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4-07-05 18:51: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产业调查报告(合集1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产业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产业调查报告(合集15篇)

产业调查报告1

  动漫,在中国——关于动漫的调查报告

  组长:

  组员:

  调查背景:

  20xx年4月28日至5月3日,杭州举办了20xx国际动漫节,据官方消息,这是几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

  近来欧美日动漫涌入中国,国产动漫在其影响下,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毕竟经验不足,国产动漫无法很好立足本国市场。而近几年来,动漫在学生人群中越来越风靡,各种青春热血动漫越来越受到追捧,比如《火影》、《死神》、《妖精的尾巴》等。

  因此,我们组这一次就动漫在中国的现状展开一次调查。

  调查过程:

  动漫,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在其他语言相当少用。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动漫”。

  日本是制作和生产动漫最出名的国家之一。

  惯用说法有“动漫爱好者”、“动漫展览会”、“动漫产业”等等。中国大陆还有以“动漫志”为名的杂志,把这个新生词推广到整个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中甚为常用。在日本、大中华等许多地方,日本动漫十分流行,并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时尚,故以中文提及“动漫”时多指日本动漫或日式动漫。Manga为日语“漫画”的英语译音,现在manga本身也涵盖漫画产业的意思。

  “动漫”一词在1996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并没有出现这个统一的概念,2者是分立而互有联系。此词的出现和推广,源于在98年全中国第一家首先拔地而起的动漫资讯杂志《动漫时代(ANIME COMIC TIME)》,因此“动漫”一词才得以出现并慢慢深入人心成为全中国动漫迷常用的词汇和动画与漫画的总称。动漫就是建立在漫画和动画的基础上,因为如今两者的相似性把其归为一类,而产生的一个名词。 “动漫”一词首创则是源于1997年创刊的《漫友》杂志。

  其中漫画对于我们来说是怎样存在的呢?漫画艺术在今天呈现出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报刊杂志上十分常见的单幅或者四格漫画,以讽刺、幽默为主要目的;另一种是与动画结合非常紧密的故事漫画,一般在专业的漫画杂志上连载或者集结成册出版;还有一种是今天已经比较少见、但在20世纪乃至19世纪却兴盛一时的连环画。其中现代故事漫画是如今最常见的漫画形式,其中尤以日本漫画最为突出,集娱乐性,艺术性,商业性于一身。

  中国动漫的发展与弊端:

  20xx年,中国动漫终于迎来了产业的春天,从政府到社会各界对这个行业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发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政府以行政手段加大发展动漫产业的力度,这在我国动漫发展史上是第一次。7月首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落户上海。年底又相继批准了北京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湖南金鹰卡通卫视三个动漫上星频道,正式命名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9 个,动画教育教学研究基地4个。截至目前为止又新增北京、成都、广州三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6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并且从20xx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主办单位由国家广电总局以招标方式确定,目前已在杭州举办了两届。

  20xx年春节期间,国产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首映日票房就达800万元,首周末一举突破3000万元。不仅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远远超过了20xx年的《功夫熊猫》。一部国产动画影片取得如此骄人成绩,让中国动漫界人士深感扬眉吐气。 《喜羊羊与灰太狼》主要塑造以喜羊羊为代表的羊形象以及灰太狼的个性的体现。喜羊羊作为本片中的主角之一,以挫败灰太狼的阴谋为主,体现了其“聪明智慧”的性格。灰太狼集多重性格于一身,既有顾家精神,又有创新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最终没有一次成功过。口头禅,“我一定会回来的”。本片的画质为2D动漫,满足一般的视觉效果。剧情以一集为单位,有n多集合成,没有连续性,缺乏特别吸引人的剧情,只是有些“幽默”。

  与之对比,《火影忍者》剧情具有连续性,连载了数年现在仍在继续,每星期一集,剧情跌宕起伏,很吸引人。

  然而,中国的动漫产业相对于日本跟欧美还是较为落后的.

  落后原因如下:

  1、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于当年的水墨动画是当时一绝,以及后来的布塑动画。但遗憾的是国内未能对这一行业领域给于足够的重视,自然也就无法使这一新兴的艺术门类一直保持优势并不断创新,最终导致技术停滞不前以致于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制作水平

  2、受现今环境影响,人才的能力严重受制约,创新意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多抄袭、复制,无任何自己动漫特色,吸引力极差。

  3、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在中国,受传统思想的限制,国内很多家长认为漫画创作是不务正业,动漫影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对动漫往往持反对态度。

  4、因管理方对动漫产品观众的错误定位,导致动漫观众顾客群年龄层次单一且不具消费水平,不是时尚主流,许多动漫只针对幼年儿童,极少数针对青少年、成年人。

  5、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制作动漫。

  6、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7、动漫人才缺乏,国内动漫产业较难补充新鲜血液。

  8、中国动漫作品,在制作理念上始终显得过于保守。

  9、先进中国的动漫产业链中,重视开发和扶持原创漫画的力度还很不够。

  10、利润问题,国外动漫作品中人物设计和后期制作,有百分之六七十是由中国作家完成,这在动漫行业也就形成为大家所接受的外包服务。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中国有广阔的动漫市场,各地动漫产业发展计划的制定更是如火如荼,纷纷打造自己的“动漫之都”。北京开始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上海、广州、福州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国产动漫市场的上位。

  现代中国动漫产业需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修养及较强的影视动、网络媒体、多媒体软件制作、计算机游戏开发等领域内工作的高等应用性专业人才。

  我们应该坚信不久的未来,中国的动漫事业会蒸蒸日上,书写新的篇章。

产业调查报告2

  一、现状

  目前全办蔬菜在田菜面积5800亩,列种植业第二位,年生产蔬菜5万吨,产值1亿元。近年来全办大面积推广蔬菜新品种30余个,种植面积达4000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20xx年大中棚、小拱棚栽培面积达4500亩,地膜、遮阳网等覆盖栽培达5000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也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全办已有100多个蔬菜产销大户,有40个蔬菜品种通过了无公害蔬菜质量论证,20xx年全办无公害蔬菜产量达3万吨。办蔬菜生产得到一定程度地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条件:

  (一)科技力量的支撑和科研成果的推广

  办于20xx年11月份成立了农技总站和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有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16人,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实行了蔬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促进了全办蔬菜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市民的安全用菜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几年来先后试验示范蔬菜新品种38个,已经推广栽种的有20多个,如杂交南瓜系列品种有11个,包括一串铃1—4号,还有白玉霜、绿玉、红宝石、棒槌、金癞丽、晶珠、蜜本南瓜等,既可供食用,又可供观赏;杂交丝瓜系列品种有6个,包括早冠丝瓜406、408、409、401,早杂香丝瓜、早佳丝瓜等;杂交苦瓜等系列有2个,即衡杂1号、2号;茄子系列品种有4个,包括早红茄、早丰红茄、黑美人茄子和油罐茄;其他还有杂交早青冬瓜、伏地尖早辣椒、抗枯番茄、早杂黄瓜、早杂香芹、美国西洋芹、西兰花、夏大白菜、蒜黄、高山娃娃菜、紫甘蓝、晚熟花椰菜、调羹白菜和日本德国生菜等品种,这些蔬菜新品种都以早熟、丰产、优质、高效著称,现已在我办大面积推广栽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有较多的适宜种植的蔬菜种类品种

  据统计,在办栽培的蔬菜主要有根、茎、叶、瓜、果和调味菜等14大类80多个种类400多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50余个。主要蔬菜种植面积(含复种):辣椒880亩,西红柿1300亩,黄瓜1200亩,茄子900亩,韭菜600亩,西洋芹900亩,苦瓜68亩,花菜420亩,萝卜1700亩,丝瓜300亩,马铃薯200亩,冬瓜500亩,藕100亩,大白菜1300亩,莴笋600亩,甘蓝600亩,生姜100亩,豇豆20xx亩,菜薹1000亩,雪里蕻500亩,青菜类1200亩,其它小品种类600亩,蔬菜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三)有一定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办已建成三个有一定规模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陈湾五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300亩、石马王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00亩,陈湾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0亩,均已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部分产品认证。同时,基地都在逐渐向周边村队扩展,规模不断扩大。采用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栽培模式,精耕细作,间套轮作,土地利用率较高,一年可达3~4茬。

  (四)蔬菜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办蔬菜生产以早春和秋冬栽培为主,产品上市集中在4~7月和10月至翌年3月,品种齐、数量足,大量外销,主要销往南京、上海、合肥、马鞍山等地。由于上市集中常出现季节性过剩、价格暴跌,如黄瓜、茄子、丝瓜、豇豆、辣椒等,进入6月后价格甚至低至0.2~0.4元/公斤,夏季蔬菜生产面积偏小,品种较少,产量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往往只有从山东、和县调菜,所以,办的蔬菜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的问题

  1、投入不足,设施落后。近年各级对蔬菜生产的资金投入不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例如栽培建设设施、水利排灌设施、渠、沟、路配套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重新完善和修整。由于建设投入及设施配套投入不足,大大影响了蔬菜生产的产出效益和发展后劲。另外,许多蔬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如设施环境因子的调控、病虫害综合控防、连作障碍的克服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2、供应不均,规模偏小。早春蔬菜的生产,农民还比较重视,而对夏秋淡季蔬菜的生产就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旺淡季供应不平衡的问题。秋延蔬菜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但办生产规模偏小,其发展也受栽培习惯、技术水平和耕作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能形成规模开发生产的局面。

  3、经营分散,效益偏低。蔬菜生产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集约化、组织化生产程度偏低,而且往往是兼业菜农随意性种植,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以致很难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农户自成体系,独立运作,致使在种植面积、收购价格等供求平衡方面不统一、不协调,有时货源紧缺,相互抢购,有时又供大于求,互相压价,价格大跌,造成市场波动大,由此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经济效益偏低。

  4、服务滞后,渠道不畅。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落后,为产业服务的技术推广以及产品标准化制定、产品质量认证等尚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办还没有建立起为蔬菜生产销售服务的组织和技术队伍;尚未形成品牌生产,不利于开拓大的市场;产品与市场需求不能完全接轨,菜农平时无时间看电视新闻,网上蔬菜生产和销售信息就更不谈了,因而信息渠道不畅,生产滞后,不能迅速抢占市场。

  5、违禁用药,存在公害。在蔬菜生产上,虽然多数菜农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但各种病虫害还是时有发生,有时还很严重。加上有的农药见效慢、价格贵,因而时常有一些农民仍使用违禁的剧毒农药和高残留的农药。在用肥方面,许多菜农为了方便和所谓的“干净”,广泛地使用化学肥料,这些都给蔬菜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几点思考

  (一)突出区域优势,深化结构调整,抓好基地建设

  并乡以后,为办的蔬菜大规模生产提供了耕地面积,办蔬菜栽培面积有望争取发展到1。5万亩。今后一段时间既要稳定现有规模,又要逐步发展。重点抓好品种结构调整和品质增效,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正确进行市场定位,打好时间差、空间差,针对具体区域市场进行蔬菜结构的定位,定时调整,抓好基地规划布局,结合传统的生产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蔬菜发展布局,蔬菜基地逐步向西南扩张(原老城郊乡区域)。在近城区,以生产叶菜、精细菜、特种菜为主,重点建设石马、陈湾、城北、城东、太平、城西等一批面向城区的常年商品菜供应基地,在周边比较远的村建立加工保鲜常年特色菜基地和稻茬季节性冬、春菜基地,重点支持一批加工菜基地的建设,着力发展加工保鲜型品种,加强蔬菜加工、包装、保鲜技术开发。在关山、山林、胡桥等离城较远的村建立反季节菜、野生菜等绿色蔬菜基地。

  (二)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地设施,提升基地标准

  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主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创办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增加企业对基础的投资力度;引导农民自身资金投入,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建设高标准蔬菜基地,增强生产后劲,使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促进办蔬菜产业上台阶、上规模。

  (三)培植经营载体,发展终端产业,促进品牌等级

  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和企业的规模都较小,蔬菜品牌影响力不大,蔬菜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的“公司+农户”模式太少。要实现办蔬菜产业升级,必须大力培植经营载体,走“公司+农户”的路子。通过龙头企业,将科技服务和生产、营销、加工等环节有机结合,扩大蔬菜经营规模,提高蔬菜优质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牌等级。要实现蔬菜产业升级,必须大力发展蔬菜终端产业,延长生产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互动。要根据不同季节和品种,不同产地条件,不同的企业特点,以及不同共域市场定位建立不同的蔬菜产业链和利益机制,逐步构成办蔬菜产业链体系。

  (1)鼓励企业发展蔬菜种业、育苗业和蔬菜新技术、新农资等蔬菜前端产业,通过良种、优质种苗经营和新技术、新农资的推广,带动蔬菜生产提质增效。

  (2)鼓励企业发展蔬菜包装、保鲜、加工,通过“公司+农户”形式,扩大品牌规模,提高蔬菜商品性,延长货架期,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

  (3)鼓励企业发展跨区域运销,完善物流体系,扩大品牌规模和蔬菜销售,争取在3~4年内办蔬菜打造知名品牌3—6个,如石马王萝卜、陈湾小蒲芹、三坝韭菜、后藕大白菜等。真正使龙头企业带动率达65%,加工率达到25%,外销率达50%。

  (四)构筑科技平台,推广优质品种,发展绿色技术

  (1)要发挥各蔬菜部门、科研所及民营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作用。可采取项目扶持,科技成果补助等形式进行鼓励引进、筛选国内外优质蔬菜品种和自主选育蔬菜新品种,引进、研发节本、高效、绿色的蔬菜栽培技术,引进、研发保鲜、加工新技术。

  (2)要搞好蔬菜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增加无公害蔬菜产品市场份额,并逐步向绿色、有机食品发展。

  (3)按照无公害化生产技术标准要求,严格农业准入与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技术措施,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合格的蔬菜产品。

  (4)严格进行蔬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实行蔬菜产品安全标识制度。

  (5)加大宣传培训工作力度,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知识,在生产基地竖起“禁用农药的名称、推荐用药的名称标示牌”,加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力度,大力提倡使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菜农无公害生产水平。

  (6)转变观念,创新服务机制。要建立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鼓励企业通过“公司+农户”产销体系,建立以农资供应、产品营销体系为依托的品种、技术、农资三位一体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多元科技平台,使办在3~4年内基本实现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蔬菜产业的整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7)加强科技培训。通过广播、电视、讲座、资料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菜农进行科技培训,使菜农熟练掌握蔬菜生产新技术,提高科技种植水平。通过科技培训,建立完整的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使新技术能及时推广到千家万户。未来的办蔬菜生产,要提高菜民综合素质,向扩大规模、加大营销、创建品牌、绿色环保、无公害生产方面推进和发展。

产业调查报告3

  春节期间,笔者通过走访乡镇干部、乡镇广播从业人员和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对农村有线电视产业的现状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总体来看,农村有线电视事业发展速度缓慢,经营效果较差,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有线电视通村入户率较低。目前,全县光纤架设里程为323.7公里,杆路建设302.2公里,通村355个,通村率59.4%;有线电视通社1227个,入户20604户,在线用户仅14390户,通社率、入户率、在线使用率分别为25.4%、10%、7.19%。绝对数量不及周边县市的五分之一。

  二是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是发展规模不平衡。杨家、诸家等乡镇,用户数均在600户以上;天成、银汉等乡镇,却只有几十户。另一方面是技术力量不平衡。金溪等乡镇拥有技术人员4—5名,而向东等乡镇无一名技术人员。

  三是网络建设质量普遍较差。由于我县农村广播电视长期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县广电局对全县农村广电事业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政策实施困难,农村广电网络建设的经营方式五花八门,严重失调。不少乡镇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招引公司、厂家,购置器材、设备随意性很大,导致农村网络建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系统设备就出现大量故障和损坏,难以正常运行,影响用户收视,网络发展出现萎缩。

  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全县原有广电从业人员154人,20xx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撤销了乡镇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等部门合并设立了宣传文化中心,裁减广电从业人员56人。留下的98人中,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7人,真正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不足10人。

  五是债务沉重,化解困难。全县因发展有线电视产业而产生的总债务达20xx多万元,扣出城网负债,乡镇平均负债30余万元,其中,周口镇、相如办,负债均高达100余万元。

  究其原因,我以为主要有四: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够。有的对加快广电事业发展不以为然,其注意力主要放在所谓的政绩工程上;有的认为发展广播电视是广电部门的事,于己无关,甚至干脆撒手不管;有的简单地把发展广电产业视为创收的一个渠道。二是广电从业人员缺乏危机意识。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海外媒体的直接进入和海外文化产品的大量涌入,对广播电视行业构成了多渠道、多品种、多层次的渗透和冲击;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来源多元化的局面已形成,各媒体间的融合、渗透、竞争加剧,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地位面临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广大广电工作者,尤其是乡镇从业人员对新形势普遍认识不足,固步自封,难以把事业做大做强。三是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在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宣传不到位、不深入,部分群众对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办广播电视事业不理解,认为广播电视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应由政府负责。

  2、管理体制上不尽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即人、财、物等方面均以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二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即人、财、物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等方面均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予以配合。三是组建网络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即把行政管理与事业管理分开,实行“行政整合、市场运作”,按企业化管理方式由主管部门统管。机构改革后,我县实行的.是第一种管理模式,即“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模式。管理体制转换后,出现了许多不适应:

  一是有的乡镇“应管不善管”,而主管部门“会管不便管”。由于无制约措施,很难有效地调动乡镇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造成管理上的空档。特别是去年机构改革后,将乡镇广播电视站与文化站等单位合并成立了宣传文化中心,搞文化工作的抓广播电视,搞广播电视的又抓文化工作,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造成工作互相推诿、谁都不重视。

  二是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矛盾突出。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县上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致使个别乡镇广播电视工作人员,名义上是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实际上是计生员、打字员、驻村蹲点干部。三是管理松散。乡镇各自为阵,各行其是,有线电视的安装、收视、维护等收费项目没有统一名称(也有初装、收看、收视维护的称谓)、统一收费标准(户均安装费300—450元不等,户均收视费8—10元不等)。四是对承包经营制止不力。部分乡镇政府因资金运转困难,将已建好的有线电视网络承包给个人,美其名曰“引进业主”。个别承包人只管赚钱,忽视网络发展,对工程质量更是极不负责,如线路的架设用铁丝捆,以树为杆,接头使用的材料及线路不规范,导致信号传输质量差,大大地挫伤了群众的入网积极性。

  3、从业人员参差不齐。

  一是人员分布不尽合理。周口、相如办、锦屏、河舒等条件较好的乡镇人员过多,技术力量相对较强;向东、黄坪、新河等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乡镇,从业人员则较少,尤其是技术骨干严重缺乏,这些乡镇只能长期靠请外面的技术人员帮忙维护设备、维修线路。

  二是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近年来的机构改革使许多长期从事广电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因没有获得劳动人事编制而被清退,留下来的大多数是六、七十年代招聘进来的大集体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加上年龄偏大,思维滞后,对现代网络技术想学也学不进。虽然近年来补充进一部分复员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充实了队伍力量,优化了队伍年龄结构,但这些从业人员真正学广播电视专业、懂广播电视技术的极少,培训难度大。有些虽有一定技术基础,但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不愿下苦功钻研业务、更新知识,形成了“想干的干不了,干得了的不想干”的尴尬局面。

  三是广电队伍人心涣散。去年机构改革后,留在广电队伍中的从业人员许多都由财拨改为了财政差额拨款或自收自支。由于乡镇政府运行困难,广电人员应得的工资和补助无法按时兑现,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新河、银汉、福德、白玉、石孔等乡镇的广电人员因此而外出打工以求生计,造成人为的人才流失。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理论知识,群众急需解决的线路维修、用户故障排除等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导致用户意见很多。

  4、发展资金严重短缺。

  一是先期建设网络用户少、负债多。农村幅员辽阔,用户分散,网络建设成本高,这是农村广电事业发展的一大难点。我县网络建设的先期成本投入平均每户就高达420元左右。由于乡镇政府债务沉重,运转困难,财政支持乏力,有的乡镇依靠广电从业人员自己通过借、贷的方式筹集资金启动建设和发展事业,致使各乡镇广播电视站债台高筑。

  二是网络营运收入和支出矛盾日趋突出。一方面由于技术人员匮乏,网络日常的维护、维修跟不上,用户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传输信号不好,收视效果差,收视费的收取相当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举家外出务工农户增加,供销社、食品站、粮站等一些单位相继改制,电视用户数量减少,整体收入大幅度下降,而经费开支又居高不下,网络建设和投入形成了恶性循环,广播电视负债有增无减已成为普遍现象。

  三是广播电视专款不能专用。机构改革后,乡镇广播站的经费实行零户统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约束机制,挤占、挪用广播电视专项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针对新形势下广电事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尤其是有线电视的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群众,我认为,必须明晰思路,强化举措,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强化宣传,着力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广播电视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广播电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宣传,扩大影响。另一方面要做好针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工作。要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到广播电视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而且也是人民群众掌握致富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是丰富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深化乡镇广播电视事业改革,改“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现行管理模式为组建网络公司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把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从宣传文化中心剥离出来,在县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分公司,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原广播电视站的办公场所、播控场所、工作用房等财产由各乡镇政府依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使用,纳入政府投入成本和分公司运营成本进行管理。从宣传文化中心剥离出来的专门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人员自进入公司后,3年内逐步与财政脱钩。各乡镇广播电视站的债务,经审核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由新成立的乡镇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分公司承担;不是用于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债务,由各乡镇政府逐步消化处理。对已承包的乡镇有线电视站、网一律依法收回,向政府缴纳的承包费按合同约定进行妥善处理。

  3、发展经济,着力解决投入上的问题。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是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一项重大工程,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速度。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空间十分广阔,前景十分光明。但我县同时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广大农户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大多使用的黑白电视机,只能收到10多个台。分乡镇仍在使用已经相当落后的电视差转台,致使大部分乡镇的村通、社通入户率一直较低。另有一部分乡镇的农户违规私自安装了小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以收到80多套节目,而且安装价格在290元左右,又不交收视费,老百姓趋之若鹜。由此可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才是我县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4、完善机制,着力解决从业人员素质上的问题。事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特别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开发与合理利用显得尤其重要。

  一要完善招引机制。运用聘用制、合同制和任期制等形式,尽量把宣传的“笔杆子”、技术的“行家里手”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招揽到广播电视这一朝阳事业的麾下。

  二要完善激励机制。把经济效益与工作业绩挂钩,实施严明的考核、考评制度,以实绩论留任,营造“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要完善培训机制。要在积极引进有用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素质。

  5、强化行业管理,着力解决运行效益上的问题。广泛宣传法规知识,积极培训执法人员,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为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播放、传输、接收活动和设施保护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乡镇广播电视和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广播电视的《目标管理制度》、《有线电视管理制度》、《广播电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安全播出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节目审查,严把播出关口,规范广告播放,确保播出质量。

产业调查报告4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xx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xx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xx实际,每年都出台《xx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年度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xx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xx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xx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xx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xx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xx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xx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xx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

  (三)创新发展机制,增加农业产业化发展活力。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该市瞄准对发展农村经济有直接带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积极扩展其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目前,该市已形成初具产业化性质的农业生产、加工型企业和中介组织150多个,联系农户8万多户,实现年产值15亿元。二是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在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该市积极探

  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为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集中连片使用土地发挥效益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目前,该市李村镇的花卉、邙岭乡的黄杨和牧草、缑氏镇的葡萄、大口乡的蔬菜,城关镇的银条,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被适度土地流转改变的xx农业正形成一个新的农业看点。同时,因土地流转而进入其他领域就业的农民既得到了一定利益,又进一步加快了由农民向非农身份的转变过程,迈上了最终解决农民问题的希望之路。三是加快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这些专业社和经纪人主要从事经营畜牧产品营销、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粮棉油等,对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是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在邙岭、李村的花卉苗木、缑氏葡萄和全市养猪、养鸡等产业的发展中,都存在和活动着一大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经纪人,涌现出了一批带动作用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经纪人。

产业调查报告5

  为掌握我县中药材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情况,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增加林农群众收入,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部分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缘斜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日照适中,植被丰富,适宜多种植物生长繁育。据统计,全县中药材植物种类达233科,1486种。人工栽培达100余种。目前人工栽培或野生采集较多的有钩藤、灵芝、百合,玉竹、黄精、艾叶、金银花、天麻、葛根、杜仲、半枫荷、黑老虎等15种。

  通过对我县中药材市场的走访调查,全县目前人工培植、野生采集和药商收购的主要中药材有下列几种:

  1、钩藤。人工栽种面积达2500余亩,主要分布排牙山林场和艮山口、寨牙、新厂、甘棠、文溪、坳上、江东等地。荒田荒地栽培2—3年可采收,山上栽植3—4年可采收。艮山口下乡村种植钩藤面积达300余亩,亩产值达5000余元。目前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货含钩量80%—90%的每公斤50—60元。

  2、灵芝。人工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藕团、文溪、平茶、铺口、寨牙等地,种植量达20万包左右,市场行情变化较大。目前我县药材市场药商收购价格干黑灵芝收购价80—90元/公斤,干红灵芝收购价30—40元/公斤。

  3、黄精。也称野山姜。我县野生分布较多,人工栽培较少。人工栽种2—3年可收获,近几年收购价生货6—12元/公斤,干统货40—60元/公斤。

  4、百合。药食两用,以保健食品为主。我县有野生分布,人工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达600余亩,主要分布在新厂、藕团、横江桥、文溪、铺口等地。百合当年种当年收,价格变化较大,前几年行情较好,近二三年行情差。

  5、葛根。药食两用,我县有大量野生。人工栽培一年即可收获,亩产20xx—3000斤。目前我县人工栽培面积约150亩,主要种植在坳上、太阳坪、寨牙、甘棠等地。我县湘佰仕公司收购葛根酿制茯苓葛根酒及加工附属食品,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为3元/公斤。

  6、艾叶。我县目前人工栽培面积400余亩,主要分布在铺口、藕团、坳上、文溪等地。20xx年我县引进湖南汉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加工艾叶,企业年加工能力3000吨,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收购,收购价4000元/吨。

  7、玉竹。药食两用,用量较大。我县已引进栽种6—7年,现栽培面积500余亩,主要分布新厂、平茶、藕团等地,栽后3年可收获,产量3000—6000斤/亩,目前我县收购价3.2—3.6元/公斤,价格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8、金银花。大宗药材,用量大,有野生分布。我县目前人工种植面积达800余亩,主要分布在甘棠、寨牙、藕团等地,存在采摘期短、人工采收成本高等问题。市场行情变化大,等级价差大,每公斤40—120元。

  9、天麻。我县曾有较大规模种植。种植场地应选择海拔800米以上温差较大的高山为宜,种植用原材料为白栎、麻栎等硬质杂木。由于市场行情欠佳、种子退化、产量品质降低,种植户逐渐减少。现平茶、寨牙、三锹等地仍有少量种植,面积约150亩。

  10、杜仲。可作用材林和药用林,树皮可药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人工造林面积达20xx余亩,由于树皮价格猛跌,农户放弃管护。现保留面积200余亩,主要分布在江东、三锹、藕团等地。目前树皮干货收购价20元/公斤。

  11、半枫荷。可作用材林和药用林,常绿乔木,我县有天然分布,但数量很少。现有人工育苗和栽培,面积60余亩,主要分布在艮山口、大堡子等地。

  12、黑老虎。又名布福娜,藤本植物,果药两用,根可入药,果可食用。我县有野生分布,现有少量人工栽培,栽培面积2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为藕团高坡和寨牙等地。当前黑老虎根生货收购价4元/公斤,干货10元/公斤。

  13、铁皮石斛。名贵中药、用途广泛。目前市场行情较好,我县文溪、排牙山等地有人试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县中药材产业仍处于自我发展的状态,市场行情涨则一哄而上,市场行情跌则撒腿就跑。看到别人赚钱,不管自己有无技术、条件是否允许,也跟着上。结果是卖种的赚钱,种植的上当;先行一步的赚钱,跟着走的赔本,以致出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和"风险创业不如外出打工"的现象。

  1、难以把握市场行情。药材种植户只看到眼前市场卖价,对产品用途、市场需求、潜在风险不甚了解,没有超前预见性,结果总是种出来,价就跌。

  2、没有掌握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看似简单,但如果种植技术不过关,会导致种出来的中药材产量低、品质劣,甚至以失败告终。比如灵芝专业户种出的灵芝朵径大、产量高、品质好,而未掌握技术的种植户种出的则产量低、品质差。

  3、种子质量退化严重。天麻、白合等中药材在当地多年种植后会出现长势变弱、发病严重等问题。原因是种植户考虑生产成本问题,多次采用自己的种子重复栽种,结果越种产量越低,品质越差。

  4、政府引导扶持困难。由于中药材市场行情难以把握,如果相关部门鼓励、发动农户种植中药材,一旦出现卖不出去或亏本现象,种植户可能会找麻烦。如前些年发动种植太子参,结果价格暴跌,农户不愿意挖,任其烂在地里,产生"太子参,害子孙"的怨气。

  三、种植和培育分析

  种植中药材不能盲目发展,"药材少了是个宝,药材多了是根草",需谨慎行事。种植前要及时、深入了解市场行情,种植期间要注重周期长短结合、面积大小结合,抓好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合理加工,适时出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益。发展中药材产业要记住三句话:一是"讲利也说弊,决策他自己";二是"加工促销售,示范建基地";三是"服务竭全力,民众心满意".结合我县实际,我们认为发展中药材产业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种类型:

  1、一年生品种。一年生的品种受市场供求影响较大,较容易被囤积者操纵,所以风险较大。例如灵芝、百合等一年生品种,市场价格浮动大,种源易退化,不宜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可以搭配其它中药材适当种植。

  2、多年生品种。多年生的品种市场相对稳定,价格变化较小,生长持续时间较长。例如黄精、玉竹等多年生品种,生长周期长,3—5年方可收获,市场价格浮动较小,且呈上升趋势,农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和产量来安排收获、销售。

  3、高效益品种。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的品种,效益也较高,市场潜力也较大。例如七叶一枝花(也称重楼,土三七),生长周期长,生长条件要求严,培植技术含量高,市场行情趋势良好,目前收购价格为生货180—200元/公斤,干货800—1000元/公斤;铁皮石斛,多年生草本植物,目前野生的市场行情较好,人工培育的市场行情信息量非常大,是否存在种子和苗木炒作嫌疑有待进一步调查了解。

  4、低效益品种。生长周期短、技术含量低的品种,效益往往也较低。例如钩藤、天麻等品种,近几年我县周边的`剑河、黎平、锦屏、通道等地发展规模较大,收购价格呈下降趋势,不建议农户大面积种植,但可适当搭配其它中药材种植。

  四、几点建议

  1、聚焦目标定位,坚定发展信心。我县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明显的区位优势,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全要素条件,因茯苓的声名鹊起,上世纪我县在医药界就有"湘西南中药谷"的美誉。但由于缺乏一以贯之的恒心、持续推进的力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已经滞后。当前,国家和省、市层面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我县此时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力度是十分正确和及时的,与靖州的资源禀赋相契合、与上级的发展政策相衔接、与"一个中心、四大战略"相适应,适时地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促进林农群众脱贫增收的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不动摇。聚焦目标定位,坚定发展信心,"宁挖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坚持一年抓几个重点项目、一步一个台阶,以达到"积跬步以致千里、积垒土以成泰山"的效果,力争早日实现我县中药材产业的"破茧成蝶"和"华丽转身".

  2、强化组织协调,共谋产业发展。一是绘好一张发展蓝图。围绕产业发展目标,坚持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尽快完善顶层设计,形成产业发展规划正式文本,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二是强化一套推进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会商研究工作,决定重大事项;建立协同配合机制,明确各相关单位任务清单,并督促抓好工作落实;建立监测考评机制,对产业发展进程进行全方位统计监测,掌握真实情况,并依此对各相关单位进行工作考核,奖优罚劣,真正以发展论英雄。三是叫响一个宣传口号。拓展建设"湘西南中药谷"的价值内涵,提出建设"生态靖州、养生福地"的响亮口号。深入挖掘、梳理和宣传好靖州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重塑"湘西南中药谷"的业界美誉。

  3、加强技术扶持,建设示范基地。一是强化技术扶持。农业、科技、林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对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建设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建立3—5个优质种源繁育基地,确保中药材优良种子供给。预防种子退化,对现有退化种源重新选优复壮,确保种源活力。开展新品种引种繁育,为中药材产业提供种子资源保证。三是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对我县栽种的中药材品种,建设一定面积的生态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示范基地要突出生态和丰产,对建成的示范基地达到示范要求指标的,授予县级"示范基地"称号,给予政策扶持。

  4、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发展平台。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开发特色产品。要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重视和爱护本土科技人才,做到尊重、包容、支持,充分调动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强化与大学和科研院的合作关系,加大对技术管理人员和专业大户培训力度,建立产、学、研基地。采取"政府+企业+科研"的模式,挖掘、收集、整理侗医、苗药和民间验方,大力开发我县特色医药产品。二是鼓励加工销售,提升产业水平。对新引进的中药材加工项目、加工量或销售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加工销售户,给予政策扶持。鼓励中药材加工企业与种植户推行订单种植模式,到促进种植基地发展壮大。三是搭建发展平台,支撑产业发展。对县药材市场的硬件、软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药材市场。逐步建立我县中药材网络信息平台,鼓励种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农户开展"互联网+"业务。引导农民成立中药材种植、生产、经营、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组织,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发展模式,壮大发展力量。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二个市场,不断提高我县中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拓宽中药材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人民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调查报告6

  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构筑新兴产业隆起带,是各地党委、政府在新形势下为赶超先进地区发展的共识。XX县位于鲁中腹地,属于经济欠发XX县和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县,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积极转换思路,大力实施了“工业立县”战略,取得了积极成果。55 万人口的一个小山区县,日前已有4家上市公司,被业内人士称之为了“沂源现象”。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就是实施这一重大决策,实现全县工业产业集聚提升的重要平台。经过多年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分布等情况究竟如何?最近,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对此做了专项调查。

  一、产业概况

  根据调查统计,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20xx年实际完成工业总产值27.1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01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的17.5%和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43家,资产达24.53亿元。规模企业占开发区累计已投产工业企业57家的75.44%。

  按照行业分类,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涉足其中19个产业。20xx年区内工业增加值排名前五位的产业依次是:医药包装,精细化工,节能材料,机械制造,玻璃纤维等。这五大类产业20xx年度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1.2亿元、0.7964亿元、0.761亿元、0.39亿元、0.2亿元,合计为3.4174亿元。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合计占比8.4%。

  20xx年区内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28亿元,利税5.15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企业总量的18.7%和22.7% 。其中,重点五类产业在全县工业企业中的效益权重比分别为3.2%、2.7%、2.4%、0.17%和0.13%。

  二、五大类产业分布情况

  节能材料业主要集中在鲁阳公司,区内主要布局硅酸镁针刺毯、陶瓷纤维背衬板和莫来石砖产品,三种产品工业总产值20xx 年度合计2.1亿元,占集团公司总产能的33%,居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地位。其他,德瑞防腐、宏泰防腐也占据了部分份额;医药包装业主要集中在药玻公司,区内主要产品分别为棕色瓶和丁基胶塞系列产品,20xx年工业产值分别为0.66亿元、2.4亿元,合计3.06亿元,占集团公司总产能的31%,占全国同行业总产能的50%以上,全国市场销售率分别占50%和35%;玻璃纤维业主要分布在思创玻纤公司、国易玻纤公司、金鼎玻纤公司、鑫峰玻纤公司、光力士玻璃球厂、双英复合材料公司、永盛玻纤公司、鑫慧玻纤公司、鲁源新型建材公司、玉山玻纤公司、淄博万盛隆玻纤公司、鸿坤玻纤公司等12家企业,20xx年工业产值合计1.2亿元,占全县同行业的60%以上;精细化工业主要集中在联合化工、瑞丰高分子、世拓高分子、日科高分子、淄博锦隆达化工公司等5家企业,20xx年工业产值合计8.61亿元,占全县同行业的95%以上。联合化工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二个构建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主要产品工业硝酸铵为山东省独家生产,多年来在省内民爆行业中享有盛誉。瑞丰高分子公司产业规模在江北最大;机械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民营工业园,主要企业包括源通机械、鲁山金属、华瑞铸造、淄博北辰金属材料、沂源亚泰机械等公司,20xx年工业产值为1.45亿元,占该行业全县的70%以上。其他,正在建设中的格赛博玻纤公司,其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高端地位。

  以上统计显示,医药包装业中的药用玻璃、节能材料业中的陶瓷纤维、精细化工中的煤化工及高分子材料产业企业规模较大,先进制造业较集中,行业齐全,行业领头作用明显,工业产值在占比上远大于开发区数量比例。玻璃纤维、机械制造产业在全县工业企业中所占份额较大,但在全国同行业位次还处于中下游地位。其它,公用设施类企业包括电力、热力、污水处理、天然气,食品类企业,生物肥料类企业,橡塑制品类企业,能源设备类企业,工艺品类企业,妇幼用品类企业,印刷类企业,服装类企业等所占份额较低。

  三、主要产业特点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产业状况呈现四大特点:

  1、产业结构趋于多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形成了以丁基胶塞、棕色瓶等制品为主的药用玻璃包装产业,以针刺毯、背衬板、莫来石砖为主的陶瓷纤维产业,以合成氨、有机无机化工产品、抗冲改性剂等为主的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产业,以格赛博、国易、金鼎等为主的玻璃纤维产业,以永华滤清器、源通为主的机械制造等多个产业群。在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19个产业中,排在前5位的产业拥有的规模企业29家,既代表先进产业水平,又在同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或者龙头地位、垄断地位,5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20xx年占到了开发区所有产业工业增加值的56.86%,说明这5大产业已成为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

  2、产业规模集聚度较高、主导性突出。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在数量上占比不及XX县规模企业的十分之一,却创造了超过五分之一多的工业经济效益。特别是药用玻璃、陶瓷纤维、精细化工及高分子材料等区内产业创造了全县工业经济效益的22.69%。全县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益好的工业企业,特别是XX县四大上市公司的3家主导生产车间全部安排在经济开发区,产能储备也基本上积聚在经济开发区内,初步形成了“大企业——产业链”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些企业不但有较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不仅享誉省内外,有的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3、产业龙头企业逐渐兴起。产业龙头企业渐成规模,鲁阳、药玻、联合化工等3家上市企业技术优势明显,科研及专利水平在行业内一直处于前列,已成为国内同行业各个产业区域的领头羊;“基地型”企业逐步兴起,以格赛博、思创、国易、金鼎、万盛隆玻纤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集群成为江北玻璃纤维产业基地之一,以瑞丰、日科、世拓公司为代表的企业集群成为江北最大的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民营工业小区成为首批“全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

  4、民营企业产业高速发展。淄博永华滤清器公司成为国内较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业滤清器专业生产厂家,目前,已达到年产500万只的生产能力,产品被“一汽”“二汽”“重汽”等服务站指定为首选产品,“永华”牌系列产品获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山东德瑞防腐公司,专业生产经营牺牲阳极产品、海洋工程、环保材料设备、船舶配件、阴极保护技术及工程设计、安装、技术服务等,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实体;蒲公英妇幼用品公司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自行研发的滴注性卫生巾填补了行业空白。其他,淄博宏泰防腐公司、沂源华瑞铸造公司、沂源欧凯玻璃制品公司、沂源华阳能源设备公司等,已成为全县民营企业的排头兵。

  5、重点产业中的高大企业支撑有力。一是山东药玻、鲁阳公司、联合化工、瑞丰高分子等高大企业产值占据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开发区产业经济的发展。二是格赛博、思创玻纤等新兴高大产业项目日益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

  四、存在问题

  1、产业集群不够密集。近年来,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产业虽然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支撑产业发展的仅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各个产业的企业密度不够高,工业增加值所占比例明显偏低,没有形成密集的产业企业集群。

  2、新兴特色产业匮乏。虽然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整体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张,但基本上是沿袭了传统产业,新兴的产业不多,特别是能具有带领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生态产业更是凤毛麟角。

  3、部分产业缺乏有效整合。像玻璃纤维、高分子材料、机械铸造等产业当前大多是单兵作战式的发展,很难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更有利的整体作战优势。

  4、产业同构性问题值得关注。调查显示,越是先进的产业,如陶瓷纤维、药用玻璃等产业,在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内的重合相对较少,越是传统的产业,如机械铸造、玻璃纤维等产业,在开发区内的同构相对较多。传统产业和低端产业同构,必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残酷的同行搏杀。如何选择整合或差异化发展战略,依托各自企业优势,找准产业定位,适度“捆包”或错位发展,是下一步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型、换代升级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解决的一大课题。

  五、今后发展思路

  1、政策扶持,为提升整体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努力营造激励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一是加大对企业产业发展和提升的扶持力度。对在全国、全省乃至世界具有产业领先作用或占有相当大份额的产业给予重点奖励;二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对获得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的除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外,要在税收、费用等方面给予或减免;三是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的环保型、生态型特色产业,给予重点关注和政策扶持。

  ⒉以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加强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特色产业的集聚,推进当前“五大产业”的快速膨胀,以大项目带动园区产业快速发展。按照 “一区多园”的模式,推进多种产业由“点”到“面”的拓展。加强高、精、尖产业投资引导和项目储备,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和项目落户产业园区,提高产业经济增长质量。

  ⒊整合资源,搭建产业聚集发展平台。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策略,突出重点,全力整合三大产业。一是整合玻璃纤维产业。以格赛博公司为龙头,实现同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联合,全面提升产业、产品档次。二是整合高分子材料产业。以瑞丰高分子公司为龙头,整合世拓、日科等相同或相似产业企业,打造具有与国内同行业最大企业相抗衡的品牌和实力。三是整合机械铸造产业。以源通公司为龙头,将经济开发区内重点机械铸造资源摸底,整合华瑞铸造、鲁山金属、北辰金属材料、亚泰机械等相关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资源、技术、市场共享和共赢。

产业调查报告7

  根据省、市林业局部署,我局专门选派六人成立两个调查组,对全区苗木花卉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总结。现将调查汇总情况作以下总结报告;

  一、我区苗木花卉生产现状

  近几年来,我区苗木花卉生产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据6月上旬调查统计,全区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720亩,总产苗量达到1459万株,总产值可达1911万元。育苗情况按类型划分:生态防护林育苗面积165亩,产苗量可达955万株,实现产值201万元,主要树种包括侧柏、黄栌等,速生用材林育苗面积75亩,产苗量24万株,产值可达60万元。经济林育苗330亩,产苗300万株,实现产值450万元。园林绿化育苗面积150亩,产苗120万株,实现产值670万元。花卉种植面积已达141亩,产量60万株,实现产值530万元,其中观赏苗木类育苗达105亩,苗木产量51万株,产值可达500万株。

  目前,我区有比较固定的专业化苗圃8处,总面积675亩,可育苗面积604亩,年生产能力达1055万株,总资产94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62.5万元。育苗面积和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区总量的84%和72%。育苗种类包括生态防护林苗,用材林苗,经济林苗及园林绿化苗四个类型,近三十个树种。

  全区现有花卉经营户5家,其中在XX新城的经营户3家。全区全年销售额约90万元。主要经营盆栽花卉,自产自育面积4150m2,5.7万盆(株),年纯盈利38万元。温室大棚面积4200 m2,展销门市面积2100m2,主要经营多年生灌木,一年生或多年生花卉等,全区现有3个地方开展奇石经营活动,经营场地面积约60亩,经营规模有继续扩大趋势。 按照目前我区苗木花卉生产规模分析,我区与省内县区相比还不是育苗强区,因此,人均收入,产值以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还比较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够明显。

  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是个薄弱环节。由于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开展这项工作存在许多困难,今年我区制定了全区林木种植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也开展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但是,与种植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及迫切性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开展好这项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到目前为止,我区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林木种植资源库和信息库。

  经济林,用材林良种引进选育,推广和应用主要是依托私人苗圃开展的。全区约有8个经济林树种,1个用材林树种,共引进优良品种近百个,在生产上广泛进行了繁育,推广和应用,增加了生产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目前,全区营造的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其良种使用率近100%,所用苗木基本上是本区所育苗木。

  我区产业园建设相对滞后,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苗木花卉生产方式仍以常规生产方式为主,经济性质也基本上属于个体私营经济,生产设施仅以日光温室或大棚为主,规模小,较分散。其基本原因主要是我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区驻地人口少,消费总量不大。

  花卉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尚属空白。花卉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区发展不足10年,而且规模小,个体私营者投资不足,区级财政尚未扶持,因此,深加工及配套产业尚未形成,而且我区目前的消费需求也未形成。

  苗木花卉专业销售市场尚未建设。主要原因是我区苗木销售活动均以私营苗圃为经营平台,较为分散,花卉经营以个体户为主,数量少,规模小,根据这一现实情况,建设专业销售市场条件还不成熟,区镇政府尚未列入近年建设计划。

  奇石生产和私营活动在我市属于特色产业,当地群众自发开展这一生产经营活动,并形成专业市场雏形。水泉镇政府因势利导,积极扶持此项产业发展,目前已成立奇石产业管理办公室,努力加强奇石市场的管理和建设,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我区苗木生产经营地点比较分散,花卉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处在初级阶段,行业协会虽已成立,但是参与人员少,覆盖面小,行业管理力度小,不规范,因此效果不明显。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未形成。目前监管体系建设是以区林业局种苗站为监管部门,负责苗木花卉生产经营活动的行政许可审核,技术推广及信息联络传递,技术培训等管理工作,这一管理工作正在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二、存在问题

  1区镇政府尚未制订激励扶持政策,财政投资没有列入年度发展计划。行政引导作用没有发挥作用。苗木花卉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是市场行为,自生自灭。

  2生产经营总量少,个体规模小,幅射带动效应不强。这与XX区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花卉经营,由于区驻地人员少,城市经济带动作用不强,大规模投资经营也不大现实。

  3、尚未建设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建设基本上是空白。存在这个问题,一方面与我区实际情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重视程度有关/。

  4、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开展地很少,目前,我区仅对侧柏采种基地建设开展了工作,侧柏良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其它种质资源基本上没有开展调查和保护。特别是一些乡土稀有种质资源已处于自生自灭的濒危境地。经济林良种引进和利用也缺乏监督管理,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

  5、科技支撑力量不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工作基本上没有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力度也不大。主要原因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二是没有资金支持。三是个体私营单位对科技应用的认识观念不强。

  6、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目前除市区林业部门牵头建立的苗木花卉协会外,尚未出现各种中介组织或专业化合作组织。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仍是各行其是,自主经营,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比较脆弱。在信息搜集和共享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或改进。

  三、实现我区苗木花卉产业振兴的主要措施

  1、加大财政投资力度。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专业市场建设工作。二是大力开展科技应用和培训。三是加强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和应用。

  2、制订和落实优惠政策,以引导和激励意向投资者从事苗木花卉产业。需要制订的具体优惠政策如:减免一些费税;提供必需的基础条件和服务项目,营造安全和谐的经营环境等。

  3、加强行业监管力度。要加强苗木花卉行业管理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生产经营秩序。要配备苗木花卉质量监测设备。做好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产品质量。

  4、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外来资金,外来技术,外来智力,外来设备和外来苗木花卉资源,发挥他们的劳动和宣传示范作用。

  5、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林业种苗主管部门为引擎,以苗木花卉生产经营企业为载体,加大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及新品种引进工作力度,依靠科技加快我区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步伐。

产业调查报告8

  一、我县辖区内食品企业现状

  截止20xx年4月15日,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共有15家,食品小作坊64家,食品生产从业人员395人,餐饮企业638家,其中包括学校食堂128家。餐饮从业人员3510人。

  二、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一)强化责任、落实措施。20xx年3月26日,我县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了全州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任务,与全县8个乡镇及县直有关职能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分解量化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并号召深入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各乡镇、各职能部门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定了本年度宣传培训教育计划,把宣传教育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按照《红河州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截止20xx年4月15日,我县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14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336家次,整治重点地区29个,整治重点单位64家,整治重点品种52个。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

  按照分块负责的原则,全县各职能部门分别加大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了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三)抓好典型示范,开展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

  我县把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再巩固”的工作思路,制定了试点工作方案,考核办法、验收标准和评分细则,确定了中枢镇为试点单位。该镇自开展工作以来,镇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注重实效,工作做到了四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资金保障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了食品安全基础性工作的开展和创建的顺利进行。三是工作责任到位。明确各村委会、社区主任、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示范镇创建工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综合执法到位。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把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食品安全示范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20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目标及措施

  (一)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保证监管到位;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抓好专项整治,强化日常监管。

  (二)工作目标。针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食品消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使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食品经济健康发展,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我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及措施

  (一)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四)加强餐饮业整治。(五)开展肉产品市场大检查。(六)加强对薄弱环节及重点品种整治。

  五、食品安全“三网”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县政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了组织领导。今年各乡镇政府换届后,及时调整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组织协调职能。20xx年4月份各乡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回顾20xx年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为做好全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了政府责任网。县政府通过与8个乡镇人民政府和6个县直相关部门签定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将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纳入政府中心目标管理,增强了各级各部门抓好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落实了群众监督网。建立了县监督员、乡协管员和村信息员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配备食品安全监督员19人、食品安全协管员8人、食品安全信息员81人,20xx年食品安全乡镇协管员的工作经费补贴已经由州、县两级财政按人均每月100元标准发放完毕。四是建立了食品安全。五、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安全隐患

  我县食品安全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但形势依然严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监管机制不顺、不够灵活,特别是农村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保障能力不强,安全隐患较多;食品安全执法主体分散,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宣传力度不到位,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基层监管人员不足,执法素质有待提高;食品市场发育不足,产业化程度低;企业诚信自律意识不强,食品生产加工方式比较落后;种植业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屡禁不止,生猪定点屠宰行为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食品流通市场整治任重道远,无证经营现象依然存在,经营企业进出货制度、索证索要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农村婚丧宴请、学生用餐依然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加强。

产业调查报告9

  一、我县柑桔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我认为当前我县柑桔产业的现状可概括为三句话,即:“基础较好,问题不少,机遇看好。”

  所谓基础较好,是指我县柑桔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多的栽培经验,目前已初具规模,初见效益。

  一是有较大的栽培面积。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大力发展,我县柑桔面积现已达7.4万亩,全县100亩以上的成片桔园已有63个,许多农民的房前屋后、空坪隙地都栽种了柑桔。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有一半以上的农户栽种柑桔,柑桔年产量达4万吨。柑桔已成为我县水果产业的“龙头老大”。

  二是掌握了比较过硬的栽培技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许多桔农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有的技术人员还走出会同到其他地方担任技术顾问。特别是县园艺场拥有一支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的技术队伍,他们发明的“两面三刀”嫁接法领先全国,蒋坤毅同志曾作为种植技术专家参加了湖南省脐橙栽培标准的制订。县科协甄继海同志发明的“果园竖筒施肥法”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三是引进、选育出了一批适宜栽种的优良品种。纽荷尔、朋娜脐橙和特早熟蜜桔等优良品种在我县广为栽种,夏橙、杂柑、官溪蜜柚等引种成功,特别是怀化市农业局在我县建立的柑桔采穗圃,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了许多优良品种,如卡拉卡拉、富本红等

  四是培育了有一定影响的柑桔品牌。我县属无检疫性病虫害柑桔产区,加上生产中较少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柑桔属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口感较好。据中国柑桔研究所和华中农业大学评定,其含糖量、水份、维生素等均高于其他地方同类产品。在1997年以来的全省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我县脐橙年年荣获大奖,并在1998年荣获农业部检测中心优质证书,在全省第一个拿到了出国通行证。县园艺场注册的“会同神脐”在全国许多市场(主要是北京、香港、东北等地)小有名气,产品往往供不应求,有时甚至有价无市。

  所谓问题不少,是指当前影响我县柑桔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十分突出,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产品多而不优、优而不多。全县7.4万亩柑桔中,橙类2.8万亩、产量0.9万吨,分别占柑桔总面积、总产量的37.8%和22.5%,其中优质脐橙面积仅5000余亩,进入盛果期的XX亩,仅占全县柑桔总面积的2.7%;市场上滞销的宽皮柑桔面积、产量分别占柑桔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2%和77%,其中比较好销的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1.2万亩,仅占16.2%;在市场上竞争力最差的中熟蜜柑3.4万亩、产量1.9万吨,分别占柑桔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6%和47.5%;椪柑、血橙等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品种所占比重很小。

  由此可见,我县柑桔市场竞争力差、经济效益低的品种占多数,加上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失调,鲜果又集中在10-11月成熟,与市场需求周年均衡供应的矛盾比较突出。市场行情较好时,这些普通柑桔的价格可卖到0.8元左右/公斤,市场低迷时仅0.4元/公斤,有时甚至几元钱一担,效益十分低下。

  二是技术力量不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我县广大农技人员知识普遍老化,急需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全县农技推广网络不健全,特别是乡镇农技人员重农资经营、轻技术服务,为民服务难以落到实处,许多先进的技术难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三是产业化链条非常脆弱。全县既没有专业的水果批发市场,也没有柑桔加工企业,大部分产品以鲜果形式销售;柑桔产后处理、加工手段落后,“柑桔卖筐”的问题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弃园抛荒、毁园改种现象突出。近年来,由于出现柑桔“卖难”问题,昔日的“摇钱树”变成“赔钱树”、“伤心树”,桔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有的地方出现弃园抛荒、毁园改种现象,全县桔园面积呈逐渐减少之势。据县农业部门估计,全县有近万亩桔园抛荒或改种,县金实公司的600多亩桔园已全部改为种苗基地,岩头乡东风、墓脚、溪边等村就抛荒桔园1000多亩。

  所谓机遇看好,是指我县柑桔产业虽然暂时步入低谷,但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复苏机遇。比如,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柑桔产业的复苏。

  又如,随着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统一市场,国外柑桔采后包装及品牌创意、营销宣传等都会使我国业界大开眼界,取优汰劣,引进吸收,特别是一些国外大型果品加工企业必定会抢抓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我国丰富的柑桔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在我国投资办厂,这对改变我国“柑桔罐头王国”的局面,为我国果品加工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带来许多良好机遇,促进我国果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

  再如,我县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均匀,无霜期长,土壤富含磷、钾成份,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我们生产优质柑桔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我县出产的柑桔甜酸适中、口感较好,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据介绍,我县栽种的纽荷尔脐橙,其口味甚至超过了原产地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种植的脐橙。

  二、发展我县柑桔产业的对策

  1、正确认清形势,形成发展柑桔产业的共识。当前柑桔市场低迷,既有柑桔总量相对过多的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结构雷同、产品没有特色、加工严重滞后的问题。发展柑桔产业,除了要认识和抓住前面所讲的难得机遇外,还必须正确看待这种暂时的“饱和”,切实统一思想认识,防止因噎废食,形成发展柑桔产业的共识。

  要看到当前普通柑桔市场饱和,但特色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在我县占绝大多数的中熟蜜桔尾张,一般售价每公斤0.3-0.7元,而特早熟蜜桔每公斤售价1.3-2.2元,优质脐橙的售价每公斤3-5元,连过来被我们作为劣质柑桔大量淘汰的南丰蜜桔也“咸鱼翻身”,每公斤售价达2-2.6元,且供不应求。

  这就充分说明,在柑桔市场普遍饱和的情况下,一些特色品种的市场潜力却不断上升,只要我们努力提高柑桔品质,柑桔产业仍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要看到当前鲜果市场饱和,但加工潜力巨大。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柑桔总产量已达900-1000万吨,基本与我国目前的gdp和消费水平下的柑桔产量平衡点持平。从鲜果市场来看,当前柑桔生产正处于量的“过剩”阶段。但从加工来看,目前我国加工原料用果仅占总量的10%左右,而巴西(世界第一大柑桔产国)和美国(世界第二大柑桔产国)的加工用果比例高达65-70%。人口远远少于我国的美国,柑桔年产量达1500多万吨,但每年还要进口冷冻浓缩橙汁(fcoj)110万吨,相当于鲜果1650万吨。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如果把加工搞上去,我国柑桔市场仍有很大的空间。要看到柑桔产业暂时趋于滑坡,但恢复性增长的潜力巨大。当前因柑桔市场价格低迷,许多地方开始对柑桔进行砍伐或疏于管理,势必会对柑桔产量带来较大的影响。根据货盈价跌、货紧价扬的市场规则,如果我们巧抓“冷门”,加大柑桔管理和品改力度,就会在柑桔总量普遍减少的机遇中获得走出低谷的生机,且有可能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产业调查报告10

  畜禽业是我县农业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养鸡业在我县传统的畜禽业中占主导位臵。做大做强养鸡业不仅可以丰富全县人民的“餐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近期,我们会同县农林局、县畜牧兽医总站组成联合调查组,就我县养鸡产业的现状做了专项调查,并对下一步如何培壮我县养鸡产业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一、发展现状

  1、有较早的养殖传统。养鸡是我县农村的传统养殖项目,历史上一直作为副业,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在南河镇、响水镇开始有个别农户发展规模养鸡,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鸡蛋、活鸡的需求量倍增,响水市场供不应求,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养鸡业,相继涌现出十几个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规模养鸡大户。年炕孵能力150万只的养鸡大户大有陈胜军从1987年就开始养鸡,近几年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运作方法,对养鸡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套服务,并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每只鸡利润在2元左右,带动200多农户养鸡增收致富。

  2、有一定的饲养规模。近几年我县鸡饲养量稳定在500-600万羽之间,20xx年饲养达532.5万羽,其中本地草鸡、三黄鸡以及草三黄鸡占到80%以上,但优质肉鸡的饲养量不足20万羽,全县良种蛋鸡饲养量仅为30万羽左右,而响水年鸡蛋消费需求达5000多吨以上,仍有一半以上来自于山东。全县现有炕坊4座,其中大有镇陈胜军、沈卫东2座规模较大,炕孵数量较多,全年-1-

  炕孵苗禽150万羽左右;响水镇、小尖镇各1座,规模较小且为季节性炕孵,全年炕孵苗禽30万羽左右。全县栏存万只以上蛋鸡的农户有16户,栏存1000只蛋鸡以上的农户有33户,主要分布在响水镇、南河镇、小尖镇、陈家港镇;栏存500只肉鸡(含草鸡)以上的有85户,主要分布在大有镇、小尖镇、响水镇、七套乡。全县规模养鸡(栏存500只以上的)比重仅为11.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比我县毗邻的滨海低4个百分点,千家万户散养仍是我县养鸡业的主流,占到85%左右。

  3、有可观的经济收益。鸡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能在较短的生产周期内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是农民群众较理想的短、平、快增收项目。目前,我县栏存鸡302.4万羽,其中良种蛋鸡仍在30万羽左右、规模养殖的.优质肉鸡在5万羽左右,其它均为散养的草鸡、三黄鸡和草三黄鸡,已出栏鸡157.8万羽。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老母鸡(草鸡)价格12元/斤,小公鸡价格(草鸡)7.5元/斤,三黄鸡价格6元/斤,优质肉鸡(白羽)价格4元/斤;良种鸡蛋价格4元/斤,草鸡蛋5元/斤;良种蛋鸡纯利润每只可达20元以上,草鸡、三黄鸡利润每只可达6元左右,优质白羽肉鸡利润每只在

  3.5-4元以上,养殖效益十分可观。

  4、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响水草鸡”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倍受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市场青睐,我县部分单位和乡镇草鸡还通过了无公害草鸡产地认证,注册了“莽原”、“翠苑”商标,赢得了很好的市场美誉度。

  二、存在问题

  1、规模化水平低。近两年来,国务院、省、市政府愈来愈重视畜禽规模养殖,20xx年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推

  进会,市政府专门对各县(市、区)的规模养殖比重下达了任务指标,由于我县传统的千家万户的散养模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加之没有新的上规模的养殖企业加盟,导致了我县的规模化水平较低,规模化养殖比重处于全市下游位次。

  2、标准化生产层次低。由于我县这种小群体的生产模式下,饲养条件较简陋,生产水平普遍不高,加之随着外来鸡种的入侵,“响水草鸡”品种混杂、纯度降低、品味下降、数量减少。虽然我县部分乡镇通过了无公害草鸡产地认证,注册了“莽原”、“翠苑”商标,但在生产过程中真正按“无公害饲养技术规程”生产的仅限规模大户,利用品牌效应加工增值的更是微乎其微,全县只有“莽原”牌草鸡蛋偶尔在节日期间上市。肉鸡加工龙头企业仅有费氏食品公司1家,肉鸡产业化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

  3、抗风险能力弱。由于我县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大养鸡户的经济实力还没有得到加强,“赢得起、输不起”,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而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疫病;二是市场。发展养鸡的最大威胁来自于疫病,发生了疫病,即使不发生死亡,也会出现生长缓慢、浪费饲料、降低产蛋量等“后遗症”,影响产品的品质;市场因素是呈波浪式前进的,有高潮,有低谷,只有在低潮抗得住冲击,高潮才能发挥规模效益优势。20xx年上半年,养鸡市场低谷时,我县不少养鸡大户遭受重创后,再也没有“东山再起”。

  4、融资能力弱。养鸡(尤其是蛋鸡)需要大量的基本建设和流动资金投入,由于农民资本积累有限,发展规模养殖所需的资金显得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饲养的快速发展。

  三、对策思考

  1、强化政策扶持,做大我县养鸡业的规模。全县蛋鸡存栏仅维持在30万羽左右,全年产鸡蛋量不足4000吨,仍需外调大量良种鸡蛋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再考虑将来鸡蛋外销或加工增值,我县蛋鸡养殖将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再上100万只客观可行。一要扶持规模养鸡大户。规模养鸡投入成本较大,一般每饲养1000只蛋鸡就需要鸡舍100平方米,仅鸡舍建设就需要4万元(每平方米400元),加之流动资金,许多农户往往望钱兴叹。大有镇康庄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农户养鸡,全村目前已培植千只以上的养鸡大户近20户,预计全年新增肉鸡出栏100万只,人均增收500元。阜宁县20xx年对新上养鸡在1000只以上的农户鸡舍补助每平方米40元的做法,我县也可以借鉴。二是扶持炕坊。对坚持常年开炕的炕坊,要出台奖励和补贴措施。同时,要对规模养殖户出台用地、用电、用水及税费的扶持政策。大有镇康庄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农户发展养鸡产业,全村目前已培植养鸡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3户,其中3000只以上的6户,1万只以上的1户,预计全年新增肉鸡养殖出栏100万只,人均增收500元。

  2、挖掘比较优势,培育我县养鸡业的龙头。肉鸡养殖堪称“短、平、快”养殖项目,饲养周期短,投入小,见效快,不仅可以活鸡销售,而且可以宰杀、分割销售,甚至可以和加工企业联手加工增值。我县肉鸡饲养总量还很小,只在大有、七套刚刚起步,要利用大有陈胜军的辐射带动,利用费氏食品(或其它大的加工企业)的联手机遇,把我县的肉鸡做大做强。要以推进规模养鸡为抓手,以各乡镇比较优势为基础,发展乡域特色养鸡业。大有镇以陈胜军为龙头,发展肉鸡养殖的优势初步显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抓紧和加工企业联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逐步提升

  大有肉鸡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位次;响水镇、南河镇在蛋鸡养殖上已有多年历史,基础较为扎实,可以发挥蛋鸡养殖的比较优势,培植蛋鸡养殖小区,提高市场占有量。其他乡镇规模养鸡户较少,多以草鸡散养为主,要将“响水草鸡”提纯复壮,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培植壮大养殖龙头,走“龙头+农户”的模式,逐步带动全县草鸡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快标准化建设,做响我县养鸡业的品牌。目前,“响水草鸡”的保种和提纯迫在眉睫,要利用现有的“莽原”、“翠苑”两个商标,进一步做大做强“响水草鸡”产业,重振“响水草鸡”品牌形象,让“响水草鸡”再度响起来。对已通过无公害草鸡产地认证的乡镇,要严格按照“饲养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操作,杜绝使用违禁药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要购买使用无公害草鸡标识、标贴,要利用“莽原”、“翠苑”草鸡品牌组织销售无公害草鸡及其产品,并体现其价格优势。对未通过无公害草鸡、蛋鸡、肉鸡认证的乡镇要抓紧创造条件,争取早日申报,要积极培植新品牌,不断提高我县养鸡业的外向度和标准化水平。

  4、做好疫病防治,增强我县养鸡业的御险能力。要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成立乡镇畜牧兽医站,落实技术人员的服务责任,严把“新城疫”、“禽流感”等鸡病的防控关口,降低各种疫病的发病概率,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要逐步引导广大养殖户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逐步走上健康养鸡、生态养鸡之路;同时要加强广大养鸡户的业务培训,要加强鸡的饲养管理和鸡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要规范饲养管理,规范免疫程序,确保养鸡生产健康稳步长足发展。

产业调查报告11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提高物流产业的整体水平,以降低物流成本,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区经济综合竞争力。我们分别走访调研了部分物流企业、工业企业、专业市场业户,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现就我区物流产业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物流指标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区以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为代表的物流业,适应工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xxx年全区公路货运量4940万吨,货运周转量96693万吨公里,注册营运性货运车辆4021辆,吨位15801吨,挂车294辆,吨位9092吨,总载重达到24893吨位。据统计,xxx年物流业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区GDP的比重达到%,占服务业的比重达17%。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二)、物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市场主体260余家,依附四大专业市场130余家,依附工业企业110家,依附商贸企业和为三农配送20余家。但在工商部门依法登记注册的共81家。其中依附沙发材料市场的有证物流业户41家,依附沙发市场的有证业户23家。全区从事危化品运输的物流物业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区从事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三)、物流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区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中,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含)的仅有众智达、安顺、恒业、山运4家,其中众智达物流的业务主要是对原企业(催化剂公司)服务的,依存度较高。安顺物流主要为兴鲁化工和齐鲁石化服务的,依附性也很高。恒业物流主要以上海、广东、无锡、西安五条专线为主。山运物流主要是依靠为主要业务。这些企业拥有的车辆只有几十部。xxx年全区纳税过100万的物流企业仅4家,分别为众智达物流、大地公司、安顺物流、恒业物流,数量仅占纳税过百万服务业企业的6%。4家企业中,纳税都不足500万元,除众智达外,其余不足200万元。除了这几个较大的物流企业之外,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有几部车辆,更为甚者很多物流企业只有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个门头,主要是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市场的配货站达80余户,但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车辆,只是搞配货业务。依附于沙发材料市场的物流业户41家,大多数是只有一到三部车辆。

  (四)、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随着我市鸿运、良乡、王舍物流园的建立,我区第三方物流队伍迅速发展,初步形成零担、专线、联运、快递、危化品运输等络覆盖全国。宏信化工、催化剂公司、兴鲁化工、永大化工、凤阳彩钢、华安新材料等企业物流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加快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银座、利群等商贸连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设施整合改造,投资新建了一批配送中心,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发展。

  (五)、当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为物流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四大专业市场持续的繁荣和发展,带动了为市场服务的物流业。据不完全统计,这四大专业市场物流圈能辐射全国十几个省市,各种专线、零担、联运络辐射面越来越大,越来越灵活和便捷。我区的支柱工业企业采取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的方式,释放了大量的物流,也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企业成本。

  二、我区物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认识不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对现在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不够清晰,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在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不利于物流服务业的推进和发展。大多建立在低水平的无序竞争运营之中。

  (二)、从宏观上没有统一的规划。物流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缺少统

  一、科学规划。各物流公司各自为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比比皆是,这样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人力、资金,分散了我们的整体实力,影响了我们做大做强的物流产业,还削弱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使我区的物流产业形成了现在的“铺天盖地的多,顶天立地的少”的不利局面。

  (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运营成本加大。随着土地、人力、燃料等不断升高,加上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由xxx年的3040%上升为去年的5565%。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利润状态下运行,缺少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的税收管理和税赋不甚合理。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实际经营中,综合性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相互重叠,很难区分运输和服务收入,税务部门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征税。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物流企业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又要缴纳8%的土地使用税,合计缴纳总收入25%的税收。过高的税负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增加10%,从而使物流得不到更有效的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些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便选择政策优惠的地区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四)、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结合得不够。

  (五)、管理不到位,物流企业诚信意识缺失。由于我区目前还没有对物流产业实施统一的管理,职能部门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致使政府对物流产业管理的不到位。由于管理不到位,再加之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配套,使的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无序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低,不讲诚信,代收货款占为己有时有发生,无照无证经营现象存在。

  三、对我区物流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成立统一领导管理机构,强化管理。成立以区分管领导为组长,由经信局、发改委、交通局、贸易局、地税局、工商局、公安局为成员的统一管理领导小组,集中对物流产业进行整治和管理。为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基础上,聘请物流专家对我区的物流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重新进行规划,制定中长期物流产业规划,按照规划逐步发展实施。

  (二)、优化物流产业的政策发展环境。现在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是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调查中发现,现在发展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来的企业物流实体,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xxx)51号),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有关差额税收政策。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赋税的原则,将物流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

  (三)、加强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在物流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引导,重点培养一批龙头骨干物流企业,以提升和带动我区物流产业整体水平。与其他城市联合,重点支持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络联盟合作。

  (四)、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高等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强化自律意识,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水平,推动物流产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

产业调查报告12

  一、基本情况

  隶属于省市,全县辖11个镇(乡),299个行政村,2890个社,幅员面积703平方公里,总人口56.67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18%,是典型的农业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将柑橘、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已培育打造柑橘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其中天保柚获得国家商标注册,喜帮生猪获得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助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产业现状

  (一)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规模及生产经营情况。

  县属柑橘产业发展适宜区,盛产甜橙、柠檬、柚子等柑橘。2014年,全县水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甜橙种植面积6万亩,以柑橘产业为重点,建设万亩核心示范区3个。全县现有盛产柑橘的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25个。建成万亩以上集中成片柑橘示范基地3个,2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5个,1000亩以上集中成片的7个;有可士可果品加工销售企业1家,县城新老城区各有中型果品批发市场1个,有县富鑫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2家、有益发种植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2家、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实行订单生产和二次返利达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目的。2014年,全县水果总产20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2.85%,助农人均增收810元。

  2.柑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成片推进发展不够。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县10万亩柑桔分布在11个镇乡,最大的蓬莱镇也不到2万亩;二是规模优势不突出。河边柠檬、河边镇中江柚、天保镇文旦柚等在全县独具优势,也具备一定规模,但与规模相适应的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值效益未完全显现。其余镇乡种植区域分散,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效益不凸显。

  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性不足,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交通网络化程度不够,农业机械化程度滞后。

  ③生产水平差距较大。2014年,从单产看,县水果平均亩产830公斤,而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可达3500-4000公斤以上,水果亩产值一般为3000-4000元,管理水平高的可达8000元-10000元。

  ④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强化。一是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不够,技术集成度不高,产后加工薄弱,缺乏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的核心技术。二是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通过土地流转的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没有专门从事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技术人员。

  ⑤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一是加工转化率低。我县农产品加工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少。二是龙头企业弱。全县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几乎没有。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足。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多、实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结作用、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现状。

  县畜牧业主导产业是生猪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国家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2014年全县出栏生猪56.45万头,生猪产业产值为9.5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66%,占农业总产值的24.55%。生猪产业有喜帮、猪猪、森林、浩源、雷金、森林、东方、森福等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9个,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496户,生猪养殖家庭农场16个,生猪产业协会1个。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我县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部级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6个。

  2.存在的问题。

  (1)养殖设施设备较陈旧,部分养殖场环境控制设施不齐全完善,不利于提高养殖水平。

  (2)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设施、粪污治理设施的容量达不到养殖规模要求,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大,周边农户意见较大,急需整治。

  (3)养殖场资金短缺,再生产资金压力大,扶持项目少,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三、工作建议

  (一)明确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

  1.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线,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从县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农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县产业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为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突破口,大力引进、开发和示范名、特、优、新品种以及先进实用的技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具有我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示范与推广展示区、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高新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嫁接、农业教育培训与农业新技术普及相结合、农业生态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及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2.发展方向。

  一是创建科技产业新样板:立足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并与本地现有条件相结合,不断探索创新,把柑橘项目区建成具有一流的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把生猪产业项目区建成我县循环农业示范区。

  二是实现园区产品多样化、优质化:在充分考虑规模化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和周年供应鲜果,产品质量应符合“绿色食品”标准,一方面吸引众多的旅游观光人员,另一方面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是园区展示生态旅游化:通过科学规划、环境治理、品种展示、观花品果,建成具有最佳生态模式、景色如画的农村田园风光,提供新型娱乐休闲方式及旅游观赏景点。

  四是实现果业产、加、销一体化:瞄准商机,针对当前存在的环境,狠抓产业发展和营销环节,突出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注册商标,争创品牌,以绿色、优质、精品的品牌形象投放市场,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

  五是园区实现网络化:通过网页制作和网络营销,实现信息网络化,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生产、市场信息及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状况,及时对项目区有关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国内外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六是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建立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网络,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开展科学技术培训和文化素质教育,把农民培养为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能置身市场竞争、具有科技意识的新型农民。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区域布局

  第一、柑橘产业布局

  建议规划区域地处中国死海与卓筒井主题旅游镇黄金通道,按照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3大优势区域。

  第二、生猪产业布局

  县畜牧业以生猪作为优势特色产业,建议在全县11个镇乡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也是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得起、能见效、可持续,一是强化与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南农业大学的技术联姻,定期邀请优势农业产业专家到基地现场指导开展培训。二是建立专家指导小组,由相关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股室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储备、申报、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将先进的管理技术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的生产过程中。

  (四)加大资金投入,创新联结机制

  建议政府加强对投入的引导,积极整合各种涉农项目资金,综合用直接补助、贷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主体作用以及种养植大户的生产主体作用,组织带动农户进行生产与经营。创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业主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总结推广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让“龙头”真正能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调查报告13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组织开展油茶生产发展状况专题调研的有关精神和省林业局的安排,近日我局组织了相关同志对有关乡镇油茶生产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由于时间仓促和一些资料难以收集,调查研究的深度受到限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

  油茶是经济林中的一个主要树种。据《辞海》:茶油,也叫“茶子油”。从油茶树种子(含油40%-60%)所得的不干性油,主要为油酸的甘油脂。多供食用,也作工业用油。油茶树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渣饼叫茶子饼,又叫茶枯饼,具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用以防治绿萍櫵实螺、萍丝虫、稻田蚂蟥及蚜虫等害虫,防治麦类锈病也有效果。对鱼类有毒性。

  丹江口市位于鄂西北武当山麓,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山区农民历来都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习惯。70年代初,曾大面积开发种植过油茶,总面积达到2万多亩,亩产曾达到500斤,具体分布在六里坪、丁营、浪河、官山、盐池、白杨坪、土关垭、三官殿等乡镇,但由于当时油茶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技术含量不高,加上投入不足,经济效益每况愈下,影响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大部分油茶被毁,导致目前仅存可采摘面积20xx多亩,主要分布在六里坪、土关垭、三官殿等乡镇,而且树势颓废、产量极低。

  据市林业部门调查,仅存的油茶经营模式大都以集体林场种植为主,林场经营者多数抱着不扬不弃的经营态度。采摘的少量茶籽质量不高,多数用于民间传统的液压式土榨为主,出油率达到20%左右,即100斤茶籽最多产油20斤,主要利用茶籽饼当肥料。20xx年,全市共有油茶林面积20xx多亩,属于油茶大年(丰产年),茶籽产量较高,可达到单产2500斤/亩。由于种植面积小,规模程度低,集中收购难,加工能力跟不上,油茶生产场主要是把大部分油茶籽按2.5元/斤的价格卖给附近的`榨油作

  坊。

  二、市内茶油生产企业情况

  据调查,各乡镇基本上都有规模不大的成品油料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市范围内还没有能称得上油料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全市40多家小油房年加工能力达400万斤。茶油生产规模小,产量低,所产茶籽一般卖到外地加工,所以建立成品油深加工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三、对当前油茶产业生产形势的分析

  (一)油茶发展的潜力

  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我市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

  第一,有潜在原料优势。我市油茶面积虽然不大,但我们有近10个乡镇的广阔山场适宜发展油茶,而且当地农民有种植的积极性,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只要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就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对现有油茶的低改和扩大种植,原料不成问题。

  第二,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并且有很大的出口创汇市场。以我市为例,按平均每人每年消费5斤茶油计算,年消费量就可达250万斤。

  第三,有政策扶持。市政府为鼓励各方积极投资,在税收、用地、收费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优惠办法。一是在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凡在我市投资新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业基地项目,按当地农民承包土地的方式办理使用手续,利用荒山荒坡开发的项目,土地使用经营权可延长至70年。二是金融政策。开发新办农业种植业项目,优先纳入退耕还林范畴,享受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对龙头企业享受财政安排的10—50%的贴息贷款,优先安排国债支农资金。三是税收政策。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

  征增值税。四是供电优惠政策。对从事鼓励的种植业主,在现行农用电价标准的基础上再优惠5%。

  (二)存在的问题。我市油茶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油茶面积过小,栽培管理粗放,油茶发展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等。

  (三)与种植其它油料作物的投入产出比较效益分析

  油茶种植4年后可投产,按每株平均4千克产量计算,亩产可达到800斤,按1元/斤回收,每亩收益达800元。盛果期按小年亩产茶籽1500斤计,出油率20%,则成品油可达300斤/亩,每斤按市价15元计,每亩收益达4500元;而种植农作物芝麻,丰年亩产300斤,出油率25%,则成品油75斤,每斤按市价15元计,每亩收益达1125元。相比之下,油茶远远高于其它油料作物的产值。不仅如此,项目建成后,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也为项目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油茶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以巩固提高现有老油茶基地效益为主,不断扩大规模,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要求,滚动发展。二是抓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为规模发展奠定良种基础。三是采取“公司+农户”的基地发展模式为主,在规划区域内,大力培育典型户和种植能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

  五、建设内容和投资概算

  计划在六里坪、丁营、浪河、土关垭、三官殿、牛河、土台等乡镇发展油茶9万亩,低改1万亩,五年内共计育苗300亩,引进日加工量80吨油茶籽的精制油加工机械一套

  以上初步概算为:机械设备和油厂工程建设费300万元,老油茶基地改造400万元,新油茶基地开发4050万元,合计项目总投资为475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国家林业项目投资和自筹方式解决,申请国家项目投资1500万元,自筹3250万元。

  六、发展油茶的具体措施

  一是市乡两级成立领导小组,专设机构,专人负责,统一部署;二是林业、农业、科技部门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高度和农民的利益出发,全面配合项目的开发。三是完善各种林业和土地权属关系,采取新科技促种、精加工促销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在综合利用本地油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品种,建立油茶基地,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四是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与工艺,建立以精制茶油加工为主的产业化体系,实行种培加、产供销、技工贸农一体化经营,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油茶成为我市一大支柱产业,带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业经济的大发展。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认为油茶产业在我市还是一个朝阳产业,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创办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我市的油茶产业,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议将我市作为国家油茶重点发展区域,用5年时间发展油茶面积10万亩,为农民致富和保护丹江口水源做出贡献。

产业调查报告14

  农业产业化是通过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使产、加、销一体化,农民不仅能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享受从田头到餐桌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上浦镇地处虞南地区,全镇约2.3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2.23万亩,山林面积6.73万亩。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农业部门的项目,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自愿为原则,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推进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上浦镇农业发展现状

  3、畜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出一批特色畜禽产品。目前全镇拥有5个养禽场,规模5500羽以上,6个养猪场,年出栏7500头以上。

  4、农业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有所发展,目前有金达茶厂、玉龙茶业有限公司、绿鼎茶业有限公司、谷贤粮油加工厂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有一家专业合作社(九连蔬菜专业合作社)。

  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有新的拓展。通过发展加工业,开展劳务输出,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二、三产业上来,改变了农民就业结构,出现部分离土农民。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浦镇的农业产业化虽然有较大发展,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基础建设滞后及家庭承包经营模式的影响,制约了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受长期以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传统模式影响,导致产业规模小而分散,村庄、农田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上浦镇村康庄公路都已建造好,但运送蔬菜的大型集装箱车仍然到不了田头,运输成本加大,成为制约产业化发展的硬件因素。

  二是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大型骨干企业缺乏,上浦镇虽有四家农业龙头企业,但除了金达茶厂年产值超千万元以外,其他三家企业规模小、设备差。且农业加工企业与原料生产者关系松散,与各类龙头企业签约从事市场化生产的农户少,本地龙头企业原料以外地采购为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没有带动力。原料生产者的利益未得到有效保护,不能消除农民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且运作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许多农产品在销售上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户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进行集团销售,而是无序竞争,迫切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类的组织,在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等方面开展自我服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成员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前上浦镇只有九连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社员基本上是村干部,在向加工企业购买种子,销售蔬菜的过程中,提供免费的义务劳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合作社没有向社员收取经费,运作缺乏资金来源,如果要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运作机制仍有待完善。

  四是财政等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各级财政不断增加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但实际上扶持重点产业资金制约因素很大。上浦镇由于产业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规模小而散,所以极少能享受到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影响了发展规模。

  五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一直以来,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如九连村的蔬菜,就都是在田头直接被收购,均属初级产品,农民获利少。同时,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

  六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仍普遍较低,部分农民法律意识较弱,在农产品销售上,有的合作社尽管与农户签订了订购合同或契约,但在市场价格波动时,部分农户自律意识、法制意识较差,造成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市场行情不好时,就找专业合作社,合同违约现象时有发生。农民还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

  三、对策与建议

  上浦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全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下列措施是必要的:

  1、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机耕道、田间道路、灌溉沟渠、水池等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户对机耕、灌溉、排水等的需要,满足农业产业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

  2、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而规模经营的一个重要好处,就是能够为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要利用我市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较多的有利条件,加速土地的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经营。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机制,使离土的农民转包、转让土地使用权,以便让农业经营者扩大经营面积。

  3、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和基地,其实力强弱和牵引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因为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抓好一个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能力大、科技含量高、出口创汇多、对农业生产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也就带动了一大片。所以,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各龙头企业通过定单,扶持各签约村推进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农户提供全程监督、服务,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以及提供良种设备,资助周转金,进行技术培训等形式,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既可规避现阶段一家一户生产经营存在的资金、技术、信息及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不足,又能为涉农企业发展找到稳定可靠的货源,壮大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更多的农户和生产基地。

  4、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等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提高农民在农产品贸易谈判中的谈判地位,使生产组织和管理,企业收购农产品等环节更加顺畅。目前,上浦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仅有一家,机制还不健全,只能说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扶持,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使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完善,真正通过该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让农民真真正正地参与市场竞争,促使农村规范经营,开展有序竞争,维护农民利益。欣喜的是,20xx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即将实施,这部专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必将推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政府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

  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采取措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如设立重点龙头企业专项资金;对农产品资源开发、加工或流通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对从事农特产品生产经营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优惠;涉农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推优工作,积极向金融部门争取信贷支持,多渠道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

  除政策扶持外,政府还要做好服务工作。如做好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为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提供科技服务,给农民以技术指导,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培训,提高产品质量;搭建销售平台,使农民不用为产品销路担忧等等。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扶持和提供服务,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6、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素质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要通过培训,拓宽农民思路,促使农民更新观念,为产业化发展扫清认识障碍。要加大对广大农民和农技人员的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的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要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科学种田水平和生产实践技能,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农业生产和农村经营人才队伍,为农业进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产业调查报告15

  为了大力全方位推动我县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使山野菜行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xx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对x市山野菜产业进行调查的通知》的要求,责成农委牵头,会同药品监督管理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县山野菜的采集、加工及销售等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全面调查,调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山野菜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xx县地处xxx南部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湿润,森林野生植被完好,为山野菜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可利用的经济植物50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山参、黄芪、平贝、细辛、鹿茸、刺五加等200余种中草药和松茸、蕨菜、薇菜、榛蘑、黑木耳等山珍产品。

  xx县山野菜平均每年总量在3500吨(鲜)左右,包括蕨菜2200吨、薇菜650吨、榛蘑100吨、滑子蘑200吨、刺嫩芽70吨、黄瓜香30吨、黑木耳50吨、松茸8吨,出产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5月末刺嫩芽,5月末6月蕨菜、薇菜、黄瓜香,7月9月榛蘑、滑子蘑、松茸、黑木耳。我县山野菜保存和加工方式比较简单,保存方式多为盐渍和晒干两种;加工方式为晒干,人工挑选剪根,不使用其它添加材料。县内生产、加工山野菜的企业有二十多家,其中有十六家在工商局注册,有十四家企业注册了商标品牌。山野菜原料及成品销售方式有直接销到外地客商手中和代销两种方式;销售地点有日本、韩国、香港和国内各地,日本、韩国消费者对我县的山野菜给予高度评价。近两年采集山菜给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一个劳动力一年跑山可增加收入近万元,占农村农庭总收入20xx%。

  二、山野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野菜是一种无化肥、无农药残留污染的营养价值较高的天然绿色食品,可以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山野菜成为现代都市人的美味佳肴。从而促使了我县山野菜产业大踏步发展,但同时也使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1、分散,重采轻管,存在破坏现象。我县山野菜大部分生长在交通不便的重山密林中,缺乏合理的保护措施,在群众性采集过程中,毁灭式、掠夺式的采集,致使有的物种几尽枯竭,造成了严重破坏,制约了对野生菜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2、开发利用的研究较薄弱。由于野生菜分布和种类的多样化,使得它的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的加工,未形成规范化,许多宝贵得不到利用。

  3、的利用率低。我县可食野生菜开发利用率仅为其的3%左右,由于野菜生长的特性及部分品种的耐贮性较差,在采集、装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和浪费,降低其利用率。

  4、加工企业信息不灵,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主要是我县的一些山野菜加工企业由于信息不灵通,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经营销售动态,进行盲目收购、加工,致使产品积压亏损惨重。再加上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差,花色品种单调,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我县出口的大部分山野菜为腌制品和晒制品,用大罐包装,只能作为他国的再加工原料。

  三、对山野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可食山野菜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涉及多地区、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它不仅与食品工业相关,而且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应该把野生菜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建立野生菜种子苗圃,保护及收集珍稀和濒危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菜。

  在生产上,应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野生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使在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护,既为山野菜食品的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有效地保护。

  2、加大山野菜的研究力度。首先,山野菜的.开发利用应在充分研究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应对种子进行研究。除开发新型可食野生菜品种外,还应对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品种进行研究,以便实现人工栽培,并保持原有的野生风味。此外,要加强对野生菜的营养、疗效及保健功能的研究。加强对采后贮运、保鲜及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同步研究其配套加工设备。

  3、综合开发、提高的利用率。在山野菜的开发中应树立综合开发、物尽其用的指导思想,避免浪费。首先是积极探索山野菜的主体开发。自然界中植物很少单独存在,多数是群落组合存在于各地,一种植物常常伴随着其他植物。因而在开发时,要考虑相关的可食野生菜的开发;其次,要考虑综合利用,比如果实、根、茎、叶、花的利用,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香料、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野生菜的利用率。

  4、联合开发、改造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和引进,改造现有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改进包装装潢,制定必要的质量标准,加强产品质量的测定,建立国际标准化的体系。

  目前,我县的山野菜加工制品有干制品、盐渍制品等,多为粗加工,品种单调,档次较低,应该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野生蔬菜粉、野生菜的发酵食品等等。这样,野生菜的研究、开发、利用才能成为具有我县特色的新产品,并更快走向世界。

【产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产业调查报告范文11-17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02-08

产业调查报告(通用15篇)11-09

产业调查报告通用15篇03-20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6篇10-04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9篇02-08

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08-09

文化产业调查报告集合9篇02-08

我国民宿产业现状调查报告范文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