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随笔

时间:2023-03-16 18:28:44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的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的随笔(15篇)

历史的随笔1

  今天上午第三堂课,崔子雄老师给同学上一节历史课,众所周知历史课是一节又枯燥又无聊的课,但崔子雄老师把历史以故事性的形式讲述给同学,同学们听得十分入迷。

  历史老师刚进教室,班里安静极了,只见每一个同学都坐得端正,紧绷的脸静静的等待着,都认为历史课是严肃的。这时崔子雄老师意识到气氛有点沉闷,就对同学们说:“我的历史课是讲故事给大家的,同学们放松听故事就好了。”听完老师亲切的话,似乎对老师产生好感,同学们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些。

  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你们都认识这些东西吗?”老师询问到,“知道!知道!火药是炸弹,原子弹。”有个同学急切地喊出声,班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声充满了每一个角落,我也用胳膊支撑着头,望着同学们笑了起来。“是的,火药就是炸药,爆炸性的东西,那你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这时教室鸦雀无声,“不知道不用担心,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四大发明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我们先从造纸术讲起吧,从前有一个叫蔡伦的人……”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老师,目不转睛地听着老师的小故事。

  最后老师开玩笑地对同学们说:“前面三项发明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可以学以致用,最后一样就不要了。”同学们也再一次为李老师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笑起来,这时,下课铃在笑声中打响了,这节课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去。

  我真敬佩崔子雄老师风趣幽默的历史课,其实无论什么课,带点风趣幽默,不要一味的呆板死板,会让课堂的效率更高 。

历史的随笔2

  凡夫俗子,诸如我之类,对历史名人都不曾深入了解,也不懂他们的世界。我们对他们也仅止于教科书上的简介常识,不做学术研究,知之甚少。本周跟随张先生读历史名人曾国藩,感触颇多。

  知道张先生,是因为粗粗略过他的另一本著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没有纯历史教科书的死板,小说式的写法,引人入胜,让人不知不觉就读了下去,即了解了历史知识,又慢慢了解了那些历史长河中的名人也是有血有肉,复杂又立体的。

  小时候,我们看电影,总会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好像人只介定在好与坏两面。长大了,渐渐明白人不只是好与坏之分,人性是复杂的。好人也有“坏”的一面,坏人也有“好”的时候。就如同曾国藩,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兼具拘执与圆通,笨拙与精明的真实的人格魅力。我们如何看待一个人,必须将他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以一种“理解之同情”的态度,重面历史文化,剥离被包裹的真实灵魂。曾国藩的一生,谨奉传统文化的教义,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严于律己,勤俭治家,为家族后辈留下可贵的精神财富。

  动荡不安的晚清,以及他年轻时锋芒毕露的个性,让他的政治生涯颇多坎坷,屡次遭遇人生劫难,却没能消磨其意志。反而“自省”让自己圆融的融入这个朝代,“大柔非柔,至刚无刚”。凡成就大事者,皆能屈能伸,把磨难当作人生必渡的劫。

  看到曾国藩与左宗棠一生的纠结,我唏嘘不已。既生瑜,何生亮?历史证明,圣贤终归是圣贤,豪杰只能是豪杰。再好的关系真的要保持距离吗?滚滚红尘,茫茫人海能遇见已是缘分,而彼此相知相惜更是多少年修来的缘分。如何续写这段缘怕是需要彼此共同的努力。刚刚你推心置腹的和他告知心事。他却转身把你的心语告之于你的对手,并与他称兄道弟。在你遭遇人生的低谷之时,不仅没有关怀鼓励,反而落井下石。人非圣贤,孰能心无芥蒂?再怎么欣赏你的才华,情谊也只能到此为止的吧。说什么防火防盗防闺密,兄弟一样得防啊。

  人生低谷,考验你的.朋友圈。有多少人真心待你?希望你早日振作,重振河山!有多少人就此别过,不再往来。又有多少人惺惺作态,虚情假意。人生低谷,是上天给你一次擦亮眼睛,让心灵不蒙尘垢的机会。跨越过去,你就是人生的赢家。正如金钱对你的考验,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很有哲理的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如何获得金钱?考验你的智商,也考验你的情商。不管你富甲一方,还是安于清贫,在金钱面前,心灵的宁静是唯一考验你快乐与踏实与否的标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在什么样的圈子就有什么样的眼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人看他身边的朋友就知道他为人如何,此话不无道理。

  颇让我感兴趣的还有文中描写曾国藩对风水的看法。风水学在很多人看来是迷信,但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风水却一直在人们心里或明或暗的占据着的地位。随着它越来越多的被自然科学推理证明,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自然界中那些表面看起来玄而又玄的东西,是否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信它亦不全信,亦可把生活打点的有条有理。就像曾国藩所言: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为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尽命。

  这个世界太多的诱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太复杂。终不过是在名与利中周旋。吃亏是福,不无道理。满心欢喜地入世,灰头土脸的出世,有什么关系呢?当你理不清这一切的时候,读书吧!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被这其中的意境深深震撼,也被他的淡定折服。我发自内心的愉悦的笑了,你可解这笑的滋味?

  读历史使人明智,人性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人性的邪恶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泛出恶臭。做什么样的人,在我们自己。我们读书,也就是借鉴他人的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不是吗?

历史的随笔3

  ——灵遁者

  过去就像一个湖

  湖中还藏有尼斯湖水怪

  说不清,道不明

  别人不理解

  我不会去介意

  更没有因此落泪

  凝望历史

  谁也不清楚

  在这块土地上

  究竟存在过多少人

  男人和女人各有多少

  总归是很多很多吧

  我只能久久的沉默

  来掩饰我在人间的尴尬

  这是一块带有拷问的土地

  你去看看奴隶们

  是如何蜷缩在笼子里

  等待明天和另一个奴隶去决斗

  永不消失的圣斗场

  留下过多少尸体

  被多少次尖叫震撼

  凝望历史

  你一定能发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

  还有一个和你妻子相同的人

  历史会重演

  活着的人总是会死

  写到这里

  难道我要为此哭泣?

  不!哪怕我也要死

  但今晚我不会哭泣

  今晚我在凝望历史

  凝望历史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所有的东西都从土里获得

  于是人们占有土地

  占有没有土地的人

  神奇的土地也贫瘠

  永远有喂不饱的肚子

  把每个人都喂饱

  是件可怕的事情

  但可怕的事情终究会来

  所以这也是一块变革的土地

  这土地永远不会寂寞

  有很多鲜血来灌溉它

  有很多呐喊来叫醒它

  但无穷的人像野草一样

  远远看是白茫茫一片

  景象万千却似毫无内容

  是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每一年都是不同的野草啊

  凝望历史

  我像苍老的爷爷

  战战巍巍的扶着古树

  这是双重的危险

  历史粗糙的`不可触摸

  我脆弱的不敢深蹲

  但总有勇敢的人

  勇敢的前进

  勇敢的战斗

  凝望历史

  我不得不低头

  人们对于机器的嫉妒

  让人头皮发麻

  谁说机器冰冷?

  谁就是可怜的哈巴狗

  嫉妒会引起愤怒

  我在等待愤怒的爆发

  他总会悄悄的到来

  凝望历史

  我看着这块带有肤色的土地

  我看着这块带有宗教信仰的土地

  我看着这块带有高贵的土地

  我在找属于时间的秘密

  我在找最残酷的屠杀

  我在找最黑的黑人

  我在找最美丽的女人

  我在找最可爱的孩子

  我在找最无耻的坏人

  我最后无功而返

  蹲在地上忙着抢食的孩子们

  不只是过去有

  现在还有

  他们谁也没有注意我

  连撒食物的胖女人也没有注意我

  在她的眼中

  我应该也像一只鸽子

  没有吃到食物的鸽子

  我没有靠前的原因

  不是因为强烈的自尊

  而是我无力向前去争

  凝望历史

  每一个将死的人

  都后悔有没做过的事情

  做过这件事情的人

  又没有做过另一件事情

  历史就是这样一块魔镜

  看到了自己的过去

  看到了自己的现在

  至于未来

  他总是要留点悬念

  恐惧历史的人

  一定是可爱的人

  憎恨历史的人

  是洪水猛兽

  我们必须远离

  凝望历史

  对于任何字眼的定义

  比如可爱,战争,死亡,灵魂,性,自由,鄙视……

  我们都该小心翼翼

  甚至沉默

  使用它的权力

  比任何皇权,宗教的权威都大

  王者自在民间

  而每一个的帝王的死亡

  迎来的是另一群宫女的怨诗

  谁的面孔都不够坚硬

  历史的泪水也渗不透我手中的纸

  我甚至无法区别

  谁的泪水是真的

  谁的泪水是假的

  现在一切都好了

  就像刚刚下过一场雨

  就像刚刚驱散一团雾霾

  我们换得了晴天

  但时间过去很多了

  这意味着——

  我一定要为此忍住哭

  凝望历史

  让自己伤心在所难免

  历史让女人替男人流泪

  不是为了让男人长寿

  是为了让男人替女人爬山

  一定要像狮子那样怒吼

  一定要像老虎那样咆哮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力量

  但无论我们在哪里

  总能听到一个女人银铃般的笑声

  总能看到一个侠客飘逸的步伐

  还有一些个老头的倔强精神

  今晚凝望历史

  对于活着的人而言

  大家都没有遗憾

  但遗憾会在你将死的前一晚出现

  前行吧,活着的人

  在成为历史之前

  一定要爬山你爱的那座山!

  摘自独立学者,诗人,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诗歌作品。

历史的随笔4

  以前看过一个成语故事,叫做一衣带水,故事大概就是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北方,只剩下了长江南岸的陈后主,据说陈叔宝很荒淫,以致民生凋敝,于是杨坚说我作为百姓父母,怎么能因为一条衣带宽的河流而阻止我救陈朝百姓于水火呢,(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于是出兵灭陈。

  那时候还小,看了之后觉得,嗯,杨坚是个好皇帝,陈叔宝是个坏人,陈朝被灭是理所应当的,其实现在想想,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无关拯救,只是征服而已,不是谁好谁坏,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只是谁强谁弱,谁大谁小的问题。

  总觉得书上关于历史人物的记载,会给你个鲜明的印象,要么忠,要么奸,要么聪明,要么愚蠢,要么悲壮,要么卑微,其实记录历史的材料如此斑驳破碎,又时间久远,连几十年前的民国历史都混杂纷乱。

  说各话,现在的人都忙着向钱看,有几个人真正的全心埋在故纸堆,又怎么能从那些晦涩的史料中分析出那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历史人物的忠奸善恶呢。很多人喜欢听于丹,易中天什么的,听听没关系,至少说明你还有学习的欲望。

  是不要以为这些人讲的就是真正的历史,他们讲的东西你可以当故事听,消遣一下可以.道,他们讲的东西很多都是民国时代的'那些大家就都已经做过的学问,这些人呢,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可能我的观点有些偏激,很多人会认为我这是嫉妒别人的成功才抨击别人,贬损别人。

  多时候我觉得应该学会割裂的看问题,就是你忽略掉我说这些话可能存在的动机,而单独的去分析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逻辑思维有一期就讲过胡适,罗振宇在开头的时候就讲过这么一段话,大概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民国出了那么多大师,胡适啊,王国维,梁启超,辜鸿铭等等等等,那真的叫一个浩若繁星。

  现在呢,文学,国学,历史学,真正能称得上是大师用屈指可数来形容不过分吧,这主要是因为民国正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稍微有点学问的人的拿点什么的历史研究研究就开了先河,当然这只是一个主因,还有文学环境,文人素质,以及生活环境都是有关的,不能说那是一个好时代,但绝对是一个文化昌盛自由的时代。

  说了太多的体外话,关于流传的历史是不是真实的,大历史我不敢否定,不过关于某些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我还是有疑虑的,下面这段话是胡适说的,出自一本《胡适谈史学》的书:总之,古代流传的史,都是讲故事的瞽史编演出来的故事。东方西方都是这样。希腊文HISTORIA,拉丁文HISTORIA,也是故事,也是历史,古法文的ESTOIRE,英文的STORY与HISTORY,都是出于一个来源的。

历史的随笔5

  当项羽纵燃的那场大火在我们的脑海里熄灭之后,骤降的气温激醒了困入睡意中的思维,睁开迷茫失落的双眼,我们顺着秦朝这座码头逆渭水巡视,梦幻般的目睹了大河上空海那一幕海市蜃楼奇观。宽广的视频上,一只燕子从东方翩翩飞来,俯视着寻觅着,就在它无望的要继续飞走之时,突然,一道五彩霞光穿破云层直冲牛斗,燕子顺霞光定睛看去,见是黄帝的后裔女修在织五色云锦,它心花怒放,当即将那枚圣神的卵抛向了女修。女修喜得鸟蛋,遂煮而食之,一个叫大业的男孩儿呱呱坠地了。镜头一闪,大业的儿子大费已经成为大禹治水的功臣,继而又为舜成功的.驯养着禽兽,一位功勋卓著的英才,便深得众望,舜就赐姓予他,赢氏一族自此诞生。赢,多么吉祥而又功利的一个字呀!

  海市蜃楼上的故事仍在一幕幕的演绎着。赢氏这个舜禹时代的功臣,殷商时代的显族,却因了蜚廉、恶来父子不识时务的愚顽和助纣为虐的蛮勇,几经流离失所后被迫西迁,亏的孙子猛增继承了祖先的技艺,重操旧业为周室驯养马匹,尽显才华而博得宠信,从而成为了周室王朝的宅臣,可谓青出于蓝。而最终使赢氏获得稳定和发展空间的当属恶来的后裔非子了。非子也是位养马驯兽的行家里手,技艺精湛深得周孝王的宠爱,这次他获得了列祖列宗梦寐以求的赏赐---分封。

  当非子率领他的家族来到黄河上游的西北荒野,望着汧水渭河交汇地的茫茫草原,他心里直念叨着一个字:秦!

历史的随笔6

  没有完美的世界,没有永恒的国度,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有时候,不知道自身的缺点,并没有什么。

  可悲的是,明明意识到了,却因为种种缘故,不愿去改变。

  不短的人生,让我认识到了,原来……我最大的缺点就是,放不下。

  放不下生死,放不下爱,放不下恨,甚至放不下已经完成的作品,力求完美。

  明知道人的一生是要往前走,我却总是往后看,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充满了迷茫,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我,并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值的我珍惜的东西。

  可我的身后,我的身后有我所经历的一切,一切的一切,我忘不掉,我放不下。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过往总是在重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每次离别,我总是排斥新的生活,不愿从过往的梦中醒来;但生活不会因为你的缘故就停止下来,生活在继续,从排斥到接受,到不舍,又迎来了新的离别。

  生活就像是个巨大的.轮回,我们这些陷入轮回中的人,不知因什么而喜,不知因什么而悲。

  我总是告诉自己,不要再这样的活下去,你的执着,痴傻的坚持,不会改变任何人,任何事,最后……你只会被生活打败,最终被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一次又一次的轮回,够了,受够了,没有人能永无止境的坚持,坚持着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

  我告诉自己,够了,真的够了,无论是先天的性格,还是后天的形成,这种性格真的够了,这样痴傻的行为不要再继续下去了。

  不想再承受生命所不能承受的痛,不想再这么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微笑面对生活,向着前方看去,让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都作为对过去的一种祭奠,铭刻在过去的人生中。

  从今天起,我会走向一个新的未来。

历史的随笔7

  喏,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的历史拿了第一。他们不会告诉你们班拿到了第几,但你只要将你们班的平均分和其他班一比较就明白了。

  我对历史的到第一感到快乐又失望,因为这表示我得持续了。

  说到历史,我务必得好好介绍一下老师,因为没有她,我们能上个名次都难。

  这老师是初三级长,教了三十多年书,桃李满门,来了七中二十二年无疑是七中最好的老师。她的姓十分奇怪,姓苗。

  这就是我们的苗老师。

  这老师上课时十分的凶,但是效果好了,我也就忍忍。

  这天她突然给我们了一些奖励,突然对我们那么好,我真的'不适应。她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个糖,包括班主任,而且允许我们上课时吃。

  毕竟是最后一节课,大家都饿了,所以全都把糖吃了,除了我,出于对老师的尊重,我放到了下课才吃。

  我们的垃圾桶放在教室外面,并且隔了一些距离,所以同学们全都跑出去扔垃圾,就我留在教室。能够想象得出,当时所有人都不在的那个瞬间,我和苗老师对视着是有多尴尬。

  我真期望我也把那个糖吃了,免得尴尬,但来不及了。

历史的随笔8

  在10月份,我迫不急待地拆开了从网上订的《读历史学成语上册》,书里夹这一张非常精美的书签,上面有着三数列字:“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这句颇有韵味的语句将我吸引住了……

  翻开书的第一页,纸张上打印着许多的成语,后面是对这些成语的解释。第一篇课文是:《开天辟地》。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从古代到现在,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所以叫“上下五千年”,但这些却没有文字记载,只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很久以前,宇宙只是一团气,就像一个鸡蛋,漆黑一片。盘古在这样的情况下,苏醒了,他挥舞大斧,劈开了黑暗,所以一直顶立在天地之间。后来,盘古死了,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成了各种东西--日月星辰,风雨霞霓,山河湖海,桑田沃土,花草树木,将宇宙打扮美丽了。

  虽然这个神话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却很感人。盘古沉睡在黑暗的宇宙里,已经一万八千年了,终于拿起大刀,砍破了黑暗,让宇宙也得到了光明,但盘古却要一直顶力着天,踩着地。当盘古死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成了世间万物,有树有花,有河有湖有海,有太阳和月亮,有风、有雨、有沃土……从此,宇宙的黑暗消失了,宇宙变得美丽极了!

  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有很深的感触,这篇文章名叫:《覆水难收》。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姜太公的妻子马氏嫌他太穷了,毫不犹豫的离开了他,只留下了姜太公一个人。后来,周文王寻得姜太公,并封他为相。姜太公用自己的智谋,帮助周武王攻灭了商朝,并立下了汗马功劳。马氏得知姜太公无比富裕时,找到了姜太公,想要和他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将一壶水倒在地上,让马氏将水收回壶中,马氏赶紧趴在地上取水,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浆。于是姜太公对她说:“你已离我而去,就不能再合在一起了。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再收回来了!”

  我觉得姜太公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他并没有大声骂吼自己的“原”妻子,而是巧妙的将水倒在地上,让马氏收回,但是倒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让马氏说不出话来!我还认为马氏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人。当姜太公很穷时,她自己头也不回的走掉了,而现在,姜太公成为了宰相,她马上“厚着脸皮”地“粘”着姜太公,让姜太公和她恢复夫妻关系,这明显是“嫌贫爱富”的表现!

  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读《读历史学成语下册》,很多精彩还在等着我呢!大家也去读一读吧!

历史的随笔9

  据老人们回忆,通往安头村的路,以前只有一条,就是安头村的最前方 “前嘴里”的盘山路。此路的宽度,只适合一头驮载货物的骡马通过,极其危险。古人为了祈福平安,在山下的入口处,建了一座马王庙。每次骡马通过,都要在马王庙前歇歇脚,或敬敬香。过去的人有个讲究,路过危险或者有庙的地方,要拿块小石头或者一根细木条,放在此处,据说此举可以消除灾祸。我想,这是古人对危险路段“支撑”的朴素愿望。我小时候在老人的要求下,路过这些路段时,还这么做过,现在仍记忆犹新。老父亲以前给我讲过,他们年轻的时候,在山里烧木炭。常常把烧好的木炭用肩膀挑着,从这条路走,一直要挑到赵城城里去卖。卖完后,又在城里,把玻璃,酒等货物挑回山里,一般的脚费是五元一趟。

  对这条路有突破性改变的是1958年。此年,开展“大闹钢铁运动”,因为,安头村西北方向的东滩里有铁矿石,所以就把洪洞县“大闹钢铁”的重点放在这里。据说,在1958年的一个冬夜,村里的人在睡梦中被叫醒,说有人给村里修路。当人们出去的时候,看见在村子东面,从山下到山上都挂满了马灯与“沙灯”(可能是“汽灯”),有七千人的队伍,人挨人,肩并肩地修路。据说,一夜的功夫就在安头村东面,靠近八石沟的地方修了一条能通过平车的“公路”。第二天,运往东滩里炼铁炉的柴油发电机,就是从这条路上由三十多头骡子拉去的。据说,由于路基很软,有几百人配合运输。

  1958年的这条路,为以后安头村的公路建设提供了一个思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公社负责人与村里的干部,曾在村子的西面修了一条汽车能通过的'土路,希望能与现在的赵克公路连接,但因选址不太合适,还有,后来赵克公路改道等原因最终放弃。进入新世纪后,村里的干部发挥集体智慧,在1958年路的东边规划了一条比较坡缓的路。前几年,又对该路进行了硬化,较长久地改变了安头村行路难的问题。

  或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候,还要追述这段修路的历史呢?此刻,我只是想到,任何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山路是这样,人生的路也是这样。希望乡亲们脚下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历史的随笔10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在许多学生和教师的心目中作为一门“副”、科,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学生和家长的功利思想使学生将时间和精力花在主科上,历史作为一门“无所不包”的学科,每周只有2节课。

  在整个初中阶段,往往只有在初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当今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近年来,虽然教育部规定中考的科目里已经加入了历史考试,然而可能是开卷考试的原因,仍然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七、八年级的历史更是可怜,往往被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

  去年参加“国培计划”的时候,很多老师在网上发帖子讨论,都放映各地普遍存在学校不重视历史教学,在历史课程的`安排上也不合理,一个历史老师带多个年级多个班级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大大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目前的初中历史是学校、家长不重视,学生不爱,历史教学无人关注这样一种尴尬而又可怜的境地。

历史的随笔11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再有半个月就是农历马年新年了,“回家的诱惑”让人无法拒绝,对亲情的渴望令人无比期待,但与此同时,“回家成本”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焦点话题。媒体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有高达57%的网友表示春节回家最担心的就是赚钱太少不够用;而高达八成的网友表示自己回家过年的花费已经超过自己一个月以上的收入;更有15%的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

  所谓回家过年指的是回老家过年,也就是回到父母身边过年。有网友担心赚钱太少不够用,更有网友感叹“回家一次,损耗半年”。我认为有这种担心和顾虑的人不是没有,而是极少数,并不是社会的主流,一概的说回家过年,损耗半年,有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是用矛盾的特殊性去概括矛盾的普遍性。因为,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是不需要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的,只有极少数。国有企业职工的父母基本上都和父母在一个地方居住,即使不在同一个家居住,也大都离得不远,无需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

  就拿我们单位来说,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煤矿企业员工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年就可将配偶转为城市户口,子女可随父亲上户,即使娶了农村媳妇,也不必两地分居,可先将老婆孩子接来居住,等不了几年就是城市户口。大多数职工都是和父母同在一个城市,过年基本都省了车马劳动的费用。不过也有父母在农村的,子女想接过来一起住,但有些父母在农村住惯了,不愿意来城市居住。这样的毕竟是极少数。

  企业员工回家过年请探亲假已经成了历史,现在基本没有两地分居的,父母基本上都在身边。这跟以前比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父亲当年春节回家就得请探亲假,不过那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后来,煤矿工人落实户口政策,全家转为市民户。如今,过年回家探望妻子儿女的,已经成了历史。

  极少数父母不在身边的多了回家的路费,再加上长年不回家,回家的应酬也就多了。春节放假七天,时间短,来回路上耽误两天,有效时间只有五天。

  其实,回家过年也应坚持节俭的原则,不该花的钱,就不要花,该省即省。不要过于奢华,不要攀比。至于压岁钱,也不要攀比,主要是表达意思即可,没必要给的太多。其实,回一趟老家过年,本家兄弟、邻居、朋友都会请你吃饭,你象征性的给孩子点压岁钱,并不会给你带来负担,我们还吃人家的.饭呢。

  有些费用不是过年才花的,平时也得花,比如,衣服、电话费、肉、菜、等不是过年才花的。不要把这些费用一并算到过年上。

  那个过年才吃好的的时代已经成了历史。其实现在平时过日子都跟过年一样,有些吃的不是过年才吃,平时也吃。穿衣服也一样,不是过年才买新衣服,平时也买。那种只在过年才吃,才穿的,我们就已经找不出多少了。

  现在日子好了,我们的生活好了,平时就如同过年,感觉我们天天好像在过年,也许,这就是人们对过年没有了新鲜感的原因了。

  父母在身边的职工是城市职工的大多数,我们可以把父母接到家里来,一起过年。孝敬父母天赐福,我们要在父母有生之年,多孝敬,多体贴。多和父母聊聊天,说说话。给父母洗洗衣服,拆洗拆洗被褥,吃点他们想吃的东西。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不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了,才想起了孝敬,那就晚了。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极少数农民工也可以在城市安家落户,其子女,父母也可一并迁入居住,那种车马劳动,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情景就会成为历史。只要我们有本事,有稳定的收入,就可将父母妻儿接到身边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过年。

  综上所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将会慢慢成为历史,成为回忆。每天享受夫妻团圆、儿女亲情、父母亲情的美好时代,就在眼前。

  愿每一个家庭都幸福,愿每一个家庭都和睦,愿人人都拥有一个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家。

  回家一次,损耗半年。只是特殊群体的感受,是特殊性,不是普遍性。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

  有人担心过年回家怕花销,那可以节俭一点。过年和过日子一样,不必攀比,有钱多买点,没钱少买点,没有一个标准。只要我们抱着节俭的原则,注重亲情,温情,营造一种团员、和睦、快乐、平安的过年氛围就足够了。

  有的因为自己这么多年来,地位没变,没有可炫耀的成绩,就不敢回家过年,怕人笑话;还

  有的怕给人家压岁钱少了,自己没面子。等等,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怪,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试,与回家过年没有关系。

  因父母在身边,而且父亲还有退休金,我不必给父母贴补多少,可过年时和他们一起吃一顿年夜饭,就感觉很幸福了。

  愿每一个为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在城市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愿每一个员工的父母都能来到子女身边,共享天伦之乐。愿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永远成为历史。

  愿每一个回家过年的员工,都能过一个和谐、快乐、平安、健康、幸福的春节!

历史的随笔12

  经过了近半学期的教学,学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对于新生事物的兴趣比对历史的兴趣更为浓烈许多。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在所用的课本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所述的史实,往往忽略了纷繁的历史事件对其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的我,究竟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注意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既要创新,又要抓基础,毕竟要进行中考。所以在教学中既要传统教学,又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

  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

  我在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在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例如教学《戊戌变法》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薄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国家当务之急。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中,组成两大小组,正反两方,进行辨论,课前查找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在课堂中围绕问题,畅所言,抒发自己的感受,也从中体会到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的变化。教育论文

  部分课内课完全转变为探究课,全部由学生主持,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让学生感受新中国的逐步强大,与外交事业的发展紧紧相连,更珍惜今天的不易。

历史的随笔13

  今日闲暇无事,随手翻看北京大学王竹溪教授的著作《热力学》。对以前没太在意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中的熵的概念,灵光突现,有了新的感悟。大意是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的熵值只增不减,因此熵应该叫熵增,细思极恐。当然,是在系统发生不可逆的过程时熵才只增不减,如果过程可逆,熵值有可能减小。但综观世界,大到宇宙的演变法则,小到社会的发展规律,甚至更小的个人的身心历程,互逆的过程何其之难,几乎不可能。

  具体概念和公式大家也不用过多探究,只需要知道熵增是表示一个系统混乱度高低的指标即可。一个系统混乱度越高,我们就称这个系统的熵增值越大。

  关于宇宙的形成,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大爆炸理论,由最初的一个点极度膨胀爆炸而来。那么最初的这点的熵值是很小的,即有序度很高,随着熵增的加大,有序度越来越小,混乱度越来越大,直至最终爆炸。也就是说熵增到一定的数值就意味着消亡、崩溃或者是新生。大家都知道星球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诞生——壮大——灭亡。从有规则的球体到爆炸后的星云,这就是从有序到无序的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熵增的数值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当然星云要重新形成星球必须要有超强外力促成,这种外力让星云颗粒凝结聚集,经过漫长时间重新形成新的星体。再次重复演示熵增变大的过程,周而复始。也许有人会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可逆的过程吗?从星球到星云,再从星云到星球。在超强外力的作用下看似促成了一种循环,好像是一种可逆的过程。但是此星球还是彼星球吗?这已经是两个系统了。所以,同一个系统中熵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由熵增的概念也让我联想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进程。一个社会阶段可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该阶段确立之初熵值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熵增数值是逐渐变大的。社会生活由单一变的多元。国民的状况由贫穷变得富有,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由低变高,思想意识由简单变得复杂,栖居环境由恬静变得聒噪,社会风气由清纯变得污浊。这些都是熵增变大的结果……随后社会混乱度越来越大,到各层面无法收拾的阶段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改朝换代。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原因的物理解说。

  人类社会由一种无序状态的系统演变为另一种新的有序状态的社会系统,也是需要超强外力的作用来促成的.,这种超强外力是随着历史风云人物的出现而诞生的,他终结了一个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进程。他的丰功伟绩就是这段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史,他使得人文社会重塑一种熵值很小的社会体系,随后的历史将再次演绎熵增变大的过程,周而复始。这也是毛伟人思索的社会发展的周期率,并为跳出这种周期而作了大量的社会实践,努力延缓熵增的速度,虽然有人认为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无奈抗争,但人定胜天的宏大气魄及其忧国忧民之举令人崇敬。风云人物退出历史舞台之时也就是熵增急剧变大的开始。

  人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把熵增的概念应用到人的思想及道德层面会是一种什么现象?

  同样的,一个社会的初始阶段,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之熵增数值是很小的,展现出的社会风貌也是令人欣喜的。统一度很高,全民讲奉献,不思回报,为社会的发展倾注了很高的热情,很少关注自我。人生的价值观就是以国家贡献度来衡量,因此使得社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之后熵增数值开始急剧增大。随后我们看到人们开始追求自由化,要求解除思想禁锢,以人为本,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作为行为准则。按理说,这些都不过分,但不要忘记了人是社会性动物,以自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社会离散性的加剧,随着熵增数值的快速加大,最终威胁到的是人类思想的共识——道德尊严。试想一下,一个人出生后如果没有道德层面的教育,行事完全凭人性自发的本能,不加任何约束管制,人人皆如此,社会将是一种什么状态?不堪想象!道德熵增的急剧加大把人的劣根抖搂得一览无余,这也预示着未来道德水平的演进方向。道德崩溃后的重塑才是唯一的期待,不要幻想逆回到从前。

  综上所述,熵增是表述一个系统混乱度的指标,无论是浩淼的宇宙还是丰富的人文世界,或是更小的人的身心状态,都在朝着熵增加大的方向行进,直至重生。

历史的随笔14

  曾经的自己,只知道明天很好,明天很精彩,可是却忽略了:今天是昨日的明天。
  没有领悟到时间的飞逝,没有体会到今日的珍贵,更没有料想到世事的多变。每天拖着疲倦的'身体虚无的度过,坐在电脑前漫无边际的搜索,当自己躺下时,又觉得那么的空虚。
  不知道自己何时竟然变成了这样,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将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坚持自己的理想。看着自己的理想之路变得越来越朦胧,心中不时有些许的遗憾,不时闪过放弃的念头,可是,我就这么一辈子,难道连自己的理想也要放弃吗?我不甘心。我会坚持的。
  今天虽是昨天的明天,但昨天的此时,自己却对这个未知的今天无比憧憬。当今天从自己的身边溜走时,才发现,憧憬很少变为现实,相反,憧憬只会浪费掉自己宝贵的时光,只会让自己更加空虚。
  所以,我不会再坐在一边看天空,我要付出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历史的随笔1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谁不向往呢?

  从原始人到战国再到各朝各代最后到民国。历史的背后有那么多的辛酸、那么多的苦楚、那么多的功成名就。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一一探究吗?

  其实我想见证的历史有很多,如:三国美人貂蝉是真的'吗?隋炀帝果真如此荒淫吗?武则天如何坐享江山等等。但我最想见证的历史还是秦始皇的一生。

  不知为什么。我不爱隋唐的繁盛,清朝的繁复,唯独对这秦朝情有独钟。

  秦始皇也是人,有过也有过,但我认为,他是功大于过的。他统一了全国、统一度量衡、建造长城、为子孙万代奠定了基业。虽然有过东渡求仙、焚书坑儒、采用李斯,赵高等小人、残暴等的错误。但这也不能影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认为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秦始皇留下的兵马俑。秦朝距今有两千多年,而兵马俑大多完好,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奇迹吗?

  千古第一帝多么豪壮的称号啊!我多想去见证秦皇的暴政有多暴,后宫佳丽又是有何其之多。

  但这一切都只是想,我没法穿越时间到秦朝。但,西安!兵马俑,阿房宫!你等我,我一定会来看你的。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它深入每一个人心中,它的每一个片段都能成为一段佳话流芳百世。

  哎!叹只叹,我不会穿越,没法亲眼见证历史。这个梦就如同一潭万丈深水,深不见底,只能看到它表面微微的涟漪。

【历史的随笔】相关文章:

历史的随笔03-16

历史的随笔15篇03-16

历史的随笔(精选15篇)03-16

历史的随笔(集锦15篇)03-16

初一历史教育随笔11-21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02-05

初三历史教学的随笔02-05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集合03-29

初三历史教学随笔(5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