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配电实训总结

时间:2024-10-21 08:19:00 总结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低压配电实训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1

  线损率是评价供电公司设备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有力参考依据,也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经分析可知配电线损在整个线损中占到了40%。虽然我地的电网改造进行的比较彻底,但线损现象依旧存在。文章首先对某个配电网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1 配电网现状分析

  某供电区域的配电线路总线长为126 km,其中主干线是17 km,分支线长为109 km,导线为截面35 mm2的钢芯铝绞线。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有84台,总容量是3 940 kVA,其中公用变压器37台,专用是47台,容量分别为1 520 kVA和2 420 kVA,用电高峰期的最大负荷是1 118 kW。根据近期分析可知前一季度供电总量是66万kWh,线损电量是38万kWh,线损率高达57%。

  2 线损的原因

  ①结构不合理。虽然一期、二期电网改造已经得到了落实,使得农村电网的面貌有了全新的改变。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未经改造的低压台区,由于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导致部分设备破旧、老化。在夏季炎热时期,农村居民的大功率设备比如空调、电扇等开启之后,会造成变压器、导线、绝缘子等设施因超符合而烧毁。旧的电网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需求。供电所在处理问题时只能东拼西凑,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也是农村夏季频繁停电的原因所在。

  ②负荷分布不合理。由于农村电网用电时段比较集中,变压器的容量设置成最大,但在春节或是夏季等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内,电网线路也趋向于满载。经分析可知,该阶段每月的线损量高达1.5~2.7万kWh左右。在其余阶段,居民用电量较小,线路几乎处于空载状态。特别是在农业排灌用电较多的区域,变压器及其他排灌设施长期处于满载或是空载状态,使得负荷分布极为不合理。

  ③无功补偿不合理。电力系统中无功容量不足,会导致电流增大,电压降低,增加线路损耗。在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时,由于分散性无功补偿费用较高,因此应用不多。但由于农村居民大功率的设备较多,对无功补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导致电网功率因数下降,无功功率消耗增加。此外由于农忙时期,功率因数一般无法达到要求,无功补偿设备也比较少,导致电压较低,线损较高。

  ④不明线损。经计算分析,得出该区域的综合线损率是57%,不明线损电量占到了总供电量的32%,其中低压不明损失占到了低压供电量的47%,占到了总供电量的28%,10kV高压配网占到了总供电量的4%。

  3 加强农网线损管理的措施

  ①合理规划电网。要对电网进行及时的改造,这是解决农村电网配电设备不合理布局的根本措施。供电企业要牢牢的抓住新农村电气改造或出现其他供电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电网的重新规划,特别是加强对农村在低台压区进行改造。要对每条线路影响线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以便在进行改造时有所侧重,针对主要矛盾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对电网线路线径较小的主干线、分支线等可以采用更换电线的方式。通过整体上合理规划以及优化,在提高供电质量,保障电力运行稳定的同时,实现降损的目标。

  ②强化无功补偿。农村电网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供电质量,最大程度的降低综合线损率。在对无功补偿进行强化时,可以采用安装无功补偿电容器的方式。一般在农村配电网中,公用变压器没有低压补偿,导致出现大量无功补偿缺口。电网改造时,我们可以在架空线路的杆塔上,安装一个10 kV户外并联电容器,从而有效的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

  ③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电压器容量较小会造成负荷运行,容量太大则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重新对变压器的容量进行选择。特别是由于农村电网用电时段比较集中,或满载或空载,使得配电线路的固定损耗量较大。我们可以采用安装临时变压器,或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的方式。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方式,可以在春节或是夏季用电时段较为集中的时候采用并列的,在其余阶段则可以采用单台运行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变压器满载或空载现象,还能有效的降低线路损耗。但应该注意一点,在采用并列变压器运行之前,应该对技术经济全面考虑,以便提高投资效益。

  ④引进先进的计量装置。在对电网进行改造的时候,要及时的对老化、损害的计量装置进行更换。由于农村电网中装置的老式的计算装置存在误差大、敏感度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线损居高不下。因此,要将运行状态不好的计量装置进行更换。同时要对更换过的计量装置加强管理,提高处理异常情况的速度。同时还应加强现场检查管理的力度,定期进行套测,对出现误差大、接线错误或是表烧等问题有效解决。

  ⑤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其一,建立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供电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将供电线路分片、分区管理,落实责任到人政策,并及时的对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考核。同时也可以有效利用营销管理制度,使线损管理与经济利益挂钩。在考核的时候,一定注意充分考虑线路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设施状态等因素,根据差异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其二,建立完善的检查机制。不断加强稽查力度,尤其是对供电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检查力度。发现违规操作人员要及时进行阻止或实施相关的惩罚措施,以便使得工作人员操作规范化。供电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区域内的设备等进行不定时抽检,促使相关管理人员落实定期检查、维修会更换设备等工作。并建立巡回检查小组,加强对线路以及计量装置进行检修和更换。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村用户的电表以及集装表箱进行定时的检查和检修。

  ⑥加强管理人员培训。要不断的加强管理人员,特别是农村电工专业技能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组织专业的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在电力知识、安全知识、技能、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的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安全作业的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培训部门,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可以将电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并适当拉开工资档次,有效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自觉加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学习。

  4 结 语

  总之,随着电力工程的继续开展,通过对电力结构的改造,强化无功补偿,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应用先进的计量装置和管理,强化供电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等措施有效的降低线损。电力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身经验进行技术创新,有力促进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晓芳.农村10 kV配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J].青海电力,20xx,(4):234-236.

  [2] 张秋杰.农网10 kV线损分析[J].宁夏电力,20xx,(5):12-15.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2

  有实验表明,在汽车轮胎滑移率δ=15%一20%时,制动器的制动力和轮胎与地面的附着系数可以达到最大值。所以,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想要取得最佳的制动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轮胎的滑移率控制在15%~20%范围内。

  ABS的功能指的是汽车在进行制动的过程中,轮胎即将抱死的时候,就开始降低制动力,然后轮胎再持续增加制动力,在轮胎即将抱死的时候,又开始降低制动力,如此重复增加制动、减少制动的动作,可以使制动效果最佳。

  汽车ABS组成部件通常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ABS警示灯、电子控制装置和制动压力调节装置等。在不一样的汽车ABS系统中,制动器的装置、工作原理、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逻辑以及内部结构是不一样的。在传统的ABS系统中,在汽车的每个轮胎上都会按照一个传感器,这样的话就可以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的转动速度的信号进行了分析。电子控制装置是要根据安装在轮胎上的转速传感器分析出来的信号,再进行对每个轮胎的运动状态进行监测和判定,并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制动压力调节装置主要由调压电磁阀、电动泵和储液器等组成一个独立的整体,通过制动管路与制动主缸和各制动轮缸相连。因此可以看出,电子控制装置开始对制动压力调节装置进行控制的时候,就会对每个轮胎的制动压力开始进行安全性能的条件,降低了事故的发生。

  汽车ABS的工作包括两种,一种是压力调节制动,这种制动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制动压力减小阶段、后者分为制动压力保持阶段以及制动压力增大阶段。另外一种是常规制动。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对汽车进行制动,这个时候电子控制装置就会开始工作,它会依据轮胎上装置的传感器对轮胎的.转动进行判断,看轮胎是否会出现抱死的趋势,假如出现抱死的趋势,ABS系统就会对制动器进行防抱调节。比如说,当电子控制装置开始判断汽车的左前轮会出现抱死的情况,ABS系统就会开始控制左前轮的加速度下产生的压力进入到液电磁阀通电。在压力减少的时候,左前轮的液电磁阀就会关闭。当制动主缸里面的制动液不会流出来的时候,左前轮就不会有制动液,同时液电磁阀还是关闭且不通电这样的话,左前轮的制动压力就会和保持一致了;在左前轮的制动压力保持在一个平均数值的话,还是被电子控制装置判定为抱死的话,那么就应该进行通电将液电磁阀打开,这个时候左前轮的制动缸里面的制动液就会受到液电磁阀电流的影响而流回储液器,这个时候左前轮的制动压力就会减少,抱死趋势消除,随着右前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根据物理原理,右前轮会由于汽车的惯性力而速度逐渐增加;当电子控制装置根据车轮转速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判定右前轮的抱死趋势已经完全消除时,电子控制装置就使右前进液电磁阀和出液电磁阀都断电,使进液电磁阀转入开启状态,使出液电磁阀转入关闭状态,同时也使电动泵通电运转,向制动轮缸泵输送制动液,由制动主缸输出的制动液经电磁阀进入右前制动轮缸,使右前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迅速增大,右前轮又开抬减速转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般高校实训室都配备了ABS实训台。

  我院原有桑塔纳20xxABS制动实训台,因时间较长很多部件已不完整,部分功能已失效,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汽车系实训设备研究课题组教师对原有设备进行维修和技术革新,恢复并完善了该实训台的功能,为学校节省了资金,使汽车ABS教学及实训能顺利进行。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修整实训台台架,换掉台架脚轮,使台架活动更灵活,对某些部分进行了重新焊接;

  (2)经检测电控单元、液控单元、制动总泵、制动管路已有故障,我们分别进行了修理与更换;

  (3)增加了部分诊断接口,便于排出故障,使实训台功能更完整;

  (4)重新制作了彩色电路原理图面板;

  (5)完善了使用保养制度。

  下面对重新恢复改进后的我院桑塔纳20xx ABS制动实训台进行简单介绍。

  桑塔纳20xx ABS制动实训台万向自锁脚轮台架活动灵活,便于移动教学;整体台架采用刚性结构焊接,所用材料如方管、角钢等采用国标标准材料,支撑可靠。控制面板采用纯铝塑板,控制面板上绘有彩色与原车控制系统相一致的直观电控系统原理图,并配有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等。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产品组成:配置原车汽车零部件,包括电控单元、真空助力罐、液控单元、轮速传感器、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制动管路、诊断接口、系统等通用设备故障控制面板;测试面板;带有完整彩色电路原理图面板、可移动台架、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指导书。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功能特点:实验系统用于汽车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结构和控制系统的故障设置、故障诊断、检测、排除和拆卸装配等实际测量等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使用;运转部分:用变频器带动四个三相电机工作,带动前后轴运转,模拟汽车在路面行使。

  汽车ABS系统实验台展示部分:面板上有原车ABS系统的规范原理图、电路图和ABS液压工作图,并能直接在电路图上检测ABS电路进行各元件及故障分析诊断;面板上安装有4个压力表,充分反映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的压力变化,ABS系统工作时,各个车轮的压力表指针不停的摆动,表现ABS工作时系统不停地施压和泄荷工作;面板上装有ABS故障指示灯,可反映ABS电控系统工作状况,当ABS灯亮时,表现ABS电控部分有故障,制动时ABS失效,系统以常规制动方式进行。

  故障模拟部分:有专门的故障设置区,可进行短路、断路、虚接等故障,并可模拟信号。

  汽车ABS系统实训台检测诊断部分:配有诊断接口,能通过专用设备进行动态数据流、故障码等参数的读取和设置;

  外接式诊断端子,可通过专用检仪器进行全整个电控系统信号的检测与分析。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3

  农电体制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县级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农电安全管理范围扩大,供电企业的安全责任和风险加大,抓好农村低压安全用电管理尤为重要。农电“三新”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低压电网既要满足广大农村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又要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用电安全。目前,部分地区农村低压电网,特别是农灌台区低压电网的安全管理相对薄弱,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影响了和谐的供用电关系。

  1 影响低压电网安全和供用电的主要问题

  1.1 低压电网设备状况较差,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及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运行环境恶劣,配电盘简易、陈旧,配电室门窗封闭不严,电杆腐蚀、倾斜,控制计量设备锈蚀,线路、设施状况差,绝缘老化。农村规划的不统一造成“三线”搭挂,线下建房、植树现象还广泛存在。

  2.2 农村低压排灌台区管理较差。

  由于农灌台区产权归集体所有,村委指定的管电人员安全意识差、业务技能低下造成管理混乱,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维护不到位;因资金匮乏,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设备超负荷、超周期运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化现象,缺陷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致使设备带病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农村居民的安全用电意识不强。

  当前农村安全用电中面临的突出安全问题是:农民对安全用电知识知之甚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图方便在家中私拉乱接用电设备,安装工艺不规范;加之在农网改造期间,农户住宅内用电设施未进行改造,安全状况很差,极易造成短路、漏电等电气故障,这也是诱发农村安全用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2 加强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打造坚强低压电网安全供用电的前提条件就是电网坚强,建设和谐的农村供用电关系就必须建设坚强的低压电网。为此,要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契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找准影响低压电网安全的薄弱点,集中有限资金,打“歼灭战”、“攻坚战”,达到“电网坚强、客户满意、供用和谐”的目标。

  (1)高起点规划。结合用电村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按照负荷分布情况进行配电室的选址,线路通道尽量避开住宅;进一步优化电网结构,将供电半径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建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提供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保障和优质、方便、规范的服务,全面构建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力环境。

  (2)高标准设计。坚持“整改现状、适应当前、考虑长远”的原则,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强化科技投入,提高配电网科技含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广泛采用架空绝缘导线、集柬导线、总装型塑钢电表箱、全封闭式GGD配电柜和无功自动补偿柜等;特别是配电变压器、配电盘和导线的选用,在能够满足当前用电需求的前提下,适当提高设计标准,考虑中长期供电需求增加的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建设。

  (3)高质量施工。借鉴标准化作业的先进经验,应用“低压作业标准指导卡”,规范低压施工作业和运行维护过程;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施工,确保“检修施工零漏项,设备投运零缺陷”,防止设备带病投运;做好工程监督检查,把好验收关,实行“施工质量终身负责制”,凡因施工质量引发的问题要严格追究施工负责人责任,做好建设项目全过程安全、质量管理,确保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双赢”。

  2.2 “一个完善、两个重点、三个加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1)完善低压配网管理规章制度和设备台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约束,任何工作都无法有序开展。低压电网的安全管理尤其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农网改造后农村电网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随之出现,这就需要把旧的制度加以完善,重新规范各类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2)重点抓好设备维护。严格执行低压线路和供电设备巡视检查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设备周期性巡视、夜巡和特巡,做到“应巡必巡,巡必到位尽责”。特别是注意做好低压故障、保护器动作停电后的巡视检查,在未明确故障点以前不得擅自送电;严格按照标准检修维护设备,及时对配变、剩余电流保护器、接地装置等进行测试;组织开展设备检修工作;认真执行《低压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做到缺陷闭环管理,严格按照缺陷性质和周期处理缺陷,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杜绝低压消缺力度不大、质量不高的消极行为。

  (3)重点抓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明确低压设备管理职责,搞好设备管理。特别是要抓住农村安全用电的“牛鼻子”――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管理,确保安装率、投运率、正确动作率达到100%。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定值管理要结合线路状况、季节特点,将动作值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提高保护的灵敏性。根据农电实际,在设备维护和管理中审定了中、低压设备巡视周期,加强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对缺陷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的单位、班组和个人按安全合同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双重考核,确保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4)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为减轻电网建设资金压力,供电部门要积极与政府沟通,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集体资产的改造力度,确保工副业和农灌台区基础建设符合规程标准要求。结合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宣传发动,让用户自愿出资、供电企业免费为农民改造进户线及家中用电线路,彻底消除影响安全用电的“死角”。协调政府成立三级管电组织,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用电村及居民安全用电管理及教育培训。

  (5)加强农村安全用电宣传。高度重视农村低压安全用电管理宣传教育培训。供电公司要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在供电所设立技能培训室,对供电所人员和村委管理的农灌台区专责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水平和业务技术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做好低压电网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结合季节特点,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进行安全用电宣传教育,结合安全生产月、春秋灌季节特点进行宣传教育,让群众了解电力法规、增强安全用电常识,自觉加入到农村低压电网安全管理工作之中,构建和谐的农村供用电关系。

  2.3 抓好技能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必须立足于超前预防,这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在贯彻该方针过程中首先必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1)强化对农灌台区电工、村干部及管电组织的安全用电知识培训。重点讲解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安全用电水平,以点带面,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做好组织宣传协调工作。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反习惯性违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业务能力,提高他们做好低压电网管理工作的能力。

  (2)强化农电工培训。农电员工队伍安全技术素质是农电安全工作的决定因素,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必须结合专业工作特点,强化对农电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要采用班组日常培训、集中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基层供电所员工及农电工的培训,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和反习惯性违章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业务能力、安全素质。二是积极完善从事特种作业农电员工持证上岗工作制度。要健全培训制度,完善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和考试档案。要跟踪培训效果,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进行安全知识考试。要经常性地对农电工进行安全知识的考试,以考促学,在县供电企业员工中营造学规程、懂规程、遵规程的良好氛围。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4

  一、引言

  线损是反映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减少线路无功负荷的输送、实现无功负荷的就地平衡是降低线损的重要手段;由于无功平衡情况也影响到电网的电压水平,而电压质量又影响到电网的线路损耗和变压器铁损。因此,通过对无功电压的优化控制以减少网络损耗、提高电压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和有功功率一样在电网中产生电能损耗,通常用功率因素cosφ来表示电网传输无功功率的情况。当cosφ=0.7时,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基本相当时,此时电网中由负荷电流引起的电能损耗有一半是由无功功率引起的。

  通常负荷引起的损耗(包括线路损耗和变压器损耗)与电压平方成反比,而变压器铁损与电压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高峰负荷时由于负载损耗大于变压器铁损,所以提高电压能够取得明显的降损节电效果。反之,在低谷负荷时,变压器的铁损大于负载损耗,所以适当降低电压能够取得明显的降损节电效果。

  二、县级供电企业无功电压管理现状

  县级供电企业大部分的无功补偿均是采用35kv变电所内集中补偿,35kv部分功率因数较高,主网线损较低。10kv及0.4kv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容量很少,其无功管理状况不完善。超过一半的10kv线路月平均功率因素低于《南方电网公司农村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办法》中规定的0.9,个别线路甚至低于0.7。许多线路电压损失很大,高峰时线路末端电能质量极差。功率因数低,电压损失大,使线损增大,给企业造成损失,而且限制了售电量的增长。所以,加强配网无功电压管理,提高功率因数,降损节电势在必行。

  三、无功电压管理不善的原因

  (一)县级供电企业无功管理起步较晚,管理人员无功管理的意识不强,力度不够,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还没有建立起无功管理的网络,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虽然制定出来,但也还没有正真地落到实处。

  (二)受资金影响,10kv及以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容量很少。进行无功补偿的10kv线路只占全10kv线路的百分之十几甚至更少;进行无功补偿的公用配变也只有十几台甚至于几台,而整个县级供电企业公用配变数一般都有二、三千台。无功补偿的容量只是杯水车薪,因而不能分区、分压进行补偿,就地平衡。进行的无功补偿大多数也只是静态补偿,基本上没有进行动态补偿。

  (三)管理人员对无功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县级供电企业有三分之二左右的配变台区没有安装无功表,没有安装无功表就根本无从知道配变台区无功电量和功率因素的情况,更别说对台区的功率因素进行考核了。有些配变台区安装了无功表,但也没有进行抄表。故如要进行配变台区的无功补偿,就没有相应的配变台区的无功电量的基础数据,造成补偿容量不够准确。

  (四)10kv线路及以下配电网的电容器损坏较多,可用率不高。对电容器没有进行日常的巡视,疏于管理起不到减少电压损失,降低线路损失的作用。

  (五)因线路的发展而使10kv线路电容器的安装位置不合理,或是配变台区负荷的发展而使电容器的容量过小。

  (六)电力需求发展很快,无论是有功电量还是无功电量上升都很快,没有做好电量增长的预测,以至于没有预先做好无功补偿工作,造成功率因素低。

  (七)我国现行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只对100kva及以上用户的功率因数标准作了规定,并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而100kva以下用户的功率因数没有标准,这些用户大多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在设计中亦不考虑无功补偿。但积少成多,这些用户也是一个庞大的无功电量用户的群体。

  (八)配网用户初装时为节省一次投资,逃避功率因数奖惩的考核,将单台大容量变压器申请为多台小容量变压器供电。如果在我们的营业管理中有所疏忽,就使之成为用户无功管理中的漏洞。

  (九)用户对无功管理不够重视,对无功管理不理解,造成应安装无功补偿设备的未安装或已安装的`未装无功表而没考核。

  (十)变电站的主变基本上是无载调压,不能实时地对电压进行调整。

  (十一)农村线路的供电半径较长,负荷波动较大,使得线路末端的电压在负荷重时较低,线路前端的电压在负荷轻时较高。

  四、几点建议

  (一)实施功率因数提高与无功补偿减少线损。及时调整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实现电容器自动补偿与随器、随机、分散就地补偿相结合,提高功率因数和改变电压质量,提高配变供电能力和设备出力,降低电能损失,从而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10kv线路无功补偿装置应选择距离线路前端三分之二位置处安装,经过实际测算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才真正起到补偿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选择无功补偿装置时,要首先考虑质量好、科技含量高、自动投切及时,反应灵敏的尖端产品。

  (二)新增用户配变必须进行合理无功补偿:《供电营业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无功电力应就地平衡。凡功率因数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的电力用户,供电企业可拒绝接电。该条对所有用户的功率因数标准都做出了规定。所以,对新增变压器无论大小必须要求做好无功补偿设计,并严格把好验收关,保证用户无功就地平衡。

  (三)加强无功表计安装管理和电费抄表、核算管理

  1、未加装无功表的老用户要重新加装,进行功率因数考核,刺激用户主动加装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2、新增用户必须加装无功表,进行考核,保证无功设备的投运率和可用率。

  3、严格考核抄表、核算人员的工作质量,做到有表必抄,抄表必算,保证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有效执行。

  (四)建立无功电压目标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根据无功电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健全无功电压管理工作机制,成立无功电压管理领导小组,各个相关部门都有相应的无功电压管理专(兼)责,形成无功电压管理网络。把无功电压管理作为公司长期的工作重点来抓,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将各供电所的无功电压管理同供电量、售电量、售电均价、电费回收、安全生产、精神文明等指标进行挂钩,参照经营指标进行百分制量化,签订合同书,实行目标管理,对各项指标按月考核、按季抽查、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兑现。三是建立了激励机制,对无功电压管理较好的专(兼)责,按照无功电压管理的好坏给予数额的奖励。

  (五)开展专业培训,搞好技术交流。结合工作岗位,依据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对各部门的无功电压专(兼)责开展无功电压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了解无功电压的专业知识,并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为断加强无功电压专业管理的技术交流活动,总结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活动。

  (六)大量采用有载调压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合理地调整电网的运行电压。提高电网电压水平,主要是搞好全网的无功平衡工作,其中包括提高发电机端口电压,提高用户功率因数,采用无功补偿装置等。在无功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在10kv配电网中,由于空载损耗约占总损耗的50%~80%,特别是在深夜时,因负荷低,则空载损耗的比例更大,所以应根据用户对电压偏移的要求,适当降低电压运行。对于低压电网其空载损耗很少,宜提高运行电压。

  (七)改变迂回线路,消除卡脖线,缩短供电半径,合理选择变压器分接头进行电压调整。

  (八)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减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

  (九)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无功的重视程度,使无功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5

  在低压配电网络中最常见的故障就是低压回路或用电设备由于某些原因而造成的绝缘降低(俗称漏电),这不仅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而且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低压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通常在每一个配变台区都要装设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供用电设备的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得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得到可靠的保证。但是随着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的广泛应用,有些供用电单位对保护器运行管理不规范,导致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拒动、误动、越级跳闸等故障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用电。怎样准确判断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跳闸的原因,快速地恢复供电,提高电工现场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对于保障电网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就是要通过模拟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对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仿真模拟,让学员通过实际的计算、操作、观察、排除等步骤,逐步掌握现场查找、排除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故障的能力,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

  一、实训系统的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选用典型的低压供电网络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利用故障仿真模拟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实现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设置、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整定、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接线、试跳操作、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故障检查与排除、分级试送投运与退出操作、总保护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报警等功能。

  1.设计依据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GB13955-20xx);《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DLT 736-20xx);《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一般要求》(GB/Z 6829-20xx);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20xx版)。

  2.设计原则

  (1)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体现先进性的原则。实训系统设计时采用国内最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依据最新国家电网建设标准,从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设备性能、设备容错、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项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使每个故障点对整个系统的影响尽可能小,并提供快速的故障恢复手段以及资料备份手段,以保证资料的安全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力争方案策略、相关技术和实现方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在保证系统开放性的基础上兼顾扩展性的原则。实训系统在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标准的软件平台和系统、计算机设备,采用规范的网络结构,并遵守相关的接口标准。坚持标准化原则,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系统的设计在软件上采用模块化设计,以确保系统扩展应用时具备灵活性、可靠性,满足应用功能的扩充不影响系统核心业务执行的目标。

  (3)在保证系统兼容性的基础上注重安全性的原则。实训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兼容性,具备灵活、规范的数据接口,可兼容其他正规厂家符合统一标准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产品,还可兼容现场正在运行的其他非国网标准的协议,确保数据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采用切实有效的安全手段,分层次、全方位保证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

  二、实训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方法

  1.系统功能

  系统由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实训柜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软件组成,装置设计时按照正、反二面布局,正面主要包含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背面主要包含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仿真实训模块。其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又由三相总负荷控制刀闸、可变负载调整模块、无功补偿实训面板、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单相照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部分、电动机启动冲击仿真实训部分组成。可以进行以下实训与教学: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环境;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运行监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故障排查;供电系统的保护形式;无功功率补偿电路故障设置与排除;动力启动回路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冲击影响;供电系统中的漏电故障设置与查找;供电系统三相不平衡的测试与调整功能培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动作时间与动作电流整定培训;总保护装置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报警演示;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分级试送投运与退出操作。

  2.模拟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1)总体方案设计。实训装置正面上部按照配电柜的监视仪表等器件排列方式进行布置,装置内部正面采用面板形式,根据供电TT系统设计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一个主回路分为两个分支回路,主回路一级保护采用的是JD6-6型的剩余电路动作保护器,分支回路采用的是QLL1-1000Z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支线采用多个小型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别控制相应的用电器。装置背部仿真设计了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部分,能够仿真培训负荷设置以及不平衡调整等方面的实训。

  (2)硬件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实训柜采用常见的标准GGD柜型设计。实训柜分为正、反两面,采用现场常见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组成与市电隔离的TT系统面板,方便学员进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接线实训。同时按照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流程要求布局元件,初步设计可以设置三十多处(种)故障。装置正面为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背面为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仿真实训模块。其中,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模块又由三相总负荷控制刀闸、可变负载调整模块、无功补偿实训面板、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面板、单相照明剩余电流动作保护仿真实训部分、电动机启动冲击仿真实训部分组成。

  一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包含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电流互感器、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控制回路以及仪表监视电路部分。可以进行设置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器误跳闸、不跳闸、显示错误等故障,剩余电流值可以进行调节。可以设置无功补偿电容自动控制回路少投切、不投切以及电压、电流采样信号错误所引起的故障。仪表监视电路部分可以对装置的电压、电流等信号进行显示。

  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设计由两个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组成,分别安装了两个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且均具有通讯控制功能,在每只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后级相线上均设置了漏电流故障点,可通过PC软件或本地操作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动作保护值、动作时间、漏电流值等参数进行调节,验证学习各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设计安装要求以及使用方法。在二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上还设计了多台单相双值电容电动机,可模拟电动机起动瞬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影响情况。

  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装置设计由六条支路来模拟三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系统仿真实训模块,分别安装有墙壁插座、日光灯、白炽灯、单联开关、双联开关以及漏电流产生电阻模块,模拟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后级零线接地、相线漏电以及零地混接、零线混用等典型故障,漏电流值可以进行调节。在装置上还设计了漏电流产生电阻模块可供学员或者教师进行组合使用,以得到所需要的漏电流值。

  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模块:在装置背面安装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面板,计算机软件根据复合情况给出最佳的调整方案,完成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实训。

  (3)软件系统构成及功能描述。实训系统软件设计本着界面新颖、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的设计原则,实训系统通过操作计算机软件控制实训装置总电源的启动与停止、漏电流故障的设置与恢复、题库的设置与编辑及其他信息的设置与管理。

  1)培训管理模块功能描述。

  学员信息管理:能提供学员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职称分类等功能。

  题库管理:能支持题库的更新维护并能够按照试题类型进行检索来创建考试电子试卷。

  漏电保护器信息查询。能支持漏电流保护器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漏电保护器应用方法、常见故障及常见错误接线方式等信息的查询。

  资料管理:能支持基础台账资料管理、低压电网总保护运行记录、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装置记录卡、剩余电流动作总保护装置运行检测记录等信息资料的查询与打印。

  原理图信息管理:能支持低压电网运行的TT原理图及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图纸显示,可供培训师或者学员根据软件底图对漏电流故障点进行分析查找、故障排除。

  在线理论考试:能够随机抽取各类型试题形成试卷并提供考生在线答题,考生提交后根据答案自动生成考试分数。

  理论成绩查询:可以支持考生成绩存储与在线查询。

  2)系统管理模块功能描述。

  通信管理:实现计算机软件与装置通讯转发器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实时保持有效通讯连接,并提供实训软件操作接口管理及系统应用层与通信层交互的通信信道配置。

  多机通讯管理:具有联机控制功能,单台电脑可联机控制多台装置,方便老师在考核时统一计时及设置故障,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平性。

  参数、数据库、故障库管理。参数管理:包括对通讯参数、漏电保护器基本参数、控制参数、无功投切参数设置、存储参数等修改、模板设置等管理;数据库管理:提供数据库修改单,可针对性地对数据进行EXCEL导出、修改、导入;故障库管理:添加新的故障组合(系统设置的所有故障进行选择组合)、删除旧有故障组合、修改原有故障组合。在模拟故障时,只需调用故障库中的故障类型,便可触发故障模拟。

  系统用户管理与权限配置:能自定义用户角色、操作权限。

  操作日志管理:可存储操作日志并能通过时间段查询。

  三、结语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智能仿真实训系统的设计,以目前配电网中常见低压系统为设计框架,通过模拟与现场实际环境相似的运行工况,采用智能化方法模拟设置最常见故障现象,让学员通过在实训系统上的操作掌握查找故障的方法并排除故障,尤其是对低压配电网络中三相负荷不平衡电流、电动机启动等所造成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误动进行再现和分析,其创新的设计思想和独特的实现方式将指引着电力系统智能仿真实训装置研发的发展方向。

【低压配电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实训的总结02-04

web实训报告总结,web实训报告总结09-02

课程设计实训小结-实训总结01-26

大学实训周的实训总结范文通用10-02

汽修实训报告,汽修实训报告总结09-03

物流实训总结09-12

生产实训总结11-29

汽车实训总结03-18

建筑实训总结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