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与青草评课稿
《小河与青草》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如课文2-5自然段是小河和青草的两次对话,结构雷同、语气相似。平辅直叙逐句指导读、会淡化课堂气氛,因此教学中,提问:你们喜欢小河和小草吗?既然你那么喜欢它,你能把它说的话读好吗?两次对话体现导、扶、放。这样让课堂气氛富有情趣。课文中有些词语和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难理解了。比如:“浑浊”一词,让学生凭空想象什么是浑浊是很难的。
于是,我用了一个小方法:先准备好一瓶清水,然后让学生观察,问如果河水像这瓶水那样清,是怎样的?学生都会用课文的句子“一眼能看到底”来回答我。后来,我往瓶子里加入了泥沙,摇一下,水马上变黄了。我问,水里面有泥沙就会变成怎样?学生都用了“浑浊”一词来回答。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浑浊”的意思了。中间训练说话:小河变浑浊了会怎样?让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小草的帮助,河水就会变浑浊,指导读好小河感谢小草的话。如在教学课文第4-5小节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再指导学生练读,充分地读,此时我不去阻止学生读。因为体情悟是一个内化过程,然后再指读、齐读,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范读。因此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备课,自己动手制作与教学匹配的课件。这节课我主要重视朗读。
1、读有层次,整节课,“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从读入手,一读整体感知;二读揣摩语音,培养语感;三读深化理解,激发情感;四读欣赏提高。
2、读的形式多样适当。初读文时的听读、自读、小组读,理解课文时的汇报读、范读、练读、比赛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给动画配乐读,这多种形式,使学生对读书始终保持盎然的兴趣。
3、读的面广,我采取了小组练读、同座练读的合作学习的方式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参与,保证了学生在整体素质上的提高。
4、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5、在课堂中加强了拓展练习,比如欣赏故事,续编故事等等,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把理解词句的意思和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起来,理解句子意思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句与句子之间的联系,从实际上弄清句子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感谢”这个词展开引导,先是让学生明白什么叫“感谢”,在什么情况下要“感谢”别人。然后联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这时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主旨。
可真正将这节课上下来,还是出现了许多不足:一些过渡语、引导语的不恰当使用;一些细节之处没有处理好;在教学中说的话应注意孩子是否理解;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再具体;还应该把课堂时间尽量放给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中要及时纠正错误。
【小河与青草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河与青草评课稿11-04
《小河与青草》评课稿03-19
评课稿-《走进青春》评课稿08-02
课赛评课稿12-17
《掌声》课评课稿07-30
心理课评课稿01-18
课赛评课稿03-08
复习课评课稿04-08
小学美术评课稿-《动物面具》评课稿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