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
《制作课程表》一课是根据省编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册第九课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改编而成的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通过在Word中制作课程表,让学生掌握简单表格的制作方法。这一课是根据《纲要》提出的“掌握在文字处理软件中插入表格的方法并能根据需求进行编辑”的要求编排的。教材共分为六个知识点: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添加斜线、在单元格中输入内容、调整列宽和行高及美化表格六个部分。(后两部分在第二课时进行)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了Word软件,学会了在Word中输入、修改文字和修饰文章以及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对Word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方法。本课从实际出发,从制作课程表开始,对Word中表格相关的知识进行阐述,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熟练掌握Word软件打下基础。本课教材强调的不仅仅是制作课程表知识点本身,更强调知识的迁移及对知识整合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利用网络教室的优势,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形式,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探索、学以致用的习惯。
本课教学,先创设情境,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向学生出示不同种类的表格,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从而认识表格的基本组成部分:行、列、单元格;然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究、尝试制作本班的课程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促使全体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最后,通过自我评价、课堂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表格行、列、单元格的概念
(2)学会制作简单的课程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能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服务于日常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2)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4、行为与创新:
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意识,养成勤于动脑、敢于探索、善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格的插入与简单的'编辑。
难点:合理的调整表格的行、列和单元格。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显示一些常见的表格,表格的单元格、行、列的概念的概述,本课知识点。
网络教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导语:星期天,小明去外公家做客。根据外公的要求,小明要介绍自己每天在学校的学习课程。为此,小明准备了两份不同形式的资料(幻灯片出示:一份是课程表,一份是文字叙述)。请比较一下,小明的外公更喜欢看哪一份资料?
2、引导讨论:课程表有什么优点?
(运用表格来查找信息,方便快捷,简单明了)。
3、揭示课题
师:这张课程表可是小明的得意之作,因为他刚刚掌握了一项本领,运用电脑制作表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课程表》
(二)、观察交流、认识表格
1、观察表格
师:我们以课程表为例,学习用Word 20xx制作简单的表格。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些表格,请你们仔细观察,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幻灯片展示不同表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他们的基本组成部分)
2、教师演示并讲解概念:表格的行、列、单元格。
3、出示一个课程表,让学生数一数是几行几列。
(三)、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师:小明的这张电子课程表,制作起来也并不难。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也可以顺利地制作出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5-37,然后动手操作,在Word中试着制作出我们班的电子课程表。
2、学生开始阅读教材,尝试制作课程表。
(四)、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1、小组交流,相互协作。
提出要求:两人一小组,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完善自己制作的课程表。
2、汇报交流,突破重难点。
师:在刚才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你已经学会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展示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幻灯片,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插入表格的方法:(挑学生完成)
a、你是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
b、学生利用电子网络教学系统演示:制作一张7行6列的表格。
C、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插入表格的方法?
(常用的三种方法:自动表格按钮插入、表格菜单插入、手动绘制)
d、教师小结:根据不同的表格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
(2)合并单元格:
a、合并单元格时,首先要做什么?(选定需要合并的单元格)
b、还可以用什么其它的方法合并单元格的。
C、学生演示不同的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3)添加斜线:
指导学生演示:单击“绘制表格”按钮,在第一单元格中从左上角向右下角画一斜线。
(4)输入文字
a、提问:如何在单元格中进行文字调整?
b、学生演示交流。
(5)调整行列:
a、交流汇报:如何调整行高和列宽
b、学生演示。
3、根据以上交流,补充修改,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制作的电子课程表。
(五)、有效评价,提高认识
(六)、拓展总结
1、教师进行课堂学习总结。
2、拓展延伸:
备课与教学改进过程:
为了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师生互动,我在课前多次调试了电子教室软件,利用极域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和广播教学更好地把知识点突出来,并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因为目前使用的极域电子教室V20xx是我在网上下的,还存在着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作课前我在五年级的一个班进行了试讲,主要是测试电子教室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对课件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教学环节的调整,力求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动手空间。从选课内容来说,我结合实际,把原来教材内容中的制作环保宣传表改为教授学生非常熟悉的课程表,为的是更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首先,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具体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识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免教学目标的片面化,注重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2、注重任务的真实性、趣味性
任务的真实性是指创设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具体讲:一是涉及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二是涉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配以任务的趣味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欲。
3、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性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已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而学生在智能水平、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更是千差万别。因此在进行任务的层次性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
1)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规定任务最低层次的标准,再逐步提升。例如,有些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基本任务,这时就要求教师根据其完成情况及时提出更高层次的相关任务,让他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保持更强的学习动机。
2)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都由浅入深渐进发展。每个封闭型任务的知识点一般不能多于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否则会因为太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规模要小,因为规模小则容易完成,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且在多个封闭型任务之后要适当地设计开放型的大任务,以便整合知识,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应用、合作能力。
4、恰当把握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任务的开放性主要指:一是完成任务的方法或者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操作步骤;二是任务的成果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为了让学生领会任务,需要对其进行描述或提供任务的样本,这些只是参考,应避免学生刻意模仿。
任务的开放性是以完成基本操作为前提的。例如,在学习使用画图工具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副“春天”的图片,一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随意创作,只要能描述春天就可以了;一种给出画面中必须包含的元素,此外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组织画面。显然,前者开放性更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自我,但是不能避免学生可能使用单一工具完成整个任务;后者要求有些苛刻,可以促使学生使用更多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又不至于要求死板,压抑学生表现自我内心的欲望。可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就要适度控制任务的开放性程度。
一般而言,封闭型任务的开放性相对要低,开放型任务这方面要求较高。学生任务设计时应把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应增强任务的可操作性设计,使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键盘。
2.了解键盘操作指法。
3.学会中排键的操作指法。
4.学会写字板的启动和退出。
5.学会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重点>
学会基本键指法,学会正确的`打字姿势。
<教学难点>
不看键盘输入基本键字母。
<课前准备>
实物键盘、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览键盘
1.引入:(播放键盘打字卡通画),“你想成为键盘操作高手吗?让我们从认识键盘开始吧。”
2.认识键盘:(播放课件、键盘实物展示)
四个功能区:功能键区、编辑键区、主键盘区、小键盘区
二、摆好姿势(播放课件)
1.说一说:“打字和写字一样,需要有正确的姿势,你觉得应注意哪些呢?”“保持正确的打字姿势好处是什么?”
2.要求:两脚放平,腰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贴于腋边,身体可略倾斜,离键盘20~30厘米。
3.意义:防近视,减少疲劳。
三、弹指“功夫”
1.引:“要想成为键盘高手,可要下一番苦功夫哦,老师这儿有一些武功秘籍,大家想不想学呢?”
2.指法规则:
3.找一找:“怎样做到不看键盘,将各手指‘安家’?”
4.摸一摸,放一放
四、一展身手
1.引:“到哪里去输入文字试试自己灵巧的手指呢?”“写字板”
2.练习(先按一定顺序,后打乱)
3.小结教案《3.键盘一家》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显示属性的设置方法。
2、掌握更改Windows桌面背景的方法。
3、掌握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方法。
技能目标:
1、通过探索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2、通过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引导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探索,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逐步变兴趣为探索的动力。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还要教育学生维护好计算机,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保持微机室电脑的整体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置背景与屏幕保护程序。
难点:通过校园网,提供相关信息,拓宽学生视野,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将教师机的桌面设置演示给学生看。(观察学生们的反应)
(2)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分别用ACDSee看图软件出示几幅桌面背景画。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这些桌面背景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引出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课题:装饰你的“桌面”。
2、合作交流,探求方法
(1)请会的同学在座位上讲解演示。(操作方法,步骤:在桌面的空白处右击鼠标,选择属性。)
(2)全体学生自主探索,尝试练习
要求:
①改变桌面背景(要求掌握改变桌面背景最基本操作)
②“居中”、“平铺”与“拉伸”有什么区别?
三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操作练习,老师巡视指导。检查讨论结果,让学生们清楚说出“居中”、“平铺”与“拉伸”之间的区别。
(3)教师机桌面展示,引入屏保的学习
(大屏幕出现保护程序)屏幕上出现了什么?
你希望学习“屏幕保护程序”的哪些知识?小组讨论。(作用、启动、结束、设置)
(4)合作探究,尝试练习
要求:①屏幕保护程序定义
②屏幕保护程序作用
③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小组讨论,代表演示讲解,教师整理总结
3、做游戏
我这里有一些小纸条,每一张上面写着一个任务,那么下面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来抽,抽到哪种就请你们组的成员一起来完成这个任务,下面大家快抓紧时间去完成你们的任务吧!(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同学们的任务完成得都很出色,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在美化桌面和屏幕保护时,都没有找到很多的素材,是不是?那老师的.那些素材又是在哪里找到的呢?
(引导学生上教师机上下载素材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并完成网页中布置的课外任务,让学生自行设置,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
4、课堂小结感悟提升
(1)通过本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
(2)给你印象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什么看法?
(3)指出在公共机房,为了人人能正常使用计算机请不要设置屏保密码。为了保持微机室的整体美,请将桌面变回原样。(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5、布置作业,拓展新知
(1)可不可以自己创作一幅图,当作桌面?
(2)可不可以让桌面上的图片动起来?
(3)“滚动字幕”程序设置
(4)三维文字的屏保效果
(5)改变显示外观的设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for…next循环》选至高中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教科社版)节《循环结构》。教材中《循环结构》主要包含《for…next循环》和《do while…loop循环》等两部分内容,各用一课时,共计两课时。本设计为第1课时。
循环结构是最为常用的语法结构之一,也是三大基本结构中难度最大的一个;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全书的重点之一。学好程序的基本结构,是学生理解和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本应已熟悉VB程序的编程环境与运行方法,了解顺序及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具备一定的算法基础和归纳总结能力。
但根据安排,授课对象为天津实验中学高一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并接触过程序设计和VB环境,动手能力较差。并且《算法与程序设计》≠某一编程工具(语言)的教学。故本课有意弱化学生在纯VB环境中的代码编写,而重在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学会怎样分析循环问题、设计算法,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任务设置以完善半成品居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循环的概念、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
2) 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结构;
3) 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4) 尝试采用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析、实践、讲解、探究、归纳,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逐步深化对循环思想和执行过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实战演练,感知使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便捷和优越,培养学生运用循环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2) 通过在实际的问题中分析提炼循环结构,从程序设计领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①掌握for…next语句的基本结构;②理解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
2) 教学难点: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并提炼出for语句的基本结构。
五、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法、对比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展示《找字母》游戏,请一个学生玩,其他同学积极出谋划策……师生共同分析游戏,提出循环的概念。
说明:用游戏不仅仅是为活跃课堂气氛、引出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对游戏的算法分析本身即是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加深对循环思想的理解。
请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关于循环的例子:
星期(星期一~星期天)、时间(00:00:00~23:59:59)、月份(1~12);人造地球卫星、绕月卫星的运动;数学运算:1+2+3+…+10 (累加)、1*2*3*…*10(累乘)、50-1-2-3-…-10(累减)。
说明:从日常生活中循环的例子,到数学中的一些运算,循序渐进,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
(二)师生互动、层层深入
1.由卫星的运动,引出“嫦娥一号”的发射,提出我们虽然没有能够到现场观看,但我们在教室中同样可以模拟感受。老师展示火箭发射倒记时程序及其源代码,让学生借助注释从整体上大概理解其实现的功能(老师不作详细讲解)。
能不能简化?我们首先分析,有没有重复的语句?能不能用一组通用的语句来表示?
=n
Sleep (1000)
Cls
其中n=5,4,…,1.每次递减1 在程序设计中,当需要重复执行某一段代码时,可以采用循环结构。VB中实现循环结构的语句主要有for…next和 do while …loop等。本节课我们学习for…next,do while …loop下一节课学习。
先不讲for…next语句的格式和用法 ,而把重复的语句组提取出来,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分析,进行推测,把空白补充完整:
然后,用for语句修改源程序,并调试运行。
说明: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采用循环语句的便捷性和优越性,才能激发他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指出其中的循环体、循环变量、初值、终值、步长。进而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出for…next语句的基本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说明:循环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省略的,并且可以强制退出循环,但考虑到学生刚接触循环结构,理解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故先不讲,在后续课程中再介绍。
让学生回答:当初值>终值时,步长<0;当初值
接着分析for…next语句的执行过程,并由一般到个别,分析倒即时程序的执行过程:
3.⑴学生活动1:体验、理解
说明:提示学生座位靠近的同学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要善于捕捉学生错误点,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展示有代表性的错误,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下同。
为了祝贺你“涉足”VB的世界,请留下你的脚印吧(如图)!假设已经给你提供输出1对脚印的代码,如果要输出4对,可以如何实现?说说你的思路。
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请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学生在vb中完善程序、调试运行。
说明:本题的答案是多样的,注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Dim n As Integer
For n = ___ To___ Step___
…… ‘ 输出一对脚印 Next
本例中,循环变量n的作用:仅仅用于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初值、终值、步长的取值只需满足循环次数即可。
⑵【对比分析】而对于先前的倒记时程序:
For n = 5 To 1 Step -1
=n
sleep(1000)
cls
Next
循环变量n的'作用:①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 ②参与循环体的运算
启发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下初值、终值、步长的取值只需满足循环次数就可以吗?还要考虑到什么要求?(和循环体的算法设计有联系,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尽量使设计的算法优化)
请学生总结循环变量的作用。
说明:循环变量的作用(尤其是参与循环体的运算的情况),学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和容易混淆。如果对这个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将很难实质性地理解for循环,更谈不上循环算法的优化。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加以区分、帮助理解消化。并通过任务2巩固、夯实。 3.
学生活动2:巩固、夯实
编程实现:由小到大输出2到20之间的偶数。
说明:先放手让学生分析、操作,然后再作点评。
本题至少有两种解决办法(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运行后,得到2、6、14,分析原因,并指出:一般情况下,不要在for循环内部重新设置循环变量的值,否则可能导致循环出错,甚至出现死循环。)
3.【知识提炼】我们要编写程序,首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算法。 如果属于循环类问题,思考能否选用for语句来编程实现。
For…next一般比较适用于循环次数容易确定的情况.
一般来说,用for…next实现循环结构,关键要做好:
①提炼循环体 ②确定循环次数: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和步长
6.学生活动3:迁移、应用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课堂掌握的情况,选择:A、基础加强组; B、巩固提高组,对应的题目完成。说明:所有的题目,学生完善正确后,都会看到程序运行的结果,并在D盘自动生成相应的源代码(*.txt),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复制到VB中实践。
说明:所出题目贴近生活,A、B组之间以及组内之间都有一定的梯度(A组-1仅是基本的重复,循环变量仅控制循环体的执行次数, A组-2 是一道物理题目,体现学科的融合,循环体的提炼比较简单; B组-1是画圆环,循环体的提炼难度增加, B组-2涉及到累加运算,对学生要求较高),重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旨在培养他们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
所有题目都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对学生的操作作出细节反馈,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的分身乏术。
(三)交流评价、归纳总结
1.展示评价A、B组的学生作业。
2.师生互动,总结回顾课堂所学。
(四)内化发散、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循环结构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你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能否利用我们今天学的循环结构优化、解决?
说明: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
我认为,一节课要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有学生的广泛参与;而学生的参与,是建立在他们对教学内容(甚至可能是其中的某一个点)感兴趣、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的基础上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老师如何设计教学,变空洞枯燥为生动有趣;如何激发引导学生,变生硬的说教灌输为积极的互动获取。
另外,信息科课时紧张,怎样向课堂40(45)分钟要效率,达到40(45)分钟的最大化利用,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课基本的设计理念是:高效率、创新性、生活化、开放性。
本课从玩《找字母》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分析游戏的实现过程,提出循环的概念,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接着,引出火箭发射倒记时程序,并对算法进行优化改进,引出for循环语句;进而由个别到一般,提炼出for循环的基本结构;并由一般到具体,分析其执行过程,突出重点,并通过任务1体验、理解。对学生普遍感到不好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循环变量的作用(尤其是参与循环体的运算的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加以区分、帮助理解消化。并通过任务2巩固、夯实,并指出一些初学者容易犯的典型错误;总结出for循环通常的适用条件和关键工作。然后,学生根据实际分组实践(任务3)。最后,进行A、B组作业的交流点评,总结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内化知识、发散思维,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具体说来,本课有以下特点:
1) 考虑到“本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循环结构的基本思想”(教参P19)以及学情,本课有意弱化学生在VB中的代码编写,而重在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根据需要采用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学会怎样分析循环问题、设计算法,并提炼for语句的基本结构,故任务设置以完善半成品居多;任务3的题目还可以与学生进行交互,避免了老师一个人的分身乏术,突出教学重点、分解教学难点并逐步突破。
2) 所用例子贴近生活,新颖别致,针对性强,有一定趣味性,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了一讲循环总是和几个经典数学题目打交道,干瘪乏味。
3) 为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分基础组、提高组实践,题目有一定的梯度,实现分层教学。
4) 整个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点面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后,让学生思考能否用循环结构解决自己遇到的一些问题,体现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内化、迁移和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分别为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教材详细地讲解了三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并在最后通过“讨论坊”引导学生讨论三种方法的差异,进一步明确每一种适用的情境。
【学情分析】
在学生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初步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了解了网站、网址、主页等相关的概念,对上网浏览信息有迫切的需求。对于自己喜欢的、经常浏览的网站,他们每次都要输入网址,从而引出了本课的需求,所以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有强烈的实际需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学生后续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也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工具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2.知道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的异同,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用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等访问网站的方法。
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演示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等。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网址,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游戏:比赛打开网站。
教师提供一组网站的网址,学生在浏览器中打开,看看谁最先完成。最后教师通过收藏夹快速打开,和学生通过手动输入网址打开,形成对比和冲突,进一步揭示课题:便捷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以游戏引入课题,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学生变为问题需求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了真正的问题解决情境。
二、探究实践,掌握方法
1.收藏夹
谈话:要想通过收藏夹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首先要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自学:教材详细介绍了把网站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边看书,边操作,把刚才的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把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的方法。
实践:添加一个自己喜欢的网址到收藏夹中并通过收藏夹打开。
提升:使用收藏夹确实可以快速地访问网站,但是收藏夹也占据了浏览器窗口的一部分空间,所以一般情况是处于关闭状态的,如果要打开收藏夹中的网站,需要地先打开收藏夹,还是比较麻烦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浏览器还提供了“收藏栏”,可以通过“查看”菜单将“收藏栏”显示出来,试一试,并尝试将网址添加到“收藏栏”。
展示:展示部分学生的收藏栏中的网址。
2.历史记录
谈话:如果曾经访问的网站,没有添加到收藏夹或者收藏栏,也不记得网址了,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访问它呢?其实浏览器会将我们近期访问的网址记录下来,形成历史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录打开它们。
实践:历史记录可以通过菜单命令显示出来,你能找到它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告诉大家。
演示:学生演示并讲解历史记录的使用方法。
探究:历史记录是不是可以无限期地保存曾经访问过的网址呢?我们在历史记录中可以找到的最早记录是什么时候?
释疑:同学们已经观察到了,历史记录只能记录近期一段时间内访问过的网址。那么这个周期是多久呢?可不可以调整呢?答案都在“Internet属性”的设置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网址列表
谈话:使用收藏夹或者历史记录访问网站,都需要我们先打开它们,而收藏栏中能直接显示的网址数量也有限,对于一些特别常用的网址,有没有更便捷的打开方法呢?大家可以单击一下浏览器地址栏右则的“地址栏下拉列表”,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实践:学生使用“地址栏下拉列表”打开网址列表并访问其中的网站。
交流:有同学发现,之前输入的错误的网址,也出现在了网址列表中,我们能不能把它删除呢?(生:……)是的,只需要单击网址右则的删除按钮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这三种便捷访问的方法都不难,所以教学中采用了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方法,并作了适当的拓展。
三、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收藏夹、历史记录和网址列表三种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但是这三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不同,那么它们分别适用于什么时候呢?请与同桌讨论一下,完成下表。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情境
收藏夹
历史记录 网址列表
交流:小组间讨论交流。
汇报:部分小组汇报。小结:三种便捷访问的网站的方法都有自己适用的情境,我们要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法便捷地访问网站。【设计意图】三种方法便捷访问网站的方法操作非常容易,但是它们也有明显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情境,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的完成,而不是老师直接讲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
四、讨论交流,巩固内化
通过今天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便捷访问网站的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快速便捷地访问网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WINDOWS98操作系统,了解鼠标的基本操作,掌握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系统的方法。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及鼠标应用
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那有谁能来给其他同学讲讲计算机到底有哪些基本组成呢?
师:好,这位同学,你来告诉大家。
生:(略)
师:还有谁要补充吗?
师:好,你来。
生:(略)
师:补充得很好!这说明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鼠标的应用。好吗?
生:好。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节影片,并做好思考。
(老师启动光碟,同学们也相应做好笔记。)
师问:同学们看了这部影片后有什么问题弄不清的,需要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了呢?
生:老师,我这个地方弄不清,什么是“桌面”呢?师: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答呢?
生:老师,我来帮他解答。
(启动计算机后,进入WINDOWS98系统后,我们所看的画面,这就是“桌面”)如图所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师:那有谁能来告诉老师,应如何启动计算机,也就是“开机的顺序呢?”。
生:老师,我来。开机的顺序就是……
师:好,说得真好。那鼠标又是怎么使用的.呢?
生:鼠标有以下几种基本操作:
(让学生动手演示,老师把屏幕转换给其他同学看)
三、做一做。
师:瑞请大家动起手来,按下列的要求操作,把你看到的变化填写到括弧内。好吗?
生:好。
师:现在马上动手。
(老师把屏幕返还给同学)
四、新授。(如何关机)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师:请同学们按下列步骤,跟老师一起关机,好吗?
生:好。
师: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弹出“开始”菜单;
第二步:单击“关闭系统”,弹出对话框: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第三步:选择“关闭计算机”后,单击“是(Y)”,此时计算机自动进行关机操作;
第四步:关闭显示器。
同学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五、想一想。
师:那好。同学们回去后,应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开机的顺序?
2、关机的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金山打字20xx》软件的启动和使用并进行打字练习。
2、让学生会玩〈金山打字20xx〉里面精彩的打字游戏和〈机器猫打字游戏〉熟练指法。
3、让学生体会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乐趣。
4、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和对新知的渴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金山打字20xx〉进行指法练习。难点:通过击键竞赛熟练指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机若干(安装有〈金山打字20xx〉的'软件、〈机器猫打字游戏〉等)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通过各种打字游戏巩固对键位和指法分工等键盘的练习课。课文主要是通过《金山打字》这个软件里的“英文打字”来进行击键竞赛,通过打字游戏进行辅助练习。目的在于熟练指法。而指法练习是比较枯燥的,这要教师选用多种符合学生水平的游戏,采用编儿歌、背口诀、小组竞赛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教师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游戏只是练习的手段和载体,不是学习的目的,并尽量让学生明确学习指法的真正意义不是游戏而是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教师可通过提问复习键盘知识,巩固键盘操作的正确指法。如:
1、怎样敲Q、W、E、I、O、P键?
2、怎样敲Z、X、C、,、。、/键?
3、Shift键和Caps Lock键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这个新朋友不但能帮助我们练习打字熟练指法,还能让我们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用〈金山打字20xx〉进行打字训练。 教师简略介绍〈金山打字20xx〉教学软件功能。它包含多种打字训练和竞赛游戏。我们这里主要用“英文打字”进行训练和竞赛。 教师示范启动〈金山打字20xx〉。步骤: A、 启动〈金山打字20xx〉后出现软件主界面; B、选择“英文打字”出现另一界面 C、选择类型和级别。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小竞赛。 教师可用小组竞赛、自己与自己竞赛、自己与同学竞赛等形式。
4、学习〈金山打字20xx〉里面的打字游戏。 采取教师边讲边示范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打字。
5、用〈机器猫打字游戏〉练习打字。 教师先介绍游戏的玩法,学生再练习。(如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也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玩法)
6、说一说: ①你会玩哪些打字游戏? ②你最喜欢哪个打字游戏? ③玩指法游戏是为了让指法更熟练,还是只图游戏好玩?指法熟练了,有那些好处?
三、给自己评分
1、通过练习,对自己键盘操作水平的评价是( )。
2、与其他同学比,自己的成绩()。
3、通过实践和思考,我认为:要想键盘操作熟练,我认为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图形工具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交流,学会分析图形的特点及组成。
2、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图形及修改工具绘制交通标志。
3、认识几个简单的交通标志,了解其含义,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绘画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对图形元素的分析判断及绘画工具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最近我们学校周围都在拆迁,很多楼房都变成了废墟,楼房拆迁下来的很多建筑垃圾都堆放在学校周围,所以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都要注意安全。同时在我们学校大巷口竖起了一块交通指示牌,指示牌是这样的。
【出示:“禁止驶入”交通标志】
提问:有同学知道这个交通标志表示什么含义吗?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安全,同时保持路面通畅,交警大队规定我们学校大巷口在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禁止机动车驶入我们的校门口的巷子,这个就是“禁止驶入”标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个简单的交通标志,并试着来画一画,通过学习,让我们更多地来了解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好吗?
【示课题:认识交通标志】
二、新授
1、画“禁止驶入”标志
(1)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个标志。如果我们要把它画下来,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圆、矩形)谁能来简单地说一下绘画的过程?(配合SHIFT键画标准的圆,再在中间画长方形,涂色)
(2)请学生试着画一画(教师巡视)
(3)思考:怎样能将长方形正正好好地画在圆形的正中间?(在边上画好长方形,再用“选定”工具移进去,注意设置“透明”状态)
过渡:虽然规定了机动车禁止驶入,但还是有一些小汽车,包括一些同学的家长不顾交通标志的指示,违规开进了我们校门口的小巷,同学们觉得这种行为怎么样?(很不好,违法)
所以我们要劝阻我们的爸爸妈妈,不要违反交通法规。
2、画“减速让行”及“限制速度”标志
(1)师:像我们校门口这么窄的巷子苏州还有很多。机动车通行时,很容易撞到行人,所以进过这些小路的汽车通常都会放慢行驶速度,同时,交警大队也会相应地提供这样的标志告诫机动车驾驶员。
【出示:“减速让行”及“速度限制”标志】
提问:有同学能猜出这;两个标志的名称吗?
如果要画“减速让行”标志,需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呢?(直线或多边形工具、文字工具)
如果要画“速度限制”标志,又需要用到哪些图形工具呢?(圆形工具、文字工具)
强调:用文字工具输入汉字时,注意字体要用“黑体”,设置“加粗”
(2)学生选择“减速让行”或者“速度限制”标志画一画(教师巡视)
(3)提问:你是怎么把“让”字放入红三角的正中间的?(用“选定”工具移进去,注意设置“透明”状态)
【(4)提问:“速度限制”标志的圆环你是怎么画出来的?(一大一小两个圆,选定后重叠在一起)】
三、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红色为主,像这样的'标志都是“禁止标志”,其实,除了红色的“禁止标志”以外,还有蓝色的“指示标志”黄色的“警告标志”等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个蓝色的指示标志。
【出示】停车标志和直行车道标志
(1)你有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两个交通标志吗?
(停车场、十字路口)
说明这两个标志的名称
(2)讨论:这两个指示标志该怎么画?
停车标志:矩形、圆角矩形、文字
直行车道标志:矩形、直线
提问:直行车道标志左右两边的虚线怎么画?(画好直线用橡皮擦)怎样保证左右两条虚线一样平整?(复制、粘贴)
(3)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交通标志画一画(教师巡视)
(4)若学生绘画有困难,教师演示。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在画交通标志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哪些工具?(图形工具、选定命令、文字工具、橡皮)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绘画技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交通安全标志也能有进一步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
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
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学校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物理环境,其次要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2、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1)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2)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
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一是培训教师熟练掌握通用教学软件(如,PPT和Word等)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二是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工具;三是对电教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
(3)鼓励教师钻研,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校要鼓励教师在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要着重探讨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途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融合案例
1、主题学习网站
主题学习网站是依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建立主题网站,并通过该网站进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主题学习网站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与学生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2、班级网络学习空间
基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在课堂教学”和“班级授课制”长期存在的事实,建立班级网络学习空间,它依托于省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班级为单位构建而成,教师可以在网络班级空间开展教学,学生学习要强调小组交流与协作,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个性教学资源中心和互动协作空间。
3、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学习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翻转课堂构建了“学生白天在课堂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知识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的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它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翻转了传统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建立起完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只有抓好学校教学工作,才能把握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1
一、指导思想:
本人坚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windows操作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二、教学条件分析:
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搜集各种信息的能力较差;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
5、有些学生键盘操作不熟练,仍存在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
三、教学任务目标:
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在学校的领导下,根据《小学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规范信息技术课,加强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复习巩固电脑绘图技术,掌握画图的基本技巧。
2、进一步中文输入法,能利用中文输入法完成一些简单和功能,能为自己所用。
3.对文件系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正确保存自己的文件,并能再次找到。
4、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构造,熟练开机和关机,及进行相关的操作。
5、初步学习网络知识,能从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
6、培养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振兴我国的计算机事业而树立远大理想.
7、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
8、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 走进幻灯片世界
第二周 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第三周 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第四周 制作一组幻灯片
第五周 浏览与放映
第六周 设置动画效果
第七周 让文字和图片飞起来
第八周 参观动物的家(超级链接)
第九周 在幻灯片里播放电影
第十周 幻灯片制作秘籍
第十一周 宣传海报设计
第十二周 我的作品
第十三周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第十四周 利用网络了解禽流感
第十五周 复习
第十六周 期末考试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自动求和”功能对Excel表格的数据进行求和。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Excel中的求和运算,提升逻辑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在学习中体会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感受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高效便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动求和”功能的使用方法。
【难点】“自动求和”功能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学生成绩表”。教师提问:上节课利用什么公式将表中每名学生的总分计算出来的?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答:选中单元格后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教师点评学生对于利用公式进行求和的方法掌握的很好。教师继续引导:在Excel中经常会用到求和运算,每次使用公式进行求和计算相对来说有点繁琐,在Excel中其实有一种比利用公式求和还要简便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以此引入新课——自动求和。
(二)新课讲授
1、“自动求和”方法一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分钟时间,思考:“自动求和”按钮的位置及“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完成后请学生回答。【“自动求和”按钮在常用工具栏】学生对于“自动求和”按钮的读法可能不会读,教师讲解:“∑”是求和符号,读作“西格玛”,外语名称:Sigma,是第十八个希腊字母,在数学中,把它作为求和符号使用,所以在Excel中用“∑”用作求和符号。
教师演示“自动求和”按钮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完毕后,找学生代表回答操作步骤。【第1步:打开“学生成绩表”。第2步:把鼠标指针移到B3单元格上,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到D3单元格后放开,同时选定B3、C3和D3单元格。第3步: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E3单元格里就会显示出左侧三个单元格中数据的和。】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在计算机上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仿照第2、3步操作,计算E4和E5单元格中的数值。
2、“自动求和”方法二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当没有选定数据区域,而是直接选中D6单元格,再单击“自动求和”按钮后会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后得出结果。【有一个计算结果,但并不知道是计算的.哪一列数据】教师讲解:只需选中需要计算求和的数据区域下紧挨着的单元格,“自动求和”按钮也可以计算出这一列的总和。组织学生用这种方法计算出语文、数学的总成绩,3分钟时间。学生操作完毕后,教师点评学生学习能力强,并总结:“自动求和”按钮可以通过选中数据区域或在需要计算的一列或一行数据的紧挨着的单元格后,单击“自动求和”按钮进行快速求和运算,当求和的数据区域需要更改时,可以通过更改编辑栏中数据区域,进行准确的计算。
(三)巩固提高
教师布置练习任务:打开“班费支出表”,计算表中数据之和。在此过程注意观察学生操作情况,给予适当帮助,尽可能让全部学生都完成操作,对于又快又准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小结作业
小结: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自动求和”的方法。
作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妈妈设计一个“家庭日常支出表”,计算每个月的家庭总支出,看看谁是妈妈的好帮手。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自选图形的画法以及精确控制图形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掌握根据比例知识来画图的方法,培养其设计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房间。
教学难点:
选用适当的比例,将家具的平面图绘制出来。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几张新楼盘的房间设计图。
教材分析:
房间的布置看似简单,其实涉及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等。由于平时学生一般不会注意房间的大小和家具物品的尺寸,因此这些常识反而成了这节课的一个难点。上课前,可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家具市场去看一看,这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有帮助的,同时也便于上课。
比例尺的应用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平时数学课中很少有机会像本课一样实际运用到比例尺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先计算出比例尺,再动手画图。
制作完成后,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其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的激励和肯定。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由情境引出,让学生来做一回小设计师。
2.准备工作。
教师提问:设计之前应该了解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包括房间、家具尺寸等的大小。
介绍比例尺,并计算出按设定的比例尺,相应的图上尺寸是多少。
展示几组不同风格的设计。
3.设计。
根据比例尺,学生分头设计。对自选图形的设置,可让学生自学书本的相关介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展示评价。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讨论其优点,也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针对主题收集资料,并能将资料分类保存;熟练地运用PowerPoint制作相关的幻灯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制作汉字发展过程的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汉字的发展”幻灯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
资料分类保存的习惯培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收集资料来研究汉字的发展过程。建立文件夹、下载资料等知识学生都已学过,这一课重点突出分类保存的优越性,要传授一些操作技巧,如强调根据需要建立文件夹;将图片通过“另存为”的方法保存到相应的位置;根据需要下载文字,可以通过将网页中的文字复制粘贴到记事本并保存起来的方法减少一些不需要的代码等。
幻灯片制作中,主要介绍了将图片设置为背景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制作时,应注意背景与文本等内容的协调,避免利用图片作背景而使整个版面变乱。
在交流中,除了交流作品外,应让学生多交流一些制作时的经验、感受,引导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
教学建议:
1.激趣引入。
课件展示汉字“车”的发展,激发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任务。
2.收集资料。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准备收集哪几方面的材料,并创建相应的文件夹。
推荐相应的网站“中国科普博览”。
可先提问图片的.保存方法,再来说说文字的保存,并强调文件名的命名。
小组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
3.动手制作。
小组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和形式,确定使用哪些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
先请学生演示幻灯片中背景的设置,再引导学生尝试用图片作背景。
小组合作完成幻灯片的制作,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不拘泥于教师的演示文稿,并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4.典型交流。
教师选取有特点的作品(有创意的或有明显缺陷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方法、合作情况、遇到的问题等,教师从旁引导、点拨。
5.整理作品。
各小组分别整理自己的作品,并回顾制作的过程,体会其中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交流评价。
交流可采用集中交流和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同学有展示的机会。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5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信息化教学有了一些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特点,我觉得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二:信息化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x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