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评课稿

时间:2023-03-13 19:13:37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1

  这节课,我认为董老师充分体现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节课的导入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起,学生能闻到清新剂的香味,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把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提出来了。

  第二,对分子特征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知识点的提出,运用了非常具体的`数字和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那么学生在这些非常具体的数字中就了解到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对分子是不断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处理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去探究。比如,在探究氨水滴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红,而不将氨水、酚酞混合,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用大烧杯罩住后,大烧杯里面的酚酞仍变红,大烧杯外的不变红。通过这一现象,学生必须就会想到是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酚酞才会变红,这样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总结出来了。同样地处理分子间有间隔时,董老师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同样多的石块和沙子混合会怎样,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25ml水和25ml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小于50ml。将宏观和微观恰当地联系了起来,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分子间有间隔”这一事实。

  董老师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提出,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的,对水的蒸发和水分解学生已经很清楚,这是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利用具体的小问题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在这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及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有无变化。并且充分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最后的知识网络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董老师若将最后知识网络的提出让学生总结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平面彩图加以充分运用,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与指正。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2

  这节课,我认为张老师充分体现了“问题――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节课的导入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起:学生能闻到清新剂的香味,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把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和原子提出来了。

  第二,对分子特征之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知识点的提出,运用了非常具体的数字和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那么学生在这些非常具体的数字中就了解到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对分子是不断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隔的处理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去探究。比如,在探究氨水滴到酚酞试液中,酚酞试液变红,而不将氨水、酚酞混合,分别放在两个小烧杯中,用大烧杯罩住后,大烧杯里面的酚酞仍变红,大烧杯外的不变红。通过这一现象,学生必须就会想到是氨分子运动到了酚酞试液中,酚酞才会变红,这样自然而然地也就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特征总结出来了。同样地处理分子间有间隔时,董老师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同样多的石块和沙子混合会怎样,然后再让学生去探究25ml水和25ml酒精混合后,体积会小于50ml.将宏观和微观恰当地联系了起来,从而让学生自然地接受了“分子间有间隔”这一事实。

  张老师对分子及原子概念的提出,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的,对水的蒸发和水分解学生已经很清楚,这是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利用具体的小问题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去思考总结在这两个不同的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及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氧原子有无变化。并且充分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肉眼看不见的粒子用动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最后的知识网络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起了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本节课张老师若将最后知识网络的提出让学生总结及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上的平面彩图加以充分运用,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与指正。

【《分子和原子》评课稿】相关文章:

倍数和因数评课稿06-10

《蝙蝠和雷达》评课稿07-06

《陶罐和铁罐》评课稿07-25

狐狸和乌鸦评课稿12-12

狼和小羊评课稿11-06

熔化和凝固评课稿11-08

动能和势能评课稿11-09

松鼠和松果评课稿11-03

狼和鹿评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