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4-09-15 04:56:49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篇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从前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见了我的人总说:“凯凯,你的眼睛真大啊!视力一定很好吧!”可是,他们的第二句话说错了,其实我的眼睛从三年级开始就近视了。

  那是因为我在家里看书、做作业时姿势不端正,还看电视、玩电脑,结果眼睛看东西渐渐模糊起来,视力渐渐下降,直到妈妈带我去验光。这时,我的眼睛已深到一百多度了。妈妈怕我的视力继续下降,便给我配了一副眼镜。

  戴着眼镜,可真不舒服呀!刚开始戴眼镜时我不太习惯,头晕乎乎的,像坐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的`颠簸的船上一样,鼻梁上好像压着一块石头。吃饭时,菜发出的热气跑到了镜片上,像蒙上了一层薄纱,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上体育课时,一不小心,被一个篮球砸中了,眼镜的架子被撞坏了;还有些时候,调皮的灰尘粘到了镜片上,让镜片模糊不清,要用布擦……

  妈妈看我那么小就戴着眼镜,十分心疼,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想尽办法到处找治近视的偏方。后来,她到眼镜按摩店为我治疗,花费了几千元钱,可却无济于事。她还给我配了渐进片,我的视力下降才平缓了下来,妈妈才放下了心来。可是一年后,我的视力又控制不住了,继续下降,当我再次验光时,我的视力已有五百多度了。医生建议我赔OK镜,因为这是最后的希望了。妈妈对我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帮我矫正视力了,希望我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我点头同意了。于是,妈妈给我配了一副OK镜。OK镜类似于隐形眼镜,是一种有色透明的眼镜,在晚上配戴,可以压迫眼球,使视力上升。

  从此以后,我时时刻刻爱护自己的眼睛,还天天坚持晚上戴OK镜,说来也怪,我的视力从0·4一下子升到了1·0,我摘掉了那副笨重的眼镜,和平常人一样生活了起来。

  虽然配戴OK镜十分麻烦,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好视力。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前些天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并且进行了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我感慨颇深,收益也很大。

  我深深地感到了肩上重重的担子,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教育部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其实,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直接受益的是我们老师,而最终受益的是孩子们,老师专业化了,孩子就会受到专业化的教育,从而推动我们整个国民素质的前进。既然教师转专业化如此重要,我们要怎样做一名符合“专业化标准”的教师呢?

  一、要有爱心。一个真正有爱心的教师不会计较自己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就像一位母亲不会计较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会诚心实意的去爱她。我们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报饿哦那个孩子。同时我们老师的爱要超越母亲的爱,去真正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与提升专业化,了解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儿童,关注到个体差异。努力提升自己专业化只是和业务水平。

  三、志存高远,想法决定未来。就像刘焱教授举得例子:同样是三位建筑工地的工人,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第一个人的回答是,他在推石头:第二个人的答案是,工作挣钱:第三个人说他在建造一座大厦。结果是,第一个人一辈子都在推石头,而第三个人成为了工程师。想法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决定什么样的未来。同样我们幼儿教师,当别人再问你在做什么时,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四、脚踏实地,敬业乐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认真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对待孩子,对待家长,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工作中虚心请教,积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会走到高处。

  心中有理想,行为有规范,眼里有儿童,教育有方法,举止有修养。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4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5

  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正如老一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平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一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向她们学习,一起做一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吧。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6

  这个暑假读完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与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恰当不过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7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由于是包班,周课时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刚上完,又要准备下一节讲的内容,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7-18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7-18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01-09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2-19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3-22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9篇10-13

读爱心与教育后感12-12

《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03-22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07-0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篇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从前我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见了我的人总说:“凯凯,你的眼睛真大啊!视力一定很好吧!”可是,他们的第二句话说错了,其实我的眼睛从三年级开始就近视了。

  那是因为我在家里看书、做作业时姿势不端正,还看电视、玩电脑,结果眼睛看东西渐渐模糊起来,视力渐渐下降,直到妈妈带我去验光。这时,我的眼睛已深到一百多度了。妈妈怕我的视力继续下降,便给我配了一副眼镜。

  戴着眼镜,可真不舒服呀!刚开始戴眼镜时我不太习惯,头晕乎乎的,像坐在波涛汹涌的海上的`颠簸的船上一样,鼻梁上好像压着一块石头。吃饭时,菜发出的热气跑到了镜片上,像蒙上了一层薄纱,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上体育课时,一不小心,被一个篮球砸中了,眼镜的架子被撞坏了;还有些时候,调皮的灰尘粘到了镜片上,让镜片模糊不清,要用布擦……

  妈妈看我那么小就戴着眼镜,十分心疼,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想尽办法到处找治近视的偏方。后来,她到眼镜按摩店为我治疗,花费了几千元钱,可却无济于事。她还给我配了渐进片,我的视力下降才平缓了下来,妈妈才放下了心来。可是一年后,我的视力又控制不住了,继续下降,当我再次验光时,我的视力已有五百多度了。医生建议我赔OK镜,因为这是最后的希望了。妈妈对我说,这是她最后一次帮我矫正视力了,希望我能保护好自己的眼睛。我点头同意了。于是,妈妈给我配了一副OK镜。OK镜类似于隐形眼镜,是一种有色透明的眼镜,在晚上配戴,可以压迫眼球,使视力上升。

  从此以后,我时时刻刻爱护自己的眼睛,还天天坚持晚上戴OK镜,说来也怪,我的视力从0·4一下子升到了1·0,我摘掉了那副笨重的眼镜,和平常人一样生活了起来。

  虽然配戴OK镜十分麻烦,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它能给我带来好视力。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随着女儿一天天的长大,我也渐渐意识到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要性。于是借着学校给我们赠书的机会,选了一本名为《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书,想从中汲取一些营养,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收到书后的那几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到一个星期便读完了。因为读的匆忙,总觉得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假期闲来无事,便又捧起重温了一遍,这一次的品读更让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看着同行们写下的朴实无华的文字,读着那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亲子故事,我的心不禁一次次与之产生共鸣,一次次被书中那浓浓的亲情所感染。

  《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由一线教师自主撰写的育子故事,共分为四辑,每一辑有不同的主题,收录了不同的故事。细细品读这些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智慧,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深情。读罢全书,我有两点最深的感受:

  一点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刘良华老师说:“研究教育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的确如此,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灯下黑”,对待别的孩子特别有耐心,特别好脾气,到了自己孩子身上,好心情和好脾气统统到了爪哇国,指导孩子学习,一遍还可以,两遍时声音就高了起来,到了第三遍,简直要咆哮了。我就经常爱犯这样的错误,辅导儿子学习时,如果他总是出错或是不按我的要求去做,我就会忍不住要发火,声音也自然提高了八度,孩子常常被弄得不知所措,眼泪汪汪的。细细想来,这都是自己没有摆正心态,是不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作为老师,我们似乎都对自己有一种心理暗示,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孩子出色。于是如果孩子没有我们预想的.那样的表现,我们便会爱之甚而责之切。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孩子与学生一样,他也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尊重。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虚荣心蒙蔽了心灵,而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养育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也有他自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成长规律,我们不能要求他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也不能要求他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我觉得十分形象。园丁种下幼苗后并没有强求每一株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他只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让幼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然的成长,因此许多幼苗在他默默的守望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我们的孩子也可以看做是我们种植的一株幼苗,所以对待孩子,我们也应给他们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在我们爱的目光的注视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或许这样,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读完这本书,我还从各位老师身上受到一点启发,那就是要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父母要在阅读中和孩子一起成长。在这本书中,陈剑锋老师、沈丽新老师、张家明老师还有扈永进老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孩子读书兴趣,让孩子爱上读书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老师、家长都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于是千方百计给孩子买书,教育孩子多读书。但是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真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及时引导,督促。我们应该知道,阅读是需要氛围的。如果大人喜欢阅读,经常捧着书看,孩子就会模仿。因此,我们作为家长,尤其是身为教师的家长,最好也阅读,你以身作则,便会“不令而行”了。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读书,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我们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让自己加入阅读的行列,把读书变成一种需要,让读书伴随我们的一生。有了我们的熏陶感染,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那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当然,让孩子喜欢阅读需要时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只要我们用耐心和细心去引导,孩子肯定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让人收获多多。感谢学校给我提供的这顿精神上的营养大餐,让我获得了心灵上的启迪。我会一直将阅读进行到底,让书香伴随我和儿子一路成长。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前些天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并且进行了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我感慨颇深,收益也很大。

  我深深地感到了肩上重重的担子,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教育部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更是时刻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

  其实,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直接受益的是我们老师,而最终受益的是孩子们,老师专业化了,孩子就会受到专业化的教育,从而推动我们整个国民素质的前进。既然教师转专业化如此重要,我们要怎样做一名符合“专业化标准”的教师呢?

  一、要有爱心。一个真正有爱心的教师不会计较自己的学生有什么问题,就像一位母亲不会计较自己的孩子有什么问题,他会诚心实意的去爱她。我们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去报饿哦那个孩子。同时我们老师的爱要超越母亲的爱,去真正引领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与提升专业化,了解每一个孩子。眼里有儿童,关注到个体差异。努力提升自己专业化只是和业务水平。

  三、志存高远,想法决定未来。就像刘焱教授举得例子:同样是三位建筑工地的工人,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第一个人的回答是,他在推石头:第二个人的答案是,工作挣钱:第三个人说他在建造一座大厦。结果是,第一个人一辈子都在推石头,而第三个人成为了工程师。想法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决定什么样的未来。同样我们幼儿教师,当别人再问你在做什么时,你的回答是什么呢?

  四、脚踏实地,敬业乐业。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认真对待工作中的问题。对待孩子,对待家长,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工作中虚心请教,积极进取。一步一个脚印你终将会走到高处。

  心中有理想,行为有规范,眼里有儿童,教育有方法,举止有修养。我们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4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习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5

  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正如老一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平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一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向她们学习,一起做一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吧。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6

  这个暑假读完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与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恰当不过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7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习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读爱心教育心得体会8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班主任老师,由于是包班,周课时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刚上完,又要准备下一节讲的内容,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