识,此过程注意和学生的实际校园生活相联系。 1.教室安全用电法则: ?不在教室内违规充电?不在教室私自拉接插线板2.实训室安全用电法则 ?电烙铁冷却后才能放入工具包 ?应定期检查实训用具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 ?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新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3.寝室用电安全法则 ?不要随意更改线路?不使用大功率电器?经常检查电器?养成安全用电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对比分析、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介绍触电急救措施,注意此时需要注明只是理论急救措施,具体操作方法下一次课程中再详细介绍。提醒急救的重要性和正确性,否者只会给伤者带来二次伤害。 3、课堂练习,教学反馈 投影展示安全用电练习题 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总结,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 4、小结:简洁、突出本节知识的重点 5、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扩大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板书设计 本节的内容根据情节设置逐次给出,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设计意图:节约板面,节省时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2.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家庭电路等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针对两个暗箱进行演示实验。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对两个暗箱的连接情况作出猜想。 学生互相讨论并试着连接。将成功的电路连接在导引卡上用电路实物图表示出来。 用实物投影交流探究结果。 对照电路图教师介绍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的区别。 提问:通过探究,你现在是否能分析判断出暗箱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师指出: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都可以实现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因此要区分两个暗箱的连接方式,还必须对两个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反思:利用暗箱引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原因的合理猜想会使接下来的探究事半功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用电路图直观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借助电路图介绍概念,直观形象。通过学生的思考,对探究结果是否能解决“暗箱问题”做出评价。 介绍两种连接方法的电路图。 3、比较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 (1)去掉一只灯泡是否会影响其它灯的工作? 提问: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开关位置的改变能否改变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对探究过程作出简单评价。 提问:通过比较,请归纳出造成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 a)教室中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路灯是怎样连接的?理由是什么? b)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c)冰箱的压缩机和灯泡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反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比较。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再现课的开始教师的实验过程,判断出暗箱的内部连接方式,又一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利用刚分析出的两种电路的特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到的知识立即得到反馈。 利用教师提供的表格将实验现象有序地记录下来,有助于比较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得到方法的引导和借鉴。比较归纳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流的产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连接电路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通过“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使学生不怕重复,不厌其烦,从而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小电动机、门铃、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收音机通上电就能放出音乐?为什么电视机通上电就能看到影像?为什么电饭锅通上电就能做熟米饭?为什么电风扇通上电就能转动?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甲]我觉得电挺神秘的,电是从哪儿来的呢? [生乙]为什么一按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 [生丙]要小灯泡发光,应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丁]哪些物体可以导电呢? [生戊]水的流动能看见,那么,电流的流动能看得见吗?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实际上,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合而成的,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看一看,试一试,现在就来分组,每两个人一组,自己动手,不要错过机会。不过在动手实验之前,要带着问题去做。知道吗? 二、新课教学 1、想想做做:怎样连接电路?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们的台面有什么器材?你能否将这些器材连接,分别使小灯泡发光、电机转动?看谁做得最快。 [生甲]老师,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吗? [生乙]这个电会不会电人啊? [师]不会电人的,放心去做(36V以下的为安全电压)。这两位同学能够大胆提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实验是一门科学,绝对不能违背操作原理。注意: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否则会烧坏电池,甚至会发生危险。现在,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提问、讲授新课]: [师]真快啊!你们真棒。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响,你们的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闭合开关,灯泡就亮了,为什么?什么叫电流?电流是怎样形式的? [生]老师,我想问一个问题可以吗? [师]可以。 [生]电流流动能看见吗? [师]本来是看不见的,现在来模拟一下,让你们看看,要细心观察。 [动画演示]电流的方向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电流流向的慢镜头,你说出电流是怎么流的?它是什么方向? [生]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如何判断电流的方向? [师]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 [小结]:电流方向的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电源的正极——用电器——电源的负极。[板书] Ex:让学生在自己所画的电路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教师在此可简介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生]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师]你能想到“学有所用”值得我们学习,好多的发明家就是从想开始的。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动手动脑设计出自己的独特的小玩具或学习仪器。 3、PPt演示、让学生判断灯泡的亮和灭?教师在此可适当补充“通路”、“断路”和“短路”的概念,并引出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有一处断开的电路叫断路; 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将电源两极相连叫电源短路,(讲清危害) 将一导线直接连在用电器的两端叫用电器短路。 [师]从演示中可以看到: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流过。 [师]大家观察和实验都很认真。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就像大家做的实验。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2)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板书] 有电源 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板书] [师]很高兴,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实验、讨论、归纳出了电流的形成条件,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生]沉浸在喜悦之中,学习热情高涨!) 4、探究:电路的构成 [师]下面让我们一齐来探讨电路的基本组成。 [生甲]灯泡、小电动机、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有给它提供电能的装置,谁给它提供呢? [生乙]一定是电池。从实验中可看出,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 [师]说得非常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生]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生]我们这个实验是不是就是连接电路呢? [师]是的。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生]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板书] n简单电路的构成及作用:P102 (1) 电源 —— 提供电能 (2) 用电器 —— 消耗电能 (3) 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 导线 —— 电流的通道 评:在平等的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5、动手动脑:画电路图 [师]刚才同学们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画下来,该怎么办? [生]我们不是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我想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 [师]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看来,大家“类比”的方法掌握的很好。 接下来,同学们就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最快! (学生记,教师给予指导,如何用形象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常犯的几个错误: 6、[想想议议] [师]下面大家看课本P104图5。2—9是某人连接的电路,用刚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小电动机能转吗? [生甲]不能转。 [生乙]因为当电路在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这个实验中的电池没有接在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师]分析的很好。电路的闭合性是很重要的,否则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那可不是我们的目的。 三、交流与评价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一)、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有电源 (2)电路闭合(即处处接通) (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三)、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四个部分) (1)电源 ——提供电能 (2)用电器 ——消耗电能 (3)开关 —— 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 —— 电流的通道 (四)、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 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图形就是电路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深化连接电路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认识电路,知道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状态,了解电源短路的危害。 3、熟悉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用这些符号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了解画电路图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会初步识别通路、开路和短路等电路状态。 2、会利用元件符号按规范画出电路图,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作图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美观。 3、通过认识家用电器和阅读“生活、物理、社会”,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电路的.组成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的特点。 2、通过画出电路图,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 三、教学难点: 1、电源短路的危害。 2、按要求画出电路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演示:怎样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 引导学生回答在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不允许用导线把电 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2、复习提问:①什么叫电路? ②电路的基本组成有哪些部分? ③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电路的三种状态。 1、教师重复演示上述实验: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 生的现象。 2、学生观察并思考有关问题后归纳: ①通路——电路中处处连同的、有电流流过的电路。 ②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③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三、电路图 1、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出示电路中常 见元件示教板),而画实物图是 很麻烦的。为了简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 的各元件。 2、请同学们查看课本P61页几种常用的电路元件及其符号。 3、老师在同学们看后,对元件符号的画法做一一说明。 4、电路图:这种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5、示范: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6、同学们讨论出电路图的优点。 7、指出画电路图的要求:①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②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③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8、学生练习:①练习画出对应的电路元件的符号。 ②参考图13—7,在虚线框中画出“活动13。2”的电路图。 四、阅读课本第62页“生活、物理、社会” 介绍:集成电路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大量应用。 让学生了解目前电学的发展的应用。 五、交流与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经行总结。 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堂巩固练习。 以小黑板的形式呈现练习题。 七、作业 1、复习课本,熟练画出课本图表中的各电路元件符号。 2、完成课本第62页练习1、2两题。 反思:本节学习内容是继上课时的学习,主要学习目标有两个:知道电路的三种状态和会画电 路图,这两个都是教学难点,故我在教学中降低了难度,放慢了脚步,给学生留下思考 的空间和时间,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厚,但由于演示实验的局限性,部 分同学对于电路的三种状态还不是特别清楚,如果能换成多媒体进行教学,也许效果会 更好一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家庭电路的组成。 2、懂得火线、零线的概念。 3、理解保险丝的作用。 4、 了解插座及家用电器的接地。 5、 了解测电笔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会解决有关家庭电路的简单问题。 情感目标: 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家庭电路的组成,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 教材介绍了家庭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教材首先运用学生已有的串、并联电路的`知识,根据家庭电路的特点。指出在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都是并联接入电路的。然后给出家庭电路图和各组成部分的实物图,介绍了什么是零线和火线,使学生认识家庭电路。再分别介绍电能表、保险丝、插座的作用、连接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关于电能表,说明了其作用和规格。保险丝与生活用电联系很密切,对其原理教材作了说明。教材详细说明了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以及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的道理,使得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更为密切。教材最后介绍了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的方法,符合生活实际需要,也为第三节安全用电知识做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本节的另一个难点是虽然学生对家庭电路有一定的了解,但家庭电路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应把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教授给学生。同时也由于现在施工日益注重美观,所以家庭电路中的许多线路都埋在墙内,讲解起来可观察性差,应努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内容可以主要采取问答形式教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身边熟悉的事情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时避免理论化,要求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确实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1、家庭电路的组成,教学时应先演示示教板,让学生观察任何一个家用电器的通断都不影响其他用电器。或者可以依次通断教室内的各盏电灯,看它对其他电灯有无影响。然后可提问学生: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还是串联的?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 2、在讲述电能表时,应让学生观察表盘上的铭牌,从而计算出电能表允许安装的家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并举出数字实例让学生分析许多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电能表是否能安全工作?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3、保险丝的作用和原理在本节课里是重点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 (1)保险丝的作用,在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而超过线路设计的允许值前,能立即自动切断电路,串联在电路中的保险丝就可以起到这种自动切断电路的作用。以保证电路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2)保险丝为什么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呢?这是因为选做保险丝的材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通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 (3)保险丝的实际应用,这里可以简要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的电流就越大;实际中应根据电路设计的安全电流,选择合适的保险丝。 (4)保险丝熔断实验,为了使学生对保险丝的作用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可利用示教板演示保险丝的作用。 4、插座的作用是本节的又一要点时,演示家用电器是怎样插到插座上的。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的作用及家电的金属外壳接地的问题,应该用实物、挂图或幻灯投影片予以具体说明,使学生认识电冰箱、洗衣机等具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什么其电源插头必须使用三脚插头。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教学准备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1.备教材 《第十三章 电路初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学。本章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规范学生的语言及实验操作,认识各电学器材的作用和规范使用,注重联系实际、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渗透和注重培养人文素养。 本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是开章首篇,充分体现了以上四个特点。家用电器、电源的能量转化和“手电筒”部分,呈现生活真实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电路的基本元件组成及各组成元件的作用,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各元件的作用,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渗透。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认识电路的三种状态,会根据实物画电路图,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教材中“用电器”这部分内容,紧扣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讨论家庭生活中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过程演示电动机转动的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有电动机部分用电器的能量转化。从而师生逐步归纳用电器的能量转化,是本节的难点。教材中“用电器”这部分内容,紧扣电源作用是提供电能,再利用PPT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在理解了各元件作用后,初步让学生感觉到设计的喜悦,利用手电筒实物,结构图,感觉电流路径。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通路状态,学生根据活动成果很容易辨别。断路状态,开关断开,学生也很容易辨别,此处直接放给学生。断路状态中,电路可能是某处接触不良,导致断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疑惑,带着问题去找简单故障,同时引导学生初步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短路状态的教学分两部分,一是认识短路的危害,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短路故障,让学生用手去摸,切身感受短路会引起电源和导线发热,同时教师演示家庭电路中出现短路很容易引起火灾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电路绝不允许接成短路。二是会辨别短路,电源短路部分学生较容易辨别,用电器被短路部分,教师请学生演示实验,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更加形象直观。同时,学以致用,利用书本WWW题型,师生根据电流路径共同辨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实物图设计电路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设计同学尝试设计手电筒的电路图,师生共同体验美感过程,小结电路图设计的几点要求;再根据同学们感兴趣的电动机模型,完成电路设计。 教材以“电路各元件作用”和“电路的三种状态”的系列问题为载体,学生不但可以学习知识训练技能,也能够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而且可以促使其美好情感和价值观的进一步提升。本节课程内容虽然难度不大,但它是电学的开首片,体验探究电学的过程,培养情感态度是引领学生学习电学的关键一课。是学生学好电学的基础,是学习“电路设计”“电路的连接方式”所必需的预备知识,所以本节在物理教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和突出的。 2.备学生 (1)生活经验。虽然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没有学习过电学,但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在课堂上要充分给与体验的的机会与时间,初尝探究的喜悦。 (2)知识与能力储备。用电器和电源的能量转化,学生在学习了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学生举例的`同时,教师注意给予适当的引导。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部分,教师仅需引导学生规范语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短路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感知,但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短路的,怎样的电路才能称之为短路,学生并不太清晰,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让学生感觉短路带来的危害,因此,电学中绝对不允许连接短路。 3.备教师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根据教师自己的教学特点,扬长避短。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储备,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发掘他们的生活经验储备,充分发挥其知识与能力储备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层探究,把握好课堂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用多种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克服学生的认知障碍;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动力操作和视频分析等组合,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电流形成的难度。 4.备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教师的实际情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确定以下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源是能持续供电的装置,了解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初步认识家用电器。通过实例,知道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通过实验认识电路,知道通路、断路和短路,了解短路的危害。 2.过程和方法: 会分析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能量转化。 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来认识常用的各种电池和用电器 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电路,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观察手电筒,体会电路的组成及其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与讨论,了解家用电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增强节约用电的意识。 总之,希望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执教者本身尽可能多的认识,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采用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功能,促进、引导、组织学生去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发现,通过与学生的合作,促使培养学习电学的兴趣。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说明与建议 想想做做 本节可以直接通过想想做做引入新课。 课本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小灯泡和玩具电风扇等,是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电动玩具中都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怎样连接,可以控制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这样的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想动手试一试的欲望会很强烈。 这节课应该在实验室上,两人一套实验器材。 学生开始实验前,务必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钟! 实验警钟!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目前不必深入说明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的原因,只需简要说明其危害,并要严格遵守。 电流和电路 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同时,在学生完成三次闭合电路的连接后,启发学生思考三次电路的共同特征。 学生会发现,导线将电池、开关、灯泡(或电动机、音乐门铃)逐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后,闭合开关,小灯泡就会亮。他会说这是由于电池中的"电"有了可以流淌的路径。教师在这里要强调电路的闭合性。 小学阶段的电路学习,仅仅限于实物的连接;初中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在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时,为了方便,往往是要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使其简洁明了,电路图便是其中的一例。也可以说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 课本中的几个常用元件及其符号不必在此让学生多练,认识就行,可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使用来逐渐掌握。 想想议议 作为电路知识的巩固,教材设置了栏目中的问题。让学生检查有错误的电路,使学生再次感受到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路不闭合就不会有电流。课本图5。1—4的错误在于电池没有接在闭合的电路中,被"甩"在了外面。 电源和用电器关于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按《标准》的要求是从能量的角度讲的,即"电源是在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这里,深层次的含义是引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如,灯泡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光能;小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动能;音乐门铃是将电能转化成了声能……只是由于学生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还很粗浅,这里没有强调"转化",但教学中可以讲"转化"。 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电池消耗"的实验,让学生从电池的消耗来体会能量的相互转化。 由一节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组成电路,观察小电动机的转速随着时间逐渐变慢。这可以说明电池中的电能减少了,而这部分电能正是提供给了小电动机,维持了它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实验中电动机转速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电极的极化使得电池内阻增加,从而输出电压降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输出电压还能有所提高。不过,从根本上讲,这也确实可以看做电池容量减小的表现,所以以上的解释也不错。不过教师应该注意,这里不要说得过多,否则可能出现科学性错误。 导体和绝缘体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将各种物体(硬币、金属的剪子、塑料尺、橡皮……)连接到小灯泡的电路中,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物体是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根据物体导电性能的这种差别,知道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初中阶段,学生在了解这一特性之后,必然会产生了解其原因的愿望。课本只是直接说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所以能够导电;食盐水溶液中也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所以也是导体。 实际教学中,可以将这段内容具体化,用较形象的板画(如图5—1)或动画类的计算机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电流的方向 教材中没有以"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种方式给出电流方向的定义,而是回避了实际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这样处理的目的是让初中学生在"电流和电路"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这样处理,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由电子的实际运动方式跟我们头脑中"定向运动"这种经典模式其实也是相差很远的。这里只要求学生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其方向就是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这里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最好不要简单地说电流沿着"正极到负极"的方向,因为在电源内部电流是从负极到正极的。也不必让学生区分电源"内部"和"外部",在谈到方向时只要不把"用电器"一词忘掉就不会错了。 教材中提到发光二极管,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种既有单向导电性,又有发光功能的电子元件。生活中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实例很多,电视机和收录机上的指示灯、城市街道上的红绿灯、火车站上的布告牌、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都有用到发光二极管的。教师在这里结合当地的实际多做些介绍可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设计小玩具、小仪器的兴趣。 动手动脑学物理 1、此题的目的是进行"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的训练。这种训练对于学好电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增加一些这样的练习,要不怕简单、不怕重复、不厌其烦。 不仅要在纸面上"根据电路图连电路"和"根据电路画电路图",还一定要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这样的练习。要多练。在成年人看来,连小灯泡跟连小电机、连音乐门铃好像是一回事,但对初中学生来说,换一个新的用电器就是一次新的练习。对于知识,一般说来知道了就会了,但是对于技能,"知"和"行"之间往往还有一段距离。所以,电路图和电路的对应关系,只作课本上的练习远远不够,要在实验室里多动手练。 2、这是一个设计题,比较简单,连成一个闭合电路就行了。可以和第1题结合,在实验室里进行训练。 3、这是一个设计制作型练习。首先要能够区分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不过,不要把二极管的正极、负极这两个名词告诉学生,学生会把它们和电源的正负极混淆。只说让学生判断,他们手中的二极管允许电流从哪条接线流入,不允许从哪条接线流入,就行了。 有的发光二极管需两节电池串联起来才能发光,使用时要注意给学生配备合适的电池组。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电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够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用电安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够和同学交流。 3、能够搜集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资料,并运用资料展开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安全用电的重要,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2、在辩论中善于与人合作,礼貌交流。 科学知识 1、懂得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 2、了解常用安全标志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支持自己辩论观点的资料。 教师准备:各种电器的图片或者实物、各种用电安全的警示标志图片或者实物、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安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用电安全吗 1、辩论会 邵友谦组(正方):用电不安全 僚幕小组(反方):用电很安全 总结:如果注意了用电安全,电可以为我们服务,如果没有注意用电安全,电就会给我们带来危害。 2、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⑴、绝缘体的应用 出示各种电器图片:人们在设计或选购电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证安全。这些电器是怎样保障用户安全的? 如果它们的`外壳受到损坏,还能使用吗? ⑵、用电安全标志 为了用电的安全,人们设计了许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全标志: 分别出示用电安全的警示标志图片,介绍每个图片代表的意义。 说一说,你还见过其他安全用电的标志吗? ⑶、日常用电小常识 你还知道哪些用电安全小常识? 小组交流、整理 集体交流。(注意纠正学生“自以为”安全用电的行为) 二、对与错 1、判断课文中的案例 出示课本图片,以下事例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说出你的道理。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生活中还有哪些违背安全用电的做法? 2、触电救护小常识。 争分夺秒脱电源,就地抢救莫误延。 松衣解带助呼吸,全力救治别放弃。 3、学习安全用电歌: 大地人体都导电,风筝远离高压线。 湿布不能擦灯泡,修理电器要断电。 晾衣莫挂门前线,安全用电记心间。 见人触电先断电,就地抢救莫拖延。 火警电话119,速离险境求援救。 4、安全用电人人有责: 检查学校的电线,是否有绝缘皮损坏、暴露出金属线的,向家长和学校领导反映,请他们及时处理。 【电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电路教学设计12-19 电路教学设计02-22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11-24 电路教学设计【荐】02-14 电路教学设计【热门】02-14 【推荐】电路教学设计02-14 电路教学设计【推荐】02-22 【热】电路教学设计02-22 电路教学设计【热】02-28电路教学设计3
电路教学设计4
电路教学设计5
电路教学设计6
电路教学设计7
电路教学设计8
电路教学设计9
电路教学设计10
电路教学设计11
电路教学设计12
电路教学设计13
电路教学设计14
电路教学设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