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评课稿

时间:2023-03-10 12:33:46 其他 我要投稿

《家》评课稿

《家》评课稿1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陈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课堂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陈老师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正音,扫清了字词障碍,理解了部分词语;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让学生概括内容: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在我们家做了哪些事?然后让学生轻松分段;接着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学习表达方法,进行写作。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 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陈老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与松鼠之间的美好情感。本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主要采取“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读悟结合”的方法,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三、体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陈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并能在当堂的习作中迁移运用。从词的理解到运用,到段的写作,如:对哭笑不得的理解,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哭笑不得的事吗?让学生说说,最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体现人和动物和谐的片段。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都能这样练练笔,那写好一篇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这体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

《家》评课稿2

  本节德育实践活动课,吴教师精心准备,确定话题的定位,挖掘其内涵,在此基础上,参与学生的讨论,用正确的思想观念影响学生,做好点评和总结,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得本节课较为成功。本节课亮点如下:

  一、主题鲜明,针对性强。

  本节德育实践活动课主题鲜明,结合本班实际,挖掘学生的现状,用同学之间出现的日常问题作为班会活动的题材,教师在本堂德育实践活动课之前,进行了一次调查,了解了学生存在的予盾所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真理,学习明智的处事态度,懂得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等处世之道。从而发自心灵地呼唤我们是一家人,既体现了学生对家的渴望,更表达了学生对家的维护和经营。

  二、活动形式新颖多样 。

  活动中设置了诗朗诵、情景剧、问题探讨、互赠道歉卡或道谢卡等活动,既丰富了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又深化了主题。特别是互赠卡片活动,虽然他们的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能展现出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感受,立意也很深刻,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三、导行功能、教育功能强 。

  本堂德育实践活动课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很强的导行、教育功能,例如:第一次情景剧的表演,通过“大家谈”来指导学生的言行,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而友爱小天使的建议又使学生再次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和冲突。教师没有堂而皇之,而在重新进行的情景剧表演中,让学生知道了正确的做法。使得情景剧的开展都做到了摆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播放班级平时朝夕相处的生活照,听着入情入境的朗诵,使得本堂课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学生忘记了平时的磕磕绊绊,忘记了那些小矛盾,而将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地道出来,互赠卡片环节,更是自我思想反省,自我行为洗礼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之一,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这样的班会才能渗透人心,这样的主题才能发扬光大。

  总之,这堂德育实践活动课的亮点不少,但如果在整个课堂气氛更热烈一些,个别活动再精心处理一下效果会更好。

《家》评课稿3

  上午,我到一年级八班听了潘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艺术课。潘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师生问好,学生练唱。

  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

  二、复习歌曲:

  指名演唱以前学过的歌。

  学生一:2名女生演唱《上学歌》,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上台唱歌的学生声音要响亮。

  学生二:4名女生演唱《小小手》

  这时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争着上台演唱。

  学生三:5名男生演唱《好朋友》

  学生四:4名男女生演唱《花瓣》

  师强调纪律,要求听歌的学生要有礼貌,不要随意说话。

  并且讲解F调的曲调,有句歌词要唱得轻柔些。

  三、复习童话剧剧情

  复习第一首:《到小熊家去》回忆情节,注意节奏。

  复习第二首:《我才不带你去》语气要讨厌师范唱

  四、学习新歌曲

  学习童话剧中的第三首歌

  1、师生动描述情景

  2、学习曲子

  3、强调最后一个“1”有四拍

《家》评课稿4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

  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家》评课稿5

  本周学校的督导组对于四年级的课进行了督导。我带四年级的科学,因此本周二老师们听了我的——航海家的发现。下面我就听课老师的评课总结如下:

  1. “预习提纲”问题,这个活动的用于还需要再思量,可换个其他的名称。

  2.上课时学生汇报后的总结点评应及时,材料的补充应该随着每个专题的内容,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放到后面一起总结就会有割裂的嫌疑,影响学生的接受。

  3.学生的听课,听汇报的能力需要培养。虽然学生都搜集材料准备进行汇报,但是学生的听习惯没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有相当大意部分学生没有听,在其他的事情。

  4.学生进行汇报的组织原则。可以在每个小组进行代表主汇报,成员补充汇报。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原本打算的是每个同学都进行汇报,使每个同学都进行锻炼。我想以后是否两种方法进行结合。

  5.学生的任务具体。分配给学生的学习任务要更加的具体,细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些学生在汇报中就会有的放矢。

  6.学生的小组进行讨论时,老师进行指导的时候,注意明确学生的问题,及要点。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掌握讨论要点和结论。

  7.语言表述要精确。不要太罗嗦了。

  以上老师们给我的课的一些建议,我想我首先感谢老师的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

《家》评课稿6

  六年级语文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评课稿 从“课堂文化”这个维度进行观察,观察老师的功力、课改水平、教学艺术的感染力(语言造势、文味营造、调控能力等)、影响力和精神辐射力;观察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生命的张力,课堂的民主、和谐与平等,人人发展、全面发展的氛围等。

  1、詹老师从走进课堂开始,始终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有亲和力,能给学生予鼓舞,有很强的感染力,这本身就是一种课堂文化。

  2、创设了4次口语交际的情境:

  ①学习第6自然段时,让同桌分角色扮演小松鼠和小主人,此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利用角色的互换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说;

  ②学习第16自然段时,“我们心里空落落的”,孩子们不易理解,这时创设情境“松鼠没了,奶奶、爸爸、妈妈、我可能会说些什么?”让孩子们有话可说,说得精彩纷呈。

  ③学习“空落落”一词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自己什么时候心里也是空落落的?

  ④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和养过的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儿。”

  3、老师调控语言灵活多样:“谁和小松鼠打打招呼?谁来多说几句?谁会用英语打招呼?”“声音大一点就更好了!”“很自信!再读一遍!”“不少同学在书上批注,看来,同学们读书的习惯非常好!”

  詹老师整节课都在努力构建鲜活多元的课堂文化:

  1、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文化:教学设计上,尽量去寻找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有趣的活动;尊重、关怀每一个学生;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张扬,有情感的老师和有情感的学生一起交融互动,构筑了温暖如春的精神家园。

  2、平等融洽的对话文化:有显性对话;有隐性对话;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

  3、关注课堂生成文化。

  4、诗意的语言,文味的营造:老师调控灵活;以读为本,读占鳌头,文味浓浓。但整节课中关注全体学生做得还不够。

《家》评课稿7

  《家》这节课设计新颖、独特,层次分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语言课。在本节课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1.学生能借助拼音课文读和认读生字,这是符合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的,可见,教者对低年段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者应用了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

  3.阅读有梯度、有层次。通过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读课文,不仅扫清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以读促讲的目的'。

  4.教者能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及完整性。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6.拓展训练又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学完整首诗歌后,让学生创编儿童诗,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锤。

《家》评课稿8

  读完课文《跑进家里来的松鼠》,我就被这只可爱的小松鼠萌化了。这只松鼠跑进家来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事。课文用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淘气顽皮的松鼠,但细细读来,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更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虽为略读文章,但它贴近儿童心理,不失为一篇阅读与写作的好范文。

  今天上午聆听了林老师执教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不禁为她运筹帷幄的气度而折服。我想用本色语文、灵动的课堂来概括这堂课。

  在这堂课上,师傅没有说教,更多的是亲切的嘱咐,真挚的叮咛,课堂上是师生互动的对话,游戏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是非常聪慧的。我想,正是林老师用心的期待,使得课堂上有花开的'声音。整堂课,她注重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亮点颇多。

  亮点一:设计精妙。

  林玲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脉络清晰,行云流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着重挖掘课文写法,进而抓住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课文的脉络顺畅自然。在上课伊始,充分发挥预习单的作用,在课前让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以及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三件事情。这样操作,节省出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来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接下来的环节,分别依靠三个任务进行驱动,将课堂时间充分交给时间,让学生在读,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赏析和感悟文本的能力。

  亮点二:阅读批注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做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堂课中,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时,用赏析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继而又进行学法迁移,从扶到放,使其方法得以巩固。如此长期下去,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

  亮点三:读写结合。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结合,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无穷的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再有意识地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本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师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交流,感悟到作者在刻画松鼠时,其中侧面描写的运用以及在选材上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展开几个事例。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布置了在课文观察一种学生熟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将在本课中学到的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运用到习作中。语文的“学以致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家》评课稿9

  本学年是三年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重点锁定“强推广,凝特色”,同时,继续深化基础学科课程改革,凸显律动课堂的特色,全面提升巴蜀课程品质。形成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课堂因学生而变、管理因学生而变、课程因学生而设。

  黄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唱歌课《草原就是我的家》:

  一、能把知识点巧妙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节课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初步了解和感知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黄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训练,例如:生活中布谷鸟和牛妈妈的声音、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声音等,让学生很直观、充分的认识音的高低,不抽象。然后从生活中音的高低过度到音乐中音的高低,例如:音乐中碰钟和木鱼的声音,钢琴弹奏的音,这就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校“尊重”、“激发”、“共生”理念中的“尊重”,它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生和生之间的互动,个体和群体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体现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

  二、抓住音乐教学的特征,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兴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黄老师利用《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故事,主人公小巴特去草原上当自愿者,为牧民们放牧、帮牧民们挤羊奶等活动去触动孩子们的心灵。

  三、教学细腻落实,为了建立学生音的高低的概念,老师从生活中音的高低到音的高低再落实到歌曲中音的`高低,不停的和孩子们一起用探究、寻找的方法,通过手找音的高低,童谣,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以学生的能力定教,注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的玩中学,学中玩。

  四、教学环节非常清晰,整个课堂结构从探知、创设情景、设疑,给孩子一个探究问题的空间,把学习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认识音的高低,最后达到了“共生”,孩子们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不仅学会了音乐知识,而且体会了音乐带给孩子们的美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五、教态自然大方。老师的教态亲切、大方、自然也是这节课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案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黄老师积极投入,深入思考。在设计时,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探究过程,教与学思路和师生双边活动等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明确在课堂中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全方位地构建强化师生间的交流,真正促成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家》评课稿10

  周老师今天上的是浙教版第15课《小鸟的家》,周老师作为一位新教师,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堂精彩的美术课,实在难得。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受:

  一、课前准备充分 教具精致漂亮

  周老师不管是自己的示范画,还有板书,还有最后呈现的大森林,都制作的非常漂亮精致,看的出周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做这些课前准备。

  二、循循善诱学生 启发想象能力

  周老师能在关键时刻启发引导学生去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小鸟的窝。学生都说圆形的入口时,周老师会提醒可以改成爱心型的或是星星形。

  三、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亲切

  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小鸟种类时,周老师能马上再黑板上简笔画画出来,这是让学生惊奇的,也透露出周老师的基本功十分扎实,课堂上,周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感,让学生能学的轻松自在。

  最后提些建议:教师请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安放在大树上合适的位置,然后请学生以模仿小鸟的样子飞到老师准备的大树跟前,找出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的反思与评价过程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趣味性。最后部分,建议教师提醒学生,不光让我们知道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我们还要做一个标志,写一句话,时时提醒那些不爱护鸟类和树木的朋友,让他们也要爱护小鸟和我们的共有家园。这样的设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可以检验本节课的'人文目标是否达到。

  总之,新的艺术教材教案的编写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突出学生的活动设计,在每一个环节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感受艺术课程给他们带来的无限乐趣。

《家》评课稿11

  课文片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教师范读课文,配以鲜艳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师:同学们听得都入迷了,你们自己来练习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音。

  (学生自由地朗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再读一遍,注意读连贯了。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

  (学生个别朗读,学生相互评议)

  指导朗读,启发感悟

  师:(出示“蓝天白云”图)看,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多美啊!谁来读第一行诗句?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你见过什么样的白云?

  生:我见过像棉花一样的白云。

  师:(出示生字词“白云”)那你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白云。(声音轻柔)

  师:这“白云”真像棉花般轻柔。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白云?

  生:我见过像羊一样的白云。

  师:那你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白云。(温柔地读)

  师:这“羊”真温柔!谁连起来读读这一行诗?

  生:蓝天是白云的家。

  师:看,小鸟在树林里多么快乐!用书上哪行诗来表现的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树林是小鸟的家。(语调轻快)

  师:(出示“小河鱼儿”图)看,来了一群鱼!这群鱼儿可能在做什么呢?

  生:它们排队出来玩呢!

  生:它们在捉迷藏呢!

  师:(出示“鱼儿”一词)谁来读这个词?

  生:鱼儿。

  师:这个词要读得很轻快,仿佛看见鱼儿在快活地游涞游去!

  师:谁来一边做做鱼儿游水的动作,一边读读这行诗。

  生:(边做动作边读)小河是鱼儿的家。

  师:(出示“种子破土而出、发芽”图)看,种子在温暖的.泥土里得到养料,发芽了!谁来读读课文里的诗句?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出示“泥土、种子”的词语卡片)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师:谁能连起来读读这行诗?

  生:泥土是种子的家。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朗读前四行诗句。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学生个别朗读)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小朋友共同的家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生: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师:是啊!祖国就象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就象花园里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你们喜欢这个家吗?(学生:喜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全文。

  熟读成诵,尝试迁移

  师: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想想看,还有什么是什么的家呢?除了图上的内容,还可以自己想。

  生:夜晚是星星的家。

  生:文具盒是铅笔的家。

  生:大海是船儿的家。

  生:地球是人类的家。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你们刚才的诗句连起来,就成了一首新的小诗了。祝贺你们,小诗人!来,我们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

  (学生得意地朗读自己创作的诗句。)

  评析: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家》评课稿12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文让学生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故事短小,主要情节以对话形式呈现,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朗读。

  2、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是一个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注意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知能主线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要注意第一学段主要通过人文主题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建立单元教学整体。该课文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组织学生感悟主题就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课文结合内容配有两幅插图,既呈现了课文文字内容,又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并以此评价学生能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

  4、课后“读一读,记一记”除了扩大学生词汇量,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外,还提示了要在会认字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提供词语的语言环境、了解字义来记认会认的字的目的,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目的。

  学情分析:

  1、虽然是进入第7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的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课文讲述的故事讲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是熟悉的,这有利于对本课主题的感悟。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转方式,实实在在向全体。

  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导向,以学定教;反馈评价,順学而导;遵循规律,落实素养。

  踏踏实实转方式:让学生直面应答性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给予充裕时空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

  实实在在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3、 认识偏旁斤字旁,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12个词语,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文”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课后练习PPT。

  学生:每人一套“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上一个单元,了解了夏日里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偷采莲蓬的事,欣赏了夏日荷塘的美景,知道了夏日下雨前的一些物象,感受了夏夜小动物互帮互助的美好感情,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它们又会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感受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这个单元的第1篇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5 文具的家(“具”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具有些什么吗?(预设:铅笔、橡皮、尺子……)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文具的家是什么呢?通过文具的家,课文给我们讲了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导语:我们新交了一些生字宝宝朋友,可不要忘记了一些原来的生字宝宝朋友哦。

  PPT出示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语文 找到 办法 好让

  (1)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就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指名朗读后,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次”后,全找出平舌音的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查;后鼻韵母的:平;平舌音:次、仔、所。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具、具、具,文具的具”。齐读,自由读。

  3、“具、次、丢、新、每、平、些、检、查、所”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用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已经回家了。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顿号、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认识偏旁斤字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新(“亲”“斤”)斤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新”字的斤字旁。“斤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斧头有关。如“新”字,本义是用斧头砍柴,后来才引申为新旧的新;又如“斩断”的“斩”字,就是用斧头砍头的意思,“断”本义是用斧头割断,截开。

  4、PPT示,齐读一遍:

  “新”字——“斤”,斤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一个偏旁新朋友:斤字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了,让我们齐读课题。

  (一)释题

  提问: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课题《文具的家》里的“家”指的是什么吗?(预设:这个“家”指的是文具盒)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预设:句子: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家)

  小结:围绕着“文具的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结合图一,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说话。(PPT示图画一)

  出示任务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的家?书桌上怎么样?

  个体观察思考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图上画的是贝贝的家。(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问题2:书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书本、练习本和书包。

  (3)继续看图说话,出示任务2: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做了什么?她现在在做什么呢?

  个体观察后同位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刚才找文具。

  问题2:贝贝现在在与妈妈说话。

  (5)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在序号上打“√”。你是根据哪句话判断的?用横线画出来。

  (6)反馈指导。(交流汇报句子时,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预设:

  第1、2、3自然段。

  句子: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追问:第1、2自然段说明了贝贝怎么样?(预设:说明了贝贝天天丢东西。)

  (7)感情朗读第1、2、3自然段。

  ①出示任务:自由朗读第1、2、3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和答句。

  个体练习后,班级交流汇报。

  ②反馈指导。

  重点反馈指导问句和答句。

  (8)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了。故事开头讲了贝贝老是丢文具,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那么,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学习。

  2、结合图二,了解课文内容。

  (1)(PPT示图画二)出示任务:观察图画,读读课文,想一想:图画画的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说说判断的理由。

  个体学习后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在说说判断的理由过程中穿插感情朗读指导。)

  预设:

  第4、5自然段。

  理由1:图画画的是妈妈抚摸着贝贝的头跟贝贝说话。第4自然段说的是妈妈跟贝贝说话。

  理由2:图画中的房子不是真的房子。这提示的是妈妈说让贝贝给文具找房子。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观察、读书和思考!通过图画和读书,读懂了第4自然段的意思。那么,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

  (3)提问: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你是根据哪句话知道的?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了。

  问题2:句子: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追问:文具的家是什么呀?(预设:文具的家就是文具盒。)

  (5)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第4、5自然段,知道了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要给文具找个家——文具盒。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

  (三)想象图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这个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最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小结,然后PPT出示想象图画。

  3、导语:通过读书想象图画,同学们读懂了第6 自然段的意思。那你们猜一猜,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呢?

  出示任务:朗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用小圆圈点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贝贝不会不见文具了。词语:仔细检查,是不是都回家了。

  5、感悟主题。

  (1)导语: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呢?

  出示任务: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用句子“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说一说。

  (2)反馈指导。

  预设: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比如,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良好写字习惯,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更顺利;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成绩更好。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1、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翻开课本P84)

  火车头的字就是我们这一课会认的字中的三个,车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能不能通过读一读,把这些词语都记下来吗?

  出示任务:读一读,把词语记下来。

  个体练习。

  同桌互练:一人不按顺序读字,另一人背读词语。

  2、反馈指导,

  班级汇报,指名检查(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

  3、小结:组词是我们学习生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方法,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的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词语,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次、找、让;独体字:文、平、办;半包围结构:包。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文”“平”“办”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文”“平”“办”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文”“平”“办”,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次”“找”“让”。

  (1)观察并说说“次”“找”“让”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次”“找”“让”。分别提示:左窄右宽。“次”字,矮在“欠”中间,“欠”的第一撇接近“冫”的提,第二撇穿插到提下方;“找”字左右基本等高,第四笔斜横在提手旁的横、提中间起笔,第六笔撇穿插到提的下方,斜钩要舒展;“让”字左右基本等高,右边“上”最后一横,创插到言字旁下方。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 指导“包”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包”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包”。分别提示:“包”字横折钩的折要稍微靠里,竖弯钩在撇的尾部起笔,注意封口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背记“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板书设计:

《家》评课稿13

  老师在导入中选择了与学生互动游戏,师生相互问好,巴扎嘿,32 17 1 ⅰ(就是你最棒呀),为后来的歌唱教学做好了铺垫,并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着播放了关于藏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以及自己去藏族游玩时拍下的照片,伴奏音乐是《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既聆听复习了乐曲,也了解了西藏的风俗。在教学中,老师先是让学生复习演唱了《我的家在日喀则》,熟悉旋律后播放了领唱与齐唱版的《我的家在日喀则》,向学生抛出问题,什么是领唱?解释理解领唱是合唱中的独唱后,老师请一个同学来做领唱,其它同学齐唱,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也让学生更加理解领唱的涵义。

  接下来老师将乐曲最后一句35 32 11与导入中师生问好的32 17 1 ⅰ做了一个二声部合唱,其中老师用口风琴弹奏两个声部,让学生感受二声部的音响效果,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受,然后分组演唱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但合起来唱有的学生就不能把握好自己声部的旋律,而是跟着另一个声部的同学唱。

  第三部分老师引出轮唱的概念,出示轮唱的歌谱,并用箭头提示学生轮唱的低声部是比高声部晚一个小节出现的,是有规律的,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听,问学生有什么感受,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觉得很乱”,老师的课堂应变能力很强,她马上微笑着告诉学生:“嗯,但是这种乱是一种有规律,有规则的乱,是一种和谐的乱,这正是合唱的.魅力所在。”真的很佩服老师。

  第四部分老师先出示歌谱,让学生听,然后学习衬词部分的演唱,跟老师的独唱部分合起来,并用X

  X︱XXX︱X

  X︱XXX节奏拍掌,老师动听的歌声给在座的老师们留下来很深刻的印象。学生们的合作也非常出色。

  最后老师将四部分组合起来,合唱内容可以说非常丰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拓展部分老师还给学生欣赏了原生态版的合唱以及CCTV大学生合唱《我的家在日喀则》,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了合唱带给人们的和谐美。

《家》评课稿14

  整堂课,颜老师都抓住歌曲的情绪来开展教学。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节奏训练体验歌曲情绪、歌曲演唱和歌曲创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有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兴趣浓厚。颜老师优点很多,说我印象深的几点:歌曲处理很细腻;颜老师注重习惯的培养。而且处处尊重孩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寻找教育的途径。比如鼓励孩子思考,颜老师就说“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对孩子音乐课上的表现,颜老师的评价多元,细致不笼统;难点突破多遍重复,彻底到位。节奏练习体验歌曲情绪时,对如何体验敲筷子和小勺,处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让孩子体验一下打击小乐器的感觉,又害怕孩子敲时不规范或者敲坏。

  最后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场。听了颜老师的课我也有一点对自己的反思: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以后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让双响筒发出长音。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 “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家》评课稿15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两个谜语,好吗?不过老师有要求,听好: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橡皮);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写“文”字,出示田字格。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具”字吗?你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同学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就记住了这个字,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翻开书P82页,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现在让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的生字读的怎么样?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跟读,如果他读错了,我们纠正了再读

  (2)在读这些生字的时候,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次,仔,所”平舌音。我来点你来读。

  (3)会读了,很了不起,如果能把他们记住才更了不起呢。谁有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吗?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去字头上一把刀:丢

  生3:海—三点水——每。

  “新”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吗? 斤字旁 断 斯 斧

  我们以这个“新”字作为火车头,开给它组词开火车怎么样?

  看看哪一列火车的车厢最多。

  还想玩是吗?那我们再选一个字作为火车头,“文”

  三、研读课文,人物对话

  1、生字会读会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预习的时候就让同学们标好了自然段,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自然段)

  2、老师这里有一幅书上的插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预设: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既然是咱们书上的图啊,写的就是书上的`人物,她叫什么?(贝贝)

  生2:贝贝和她的妈妈在说话,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师:你观察到了人物,还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那我要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妈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这句话。师:我要采访一下,妈妈你当时心情怎样呢?

  (有点生气,有点责备,有点吃惊)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呢?

  3、师:你很了不起,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那咱们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关于这幅图的呢?(1到3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的1到3自然段看看妈妈和贝贝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4、现在谁能用上书上的话说一说,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

  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你一回到家就干嘛?请两个同学说。你们知道吗?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上了一组关联词(一……就……),谁还想来用用这组关联词?

  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

  怪不得,妈妈要生气了,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齐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所以妈妈生气责备地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课件)

  5、谁再来说一说,贝贝为什么每次都要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呢?

  谁能找到书上的话说一说?出示1、2自然段。

  写“次”,学生描红一遍,写一遍。

  原来她的铅笔,只用了一次,她的橡皮只擦了一回,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怪不得妈妈要生气了,妈妈说:你怎么(齐读)

  6、那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呢?

  看看贝贝的表情,看来对于铅笔橡皮的去向,贝贝是真的不知道,所以她眨着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出示对话)

  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演一演妈妈和贝贝,一位同学读旁白,咱们来读读第3自然段妈妈和贝贝的对话,其他同学是评委,认真观察和倾听。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感受到了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了人物的对话,希望下次咱们再读人物的对话时也能像刚才一样去体会,这样咱们的朗读才能更吸引人哦!

  接下来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扮演妈妈,男同学扮演贝贝,老师来读旁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还有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找”

  先请同学们观察,然后告诉老师,这个字要怎么写,指导学生书写。

【《家》评课稿】相关文章:

《家》评课稿(15篇)03-10

《家》评课稿15篇03-10

《跑进家来的松鼠》评课稿05-16

《跑进家来松鼠》评课稿07-25

我们家的猫评课稿11-04

《家》评课稿(集合15篇)03-10

《家》评课稿集锦15篇03-10

我是小小音乐家评课稿03-25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