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3 08:00:27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11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习情况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11篇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1

  一、前言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二、设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调查的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 54%

  B、偶尔 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67%

  B、一般 29%

  C、基本上没帮助 0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 53%

  B、自己的习惯 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20%

  B、做摘录,做练习 68%

  C、提出问题 12%

  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7%

  B、已经认真预习 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 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 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建议

  1. 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 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录调查问卷:

  初中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特别进行本次的调查问卷活动,欢迎你参加。这不是考试,也不会算成绩,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担心。你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选项里打上“√”就行啦。

  (一)预习情况调查:

  1.你经常预习吗? A、经常 B、偶尔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3.你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习。B、没意思。

  C、预习也没用。 D、看不懂

  6、你的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B、自己主动预习。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B、做摘录,做练习。C、提出疑难问题。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B、提供预习提纲。

  9、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B、已经认真预习

  C、知道要学的内容 D、一无所知在

  10、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

  A、 经常能 B、有时能 F、不能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习惯、预习能力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认真记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四年级一个班,然后从中抽取20张,共20位学生。

  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每个选项均为单项选择。调查时间于20xx-5-12。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题 目

  人数

  所占百分率

  备 注

  1、你经常预习吗?

  A、经常

  4

  22.5%

  B、偶尔

  15

  76.25%

  C、从没有预习过

  1

  1.25%

  2、你经常预习的学科是什么?

  A、语文

  11

  53.75%

  其中有6个人A和B都选。

  B、数学

  8

  40%

  C、其他

  1

  13.75%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普及度自很低,特别是数学学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来自老师。说明老师平时很少布置预习作业,即使预习了,能完成的学生也不多。

  题 目

  人数

  所占百分率

  备 注

  3、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8

  30%

  B、不喜欢

  1

  8.75%

  C、一般

  11

  61.25%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16

  75%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4

  17.5%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A、不知道怎么预习

  10

  50%

  B、预习题没意思

  9

  25%

  C、预习了没用。

  1

  2.5%

  第4题选A的占75%,第5题选C的点2.5%,这一组数据,说明学生对预习的价值性的认识比较到位。但是,既然学生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为什么只有30%选择喜欢预习(这个数据还有提高的可能)?我认为主要的在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预习题无法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题 目

  人数

  所占百分率

  备 注

  6、你的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6

  31.25%

  B、自己主动预习

  5

  25%

  C、以上两种都有。

  9

  43.75%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8

  33.75%

  4个选A和B;2个选B和C

  B、做摘录,做练习

  11

  47.5%

  C、提出疑难问题

  5

  26.25%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5

  25%

  B、提供预习提纲

  15

  75%

  这几道题的调查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因之一是学生有“趋优”心里,他们会揣摩“老师希望我选哪一个”。另一个原因是这几个选择本身设计得不细致,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自己主动预习”这个选项,学生以为老师布置后,自己回家后预习,不明白“自己主动”是在老师没有布置的情况下。再如:“不需要帮助”,学生误以为预习时,不需要老师在一旁做提醒和指导。

  但是,从这些数据中,总体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如:预习时,能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所在比例较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待培养。

  四、对策与建议。

  1、教师经常布置学生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一种课前学习的习惯。

  2、在开始阶段,设计可操作性较强的预习提纲,帮助学生预习,以便提高预习的质量。

  3、及时反馈预习信息,并把它们做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预习所带来的好处。

  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1、你经常预习吗?( )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非常感谢你参加本次调查活动,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地选择合适的答案,谢谢你的支持!

  A、经常

  B、偶尔

  C、从没有预习过

  2、你经常预习的学科是什么?( )

  A、语文

  B、数学

  C、其他

  3、你喜欢预习吗? ( )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 )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什么?( )

  A、不知道怎么预习

  B、预习题没意思

  C、预习了没用。

  6、你的预习是: ( )

  A、根据老师的要求

  B、自己主动预习

  C、以上两种都有。

  7、你是怎样预习的? ( )

  A、看看书,画一画

  B、做摘录,做练习

  C、提出疑难问题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 )

  A、不需要帮助

  B、提供预习提纲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3

  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老师们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现就本校五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预习的普及度、预习的质量和预习的价值性认识;从侧面了解教师布置预习的质量。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五年级选了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 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结合本校学生的预习情况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调查内容如下。

  1、你觉得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不清楚

  2、你经常进行语文的课前预习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来没有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17%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的语文预习时间一般是:( )

  A15分钟以内 B15-30分钟 C30至60分钟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2%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4、你的语文预习的主要内容是( )。(可多选)

  A读通、读熟课文 B自学生字词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F根据课后题,尝试探究

  G其它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二).预习的主动性

  1、你之所以进行课前预习是因为:( )

  A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必须完成

  B为了课堂更好地学习,我必须完成

  C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D不知道

  2、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的作用主要是( )。

  A提高听课效果 B得到老师表扬 C提高自学能力

  D上课可以不听

  分析:有30%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有20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预习的独立性

  1、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A自己主动预习 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C不预习

  分析:35%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30%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2、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指导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四).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如下:

  1、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你会:( )

  A直接跳过 B做好记号,上课认真听

  C请教别人 D查阅资料

  分析:20%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45%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30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2、预习中你使用过《教材全解》之类的参考书籍吗?(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3、使用参考书籍是为了:( )

  A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好回答老师的问题

  B仅作参考,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C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34%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8%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通过调查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4

  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初中学生语文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课前预习效率低下。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基于此我们应该进行深度思考,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反馈工作,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了解学生现在的预习情况,查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策略提供依据。

  内容: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及方法等。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三个班级,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3张,收回率100%。

  2.过程: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对此事感兴趣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力。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55%

  B、偶尔21%

  C、老师布置的时候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67%

  B、一般29%

  C、基本上没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4%

  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53%

  B、自己的习惯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20%

  B、做摘录,做练习68%

  C、提出问题12%

  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7%

  B、已经认真预习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12%

  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

  1、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

  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练习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没有主动去动脑筋,长期不假思索、分析地被动的接受一切,久而久之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

  2、没有养成预习习惯。

  有些同学虽然也预习,但只是被动的去完成课前预习,他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根本没有想着自觉的预习。例如:有些学生简单地看看课文、画画词语,没有发散思维,没有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听讲时无法理解重难点,小组合作时无法完成预设的任务,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3、预习方法不正确。

  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时往往偏重基础性知识,而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重视。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并且预习时采用的方法较单一。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而是将希望寄托在老师的帮助以及借助于资料,或千篇一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听讲时无法理解重难点,小组合作时无法完成预设的任务,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所以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五、反思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教师绝不代替,同时引导学生不依赖资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解读。

  2.教师积极的创设课堂条件,让学生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例如:课堂上教师创设情景,营造宽松活泼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再给予积极评价。教师积极的创设激励方法,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要让学生有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监督。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5

  一、前言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就本校6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6年级选了 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27 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 6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10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 8 %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预习的主动性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 80 %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 10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 60 %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

  40 %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40 %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30%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30%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 30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 30 %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①. 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6

  本周我们工作室成员对全校三个年级195位学生做了一次关于“预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在答卷过程中态度端正、诚恳,比较详实的反映了当前我校学生的预习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数据统计

  二、问卷情况分析

  学生预习情况

  1、预习认识正确

  学生对课前预习有着正确认识,能够明白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因为有241人喜欢课前预习,238人认为预案对课堂学习有一定的帮助,225人喜欢用预案完成课前预习。

  2、预习态度积极

  从调查数据来看,预习案下发之后,认真预习的学生占到153人,有时预习的,有时不预习的占到110,应付了事的占31人。而预计完成情况方面,有239人能够及时完成,不能够及时完成的仅有6人,认真思考预习案中不会的问题的同学占到了241人,只有53个人不会认真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过程中,有197人会主动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3、缺乏预习习惯

  学生缺乏一定的预习习惯。在老师下发预案之前,学生经常预习的只占到百分之只有61人,有时预习的199人,从不预习的有34个人。经常预习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偶尔预习的人数占大多数,可见学生还是普遍缺乏认真预习的习惯。

  关于预习案

  1、学生普遍认为,当前预习案编写比较容易的有182人,认为较难的有96个人,认为偏难的是9个人,那由此可见,我们的预习案编写也是难易适中的,在预习案编写的.内容方面,学生最喜欢的预习方式是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解答预习问题,其次是通过思考才会解答,然后是通过搜集资料能够解答,认为一眼就看出答案的,喜欢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纸栈道35个人,说明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喜欢有挑战性的内容,这一数据符合学生青春期的年龄特征,也恰恰满足了我们“跳一跳,摘桃子”的教学原则。

  2、在预习题型方面,学生最喜欢的是选择题,其次是填空题解答题,对于判断题不甚喜欢,这为我们今后改进预习案提供了一定依据。

  3、在预习方式中学生对于圈点勾画法、搜集资料法、提出疑难法和归纳整理法的态度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对于占摘录内容似乎不太愿意,因为摘录法只占到了35个人。

  三、改进措施

  1、坚持用预习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预期时间,对预习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统计,表扬优秀学生,帮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3、预案设计紧扣教材,可适当拓展,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在问题设计上有一定坡度设计,由易到难按4:3:2:1的比例,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要求。

  4、预习案中多设置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慎用判断题。

  5、预习方式仍以圈点勾画、搜集资料、提出疑难和归纳整理为主。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7

  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教学,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预习是绝对必要的。

  为了课题《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本校中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四年级年级选了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中段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问卷》。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中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1.你认为学习语文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A、有必要 B、没必要 C、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2%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2.你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吗?( )

  A、总会预习 B、有时会预习 C、从不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5%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做语文课前预习是因为( )

  A、老师布置才做 B、自己已经养成了习惯 C、不知道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3%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二)的主动性

  4.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对课堂学习有帮助吗?

  A、有帮助 B、没有帮助

  分析:有30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70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习的独立性

  5.没有布置或忘了布置语文预习作业,你会怎么做?

  A、 自己主动预习 B、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C、不预习

  分析:22.8%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77.2%没有养成预习惯。

  6.你在家进行语文预习时,家人会给予指导和帮助吗?

  A、经常指导 B、问了就会指导 C、偶尔指导 D、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7.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A、直接跳过去 B、在书上作记号,上课时认真听或问老师。

  C、请教家长 D、查阅资料

  分析:25.5%孩子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30.2%的孩子愿意把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44.3%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A、有 B、没有

  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9.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

  A、认识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 C、理解重点词句

  D、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E、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0.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A、自学生字词 B、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C、了解课文大意 D、查阅资料

  E、质疑问难 F、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五、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8

  一、前言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预习、思考、质疑的习惯。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研究。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研究》,就本校四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四年级选了1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10份,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四年级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

  1、 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所有的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30%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70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3、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所有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

  (二)预习的主动性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 )

  ① 老师布置的任务,我必须完成。

  ② 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我必须完成。

  ③ 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 80 %的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20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 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 预习的独立性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 )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70 %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30 %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 )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偶尔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不是十分重视的,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30 %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60%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10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 )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3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少部分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 20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 80 %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

  ① 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多项选择)( )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分析: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以上调查题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9

  本次小课题研究,我们选取的是《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设想研究》这个课题,为了在研究过程中,更有目标,少走弯路,我们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结合我校学生的现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

  调查内容:

  课前预习现状情况调查问卷

  一.选择

  1.你认为课前预习重要吗?

  A.重要 B. 不重要

  2.你平时有预习的习惯吗?

  A. 有 B. 偶尔有 C. 没有

  3.你的预习是谁要求的?

  A. 老师要求 B. 家长要求 C.自己主动

  4.你的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 10分钟以下 B.10—20分钟 C.20分钟以上

  5.你的预习有没有目的?

  A.有明确目的 B.无明确目的

  6.你预习时查过课外资料吗?

  A.查过 B.没查过

  7.你认为课文预习中哪些问题重要?(多选)

  A. 字,词 B.句意 C.中心思想

  8.你预习是怎样做的'?

  A.做记号 B.不做记号

  9.你是否带着问题去预习?

  A.是 B.不是

  10.你预习的方法多还是少?

  A.多 B.少

  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

  1、初期阶段,先让学生对字词句学会预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学字(生字、形近字、多音字等),词语(优美词语、词语搭配等),句子(优美的句子)。

  2、中期阶段,在学生对字词句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再让学生在读中初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后期阶段,让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并培养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一线老师会发现,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凡是在课前做好预习的,课堂上就能积极参与、大胆发言;而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的,就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不能产生共鸣,直接影响了学习新课的效率。我们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有效途径,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学习就会事变功倍。而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

  针对以上现状,我组觉得很有必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活动进行一番研究。于是,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本校中高年级学生目前的课前预习现状,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行有效的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三、调查内容

  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主动性、预习的有效性、预习内容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四、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校三、四、五、六年级随机各抽30名学生。共发出问卷120张,收回有效问卷120张,收回率100%。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

  五、调查结果分析

  1、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可见,学生们普遍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动机上也认为应该对新课进行提前预习。

  2、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预习的重视度仍然不够,,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3、你喜欢预习吗??

  可见,作为旁观者,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但作为实施者,在主观认知上却不喜欢预习。

  4、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由图可见,少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但有很多同学是为了完成老师或家长的任务,这样的预习目的不利于预习习惯的养成。

  5、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可见,被动预习现状仍然很严重。但也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主动预习意识强,预习习惯良好。

  6、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可见,只有极少部分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关心。大部分学生家长完全不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或是将子女完全交与学校和老师。

  7、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29.74%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51.46%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18.81%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可见,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提出问题,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8、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可见,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缺乏独立性,表现为过多地依赖参考书进行预习。

  9、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可见:55.73%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30.01%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动机不利于预习习惯的正确养成。

  10.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对于课前预习的效果是亲身体验到其价值的。

  11.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可见,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对于预习内容能正确认识。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六、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存在不少问题:

  1.不重视课前预习

  老师不布置预习任务,有些学生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进行了预习,但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属于被动接受,不是从自身的需要主动进行。学生对课前预习普遍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学生对新课的预习内容侧重于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任务完成后,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检查的很少。绝大部分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发现问题并质疑问难,而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没有创新精神的,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在预习,但却不善于思考,流于表面形式。由于没有精准的目的性,所以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

  4.不善于内化资料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往往不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来解决,喜欢借助于参考资料。参考教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是一种比较不错的预习方式,但绝大部分学生照本宣科,不能将 所参考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对思维会产生束缚,不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七、调查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来看,我觉得应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我们要在思想上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动态,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同时,更要让学生不要依赖教参,要多方位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于预习,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其兴趣。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同时,我们对于学生的预习内容要及时评价,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比如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等,从而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在研究开始阶段,我们对于学生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步骤要进行适当的指导,要明确预习的要求和目标。此过程的指导要有“扶”有“放”。对于预习内容,我们应让学生逐步指导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把预习的问题用标志记下来,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解决的渠道;对于预习步骤,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预习时应该以各种方式的读为基础,争取将预习任务在读中完成。阅读是理解的“知音”,我们要让学生读多读、有任务的读。

  4.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中高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的学生预习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因材施教,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5.要有多角度的教育机制。我们应建立全面覆盖的联系网,应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教育的辅助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的配合监督。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篇11

  一、前言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了配合《新课标》,我们课题组想就本校初一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解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的情况,了解你们的内心感受,分别从学生的预习认识、预习的必要性、预习内容、预习的有效性、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要内容

  (3)学生预习的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初一两个班选了6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5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我们自编了《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问卷,有10道选择题组成。我对我校七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研究调查,以不记名方式完成,以发现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为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1题 A 37% B 58% C 5%

  第2题 A 19% B 9% C 72%

  第3题 A 55% B 43% C 2%

  第4题 A 52% B 45% C 3%

  第5题 A 17% B 34% C 31% D18%

  第6题A 6% B17 % C 54% D23%

  第7题 你预习一般用多长时间?

  A10分钟左右25% 30分钟左右63% B 一小时左右12%

  第8题 问答:你认为怎样预习数学更有效?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认真阅读、静静地去思考、做一些练习、完成老师的问题、不会的勾出来……

  第9题问答 关于预习你想说什么?

  回答的内容大概有:预习对学习会有帮助的、预习要坚持下去……

  第10题对比课前预习与课前不预习,那种情况学习更有效?

  回答课前预习更有效

  分析如下:

  1、学生不经常预习数学。

  2、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喜欢预习数学。大部分学生都觉得无所谓,因为他们没有在课前预习上查到甜头。

  3、有一半的学生预习数学是在老师与家长的要求下,是被动学习。可见,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还有待培养。

  4、有一半的学生都认为预习对自己学习新课有所帮助,部分学生认为帮助很大,个别学生说没有帮助,可见,课前预习的习惯急需培养。

  5、学生对预习还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只是看看、画画、做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少,看来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6、对于预习作业有一半的学生还没重视起来,尽量少做。

  7、众多的学生认为预习一般用30分钟的时间来 完成,这个时间有点长,要给学生预习给予正确的指导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有用功。

  8、很多的学生知道阅读、思考、练习是基本的方法。

  9、学生能感觉到预习要坚持下去并养成习惯。

  10、学生知道预习对于学习新课更有效。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课前预习主动性不强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 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采用看看书、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较少,这说明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因此课堂上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不积极思考问题,所以一节课下来收效甚微。

  六、预习策略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学生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依赖别人,要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03-02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11篇)03-03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12篇04-20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集合11篇03-03

预习情况调查报告合集11篇03-03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07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11

情况调查报告01-24

经营情况调查报告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