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合集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的艺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的艺术》读后感1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全新方式解释了爱:弗洛姆从“激进的、人道主义的和批判的”精神分析立场出发,把“爱”看作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统一的巨大力量。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通过人们了解爱的理论,然后实践爱,从而实现爱的艺术。在爱的理论中作者说到了:
一、爱情对生存问题的回答。
二、父母与孩子之爱。
三、爱的对象。
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爱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尊敬和了解,它的主动特征是给予,不是接纳。很多人觉得给予的同时就意味着失去,但对于爱而言,对于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而言并不是如此,因为爱不是商品交易,你给予的越多,自己所得到的也就越多。这也就是爱的真谛。
看完了这本书,感觉写得很美,很另类,但可能是作者的思想太深遂了,未能完全参悟。只是对其中的博爱颇有感触。在之前总感动于个人的爱,总觉得相爱的两个人很幸福。但人们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的爱情的表现,而作者认为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地寂寞。
是呀,我们之前都是认为爱只要找准对象,就可以无限的爱,可以不无需任何技巧。但结果大多都是开始的甜蜜换来的只是误解、隔阂最后也只能是短暂的欢欣之后的离别。这也就是作者说到的我们只是为了排解各自的寂寞,这是无法长久的。在作者看来这是一种自私的爱,我们应该把一切爱都以博爱为基础。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博爱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
这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不仅是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还应该包对自然的`爱,也就是对整个世界的爱。这也就能理解一些伟大的独行者,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社会的事业能长期忍受“寂寞”。之前总觉得不可想象,但现在想来是自己太肤浅了。他们的爱已超过了为了消灭自身孤独的需要而上升到了一种对他人的一种关心,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对世界的一种奉献,这是一种伟大的爱,一种普遍的爱,一种对消灭与神隔阂的爱,一种对上帝无限虔诚的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2
最近朋友推荐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我不敢以读懂爱的艺术自居,在这里仅是带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梳理一下爱的艺术。
一、爱的知识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对爱情的定义是客观而全面的。客观是因为他对于爱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则是他将爱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考量。在书中无论是对爱的定义,还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爱的阐释都更侧重于社会这个维度。在他的眼中爱情可以解释为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给与得的认知。我认为基于社会的角度去分析爱情是必要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活。爱是维持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从弗洛姆对个人到族群到国家到社会的进化这一过程的客观描述中,表述了人为什么需要爱。掌握爱的知识,人将更容易摆脱孤独、恐惧和自身的局限,达到完整和统一。
二、爱的给与得
弗洛姆说:“爱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它是人们内心的成长,而不是被捕获。总的来说,它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也就是说,爱是先给予而不是获得的。“如果你读这本书,你会发现给予是充满了弗洛姆的每一个爱的观点。”。对所给予的关系的阐述,使我们能够区分幼稚爱情和成熟爱情的不同原则。正如弗洛姆所说,天真的爱伴随着我的爱,因为我被别人爱着,成熟的爱伴随着我,因为我爱我的妻子。天真的爱来自需求,成熟的爱是建立在贡献基础上的。至于不同的爱的对象,弗洛姆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种类的爱:所有生物的普遍爱,孩子的母爱,爱人的爱,以及对自己的爱,以服务于神圣的爱。
三、爱的实践
如果爱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知识和努力。是的,不知道什么是爱的人是苍白的,不知道如何去爱的人是盲目的。从社会维度解读爱的动力是人为了达到同一社会或自然而分离、摆脱孤独和恐惧的统一。这种动机是我们爱情的勇气,但也是自我认知的局限。弗洛姆说,爱是实践,是认识目标和认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经历。他来自你的情感体验,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处理投射到你的脑海中,成为我们认可的'爱。经验需要客观的理解,而投射需要理性的确认。
四、以爱的名义
爱是一门艺术。它是每个人心中的种子,爱是人类的本能。但令人悲哀的是,这种本能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而逐渐退化,离我们的生活本质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反思我们自己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会关系都以爱的名义消失了。爱情成了一个标签,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天堂。爱是我们生活的体现,也是体验人生历程的通途。学习爱的知识,培养爱的艺术,在爱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摆脱人性和社会的局限,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爱,不仅因为我们值得,而且因为我们以爱的名义使一切圆满。
《爱的艺术》读后感3
婴孩呱呱坠地,以血缘为密码开启爱的神秘之门。这份与生俱来的珍贵礼物——爱是哺育人成长的精神母乳。沐浴在爱的恩泽下,感受着蕴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人格之树茁壮成长、茂盛参天。而后播洒下一片爱的浓荫,给亲人、给朋友、给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爱的回馈,完成一度爱的循环。通过爱的交互,清晰对生存、对生命的认知。
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人们往往因为不被认同、不被爱而沮丧,也因此将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园中,拒绝打开爱人的心扉。这是因为他们还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我爱,因为我被人爱。"给予是最高力量的表现。恰恰是通过给予,人们展现自己的力量与自信。当我们回味对爱的体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无怨的给予让还是孩子的我们产生了错误的理解。我们认为被爱是理所应当的,因而当我们走向陌生的社会,面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我们失去了从前从亲人获取的那种理所应当,心里的误差让刚刚脱离稚嫩的我们无所适从,因而进入思想孤寂的樊笼。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有独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对爱的理解。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母体的胎衣出生时就脱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当我们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摆脱。能够给予成熟的爱就是一个人人格健全的表现。成熟的爱的发展融合了父亲的良知和母亲的良知。这样他既能相信世间有无条件的祝福、无条件的平和、无条件的爱,又明白有些爱需要自律、需要争取。并因此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使得心灵柔软而坚强。
给予别人成熟的爱首先要学会成熟的爱自己。爱父母是感恩、爱世界是博大。爱自己往往是爱的起点——因为比任何人更全面了解自己、因为比任何人更密切的关注自己。当然也要关注爱的发展,以避免趋向它狭隘而自私。爱是一团火焰,如果仅让它燃烧在自己的内心,那么结局便是一场惨烈的焚毁;爱是一团火焰,如果能将火种传播给他人、给予他人真诚的祝愿、黑暗中的照亮和寒冬中的温暖,那么来自他人真诚的、明媚的`火光回应,就会让你明白爱他人同样就是爱自己。因为在爱的世界里,自己与他人、不同的个体之间本没有太鲜明的界限。只是因为爱的狭隘,所以才鸿沟尽现。
弗洛姆从心理学和西方社会学的高视角鸟瞰爱的关系、探寻爱的真谛,因而对爱的诠释深刻全面而独树一帜。深入浅出的语言、让哲学与读者的思想零距离碰撞,如小石掷入心灵幽潭,泛起阵阵涟漪、引起强烈的共鸣。读罢意犹未尽,所领会的不仅是爱的思索更是人生的哲学。
《爱的艺术》读后感4
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潜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透过看这本书明白爱其实是一种潜力,能够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潜力是给予,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期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能够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潜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潜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潜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这本书就说尊敬其实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实的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期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构成的样貌,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这是是一本能够简单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很庆幸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5
本书作者弗洛姆在本书中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学习并不断提升的艺术。在不断的学习与体会中增强对爱的理解才能体会爱的真谛才能在爱与被爱中享受幸福。本书给我们广大的年轻人一个很好的教导,让我们学会如何爱自己与爱他人。爱需要的相应的能力也是多个方面的。首先,爱是给予而非一味地索取,真正懂得给予的人才是真真切切懂得爱的真谛的那一类人。你要学会主动的给予,此处的给予多为精神上、心灵上的无私奉献,而非物质层面上的。爱本身就是心灵上的洗礼、心灵上的充实。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给予都为被动的,总是在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的驱使下而去付出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本书所指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纯洁无私的、没有压力的,只为自己内心的喜好,自己内心的满足,这样我们付出的爱才会是无限的,永恒的。
第二个能力是尊重。尊重是爱的长河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恋人之爱、父母子女之爱都需要彼此的尊重。彼此之间尊重是最可以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一剂良药。在生活中,你如何对待他人决定着他人将如何对待你,这是一个很现实并很普遍的事实。尊重你爱的.人,你才会体会到真爱,才会给被爱的人自由、尊严以及信任感。只有尊重,你才会拥有真正的爱情,你才能走进他人的心。
第三个能力是关心。关心是爱一个人最深切的表现。如何做到真正的"爱人",不是简单的话语,而是体贴入微的照顾与关怀。担心他的身体、心情,甚至是他的衣食冷暖,这都是在平常不过的了。但是很多人却无法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这便不是"真爱",也没有学会爱的能力。真正的关心是希望自己所爱的人一切都好,关心他生活上、工作上的一切事情。失败时帮他出谋划策,帮他分担;成功时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管怎么样,都陪在爱人身边,荣辱与共。
第四个能力是责任心。爱一个人要有责任心。若想和其在一起相爱,便需要做出慎之又慎的思考,切不可因一时冲动而做出任何不负责任的事情。一旦选择便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是"爱"的基本能力,如果没有责任心,切实履行爱的诺言,又如何能保障给爱人的幸福,又如何能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人。责任心是一个人成熟的基本体现,切不可随心所欲。爱是一个神圣的行为,切不可因一时兴起而胡乱行动。爱是需要纪律和秩序的,只有拥有责任心,才能懂得如何爱人、疼人、照顾人,才能对自己所爱的人负责,才能维系好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才能保护好自己所爱的人不受伤害。
"爱"真的是一门难以捉摸的艺术,"爱"在嘴中很容易,"爱"在生活的一点一中很难,只有"爱"的陪伴这个世界才会多姿多彩,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只有学会如何去爱,我们的精神与心灵才能够得到满足。
《爱的艺术》读后感6
《爱的艺术》以简洁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爱”这个非常深奥的话题。
本书表明:爱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就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它努力。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
“爱是一门艺术吗?回答是肯定的。因此,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有一点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爱是一种无论你贫穷或是富有,无论你年幼或是年迈,都普遍存有于你与其他人之间的情感,爱也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的最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然而,对于“什么是爱?”,我们常常不能确切地描述。有人说:“爱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爱是不需言语表达的幸福,爱是让人沉迷的情愫……”可是,这些只是爱的一些表征而已,爱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当我品读过这本《爱的艺术》之后,我想:爱,应当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喜悦。
或许,爱并不是一种人类拥有的天赋,而是需要人类去学习的一种能力。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一出生开始父母的呵护,再到长大后与自己的伴侣、子女相伴,大多数人都把来自他人的爱看作是顺其自然的产物,而放弃了对爱的`学习与训练。我认为这是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的一些创伤,以及个人成长路上的一些荆棘芒刺,容易导致人们对爱的认知出现偏差。书中弗洛姆“爱的实践”这一节就对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我总结下来就是:“想要学会如何去爱人,先要学会爱自己。想要过好两个人的生活,先要学会独处。”
如果爱是一门艺术的话,我们就要像对待艺术一样对待它,我们应该去学习爱,体会爱,感悟爱。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常常让我们感到疲惫不堪,我们的精力都放在快速更新的信息上,放在公认更加重要的学习和工作上,而忽略了爱自己,爱他人,忽略了灵魂的放松,忽略了精神生活的升华。
如果连最基本的素养都做不到,如何确保我们有精力去学习爱的艺术呢?答案可想而知。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对爱的追求,仍然要怀抱对爱的希望。正如弗洛姆所云:“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爱时,实际上,真正的担忧——尽管常常是无意识的——却是对于去爱的恐惧,是害怕自己去爱。”
我觉得,心怀期待,感动常在,心中想爱,爱即存在。
爱是一门艺术,放下恐惧,敞开内心,尝试去爱,才是爱的开始!
《爱的艺术》读后感7
爱,总是一种容易令人动容的情感。我们向往爱,追求爱,呵护爱,也曾经或将要在爱的道路上经历许多不尽为人知的苦楚与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爱,或者说没有体会到爱是一种艺术。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爱的艺术》中就肯定了爱是一门艺术,向我们娓娓阐述了爱的理论,并引导我们进入爱的实践。我想,当我们透彻了解了爱,我们的思想会到达一个新境界,灵魂也会得到升华,因为爱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的、净化人心的过程。
提到爱,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爱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缠绵的爱情中,或离或聚,或悲或喜。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不被这些情感所困扰,每个人对待爱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纪,我们会渴望爱情,憧憬爱情,爱的种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样的自然,不需要理由。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人类生存的规律。或许像弗洛姆认为的,人内心存在一种孤独感,它使得我们寻求与外界的联系,选择群居甚至纵欲的方式解决由孤独感引发的恐惧。
真正的爱情,可以帮助人从精神上削弱孤独感,爱情的磨合是绝佳的摆脱孤独恐惧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艺术是一种平等与和谐的艺术,我们懂平等,也懂和谐,但是我们还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爱情是两个灵魂的邂逅,充满浪漫气息,但这远远不够。两个灵魂两颗心,相遇相知相恋,爱意令两个人融为一体却又保持着各自的个性,他们抚慰了彼此的心灵,他们用个人的生命完成对另一个人的生命的承诺,他们的爱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美好,这是我心目中的爱情。
爱并不只局限于爱情,还包括博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自爱乃至上帝之爱。我特别为书中所讲的“博爱”而感动。“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爱意的责任感”,即使无法每个人都做到这样,但只要有一个人做到了,他便会引导更多人拥有博爱之心。世间万物,会因为有这样的博爱而充满生气与希望。我想,博爱不是泛滥的爱,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与社会法则之上的,或许,博爱也可以说成是公正、责任、善意的结合体吧。
爱的这门艺术,需要人们看清自己,也要看透爱。弗洛姆用了两句简单的话来表明不同程度的爱,让我印象深刻:童稚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细细体会,给我很大感触。经历了年少无知,看多了世间冷暖,当我们成长到一定阶段,我们懂得了爱的付出而不考虑自私的拥有,收获爱反而会变得次要,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爱的给予缔造了爱的升华,展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活力。
读一本好书,给自己思考感悟的时间,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成长。哪怕现实太现实,也要努力学习爱的艺术,实现生命的价值。
《爱的艺术》读后感8
爱的艺术这本书,相对于之前的心胜,在表现手法上更像哲理论文而不是寓情于事,富有哲理性。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对父母之爱有一定感触。但是,就目前而言,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爱的实践这一章。我们要有爱他人的能力,真正恭谦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生活会变得更丰富。
如果说战胜对手首先要从内心战胜对方的话,赢得同学的赞赏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爱。
对朋友的爱是需要我们专注的。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有的同学最近几天突然对自己特别的好,常常让我们感到幸福来的太突然了,以至不能接受。紧接着会发现是他们有求于自己,然后态度就没之前那么热情了。至少对于我来说,我是不把这样的人作为心中理想的朋友的。真正的朋友应该是时时刻刻的关怀,是一种耐心的体现。时常我们还会遇到一种情况是自己可能给某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你又人为他是一个人品很好的人,你主动示好却又遭到别人拒绝。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我们去专注的去想办法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定会认可的。专注的交往一定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此外,能与同学和谐相处的另一种方法是用爱去聆听。我们总是不厌其烦的去推销自己,喜欢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听另一个人无休止的唠叨。一个好朋友,好同学,就是要体谅对方的心情,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或许我们对那些话题不感兴趣,但是对方既然讲出来就是想和我们去分享其中的.喜悦,我们应该理解这份心情。有时对方于我们分享的可能是他痛苦的遭遇,比如和女友分手等问题,甚至是对某些人的牢骚。我们对于这些不应报以埋怨、不厌其烦的态度。认真聆听,用心体会对方所要阐述的思想,顺着对方的思路与他认真沟通,开导对方。这是作为一个好朋友,好同学需要做的,而不是敬而远之。
面对同学对自己的抱怨,不满意,我们要报以乐观的心态,用爱,用真诚去感化对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难免与同学发生些误会,这会导致朋友之间互相疏远。这是一个普遍的问题,看了这本书,我今后应该做的不是仇恨继续加剧,而是从点滴做起,主动为对方提供帮助,宽容对方的不足。主动示好,才是化解双方内心仇恨的最好办法。
真诚沟通,坚持去爱,是在大学生活中保持与同学良好关系的法宝。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心战胜自己,用爱感化别人。丰富我的大学生活。
《爱的艺术》读后感9
最近几天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能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这本书就说尊敬其实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实的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形成的样子,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的作品。这是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书,很庆幸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10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消极的因素和不稳定的后果,而爱却可以满足人类这内心最强烈的追求,通过把人类、部落、家庭和社会集合起来,去克服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在爱中实现人于人之间的统一。或许爱的本质便是解决人生存中孤独境遇的最好的方式吧。
在希腊神话中,人原本有四只手四只脚及两个头,但宙斯将人一分为二,因此人终其一生都在找寻遗失的另一半。人们很渴望爱情,悲欢离合的爱情电影可以百看不厌,百般无聊的爱情歌曲可以百听不烦,但他们却忽视了爱作为一门艺术是可以学习的。同时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一重要而神圣的爱情被很多事务所挤压。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
因为对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获得了这些便有了被人爱的资本,也恰恰因此,很多人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那么如何呢获得爱呢?弗洛姆在这本书中告诉读者,爱情不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获得,它是一门艺术,就像学习音乐、绘画、木工或者医疗艺术和技术一样,这门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理论和实践。爱是一种积极的,在人内心生长的东西。
爱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因为给并不是放弃,被人夺走东西或者做出牺牲,而是把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在给予的行为中表示了我们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给予的行为中,我们体验到我们的力量、我们的财富、我们的能力。给予自己的生命力,给予自己的爱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发对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爱的能力去引发另一个人的爱的能力。弗洛姆说:"有没有能力把爱情作为一种给的行为取决于人的性格发展。取得这一能力的先决条件是人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创造性倾向。"
凡高说过:"会爱的人才会生活,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父母之爱、异性之爱还是朋友之爱,如果你想拥有一份成熟的感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加成熟。而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成熟的人态度上的集中表现。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和责任心就会变成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在爱情里,尊重和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达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赖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爱是一门很难学习的艺术,只有爱的存在才会让我们感到幸福,只有学会如何去爱人,才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满足。
《爱的艺术》读后感11
最近几天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
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能力是关怀。
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
这本书就说尊敬其实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实的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形成的样子,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这是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很庆幸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12
最近几天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歌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个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你要主动地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个能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本身要有劳动力在里面的,平时当我们说,我们好爱自己的家人,却从来没见过你关怀、照顾过你的家人。说自己好爱自己的学生,也从来没见过你关心过你的学生,那只能说明你爱的是家人、学生给你来的感觉,所以,真正的爱中,你要有劳动性的关怀。
最后一个需要学习并具备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爱中必然有尊敬,我们大部分人都觉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这本书就说尊重其实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如实地注视对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地对待你,很多的父母以为他们爱孩子,其实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孩子变成一个他渴望形成的样子,并没有如实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会获得真正的对方。
《爱的艺术》是心理学家弗洛姆最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的作品。这是一本可以轻松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很庆幸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那种严肃的说教,也不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老者在讲自己人生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即可。
《爱的艺术》读后感13
有人说,“相爱的艺术是相同的,失去爱的人儿各有各的失误。”爱是一门艺术吗?让我们听听的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对爱的理解。
艾里希弗洛姆,德裔美籍心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他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是家中的独子。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执教于高校。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病逝于瑞士家中。
弗洛姆的思想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十分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研究。他承认人的生物性,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的本质是由文化的或社会的因素而不是生物的因素决定的。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具有孤独感,这是人在社会中达到个性化的必然结果。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除了《爱的艺术》,他还创作了《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著作。
《爱的艺术》是弗洛姆最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那么一切爱的尝试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自制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在第一章中,弗洛姆明确提出,爱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但是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偶然产生的令人心荡神怡的感受,只有幸运儿才能“堕入”爱的情网。人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有三种原因:一是只研究怎么被人爱;二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三是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
第二章是关于爱的理论,也是全书中花费最多笔墨来阐述的一个部分。弗洛姆首先谈了爱的要素。对人来说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而这只有通过真爱才有可能实现。真爱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给”而不是“得”。“给”是力量的表现,恰恰是通过“给”,我才能体验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爱情的积极性除了有“给”的要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那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
《爱的艺术》读后感14
《爱的艺术》和《你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这两本书籍,当它们同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映入我脑海中的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的爱。无可否认后者那种肯定的精神让我钦佩,但我个人更乐忠于前者。爱这一名词渺小而又伟大,从我们哇哇落地之时起,爱这一词汇便时刻萦绕着我们。无私的母爱,沉默的父爱,单纯的友爱,如蜡烛般燃烧自己的师生之爱,无一不温暖、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创作的心理学著作。它的主要内容是该篇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解释了爱这个深奥的话题,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我很认可前言中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因为爱并不容易,就不去认识它的种种困难,以及实现爱的条件”。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爱是一门艺术吗?我的回答是“是”,但这门艺术深刻而又艰难,尽管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答案,却又无能为力,仅有极小部分的人去研究这门艺术。第二章爱情的理论中对爱情的阐述,使我感到陌生而又复杂,略感熟悉的也只有母爱、父爱、博爱、以及自爱。第三章中的理论,通过时间的积累证明它的不可实现性。在文章的最后爱的实践中告诉我们,不管是木工、医学、还是爱的艺术,都需要一定的`训练,专一,耐心以及全力以赴。通读全章,不得不惊叹于它的深刻,对于我一个门外汉来讲,实在是晦涩难懂。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自己读不下去,只是对于这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著作,我觉得我以后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领悟和消化它。
弗洛姆的文章中说,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责任心就会变成对他人的一种控制。而作为医护工作者的我们,对于身边的人和事,何尝离得开这四项呢?来自不同城市的我们一同汇聚在这里工作,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彼此相识相知,在对方的身上认识彼此的独特个性,促使对方努力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们,这是尊重。身着白衣踏进院门,需要我们时刻踏实严谨,精益求精。不仅是对工作的认真,也是对患者的一份关心和一份责任心。讲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在我院发生的一件趣事。上班期间,一位阿姨拉着工作者一起跳舞,问及缘由,是大夫精湛的技艺,极致的护理,让阿姨可以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看着她开心的脸庞,让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信心,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更强!
最后让我引用彭沙尔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情,任何人”。
《爱的艺术》读后感15
《爱的艺术》一书,说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世间所有的大爱和小爱。
首先,说说爱情吧。“成熟的爱情,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即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事实上,我不觉得自己有资格有能力去谈论爱情,为什么?因为我的不成熟,因为我的恐惧和逃避,至今我好像从来没有进入过恋爱的状态,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爱情。
这本书里介绍了几种经常出现的非理性的爱情形式:偶像化的爱情,倾向于把自己所爱的人“神化”,失去对自己力量的觉悟,在被爱者身上失去自己。没有人符合崇拜者的心愿,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失望;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如果爱情成为两个真是的人之间的一种现实关系,就会僵化了;投射做法,回避自己的问题,从而把注意力放到“所爱者”的错误和缺点上,对自己的'问题和弱点不闻不问,永远在考虑如何指责对方或教育对方。
上述几种形式,我看到了自己思想中与之相同的地方。值得检讨的是,我总是活在幻想中,把一个真实的人现实状态忽略到,只看到了我想象中他的图像,没有客观认识一个人和了解他的真正本质;同时,我还把爱情理想化,把它看做是避风港,以为爱情意味着没有冲突和争吵,所以面对不完美的对象,不完美的关系,我忽略了不完美的自己,一味追求不存在的完美。
另外,此书也让我对真正意义的母爱增加了一点认识,母爱是无条件的,对自己孩子的生活和需求做出毫无保留的肯定,关心TA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使孩子热爱生活,要让TA感到“活着是那么好”,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最难以做到的一点,母爱还包括对孩子的放手,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继续爱孩子。正如老师育儿课上所说,虽然很多人都当了父母,但是我们都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做一位爱而得法的父母,我们凭着一腔热情,对孩子倾注所爱,做出一些为TA好的行为,但是后来却发现孩子没有成为我们心目中的那个样子,他们甚至拒绝我们对他们的好,想着早点飞离我们的身边。因此,为了孩子,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学习和修行。
《爱的艺术》里面提及的一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爱情,还适用于亲子、友情和博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的要素,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努力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接受他本来的面目,不想去控制和利用他。还有,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首先是给而不是得,把自己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丰富了他人,提高自己和对方的生命感。
【《爱的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艺术读后感09-21
《爱的艺术》读后感06-15
【荐】《爱的艺术》读后感04-02
《爱的艺术》读后感(精选27篇)08-17
爱的艺术读后感11篇03-30
《爱的艺术》读后感4篇03-13
《爱的艺术》读后感9篇02-26
爱的艺术读后感(9篇)05-29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12-08
爱的艺术读后感14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