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俗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俗的作文1
街道两侧挂起了红火的灯笼和中国结,像一张张通知书,通知人们新年的到来。被年味裹着的纵横交错的街道上也一天比一天热闹。一切仿佛都在告诉人们——春节到了。我也没闲着,参加了各种活动。
写对联
春节已到,本应悠闲的我却变得忙碌起来,因为要写对联。每年写的对联都是楷书,而今年,我决定挑战一下新的高度——写行书。喜庆的红纸铺在桌上,轻捷的.毛笔握在手中,脸上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笔尖在红宣纸上游走,正到峰回路转之时,腕间聚力慢慢回转,最是考验基本功的时候,再稍提笔,潇洒快速地一甩,干净利落地出锋。看着写好的对联,成就感如潮水般涌出。
放鞭炮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各种各样的鞭炮已经开始骄傲地站在小城的各处亮相。这也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放鞭炮。我也和小伙伴们大包小包地拎着鞭炮,一路生风地冲出家门,出来放鞭炮。大多数孩子拿得都是很安全的小鞭炮,但也有淘气的大孩子抱着一卷比自己脸都大三圈的挂鞭。大人们也像小孩似的,急切、兴奋、激动,一个接一个地放着“重量级”的鞭炮,声音、威力和样子都比孩子们玩的要强得多。鞭炮声一响起,年味似乎更浓了。
随着十二点的钟声响起,旧的一年留在了上一页,新的一页翻开,让我用努力和奋斗,在这新的一页,新的一年,谱写更加华丽的一章。
年俗的作文2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这就是中华民族悠久的灿烂的`春节文化。
今年春节,我亲历了贴春联、贴年画、剪窗花、放炮竹……浓浓的年味让我陶醉。不经意间,哥哥贴的“福”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这个“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里面又蕴涵着什么故事呢?带着重重疑问,我跑去问博学多才的哥哥,哥哥告诉我:倒贴“福”字的习俗来源于清代恭亲王府。一到春节前夕,大管家为了讨恭亲王的欢心,就写了许多个“福”字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是库房上,有一个家人因为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很恼火,大管家解释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现在,大福真的到(倒)了,这可是吉庆之兆。”恭亲王听了之后心想: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所以,他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大管家是他的家人。事后,倒贴“福”字的习俗就由达官贵人府第步入寻常百姓家,祈求福气的降临。所以,倒贴“福”字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听完哥哥的讲述之后,我才知道年俗真的很有趣!
年俗的作文3
今年春节,我是在爷爷奶奶的家乡——湖州南浔度过的,那里有许多好玩的年俗。
比如腊月要吃腊八粥;除夕要回老家过团圆夜;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是大鱼,但不能吃完,以象征“年年有余”;初一禁食菜汤和甜粿,早上要吃素菜,不吃荤菜,也不能煮,把前一天的饭菜蒸来吃,只能饮冰砂糖茶等等。
不过,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最好玩的'就是做麦芽糖啦!
大人将小麦浸泡后发芽,芽切碎后与闷熟的糯米搅拌、发酵、转化出汁液,滤出汁液煎熬成糊状,这样,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自己做麦芽糖吃了。我迫不及待地用三根木筷搅出一点,左手拿两根,右手抽出其中的一根木筷,放在两根中间,围绕着来回作“8”字形转圈,渐渐地,红红的、稠稠的麦芽糖变成银白色了,就可以食用了。我馋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忍不住大大咬了一口,又香又甜,又粘又滑,不一会儿,在嘴里融化了,真好吃!
看着手上的麦芽糖,真舍不得吃,我用一根筷子一点点取着吃。
“咦?你变成白胡子老爷爷了!”妈妈看着我的脸笑了起来。原来,麦芽糖能拉出一条条像蜘蛛网一样细的丝,粘在下巴上了,丝太轻了,自己一点感觉都没有,舔一下,甜甜的……
真希望每年都能做麦芽糖吃!
年俗的作文4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习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大年初一。早饭吃素,然后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年俗的作文5
空气中洋溢着新年的味道,新年带来欢聚,欢聚带来笑语。我家乡是城固,我虽是在城固长大,但是我对家乡城固的春节却并不陌生。
陕西省过年分大年小年,农历12月24日是小年,除夕是大年。在除夕夜大人会给小孩红包,表示吉祥如意。但是,城固与江西的分量大有不同。在城固,红包大多数为5元或者10元。在江西,一个红包最少有12元,最多有几百元,最常见的是102元。整钱加零钱,表示年年有余。
在除夕,大家会吃荤菜,鸡鸭猪鱼等。但是,在大年初一,大家要吃斋饭,不吃肉。在城固,凡是春节,大家通常有肉有菜,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家乡正月初一,不能洗头,不能洗衣服,不能扫地,因为人们认为一洗就会把财气洗去,一扫就会把财气扫去。
还记得年初一,我穿着一身红彤彤的新衣服去奶奶家拜年。“奶奶!新年快乐!”一进门我便大喊。屋里十分整齐,干净。奶奶迎声而来,看见我们,十分高兴,说:“好!真乖!”奶奶脸上的皱纹舒展
开来,就像一朵美丽的菊花。奶奶穿着一件已经掉色的.红大衣,黑色的长裤,洁白的牙齿十分显眼,我只是想:奶奶是不是没钱?“给!”奶奶从兜里掏出一个红包给我。妈妈连忙说:“不用了!妈!”“没事!给孩子的!”最终,父母未能阻止到“威力强大”的奶奶。我大喜:“谢谢奶奶!”奶奶也很高兴。外面的爆竹声不断响起,像是春节的笑声。
年俗的作文6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每家每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高高兴兴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非常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平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习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年俗的作文7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都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爸爸妈妈满载而归,手里拎着沉甸甸的年货,接着,我们在家门口贴上一副火红的对联和“福”字。然后,我们就去走亲访友,家家户户都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挂上喜庆的中国结,并且相互赠送礼品,送红包,拜年问候。从这个时候,我已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年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爷爷奶奶也忙着谢年,整个房间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端上丰盛的饭菜,点烛插香,参拜许愿。晚上,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温情。
看春晚当然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项目之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一支支美丽的舞蹈,一个个搞笑的小品,再加上扣人心弦的杂技以及魔术表演,使每年的春晚都是那么令人期待。
当然,最勾引我们童心的东西非烟花莫属。年夜饭还未吃完,楼下早已传来“噼噼啪啪”的烟花声,那就像一声声集结号,我和表哥再无心思吃饭,放下筷子,抓起早已备好的烟花,冲下楼去。楼下早已聚集一群邻家孩子,你扇你的“芭蕉扇”,我放我的“火凤凰”,摔炮也来凑热闹……晚上十二点整,“嘭——啪——”一声声炮响把我儿猛地惊醒,往窗外一张望,只见外头火树银花,照亮夜空,可谓壮观啊!
有句话说得好,“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我也要更上一层楼!
年俗的作文8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做上几道本地的年俗小吃来解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为保佑新的一年粮食丰收,一家平安。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灶粑粑”也变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犹为讲究,先是将事先洗净的黄芯菜和豆干切成碎末,与肉泥和各种调味料一起蒸熟后拿出,晾凉做成馅,放在一旁备用;然后把灿米与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净后晾干,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分剂后,把面团摊开,将准备好的馅放入中间包起来,一个“送灶粑粑”做成了。将“送灶粑粑”放入锅内小火煎熟,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独具一格,黄芯菜、豆干与肉的搭配使其没有了肉的油腻,而肉中又包含了豆干的豆香和黄芯菜的清爽,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爱。我每年回老家不仅是为了见奶奶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年俗的作文9
在农村过年的年俗真多,今天是大年30,从早上开始我就跟着叔爷享受着一个个有趣的年俗,祭祖、贴对联、窗花、扫墓,最有趣的是半夜的跺灰墩了。
听姥爷说,在老家年30的晚上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要在家里家外的各个地方跺灰墩。灰墩其实就是一个粗布口袋里装着石灰,布袋两边各有一根绳子,只要拎着绳子把布袋往地上一敲,地上就会有一个圆圆的`石灰印子,这就是灰墩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要跺灰墩呢?叔爷告诉我,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年三十半夜,有一个妖怪要从每家每户路过,这个妖怪是从来不走回头路的,凡是走过的地方就不会再去了。人们为了辟邪,就在自己家里家外跺上一个一个的灰墩,妖怪的视力不好,看到灰墩就以为是自己走路的脚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去了。所以,这个风俗就一只流传了下来。听了叔爷的话,我突然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的故事,每年30晚上会有一个叫“夕”的妖怪出来兴风作浪,叔爷讲的妖怪是不是就是“夕”呢…… 叔爷就要跺灰墩了,我争着要亲自体会一下跺灰墩。在叔爷的“指挥”下,我开始跺灰墩,一阵“噗…噗…”的声响以后,太太家的院子里、房门前就布满了一个又一个灰墩,就连上楼的楼梯上,也排着整齐的灰墩……
后来外婆告诉我,其实世界上并没有鬼怪,但是任何年俗都是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祝愿……
年俗的作文10
扮台架是我们三里村的习俗。每到春节的前几天,我们村就开始扮台架了,小孩子站上面一动不动。台架不仅仅是我们村的习俗,还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扮台架不仅仅只是因为好看,还有更重要的是:有一种习俗诱使小孩去扮台架上的人——红包。在我们那儿,台架每走过一家门口,那户人家为了让自家好运,主人都会赏赐给我们红包。这种想要得到红包的欲望促使我也想去。起初,父母是不同意我去的,但是拗不过我的死缠烂打,最后,他们只得同意了。
我先到我们村的寿堂去,在那里开始了我的台架之旅。
首先,要先化妆,不过这化的妆可不是用普通的化妆品。因为这样过不了多久,妆就没了。所以,用的是油彩。结束后,必须用油才能洗掉。现在,我的妆化好了,要去换衣间穿上特制的服装。在我的记忆中,那有许多关于《西游记》的衣服:孙悟空、白骨精、猪八戒等等。我换好服装后,就要到台架上站立,在台架上不能坐下,只能站着。
车开动了,一个台架接着一个台架。每一个台架上都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都演得栩栩如生。
过了三个小时,我终于可以从台架上下来,两脚酸胀,可不好受呢。我嘴里轻轻的嘟囔着:“累死了,终于演完了。”旁边热情的人们说:“小兄弟,辛苦了。”
但是,现在扮台架的人少了,我怕我们村专有的'习俗要没了。
哎!如果可以回到从前的话,我还想再体验一次扮台架的那种喜悦的感觉。台架啊,你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铭记。
年俗的作文11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学校也开始放假。今年我们到奶奶家过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浓,家家户户都挂红灯笼,贴春联,置办年货,买新衣服,买爆竹烟花……,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这年货是要提前置办的,在年前十几天家家户户就忙活开,蒸馒头、做糕点、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着为过年做各种准备,爷爷奶奶家的一只年猪有三百来斤重,爷爷请来师傅帮忙宰杀。
走在街上,到处一片喜庆的景象,行人个个兴高采烈,路边的商店也十分热闹,还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
除夕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着炒菜,因为今天要给祖先烧纸,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又忙着贴春联、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品着美酒,互相干杯,说着吉祥祝福的话语,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接着放鞭炮、烟花,夜空在鞭炮与烟花的交织中变成一个绚烂的大花园,看着这些美丽的烟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爷爷和奶奶都乐。到八点,大家开始看春晚的节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给我和小弟弟准备红包,说这是压岁钱。
啊!家乡的年味是团聚的.、是温馨的、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年味!
年俗的作文12
在姥爷的老家年三十的早上可不能睡懒觉哦,因为这一天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不到7:00,我还在香甜的梦想里,外婆就把我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还没等我洗好脸梳好头,姥爷已经在楼下叫我们了,祭祖要开始了。 我是第一次参加祭祖,充满着神秘和好奇。只见一楼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菩萨的像,长条桌上放着太爷爷的相片和一些写着字的黄纸条。
堂屋的中间放着一张方桌,方桌的'南面有两支很大的红蜡烛和一个香炉。沿着桌边摆着18个盛满饭的碗,桌子中间放着红烧鱼、红烧肉、豆腐、炒凉粉。方桌前还放着一个火盆...... 祭祖开始了,姥爷和叔爷点燃了香和蜡烛,叔爷在火盆烧起了纸钱和用金银纸做的元宝,堂屋里立刻烟雾缭绕。姥爷第一个磕头,全家人都排着队磕了头。 我不明白祭祖是什么意思,叔爷告诉我,每年清明节、冬至和年三十,都要把祖先们请回来吃一餐饭……姥爷说:“其实祭祖是一种乡俗,代表后人不忘先辈的心情,没有先辈那有我们呢,通过祭祖就是要教育后人知恩图报。”我想这就应该是懂得“感恩”吧。
尽管我对“祭祖”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但是我又了解了一个有趣的年俗。
年俗的作文13
在外公的老家年三十的早上可不能睡懒觉哦,因为这一天的早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祖。不到7:00,我还在香甜的.梦想里,外婆就把我从热乎乎的被窝里拖了出来。还没等我洗好脸梳好头,外公已经在楼下叫我们了,祭祖要开始了。 我是第一次参加祭祖,充满着神秘与好奇。只见一楼堂屋正面的墙上挂着菩萨的像,长条桌上放着太爷爷的相片与一些写着字的黄纸条。
堂屋的中间放着一张方桌,方桌的南面有两支很大的红蜡烛与一个香炉。沿着桌边摆着18个盛满饭的碗,桌子中间放着红烧鱼、红烧肉、豆腐、炒 凉 粉。方桌前 还 放着一个火盆...... 祭祖开始了,外公与大叔爷爷点燃了香与蜡烛,大叔爷爷在火盆烧起了纸钱与用金银纸做的元宝,堂屋里立刻烟雾缭绕。外公第一个磕头,全家人都排着队磕了头。 我不明白祭祖是什么意思,大叔爷爷告诉我,每年清明节、冬至与年三十,都要把祖先们请回来吃一餐饭……外公说:“其实祭祖是一种乡俗,代表后人不忘先辈的心情,没有先辈那有我们呢,通过祭祖就是要教育后人知恩图报。”我想这就应该是懂得“感恩”吧。
尽管我对“祭祖”还有许多不明白的问题,但是我又了解了一个有趣的年俗。
年俗的作文14
在潮州,过的最热闹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人们大都在春节这几天寄托了新年的愿望。
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六家家就开始大扫除,忙的不可开交。把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好在新年的第一天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紧接着,家家户户都忙着购买年货准备过年。
除夕这天,家家都会在家中用丰盛的酒菜祭拜祖宗。因此,在除夕这天,到处都可以闻到酒肉的香味。据说,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在这天都会来扰乱人们的生活,但它们怕红,如果贴上红对联,它们就不会再来扰乱。于是,在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红对联,男女老少穿上新衣。在这天里,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除非万不得已,都要赶回家吃顿团圆饭。在这一天晚上,大家都到很晚才睡觉。一些人家的家里灯火通宵,直到第二天早上天亮才关灯。
俗话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在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大家都是会上亲戚朋友家拜年,祝愿亲戚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吉祥、顺心。有的做生意的老板,在正月初一开张做生意,即使是几分钟也行。也许是因为在一年的第一天里开张,能象征着一年里永远的顺利吧。
不久,元宵上市,在这天晚上,都会举行焰火晚会。于是,家家户户早早的就吃完晚饭,蜂拥而至,到滨江长廊看烟花。这一天,潮州古城会分外热闹。
春节差不多在元宵过后结束,孩子们该上学,大人们也该工作。虽然潮州的春节并无农村的隆重,但节日气氛还是蛮浓的!
年俗的作文15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的春节都有不同的习俗。
大年三十那天,我的家乡会家家团聚,长辈们会从口袋里掏出精美的.红包给孩子们。我问爸爸为什么红包必须是红色的,爸爸告诉了我一个传说。
从前,山村有一头无恶不作的怪兽,它头如狮头,爪如虎爪,腿如象腿,尾如狮尾,它的名字叫年兽。一次,美食的香味传到年兽鼻中,它四肢一抬奔进村,隐藏了起来。到了晚上,月夜朦胧,这只怪兽闯进人们家中,见到孩子就在头上摸一下。不久,孩子发起了高烧,显然是受到了惊吓。
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小孩,在门上贴了对联庆贺。夜幕降临之后,年兽又来到村庄,看见那户人家门上贴着的红色纸条,害怕极了,迅速跑回丛林,再也不敢来了。
从此以后,每到春节,家家都在门上贴对联、贴福字,男孩“噼里啪啦”燃放鞭炮。
在我的家乡,年夜饭有几道菜必不可少,第一道菜是鱼,代表年年有余;第二道菜是生腐,寓意来年更加富裕;第三道菜是春卷,春卷是春的象征,里面的白菜馅代表百财来聚,意味着春日来临,来年更上一层楼。
【年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年俗作文03-09
好玩年俗作文04-03
年俗文化作文03-16
年俗文化作文11篇04-05
年俗文化作文12篇02-20
年俗文化作文8篇04-01
年俗调查报告04-26
年俗文化作文(通用48篇)02-01
东北春节年俗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