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风俗

时间:2023-03-08 14:49:27 元宵节 我要投稿

元宵节的风俗

  元宵节的风俗 篇1

  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

元宵节的风俗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元宵节主要的中国民俗活动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中国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元宵节深受我们大家的喜爱,有着无比重要的地位,大家都喜欢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有着一种美好的愿望,元宵节也有着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寄托。

  元宵节的风俗 篇2

  “卖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每当听到这首歌,人们就知道元宵节到了。圆宵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元宵节吃元宵,是我国的习俗,吃汤圆有美满之意,让人团团圆圆。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我嚷嚷着说:“我吃六个,六六大顺,”妈妈说: “我吃八个,八面玲珑,”爸爸说:“ 我吃十个,十全十美”全家人沉浸在了欢笑声中,我们早早吃了饭就要去看焰火。

  我们到了东大桥,只见人山人海,整条马路上都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不到头,我们穿过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草坪边上,等待着放焰火,我看见东面有许许多多的花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我等了二十分钟有些不耐烦了,就仰头看着天空,我看见有许许多多的孔明灯在天上飞,

  一个接一个,由低到高然后消失在夜幕中,我想人们一定对着孔明灯许下了自己的愿望,如果自己的愿望完成不了就让天上的神仙帮他们完成。我看见了天上最可爱的星星,它们一双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我们,就怕错过一会儿那美丽的`焰火。不一会焰火腾空而起,

  几颗小而明亮的火星一个接一个地窜了上来,冲向天空,咚!咚!咚!火星接二连三的炸开了,变成了一朵朵美丽而巨大的菊花,把它那美丽的一面尽情的展现给大家,有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那么耀眼,有的礼花是双层的,有的炸开后像一颗颗流星雨,

  刷刷地往下落,不知从哪里来的一只只光彩夺目的小鱼,想在水面上乱蹦乱跳。天空出现了蝴蝶结似的礼花,也出现了心形状的图案,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美丽动人、心旷神怡…… 礼花打完了,人们依依不舍、不情愿的离开了。

  元宵节我过得很开心,这是个令我难忘的夜晚。

  元宵节的风俗 篇3

  元宵/汤圆

  每年正月十五的上元(元宵)节,中国人闹元宵、吃元宵。元宵形如月,有的称汤团或汤圆,寓意月圆人团圆之意。关于元宵食俗,曾有过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嫦娥奔月后,其夫思妻成疾,终得仙人指点,于正月十五用米粉作丸,叫嫦娥名,终于与嫦娥相聚。另一说,唐朝皇帝为犒劳大将郭子仪西征归来,令御厨新制一道白圆团子。皇帝品尝后连赞好吃,并定名为“唐圆”。因唐圆是在元夕宵夜时吃的,故叫元宵。

  油锤

  宋代《岁时杂记》中说:“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油锤是一种什么样的食品呢?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锤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禺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

  面条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糟羹

  浙江台州地区在看花灯之后食用糟羹。糟羹用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蜻、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许米粉,煮成带咸味的糊状食品。

  元宵节的风俗 篇4

  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今年的元宵节老妈让我独自购买汤圆。我兴奋地来到了超市,看着冰柜里琳琅满目的汤圆,我从中精挑细选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汤圆。

  回到家之后,老妈将汤圆片刻煮熟了。我们一家人边吃汤圆,边欣赏仲秋节晚会。

  团圆饭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爸爸老妈带着我出门看礼花。

  我们来到楼区花园中心,抬头仰望天空,天空中接连不断的礼花给无边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个个彩灯在我眼前闪过,我定睛仔细看,许多人家门口都挂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元宵节为什么要挂彩灯笼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后,我在网上阅览了元宵节相关的资料。

  原来元宵节挂彩灯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迫降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百姓无辜受难,就冒险偷偷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过了好久,有个老人想出了办法,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积极响应。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驱邪避鬼神。

  看来元宵节还有这么多的习俗和传说呀,真令我大开眼界。元宵节这一天让我懂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和文化习俗,中国是个文化古国,还有更多的奥秘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它,探究它,把祖国传统的文明的文化习俗传承下去。

  元宵节的风俗 篇5

  “咚咚咚,咚咚咚”,外面锣鼓喧天、张灯结彩。今天是元宵佳节,我要看灯去!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大街上。只见大街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花灯早已摆放好,把整个大街照得如同白昼。我被吸引到一只金光闪闪的牛灯那里。这只“金牛”头戴一朵大红花,牛角上挂着中国结,非常喜庆。在中国,耕牛象征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勤劳。站在“金牛”前,我许了一个愿:祝愿农民伯伯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祝愿我们祖国的经济牛气冲天。

  我又向西边走去。嗬!好漂亮呀!只见一个个走马灯呈现在我眼前。走马灯上装饰着莲花、菊花,还挂着好多盏红灯笼,非常精致,格外漂亮。我们的祖国不就像一匹在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吗?

  我顺着人流往前走。那边人头涌动,那么多人在干什么呀?我快步走过去,好不容易才挤到里面。原来是秧歌队呀!人们打扮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好多人物,演绎着取经路上的种种传奇。我觉得创作者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这一神话故事的再现,不正是鼓舞人们在世界经济萧条时勇于克服困难、奋斗进取吗?

  正在我欣赏这精彩的表演时,又被一阵阵悠扬的音乐和一阵阵欢歌笑语吸引过去。我看到前面搭建了一个漂亮的'舞台,台下人头攒动,观众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台上,演员们正在唱歌跳舞,好不精彩,好不热闹!他们在歌唱祖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歌唱人民富裕安康的新生活。同时,也在祝愿祖国未来20xx年里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看着这一幕幕场景,我感慨万分。20xx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单是2008年中国就发生了很多大事,备受世界瞩目。百年一遇的雪灾,5·12汶川大地震,祖国蒙受空前灾难,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永不言败的精神。“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并出色地完成了高难度的太空行走,展示了我们祖国高超的科技水平。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辉煌的20xx年过去了,我们进入崭新的20xx年,祝愿家乡五谷丰登,祖国蓬勃发展,世界友好和平!

  元宵节的风俗 篇6

  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我们家乡的元宵节特别热闹,家家吃元宵、挂灯笼、放烟花,每当春节刚过,我都期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吃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寓意着团圆美满之意。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小村的时候,家家户户把所有房间的电灯都点亮了,甚至仓房、牛棚、牛圈也都灯火通明,但最显眼的还是家家门前悬挂的大红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最令我难忘和期盼的'是元宵节的晚上放烟花的场面,非常震撼、令人销魂。当听到“哧”“嗖”“彭”“啪”声想起的时候,人们都跑到院子里,“快看,烟花!”我不禁兴奋的喊出声来。紧接着,“劈啪声”作响,无数的烟花飞向天空,震耳欲聋,并且把周围映得通明。“好美呀,天女散花!”“看,降落伞!”“哎呀,孔雀开屏!”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各种姿态的烟花不断地在空中绽放,令人拍案叫绝。我陶醉在五彩缤纷的烟花中,忘记了寒冷......

  元宵节给我带来无尽的乐趣,我爱家乡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风俗 篇7

  元宵,又圆又滑,光看样子,就让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这次家里要自己包元宵,这可让我们下了会功夫。

  “准备材料,艺麻粉,面团,白糖……首先拿出大碗。”妈妈讲着,我跟着做着,“放入白糖,艺麻粉和筠……总算到包元宵了,想象奇特的我将面团揉成各型各色,在嗮在灯光下的艺麻粉。“蹬,蹬蹬蹬!第一个完成,”我欢呼跃雀,真迫不及待品尝到我做的第一个元宵。

  开锅的日子真难熬啊,一分一秒在蒸汽中沸腾。“啊?好香啊?”一股浓浓的酒香在沉寂的'时间中散漫着:“老妈,这是什么味道啊?”陶醉在酒香中的我不禁地说。妈妈说:“这是米酒的香味,”原来是米酒啊!怪不得如此香气宜人。总算开锅了,锅盖一开,散漫着浓浓酒气的蒸汽铺天而至,我贪婪地深吸一口气,真香!看着一个个小碗头中盛满了又圆又滑的小汤圆与米酒,碗头中会散漫着香气。而小汤圆在碗中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白玉,丸子,圆圆的光滑,滑的给人看着就会有一种想要上去的冲动,而那一粒粒米酒则如天空中点缀月亮的小星星,是那样的小巧依人,玲珑可爱。忍不住夹起一颗塞入口中,一口咬下去,流出了浓浓的艺麻,满嘴留着香味,那一阵丝滑可口环绕舌两旁,喝一口米酒汤,酸酸甜甜,咬一口小米松,软软可口说不出味道!那一口我狼吞虎咽,直到了胃痛。

  吃自己的劳动成果,就算味道不咋地,但心却是甜的。

  元宵节的风俗 篇8

  元宵节风俗:闹花灯、踩高跷、吃元宵、舞狮子、猜灯谜、游龙灯、迎紫姑、放烟花、扭秧歌、打太平鼓等。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2、送花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的风俗 篇9

  今年的2月28日就是元宵节了,根据学校的惯例,本周五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庆元宵活动。

  整整一个中午和一个下午的闹元宵活动中,最令我兴奋的就是“寻宝”游戏了。“下面,5、小学六年级的寻宝游戏开始。”伴随广播响彻云霄起,全小学六年级的同学就一窝蜂地冲出教室,向操场奔去。也有的同学好像对当上“寻宝大王”没什么兴趣,不紧不慢地走在中间,急得后面的人跟幽灵似的晃来晃去,想超也超不过去。我和邵玉晨伴随人流终于挤到了一楼,开始了大家的寻宝活动。

  大家漫无目地的向前走着,东张西望,期望有的意料之外收获。只见有的同学在慢悠悠地低着头找灯纸,也不看自己正往什么地方走;有的同学则拉着同伴东奔西跳,不知从什么地方下手;有的同学正在一块一块地方细心搜察。

  “房屋!”不知哪个叫我,我四下张望,只见朱谌懿、包扬雯、张乐遥正在向我和邵玉晨跑来。“去一号楼的.花圃找找吧!”“走!”大家便向一号楼的花圃奔去。来到花圃,只见已经有几位同学已经在那里展开搜寻工作了。大家也埋头找了起来,翻翻草丛,没;翻翻低矮的灌木丛,没;弯腰看看松树底下,没;垫起脚尖看看树洞,没;翻开松动的青石板,还是没。期望之灯一次又一次地址燃,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一张张令我兴奋地白色纸条在我眼前出现,翻过来却是一片又一片令我失忘的空白。我一次又一次翻动每个可能的地方,却依然一无所获。不久,这个令我兴奋的游戏便在广播声中宣告结束。

  元宵节的风俗 篇10

  今天是元宵节了,我一大早就起来自己煮元宵了。

  我是拿电磁炉煮的哦,首先在电磁炉放锅,锅里面放半锅水,然后再按电磁炉上“烧水”两个字,等水开了再放元宵,然后用勺子豁弄豁弄。我妈妈告诉我,元宵漂上来后,再用勺子往下按按,看看是不是还漂上来,如果还漂上来就是就熟了。我看它们都漂上来了,就往下按了按,不知为什么,我按漏了两个。因为我不喜欢吃不带馅的`,所以那两个漏只好让妈妈吃了。妈妈边吃边说:“没关系的,下次再努力吧。”于是我暗下决心,保证下次一个也煮不漏了。

  元宵节的风俗 篇1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人地辽阔,幅员众多,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而这些风俗在全国大都一样:比如春节要吃团圆饭,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元宵节,元宵节当然是要吃元宵,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元宵节之所以吃元宵,是因为元宵寓意着来年幸福团圆,财源滚滚。

  记得今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准备去超市里买汤圆来吃。可超市里的生意异常火爆,冰柜里所有的元宵都被一扫而空了。正当我和爸爸垂头丧气之时,妈妈忽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今年我们自己买材料,自己做元宵,而且再来一个包元宵比赛!我们听后都表示同意,于是我们把爷爷、奶奶也邀请过来参加比赛。

  首先,我们应该先准备食材:糯米粉,水以及元宵馅芝麻或花生馅。正当我要准备去买时,意想不到的是,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可这元宵馅肉!我可从来没听说过。我也从来没吃过肉馅的元宵,这样能好吃吗?我们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了厨房。

  一会儿,随着奶奶的一声令下:“预备,开始!”我们便开始了,我们便手忙脚乱地做起了元宵。看!妈妈和奶奶动作好娴熟,爷爷和爸爸在一旁也学着她们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着,包得还不错。于是我也赶紧进入战备状态,开始包起来。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把揉好的糯米粉在手掌里压成圆形,然后放在旁边备用,再把剁好的肉末放进皮里,揉成圆形我是这么想的,可手却不听使唤,包来三不像,时间很快过去了,我啥都还没有包成,反倒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小花猫”。大家见到我这副模样,爸爸笑得前仰后合,奶奶笑得捂着肚皮,爷爷笑得直跺脚。我见状抓起一把糯米粉,撒在了爸爸的脸上,结果爸爸也变成了一个“大花猫”,于是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折腾了半天,终于做好了。于是妈妈把做好的.元宵放进锅里煮了起来。元宵在锅中“打着转”,想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玩儿水。一会儿,元宵煮好了,妈妈捞起元宵,我赶紧端给奶奶和爷爷,爷爷奶奶都夸我越来越懂事,还奖励了红包。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肉馅儿的元宵,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包的元宵,我心里感到美滋滋的。

  我们的比赛结束了,没有胜负,元宵节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落下来帷幕,那幸福地笑声飘得好远好远。

  元宵节的风俗 篇12

  一年一度的猜灯谜活动又到了,我又兴奋又激动,下午1点就随着妈妈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学校,我们来到三楼会议室一看,啊!

  真是漂亮极了!

  会议室的灯笼真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形状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这些漂亮的花灯把会议室打扮的光彩夺目,这给光秃秃的冬天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

  我觉得王子汉的灯笼做的很棒,又精致,又逼真,他是用电线做的飞马、河马、海马……,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谭若雪做的‘五马迎新春'5匹不同颜色的小马,真是活灵活现,好象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同学们做的灯笼都是很有创意,又漂亮,都很棒哦!

  灯谜会开始了,我们都各自忙碌着找自己会猜的谜语,首先我猜的第一个谜语是4+4+4+4=?我在想四个四相加太简单了吧,不就等于16吗,又一想:这是谁出的灯谜呀,这么简单,我刚想说16,再一看原来是打一水果名呀,16斜音是石榴,啊!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我最爱吃的、香甜可口的石榴啊!

  我连忙给离我最近的阿姨说是石榴,阿姨说对了。我又跑到另一个地方,突然,我看到一个谜题是:圆圆脑袋一撮毛,无心之徒披紫袍。(打一蔬菜),我想了想:身上是紫色的蔬菜只有茄子和洋葱,还有一撮毛,洋葱头上是有一撮毛,于是我就大胆和阿姨说是洋葱,阿姨竟然说对了,我真是太高兴了。就这样,我接二连三的猜对了6个谜语,到了第7个,我摸着脑袋,一个劲的冥思苦想,最后终于让我给想出来了,我兴奋的拿着纸条去摸我心仪的奖品了。

  同学们都不示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自己的.胜利品。 快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猜谜游戏结束了,老师宣布:这些灯笼都不摘掉,要等到4月份,泰国小朋友来参观的时候,让外国小朋友看看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今年的猜灯谜活动真是有趣无比,真是令我难忘啊!

【元宵节的风俗】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09-21

元宵节各地民间风俗07-31

家乡元宵节的风俗作文03-28

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作文03-28

元宵节的风俗12篇03-08

元宵节民间风俗习惯08-26

元宵节风俗的作文8篇12-24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精选64篇)02-14

元宵节的风俗作文3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