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杨万里
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预设: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首诗
把两手是诗起来看,诗人写送别了吗写了集中在第一首里面。
诗人与友人感情深吗从哪里看出与友人难舍难分,送了一程又一程;月尚残就出来,一直到太阳东升。
诗人与好友感情深厚,而且就要分别了,可他却只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壮观的、烂漫的`夏日咏荷图,如果你就是诗人,你其实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A杨万里不想让友人伤感,勉强控制了自己的感情。好一个豁达的杨万里啊,堪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媲美。
B杨万里借荷花预示他与友人的友谊。好高妙的写法呀。
诗人真正想表达什么,我们今天可以读,明天还可以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有更别样得体验。
4.背诵古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当你和友人从净慈寺出来,执手相送,一程又一程,突然荷风拂面,清新的荷花映入眼帘,你不由自主放声吟诵……(指名朗读全诗)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柳下,与友人互相祝福勉励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深情吟诵……(指名学生读全诗)
当你和友人纵论时局、指点江山之后,策马由缰,各赴前程之时,忽见阳光下荷叶层层叠叠、荷花晶莹剔透,你会豪气满怀地纵情吟诵……
(学生齐声吟诵全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
2、 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指导自学
1、出示古诗。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四、巩固诵读。
1、 配乐背诵古诗。
2、 试着诵读一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 / 净慈寺 / 送 / 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ong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高官。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四、拓展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
在诗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老师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别诗,送给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细读一下,看看这些诗句是借助哪些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设计:
一位诗人
一首古诗
一幅画面
一份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平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习这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一)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二)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四)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五)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六)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七)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1、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7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习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习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习,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习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出示:荷花、荷叶)
2、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古诗)
二、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2、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出示:小池)]
1、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的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创设情景。
(放西湖风景幻灯投影)
师旁白:同学们,你们到过美丽的杭州西湖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不管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还是匆匆而过的游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而赞叹。南宋诗人杨万里来到这里,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放朗诵录音)
2.导入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
读一读。(读通全诗)
说一说。(说说你对古诗的理解)
议一议。(不明白的地方)
2.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可以查找工具书或有关资料,也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自己学习这首诗理解诗的大意,在小组内进行质疑、释疑)
3.自由交流。
4.质疑、释疑。
三、汇报自学收获。
1.读通诗句。
2.学生点评。
(师随机提示:我们在朗诵一首诗时,不但要读准诗句中每个字的音,还要注意诗的停顿,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3.读懂诗句。
(引导学生自由阐述对这首诗或对某句诗的理解)
4.质疑。
四、创设意境,体会感情。
1、创设情景,想象意境。
2、自由发言,描述意境。
3、自主创作,描绘意境。
4、展示交流,表达感情。
五、感情朗读并背诵。
六、总结。
引导学生谈体会。
七、课外延伸。
同学们仍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
六、布置作业。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平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
2、 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今天我们学习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指导自学
1、出示古诗。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四、巩固诵读。
1、 配乐背诵古诗。
2、 试着诵读一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古诗问文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特点,以及时代的变迁,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或荷叶。(课件出示:荷花、荷叶)
2、 同学们说得多美呀,我们一起去西湖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荷花录象)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最想干什么?
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和你们一样看到那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古诗)
二、 学习古诗
1、 自读古诗,读正确。
2、 指名读古诗。(男女各一)。
3、 那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4、 还有那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我们第一次和这首诗亲密接触,就有不小的收获,再来读读,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三、再次学习交流。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三个)
在知道诗的大致意思后,我们也只是知道了个大概,学了点皮毛,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四、深入研究学习。
1、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
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心情怎样?
2、就近找学习伙伴讨论。
反馈交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那些词句写出了西湖的美,把它读得特别好,那些词句写出了对友人的眷恋,也把它读好。同桌试试吧。
3、看着这满湖的荷花,你杨万里还会对朋友林子方说些什么?
4、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的读一读。(配乐)
5、背下来行吗?试试吧!
自背两人比赛背男女生对抗赛
五、 以前也曾学过一首写荷花的诗是什么?(课件出示:小池)]
1、 这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那一首,为什么?
六、 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旅游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很多,你知道的还有哪些?
七、 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写一两句诗。老师已经拍下了几张西湖的照片,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照片)
选其中的一幅照片写,五言或七言都可。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交流。
八、 总结:愿我们杭州西湖越来越美。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3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平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4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 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 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 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 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03-0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及赏析03-1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实录及评析04-2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评课稿11-04
《晓出净慈寺》教案设计08-30
《晓出净慈寺》教案设计3篇08-3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学设计04-17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