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评课稿

时间:2023-06-05 10:43:45 海洁 其他 我要投稿

《搭配》评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配》评课稿(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搭配》评课稿 1

  针对本节课我发表一下我的个人观点:我认为《搭配的学问》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开始创设猴山情境导入,很巧妙的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其次教师的教态自然亲切,师生配合的很默契。整个教学流程很清晰,从搭配衣服(学生动手操作)、搭配早餐到拉一拉组成两位数、再到回猴山到儿童乐园有几条路,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遵循学生接受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孩子们对新知的理解得深,记忆的牢,自然教学效果好。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重要形式,方老师在这方面的展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

  但是这节课对于教材的编排我有一个疑问:本节课与二上的《搭配》有哪里不同?

  1、在教材中的地位。

  组合与排列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三个小朋友两两握手的组合数等。在三年级上册继续学习排列与组合这一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突出教学的重点。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三上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组合和排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罗列、连线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或排列),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结果都呈现出来,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发展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3、要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节课,教材只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采用罗列、连线等方式,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示组合数,并能感受到有顺序思考,可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组合情况罗列出来(即有哪些组合),不要求抽象地计算一共有多少种组合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搭配》评课稿 2

  《搭配中的学问》,这部分内容在《新课标》中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对这一领域的设计思路,课标中有这两段话是值得关注的:

  1、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2、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直接经验、能够启发学生思考,也要考虑问题的数学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由这两段话来观照“综合与实践”课,我们可以发现,关键词就是两个“数学活动”及“数学思考”。那这两方面是什么关系呢?是谁高谁低?还是并列?其实应该是相融互促的关系。即:数学活动要能启发促进学生思考;而学生的思考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这才是综合实践课的价值。

  具体到这节课,我认为我们听这节课,最值得观察、思考的就是:操作活动是否有实效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此来观照方老师的这节课,可以发现这节课在几个方面都给我们上好综合实践课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1、活动有趣味

  毕竟是三年级孩子,爱玩爱动。怎样把一个个零散的数学活动变成孩子们想参与爱参与的活动呢?方老师很有办法,她用“看、吃、玩”生活中孩子们最爱的三件事,串出一个情境串,吸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乐不思蜀。活动的趣味性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2、活动有层次

  从用学具卡片摆搭配方法,到不用学具摆,用最简洁的方式表示搭配方法,这渐进的活动也迫使学生逐渐进入深层思考。每个活动都不是一场走秀,而是一场带着问题操作的数学头脑风暴,给孩子们带去深层体验与感悟,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成长收获。

  3、活动有比较

  在各个活动汇报时,方老师很注意倾听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学生适时地将不同想法进行比较。“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还能表示得更简洁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等一系列追问,将学生的思考推进深化,很好地将“一一对应”、“优化”、“符合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暗藏于这些追问、思考中,提升了这节课的数学价值。

  4、一点建议

  三个情境活动汇报了各种搭配方法之后,是否能再次比较,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点:不管是文字连线、数字连线还是字母连线、图形连线,都是两类,两类之间的每一个都在进行一一对应的搭配。由此让最简洁的那副连线图成为模型牢牢刻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搭配》评课稿 3

  老师在教学本课时,能以直观的内容为主,以探索学习活动做保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整节课调理清楚,层次分明,下面就这节课的亮点说一说:

  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具有极强的层次性。

  本节课从学生非常熟悉的小丑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到摆到画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的过程,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2、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上课伊始,以“马戏团的小丑要表演,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食物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路线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要以做为中心,在操作中感悟数学,体会数学。十分符合这次展评课的主题“做中学”。本节课教学中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组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的锻炼机会。

  4、语言简洁指导性强,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

  老师课堂语言非常精炼,问题指向性明确,小结指导性强。本节课在探究穿衣搭配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发现搭配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并探究多种形式的解决策略:图形、连线、字母标序号等,让学生体会最优化策略。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几点不足之处:

  1、在数学教学中是存在美学思想的,我们应当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指导。

  2、课后的练习不够充分,也没有更深入的拓展与提高。

  针对这些不足,我的建议是:

  1、对于“美”的'指导,例如:在教学搭配衣服时还可以问“那种搭配更美观,那种搭配不和谐等问题,说说你的理解。”渗透美,使学生愉悦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2、可以再加入一些联系生活的练习题,也可以增加搭配的数量,让学生联系,知识得到拓展与提升。

  总之,老师这节课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语言,形象的活体材料,趣味的活动形式,恰当的评价语言,一次次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是一节实用高效的课。

  《搭配》评课稿 4

  曹老师上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问题,结合听课的实际情况,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1、曹老师先从亲自和每位小朋友握手的实际情境中,导出握手中存在着搭配的问题,为了保证能做到和每位小朋友握手,从而引出搭配的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课堂的一开始,老师就切入到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亲密接触后,引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搭配问题中,老师做到了抓住中心:“有序性,不遗漏,不重复”。

  2、课堂设计巧妙,在早餐搭配中,先出示2种饮料,3种点心,学生动手操作后得出结论2×3=6种搭配方法,紧接着老师说如果再增加1种饮料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考总结3×3=6种搭配方法,再反过来,如果增加的是1种点心呢?会是什么样的搭配情况,学生思维发生高涨,然后对两种情况发生对比,从而总结出搭配中的算法。这样的设计,体现的数学思维的递进性,师生之间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课堂的高潮。

  3、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过生日,让学生动手搭配衣服,在搭配中存在着符号的多样性,有用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用天地、花草等方式搭配的。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探究,方法灵活多样。

  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1、学生在学习和理解2×3=6的时候,可不可直接出示一幅图片,用连线法直接出示,1件上装配3件下装,2件上装就有6种搭配法。这样是不是更直观一些,没必要大费周折。

  2、曹老师的语言很清晰,吐词清楚,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搭配后,可以用投影仪把学生的效果图展示出来,用图形结合的方法演示,效果可能会好些。

  《搭配》评课稿 5

  《搭配》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一个知识点,教材编排了很多可以实践操作的活动素材,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排列、组合的不同,体会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策略——有序思考,枚举等,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有序的思考问题,周老师整节课上下来,有以下几大亮点:

  1、创造生活中的情景,课堂上,周老师以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贯穿本节课始终,进入森林运动会大门所需要----为运动员们编号----运动员握手----跑步路线等情景,每个情景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周老师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培养。周老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本,在选取1,2,3三个数字中其中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时,教师大胆放手,给出四人小组合作要求,两人动手摆一摆,一人当记录员,一人当监督员,让小组里的小朋友人人都有事情做的情况,在学生摆完数字卡片时,周老师通过搜集不同小朋友的作品,让小朋友们意识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有序的重要性,在这个环节老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听完整堂课,我有几点疑问:

  1、在最后小试身手的环节,给出1,0,3三张卡片,你能用它们摆出哪些两位数,这个题目,当学生写出01,03这两个数字时,周老师是直接让小朋友划去的,我觉得此时周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再来探讨下,因为在福利彩票,电视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号码,小朋友们可能会误以为是错的,周老师可以提示学生作为号码出现是可以的,但数学中0作为一个数,是不可以放在最前面的。

  2、练习单一,本节课周老师将两个内容,排列和组合都融入进来了,但侧重于排列,组合只涉及到握手问题,然而,排列也都是以数字举例子,周老师可以把更多生活中的例子放在练习里渗透,让学生知道,排列可以出现在很多生活中,并且丰富学生的见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搭配》评课稿 6

  太行开放有幸听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搭配》,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地图,首先涂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法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 7

  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搭配》评课稿 8

  1、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趣,从数学王国的大门钥匙的密码引入课堂,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初步接触利用数字组成一个数的可能性是多个的,另外结合地图的涂色来引入第一个例题。

  2、教师利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利用数字王国的大锁密码,开始课堂,最后又用大锁的密码结束课堂,并且对本节课做了升华提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始有终。

  3、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巧妙,尤其是对于涂色的设计,根据地图进行了改变,让学生理解题意,注意题意的要求,并在黑板上进步摆出图形,结合自己制作的图,让学生明白定位法的.确定方法,可以先确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确定后面的。

  4、教师通过几次个例题和操作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探究实践,对具体的方法最后提出总结,根据学生的活动,挑出能够快速完成的几个,总结方法,让学生来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练习题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形式多样,有排数字,合影留念,教学环节联系生活,抓住学生的心里特点,实际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倍感兴趣,而且在练习上也拓宽思维,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编号排序。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课堂的开始地图出示虽然比较新颖有趣,引起学生关注区分比较,但占用的时间过长,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裁剪,直接给出阳泉地图,把盂县和郊区的地图首先图上不同颜色,问学生还有其他涂色方面吗,口头回答几个后,直接开始涂表格,不用涂地图。

  2、讲解定位法和交换法是是否可以再具体详细些,感觉学生课上还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搭配》评课稿 9

  亮点一:结构设计新颖,寓意深刻

  陈敏老师用一首清新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唐诗来寓含本课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设计十分有新意。

  一夕风雨满城香(谈油纸伞的材质与工艺)

  亦俗亦雅亦张扬(谈油纸伞的审美与赏析)

  梦里花落知多少(谈油纸伞的典故与民俗)

  桐香竹韵留清新(谈油纸伞的设计与展示)

  此诗与本课的知识点十分吻合、贴切,一句诗则代表一个知识点,较好地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有层次、有内涵,值得探讨和研究。可见陈敏老师文学功底和归纳能力非同一般且用心良苦,单凭这点就已和其他选手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亮点二:策略运用适当,效果良好

  PPT课件的底图颜色,大小标题及文字的'颜色,视频、图片的颜色,赛场摆设的油纸伞所绽放的颜色,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民间色彩的空间中。再加上舞蹈视频、油纸秀的选段和音乐的配合,情景油然而生。用情景引发情感,用情感引导探究,用探究指导表现,陈老师运用了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效果良好。

  亮点三:综合素质较高,增光添色

  陈老师是位高挑白净的川妹子,穿着清新自然,赏心悦目,在整个赛场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陈老师吐字清晰,生动流畅,偶尔还能说上两句黄山话,和学生拉家常、套近乎。陈老师在课堂上注重示范教学,辅导得法,使学生上手快。陈老师的“亲和力”配上那苍劲有力的隶书板书,确实为其增光添色、增分不少。

  亮点虽多,但为何无缘一等奖呢?因为这节课其实遗憾也不少。

  遗憾一:评价轻描淡写,流于形式

  陈敏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表述是吸引人的:自评讲思路与气氛,互评讲优点与不足。本应该成为堂上亮点之一,遗憾的是陈老师竟把此环节轻描淡写、流于形式了。

  遗憾二:时间把控失灵,“虎头蛇尾”

  要承认,陈老师在前段和中段演绎得还是挺精彩的,但因为陈老师求全求大,想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得一清二楚,而且在讲解伞的结构和制作流程等环节花的时间太多,时间把控失灵,以至后面的拓展延伸等环节就忽略不谈了,显得有点“虎头蛇尾”。

  遗憾三:未达既定目标,功亏一溃

  对学情没有分析到位,高估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把印制伞面和体验做一把油纸伞作为本课的作业是考虑不周详的。泸州分水油纸伞采用的传统制作技艺至今被誉为中国民间纸伞的活化石,尽管已经被定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但对于离分水有千里之遥的黄山市初一级学生而言,能够初步感受民间美术的内涵、加深对民间美术色彩特点的了解,并探讨出民间美术色彩的搭配规律,已经完成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了,还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地让他们去体验和制作一把油纸伞,勉为其难,效果出不来那是意料中的事了。

  最后的作业效果未能达到既定目标,我想应该是本课最大的遗憾所在,也应该是无缘“一等奖”的主要原因吧。

  《搭配》评课稿 10

  丁老师在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吴老师还用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民主、平等、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1、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广角”属“实践活动”的范畴,非常注重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上数学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问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让学生在生活问题和实际情境中来学习组合和排列,让学生从穿衣、吃饭这些生活事情中寻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过程、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排列组合知识比较抽象,教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开展同桌合作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衣服搭配这个环节上,教师又开展小组讨论,选择方法的最优化,找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科学搭配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探究,突出策略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

  在教学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不仅可以先确定上衣,由上衣搭配下衣;也可以先确定下衣,由下衣来搭配上衣。在教学例2时,不是例1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例1的基础上增加“拓展”这一块,这样学生对“排列和组合”意义的理解就加深了印象。整堂课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只要是按一定顺序的,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给学生以人文关怀,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

  总之,丁老师结合学生实际与教材内容,遵循新授课四步教学策略对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丁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搭配》评课稿 11

  1、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以评选“数学小能手”为线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是一种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由观察、思考、选择,用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对有几种搭配方法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在相互启发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得出共有六种搭配方法,通过不同搭配方法的'比较,感悟有序搭配的好处,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究精神。在方法、练习上,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3、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帮助设计行走路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通过表述具体路线有困难,自然而然想到用符号帮忙。既巩固了有序思考的方法,又渗透符号在数学中的作用,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搭配》评课稿】相关文章:

《搭配》评课稿09-08

搭配评课稿03-02

搭配的学问评课稿11-09

搭配中的学问评课稿11-07

《搭配中的学问》的评课稿08-11

《搭配》评课稿14篇01-31

《搭配》评课稿(14篇)01-31

搭配评课稿15篇03-02

《搭配》评课稿10篇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