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名故事合集13篇
历史有名故事1
一位曾拥有英国最高权位的铁娘子,但背后却承受着无限的孤独和悲哀。
撒切尔说过:在我的世代,没有女性会成为首相。
然而她做到了,她成为了英国第一任女首相,向人们证明了女人不但可以做到男人做的事,还可以完成一些男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撒切尔学习很努力,但并不算有天赋,成绩并不突出,但却靠着刻苦学习考上了牛津大学。年纪轻轻的撒切尔在25岁时,就成为了保守党女性候选人。
就在这时,她遇到了拥有家族企业的富商丹尼斯,丹尼斯对年轻漂亮、又具有政治头脑的撒切尔一见钟情。不久,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两年后,生了一对龙凤胎。
初为人母的撒切尔并没有对一对龙凤胎有过多留恋,两个多星期后,就继续投身政治事业去了。在爱情上,丈夫丹尼斯一直在撒切尔的身后默默的支持着她从政,撒切尔获得了婚姻上的幸福,在亲子关系上,却是一位失败的母亲。
她忙于政治活动,疏忽家庭教育,成了“母慈子败”的案例。
晚年的撒切尔曾坦言: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步入政坛,因为我的家庭已经为我的从政之路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由于一直忙于政治活动,撒切尔没有时间陪伴子女。女儿与她的'关系非常冷淡,儿子虽然跟撒切尔的关系很亲密,但儿子却一直不给她争气,学习成绩差,还依仗母亲的权势在学校里称王称霸,连老师都不敢管。
成年后,儿子参加拉力赛,在沙漠中走失。得知儿子出事的撒切尔后,出任首相以来,第一次在公众面前落泪,恳请各国政府帮忙解救儿子。被营救后,撒切尔的儿子又因在酒店里消费大量酒水拒不支付,并认为政府解救他理所应当,与外交官和酒店工作人员争执不休,最后以警方介入而告终。
此后,又借着母亲的地位和妻子的钱财,从事一系列冒险活动揽财。最终,因参与几内亚政变,在南非被捕,判4年监禁缓期执行,并处以31.3万英镑罚金。撒切尔闻讯立刻带着罚金去南非,才把儿子捞回来。
撒切尔教子无方,成了英国媒体公认的“母慈子败”的案例。
她轻度中风,失去了部分记忆。撒切尔说:家就是你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
在与丈夫50年金婚纪念日时,撒切尔因轻度中风,失去了部分记忆。两年后,丈夫去世,对她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记忆力越来越差,经常还认为丈夫还活在世上。丧夫之痛让撒切尔久久不能释怀,曾有一次深夜醒来,她换上盛装,非要去墓地看望丈夫。
77岁生日时,撒切尔只收到了4张贺卡,她摆在桌子上,对着它们发呆。儿子远在西班牙居住,女儿在瑞士,孙子在美国,平时都很少回英国探望她。撒切尔的女儿说:母亲不应过于期待成年子女不时的回家看望她,家人不在身边的日子谁都经历过,我们年幼时也总见不到母亲。
3年后的大寿,也许是怀念曾经热闹的日子,她宴请了650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查尔斯王储和当时的首相布莱尔都来为她祝寿。撒切尔又展露出了以前的风采,脸上洋溢着曾经的笑容,但这一切都是那样短暂。
她的晚年凄凉得令人唏嘘。在之后漫长而又孤寂的岁月里,撒切尔经常突发中风,后来连看报都变得困难了,经常看了下一句就忘了前一句。晚年的撒切尔饱受着精神上的双重折磨,除了病痛摧毁了她身上铁娘子的烙印,更可悲的是,子女关系的冷淡与疏远。
弥留之际,房间里放满了丈夫、儿子、女儿、孙女和孙子的照片,却没有一位至亲陪在身边,陪伴她的只有医生和护士。即便去世之后,儿子和女儿也不愿意第一时间赶回来,打理撒切尔的后事。
但撒切尔这令人唏嘘的凄凉晚年,又怨的了谁呢?家怎么能够是没事可做时去的地方?在本该需要关爱儿女的年代,忽略了女儿,最后得到的是女儿对她的冷漠,又把泛滥的爱给了儿子,儿子在她的溺爱之下,成了“混世魔王”“商业扒手”。
人到暮年,家庭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事业可以带给你名声、地位和成就感,但当你卸下盔甲,夜深人静的时候,当你年华老去的时候,名声会随着时间淡去,成就感也会消退。
也许钱会留下,但到了垂暮之年,金钱不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家庭才是我们最终的后盾和归宿。
受伤时家是遮挡风雨的伞,开心时家是洋溢幸福的河。
事业永远无法取代家庭成为人情感的港湾。
拥有幸福的家庭才是人生的目的,事业只不过是为了维护家庭幸福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可惜,撒切尔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才明白。
历史有名故事2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内容,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辛宪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辛氏,字宪英,她的父亲辛毗是魏明帝曹丕的首席谋臣,丈夫羊耽是东汉著名“悬鱼太守”羊续的幼子,官至太常,儿子羊琇则深受晋武帝司马炎的信任与重用。
辛宪英是一个幸运的女人,而且她具有幸运的资本。原本她就家世出众,自幼过着优渥的生活,长大以后又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羊耽,夫妻恩爱。难得的是,辛宪英还是一个智慧的女人,她的智慧在政治上表现得尤为强烈,因此还被称作魏晋时期的大才女,丝毫不输给蔡文姬。
预言曹丕
辛宪英善于鉴人知事,在政治上极富远见。想当年曹丕与曹植的太子之争是多么激烈啊,以至于曹丕被曹操立为太子的时候甚至高兴得忘记了礼仪,他激动的抱着辛宪英的父亲辛毗欢呼:“辛毗啊,你知道我现在有多开心吗?”辛毗属于曹丕党派,曹丕成功上位太子,他自然也是高兴的,但还没有高兴到曹丕这种地步。
辛宪英从父亲口中得知这件小事以后,当即就断言曹丕将来的帝国必定不会长久!后来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称帝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但是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65年,魏国只存在了短短45年,印证了辛宪英的预言!
鉴别钟会
除了通过观察曹丕的为人来预言曹丕的将来,辛宪英还鉴别过在魏国官居要职的钟会,断言钟会一定会叛乱。辛宪英观察过钟会这个人,钟会是魏国重要的'策臣与谋士,也是消灭蜀国的谋划与实践者,在魏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人人都敬畏他。但是钟会的为人处事恣意放肆,说白了就是不肯服从上级命令,这是为人臣子应该有的态度吗?所以她肯定的说出了钟会有异志,并认为钟会一定会叛乱。
当时辛宪英的侄儿羊祜,也就是后期的西晋最为出名的灭吴大将之一,他听了辛宪英的话以后,大为吃惊,他不是不相信姑妈的判断,而是嘱咐姑妈千万不要在外面说这种话。他是相信姑妈的,但别人不一定相信啊,如果猜错了的话,那就是朝廷重臣的大罪啊,现在的他们还不宜与朝廷把关系搞得过分僵。
后来,钟会征召辛宪英的儿子羊琇为参军,一起参加灭蜀之战。辛宪英已经预料钟会将叛乱,怎肯看着儿子入火坑,于是极力向司马昭请辞,结果遭到了司马昭的拒绝。最后她只能让儿子随机应变,但始终要做一名忠臣。钟会在灭蜀的时候果然叛乱,羊琇因极力劝阻钟会,回国后才没有受到惩罚。辛宪英的预言又一次得到印证!
辛宪英虽出身名门世家,但依然崇尚节俭,她的侄儿羊祜曾经赠送给她一床华丽名贵的锦被,辛宪英觉得这礼物太贵重了,舍不得拿出来用,最后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把锦被翻过来盖。辛宪英于79岁去世,这个年龄在古代也算是高寿了!
我们知道,古代女子很少有能被史书记录下来的,辛宪英却因为她过人的才智,其生平被记录在《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羊耽妻辛氏传》中。辛宪英的外孙夏侯湛也为她写了一本传记《羊太常辛夫人传》。
和蔡文姬的才名不同,蔡文姬是文采出众,她的代表作《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充分表现出了她的才华,而辛宪英则是一位女政治家,她的才智也充分表现在政治方面。辛宪英能准确的根据这个人的现在的状态,去判断他的将来,而且坚持良好的品质,不做为人不齿的事,也是高风亮节的一种。这种奇女子如何能不被后人牢牢铭记呢?
郦食其的生平简介
很多时候,不是你出了力,你的名字就能被人们记住,西汉功臣郦食其就是这样。郦食其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曾替刘邦一口气收服了七十多个城池,就连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都嫉妒他立的大功,但是最后郦食其这个名字却不为人所知。
郦食其是郦蟠十一世孙,是一个战国旧贵族,他自幼聪慧,从少时起便喜爱读书,时刻关注着时局的变化。不过,秦国灭亡魏国以后,郦食其的家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郦食其沦为了陈留门吏。即使这样,郦食其身上还是自带贵族光环,脾气傲慢,一般人不敢随意驱使他。
秦末时期,陈胜、吴广以及项梁起义先后爆发,他们都曾途径陈留高阳,但是郦食其都没有投奔他们。郦食其是个有才又高傲的人,他认为只有抱有远大志向和具有谋略之人才是他要追随的。郦食其邻居的儿子在刘邦手下做事,刘邦经常向他询问陈留的有才之人。
郦食其通过此人了解了刘邦,他听说刘邦带着队伍驻扎在陈留郊外,便让此人帮他传一句话给刘邦,就说:“我的家乡有位六十多岁的郦先生,他身高八尺,大家都称他为狂生,但是他自己说不是狂生。”那人劝郦食其说:“沛公不喜儒生,要是你以儒生的身份去见他,估计会被骂得狗血淋头。”郦食其胸有成竹的说:“你只管按照我教给你的话转告给沛公,他听了一定会见我的。”
后来,刘邦果然答应见这位不是狂生的郦食其一面。郦食其见到刘邦的时候,刘邦正被两名侍女伺候着洗脚,郦食其只向他微微作了个长揖,然后就问刘邦:“沛公聚集士兵是打算帮助秦朝剿灭诸侯,还是帮助诸侯灭亡秦朝呢?”刘邦一听郦食其的生平简介就怒了,他朝着郦食其大骂:“你个奴才相的儒生,天下百姓深受暴秦之苦,所以诸侯才会率兵反抗,如今你却要我助秦而攻打诸侯!”郦食其接着又说:“既然你有推翻暴秦的大志,为何接待长者还这般无礼?”刘邦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把脚洗完,穿戴整齐以后在正厅接见郦食其,以宾客之礼待之。
刘邦问郦食其怎么才能推翻暴秦,郦食其就将自己的建议告诉刘邦,他认为陈留是交通四通八达之地,俗称兵家必争之地,他和陈留县令认识,能帮助刘邦收服陈留。收服陈留以后,郦食其又劝刘邦收复荥阳,占有敖仓的粮食,届时诸侯闻之必然望风而归顺。刘邦按照郦食其的战略,一步步成为了诸侯当中的.佼佼者,刘邦想要攻打齐国,但是齐国地广人多,势力不容小觑,刘邦仅有一万多人的士兵,如何与之对抗?
此时,郦食其再次向刘邦请求让自己出使齐国,他能不费一兵一卒说服齐王归顺刘邦。刘邦欣然同意,派了郦食其出使齐国。郦食其向齐王分析了天下的形势,齐王被其说服,答应归顺刘邦,成为汉朝的藩国。韩信听闻郦食其说服了齐王,一下子就收复了七十多个城池,他嫉妒郦食其,便发兵偷袭齐军。此时郦食其正在齐国,齐王误以为郦食其暗中勾结汉军来攻打他,于是烹煮了郦食其。
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分封诸侯,他非常想念郦食其。的确,郦食其是韩信害死的,但是韩信当时也是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折损不得,所以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可怜的郦食其,明明是西汉开国功臣,最后却不为人所知。
历史有名故事3
孙氏兄弟踞江东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北方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南方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占据了江东(今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这就是由孙策、孙权两兄弟打下的东吴江山。
兄弟俩的父亲孙坚原来是袁术的部下,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大军。父亲死后,孙策便带着一路人马,投奔了袁术。
袁术虽然非常欣赏孙策这位少年英雄,但他对孙策存有戒心,一直没有加以重用。时间一长,孙策便感觉到了,虽然嘴上不说,但心底却很明白。
恰在这时,扬州刺史刘繇(yǎo)把孙策的舅舅、丹阳(今安徽宣州)太守吴景赶跑了,还在长江边上屯下了重兵。孙策觉得机会来了,主动向袁术请求让他带 兵到江东讨伐刘繇。袁术考虑到这样可以借孙策之手解除刘繇的威胁,甚至可以让孙策、刘繇拼个鱼死网破,自己可以坐收其利。想到这儿,袁术同意了孙策的请 求,并且拨了一千人马给他。
孙策带着这班人马向南挺进,一路上他不断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到达历阳(今安徽和县)时,队伍已经壮大到了五六千人,和舅舅吴景的队伍胜利会师。同时,孙策小时候的好朋友、足智多谋的周瑜也带着人马前来会合。
孙策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江边,却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停靠在江边的船只才几十条,这对庞大的队伍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大大影响前进的速度。
孙策双眉紧锁,不停地在江边踱步。忽然,那一丛丛在风中摇曳(yè)的芦苇跃入了他的眼中。他紧锁的眉头展开了,大声命令侍从:“所有士兵即刻奔赴江边,砍伐芦苇,扎筏渡江!”一声令下,数千士兵齐心协力,很快就扎了许多筏子,江面上出现了千筏竞渡的壮观场面。
孙策的队伍一举冲上江东岸,攻占了牛渚(zhǔ,今安徽当涂西北),夺得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接着又用装死的办法诱使刘繇的部下笮(zé)融开门出城, 伏兵突然杀出,直杀得笮融人仰马翻,连夜逃窜。孙策乘胜进攻,没多久就打到了曲阿(ē,今江苏丹阳),龟缩城中的刘繇被孙策势如破竹的气势吓得弃城而逃。
进城后,孙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依然保持着严明的军纪,并且优待俘虏,因此深受百姓拥护,仅仅十几天的功夫,就得到了兵卒两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孙策的名字一时间威震江东。
不久,孙策又带兵攻下了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冶(今福建福州)等地,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并且借口袁术有称帝的企图,与他断绝了关系,打算继续向北挺进。
但是,在这关头,意外的事情出现了。一天,孙策上山打猎,预先埋伏着的几个刺客突施冷箭,孙策中箭跌下马来,身受重伤。
虽然医生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孙策的伤势依旧一天比一天严重。孙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找来了长史张昭,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嘱咐他好好辅佐孙权,凭 借长江天险守住基业。又把孙权叫到床边,将象征着权力的印信交给他,叮嘱孙权一定要知人善任,挑起稳定江东的重担。说完,年仅二十六岁的孙策告别了人世。
这时,孙权还不满二十岁,失去兄长的悲痛几乎压垮了他,他泪流成河,悲痛万分。张昭竭力劝慰,请他克服悲伤,挑起兄长留下的重任,同时又火速通知周瑜,让他借奔丧之机,回来共同辅佐孙权。
孙权刚刚披上统帅战袍时,尽管统治着江东六郡,但政权并没有完全稳定,而且孙策刚死,许多将士担心孙权年轻没办法保住江东,因此人心涣散,甚至有的人想投靠新主子。在这危难之际,幸亏张昭和周瑜两人齐心协力,说服了大家,这才使政权稳固了下来。
庐江太守李术不仅不肯听从孙权的指挥,而且还收留了一些叛将,这使得孙权十分恼火,命令李术立刻交出叛将。李术却嚣(xiāo)张地说:“如果你确实有德有才,那么大家都会听你的;反之,大家就会离你而去。所以,我是不会把他们交给你的.。”
李术明目张胆的反叛,促使孙权下决心除掉李术,为此,他做了周密的谋划。他预料到李术一旦受到攻击,一定会向曹操求援,于是,先下手为强,写了一封信给 曹操,信中说李术这个人生性残暴,不讲信用,并且还提到了李术从前杀掉曹操的扬州刺史的往事,以此来引起曹操对李术的愤恨;如果他发兵讨伐李术,希望曹操 千万不要听信李术的狡辩。这封信一方面堵住了李术的退路,另一方面又堵住了曹操出兵的借口,称得上是一箭双雕。
安排好以后,孙权就发兵攻打李术,不出孙权所料,李术果然向曹操讨救兵,曹操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出手相助。李术打不过孙权,被杀身亡。
孙权平定了内乱,树立起了自己的威望,同时,他大力招揽人才,采纳鲁肃先立足江东、再占领荆州、最后夺取天下的战略步骤的建议,使他在江东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发展。
历史有名故事4
秦国的大军想偷袭郑国,晋国那边早就得到情报。晋国的大将先轸认为这是打击秦国的好机会,劝说新即位的晋襄公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崤音yo)地方拦击。
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开到崤山。崤山本是形势十分险要的地方,晋军在那里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秦军到来。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被晋军团团围住,进退两难。秦国的士卒死的死,降的降。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全都被活捉了。
晋襄公得胜回朝。他的母亲文嬴(音yng)原是秦国人,不愿同秦国结仇,对襄公说:秦国和晋国原是亲戚,一向彼此帮助。孟明视这帮武人为了自己要争功,闹得两国伤了和气。要是把这三个人杀了,恐怕两国的冤仇越结越深,不如把他们放了,让秦君自己去惩办他们。
晋襄公听母亲说得有道理,就把孟明视等三个俘虏释放了。
大将先轸一听让孟明视跑了,立刻去见晋襄公,说:将士们拼死拼活,好容易把他们捉住,怎么轻易把他们放走呢
一面说,一面气得向地上吐唾沫。
晋襄公听了,也感到后悔,立刻派将军阳处父带领一队人马飞快地追上去。
孟明视三人被释放之后,使劲地逃跑。到了黄河边,发现后面已经有晋兵追上来。在这紧急的关头,幸好有一只小船停在河边,他们就跳了下去。
等阳处父赶到,船已经离了岸。阳处父在岸边大声喊叫:请你们回来!我们主公忘了给你们准备车马,特地叫我赶来送几匹好马,请你们收下!
孟明视哪里肯上这个当。他站在船头上行了礼,说:承蒙晋君宽恕了我们,已经万分感激,哪里还敢再收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还能保全性命,那末,过了三年,再来报答贵国吧。
阳处父还想说什么,那只小船哗啦哗啦地,已经越划越远了。
阳处父回去向晋襄公回报了孟明视的话,晋襄公懊悔不及,但也无可奈何了。
孟明视等三个人回到秦国。秦穆公听到全军覆没,穿了素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
孟明视三个人跪在地上请罪。秦穆公说:这是我的不是,没有听你们父亲的劝告,害得你们打了败仗,哪儿能怪你们呢再说,我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一点小过失,就抹杀他的大功啊。
三个人感激得直淌眼泪,打这以后,他们认真操练兵马,一心一意要为秦国报仇。
公元前625年,孟明视要求秦穆公发兵去报崤山的仇,秦穆公答应了。孟明视等三员大将率领四百辆兵车打到晋国。没想到晋襄公早有防备,孟明视又打了败仗。
秦穆公仍旧没有办他的罪,但孟明视实在过意不去,好像对国家欠下一笔债。他把自己的财产和俸禄全拿出来,送给在战争中死亡将士的家属。他跟兵士一块儿过苦日子。兵士吃粗粮,他也吃粗粮:兵士啃菜根,他也啃菜根,天天苦练兵马,一心要报仇雪耻。
这年冬天,晋国联合了宋、陈、郑三国打到秦国的边界上来了。孟明视嘱咐将士守住城,不准随便跟晋国人交战,结果又让晋国夺去了两座城。
这一来,秦国就有人说孟明视的坏话,说他不该这么胆小。附近的小国和西戎瞧着秦国一连打了三个败仗,纷纷脱离秦国,不受管了。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崤山交战以后第三年的夏天。孟明视作好一切准备,挑选了国内精兵,出发了五百辆兵车。秦穆公拿出大量的粮食和财帛,把将士的家属安顿好。将士的斗志旺盛,整装出发。
大军渡黄河的时候,孟明视对将士说:咱们这回出来,可是有进没退,我想把船烧了,大家看怎么样大伙说:烧吧!打胜了还怕没有船吗打败了,也别回来了。孟明视的.兵士们憋了几年的气闷和仇恨,全在这时候迸发出来。没有几天工夫,就一举夺回了上次丢了的两个城,接着又攻下晋国的几座大城。
晋国这才感到秦国攻势的厉害,上上下下都着了慌。晋襄公跟大臣商量以后,下了命令:只许守城,不许跟秦国人开战。秦国的大军在晋国的地面上来回挑战,没有一个晋国人敢出来。
有人对秦穆公说:晋国已经认输了。他们不敢出来交战。主公不如埋了崤山的尸骨回去,也可以洗刷以前的耻辱了。
秦穆公就率领大军到崤山,把三年前作战死亡将士留下的尸骨收拾起来,埋在山坡里。秦穆公带领孟明视等将士,祭奠了一番,才班师回国。
西部小国和西戎部落,一听到秦国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争先恐后地向秦国进贡。秦国从此就做了西戎的霸主。
历史有名故事5
刘琦上楼抽梯问计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 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 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 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 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 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
刘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 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 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 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 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上楼抽梯又称为“登搂抽梯”或“上屋抽梯”。此计名出于《孙子兵法·九地篇》:“将军之事:静以 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后来的意思有所改变,其 《三十六计》解语如下:“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即指诱敌深入,阻敌援兵,断其退路,然后歼之的一种战术。刘琦运用这一计策,迫使孔 明为其谋划保全之策,可以说是这一军事计谋在日常生活中的成功运用。
历史有名故事6
举棋不定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得罪了大臣,上卿孙林父和亚卿宁殖发动了政变,推翻了 卫献公的统治,改立卫殇公为君,献公不得不逃到齐国去避难。十二年后,宁殖 的儿子宁喜当上卫国的左相,而卫献公也在齐国的帮助下占据了卫国夷仪这块地 盘,并开始图谋恢复君位。卫献公派人找宁喜谈判,要求他废黜卫殇公而拥戴卫 献公,并以复位后让他独掌国家大权为条件。宁喜犹豫再三,还是同意了卫献公 使者的劝说。卫国大夫太叔文子知道了这件事,说:“宁喜看待国君还不如下围 棋,日后定不能幸免于祸难。下棋的人举棋不定,就不能胜过对手,更何况安置 国君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九代相传的卿相,到宁喜这里就要灭亡了,这是多么可 悲的事情啊!”宁喜后来果然被杀。这就是成语“举棋不定”的来历。——《左传》
王粲复棋
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博闻强识,过目不忘。一次,王粲看人下棋,棋 局乱了,王粲凭着记忆,重新摆出了原来的棋局。下棋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 己的眼睛。他们用布把复盘的棋局盖起来,请王粲再重摆一遍。王粲胸有成竹, 第二次摆出了打乱前的棋局。下棋者揭开罩布,两下一对,不错一子。 ——《魏书·王粲传》
费祎考棋
费祎是三国时蜀国的大臣,聪敏干练,识悟过人,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政大权 主要由他掌握。公元245年,魏国大军直扑蜀境,形势万分危急。费祎奉命出 征,大夫来敏前来践行,希望与费祎下一盘围棋作为告别,费祎爽快答应。两人 对坐,来敏执白先行,招招都是强手。费祎神色镇定,防守得法。来敏见无隙可 乘,且棋势露出多处破碇,于是推盘认输,他恭贺费祎说:“大战在即,我所以 要和你对弈,其实是要看看你的胸襟气度。现在我相信,你是抵御敌人的最好人 选。”果然,费祎到前线后,坚壁清野,凭险固守,使魏军久攻不下,露出疲 态,再若强行攻击,必为蜀军所乘,不得已全线撤退。 ——《蜀书·费祎传》
弈秋诲棋
弈秋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棋手,大约生活在战国初期,由于棋术高 明,当时就有很多年青人想拜他为师。他有两个学生:一个诚心学艺,十分专 心;另一个大概只贪图弈秋的名气,虽拜在门下,并不下功夫,弈秋讲棋时,他 心不在焉,探头探脑地朝窗外看,想着鸿鹄什么时候才能飞来。飞来了好张弓搭 箭射两下试试。两个学生同在学棋,同拜一个师,前者学有所成,后者未能领悟 棋艺。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这便 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历。——《孟子》
巢毁卵破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断专行。朝中重臣孔融为人耿介刚直,多次 指陈曹操的不是,令曹操又忌又恨。建安十三年,曹操暗中授意属下诬告孔融图 谋不轨,判处其弃市之刑。孔融被捕时,他七岁的女儿和九岁的儿子在家里下 棋,有人通风报信让他们快逃,但他们不为所动,仍坚持下棋。他们说:“哪有 巢毁而卵不破的道理呢?”兄妹俩镇定自若的行为震动了曹操,他害怕此两人日 后为父报仇,于是下令把兄妹俩也给处死了。 ——《世说新语》
顾师言镇神头势
唐朝大中年间,日本国王子神头王来朝,皇上便集合各种艺人,摆上珍馐佳肴来 款待他。神头王非常喜欢下围棋,而且棋艺高超,在日本国从没输过。皇上命棋 待诏顾师言陪他下棋,且要赢他,以显大唐人才之盛。
两人下到第三十三手的时候,还胜负未分。顾师言怕完不成皇帝交给的任务,便 凝神思考,很久才落下一子。神头王细视棋局,顿时瞠目结舌,投子认输。这一 招棋,后来被称为“镇神头势”。
神头王输了以后,对接待他的大唐官员说:“陪我下棋的待诏,在大唐能排第 几?”顾师言本是大唐的`第一高手,官员故意骗他说:“只排第三。”神头王 道:“我来大唐没有别的愿望了,只想见见贵国第一国手的风采。”官员回答 道:“王子您只有赢了第三,才能见第二;赢了第二,纔可以见第一。现在王子 连第三都赢不了,怎么能轻易就见第一呢?”神头王听罢,一声长叹:“原来小 国的第一,还不如大国的第三啊!” ——《太平广记》
阮籍呕血
西晋名士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为人放诞,不拘小节,然而生性至孝。有一 日,他正和朋友对弈,忽然有人来报,说他的母亲病故。朋友提议暂时终局,待 他处理完母亲的丧事之后,择日再战。阮籍摇了摇头,坚持不肯,一定要先决胜 负不可。棋局终了,阮籍饮酒两斗,放声大哭,呕血数升,几乎丧命。——《晋书·阮籍传》
王质烂柯
东晋时,信安郡樵夫王质入石室山中伐木,见两童子对弈,便将斧子放在地上, 驻足观看。也不知看了多久,两童子顺手给了王质几枚枣核状物,王质吃下后遂 不觉饥饿,继续专心致志地看棋。一局棋尚未下为,一童子忽对王质道:“你怎 么还不回去?”王质如梦初醒,忙去取斧子,却发现斧柄全已朽烂不堪。回到家 里,物是人非,原来山中一局棋,世上已百年。——《太平御览》
换子逐客
唐代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吕元应一日正与门客下棋,送来了大量公文,要他立即 处理。吕元应拿起笔准备批复。下棋的门客趁机迅速偷换一子。哪知门客的这个 小动作,吕元应看得一清二楚。他批复完文件后,不动声色地继续与门客下棋, 最后门客胜了这盘棋。第二天,吕元应就请这位门客走了,谁也不知为什么,连 那位门客自己也不明其中原由。临行时,吕元应照例送了许多东西,以礼相待。 十多年过去了,吕元应终因重病不治行将离开人间,他把儿子、侄子叫到床前, 向他们讲述了十年前与门客下棋的那段往事,说,“当时偷换了一个棋子,我倒 并不介意,但由此可见此人心迹卑下,不可深交。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些,交朋友 务必慎重。”说完,便与世长辞了。
天元定乾坤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时有一个虬髯客张 三,为人豪爽仗义,心有大志,也想伺机起兵。他从朋友李靖处听闻了李世民之 才,希望能与其先见上一面再谋后计。双方相约在刘文静的府上会面,李世民应 邀而至,虬髯客张三见其神采奕奕,气度不凡,心里争霸中原之念已经消减了不 少,但终究他还是邀李世民在棋盘上切磋一番。张三一坐定就抓起四子摆在四个 角的星位上,嘴里还高呼一声“老虬四子占四方”。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心知肚明 对方的来意,他不慌不忙地执起一子,放在棋盘的天元上,朗声道“小子一子定 乾坤”。
李世民棋艺远胜张三,虽然自动让四子,但他把第一手下在了天元,可谓始终掌 握主动。中盘过后,张三所占的四个角已被吃掉其三。当李世民又拿起一枚棋 子,要向最后一角发起进攻时,张三托住了前者的手,说道:“中原大地已归公 子所有,东南一隅,山高路远,就请公子交托于我。”后来,李世民开创大唐盛 世,张三自领十万大军渡海东征,当了扶余国的新王。——《太平广记》
玄奘解棋
唐代著名高僧玄奘自幼喜爱下棋,家中收集有历代秘谱,他曾潜心研究,并能推 陈出新。当时,有一位国手曾问他有关围棋的问题,他精辟地说道:“棋盘象征 宇宙。天体由三百六十部分组成,所以棋盘纵十九道,横十九道。棋盘共三百六 十一目,那多出的一目就是天元,即黑星,意为‘太极’,表示宇宙的本体。三 百六十一是古代日历全年的天数,四个角分别为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分别表示 白昼和黑夜。棋盘和棋子就这样象征着天地。”那位国手听到对围棋的这番新颖 和透彻的解说,不由十分钦佩玄奘的学识。
弈棋忘忿
李讷是唐朝时高丽人,代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封陇西郡王。又曾任仆射之职,实 为宰相之职。李讷性情急躁,但酷爱下棋,下棋时神情安详,极其宽容温和。每 当他急躁得大发脾气时,家人就悄悄地将围棋放到他面前。李讷一见围棋便马上 和颜悦色,拿起棋子摆弄棋局,于是就把满腔怒气完全丢到脑后了。——《古今谈概》
棋差一着
宋太宗赵光义酷爱围棋,常宣棋待诏贾玄与其对弈。贾玄艺高出太宗不止一筹, 但为了不让天子扫兴,每次对局总是不多不少仅输一子。宋太宗也清楚自己是被 相让了,起先他并没有点破,可日子久了,便对这种“常胜”渐渐失了兴致。一 日,他下定决心,执意要让贾玄拿出真本事来与自己大战一盘。听闻圣意后,贾 玄自是连连推辞,但太宗另有高招——故意让贾玄三子。不过即便如此,贾玄还 是以精准的一路之差输棋。宋太宗失望之余马上要求再下一盘,并警告贾玄,若 是再输可就要革去官职了。
第二盘棋开始,下到中盘时出现了一个“三劫循环”,双方都不能退让,按规矩 应判为和棋。面对这一结果,宋太宗要求再来第三盘,而且还加重了警告力度— —贾玄若胜,能获赐绯衣,倘不敌,便会被抛进污泥浊水中。
结果第三盘依旧和棋,因为贾玄被皇帝强迫性地让了三子,所以就算是输了。不 过待他被侍卫扔进荷花池后,突然又高呼了起来。原来,贾玄的手里头还握着一 枚子没算呢!见此情景,宋太宗不禁笑了起来,而后又赐予绯衣。——《古今谈概》
历史有名故事7
文公打败了楚国,会合诸侯,连一向归附楚国的陈、蔡、郑三国的国君也都来了。郑国虽然跟晋国订了盟约,但是因为害怕楚国,暗地里又跟楚国结了盟。
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打算再一次会合诸侯去征伐郑国。大臣们说:会合诸侯已经好几次了。咱们本国兵马已足够对付郑国,何必去麻烦人家呢
晋文公说:也好,不过秦国跟我们约定,有事一起出兵,可不能不去请他。
秦穆公正想向东扩张势力,就亲自带着兵马到了郑国。晋国的兵马驻扎在西边,秦国的兵驻扎在东边。声势十分浩大。郑国的国君慌了神,派了个能说会道的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退兵。
烛之武对秦穆公说:秦晋两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准得亡国了。但是郑国和秦国相隔很远,郑国一亡,土地全归了晋国,晋国的势力就更大了。它今天在东边灭了郑国,明天也可能向西侵犯秦国,对您有什么好处呢再说,要是秦国和我们讲和,以后你们有什么使者来往,经过郑国,我们还可以当个东道主接待使者,对您也没有坏处。您瞧着办吧。
秦穆公考虑到自己的利害关系,答应跟郑国单独讲和,还派了三个将军带了两千人马,替郑国守卫北门,自己带领其余的兵马回国了。
晋国人一瞧秦军走了,都很生气。有的主张追上去打一阵子,有的说把留在北门外的两千秦兵消灭掉。
晋文公说:我要是没有秦君的帮助,怎么能回国呢他不同意攻打秦军,却想办法把郑国拉到晋国一边,订了盟约,撤兵回去了。
留在郑国的三个秦国将军听到郑国又投靠了晋国,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连忙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要求再讨伐郑国。秦穆公得到消息,虽然很不痛快,但是他不愿跟晋文公扯破脸,只好暂时忍着。
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死,他的儿子襄公即位。有人再一次劝说秦穆公讨伐郑国。他们说:晋国国君重耳刚死去,还没举行丧礼。趁这个机会攻打郑国,晋国决不会插手。
留在郑国的将军也送信给秦穆公说:郑国北门的防守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秘密派兵来偷袭,保管成功。
秦穆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怎样攻打郑国。两个经验丰富的老臣蹇叔(蹇音jiǎn)和百里奚都反对。蹇叔说:调动大军想偷袭这么远的国家,我们赶得精疲力乏,对方早就有了准备,怎么能够取胜;而且行军路线这样长,还能瞒得了谁。
秦穆公不听,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大将,蹇叔的两个儿子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率领三百辆兵车,偷偷地去打郑国。
第二年二月,秦国的大军进入滑国地界(在今河南省)。忽然有人拦住去路,说是郑国派来的使臣,求见秦国主将。
孟明视大吃一惊,亲自接见那个自称使臣的人,并问他前来干什么。
那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到三位将军要到郑国来,特地派我送上一份微薄的礼物,慰劳贵军将士,表示我们一点心意。接着,他献上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肥牛。
孟明视原来打算在郑国毫无准备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现在郑国使臣老远地跑来犒劳军队,这说明郑国早已有了准备,要偷袭就不可能了。
他收下了弦高送给他们的礼物,对弦高说:我们并不是到贵国去的,你们何必这么费心。你就回去吧。
弦高走了以后,孟明视对他手下的将军说:郑国有了准备,偷袭没有成功的希望。我们还是回国吧。说罢,就灭掉滑国,回国了。
其实,孟明视上了弦高的当。弦高是个牛贩子。他赶了牛到洛邑去做买卖,正好碰到秦军。他看出了秦军的来意,要向郑国报告已经来不及。他急中生智,冒充郑国使臣骗了孟明视,一面派人连夜赶回郑国向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急忙叫人到北门去观察秦军的动静。果然发现秦军把刀枪磨擦得雪亮,马匹喂得饱饱的,正在作打仗的准备。他就老实不客气,向秦国的三个将军下了逐客令,说:各位在郑国住得太久,我们实在供应不起。
历史有名故事8
政治人物,做什么都要有借口,或者说提出个主张什么的,没有借口蛮干的,属于什么都不懂的武夫。借口,有的时候属于权力技术,指东打西,指南打北,虚晃一枪,发现的时候,血窟窿已经在了。有的时候,其实仅仅是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盖上一层纱布,薄薄的遮上点就得,因为旁边的人,就是看见了什么,也不敢说。2bL
历史最有名借口的故事,发生在唐朝的“名相”娄师德身上。此人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他在朝中做宰相,兄弟外放地方官,临别送行,劝弟弟千万制怒,别惹事。弟弟也知趣,回答说,人家把吐沫啐在我脸上,我也不生气,拿手抹去就是。娄师德说,不行,你拿手抹去,人家啐的人能高兴吗?正确的做法是等着吐沫自己干。就这样,我们的娄大人发明了一个成语唾面自干。让后辈马屁精们,享用不尽。
娄大人对自家兄弟高标准严要求,但处理政务,却是个可人,特别通情达理。他所处的,是一个女皇帝当政的年月,主子特难伺候。武则天一改李家王朝崇尚道教的传统,死活喜欢上了佛教,不仅大修佛寺,广印释典,最后干脆爱屋及乌,把清俊的小和尚拉进宫来,作自己的面首,大家一起快活。快活可是快活,小和尚色戒开了,杀戒却还坚持着,不仅自家坚持着,而且运动女皇帝在全国禁止屠宰。禁屠令一出,举国哗然,要中国人不杀猪宰羊,怎么吃肉?这大概跟要中国人命差不多。不过,哗然归哗然,皇帝的命令还得执行,只是执行过程中,上上下下,所行与所说,多了些许周折,娄师德下去视察工作,也免不了。
宰相出行,尽管听说娄相脾气好,但地方官也不敢怠慢,好酒好菜必须上。宾主坐好,管絃横吹,第一道菜上来了,是烤全羊。厨子出来说明,这个羊不是我们杀的,是豺给咬死的.。于是大家放心开吃。过了一会儿,第二道菜上来了,是红烧鱼。厨子又出来说明:这鱼也是豺咬死的。娄师德说,不是吧,应该是水獭咬死的。大家一片欢呼,还是领导高明,于是,鱼也下肚了。鱼也好,羊也好,当然都是地方官让厨子准备下的,肯定不会赶那么巧,豺专门赶来咬死了羊,自己不吃,留着给娄大人。又像娄大人修正那样,水獭专门咬死了鱼,献上来凑趣。
借口就是借口,官老爷做事,总是需要借口,虽然当事的人心知肚明,却一般没有人会如此不识趣,出来说破。不过,凡是借口,必须能说得通,因此豺咬杀的鱼,必须变成獭咬杀的,因为,最后大家要一起骗皇帝,应付检查,不会水的豺,突然变成了捕鱼能手,逻辑上说不通,所以,必须修正。只是现在的人们再干这种事的时候,早就由秘书和有关人员把借口编圆了,用不着劳动领导的大驾亲自出马。进化论的道理,就是好,时代毕竟在进步,当年的借口,还只是在跟法令绕弯子上做文章,现在的借口,不仅让法律法令都自己见了鬼,而且往往极其堂皇,极其正大。明明在违法,却好像是严格执法,明明在牟利,却好像是在奉献,明明是在越规,却好像是在禁欲。不明里就的人,如果不被感动得掉眼泪,多半是有些麻木。可惜,现在的借口出台得实在是过于频繁了,一个两个又三个,什么把戏演多了,观众也就有了审美疲劳,加上回去一算帐,往往感觉自己亏了,所以也就不信了。只是,跟当年的借口一样,操作者只要把上级糊弄住了就行,至于做饭烧火和看着吃的人,尽管知道内情,又能怎样呢?就像许许多多的涨价听证会似的,大家都知道听证是假的,假得甚至有点过火,但只要开过了,给上面一个交代,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谁又能挡得住?
历史有名故事9
在诸侯大国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大国兼并小国,扩张了土地。可是大国的诸侯不得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封给立了功的大夫。大夫的势力大了起来。他们之间也经常发生斗争。大国国内的矛盾尖锐起来,都想把争夺霸权的战争暂时停止下来。
为了这个缘故,宋国大夫向戍(音sh)在晋、楚两国之间奔走,做调停人。
公元前546年,晋楚两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在宋国举行了弭兵会议(弭音mǐ,弭兵就是停止战争)。在这次会议上,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代表南北两个集团讲了和,订了盟约。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各小国都要向晋、楚两国同样朝贡。晋楚两国平分霸权,以后五十多年里,没发生大的战争。
到楚庄王的孙子楚平王即位之后,楚国渐渐衰落了。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要把原来的太子建废掉。这时候,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正在城父(在河南襄城西)镇守。楚平王怕伍奢不同意,先把伍奢叫来,诬说太子建正在谋反。
伍奢说什么也不承认,立刻被关进监狱。
楚平王一面派人去杀太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郢音yǐng),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太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伍奢的另一个儿子伍子胥,也从楚国逃出来,他赶到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
太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被郑定公杀了。伍子胥只好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叫人画了伍子胥的像,挂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在今安徽含山县北)。关上的官吏盘查得很紧。传说伍子胥一连几夜愁得睡不着觉,连头发也愁白了。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同情伍子胥,把他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个朋友,模样有点像伍子胥。东皋公让他冒充伍子胥过关。守关的逮住了这个假伍子胥,而那个真伍子胥因为头发全白,面貌变了,守关的认不出来,就被他混出关去。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前面是一条大江拦住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江去。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一百两金子。
现在送给你,好歹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了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到了吴国,吴国的公子光正想夺取王位。在伍子胥帮助下,公子光杀了吴王僚(音lio),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音h lǘ)。
吴王阖闾即位之后,封伍子胥为大夫,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又用了一位将军孙武,是个善于用兵的大军事家。吴王依靠伍子胥和孙武这两个人,整顿兵马,先兼并了临近几个小国。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郢都。
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也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刨了他的坟,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鞭打了一顿。
吴军占领了郢都。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没同意出兵。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他们亡国!
历史有名故事10
祁奚之举
【拼音】qí xī zhī jǔ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之间权力斗争十分激烈,范宣子赶跑了他的外孙栾盈,并杀了他的同党羊舌虎。大夫祁奚向晋侯请求告老还乡,晋侯问他谁可以接任,他推荐了他的仇敌解狐。晋侯问谁可以担任中军尉,祁奚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祁午。
【典故】历官三朝,年逾一纪,凡所称荐,罕避嫌疑,实有祁奚之举。唐·姚元崇《答张九龄书》
【释义】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用人
【近义词】祁奚之荐
【成语举例】又是臣门户子弟,堪任兖州刺史,公家之事,知无不为,是以敢希祁奚之举。蔡东蕃《两晋演义》第四十六回
三徙成国
【注音】sān xǐ chéng guó
【成语故事】相传尧舜禹时期,舜在没有成为首领前,一心为公,受到百姓的爱戴。他第一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邑,第二次搬迁时,跟随他走的人有一个都城那么多,到第三次搬迁时,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多。后来他被尧推举为继承人。
【典故】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吕氏春秋·贵因》
【释义】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三徙成都
鲁阳回日
【注音】lǔ yáng huí rì
【成语故事】传说周武王率领诸侯讨伐殷纣王,旌旗飘扬,杀声四起,战斗非常激烈,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愈战愈勇,敌人望风披靡,眼看天色已晚,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倒退三个星座,恢复了光明,终于全歼了敌军。
【出处】酣湑半,八音并,欢情留,良辰征,鲁阳挥戈而高麾,回曜灵于太清,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文选·左思〈吴都赋〉》刘逵注:“此言酣饮与音乐……良辰之所以觉也。故追述鲁阳回日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
【解释】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挽救危局
【结构】主谓式
历史有名故事11
司马懿忍辱取胜
六出祁山时,孔明自己统率一支人马,驻扎在五丈原,一再派人挑战,魏兵绝不出营应战。孔明便取来一套妇人穿的服装,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书 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魏国的将领不敢隐瞒,便将来人引入去见司马懿。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里面装有妇女服装一套,还有一封信,拆开信一看,见上面写 道:
你既出身为大将,统帅中原的大军,不敢武力相斗,以决胜负,却安于躲在土巢之中,小心地防避着刀箭,这与妇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派人送去一套妇女的服装,你如果还不敢出战,便应恭敬地跪拜接受,如果你羞耻之心还没有泯灭,还有点男子汉的气概,便立即批回,定期决战。
司马懿看后,心中大怒,表面上却故作镇静,笑着说:“孔明把我看成了妇人吗?”当即接受下来,并下令厚待送衣的使者。
魏军的众将得知这事情之后,无不气愤,来到大帐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够忍受蜀军这样的侮辱?请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以决胜负。”马司懿说: “我并不是不敢出战而甘心忍受侮辱,无奈天子早就有了明确的旨意,令我们坚守不战,如果现在轻率出战,便是违抗国君命令了。”众将还是愤怒难平。司马懿 说:“你们既要出战,等我向天子申报批准以后,大家同心协力迎敌,你们看怎么样?”众将都答应了。
司马懿便写好表章,派遣使者往合肥军前,奏闻皇帝曹睿。曹睿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臣才能低下,而责任重大,陛下曾经明确指示,令臣坚守不战,等待蜀人自己败亡;无奈诸葛亮送来一身妇人服装,将臣视作妇人,耻辱太重了!臣谨预先奏请陛下:近日臣将拼死一战,以报朝廷之恩,以雪三军之耻。
曹睿看完后,对众大臣说:“司马懿既已坚守不出,为什么又上表求战?”卫尉辛毗说:“司马懿本来不想出战,必定是因为诸葛亮这一番侮辱,众将愤怒,才故 意上了这道表章,希望陛下更明确地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以遏制一下众将求战的.心情。”曹睿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命令辛毗持着皇帝的符节,到渭水北岸 司马懿大营传旨,不许出战。司马懿迎接谓书到大帐之中,辛毗当众宣读道:“如果再有人胆敢提出迎战,便以违抗圣旨论处。”众将只好按圣旨的意思去办。
这个故事是对“激将法”的一个“反动”,司马懿能忍受侮辱,坚持到底,显示出一个谋略家的卓越见地。兵法上说,不战在我。也就是说,一旦遇到形势于己不 利的情况,战与不战的权利在自己手中,此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应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个成功的英雄应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要能够“卒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历史有名故事12
历史是一个很大的故事,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人物的故事,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吧!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1、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2、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3、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 茶经 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4、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5、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6、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7、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有名的历史人物故事8、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历史有名故事13
父亲威廉和母亲芬妮,都有着贵族血统。在英国,他们拥有两处家园:茵幽别墅和恩珀蕾花园。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们全家像候鸟一样,马不停蹄地到“茵幽别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余时间,他们住在恩珀蕾花园里。到了春秋季节,全家人就到附近的伦敦探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小弗洛伦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环境中度过。
可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兴奋点,却往往不在小伙伴们身上。她爱骑小马,爱和身边的小猫、小狗、小鸟们聊天,玩耍。她乐于照看它们。有一次,一只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鸟包起来,把它埋在花园内的松树下,还竖起了一块小墓碑,上面写了墓志铭——
可怜的小山雀/你为何死去/你头上的皇冠/是那样美丽//但是现在/你却躺在那里/对我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从小时候起,她就独来独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顽皮。她倔强而执拗,多愁善感,似乎过于早熟。她在满目繁华中孤独地成长。
恩珀蕾花园一片繁荣,花园外面却是满目凋敝。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写道: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热的季节,南丁格尔一家再度到茵幽别墅消夏避暑时,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帮助周围的穷人。她不怕肮脏和吃苦,把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亲给她一些药品、食物、床单、被褥、衣服等等。她把这些东西用于赈济穷人,以解他们的燃眉之急。到了应当返回恩珀蕾花园时,弗洛伦斯不愿半途而废,她想留在当地。但是母亲认为,出身贵族的女儿理应在别的事情上有所作为,浪费时间护理那些穷人,简直荒唐无比。父亲和姐姐也都站在母亲一边,弗洛伦斯孤立无助。
在当时英国人的观念中,与各式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肮脏而危险的。人们对于“医院”、“护理”这样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谈,因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丢脸的.事情。由于医疗水平落后,加上国力衰微,战争频繁,在1844年以后的英国,医院几乎就是不幸、堕落、邋遢、混乱的代名词。由于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时简直就像疯人院。在弗洛伦斯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还不是上述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
1845年8月,弗洛伦斯同父亲一道,到曼彻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边护理。很快,祖母的身体大有起色。接着老保姆盖尔太太又病倒了。弗洛伦斯又赶回家里,精心护理病入膏肓的盖尔太太。直到老人临终,弗洛伦斯一直守候床边,没有离开半步。
这年秋天,恩珀蕾花园附近农村中瘟疫流行,和当地的牧师一道,弗洛伦斯积极地投入了护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证明着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了。在那时,人们都以为护理工作很简单,根本用不着培训。以前连弗洛伦斯自己也曾认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帮助病人解除病痛,这就是护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亲眼看到一个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这位病人服错了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护理者‘毒死’了她!”这一想法让她大受刺激。她从此知道,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学问。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别无选择,必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离恩珀蕾花园几英里处,有一个诊疗所,主治医师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气,据说毕业于牛津大学,而且是南丁格尔家的老朋友。于是,弗洛伦斯打算说服父母,给她一段时间,准许她去这个诊疗所学习。恰逢富勒夫妇应约到恩珀蕾花园做客,她就当着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为师。
不料,一场风暴就此爆发了。父亲拂袖而去;母亲则气得发疯,说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怪念头;连姐姐也歇斯底里大声嚷嚷,说妹妹一定是“中了邪”——这不单有失贵族身份,还会把病菌带入家门,害死了全家。
富勒夫妇感到很难堪。为了安抚南丁格尔夫妇,他们也只好向弗洛伦斯“泼冷水”,劝她放弃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咬紧牙关,没有屈服。她开始偷偷钻研起医院报告和政府编印的蓝皮书。她还私下给国外的专家(比如普鲁士大使本森夫妇)写信,向他们请教各种问题。并且,还时不时地索求有关巴黎和柏林两市医院情况的调查报告。
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学习一个多小时。当早饭铃声响起,她会迅速收拾书本,若无其事地下楼用餐,看上去规规矩矩,也尽量不提及内心的想法。母亲要她负责储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丝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亲回心转意。她给朋友克拉克小姐写信说:“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务。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们简直是乏味透顶。我也不禁要问自己:‘这就是生活吗?难道一个有理智的人,一个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这些吗?’”
她也收到了爱情的橄榄枝。在一次宴会上,她结识了年轻的慈善家理查德(将少年犯与成年犯分离,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议)。理查德对她一见钟情,两人一起谈诗作画,愉快交往。在弗洛伦斯寂寞无助的时候,理查德的数不清的信笺,给过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称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时,她考虑良久,却拒绝了他。她给理查德写信说: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弗洛伦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独身生活的态度,同时谈到自己对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见是,归根结底,一个人必须结婚,这是必然的归宿。不过,我最终觉得,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完全可以从她的事业中,使自己感到充实和满足,找到更大的乐趣。”此后,她拒绝了所有的求婚者。不过南丁格尔在晚年公开迂曲的表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与英国和普鲁士女性同床的兴奋之情,她还在不少私人书信中赞许自己与女性之间的爱情,欧美专家经过了多年的考究与核实确定了南丁格尔的确有同性恋的倾向,南丁格尔也展示出了自己冲破成规这勇敢的一面。
经弗洛伦斯的请求,本森爵士给她寄来了一本书:《凯撒沃兹的基督教慈善妇女年鉴》。书里介绍了凯撒沃兹在护理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有关情况。
她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喜出望外。作为慈善医疗机构,凯撒沃兹正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在那里,各方面的条件相对完备,她可以得到适当的训练,同时,那里的宗教气氛、清规戒律,是一张“挡箭牌”,可以保证护士的名声不受舆论指责。
但她不敢贸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凯撒沃兹,只是利用病后疗养的机会,先来到法兰克福,当时那里的护理事业也走在各国前列。在一家诊疗所,她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两周以后,她离开时,觉得自己有资格做一名合格的护理员了。
当父母、姐姐知道她对护理“贼性不改”,还在私自学医时,个个气得发抖。他们联合起来惩罚她,令她“闭门思过”,不许出家门一步。
她与家人冷战数年。时光如飞,在1851年6月8日这一天,弗洛伦斯在她的笔记中,以前所未有的坚定语气写道:“我必须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机会就会白白地从身边溜走。从他们那里,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冲突。我显然是不会获得同情和支持的。我应该就这样坐以待毙吗?绝对不可以!我必须自行争取那些我赖以生存的一切。对于属于我的事业,我必须自己动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际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们是决不会恩赐与我的。”这次,她的确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为借口,去了凯撒沃兹;在那里学了两个星期之后,为了获得更为系统的学习,决定再次去法兰克福。她平静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父亲尚平静,但母亲和姐姐惊慌不已,再度极力阻挠。这一次,弗洛伦斯丝毫没有退却。她们三人大吵了一通。父亲见劝阻无效,气愤之下,提着枪牵着爱犬走出家门。他走后,她们更吵得天昏地暗。母亲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灵巧地躲开了。
第二天,弗洛伦斯勇敢地离开了家。来到西道尔·弗利德纳牧师的收容所——这所机构拥有一所医院,一所育婴堂,一个孤儿院和一所培训女教师的学校。
弗洛伦斯住在孤儿院内的一个小房间里。她的工作地点,就是孤儿院和法兰克福女子医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学着干,一点儿也不肯落下,甚至连手术护理她也参加。这对她来说非常不易。毕竟,在当时,对于一个贵族女子来说,完全是“有失体统”的事。她明白这一点,但她不在乎。
在这段时间里,她往家里写了好几封信,介绍自己的情况,也渴望和家里人重归于好。在32岁生日时,她感谢家人的祝福,还特地给父亲维恩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
“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实上,我很高兴,因为我终于重获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经过去,我并不多么留恋。它永远不会再回来了,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历史有名故事】相关文章:
历史有名故事09-23
历史有名故事11篇03-17
历史有名故事(11篇)03-17
历史有名故事(精选11篇)03-17
历史有名故事精选13篇03-12
历史有名故事(精选13篇)03-12
历史有名故事13篇03-11
历史有名故事(13篇)03-11
历史有名故事汇编11篇03-17
历史有名故事集锦11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