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评课稿15篇
《家》评课稿1
这次很有幸聆听了“电脑高手”王老师的教研课,这堂课的内容为《键盘一家》。下面我简单说下自己对这节课的看法。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认识键盘以及熟悉基本键位,既是一节入门课,又是一节练习性质较为浓厚的课,怎样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充分的锻炼,是王老师这节课需要考虑的问题。键盘教学非常重要,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学生的坐姿很重要,打字的指法也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所以在常规教育上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中王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指法和坐姿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打字习惯。主键盘区是平时使用最多的一个分区,由于学校使用的键盘可能跟教材不一样,所以王老师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将主键盘区中一些常见的键介绍给学生,还要进行大小写字母锁定键的教学,shift键的使用等。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王老师给出了一个打字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能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得到进步。本节课容量偏大,还要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效果,但是王老师不慌不忙的教授完了所有内容,足见王老师的功底很不一般。课堂效果良好,学生掌握的很扎实。
所谓“人无完人,课无完课”,王老师的这节也有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在最后练习打字游戏的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赛,也可以分组来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也无形当中让学生加快打字的速度。
二、没有补充一些跟键盘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等等这些外设的输入设备,让学生开开眼界,这是憾事。
《家》评课稿2
整堂课,颜老师都抓住歌曲的情绪来开展教学。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节奏训练体验歌曲情绪、歌曲演唱和歌曲创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有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兴趣浓厚。颜老师优点很多,说我印象深的几点:歌曲处理很细腻;颜老师注重习惯的培养。而且处处尊重孩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寻找教育的途径。比如鼓励孩子思考,颜老师就说“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对孩子音乐课上的表现,颜老师的评价多元,细致不笼统;难点突破多遍重复,彻底到位。节奏练习体验歌曲情绪时,对如何体验敲筷子和小勺,处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让孩子体验一下打击小乐器的感觉,又害怕孩子敲时不规范或者敲坏。
最后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场。听了颜老师的课我也有一点对自己的反思: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以后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让双响筒发出长音。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 “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家》评课稿3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是那么可爱,因此,这些错误都是可以原谅的,就如孩子的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溢着对松鼠的喜爱。陈老师的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课堂教学设计真正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陈老师先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文,正音,扫清了字词障碍,理解了部分词语;接着让学生浏览课文,让学生概括内容: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在我们家做了哪些事?然后让学生轻松分段;接着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学习表达方法,进行写作。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师在教学中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学得扎实,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 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陈老师的教学重点突出,抓住本文的关键词句突破重难点。本文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们与松鼠之间的美好情感。本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主要采取“以读为本、以读促悟、读悟结合”的方法,通过思维交流、朗读交流,启发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三、体现了小学语文高年级的课堂教学特点。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动作词语及恰当的修辞方法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这是高段学习的一个重点。陈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并能在当堂的习作中迁移运用。从词的理解到运用,到段的写作,如:对哭笑不得的理解,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哭笑不得的事吗?让学生说说,最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写一个体现人和动物和谐的片段。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都能这样练练笔,那写好一篇作文就水到渠成了。这体现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
《家》评课稿4
各位老师:
下午好!首先谢谢肖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只充满童趣的小松鼠,在课堂的分享中,让我的心不禁意地被它“蹭”了一下。课堂上虽无情感激昂的朗读,振奋人心的高谈阔论,但细细品来这是一节“妙趣横生”的课。“趣”在何处?下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肖老师的课里,一起来品“趣”。
一、文章的“情趣”。
一只松鼠跑进家来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已垫窝,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事。课文用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淘气顽皮的松鼠,但细细读来,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更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虽为略读文章,但它贴近儿童心理,不失为一篇阅读与写作的好范文。
二、设计的“妙趣”。
1、脉络清晰:畅如流水。
肖老师紧紧围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1、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用小标题的形式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有趣在哪些地方?作者是如何写出有趣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肖老师采用抓住关键词“蹭、咬、哭笑不得”等,通过与《猫》、法国作家布封写的《松鼠》中的句子进行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揣摩,去推敲,去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整堂课中,肖老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如何表达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进而抓住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课的脉络顺畅自然,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充满了语文味。
2、批注式阅读教学:让学生从会读到会品。
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作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堂课中,肖老师初读时圈画重点词,接着在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后,用赏析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并告诉学生这就叫批注。继而又进行学法迁移,从扶到放,使其方法得以巩固。如此长期下去,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
3、注重写法指导,让写作有法可依。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结合,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无穷的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再有意识的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本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关注动作、关注语言、关注具体事例,来写出松鼠的可爱以及与我们一家人对它的喜爱。课的结尾,肖老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观看人和动物和谐的场景,然后在课后作业里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写一写xx与xx的故事。这让学生的习作得益于课堂,实践于课外,达到了读写结合的目的。
简洁流畅的教学步骤,却有丰富的教学内涵,这样的设计实在妙而有趣。
《家》评课稿5
《家》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轻松、活泼、充满童趣的散文诗。上周我认真聆听了由我们一年级陈婷、王芳芳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家》,受益匪浅。
首先,在所有年级的开课老师中,只有他们选择了同一篇课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上同一篇课文,难免会被相互拿来比较,但是对于我们听课老师来说,她们所搭建的“同课异构”的平台,不仅展示了她们根据班级的实际出发对文本的理解、设计、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不同,更多的是让听课老师在课后通过多维的角度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升华,为自己的教学提供一个蓝本,有所借鉴,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也提升自己的教研水平。
下面我就说一说自己听课的感受,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正。
一、扎扎实实的习惯教学
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课上我们不难看出两位老师非常重视对孩子语言(普通话、完整话、响亮话、准确的话及朗读的要求),倾听、读写姿势、合作、交流的习惯的养成,而且她们通过自己丰富的语言评价引导学生怎样养成这些好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同伴的优点、如何评价他人的优点。
如在复习巩固词语的时候,有个孩子轻声读错了,其他孩子指出后,两位老师还让读错的孩子起来再巩固一次,巩固的过程既帮助孩子纠正的发音,也提醒了全班孩子要看清字音,注意这个字的发音,同时老师对纠错的孩子的表扬也暗示其他孩子要养成倾听的习惯。
当然还有陈婷老师说的“美美地读课题”、“注意阅读词语的节奏”、“轻轻地翻开语文书”……. 王芳芳老师的“听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那片纯净的蓝天…….自由自在的鱼儿”…….这些看似简单的语言,在低年级孩子习惯养成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视,因为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另外两位老师上课的语速都比较慢,这样发出的指令指向性强,孩子能较好的完成指令,促使习惯得以更好的巩固。
二、创设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首先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教师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两位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将一堂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呈现在我们面前,运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生活体验来有层次的感受家的美好,体验拥有家的愉悦与幸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目的。
三、重视朗读训练,以境助读,引导学生带着想像去读诗。
以境助读是这两堂课的特色之处。低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很难理解某些词句。为此,两位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中语句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而“读”则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辅以音乐、图画、动作等帮助学生去理解,在指导理解的基础上读,使读的层次很分明。另外,王芳芳老师还通过自己的范读告诉学生要带着想像去读诗,让情感得以自然的释放。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反复指引下练读较到位,基本符合低年级语文训练的重点。
四、教学思路清晰,教师为导,学生为主。
在两位老师整个教学中,教师的思路一直很清晰,就是始终以教师为“导”,围绕“家”展开有序的教学。
陈婷老师以“帮助四个找不到家的好朋友”引入课文,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接着耐心地带着孩子们一步步进入课文情境,孩子们也在她的一个个巧妙问题的指引下,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发现问题,理解诗意。由白云的家 、小鸟的家、小鱼的家、种子的家,慢慢引导到自己温暖的小家,再最后联想到自己伟大的祖国,学生的自豪之感油然而升,在朗读训练的基础上,孩子的思想情感也在有条不紊的铺垫中得到很好的教育。
王芳芳老师,则从孩子的实际生活出发“你喜欢自己家吗?”这个话题引入“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邀请我们去他们的家作客”带领孩子们感受“家”的温暖。在教学过程中有大量课外的信息融入课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最后一句难点的.突破上,通过出示中国的地图、欣赏祖国不同地域的美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班级的“全家福”照片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句话。
在教学“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这部分时,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问题设计。陈婷老师在这部分采用了重复的问题设计(大问题)。以“蓝天是白云的家”为例,先是出示蓝天图,让学生通过美丽的画面,用自己的朗读夸夸“我们作客的家”,接着让孩子想象“蓝天除了是小鸟的家,还会是谁的家?”最后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帮助孩子理解感悟再夸“我们作客的家”。四小句的教学都是如此。这样简单的重复性的问题设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更易走进文本,了解老师的教学的设计结构,再加上不同场景优美图画,在这样的重复中,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王芳芳老师则相反,她采取了一种灵动的方法。她的这部分教学,信息量还是很大的,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如在教学”蓝天是白云的家”时,除了感悟理解这句话外,还积累了一些形容蓝天的词语(清澈、迷人、纯净、一望无边);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出示白云变换成不同形状的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说话)。这些问题的设计和引导都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然,这都是两位老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设计的,不能说谁设计的更好、更高明。所谓“同课异构”,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做多余的评判,呆会剩余的时间,我们大家可以再做一个探讨。
纵观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明确,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清晰,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手段多样,都是用心经营的好课。
我觉得更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是,两位老师对待这次研讨课的态度。在接到上课的任务以后,两位老师都认真钻研教材,因为选的是同一课,两位老师还经常在一起交流教学思路,晚上都很晚才下班。陈婷老师还经常对着电脑、对着教案备上课的场景,反复修改自己的教案。这种研课、磨课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在坐的老师学习,也感谢教导处安排的这次活动,让我们每个人在活动中学习、反思、研讨。
《家》评课稿6
教科书分析:
1、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小女孩贝贝在妈妈的教导下,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文让学生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故事短小,主要情节以对话形式呈现,很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朗读。
2、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是一个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注意教科书以人文主题和知能主线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要注意第一学段主要通过人文主题结构单元的编写特点,建立单元教学整体。该课文是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因此,组织学生感悟主题就有其特殊的意义了,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3、课文结合内容配有两幅插图,既呈现了课文文字内容,又重现了学生生活中的情景。要充分利用这个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并以此评价学生能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这个教学目标。
4、课后“读一读,记一记”除了扩大学生词汇量,起到积累语言的作用外,还提示了要在会认字教学中组织学生口头组词,达到提供词语的语言环境、了解字义来记认会认的字的目的,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目的。
学情分析:
1、虽然是进入第7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的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
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
3、课文讲述的故事讲的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是熟悉的,这有利于对本课主题的感悟。
设计理念:
简简单单教语文,踏踏实实转方式,实实在在向全体。
简简单单教语文:目标导向,以学定教;反馈评价,順学而导;遵循规律,落实素养。
踏踏实实转方式:让学生直面应答性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给予充裕时空进行学习活动,使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
实实在在向全体: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3、 认识偏旁斤字旁,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
4、 能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具”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记由“新、平、些”分别组成12个词语,正确读写“文”等7个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文”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课后练习PPT。
学生:每人一套“具”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在上一个单元,了解了夏日里一个顽皮可爱的小孩偷采莲蓬的事,欣赏了夏日荷塘的美景,知道了夏日下雨前的一些物象,感受了夏夜小动物互帮互助的`美好感情,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夏日。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一个单元的课文,它们又会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感受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这个单元的第1篇课文题目。
1、老师板书题目:15 文具的家(“具”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文具有些什么吗?(预设:铅笔、橡皮、尺子……)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家。文具的家是什么呢?通过文具的家,课文给我们讲了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些什么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图文结合了解课文意思,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的圈画和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2)出示会认的字字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的读音。
导语:我们新交了一些生字宝宝朋友,可不要忘记了一些原来的生字宝宝朋友哦。
PPT出示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语文 找到 办法 好让
(1)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这些字词,注意读准字音。
(2)反馈指导: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3)小结:这些红色字体的字,就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学习完课文,就要求能正确书写了。
(二)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宝宝的读音。
2、反馈指导: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会认读的字下面点上圆点。
(2)指名朗读后,学生就读错的会认读的字评议和纠正,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
(三)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能读准课文
1、导语:(小结读准课文活动情况后)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读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归类指导,如,提出并读准“次”后,全找出平舌音的一起学习。)
预设:翘舌音:查;后鼻韵母的:平;平舌音:次、仔、所。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评议。
4、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做把课文读准了。
(四)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读的字的读音,读准了课文,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读完后给会认读的字找朋友(提示:连在一起读的就是它们的好朋友,用横线在它们的下面画出来)。
2、反馈指导:
(1)反馈订正画词情况,相机强调“连在一起读的才是好朋友”。
(2)PPT示课文词语,会认读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具、具、具,文具的具”。齐读,自由读。
3、“具、次、丢、新、每、平、些、检、查、所”口头组词。
(1)(贴出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3)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4、学习读通顺课文。
(1)导语:通过课文的词语和我们组的词语,我们了解了会认读的字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有信心把课文读好吗?我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词语间的停顿,不要把会认读的字宝宝好朋友拆散了。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2)反馈指导: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
橡皮,只用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已经回家了。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5、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顿号、逗号、句号、冒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五)认识偏旁斤字旁。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偏旁,也知道偏旁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能帮助我们学习生字。今天,我们又要学习新的偏旁,请同学们在双横线会认读的字里找一找,我们要通过哪些字学习什么新偏旁?
2、反馈指导:
新(“亲”“斤”)斤字旁
3、小结讲解:同学们找得真准确!“新”字的斤字旁。“斤字旁”取义的字,大多与斧头有关。如“新”字,本义是用斧头砍柴,后来才引申为新旧的新;又如“斩断”的“斩”字,就是用斧头砍头的意思,“断”本义是用斧头割断,截开。
4、PPT示,齐读一遍:
“新”字——“斤”,斤字旁
5、小结:今天我们又交了一个偏旁新朋友:斤字旁。这些偏旁朋友作用可大了,他们表示一定范围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更多的字宝宝,可以帮助我们牢记字宝宝。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学习课文了,让我们齐读课题。
(一)释题
提问:我们读了课文,知道课题《文具的家》里的“家”指的是什么吗?(预设:这个“家”指的是文具盒)你们是从课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预设:句子:贝贝想起来了,……这些文具的家)
小结:围绕着“文具的家”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吧。
(二)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结合图一,了解课文内容。
(1)看图说话。(PPT示图画一)
出示任务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上画的是谁的家?书桌上怎么样?
个体观察思考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图上画的是贝贝的家。(注: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回答、说话要求相同,不再注明。)
问题2:书桌上乱七八糟地放着书本、练习本和书包。
(3)继续看图说话,出示任务2: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做了什么?她现在在做什么呢?
个体观察后同位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书桌上乱七八糟的,说明贝贝刚才找文具。
问题2:贝贝现在在与妈妈说话。
(5)图文结合,了解内容。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在序号上打“√”。你是根据哪句话判断的?用横线画出来。
(6)反馈指导。(交流汇报句子时,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预设:
第1、2、3自然段。
句子:
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儿去了。
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擦,就找不着了。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追问:第1、2自然段说明了贝贝怎么样?(预设:说明了贝贝天天丢东西。)
(7)感情朗读第1、2、3自然段。
①出示任务:自由朗读第1、2、3自然段,注意读好问句和答句。
个体练习后,班级交流汇报。
②反馈指导。
重点反馈指导问句和答句。
(8)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句子和自然段的意思了。故事开头讲了贝贝老是丢文具,还不知道原因是什么。那么,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我们接着学习。
2、结合图二,了解课文内容。
(1)(PPT示图画二)出示任务:观察图画,读读课文,想一想:图画画的是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说说判断的理由。
个体学习后同桌交流,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在说说判断的理由过程中穿插感情朗读指导。)
预设:
第4、5自然段。
理由1:图画画的是妈妈抚摸着贝贝的头跟贝贝说话。第4自然段说的是妈妈跟贝贝说话。
理由2:图画中的房子不是真的房子。这提示的是妈妈说让贝贝给文具找房子。
过渡语:同学们真会观察、读书和思考!通过图画和读书,读懂了第4自然段的意思。那么,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
(3)提问: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吗?你是根据哪句话知道的?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贝贝给文具找到了家了。
问题2:句子: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追问:文具的家是什么呀?(预设:文具的家就是文具盒。)
(5)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懂了第4、5自然段,知道了贝贝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了要给文具找个家——文具盒。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
(三)想象图画,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题。(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进行。)
1、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这个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会画一幅怎样的图画,最后班级交流汇报。
2、反馈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汇报小结,然后PPT出示想象图画。
3、导语:通过读书想象图画,同学们读懂了第6 自然段的意思。那你们猜一猜,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呢?
出示任务:朗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从此,贝贝还会不见文具吗?你是根据哪些词语猜出来的,用小圆圈点出来。
4、反馈指导。
预设:贝贝不会不见文具了。词语:仔细检查,是不是都回家了。
5、感悟主题。
(1)导语: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呢?
出示任务: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你知道我们小学生在学习上要养成一个什么样的良好习惯?用句子“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说一说。
(2)反馈指导。
预设:通过贝贝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
同学们,真会读书!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不但了解了词句的意思和课文的意思,读懂了故事,知道了要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比如,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良好写字习惯,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更顺利;养成了就会让学习成绩更好。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完成课后练习“读一读,记一记”
1、导语:同学们,课文我们学习完了,让我们再接再厉继续完成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的练习。(翻开课本P84)
火车头的字就是我们这一课会认的字中的三个,车厢是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能不能通过读一读,把这些词语都记下来吗?
出示任务:读一读,把词语记下来。
个体练习。
同桌互练:一人不按顺序读字,另一人背读词语。
2、反馈指导,
班级汇报,指名检查(关注学习较慢的学生)。
3、小结:组词是我们学习生字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在学习会认读的字的时候就运用了这个方法,它不但能帮助我们记住生字的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词语,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识字。
六、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说记字方法中说到的字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方便对照记认会写字的细部。)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次、找、让;独体字:文、平、办;半包围结构:包。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文”“平”“办”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文”“平”“办”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文”“平”“办”,分别提示各笔画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书写“次”“找”“让”。
(1)观察并说说“次”“找”“让”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次”“找”“让”。分别提示:左窄右宽。“次”字,矮在“欠”中间,“欠”的第一撇接近“冫”的提,第二撇穿插到提下方;“找”字左右基本等高,第四笔斜横在提手旁的横、提中间起笔,第六笔撇穿插到提的下方,斜钩要舒展;“让”字左右基本等高,右边“上”最后一横,创插到言字旁下方。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 指导“包”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包”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包”。分别提示:“包”字横折钩的折要稍微靠里,竖弯钩在撇的尾部起笔,注意封口和舒展。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七、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八、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一、朗读课文。
二、背记“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板书设计:
《家》评课稿7
本节课,从猜测快速引出键盘,通过让孩子自主学习了解键盘的功能区,从而引入本节课的重点:认识主键盘。通过有层次的活动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指法操作。最后,让孩子通过写字板输入一些英文单词,不仅让孩子练习写字板的.打开和退出,又让孩子在挑战任务中自主练习键盘输入。
本节课有很多亮点,特别是用发星星贴纸的方式评价孩子的上课表现,有利于课堂秩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维持,同时对孩子有激励作用。在完成写字板输入英文单词的挑战中,让听课的老师也参与评价孩子的过程中,也能让听课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本课的教学用词富有童趣,例如“键盘的家”来描述基本键,不仅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知道打字结束后手要收回到基本键。善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是本节课的又一亮点,傅老师拍摄学生的操作通过屏幕展示,让学生们能看清楚孩子的操作,对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本课建议:教师要实践“学为中心”的理念,不要着急替孩子回答,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思考、表达,不要着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课堂要慢下来,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家》评课稿8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来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在讲“法治”时问,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爱,同学们答是秦始皇。在讲“兼爱”“非攻”时问这一思想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同,同学们答是“和谐”“热爱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对比,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李老师在讲孔子的“礼”时问学生,这个“礼”是不是指礼貌,学生答不是。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礼”主要指礼貌,但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制度,是上尊下卑统治秩序。韩非子的“法治”也不同于现在的“法治”,现在的“法治”是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项政策。而韩非子提倡的“法治”则是指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李老师通过这种对比,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上课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件事,对同一内容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一样。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太好的一点就是这节课的考点是a级要求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这节不是很多内容的考点上所花的时间多了一点。总的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过程上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注重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节不可多得的好的复习课。
《家》评课稿9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猜两个谜语,好吗?不过老师有要求,听好: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小小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身体有圆也有方,常在铅笔盒里装,要是写错一个字,它会马上来帮忙。 (橡皮);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尺子、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写“文”字,出示田字格。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具”字吗?你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同学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就记住了这个字,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5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翻开书P82页,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现在让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的生字读的怎么样?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跟读,如果他读错了,我们纠正了再读
(2)在读这些生字的时候,有哪些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次,仔,所”平舌音。我来点你来读。
(3)会读了,很了不起,如果能把他们记住才更了不起呢。谁有好办法把它们记住吗?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去字头上一把刀:丢
生3:海—三点水——每。
“新”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吗? 斤字旁 断 斯 斧
我们以这个“新”字作为火车头,开给它组词开火车怎么样?
看看哪一列火车的车厢最多。
还想玩是吗?那我们再选一个字作为火车头,“文”
三、研读课文,人物对话
1、生字会读会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预习的时候就让同学们标好了自然段,现在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啊?(6个自然段)
2、老师这里有一幅书上的插图,从图上你都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预设: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既然是咱们书上的图啊,写的就是书上的人物,她叫什么?(贝贝)
生2:贝贝和她的妈妈在说话,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师:你观察到了人物,还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对话。
那我要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妈妈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指名读这句话。师:我要采访一下,妈妈你当时心情怎样呢?
(有点生气,有点责备,有点吃惊)她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呢?
3、师:你很了不起,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那咱们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关于这幅图的呢?(1到3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的1到3自然段看看妈妈和贝贝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4、现在谁能用上书上的话说一说,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呢?
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你一回到家就干嘛?请两个同学说。你们知道吗?刚才这两位同学用上了一组关联词(一……就……),谁还想来用用这组关联词?
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
怪不得,妈妈要生气了,因为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齐读)(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所以妈妈生气责备地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课件)
5、谁再来说一说,贝贝为什么每次都要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呢?
谁能找到书上的话说一说?出示1、2自然段。
写“次”,学生描红一遍,写一遍。
原来她的铅笔,只用了一次,她的橡皮只擦了一回,就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怪不得妈妈要生气了,妈妈说:你怎么(齐读)
6、那贝贝是怎么回答妈妈的呢?
看看贝贝的表情,看来对于铅笔橡皮的去向,贝贝是真的不知道,所以她眨着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出示对话)
现在我请两个同学来演一演妈妈和贝贝,一位同学读旁白,咱们来读读第3自然段妈妈和贝贝的对话,其他同学是评委,认真观察和倾听。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感受到了人物的心情,从而读好了人物的对话,希望下次咱们再读人物的对话时也能像刚才一样去体会,这样咱们的朗读才能更吸引人哦!
接下来我们请所有的女同学扮演妈妈,男同学扮演贝贝,老师来读旁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还有时间,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找”
先请同学们观察,然后告诉老师,这个字要怎么写,指导学生书写。
《家》评课稿10
上午,我到一年级八班听了潘老师的一节一年级的'艺术课。潘老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师生问好,学生练唱。
教师强调学生的坐姿。
二、复习歌曲:
指名演唱以前学过的歌。
学生一:2名女生演唱《上学歌》,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上台唱歌的学生声音要响亮。
学生二:4名女生演唱《小小手》
这时学生表演积极性很高,争着上台演唱。
学生三:5名男生演唱《好朋友》
学生四:4名男女生演唱《花瓣》
师强调纪律,要求听歌的学生要有礼貌,不要随意说话。
并且讲解F调的曲调,有句歌词要唱得轻柔些。
三、复习童话剧剧情
复习第一首:《到小熊家去》回忆情节,注意节奏。
复习第二首:《我才不带你去》语气要讨厌师范唱
四、学习新歌曲
学习童话剧中的第三首歌
1、师生动描述情景
2、学习曲子
3、强调最后一个“1”有四拍
《家》评课稿11
点评《百家争鸣》一课:观察点:学生学习、——自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边学边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了30%,全体参与学困生参与度一般。
在对百家思想观点、派别等的教学上,沈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进行了衔接和引导,帮助学生开拓了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练习等方式自主学习。每次基本上都是全体参与。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学困生相对比较沉默。
《百家争鸣》评课2:就问题的设置角度观察点评:问题设置有梯度,开放有度
观察到的问题如下:
1、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20xx年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
从今天政府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老师通过三个主干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了一条通向了解百家思想的“绿色通道”,
次问题围绕主问题展开,开放性程度高,易于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种活跃的气氛和沈老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问题开放又是有原则的开放,这里的原则就是我们今天要把握的知识,对这一“度”的把握,恰好是我们落实知识的一个关键。
百家争鸣评课3:学生学习、一一达成
学生清楚学习目标,但是发现对于思想家部分思想理解不够深刻,孔子思想是否需要重点挖掘。
本课课标之一,能够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体会诸子百家的主张和深远影响。诸子百家的思想很丰富,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怎么样才能既全面把握知识又突出重点呢?我个人认为不能把时间平均分配,而是对重点要深挖,易于理解的内容点到即止,这样既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又兼顾重点。沈老师对孔子思想的介绍方面,除了治国方面,如果能在教育思想上也加以挖掘,学生可能就会对有教无类这一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有深入的了解。
基于这点原因,导致课堂教学重预设轻生成,老师的主导性太强了些阻碍了学生主体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谢谢大家!
《家》评课稿12
《我们家的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把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和长大后的古怪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我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切入点很好。我让孩子们欣赏可爱的小猫来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形态各异的小猫,唤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激起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为品文悟情做好铺垫。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本课教学时,我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小时候的猫很可爱?又从哪些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呢?要求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共识。
3、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专家的课,学习他们课堂评价的语言。
2、对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利用地不够好,经验不足,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
3、虽然我饱含激情,重视和孩子们的交流,但我想如果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家》评课稿13
读完课文《跑进家里来的松鼠》,我就被这只可爱的小松鼠萌化了。这只松鼠跑进家来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事。课文用清新、自然、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一只淘气顽皮的松鼠,但细细读来,字里行间又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更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虽为略读文章,但它贴近儿童心理,不失为一篇阅读与写作的好范文。
今天上午聆听了林老师执教的《跑进家来的松鼠》,不禁为她运筹帷幄的气度而折服。我想用本色语文、灵动的课堂来概括这堂课。
在这堂课上,师傅没有说教,更多的是亲切的嘱咐,真挚的叮咛,课堂上是师生互动的对话,游戏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是非常聪慧的。我想,正是林老师用心的期待,使得课堂上有花开的声音。整堂课,她注重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表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这节课亮点颇多。
亮点一:设计精妙。
林玲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脉络清晰,行云流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着重挖掘课文写法,进而抓住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课文的脉络顺畅自然。在上课伊始,充分发挥预习单的作用,在课前让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以及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三件事情。这样操作,节省出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来引领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接下来的环节,分别依靠三个任务进行驱动,将课堂时间充分交给时间,让学生在读,说,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赏析和感悟文本的能力。
亮点二:阅读批注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做批注是一种传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引导小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有效的随文批注,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堂课中,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时,用赏析式批注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继而又进行学法迁移,从扶到放,使其方法得以巩固。如此长期下去,我想,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必定得到提高。
亮点三:读写结合。
语文是听说读写的一个结合,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教材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语文教材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就是我们无穷的资源,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优秀的写作方法,再有意识地迁移运用到习作中,本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师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交流,感悟到作者在刻画松鼠时,其中侧面描写的运用以及在选材上抓住松鼠的生活习性展开几个事例。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布置了在课文观察一种学生熟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将在本课中学到的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运用到习作中。语文的“学以致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家》评课稿14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
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家》评课稿15
这次有幸出去听了科学的市级优质课,真是受益良多。
首先,这些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非常精彩。本次优质课的参赛老师老师们都能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发挥着自己的主导地位,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成为了课堂里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相应的课堂教学一切活动中,主动地、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了主动、积极地学习和谐氛围,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是孩子,他们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们都能够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之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自己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在教材处理方面,知识点都被老师们抓得准、抓得好。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时,,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教学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志向性,甚至有几位老师是直扑重、难点,对教材的调整、重组处理比较精当,真正做到了“用材料教,而不是教教材”。比如《凝结》一课,实验探究部分有一组的学生实验现象是热玻璃片上没有小水珠,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了,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即时利用生成的资源,理深入地理解凝结形成的条件。再是《航海家的发现》一课,教师增加了人们对地球的推想过程,这样就使人类对地球认识的更完整了。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儿就不多说了
【《家》评课稿】相关文章:
《家》评课稿03-10
《家》评课稿(15篇)03-10
我们家的猫评课稿11-04
《家》评课稿(集合15篇)03-10
《家》评课稿集锦15篇03-10
《跑进家来的松鼠》评课稿05-16
《跑进家来松鼠》评课稿07-25
我是小小音乐家评课稿03-25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