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时间:2024-05-20 22:52:20 炜亮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通用7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试卷是是资格考试中用以检验考生有关知识能力而进行人才筛选的工具。什么样的试卷才是好试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试卷分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通用7篇)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1

  一、命题指导思想和特点

  (一)、指导思想

  纵观整个试题,总体体现了以能力和素质立意的理念和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以发挥历史教育测量的诊断功能和导向功能。

  (二)、试题特点

  1、总体平和,难度适中

  试题的结构、题型与容量适度,有一定的效度、区分度。难度适中,全卷没有让所有学生都动不起笔的题目,也没有一个大题让相当一部分考生得满分的题目。全卷基本按照高考要求命制,让分科以后的文科学生见识一下高考模式的题目是很有必要的。

  2、立足基础,贴近教学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结论的准确理解,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认识,以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总结。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主要有五大问题: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科能力没形成、审题偏差大、书写不规范、新课程意识缺失。

  1、基础知识不牢固

  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特别是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没有真正把握。

  2、审题偏差大

  本次考试因审题失误而失分显得特别严重。审题中抓不住关键性字词,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导致理解偏差,不按照要求回答,答非所问。

  3、书写不规范

  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主要表现为知识要点不明确,没有层次性,出现口语化,文字表达不够严谨;不会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或术语答题,出现许多无效文字;关键字词写成错别字。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加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教学

  本次考试,反映出学生在历史概念上存在很大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基本历史概念阐释清楚,让学生对一些历史概念烂熟于心。并适时进行跟踪检查,通过课前默写、课后作业、抽查等方式,增强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重、难点分析应加重学生参与的力度

  包括新课教学和试题练习和讲评,在培养对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的平台和机会,因为学生参与,能有效及时地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偏向及思考方式的`偏差。

  3、适度进行基本的史学方法和史学理论的教学

  4、对试题的解答,除加强对答题格式的规范外,更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的引导。

  首先要学会读题审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时空界限、方向和侧重点;

  其次,学会读懂材料,有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其主题意旨,能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有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第三,在具体解答上,应注重尽量用教材中的内容或观点来表达,对于需要概括提炼的,力争做到简洁、精确、逻辑合理等。对于审题不周全,理解模糊的问题应重新加以审视,尽力做到不遗漏每一个问题,不留下任何一个空白,将能做到的力争做到最好

  5、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鼓励士气,增进信心。我们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历史的信心,因此应经常鼓励,在严格要求过程中应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以利于提高整体水平和效果。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2

  一、试卷分析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

  二、学生答题状况分析

  学生答题状况总体上不是太好,主要表现为尚未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根底知识有些薄弱;缺乏深入思考问题的潜力等。下面就各题状况做一简单分析:

  第一大题选取题总分值40分,学生一般得分在30—36。其中3、9、13小题错的学生最多。

  第二大题简答题总分值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3—16分。总体上较好。

  第五大题探究题总分值16分,学生一般得分在10—14分。此题表达出较大的`差异性。学生的答题状况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其中,1、3问联系最为密切且分值均较大,学生要答对根本上两题都对,要错都错。这是造成两级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整改措施

  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问题导学,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潜力。

  第二,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第三,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重视根底知识的稳固,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以方便学生梳理知识。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3

  一、试题评价

  高一历史期中试卷紧扣教材及学考考点,试题难易接近于学考题难度,选择题分布较合理,但第三,四单元的选择题较少,涵盖了必修三前四单元大部分知识点。侧重考察学生的识记以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归纳、分析及应用能力。通过测试本试卷的及格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二、试卷分析(抽两个考场缺考3人共57份样卷)

  较低7、14、17、24题,其中第7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题出错的达到33人,14题出错的选择题25小题共50知识的联系比较迁达到37人,17题 出错人数达到分;最高分44 分,移能力差,部分题分43人,24人出错人数达到40人。最低分6分 析题干时理解不到较好1、2、3、4、8、9、15、18、位 21、22题基础知识把握不牢最高13分,最低1分,平均分固,对教材知识不熟26题,19分 7.63,得分率是百分之四十点一悉,不能正确分析概括史料,不会从材料里提炼有效信息审题不准,不能找到非选关键词句和做题的最高9分,最低0分,平均分4.79,择题27题,13分 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得分率百分之三十六点八 共40力欠缺,知识体系混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答题过最高14分,最低2分,平均分程中答案俗语太多,28题,18分 9.35,得分率是百分之五十一点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三、突出问题

  1、在平时历史学习中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不落实,导致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

  2、材料理解偏差,审题不准,不能找到关键词句和做题的`突破口,知识迁移能力欠缺,知识体系混乱

  3 、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把握不牢固,答题过程中答案俗语太多,不能准确答出历史专业术语和标准知识点

  四、整改措施

  1、针对思想不重视的学生,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现状,必须要在平时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记基础史实,并学会应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与拓展知识。每堂课的小结部分再强调重难点,让学生学会总结。

  2、加强课后的复习,向学生提出复习要求,这包括课堂上的要求以及课堂作业的要求。每一单元学完之后,出一些测试题,多多锻炼学生的卷面答题能力。

  3、针对学生归纳概括运用能力不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的问题,为此在复习时注重基础史实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试题的训练,特别是要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与答题,引导学生找到材料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和突破口,使学生把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然后加以练习题的训练。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4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根底,重视应用,凸显潜力,渗透德育。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资料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以根底立意转向根底、潜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表达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根本状况

  1、本次参考人:252及格人数:93人

  2、试题特点

  本试题共两大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根底知识和根本潜力的考察,特别是考察学生的识记理解潜力,适当考察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潜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潜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潜力的考察,设问跨度小,对分析潜力的考察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二、试题解题状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

  概念是学习历史的根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根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11小题:关于随唐的相关表达,局部学生误选a,就是对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资料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假设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务必困难。如2、4、8、12、14、20等,局部学生之所以选错,显然是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缺乏造成的`。

  3、历史思维潜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潜力、概括归纳潜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对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潜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题第三问,局部学生失分较多,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潜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潜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23小题: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稳固统治政权。完成下表。此题对学生潜力要求较高,造成很多学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乱,失分极其严重。

  5、审题潜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7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冠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推荐

  1、强化根底知识教学,突出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要紧紧依据新课标,以教材为载体,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显的资料,我们要重点突出,讲清来笼去脉,浓墨重彩,丰富资料,补充材料,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表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职责感。不要局限于记住几个零散知识点,如果好处不明,完全机器记忆,很快就会遗忘,构成记忆残缺,知识学习不深入,容易造成学生急功近利,学习不踏实,心态急躁。教学中我们务必要一环紧扣一环,吃不得夹生饭。

  2、加强技巧性训练

  一是加强学生的审题潜力训练,教会学生审清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取题怎样做,材料题怎样做,问答题怎样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方案地用相关试题进展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答复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应试潜力。二是加强养成教育,平时教学中不要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催促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认真答题、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3、注重潜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开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展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展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潜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潜力。

  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根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表达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同时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开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历史开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开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历史潜力的培养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逐渐渗透、潜移默化,彻底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主角,设置平等的互动交流平台,通过精心设置的课堂提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创设新情境,组织精当的材料,引领学生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开展学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积蓄能量和潜力。

  4、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潜力培养,适当延伸、迁移,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的综合过关练习。注重抑制负面积累,防止两极分化,争取不让每位学生落伍。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5

  (一)基本状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资料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资料个性细小,知识点比较碎。可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梦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状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取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务必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取题的潜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就应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可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就应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资料。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最多。

  第三题是考查的辽西夏北宋等几个国家建立的状况,基本常识,可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

  第四题是非选取题,材料分析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二个材料分析是自由发挥题,学生答题状况还能够,最终一个材料分析题是大运河的开凿。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善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取题的潜力,多做选取题。

  2.务必注重学生的背诵状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务必要记忆。

  3.加大非选取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提高。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6

  一、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

  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

  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及展示的机会,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3、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无论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常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历史要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础,课堂上帮助学生梳理框架,理顺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历史意义。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采用背诵、默写的方式落实知识点。

  4、注重能力培养,加强答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讲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注重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注重对“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把握,不拘泥于课本,学习思想文化要联系政治史、经济史,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力求知识的融会贯通。

  平时训练落实到实处,选择一些典型试题进行变通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答题方法的指导。如何审题,如何抓题眼,排除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能力的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等。特别是材料题的做法,一定要依据材料回答问题,把教材知识作为理解材料的背景。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努力拼搏。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 7

  本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进行的第一次大型、正规的考试。这次考试不仅有利于了解学生初中的知识基础和入学两个多月来的学习状况,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及行为。为此特对本此考试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分析与总结。

  一、关于历史试题的分析

  本次历史考题共两大题,32个小题,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总体来看,本套题考查范围较大,覆盖到所学过的所有内容;题目表现形式比较灵活,文字、图片、表格等均有体现;设问角度多样,如原因、影响、特征、评价等。但本次考题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简单、平易,主要表现在所考内容大多为史实性的内容,即记忆性的内容较多。虽也有一些考查概念、结论及规律的题目,但绝大多数为日常教学中所一再强调的内容。此外也有一些题目学生在平常练习中已做过。而考试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些,因为优秀率达到12%,及极率高达83%。而对于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和新问题以充分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论证评价等思维含量较高的能力则考查不多。当然,这一方面可能是命题者考虑到了一年级新生的特殊情况而有意为之,另一方面也与学校要求命题必须保证达到一定的及格率有一定关系。

  二、关于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首先,就选择题而言,学生总体答得都非常好。从正答率来看,在30道选择题中,正答率在90%以上的共计10道,占三分之一;正答率在89—80%的共计10道,占三分之一;正答率在79—70%的共计6道;不足70%的只有4道,其中只有三道题在50%以下。下面对正答率不足70%的四道小题逐一做一分析:第19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时混淆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第23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英、美政体的根本特征把握不准;第29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教材上的细微的历史史实注意不够,有所忽略;第30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将所给材料与所学的《天朝田亩制度》联系起来。除这四个小题外,其它题目出错的主要原因也大致不外乎基本史实、概念、结论未能充分理解掌握,不注意审题,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于题目的分析当中,阅

  读理解能力较差等。

  其次,就主观题而言,第31小题学生普遍回答较好,分数一般较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错别字较多,如“嬴政”写成“赢政”,“郡县制”写成“群县制”等;二是中央的行政制度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分不清;三是不同朝代的制度之间相互混淆。第32小题有一定难度,其中存的问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小问:第2小问的主要问题一是将国家政体与国家结构混同为一体,即民主共和制和联邦制分不清,二是在回答相同点时不能从实质上、性质上回答,从而导致所答内容与答案不符(其实学生的某些答法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3小问出错率较高,一是学生概括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利用所给材料回答问题,而是习惯性地回答课本上的有关内容;二是分析能力较差,不能从发展的、联系的角度去评价历史。第4小问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表述不严密,如将“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成“德国宪法”、“德意志宪法”等,这实质上也反映出概念不清的问题;二是选择比较的角度单一,不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比较,从而导致失分。

  三、关于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思考与对策

  通过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我认为学生答题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从客观方面来讲,一是初中教学不太重视历史,而且实行开卷考试,所以不少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二是高中历史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练习;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前三个单元确实存在理解上的难度,这部分内容初中未详实学习,比较抽象;四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方面可能对某些知识的讲解很不到位,未能说清道明,二是教师的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占用了学生的大量时间却没有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益。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是学生的对高中的历史认识及历史学习的方式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认为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只要临考前突击一下即可,因而平常看书少,理解不深。虽有些学生平常也较努力,但学习方法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简单的机械记背的基础上,不注意理解相关概念和结论,不能够经常对所内容进行多角度地整理归纳,使之构成完整的历史体系,尚未形成自动化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对比等历史思维能力,从而大大影响了高中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二是部分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感到有畏惧心理,认为高中历史概念抽象,又千头万绪,要学好的难度很大。三是还有部分学生文理分科的思想特别强烈,对文科的历史学习完全抱着应付的态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第一还是要想尽办法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手段,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此自己必须深刻反思并果断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的学做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进一步明确并优化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追求更大的课堂效益。第二是要狠抓落实,真正让教学目标在教学对象,即学生身上得以实现,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教案本上。为此,一要进一步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二要强化课前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掌握,并特别注意采用普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法,确保学生真正掌握;三要继续落实作业及各种练习题的收交、批改、补正等各个环节的相关措施,特别是要发挥历史课代表的作用。第三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强化对一些较抽象的或易混淆的概念、结论、规律等的讲解外,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克服对历史学习的畏惧心理,尤其是要引导并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忆、如何归纳、如何做题等,使他们逐渐树立起学习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当然,针对个别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要能够在课堂及课下的教学活动中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力争不使每一个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掉队。

【高一历史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06-04

历史试卷分析11-23

历史试卷分析02-11

【精选】历史试卷分析反思07-06

【优】历史试卷分析07-05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11-22

(优)历史试卷分析反思07-06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03-20

高一历史的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