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揭题解题。
1、师:这一单元我们已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名扬中外的古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什么叫名扬中外?
2、(课件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这幅画叫什么名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生自由交流与习资料)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课文将怎样向我们介绍这幅古画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课文,指名交流。
2、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3、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四、单元总结,延伸课外。
1、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课件)
2、师:本单元的其它几篇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了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老子,领略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的魅力,还欣赏了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读了这些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体会到民族文化的灿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3、师: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同学们一定已经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请继续准备,下次我们将作专题交流和展示。
板书设计:
20xx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
街市
情景
课后反思:
本课文章较长,让学生完整的反复读文不太现实,我采用分段朗读理解的方式,对于描写具体的句子充分练读,效果较好。学生欣赏了《清明上河图》,感叹颇多,对于课文的学习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分段仍然是学生比较轻松解决的问题,对于个别不同意见,孩子们积极踊跃的帮助其纠正。课后还须加强读文练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保存、官吏”等词语,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一乘轿子、传神、惊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和整篇课文的
意思。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运用已学的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段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叩响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拜访了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认识了神话传说中的英雄盘古;还欣赏了建筑艺术珍品-----赵州桥,今天学习的课文将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板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幅画的了不起?“名扬中外”能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名扬中外的画一定让人惊叹,读题,读出这种感觉。看到课题想了解什么?
导入:同学们的求知欲真强!不过,今天的课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要求同学们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有信心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课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确认读以下词语,并说说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汴梁 保存 撑船 摊贩 官吏 作坊 形态各异
悠闲 溜达 惊扰 拽住 毛驴 传神 一乘轿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你能把每段读成一句话或一个词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
3、这篇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哪些方面的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谁能带读这些词语?能找出其中含多音字的三个词语吗?
溜达 作坊 一乘轿子
2、先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课件:学习小贴士: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对照图画)
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导入:同学们已经能正确地认读词语,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这些词语,真是了不起!那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已学的方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同样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意思呢?(课件,自学小贴士:要读懂一句话可以运用一下方法:把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读成一个词,再把这些词加以概括或用适当的语言连接起来;把这段话的意思读成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这个词或句子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找中心词或总起句 。)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之前,请同学们数数有几句话(4句)那我想请四位同学分别来读这几句话,谁愿意?读之前,提个要求:你读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意思呢?该怎样读才能把这个意思告诉大家呢?
每位同学读后,师问:你想告诉大家什么意思?大家听出这个意思了吗?(相机板书:年代 作者 大小 画名 内容 历史)
对照板书,小结:瞧、同学们把每句话读成了一个词,现在只要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说?老师还可以吧这段的意思概括成一个词-----总体介绍。(板:总体介绍)
接下来就要对画面内容进行具体介绍了,那具体介绍了哪些内容呢?
指名分别读2-4自然段:想想,这段写什么?你用什么方法读懂这段的`意思的?(相机板书:人物众多 街市热闹 情景有趣)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这段写的是什么?(历史价值)这还是对画面内容的具体介绍吗?
回归全文:刚才同学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把每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读成了一句话甚至一个词,真是了不起!现在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把这篇长长的
课文也读成一句话呢?
指名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掌握了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词语,了解了文章大意,“学贵有疑”,此时,在对课文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梳理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好吗?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目标:
1、运用图文对照学习法,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是我们上节课留下来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二、赏图激趣
(课件)播放配乐的《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有什么感受?
导入:乍看这幅画,就已经让同学们惊叹不已,细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慨。让我们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走进文本,品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课件)自学提示:
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对照图画细细品读,完成以下表格:
内 容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你有什么感想?
人物众多(第2自然段)
从人物的行业的角度入手,运用列数据 、排比句的写法
街市热闹(第3自然段)
从人物的形态入手
情景有趣(第4自然段)
抓住神态、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四、反馈交流
第二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人多?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五百多个”,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有……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三百六十行,都写出来了吗?藏在哪了?你能接着用“----------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行业呢?
囊括三百六十行的五百多人,都被浓缩在这不大的一幅画里,此时,你有何感受,想说什么?
请读出你的感受。
第三自然段:从哪些句子感受到街市的热闹?
重点引导理解“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这句也是写人多,但作者是从那个角度进行描写的?(人物的形态)
可见,写人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既可以写人物的行业,也可以写人物的形态。
导入: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都要挤在一张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画里,因此画中的人有的不到一寸,最小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比划“一寸”有多长,展示实物黄豆)尽管是这么小的人物,但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信,请同学们看看画的另一端,看看每个人都在干什么呢?你能从人物的形态的角度说说吗?
有的-------------,有的-----------,有的---------------
如此精细的画笔有谁能比呢?此时,你不由想说什么?
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有趣?
作者为什么能把它写得如此有趣?(观察仔细,抓住动作进行细致描写,画本身传神生动)
是呀!作者能写得如此细致传神,首先是因为画家的传神之笔呀!因此作者由衷的赞叹:----------(齐读)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面对如此传神的画面,你又有怎样的感慨呢?
四、再赏名画(
(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解说)是呀,这么一幅画怎不令同学们感慨万分呢?在这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550多个不同身份、不同形态的人物,除此之外,还画有13种动物、170多棵数木,56匹各种牲畜,二十多辆不同车轿,二十多艘大小船只,还描绘了数量众多的房屋建筑。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宏大的规模,如此高超的画技,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
总体介绍
人物众多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画面内容 街市热闹
情境有趣
历史价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清明上河图》背景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1、同学们,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幅画。这可不是一般的画,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起读读课题。
2、你能不能读出这是幅怎样的画?(重音放在名扬中外)谁明白名扬中外什么意思?或者你能不能用其它词代替呢?(世界闻名、举世闻名)
3、通过预习,你知不知道,这幅画是?(师板书:《清明上河图》)作者是?(板书:北宋画家:张择端。)
4、幻灯展示:《清明上河图》。
二、读
1、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我建议大家用心好好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到什么地方你有体会、有启发,或是有感动,写一写、注一注。
2、同学们读书真用心,老师非常感动!谁愿意当着大家的面,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诵给大家听。
三、悟
1、同学们刚才读得真好!真有感情!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请看屏幕:
幻灯出示: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为了说服老师,下面,请同学换一种读书方式,默读课文,细心的'孩子在文中肯定能够找到答案。
3、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读书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四、品、
1、北宋画家张择端真了不起!简直是画活了,不愧是世界珍宝、名扬中外。
2、咱们再来欣赏这幅画。
幻灯出示:
《清明上河图》(配古筝乐曲引领学生欣赏。)
3、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指名交流。)
五、拓
1、同学们,欣赏完这幅画,老师和你们一样的心情,课前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愿与大家共勉!
幻灯出示: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2、师生齐诵。
六、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七、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画家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4
【设计思想】
1、探究性: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放手,不过其探究过程应该有其层次,不能浮在探究的表面化。
2、自主性:学生从选择的问题,探究的手段,体验的方法都应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性。
3、合作性:本课的教学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和独立完成。
【教材分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完善,要从一副古画中感受到历史价值文化积淀比较困难,在教学本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成语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激发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感悟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印刷品(包括邮票)和光盘,有条件的可要求上网。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应准备光盘或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三)欣赏图画,再次读文: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这幅画,距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因此,在学生对《清时上河图》的价值有着初步认识的时候,定会产生想去亲眼目睹画的欲望的情况下,教师说:“我觉得咱们班同学读书能力特别强,刚刚大家初次朗读课文就有这么多收获,那你想不想看看这幅画,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当然,看画的目的是为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因此,指导学生: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进入汴粱市区了,你能看到什么;到桥北头了……)引领学生放松地欣赏,在视觉、听觉都在其中得到了享受。
(这里运用电教法,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观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渠道更加多元。 )
2、这时,老师又引导:欣赏完了,你看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这时可以又一次引领学生走近文本。比如:当学生谈到:我在画上看到很多人。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是的,有很多人,你能根据课文来说一说,有哪些人吗?“这就进一步带领学生来学习文本了。
3、在初读交流学习心得与再读欣赏图画之后,我们老师就可以带领孩子走进课文中最能突显主题的段落的学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没必要字字斟酌,比如第一自然段,写《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我们在让学生交流心得时就可以完成,不用再细细研读。因此,教师有目的地引导:老师再请你们细细地看这幅画,再读读课文的.二三两小节,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确实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这个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画能“名扬中外”有个较确切地认识。如:当学生读到:“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时,教师可以这样归纳:“多么精致啊。如果你旁边是一个外国朋友,你愿意怎么自豪地告诉他。
(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字词有所理解,对具体的情境有所把握,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让他们自行把握情感基调,有感情地读文。)
5、这是略读课文,只要学生对“名扬中外”的原因有所了解,对文本能较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就应及时引领学生进行下一段落的学习。
如:还有形态各异的三百六十行,都画在里面了,了不起。刚才大家说画面上的人真小,但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还能够看到桥北头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老师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小节,然后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轻轻地交流一下。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谈、读、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
学习这一段话,有一个问题的讨论,能让学生对“名扬中外”会有更深刻地理解,那就是:桥头的生活情景也许是瞬间发生的情景,但也搬到了画上。这说明了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画者张择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细节,也是他画技高超地体现。这样的理解还不够,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指导,如:其实写作文和画画一样,你抓住一个瞬间的精彩把它写具体,那么文章就如画一样活起来了。
(四)欣赏图画,填写资料卡:
1、有了上述的铺垫之后,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引读法进行。《清明上河图》是一副伟大的著作,因此,让学生再次欣赏图画,加深印象。
2、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本课特点,设计如下: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基本情况 内容 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 人物众多观 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 街市热闹 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 桥北头有趣 生活情景
【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学会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别忘了要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因此作业可以这样安排: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赵州桥,课后自己也来做一张“资料卡”。
【问题研讨】
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把800多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自主控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是本课教学的一大困惑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5
师:除了人多,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街市很热闹。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生:“街上又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生:“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师:这里有个描写人物的词用的特别好,知道是那个词吗?
生:形态各异。
师:哪几句具体写了形态各异的人?
生:有的骑着马……溜达。
师:你能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词语,你真会学习。
师:是啊,各种各样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店铺,来来往往的`行人,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怎么会不热闹呢!而这样的画面,正是当时北宋都城汴梁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据资料记载,北宋年间的汴梁非常兴盛,城内有四河流过,道路通畅发达,是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人口达100多万,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有各种店铺,甚至还出现了夜市呢?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而《清明上河图》正是描绘了北宋汴梁太平盛世的热闹、繁荣的景象。
师:这么多人,这么热闹的街市,画家都把它们浓缩在一张画上呈现出来。(出示句子)一起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关注到了哪几个词语?
生:不到一寸。
生:黄豆。
生: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老师在读这段话时也关注到了这几个词语(打红词语),那么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觉得张择端的画技很高超。
生:我感觉到他下了很大功夫。
……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去体会张择端那高超的画技。
(指名读)
师:是呀,正是画家有这么高超的技艺,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3.情景:
师:让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一个有意思的情景。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吗?
生:有个骑马人差点撞到了轿子上。
师:你讲得真好,语言简洁却概括出了故事的大体意思。这个情景真有意思,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个有意思的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的画面。
(音乐起,教师读“最有意思的是……赶小毛驴”)
师:同学们,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3到4人)
生:我看见了……听见了……
师:你看,张择端把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小小的交通意外的这件小事,描绘在他的画面上,生动的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身临其境,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_____”(引读)
生:(齐)“传神啊!”
师:正是因为张择端画的画如此传神,我们才称清明上河图是一幅____(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运用朗读、默读、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读书,抓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进行品读、交流,轻重适宜,有的放矢,有效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
1.补充资料
师:同学们通过读书,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和感受,真了不起。那么现在,对于《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我还想知道画上还画了什么情景。
生:我还想知道这幅画值多少钱。
生:张择端为什么画这幅画。
……
师: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出示资料)
老师从网上下载整理了一部分资料,课前已经发给大家了,你可以看手中的资料,也可以看大屏幕,看你又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阅读后,师生交流)
师:刚才有个同学提到这幅画值多少钱?大家猜猜看。
生:……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大家说多少都不为过,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件无价之宝呀!给多少钱咱也不卖,是国宝呀!
2.放视频:
师:是啊!《清明上河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和历史价值,而且还充满了传奇色彩。想不想来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呢?(放视频)
从大家专注的神情我能看出你们被这幅画深深吸引了,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为我们国家有这种样的名画,感到自豪。
生:我很佩服张择端。
……
师:同学们,清明上河图的确是一件画中瑰宝,让我们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清明上河图》只是打开这座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作为一名小学生,你们是祖国文化的传承人,希望你们能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亲近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伴我们健康成长。
最后,让我们在诗人热情的赞叹中记住这一幅让我们骄傲的、(引读课题)
生:(齐)名扬中外的画!
(音乐起,师动情读诗)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中间。
(师生齐读)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6
一、激情导入
1.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了不起的古代绘画,谁愿意读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
2. 提问: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名声在全世界,全世界都有名)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小声读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
2.师: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课文里的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出示课件)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张择端 汴梁 撑船 摊贩 官吏 作坊 保存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一乘 拽住 惊扰
指名读
3. 师:那你知道这些带点的字的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名回答
(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可以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可以查字典、可以看图理解词语意思等等)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掌握了这么多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 通过搜集资料,你对《清明上河图》有什么了解?
自由谈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通过预习把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学懂了,能读好它吗?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自读感悟
1.师:通过预习,大家有这么多收获,那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呢?
师: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那这幅画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请同学们再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课文,根据阅读提示,找出描写画面内容的段落。
出示阅读提示:
①认真地、反复地读几遍课文。
②对照图画,找出描写画面内容的段落。
③选出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自主阅读
3.交流收获
师:谁能说说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画面内容?
指名回答
师: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画面内容,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你对哪个自然段最感兴趣?来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学生交流,师板书
预设
▲ 了解了画上的人物有五百多个。为什么喜欢? 那你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
▲ 我发现一个能让我们也来说说的标点,谁看到了?我请同学仔细看图,看看还有什么书上没讲到的人物,给大家介绍一下?
▲ 了解了街市可热闹了。
师:都有什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句子: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师:看看这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谁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是一个排比句,排比句能给文章增添气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充分强调要表达的意思。
师:你看看图,能有用“有的……有的……有的……”把那些作者没有写出来的形态各异的人给描述一下吗?
▲ 画上有好多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只有黄豆那么大,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看的清清楚楚……
师:画的是多么精致啊,的确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谁愿意把这句再读一读。
指名读
谁愿意再自豪地读一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 刚才我们从很多地方能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了桥北头有趣的生活情景,读第四自然段,把你的感受和同桌交流一下。
师: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
师:在张择端的画里像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还有很多,看到桥底下有一艘船吗?正在过桥,船上的船工都在甲板上紧张的忙碌着,叫喊着桥上有些热心人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大声喊叫,挥舞着一只手,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神态清清楚楚,所以课文里这样说,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生活风貌。
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到了什么?
师:刚才大家读书有这么多的收获,那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出你读到的内容。
▲
▲ 了解到《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师:其实这是告诉我们这幅画的历史价值。也就是说,这幅画不仅是绘画上的杰出作品,透过这幅画我们还能了解到八百年前古都的历史情况,我们愿意把这一节再读一下吗?
四、巩固练习,完成资料卡
1.师:刚才大家看着图,读了课文,欣赏到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如果想要把从课文中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大家可以制作一张资料卡,请大家拿出资料卡。
出示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师:老师请同学默读课文把资料卡填好,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完成。
2.汇报资料卡情况
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这张资料卡可以把看到的值得保存的知识长久的保存起来,以后可以随时翻看。
3.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下课后继续搜集资料,下节课进行专题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课是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介绍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略读课文。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情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读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三年级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有限;课文是略读课文,只能粗知大意。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成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资料卡。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进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质疑:引导学生解读“名扬中外”。读题。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明晰课型: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本单元专题导入新课,精练高效,既联系旧知又导出新疑,激发了学习课文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明晰课型为自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1、出示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
2、自由阅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得通顺。
3、初步感知:你知道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中年级略读课文的要求,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初读解决基本问题。)
三、赏画读文,交流汇报。
1、引导看图。
师:请同学看看书上的插图,画面的都有些什么?(板书:人物、街市、桥北。)默读2、3、4自然段,看看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2、学生汇报。
内容预设:
a、第二自然段。(人物丰富)
抓住 “五百多人、三百六十行”等词句,愿意大声把这五百多个人物向大家做个介绍吗?感受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b、第三自然段。(街市热闹)
街市上有什么?什么最值得你来赞一赞?感受画家画技之高超。
c、第四自然段。(情景传神)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看,桥头到了(出示图片)
自己读课文,图文对照,看看课文里描写的场景,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小小解说员:给大家讲解这个生动的画面。
教师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教师小结:《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真是画中瑰宝,不愧为: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设计意图:根据略读课文“粗知大意”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方法,引导全班交流讨论。在交流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本再接触。)
四、整理资料,总结课堂
1、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画面内容
历史价值
2、交流资料卡,总结。
(设计意图: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既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交流填法,进一步了解画的内容和价值,突破难点,达到粗知大意的阅读目标。)
五、全景赏画、升华情感。
1、播放《清明上河图》全景图。
2、解说诵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3、作业乐园。
无论是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还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赵州桥,还是现在我们正在沉浸其中的清明上河图,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的珍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走出课堂后,让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瑰宝!
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你的父母。
推荐书目:《古代神化》 《古代经典故事》
《中华传统大全》 《上下五千年》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全图赏画。直观生动,配以教师解说,激发学生对这副名扬中外的画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课外阅读,为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人 物——丰富
清明上河图 街 市——热闹
情 景——传神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②“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八百多年 人物 街市
(完整保存) 五百多个 热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解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座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要来欣赏一幅古画。
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师:什么是名扬中外?谁能用其他的词来替换它?
二、初读,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通顺,重点正音三个多音字“作”“溜”“乘”。
三、看图读文,读中感悟
1、播放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
说一说:看完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关于这幅画的'信息,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汇报)
3、默读课文2、3、4自然段,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哪些内容?
(用笔勾画出重要的句子)
4、交流:
学生回答,并读出课文中相关句子。
师随机板书:《清明上河图》、人物、街市、情景。
5、选一处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
(1)指着图中相应的位置,进行简单的解说。
(2)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再次欣赏清明上河图
五、拓展训练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六、作业
收集整理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续收集,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能展开想象,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3、初步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前准备】
下发“资料卡”,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写卡片。
制作PPT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随着第五单元的学,我们一同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欣赏了它蕴藏着的巨大宝藏。你看,第五单元的课文变成了画面来到我们面前,你还记得他们吗?(课件出示孔子、老子,盘古和赵州桥的图片,学生自由发言。)
2、这段时间我们同学还分成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简单交流你们的学习收获吗?
3、今天这节课,咱们将继续感受传统文化的灿烂辉煌。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国宝。是什么呢?先看看介绍——课件出示:
她是我国古代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她被宋徽宗称为“神品”,后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她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抢夺的目标。
她曾经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历尽劫难,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她就是——
4、看着这些资料,有什么想说的?这节课我们就将通过课文,揭开《清明上河图》的神秘面纱。
一、初识画卷,整体感知
1、揭题,齐读。读好“名扬中外”。
2、“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能给“名扬中外”换个词吗?(举世闻名、世界著名、闻名于世、闻名中外、名扬四海、誉满全球等)
3、凭什么一幅画能赢得这么大的名声呢?让我们赶紧翻开课文,寻找答案吧!
4、检查课前
① 出示文中的生字,认读。
②交流课前下发的《清明上河图》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
年代 作者
大小
历史
画面内容
保存情况
历史价值
相机指导:
“厘米”528厘米就是5.28米。(黑板的长度是4米,比划《清明上河图》的长和宽)
“汴梁”强调读音。汴梁是北宋的都城,其实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当时的汴梁人口达到了14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
历史价值:《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这句话非常重要,到底什么意思,随着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你便会慢慢体会到。
6、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本领真强,通过预习就了解了那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你们都是从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找到的?
是啊,第一和第五自然段短短几句话包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让我们将这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还有如此巨大的价值,难怪作者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走进画卷,感受热闹
1、你想不想走进这绵绵长卷,去看一看“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呢?让我们穿越时光,来到八百年前的北宋汴梁街头。
自由朗读2——4自然段,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文字世界,慢慢地看,细细地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提醒学生写旁注)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各位游客,经过了这一番游历,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汴梁街头的情景,你最想说的是——(预设:热闹、人多、繁荣……)
3、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划出课文中的相关词句。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A、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从7个“有”、“五百多个”、“三百六十行”“……”等处感受人物之多。)
联系插图,想象画中还会有些什么行业?
这真是——(生读: “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
B、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C、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从第四自然段桥北头的情景看出人多,热闹也可。
4、呈现补充资料:《清明上河图》里共描绘了:
五百五十多个人物;
牛、马、驴、骆驼等牲畜五、六十匹;
各种树木一百多棵;
各种车、轿二十多辆;
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众多。
所有生活中有的,在画卷中都能找到,可以说是——板书:应有尽有
难怪后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5、齐读课文最后一句:《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了吗?简单交流。(预设:画卷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真实地再现了北宋时期的市井百态,对后世研究北宋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板书:历史价值
这样的画,怎能不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细品画卷,感悟传神
1、再读2-4自然段,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交流:
A、“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黄豆大小的圆):这就是黄豆大小,就在这黄豆大小的地方,张择端却画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让学生自由抒发感受,从而体会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带着感受读。
B、第四自然段(以读带悟,感受“传神”)
a、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儿我们来交流,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心情怎样?)(有意思、惊险、可笑……)
b、惊险,刺激,有趣……同学们的感受各不一样,你是从哪个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请你圈划出来,多读几遍。
c、交流感受,读句子。
惊险刺激(抓住重点词句:一下子拽住)。
有趣好笑(抓住重点词:又踢又跳)
师引导:你听出他哪些词语读得特别好?
他又是通过哪些词语读出了自己的感受?
你的朗读简直把我带入了当时的情景中,你在朗读时,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d、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不但画面传神,作者写得也很传神,引发了我们的无限联想。这样的画面,有声音,有情节,有动作,这哪是在看一幅画啊,简直就是在看——(电影、动画片……)
齐读最后一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随机指名:此时,你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读。
如果你面对的是世博会中国馆里那络绎不绝的外国朋友,你又想怎样地说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自豪地说——
e、张择端就是用这样细腻传神的画技,使我们看到了——(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板书:艺术价值
此时的我们,不得不由衷地喊出:好一幅——(生:名扬中外的画)
2、这样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想不想一睹它的风采?准备好,请你细细地欣赏这幅画,看看能不能从画中找到你读到的内容,看到的时候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交流。
(多媒体滚动演示清明上河图,老师根据场景适当提示: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汴梁郊外的风景……看到横跨在汴河上的拱桥了,到桥北头了…………进入汴粱市区了,这可是画卷中最热闹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
四、想象画卷,迁移运用
1、好看吗?还想看吗?这回咱们看两幅特写的画面,你可得睁大眼睛看仔细了。
2、出示两幅画面
师:你看,还是这幅画面,一条大船正准备通过拱桥,桥上的桅杆眼看就要碰到桥梁了,桥上、船上和岸边的人都在为此忙碌着……
再看,汴梁市区的这家店铺前围满了人,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请你选择一幅画面,展开联想,仿照第5自然段的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3、交流。
师点评:你写出了汴梁城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通过你写的内容,我看到了汴梁城的繁华和热闹;
……
五、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可以对张择端说,也可以说说《清明上河图》,还可以谈谈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2.老师出示小诗,齐读
历经风雨八百年,
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
尽在绵绵画卷中。
扬名海外震国威,
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
板书:
应有尽有 热闹 ------------------- 历史价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清楚楚 传神 ------------------ 艺术价值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2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走进第五单元,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欣赏了美丽的古代神话,走进了雄伟独特的赵州桥,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幅古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板书课题)
2、揭题:你知道“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己理解回答)
说的真好,“名扬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国外都很有名气。(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副怎样的画?画上都有些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明确学法,初步感知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今天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1、通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了解这幅画的画名、作者、年代、大小。
2、出示阅读提示:读了自读提示你知道了什么?(阅读方法:看图读文;阅读要求:知道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3、自由阅读: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找到答案后,四人小组内交流。
4、初步感知: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1)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
(2)画上的街市非常热闹,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
(3)介绍了北桥头的场景。
(4)我们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人物丰富、街市热闹、情景传神(相机板书)
三、精读课文。
1、现在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一起再欣赏一下这幅画吧。
2、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引导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学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3、自由读文,对照图画,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那些内容?简单地标注在文字旁边。
4、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1)读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2)读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3)读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朗读课文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小结:难怪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的一个小百科全书,我们可以从画卷中看到宋代各种各样的行业,还能看到热闹的街市、有趣的场景,仿佛置身于八百年前的的古都,了解到当时的民俗、民风和人民的生活场景,真是画中瑰宝,《清明上河图》不愧为(齐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四、再赏美图,抒发情感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2、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名画,现在你最想说什么?你会怎样它,赞美它!(学生自由表达)
3、(出示小诗)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记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齐读)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名扬中外震国威,惊世之作传万年。
课堂练习
五、作业安排
1、把《清明上河图》介绍给家长朋友,与大家共享。
2、搜集更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口语交际》作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我们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
教学中,我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原则——“粗知文章大意,不求斟字酌句”,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环节:
1、抓住课题落实字词基本功训练并启动文本学习
我们班的孩子在字词理解的精确方面能力太差,面对几个义项不知道怎么选择的大有人在。而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材料,我不能放过。学生读题后,让学生谈谈最关注的词语中最关键的字,大家自然把焦点聚集在“名扬中外”的“扬”上,然后,拿出字典,查它有哪几个义项,作出自己的选择并理由,然后再拓展出“名扬中外”的近义词,我认为训练是比较落实的。紧接着,我让大家据课题质疑,学生提的问题还真不少,比如“这是一幅什么画?”、“这幅画的作者是谁?”“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为什么说它名扬中外?”我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了解古画内容。
打开课件,我让学生边欣赏古画边听课文朗读,并配上优美古典的古筝乐曲,将学生带入画中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激发学生了解古画的兴趣。接着,我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清明上河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针对学生的交流再让学生找找这内容都在课文的哪一段,初步感知了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内容。并由此教给学生抓住中心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3、读中欣赏古画。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画的基上,我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段练习朗读,借机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并在指导朗读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拓展,如:二、三段让学生分角色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并在学生读完书上的内容后继续指名引读“有……有……有……”“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想象开去,学生兴趣浓厚,想象丰富。
4、了解古画价值
欣赏并了解了古画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再看了一遍古画并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它会成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想得很细,回答得很好。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了这幅画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名扬中外。
回顾整个课堂教学,它不仅让我对《清明上河图》这幅古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在三年级小组学的组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摸索,使孩子们在小组学的意识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第四自然段中抓住“最有意思”这个词让学生小组学习时,本想让学生或表演或朗读来表现最有意思,可效果没有想象的完美,而且占用的时间较多。下课后,我在想,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自己读中感悟其中的趣味是不是更好。另外,这么一幅气势宏大的古画,作者如何将它写下来呢?还应适当指导学生去发现并感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3
教材简说: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主要是从人物所从事的行业之多来表现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介绍了画面上各种人物的形态;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导入语:
同学们,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清明上河图》。
有人称它是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还给了它极高的评价,称它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
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不仅全中国有名,而且全世界也有名)
生自由说
3、多了不起啊,我们一起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课题
齐读题
4、读得真棒,老师还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了迫不及待,好吧,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这幅不朽的杰作。
二、学习课文
1、放录音看图,请同学们边听边看,想想你看到了什么?我们来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准备好了吗?请你说……
2、想更多地了解这幅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幅画,欣赏这幅画。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P77。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明白意思的词语旁打上?待会我们一起来研究讨论。
3、生自由读,随机指导。
4、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读会了吗?谁来当当小老师,带大家读,重点正音:作坊(轻声) 乘: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5、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呢?说说为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拿起笔圈圈画画。
① 长528厘米 高24。8厘米
教室的宽 尺长比划一下
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那可是个高雅的地方,非一般的物品可以陈列在那里,只有我国的国粹才有资格存放在那儿,光从这一点上,便让人感觉到真是名扬中外啊!
② 人物多,有五百多人,(有五百多人的画能称得上是名扬中外的画吗?)
示句: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有……有……还有哪些行业?
你能用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吗?我送你一个词语:行业齐全(板书)
是啊,每一行的人都逃不开张泽端的眼睛,多绝啊?(板书)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③ 画面上的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示句)
他们在干什么?(找到文中句子,齐读)
画面上那么小的人,每个人在干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绝!
这段话能用哪个词语来概括?(热闹非凡)板书
形态各异
三、是啊,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看到人物众多,场面热闹,更叫绝的是每个人都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1、文中的哪一段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谁把它找出来(第四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一遍两遍三遍,直到你的眼前出现了这幅情景。
说说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你能把这个情景从画中从画面上找出来吗?
3、怎么样,很难找吧?告诉你们,这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得清,示图
想想,这么细小的画面,张泽端居然能画的那么传神,真是一绝,真是太神了(板书:神)
4、这么传神的画面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试试先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现在,老师请大家来当当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小讲解员,向中外游客介绍一下这幅名扬中外的画(示图)
此时此刻,当你站在这样的一幅名画前,你的心中会涌动起怎样的感觉,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
师读最后一节
唯有最平凡最真实的东西才最长久,永远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作业:
回家向你的父母和朋友介绍这幅画。
反思得失:
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对内容的理解,学生从中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作者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丰富的感情,这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理解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将得到发展,因为对内容的理解必须经过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由对生动、具体、局部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经过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走向理性的认识。学生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由具体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表面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中,思维水平将逐步得到提高。
《语文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基本没有涉及“段落”这个概念?是它不重要吗?答案是否定的。过去的段的训练容易把我们的教学引向繁琐分析的桎梏中,它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在阅读中,对于段落及其概念,我们是不可能完全回避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分段、概括段意作为把握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来看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段的概念由文字内容渐渐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理解,可以把同一意思的句子合为一个自然段。
而段由句生成,因此句式对于中段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段的概念。尽管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定的句式训练还是比较重要的,对形式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课文可以说是书面语言的海洋,里面的语言形式丰富多彩,语言现象数不胜数,语言风格多种多样。那生动、贴切的比喻,那铿锵有力、富于节奏感的排比,那形象、巧妙的拟人,那充满音韵美、工整的对仗;那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那精炼的一语道破,那含蓄深刻的哲理意味,那雅俗共赏的诙谐与幽默。或庄重、或谐谑;或朴实、或典雅;或粗犷、或细腻;可以说,各种语言现象、各种语言形式、各种语言的风格应有尽有,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理解这些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语言的形式,体会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修饰文字的,体会到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之处、鲜明之处、生动之处。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解,才有可能吸收消化,才能谈得上运用,进而熟练地运用,得心应手地运用。否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总是在课文的内容上绕来绕去,对语言的形式却了解甚少,这就基本失去了学习语文的意义,丢掉了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有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对于三年级的作文也能够有很大的帮助。也许有人说对于作文来说,应该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能海阔天空地想,却无法得心应手地写,其原因在于其语言的规范性不够,因此,段落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规范学生的语言。
语文是语言文字的学习,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篇,语文的学习需要扎扎实实的一步一步走,容不得半点浮华。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
3.培养“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自学方法。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法:引导,直观法讲解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直观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1自然段
1.揭题: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不但有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和孔子;雄伟、坚固而且美观的赵州桥,还有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国画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国画大师张择端。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准确。
在读文的过程中,学生勾画不理解和读音难以把握的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随机指导。
读下列词语:名扬中外 撑船 官吏 形态各异 毛驴
悠闲 溜达 甚至 拽住了 惊扰
作坊 店铺 摊贩 摆小摊 都城
特别注意多音字“作”、“都”的读法。
4.理解 “名扬中外”的.意思,用这个词语口头造句。引导学生知道这幅名扬中外的画就是指《清明上河图》。
5.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印象,请你说一说。
6.能读好第1自然段吗?齐读。
7.过渡,提问:这幅画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名扬中外呢?
二、欣赏感知,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自由观赏,注意画面的细节,谈谈自己看后的体会。
2.老师激趣:这幅图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请自己学习课文。
3.方法引导: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自学课文?随机板书:图文对照。
三、看图读文,激发情感
1.默读2──5自然段,对照图画,找一找课文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可以在组内交流一下。
2.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
3.交流感悟2──5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多读读,并从画面上找出来,边读边对照)
(2)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以此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3)读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
(4)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5)读第4自然段,并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6)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四、抒发情感,运用语言
1.仔细读文,提问:这里所说的古都风貌指的是什么呢?请你介绍介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回顾前文,将前后内容融合起来)
2.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3.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有趣生动的课文,现在你想说什么?
4.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习有关文物、古迹、图画等一类的文章,指导学生写“资料卡”,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这儿,教师指导学生制作一张“资料卡”。如下:
师:刚才大家看看图,读课文欣赏了一幅了不起的画。如果你想要把从课文搜集到的信息长久地保存下来,我们可以做一张资料卡。
资料卡
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填写资料卡,这是另外一种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当要填写相关内容时,并不需要把整篇文章一一细读,而是快速浏览,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北宋 张择端)
基本情况 内容 历史价值
长:528厘米 人物众多 800年以前
高:24.8厘米 街市热闹 古都风貌
北宋、汴梁 桥北头有趣 生活情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5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上的价值。
2、体会作者介绍的有序和生动,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上价值。
教学准备:
1、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多媒体课件。
2、准备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导入
1、赵州桥是一座多么了不起的古代建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又将向我们展示一副了不起的古代绘画。
板书: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2、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幅画呢?(想)那我们赶紧去看看。
二自由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做简单批注,在读不懂的地
板书:一副名扬中外的画
2、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幅画呢?(想)那我们赶紧去看看。
二、自由读课文,在读懂的地方做简单批注,在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教授巡视。
2、提出一问或不解词语。
(1)互帮解疑或解词。
(2)教师引导联系上下文或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名扬中外、悠闲、溜达、拽住
⑤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文中指一顶轿子。
2、汇报自己读后了解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3对照图画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
(1)小组内读后,互相交流。
(2)汇报(指着图中相应位置进行解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中说的画上五百多个人物都能在画中一一找到;第三自然段中街市热闹的情景,来往、形态各异的人,无论大小都能在画上看得清清楚楚;第四自然段中介绍的最有意思情景,在图中的桥北头可以看到轿子、骑马人、驴子……还有他们各自的神情真是栩栩如生,如林其境啊!)
4、师引导: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或最想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即可)
5、让我们带着自豪额感情朗读全文,告诉世人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1)指名读。
(2)小组读。
(3)全班齐读。
三、总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
四、作业
1.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2、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4篇03-12
三年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03-05
《画》教学设计07-02
画杨桃教学设计04-04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04-19
《画杨桃》教学设计11-03
苏珊的画教学设计04-03
画杨桃教学设计04-02
《画杨桃》教学设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