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蜡烛》有感

时间:2023-03-13 19:02:2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蜡烛》有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蜡烛》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蜡烛》有感

读《蜡烛》有感1

  暑假到了,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我可开心了。

  我最喜欢《烦恼的大脚》里的《阿土的蜡烛》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很有爱心、做了数也数不清蜡烛的阿土爷爷与小动物们的故事。阿土爷爷送给害怕天黑的小兔子蜡烛和灯笼,照亮回家的'路;送给猫头鹰妈妈长长的蜡烛和烛台,因为她的宝宝喜欢点着蜡烛听故事……阿土爷爷帮助了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最后,小动物们也给了爱帮助人的阿土爷爷一个大大的惊喜——小动物们点起蜡烛帮阿土爷爷庆祝100岁生日!

  是的,对待别人要有爱心,要懂得帮助别人,更要懂得感恩帮助自己的人。妈妈也是这样教育我的,所以我在学校里也经常帮助同学们,帮他们做值日生,帮他们解决难题;做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收作业,帮忙管理班级的纪律。在家里,我也会帮妈妈照看弟弟,帮助弟弟一起收拾玩具。

  阿土爷爷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蜡烛很小却像点点星光为我们点亮了夜空。我喜欢帮助别人,帮助别人让我感觉到开心!

读《蜡烛》有感2

  我在两天的时间里把《千只鹤》这本书看完了。里面的《红蜡烛与美人鱼》这个故事我最喜欢了。

  这个故事讲了在蓝色的大海里住着一条可爱又善良的美人鱼。美人鱼把自己的孩子给了一家卖蜡烛的老人家家里,这家店生意很好。美人鱼渐渐长大,她用毛笔在蜡烛上画了鱼、虾、海马,老奶奶家的生意更加好了。人们把用过的带画的蜡烛带回家,出海就不会遇难了。

  有一天,一个商人要把美人鱼买走,老人不同意。商人说:“美人鱼是不祥之物,不赶快撒手就会大难临头的。”老奶奶就把美人鱼卖给了商人,还挣了大钱。

  过了几天,有一个女人来买蜡烛,老奶奶发现她给的'钱是贝壳。三年过去了没有人来买过蜡烛,这家店和寺庙都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善良,要懂得感恩。我们要多做好事,不要只听别人的话,要有自己的主见。

读《蜡烛》有感3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在三月就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日本童话之父小川未明的童话世界《红蜡烛与美人鱼》。

  第一次看到书的目录时,我就产生了一些疑问:真的有蓝色的煤油灯吗?各种各样的成长是指哪几种成长呢?万又是怎么死的呢?这些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料定这段阅读之旅一定不同寻常!

  当我开始阅读的时候,那真是悲喜交加。这本书里的.故事有许多难以言状情感,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叹,对弱者的同情,对孩子的关爱。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仿佛自己就是故事情节中的路人,看着故事的发生、经过、结果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非《柚子的故事》莫属了。故事讲述了年雄小时候摘了爸爸爱惜的未成熟的柚子,哥哥为了保护弟弟,说是自己摘的,替年雄受罚。没想到第二年春天,这位温柔、善良的哥哥就因病逝世了。这个故事让我惋惜、感动。惋惜是因为善良的哥哥年纪这么小就去世了;感动是因为哥哥替年雄受罚,还没有告诉爸爸真相,让人泪目。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到了我的妹妹和我自己。平时我也没有宠着、护着妹妹,我让她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其实她才三岁,自理能力还很弱,哪里能够事事都自己做呢?我应该多给妹妹一些关爱,做个好姐姐。

  读完整本书,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获得了很多感动。一本好书真的不仅仅能带给人知识,还能带给我们一次心灵的洗礼。

读《蜡烛》有感4

  今天,我读完《蜡烛赞》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不禁深深地飘动了,这该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奉献精神啊!蜡烛,它想的是别人生活的美好,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如果没有蜡烛的品格,那停电时我们的生活哪有如此方便啊!为此我由蜡烛联想到了我们敬爱的老师。

  老师和蜡烛的相同点太多了!

  蜡烛是清贫的,老师也是清贫的;蜡烛是富有的,老师是富有的,他们的学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蜡烛是无私的,老师也是无私的,她们给社会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而向社会索取的又极少极少!

  这一切,怎能不叫我感慨万千!

  老师们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如今他们已经是桃李满天下。虽然我们已经是他们的弟子,但我常常想,老师不就是山间那一望永不干涸的山泉吗?不仅是山泉滋润了我,在校园湛蓝的天空中,还有一轮不下班的太阳。“老师啊老师,你像太阳,永不下班的太阳。”老师,或许我们不能成为太阳,可是,至少我们愿做星星,一颗颗亮晶晶的星星,和你一起发光,和你一起挂在天空……。

  这篇文章中有两句这样的话:“蜡烛,在生活中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品,因此,常被人忘记。可这正是蜡烛的可贵品格。它想的是让别人生活美好,而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老师,不也正是这样吗?在当今的社会里,老师常被人忘却。可是,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育,老师的.培养,那些“天才”即使再努力,也不能成材啊!可是,老师对这种极不公平的现象没有任何报怨!老师,就像蜡烛一样,它们默默无闻一直在散发着自己的热量。光散完了,热没有了,就悄悄无声地走了。他们带着的又是极少极少,而留下的却是很多很多……

  老师啊老师,你在事业中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瓦,你在奋斗中是风浪搏斗的那双浆,你在希望中是万绿丛中的绚丽花朵,你在友谊中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你在勤劳中是耕耘大自然的那头牛,你在自由中是清晨冲出笼子的飞鸟,你在幸福中是一桌供人享受的佳宴;千言万语一句话:老师,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爱你!

读《蜡烛》有感5

  大家都知道,从德国入侵波兰到日本战败投降,总共几十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少的人民因为战争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侵略者的滔天罪行令人发指,人民的悲惨命运也令人万分同情。今天,我偶然读了一篇文章——《半截蜡烛》,读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思潮起伏。

  文章讲述了一个名叫伯诺德的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检查的德国军官点燃蜡烛的危急关头,为了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巧妙周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终于保护了秘密文件,取得了胜利的事情。

  读完之后,我的心中心潮起伏,汹涌澎湃,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战争带给人们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仅仅只是因为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一家三口就险些丧命于可怕的纳粹侵略者的魔掌之中;杰克、杰奎琳这对兄妹俩小小年纪又是多么的勇敢——不怕遇到生命危险牵制敌人,分散敌人的注意力,如果不是伯诺德夫人的苦心教导,又怎会有杰奎琳的成功呢?如果杰奎琳没有把蜡烛取上楼去,伯诺德夫人一家肯定会被满门抄斩,重要机密也会泄露!可以说,所有的一切伯诺德夫人都功不可没!

  绝密情报最终没有被暴露,联络站也没有遭到破坏,伯诺德夫人一家也得救了!杰克、杰奎琳这对兄妹俩的机智镇静,在我的脑子里面挥之不去——这也是爱国的表现啊!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对待每一门功课都精益求精,长大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读《蜡烛》有感6

  我怀着无比好奇之心,读完了<小蜡烛头>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讲作者在一天早上,把小蜡烛头扔了.偏偏那个晚上停了电,作者又把小蜡烛头找出来,一家就靠者小蜡烛头微弱的光,度过了一夜.

  小蜡烛头,虽然渺小,也不那么光亮,但它为了自己能够为人民服务而感到高兴,就算它燃尽了,也不感到一丝悲凉."电灯的光虽然比小蜡烛头明亮得多,但我的心里,将永远留下小蜡烛头的光亮."这句话,使我懂得了无私的奉献才会让人们尊敬.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小蜡烛头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默默奉献的莫过于老师了.老师就像一个园丁,我们就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们慢慢地茁壮成长.在老师的'照料下,我们从一个不懂世事的小毛孩,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懂事,成绩出众的少年.多么感谢老师们啊!是他们让我们光荣地离开了母校,从而走进了一间值得大家骄傲的中学.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和小蜡烛头让我懂得了人就要无私地奉献.

  小蜡烛头,你是那么平凡而伟大.我敬佩所有像小蜡烛头一样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像小蜡烛头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

读《蜡烛》有感7

  炮火烧灼了整个战场,硝烟弥漫了整个战场,德军的炮火不停地轰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真爱才会浮现在眼前。

  在萨伐河上的一座桥和那个小小的.桥头堡旁,五个红军偷袭不成,其中一人牺牲在了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岸。在方场的瓦砾堆下面,有一个老妇人住在那里。当她看到那战死的兵,揣着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慢慢地爬出了地窖,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她冒着生命危险走到方场上去,不顾德军的炮火的轰击,走到了那战士的身边。她像对待亲人一般,将他掩埋了,并且将自己珍藏了45年的结婚喜烛插在他的墓前,来祭奠他,还守了他整整一夜。

  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能做到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天天相见的朋友。

  在朋友窘迫时,点燃你心中友情的蜡烛,让爱燃烧起来;在朋友失意时,点燃你心中友情的蜡烛,让光明照亮前方;在朋友难过时,点燃你心中友情的蜡烛,让光亮驱散黑暗。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一支蜡烛,只看你是否愿意打开心扉,是否愿意点燃蜡烛?

  当天使衔着橄榄枝降临人间时,就是友爱洒满人间时。

读《蜡烛》有感8

  《半截蜡烛》讲了一位人称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儿女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他们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巧妙周旋,最终保全了情报安全。

  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伯诺德夫人的生活不是很好,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所以参加了传递工作。在这项充满危险的工作中,她们一家三口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面对突然闯进的德军,伯诺德夫人毫不畏惧,她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里拿出一盏油灯放到桌上的`那一刻,她的孩子看她的勇敢和冷静,也有所作为。他们和德国强盗斗智斗勇,最终危机过去了。

  读完《半截蜡烛》这篇文章我若有所思。在战争时期伯诺德夫人生活很艰苦,但她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作办新时代的人,要像伯诺德夫人邢样活着,让自己满意,为国家出一份力。

读《蜡烛》有感9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半截蜡烛》。

  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伯诺德夫人、她的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与侵略者之间的事情。读完了这个故事,我被伯诺德夫人爱国,会想办法,困难面前面不改色的行为感染了!

  其中,我最佩服的是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杰奎琳。虽然,她仅仅是一个9岁的'孩子,但在母亲的感染下,遇事镇定,使我深感佩服!

读《蜡烛》有感10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蜡烛》,读后心里很不平静。

  故事讲的是,一个单身的女子刚刚搬进了新家。新家隔壁住着娘仨。一天晚上,那一带突然停电了,那女子只好点上蜡烛。没一会,突然传来了敲门声。原来是邻居家小孩,小孩紧张地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她们家穷得连蜡烛都没有,可别让她们粘上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没有!”孩子从怀里拿出了两根蜡烛,说:“我妈妈怕你没有,让我给你送两根。”女子听到这里,把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读到最后,我同情起送蜡烛的小女孩,痛恨那个阿姨了。阿姨不该把邻居家的好心当成驴肝肺。这样的.事我就经历过了一次。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伙伴正在开心地玩着,她奶奶突然把我的朋友叫过去,说了一阵子话。朋友听到后马上就告诉我说,是她奶奶说我不是个好孩子,让她不要和我玩。我很生气,马上就回到了家里,想和妈妈说说这件事。谁知道妈妈没等我说,就催我说:“你朋友的奶奶今天没吃饭,你赶紧把这两块月饼给送过去!”

  我怀着委屈的心情,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我朋友家。给我开门的是朋友的奶奶。我问老奶奶:“奶奶,你家过端午节买月饼了吗?”我刚要说妈妈听说你没吃饭,让我给你送两块月饼,老奶奶就没好气的说:“没有!”我心里很生气,当我告诉老奶奶,是妈妈听说您没吃饭,让我给送两块月饼时,老奶奶不好意思了,当着我的面告诉我的朋友,以后你俩要好好处,做好朋友。

  通过故事和我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地误解好人心,那样会很伤害人的。

读《蜡烛》有感11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文章叫《半截蜡烛》。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佬占领下的法国,为了把德国佬赶出去,一家法国居民机智、勇敢地保护机密的事。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知道文章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中我也明白了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有,面临危险的时候,不能害怕,要镇定自若,十分沉着冷静地去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啊!文章中的伯诺德夫人把一个装有机密的`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并且使孩子们认识到,这个金属管内的机密,跟祖国的解放有关,要不惜一切代价保守这个秘密,表现了这位普通的法国家庭妇女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其中两个孩子的沉着、机智、勇敢,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一种爱国精神的表现。这里,我其实最佩服的就是杰奎琳。虽然她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但在母亲的感染下,遇事镇定,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遇事能向杰奎琳一样冷静、机智,并且可以为祖国出一份薄力,培养自己更进一步的爱国情怀,让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人士,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成功啊!

读《蜡烛》有感12

  这学期,我们读了许多关于抗战英雄的文章,除了这些语文书中众所周知的英雄文章,我还读了一篇文章——《半截蜡烛》,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颇深。

  《半截蜡烛》主要讲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人称伯诺德夫人的家庭主妇,她身边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他们一家三口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伯诺德夫人为确保情报安全,将情报放在蜡烛内。有一天屋里闯进来三个德国军官,他们点燃了那个藏有情报的蜡烛。妈妈想让德国军官换根蜡烛,可是失败了。儿子想拿走蜡烛,但仍以失败告终。最终,小女孩杰葵琳对军官说要一盏灯上楼睡觉,这次,小女孩成功了。

  小女孩可真是勇敢啊!他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让我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他们为了不让敌军发现部队主力,便将敌人引上绝路,最后弹尽粮绝,跳崖自杀了。自古以来,世界有多少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畏生死,无私贡献?他们能做到这样都是出于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对敌人刻骨铭心的恨啊!他们太伟大了!

  我读了这篇文章,还是那句话:爱与恨是勇气和力量的源泉。

读《蜡烛》有感13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有一个故事名叫《点起蜡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的是春秋时代晋国有个著名的乐师,名叫师旷。他从小就双目失聪,但是他十分刻苦学习各种知识。他的琴弹得特别好,晋国的`国君经常叫他去弹琴。有一次,他在给晋平公弹琴时,他听到晋平公说:“我年轻时没好好学习,现在想学习,可是已经太晚了。”师旷说:“少年时期学习,就像早晨的太阳,前途无量;壮年时学习,就像中午的太阳,同样能有大作为;到了老年才下决心学习,那就好像晚上点起蜡烛,总比抹黑行走好得多。”晋平公听了师旷的话开始学习,后来学到很多知识,对他处理国家大事很有帮助。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一句俗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平公年过七十了,才后悔自己年轻时没有好好学习,感到知识不够用。老了开始努力学习知识。他这种知错就改,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是,我们却不要像晋平公一样,到晚年才想起来学习知识。我们现在正是少年时期,就像早上初升的太阳,只有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做一个博学多识的人,长大了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是为了的主人,未来的世界靠我们去创造,我们只有用知识去武装自己,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把握现在,努力去学习。让我们像一叶小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远航。

读《蜡烛》有感14

  一、以“读”为主

  身临其境《半截蜡烛》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小说,我们分析小说时,大多数是以小说三要素入手,季锋老师巧妙地将人物、情节、环境三者相结合,而将这三者串联的线索,便是教会学生去“读”,去感受,例如在分析小女儿杰奎琳的人物形象时,对于“小女儿杰奎琳娇声的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嘛?’”这句是分析杰奎琳的关键,在初步阅读之后,季老师请同学们划出关键词,对于“娇声”一次,季老师十分重视,首先带着学生去体会娇声是什么意思,然后模仿娇声的语气,进行朗读,并分析小女儿杰奎琳和大儿子、母亲的区别,再次指出“娇气”一词的重要作用,指导朗读,先由个别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后全班合作朗读,在笑声中使得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形象以及杰奎琳成功的原因。

  二、主题明确

  板块清晰季老师这节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主题明确,内容清晰。季老师在教授这节课时,板块分的十分清楚,全文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母亲、大儿子、小女儿,分别对这三块进行人物分析,教学目标明确,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智慧与勇敢,体会她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三个板块即独立又统一,在独立的分析三人之后,季老师在宏观上对三者进行一个比较,得出他们有勇有谋、沉着冷静等特点。例如三人的出场顺序,二儿子选择与亲人同生死、共命运以及小女儿独有的“娇气”。

  三、教学有法

  注重细节季老师的教学分析以找关键词入手,在分析每一板块时,季老师都会提示学生圈一圈、划一划最有特色或者最关键的字词,圈划出来之后,对词义进行探讨,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理解词句,例如“一场危机似乎都过去了”,对“似乎”一词的理解体会。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把握细节,一个不起眼的词,很可能就是把握一个人物形象的关键,比如伯诺德夫人把蜡烛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显眼”一次则体现伯诺德夫人的机智。

  四、阅读感受

  迁移技法阅读是为了写作,在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之后,季老师便提问学生们小说阅读的感受,一位同学说出“一波三折”四字时,季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这写在课文标题上。“一波三折”实际上是小说情节上引人入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一点,说明学生已经很深入的理解了课文,也是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我们语文的任务不是把每一位学生变成文学家,而是帮助那些可能成为文学家的学生实现梦想。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牵涉到写作手法,使学生化外在的文字为自己的知识。

读《蜡烛》有感15

  在烧灼的战场,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的土地,令人似乎看到那激烈的战争,令人感受到战火的无情。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南斯拉夫母亲冒着被炮火炸伤的危险,安葬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并将珍藏了45年的两支结婚喜烛,点在他的坟头。读了《蜡烛》这篇,我颇有感触。

  蜡烛是一种普通的东西,但是它却是这位老人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是这位老人最重要的东西,给在饱受战火之苦的她带来安慰。然而她把它们插在了一位与她素不相识的苏联红军坟头,这种无私的爱令人感动。

  “只有一棵树还没倒下,好像有一双魔手把它的上半身削去了,单留着一人高的下半截。”“方场的另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这两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和房屋被炮火炸毁的样子,从侧面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德国人的平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依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炮弹在老人身边飞过,虽然“炮弹依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但是也随时可能伤害到她,而她还“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难道死亡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没有什么可怕的吗?我认为对这位老人来说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真正的可怕的是有亲人为自己的生而死,而亲人就是能是自己感到幸福、温暖的人,亲吻亲人的额头,让逝世的亲人安息对于老人更加重要。

  《蜡烛》这篇令我想起了同是描写战争年代的`人的《芦花荡》。

  这篇讲述了“老头子”夜送两个女孩进苇塘,半途遇阻受伤,而第二天痛打鬼子,报仇雪恨的故事。这篇通过各种描写,写出了一个过于自信、自尊,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的老英雄形象。在这样险恶的战争背景,却有着这样一个老英雄,他为解放军送粮食,为大菱报仇,他与南斯拉夫母亲一样都是虽平凡但却勇敢、善良的人。

  “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在烛光中,是一个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是儿子的正义、勇气;是一个战士打倒侵略者,维护正义的信念;更是一个个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渴望和平的火焰。虽然“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闪烁”,我相信“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读《蜡烛》有感】相关文章:

读《半截蜡烛》有感10-21

读《半截蜡烛》有感 10篇10-21

读《半截蜡烛》有感 (10篇)10-21

读《半截蜡烛》有感 (集合10篇)10-21

蜡烛读后感09-28

半截蜡烛读后感03-07

蜡烛的作文03-09

蜡烛读后感15篇03-07

蜡烛小学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