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1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中式服装(旗袍)为突破口,力求通过旗袍的发展轨迹诠释文化创新的途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探究旗袍的中国元素以激发兴趣、通过自己设计旗袍深化对文化创新途径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第五课第二框,是本单元的重难点,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本课之前已经讲授了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创新的重要作用,本课将文化创新引入到实践层面,需要生动、通俗易懂的示例展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中国传统服饰-旗袍为本课的主线,学生主动探索旗袍的变化轨迹,通过小组合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增加对文化创新途径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社会实践既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理解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史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一)合作探究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掌握旗袍的基本构成部分,分组抢答视频中体现出的旗袍基本元素。
(二)体验法:通过自己动手设计旗袍、讲解设计理念,认识文化创新的途径。
六、教学设施
多媒体平台、导学案
七、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下面进行一个小组抢答活动,观看视频,找出视频中出现的旗袍细节之处(襟、领、袖、裙、扣、图案)
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抢答。
教师: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但是无论怎样,旗袍都是中国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很多女性都喜欢穿旗袍。(展示图片)
教师:同学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政治界的女性,还是演艺界的明星,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热爱旗袍。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从旗袍的演变看文化创新。
(二)入关前-山林中的粗犷与实用;
教师:旗袍的"旗"字,就是指旗人,也就是满族人。这一时期的服装是男女不分的,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还不能够叫旗袍,叫满人袍服。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这一时期服饰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御寒保暖(东北地区寒冷)、窄袖(女真部落善于射箭)、束腰(悬挂武器和猎物)、两侧开叉(方便骑马)。根本原因是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
(三)康乾-皇城里的精致与奢华;
教师:清军入关,登上权力的顶峰。此时满族女性所穿的服装叫做旗女袍服。请同学观看图片,讨论:与入关前相比,清朝旗女服饰出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体现出这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下摆、袍袖宽大(展示雍容富贵)、配饰繁复多样(显示身份)、丝绸锦缎(江南供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稳定,物产丰盈,康乾盛世。再一次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民国-上海滩的妩媚与时髦;
教师: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旗袍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期。这一时期的旗袍唯上海旗袍最具有代表性,比如林徽因,张爱玲都喜爱穿旗袍。
请同学们对比清代旗女袍服和民国旗袍,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与清代旗女袍服相比,有哪些异、同?
2.为什么?
3.在文化创新中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
变化之处:西方人体美态观念(紧身合体,曲线性感);西式裁剪(西式翻领、短袖简洁、垫肩)
不变之处:图案(龙凤、梅兰菊竹、山水、青花);丝绸、锦缎面料。
原因:上海的地理位置、对外开商历史、女性社会角色(社会实践在发生变化)
启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和博采众长。
(五)反对错误倾向
教师:请同学看这样一款旗袍,对于这款旗袍你怎么看?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喜欢与否,是每个人的自由。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简洁、大方,具有时装元素,中国传统旗袍充分吸收了欧美时装元素,反对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不喜欢这款旗袍的同学认为丢掉了中国风,应该具有更多的中国符号,反对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但无论怎样,这启示我们,任何时代的文化都不能离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联系教材95页"全面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
(六)课堂小结(配合板书)
本节课通过梳理旗袍的'发展演变史学习了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文化创新中,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还要张开双臂,面向世界和博采众长。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旗袍作为主线,一例到底。学生对服装既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旗袍的产生时间,学术界的争议很大。因此,本节课特别注意了"旗袍"这一词的使用,查阅了相关学术著作,如刘瑜著《中国旗袍文化史》。旗袍的演变史可以从清前期满人袍服开始,经清朝旗女袍服至民国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中西文化交汇的杰作。
对本节课课后进行反思,有一些需要以后注意和改进之处:
(1)问题的设计要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2)学生讨论的时间问题,应该将讨论重点放在不同时期服装的变化原因上。
(3)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高考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2
前言: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仅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而且也为学生课堂学习营造探索发现的和谐环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学生在网络提供的丰富学习资源中,通过检索、构思,可以有效地将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密切整合,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认知,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因此,网络教育也为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基于上述原因,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将高二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二、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是为讲解文化创新服务的,同时,本课承上启下,对接下来要学习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等知识具有指导作用。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社会实践性。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能力: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创新意识。
四、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身边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也有一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他们感兴趣的案例吸引住他们的眼球。但是,对于这些文化现象他们还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缺乏比较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为此,我会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案例多让学生自主分析,从而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等能力。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依据:本课探究是的是怎样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所以本知识点理所当然地成为本课重点。
突破重点: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通过材料探究,循循善诱、得出结论。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依据:由于学生很难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所以,本知识点是难点。
突破难点:启发讲授法、自主探究法、设置问题抢答法。结合材料,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出正确方向,分清错误倾向。
六、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文化现象、引发思考、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辩论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体验,激发同学们的探究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事例探究法、启发讲授法,情境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师生互动,共同探讨。
2、学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课时:1课时
(五)课程类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美妙的音乐《梁祝》。
2、导语:该乐曲可以称之为中西合璧的典范,其故事情节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演奏方式采用西方的小提琴。这就是一种文化的创新,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文化创新的途径,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预习检测
(二) 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探究一】
多媒体展示:徐悲鸿的《奔马图》和《愚公移山》以及不同时期作者的创作内容。
设置问题:
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
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
(请第一小组的代表发言,请第二组的同学来点评)
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时因为社会发生了变化;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师生共同复习回顾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标准。【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赵本山小品《不差钱》的剧照和一段关于赵本山小品创作的材料。
设置问题:从赵本山小品的事例来看,进行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学生回答(集体回答):立足于社会实践
过度:文化创新只有这一种途径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还有哪些途径。
【探究三】
多媒体展示:材料关于徐悲鸿进行国画创作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设置疑问:在进行国画创作时,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
各小组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三组同学来回答,请第四组同学来点评)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为传统文化当中有一些东西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下来。但是也有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东西,我们要革除它。并且要推出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过渡:除了向传统文化学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播放视频: 中国杂技版《天鹅湖》
多媒体展示:中国杂技版《天鹅湖》的创作过程。
【探究四】
从文化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的杂技舞剧《天鹅湖》能够取得成功?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请第五组的同学来展示,请第六组的同学来点评)
因为它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
设置问题: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就是把握好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如何把握?
学生讨论、交流并展示:(请第七组的同学展示,请第八组的同学点评)
教师总结:
(1)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2)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本原则,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过渡: 在中国杂技版《天鹅湖》创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分歧。
【探究五】观点一:中国传统杂技已非常优秀,没必要借鉴外国的芭蕾求创新,而且,中国版的《天鹅湖》应该全部采用中国传统的元素。
观点二:杂技是什么玩意,老“古董”,不登大雅之堂的“下九流”, 芭蕾艺术是高雅的'艺术,我们应该把它照搬过来。
观点三:这出东西合璧的《天鹅湖》将中国的国粹杂技和西方芭蕾艺术完美地交融在一起 ,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非常精彩!
设置问题:谁的观点更正确?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任意请三位同学来展示)
同学一:观点一是一味的固守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不值得提倡。
同学二是一味的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也不值得提倡。
同学三是正确的观点,它辩证的看待问题,值得提倡。
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寓学于乐】
游戏规则:老师读完题后说开始答题的时候哪位同学先站起来,回答权就归谁。任务分配:第一题的抢答权归第一和第二组,第二题的抢答权归第三、四组,第三题的抢答权归第五、六组,第四题的抢答权归第七、八组。
答题要求:请辨别以下行为属于那一种错误的倾向,并简要分析: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3.热衷于国学,对西方文化不屑一顾。
4.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学生进行抢答,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予以表彰。
教师总结: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既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设置问题: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方向?
学生讨论回答:(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2)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三)、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请学生来完成
(四)、热身活动——我的创新
就黑板的缺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个改进意见。)
(对积极回答,表现良好的同学予以物质奖励)
(五)、课后反思、升华提高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为我国今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写一篇小论文,字数800字以上。
八、课后作业: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九、板书设计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现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2、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十、课后反思
本堂课既重视知识学习,又重视情感教育;既合理使用了多媒体技术,又注重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课前资料准备要充分,通过多媒体放映材料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讨论与发言,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本节课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 导课新颖,利用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进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2、 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丰富的资料,有音乐、有视频、有图片、有背景材料等,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巧设疑问,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4、 设置抢答环节和我的创新以及我的小结等活动,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5、 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四个探究题目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 一改政治课枯燥、呆板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政治课变得有趣,生动活泼。
7、 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8、 教学环节齐全,形式多样,有创新思想。
尽管尽管精心准备,但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 个别不积极的学生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二、 课堂时间有限,有些活动没有充分完全开展起来。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3
【教学课题】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融合了徐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学讲方式”以及我校提出的“做学教”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理念,在遵循本学科学习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恰当而灵活的教学方法而设计本框教学。
【教学流程】
★猜猜看——导入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自主先学——独立思考任务单
★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单
★交流展示——明确呈现任务单
★拓展提升——经典回放与学以致用展示
★延伸思考——真题再现
★总结归纳——呈现知识树
在“自主先学”环节,根据本框教学内容和需要,设计了四个问题,即:1.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关系;2.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3.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4.文化创新要克服的错误。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通读教材,把握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框架,标记重要的概念、原理,列举出已知内容和疑难问题。在“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环节,出现课堂上的第一个小高潮,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并通过投影、小黑板、展板等形式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重点展示对本组讨论问题的认识、理解,并提出尚存疑问。学生听取各小组交流展示,巩固对已知内容的理解;思考、发现小组展示中存在的疏漏,提出质疑、补充回答;参与疑难问题的解决。教师肯定学生正确认识,发现展示中疏漏之处,提请其他小组补充、纠正,并将知识成果通过PPT呈现给学生。最终达到把教材知识看准吃透的目标。PPT展示如下:
在“质疑拓展”环节,首先为学生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片段。在此基础上请各小组讨论并展示:中外文化创新成功事例,并说明其理由。此环节是课堂最热闹的时候,学生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把古今中外他们认为最好的事例展示给全班。这往往是课堂的高潮部分,学生拓展和运用知识,进行发散型思维,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检测反馈”环节,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或展示适当题型和数量的课堂检测试题,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的反馈,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小结反思”环节,学生以多种形式概括、小结学习内容,自主构建本节课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之间联系,并在全班交流展示。教师评价学生小结反思情况,并对本课学习在内容、方法、思维模式等方面加以总结性指导。PPT展示如下:
★教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教学环节简明清晰,环环相扣,充分遵循“学讲方式”教学理念,体现学讲精神和高考要求。立足于教材,紧密结合考纲,讲和练有机结合,将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2、根据教学需要,采取恰当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在本节课中,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解读信息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做到了充实、有序、有效。
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节课的好坏,可以直接从学生身上反映出来:学生对问题的提出、讨论,以及整个课堂中学生对知识接受能力的表现等。一节好课能够带动学生,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教材的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带动学生轻松进入课堂,设置的视频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有了深入课堂的强烈愿望。在本节课结束前,本课内容和整本书的总结归纳,既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感觉到这节课很完整,有头有尾。
二、不足之处:
1、本人在授课过程中节奏和语速还有些偏快,还需加以注意。
2、课件制作还不够精细、美观,需继续改进。
3、最好让学生完成整理归纳所学内容,而不是由教师直接呈现。
总之,每一次认真深入上好一节课,无论是课件制作还是课堂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正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
窦老师具有较高的学科素养,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过程机智灵活,凸显了一定的教学风格。
教学目标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确定;尊重学生,把握学生水平实际,在设计问题、引导讨论、提升总结环节上始终关注学生发展,遵循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原则。能围绕课时主题问题,通过“情境串”+“问题串”方式,由浅入深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通过移步换景,逐一解决问题,收水到渠成之效。
教学气氛活跃,课堂轻松灵动,师生和谐,教师具很强的亲和力,教学效果良好!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03-2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04-0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4篇04-0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反思(4篇)06-09
古代文化教学设计03-31
《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04-21
火焰中的文化教学设计08-31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06-10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