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时间:2024-12-04 13:57:28 语文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

  各位领导、同行们,大家早上好!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

  在这初冬时节,我们欢聚清茶飘香、人杰地灵的大寨,共同参与、见证云县教育局举办的三优活动,更感荣幸的是我能代表小学语文评委组向大家汇报小学语文组的竞赛情况。

  下面,我将通过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与同行汇报我们组的评课情况。

  一、感受

  1、活动组织严密。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十月份就发文要求各乡镇精心准备,这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

  2、各乡镇对活动高度重视,选派的选手年轻、优秀,能代表各乡镇的最好课堂教学水平,并能引领全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大寨镇党委政府、教办、学校全力支持,使活动得以成功进行。

  4、大寨完小教师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我们感受到了温暖,而孩子们真诚朴实的笑脸和一声声礼貌的称呼、问候以及好学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们。

  二、课赛的亮点

  本次课赛是对我县一学期以来的课堂教学改革情况的检阅,所以意义深远,它既是对我县课改工作的一个小结,也将对我县今后的课改工作指明方向。

  此次参加小学语文组竞赛的共有来自12个乡镇及云县爱华完小的13位教师,课赛内容涵盖了小学一到六年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参赛教师年轻化,最小的教师虽仅有21岁,但他们给我们展示了新时代教师积极向上的风采与阳光健康的精神风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十三位教师的整体素质都较高,他们精心准备,风采各异,为我们提供了十三节精彩纷呈的优质课。

  1、授课教师有语文意识,能把握住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来教学。有依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意识和理念,设计课时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的选择、目标设定及环节安排上皆有所思考,教学内容的把握基本能按学段目标突出教学特点;教学呈现方式上注重文段选点铺设,注重朗读理解感悟,基本杜绝了肢解文本来学习语文的做法,努力在点与面上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明显,面向全体学生,从一个“请”的手势、点头、微笑或翘大拇指等动作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平等相待;师生参与、互动交流氛围浓郁,如幸福镇的李仕玲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就是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使学生深入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感悟、掌握文章的主旨。

  3、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知识底蕴丰富,课堂目标定位准确,教学设计能力高,环节设计合理,能体现以学定教的理念;有的教学设计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爱华镇的沈嗣瑜老师的《月光曲》的小组合作部分的设计就较为新颖,利于学生参与、合作探究;有的教师语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有亲和力,便于与学生平等相处;有的教师板书工整,设计既能体现文章脉络,又较美观。

  4、注重情感教育,充分体现情感目标。各位教师利用创设情景、多读感悟、重点词句理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情感,引领学生走进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引起共鸣,从而感受人间真情,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大寨的王仙老师、涌宝杨永晶老师执教的《假如》就是在让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抓住诗歌的补白点续编诗句:假如我有神笔,我会……有的学生说要给盲人带来光明,有的学生说要给农民画出粮食,还有学生说要给自己的外婆画一个会煮饭的机器人等等,学生稚嫩的语言让人感受到童真的可爱与美好。

  5、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单一,出现了多元评价的现象。如栗树的王祖伟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和大寨王仙老师执教的《假如》就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朗读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应该是一个可喜的转变,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具体的转变。

  6、现代教育技术成功引进课堂。虽然我县各个乡镇条件不一,但是大家都将多媒体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设计精美,把文字、图片、视屏、动画、音乐等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是教学资源的主动扩充,也是教师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的体现。特别是偏远的栗树、后箐等乡镇的老师努力打破了条件限制,大胆尝试运用,尤其年轻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效果和使用熟练程度都较好。

  7、多种资源、多种教学方法并用,丰富语文课堂。文本、课件、卡片、头饰、简笔画和讲授、朗读、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穿插课堂,生动了课堂,并且真正辅助了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中爱华完小的潘红梅老师巧妙地运用优美的体态语言帮助学生学习,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生动传情,而且活跃了课堂,引起了学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8、注重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老师们重视课前游戏,轻松活泼的游戏能使学生放松心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欲望,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再者,无论是导入还是课堂学习与交流展示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教师们均注重入情入境的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用生动的语言、故事、音乐或课件创设出生动的情景和互动的氛围,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景,尽快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如漫湾的字文香老师的导入就是通过自己的现场演唱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环节。

  9、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激励语言和激励方式丰富多彩,有的激励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如潘红梅老师的“这个小组开始学习了”或“这个小组真会合作”等,促使别的孩子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忙怀的`周文俊老师跟读书读得好的学生握手等等。

  10、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巩固,低年级教学突出了识字教学;大部分课堂重视朗读训练,通过教师激情范读、配乐朗读、听录音和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理清文本内容,体会文本情感,并在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自我认识,使自我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11、大部分教师注重教学拓展,既重视利用教材教学,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学生实际大胆拓展学生的思维。如字文香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就不局限于高山与流水,还引导学生感悟明月与清风,从而使学生更能理解知音的含义。

  12、注重学法指导,例如李仕玲老师的给文章批注,潘红梅老师的学法归纳、引导。

  三、有待改进之处

  可以说,即使一节成功的课也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败笔之处,正视不足能让我们更快成长。纵观十三节语文课,亮点多多,但不足也不容我们忽视。

  1、目标设定上把握还欠妥,有些课设定的目标过大,过全,导致课堂容量太多,难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些课目标设定上有偏向,没有将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过于偏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问题设计不够精炼,琐碎问题过多,有些课通篇都是问题,而效率不高。

  3、选点之后的分析过多,强化阅读感受的时间安排过少,而且部分教师包办了学生能归纳总结的地方和内容,对学生信任不够,导致教师不敢放手,致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更好发展,个性得不到张扬,心灵得不到放飞。

  4、教师们的评价语言及与学生交流后临时生成的语言呈现方式有待提高,有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和无意义,不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5、多媒体的运用辅助了教学,但有的教师忽视了它的辅助作用,过多依赖媒体,该板书的不板书,该示范的不示范,有的甚至过多脱离课本而用课件代替,失去了媒体的辅助作用;有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课件上的错误不能当场纠正,甚至连音乐播放的声音都不会自行调整,这些都在提醒我们掌握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刻不容缓。

  6、大部分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但大都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自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有的教师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探究的价值,学生不需要合作就能完成,既浪费了时间,又不能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的小组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内容。

  7、对学生的激励做到了适时适度,但忽略了对学生的表扬既要有肯定,也应该有委婉的指导和引导,不能只说“你真好”或“你真棒”,而应明确好在什么地方或棒在哪,有的教师甚至滥用激励语,读个课题也表扬说真聪明,难道这不是一种明显和无意义的语言贿赂吗?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没有丝毫的好处。

  8、教师要进一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规范普通话发音和板书的正确示范,尽量杜绝口语化和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9、有的教师对课堂上临时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只顾按着设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感觉把学生当成了协助自己表演的道具,有的甚至对学生的错误回答置之不理,有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唱读不加以指导。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2

  听《七子之歌》:总的感觉是老师在努力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但是针对不同体裁如何教学以体现真语文理念值得研究。一是教师用小讲堂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的特点。二是教师指出“七子”是拟人的写法,强调澳门的澳和香港的港字需要注意的地方,都是语文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七子之歌是一篇诗歌,而且是一篇很优秀、小学语文教材不多见的几篇情感真挚而浓烈的诗歌。老师为什么不在音乐的辅助下,先声情并茂的`朗诵呢?写澳门:“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多感人啊!再如,写香港:“母亲啊,我哭泣嚎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如此感人的诗句,还从字词入手,显得太平淡和乏味了。我以为,真语文不是不要感情,也不排斥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关键是要有真感情,关键是要以声光电为辅。我们设想,如果这样开头:“同学们,假如你的东西,被人夺走,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一定会大喊大叫!假如你的国家的东西被别人掠夺走,我们的军队,我们的人民反抗,而诗人则用手中的笔和心中的情————诗的语言来表达。”(音乐起,进入《七子之歌》的朗诵。)这首诗在这个时候用声光电辅助朗诵,学生学习和感受的效果会大不一样。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3

  今天有幸,能聆听孙主任的《钓鱼的启示》,对于高年级语文课,本是毫无经验的我怀着非常想要学习的心情去听课,果然收获颇丰。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听课的感受。

  在读中感悟,分析作者的心情变化。在揣摩文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然后联系生活,教育学生做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要求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共同走进课文,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是非曲直。

  朗读是高年级语文课文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朗读每读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作为老师孙主任把我的非常准确,根据学生理解情况,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由浅及深,逐步提高。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增强朗读的效果。老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更能显现朗读效果。

  本课孙主任主要由四个大部分组成,即引入课题、详解课文、提取道理、布置作业这四个部分来进行。我深刻的.记得“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个中心思想,孙主任全程直击主题,举生活中的简单明了的例子,来突出中心思想,不仅学生听得懂,也更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听课的过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身临其境,思路清晰,并且积极的思考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既是真实的体会又是心灵的洗礼,非常值得和有意义。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4

  听《阅读与演讲》,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教师把语文知识融入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如问学生有的.人说一堆话也不行,有人说一句话就让人记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又如一个人演讲大家分析等等。二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归纳,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是最可贵的老师将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人文色彩的内容自觉融入到教学中。比如,一个同学答的并不好,但全班同学都举手让他留在台上示范,教师问大家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说:“某某同学平常特别爱帮助人,所以他的人缘就好,大家都爱帮助他!”这样不经意的点评有润物无声的效果。

  这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一课一得的理念体现不明显,尤其是对学生活动还不能很好驾驭,把握不够得当。

  讲课者辛苦,评课者真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便是最好的回报了。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5

  上午,伍明镇中心小学请到了合肥海棠小学青年教师xxx为全镇四、五、六年级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少年王勃》,感触匪浅。《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藤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文《藤王阁序》的事,显示了王勃非凡的才华。王老师从引导学生复习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发,初步介绍了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这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文章,再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阅读、思考、感悟。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探究懂得文章要表达的深刻主题。整个学习的过程让不同起点的学生都能有自己的收获,在纵向和横向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大部分学生能用书中词语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的目的!

  教学中,王老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课堂上重现了朗朗的读书声。文中有很多词语含义深刻,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王老师又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胸有成竹”等词语的意思,避免了枯燥的词义讲解,使课堂气氛兴趣盎然,从而揭示文章中心:阁都督夸王勃“奇才,真是奇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读的过程中,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背诵第三小节时,先引导他们体会秋景之美,激发他们记忆的兴趣,使他们活记乐背。在体会秋景之美时,又安排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课件,所以学生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时水到渠成。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6

  听《圆明园的毁灭》: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抓住语文点训练学生,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比如老师说副题,让学生补充主题,体现了语文知识训练,也拓展了学生思维。二是在讲课中抓住听说读写四个环节整体推进。比如学生写了一黑板字,老师问同学,哪一个字最漂亮,大家一致认为可耻的“耻”字,引导学生工整书写,再比如朗读,老师经常提醒学生,你应当用眼光与同学交流,有效指导学生有声语言与辅助语言的综合运用。三是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进行讨论,完成让学生充分表达的功能。这是一堂展示性的课,也就是说通过这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长期以来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成果,如无平时的训练,这样类型的课是很难上下来的。

  这堂课存在问题主要是:课堂应体现出教师解惑的.过程。试想,如果学生什么都会了,这堂课还有上下去的必要吗?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作用一定要体现出来,这是真语文之真应有的含义。还有,学生说了那么多主题,呐喊、阿Q精神、仇恨等,其中一个学生的主题是《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果老师能抓住这个点深问一句,点拨一下,对启发学生思考会更有帮助。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7

  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园,在教室中学习才两个多月,但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发现一个孩子随意说话、随意搞闹,从头至尾,每一个孩子都以非常高昂的激情投入于学习之中,是什么牢牢地拴住了每一位孩子的心?我想,是陈老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投入的状态,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毫无浮华粉饰的扎实的教学过程,是“趣”字贯穿了整个课堂始终,才使得孩子们学得如此投入。下面,我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激发兴趣,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在教学《影子》这一课时,陈老师首先通过猜谜语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文中来,激发她们喜欢影子的情感。然后老师通过范读故事,感受影子的有趣,让她们更快的走进课文情境中去。

  二、抓住重点,趣味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我们必须让课堂变得更活泼,更有趣,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时,陈老师采用了各种方法调动孩子们的.识字兴趣。

1、对字形的描述形象化。比如,认识“影”的时候,她是通过编故事的:一轮红日照着京京,旁边就有一片影子;认识“黑”的时候,陈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说说谁有办法记住。学生则描述:“黑”的四点底就像黑色的墨水,里就像瓶子。这样趣味性的描述,将字形和字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

2、以游戏形式识字。学习“跟着”时,陈老师请学生当她的影子来演一演。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

3、归类识字。当学习反犬旁和足字旁的字时,陈老师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一类字的特点,并举一些这类的字。

  三、以“趣”学文,提纲挈领。

  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陈老师在教课文时,以“影子有趣在哪?”这个主问题做为切入口,以“趣”字引领学生学习文句,将“趣”字贯穿对文本的感悟、文本的感情朗读。陈老师的这种提纲挈领的教学,让孩子们的思维有了连贯性、整体性,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文本的感悟、理解。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课堂的时间分配。那么最后的写字环节学生会学得更加扎实一点。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8

  听《和时间赛跑》:总的感觉是老师用语文的规律和特点教语文,体现了真语文的特点。一是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比如写字词让学生分析比划笔顺,找出段落词语,分析课文,从原因、怎么、意义和几个写法角度分析,这都是语文的.基本内容。二是这个班的学生谦词敬语使用得特别好,不仅问候老师,每次答完题都说,我这样答对吗或可以吗等等。三是这个班的学生说话的冲动特别强,足见老师平时对他们的训练和鼓励。

  这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还可以更“语文”些,也就是说,更加自觉地用语文的办法解决语文的问题。比如,如果把这篇散文的哲理性再深刻分析透,特别是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对启发思维和分析作者深意都会有帮助。还有,为什么不从这篇课文的课题入手,说:我们平时都是和同学赛跑或和其他动物赛跑,你想过和时间赛跑吗?如此提问引入话题,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还可以告诉学生修辞知识。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9

  一、《颐和园》这篇课文是修订教材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洋溢着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上着力不少。例:在指导学生读长廊的长时,教师利用不失时机的渲染,巧妙地范读,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抓住“一眼望不到头”“700多米”进行指导训练。再有,录像、图片的运用效果良好,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美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把学习语言文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家可以看出,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不同层次的.读中,感受到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逐步加深,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

  三、第4、5自然段的处理:教师根据整堂课的设计,在这儿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创造性的学习。例:在小组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昆明湖的美景。可以用书上的话,可以自己介绍,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介绍。阅读教学不同于口语交际,这里的设计,我个人认为教师是对文本、对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学生也乐学好用,效果不错。

  另外,这堂课基本体现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重点落实顺序的问题,了解颐和园的美景,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师将在第二课时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学以致用。

  最后,我想说,井老师毕竟还年轻,学美术专业的她以往也没有这样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对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堂的调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我为今天看到井老师的进步而高兴,相信她会越来越好。同时我更希望,我们槐荫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更快、更新的发展!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

  本堂课的教学返璞归真,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简简单单

  课堂上没有繁琐的目标,庞杂的内容,零碎的讲解,新奇的形式,热闹的活动,有的只是简明的目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简要的讲述、点拨、激励。

  二、实实在在

  实实在在的读,实实在在的说。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实实在在的指导,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学生学习概括,有要求,有点拨,有引导,有激励,有示范……让学生用通顺流畅、规范的语言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无不耐心细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今天,听了严老师所教的这一课,让我感受较深的是:

  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理念、自主探索、互动学习的观念,且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教材的特点。如上课伊始,教师以歌词导入新课,能激发爱好,调动起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其次、围绕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便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划出与问题有关的内容,互相交流,互相评价,老师再作小结。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师生合作的新理念。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最后的课外延伸拓展,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黄河的`宣传语。这样,突出了文章主题,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纵观整个教学的过程,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在书上圈点勾画,进行交流,主动地进行学习,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这节课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课堂结构安排上不够合理,呈前松后紧的局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在读书练习中,虽然也进行了指导,但学生读得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读书的练习与指导。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公开课评课稿05-08

经典小学语文评课稿03-31

小学语文评课稿10-16

(经典)小学语文评课稿12-09

小学语文评课稿[经典]10-15

小学语文评课稿10-16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03-17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10篇)03-17

小学语文评课《梅花魂》评课稿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